預測未來的極簡統計學:眠れなくなるほど面白い 図解 統計学の話

預測未來的極簡統計學:眠れなくなるほど面白い 図解 統計学の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宮山博仁
图书标签:
  • 统计学
  • 预测
  • 数据分析
  • 图解
  • 科普
  • 未来
  • 极简
  • 概率论
  • 机器学习
  • 商业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日漸受到關注,
  我們如何根據報表數據,開發暢銷商品?
  運用統計學,才能精準解析過去、洞悉未來局勢!


  《哈佛商業評論》宣布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非「Data Scientist」(數據科學家)莫屬。
  Google首席經濟學家哈爾‧范里安強調,未來十年內最有吸引力的職業是統計學家。
  微軟發表今後技術部門的熱門專長:人工智慧、競爭分析、A/B測試,無不與統計相關。

  統計學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炙手可熱呢?

  追根究柢,統計學的目的,是基於樣本找出隱藏的規律,還原整體的真相。
  我們中學的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常見的長條圖、圓餅圖與折線圖,
  都是透過圖表掌握資料的分散情形,找出該群體的傾向與性質。
  舉凡「全班身高」、「全校學生戶籍地分布」、「全國測驗平均分數」等等,
  將這些龐大的訊息轉為視覺化資訊,變得淺顯易懂,就是傳統統計學的基本用途。

  觀察現象、找出問題,進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這才是統計學的核心。
  長打率、上壘率、以最低成本交換成員組成最強隊伍,不只應用於體育領域,
  統計學更廣泛投入醫療、教育領域、商業活動,國家施政更少不了其評估分析。

  當代的統計學,更是在計算機強大運算能力的推波助瀾下,得以實現機器的深度學習。
  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計算、數據分析等新興名詞,預告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而奠定上述創新科技的統計學,自然可說是未來十年最夯的技能。

  不過,統計學的兩大主軸「統計」和「機率」,
  不僅牽涉大量的數字運算,當中包含的「局部糢糊」也往往令不擅長數學的人苦不堪言。
  從零開始學習一門學科,關鍵不只在於累積扎實基礎,如何活用知識更不可少。
  本書將從基本概念入門,引領各位掌握統計學的關鍵字【資料整理】➔【圖表分析】➔【散布圖】➔【變異數】➔【常態分布】➔【貝氏統計學】,結合生活應用、社會議題與統計名人的小故事,使冷冰冰的學科變得趣味性十足!

  □成功遏止19世紀的倫敦霍亂流行,背後推手其實是統計學?
  □新產品的開發,要如何配合流行週期,規劃行銷策略?
  □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難道真的是調查全國家庭計算的嗎?
  □天氣預報的降雨機率,是根據什麼資訊來判斷未來會下雨?

  2011年上映的真人改編電影《魔球》,故事便是講述一支小球隊,
  如何運用有限預算抗衡大球隊,成為大聯盟史上第一支連續20勝的球隊。
  小蝦米究竟要如何對抗大鯨魚?決勝關鍵就是──統計,再加上數據量化研究!
  學習統計學,不只是為了統計過去、分析現在,最終目的還要預測未來趨勢。
  尚待未來解決的問題,解題核心或許就掌握在你我手上,而統計學正是我們的絕佳利器。

本書特色

  ◎詳盡的圖表解析,從基本概念出發,繁雜的數據全部圖像化呈現!
  ◎全書由6大章構成,區分[基本][使用][分析][理論][活用]五個階段層層遞進,同時收錄〔統計名人〕,奠定統計觀念一本就夠用。
  ◎專章解說,從統計的觀點切入,解說7個日本現況與隱憂,以及8個日常生活的應用。
书名: 宇宙的织锦:从混沌到秩序的数学之舞 作者: (此处留空,或用一个富有文学性的笔名) 出版社: 宏大叙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此处留空,或使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年份) --- 内容简介:宇宙的织锦:从混沌到秩序的数学之舞 本书并非聚焦于日常的商业决策或预测模型,而是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一个更为深邃、更为宏大的领域:宇宙的结构、生命的起源,以及隐藏在一切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这是一部关于“结构”与“涌现”的史诗,它邀请读者走出舒适区,去探索那些超越眼前数据的、决定万物形态的根本性原理。 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星系的旋转到神经元的放电,从气候的变迁到古老文明的兴衰,无不遵循着某种深层的、往往是反直觉的秩序。这本书的目的,便是揭示这种秩序的“语法”——那些比任何单一事件的概率计算都更为基础的法则。 第一部分:形而上的几何学——空间与时间的拓扑 本书的开篇,将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越三维限制的思维空间。我们不再讨论如何用数据点拟合曲线,而是探讨曲线本身是如何被定义,以及更深层次的“形变”与“不变性”。 1. 曼德博的叹息:无限的自相似性 我们将深入探讨分形几何的哲学意义。分形不仅仅是美丽的图像,它们是自然界效率的终极体现——用最少的资源描绘出最复杂的结构。我们考察海岸线的长度如何随着测量尺度的改变而变化,这揭示了我们感知世界尺度的局限性。书中将详细解析迭代函数系统的内在驱动力,而非仅仅展示其视觉效果,探讨这些结构如何在雪花、树木的脉络和血液循环系统中“自我复制”其设计蓝图。 2. 黎曼的宏伟视野:非欧几里得的世界观 牛顿的几何学构成了我们日常经验的基石,但宇宙的真实面貌却更加曲折。本书将以一种直观且富于历史感的方式,重构黎曼几何的诞生过程。我们探讨的不是复杂的张量运算,而是“弯曲空间”这一概念如何从纯粹的数学猜想,转变为描述引力、时间膨胀的必要工具。通过对测地线(最短路径)的思考,读者将体会到,运动的轨迹本身就是空间结构在“诉说”自身的故事。 3. 拓扑学的魔力:洞与环的分类 拓扑学,常被称为“橡皮泥几何学”,它关乎那些在拉伸、扭曲下保持不变的属性——连通性、孔洞的数量。我们将通过著名的七桥问题和莫比乌斯带,引入拓扑不变量的概念。这一部分的核心在于,它教导我们区分事物的“本质结构”与“表象形式”。理解一个甜甜圈与一个咖啡杯在拓扑上的同一性,能帮助我们识别不同复杂系统中的同源结构。 第二部分:时间的箭矢与随机的宿命 如果说第一部分关注空间结构,那么第二部分则聚焦于时间维度上万物的动态演化,但视角迥异于线性预测。 4. 布朗运动与概率的深度:永恒的漂移 我们不再关注特定粒子下一秒的位置,而是关注“所有可能位置的集合”如何被构建。本书将追溯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解释,将其视为一种宏观世界对微观世界涨落的反映。我们将探讨维纳过程的数学特性,理解其“路径的处处不连续性”如何暗示了我们世界中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这种不可预测性本身,却是一种可以被精确描述的统计规律。 5. 熵增与信息鸿沟:宇宙的不可逆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宇宙中最坚不可摧的法则之一。本书将从信息论的角度切入,将熵视为“无序”的量度,更是“可用信息”的流失。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通过降低局部熵值来赢得一场棋局,而是理解为什么整个宇宙都朝着最大熵的状态不可避免地滑落。这部分将结合黑洞信息悖论的边缘讨论,映照出“失去信息”在宇宙尺度上的终极意义。 6. 涌现的智慧:自组织临界现象 如何从简单的规则中诞生出复杂的、具有组织性的模式?我们将聚焦于“自组织临界现象”(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通过对沙堆模型(Sandpile Model)的详细剖析,我们发现,系统能够在没有外部调控的情况下,自然地演化到一个临界点,使得微小的扰动能引发从微观到宏观的“雪崩”。这种模式揭示了地震、森林火灾、甚至是股市波动的深层统一性——它们都是系统在平衡点附近对扰动的反应。 第三部分:生命的编码与意义的探寻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生命本身,将其视为宇宙信息处理和结构维持的巅峰之作。 7. 斐波那契的螺旋:自然界的效率密码 本书将展示黄金比例($Phi$)和斐波那契数列如何以一种近乎必然的方式,出现在向日葵的种子排列、松果的螺旋以及鹦鹉螺的壳中。这并非巧合,而是光线和空间最大化填充效率的几何约束。我们探讨的是,为什么这种特定的比例,在不同尺度上都能带来最优化的结构布局。 8. 复杂适应性系统:进化的数学句点 生命系统是动态适应的典范。我们将引入复杂适应性系统(CAS)的理论框架,探讨群体行为(如蚁群觅食或鸟群飞行)如何通过简单的局部交互规则,产生出高度智能化的全局行为,而无需中央指挥。这种“去中心化”的计算方式,比任何线性模型都更能体现生物进化和生态平衡的韧性。 结语:万物之下的统一律 《宇宙的织锦》旨在培养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即看似无关的自然现象——从行星轨道到细胞分裂——可能共享着同一个底层数学框架。它不提供快速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看待世界、理解结构、欣赏秩序之美的全新透镜。读者将领悟到,真正的理解,在于识别那些在表象变化下永恒不变的几何、拓扑和动态约束。这是一次对我们所栖居的这个宏大、精妙的宇宙构造的致敬。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小宮山博仁


  1949年出生,日本知名教育評論家,活躍於國小數學教育,現為空中大學兼任講師、日本教育社會學會會員。自日本中央大學畢業後,曾創辦和經營補習班,不僅撰寫許多教育書籍和學習參考書,近期更為教師和家長撰寫活用型學力和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等關於學力的書籍和論文。

  臺灣翻譯引介的著作包含《讓孩子最喜歡數學》、《終身受用的學習秘訣》(以上皆大展出版),以及《如何讓孩子會玩又會唸書》(世茂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趙鴻龍


  畢業於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對日本歷史文化情有獨鍾。譯有《圖解跨世代生存攻略!孫子兵法》、《經營戰略全史 確立篇&革新篇》、《商業模式全史 創世紀篇&新世紀篇》、《懶人最需要的高效率「極簡整理術」》、《鍛鍊思考力:提升判斷、預測、邏輯的大腦革新術》等書。
 

图书目录

◎前言

▌ 序章 什麼是統計學?
01探尋統計學的根源
02統計學的發展──戰爭、疾病與統計
03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學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① 統計學的三種典型思考
★專欄①掌握大量數據,便能預測未來?

▌ 第1章 〈基本〉統計學的基本和運用
01統計學的第一步──圖表
02資料的整理──次數分配表
03資料的比較與參照──相對次數
04利用數學仔細調查──平均數
05資料特徵的代表值──中位數和眾數
06認識近年熱門統計方法──盒鬚圖
07從盒鬚圖看出資料的分布
08掌握資料的分散程度──標準差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② 改變圖表繪製,也會轉變人們印象
★專欄②影響整體統計資料的離群值

▌ 第2章 〈用途〉統計能運用於哪些場合?
01人壽保險如何計算?由統計來決定
02開發新產品,也能應用統計學?
03運用統計衡量學力──偏差值
04人氣商品能流行多久?統計學來解答
05大數據是什麼?我們能如何活用?
06 AI的誕生,也與統計學息息相關?
07從數字反映國民生活──家計調查
08統計造假,甚至可能撼動國家方針?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③ 中獎機率偏低,獎金就會大幅增加
★專欄③「一券在手,希望無窮」是根據期望值而來?

▌ 第3章 〈人物〉向統計學家學習統計學
01奧古斯都
02吉羅拉莫・卡爾達諾
03約翰・葛蘭特
04威廉・配第
05德川吉宗
06托馬斯・貝葉斯
07約翰・史諾
08佛蘿倫絲・南丁格爾
09卡爾・皮爾森
10羅納德・費雪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④統計學家揭露不誠實的麵包商人
★專欄④「格差」所衍生的社會問題?

▌ 第4章 〈分析〉從統計解讀日本的面貌
01五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有何意義?
02從統計看出超高齡化社會趨勢
03貧富差距的現狀,統計一一揭示
04健康M型化?日本的健康格差威脅
05統計預言「晚年破產」的現實?
06關鍵二○二五,悄悄逼近的社會隱憂
07債務持續上漲,連續發行的赤字國債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⑤ 有錢不等同於擁有幸福
★專欄⑤透過統計數字觀察日常生活①

▌ 第5章 〈理論〉深入了解推論統計學
01統計──整理資料和進行加工
02散布圖──看出兩組資料的相關性
03從隨機變數和機率分布求常態分布
04隨機變數平均數──推論統計的關鍵
05常態分布基礎的隨機變數──變異數
06推論統計的關鍵字──常態分布
07推論統計的基礎──母體和樣本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⑥ 統計學就像試嘗味噌湯的味道
★專欄⑥透過統計數字觀察日常生活②

▌ 第6章 〈活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學
01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是如何計算出來?
02降雨機率20%,為什麼還會下雨?
03不出一分鐘,快速判斷當選的統計機密
04民意調查的程序與分析方法
05統計POS資料,分析暢銷商品
06馬券和彩券,哪個比較有利可圖?
07貝氏統計學是一門預測學科①
08貝氏統計學是一門預測學科②
◎不可不知的統計學⑦ 貝氏統計學能幫助我們贏得賭博嗎?
★專欄⑦從大麥克指數看出的經濟面貌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702429
  • 叢書系列:圖解雜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127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統計和機率,是一門包含部分「模糊」的學科。不像我們在國中學習的數學,能夠透過方程式算出明確的答案,再加上經常出現不熟悉的符號,導致有些學生敬而遠之。

  可是,只要觀察日常生活,可以發現周遭不少事物都有統計和機率的影子。統計和機率不僅是高中數學主要的學習內容,也是最貼近生活的數學。收集大量的資料(數據),調查資料呈現出什麼樣的趨勢──這就是統計學的目的。舉例來說,參加全國入學測驗時,許多人重視的「學力偏差值」就是一種統計值,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數值,得知自己的分數在全體考生當中的落點。

  不只如此,使用統計進行研究,這在醫學界早已行之有年。在霍亂弧菌發現之前,英國醫生史諾發現了霍亂與飲用水之間的關聯性。如今在預防癌症和調查病因方面,統計學也發揮重要的功能,例如菸草、石棉和肺癌之間相關性的研究就相當著名。

  在這些流行病學的調查中,儘管只能發現其相關性,但我們卻能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找出造成疾病的直接原因。現在,癌症已經進入細胞和DNA的研究階段,人們正試圖弄清楚根本的因果關係。

  統計學也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如今教育人士也正透過統計調查,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提升「學力和能力」。透過統計方法,可以發現經常看書、親子密切交談、前往美術館或音樂會、吃早餐等項目,和學力之間存在相當大的關係,但是至今仍不清楚其中的因果關係。這些未來仍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在統計學的引導下才得以發現。

  看似和統計學領域毫不相干的體育界也不例外。現在很受歡迎的運動會有不少銀髮族參與,透過統計,可以看出瑜伽、有氧運動、嘻哈、爵士樂、舞蹈、肌肉訓練這類運動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我們更進一步得知,運動不僅對健康有幫助,還會降低醫療成本,同時提升勞動生產率,甚至提高GDP。過去幾年迅速崛起的AI(人工智慧)科技也是運用統計學理論才得以發展。

  本書將會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範例,比如電視收視率或天氣預報,也會提到「盒鬚圖」(2020年於日本國中二年級的數學登場)和貝氏統計學這類十年前的教科書中沒有教授的內容。閱讀本書,不僅能使各位不受統計數字所擺布,還會帶來有趣和正面的感受。

用户评价

评分

從裝幀的質感來看,這本書顯然是下了不少成本的,紙張的磅數和印刷的細膩度,摸起來相當舒服,這在日本出版的實體書裡是很常見的高標準。重點是,我關注的是它的「說故事」能力。統計學這門學科,在學術界或許嚴謹無比,但對於大眾讀者而言,它經常被描繪成一堆冰冷的數字和難以理解的假設檢定。這本書如果真能讓人「睡不著覺」般著迷,那麼它一定是在案例選擇上非常成功。我猜測它可能大量使用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比如社群媒體的用戶行為分析、市場趨勢的波動,甚至是氣象預報的不確定性。這種生活化的切入點,是拉近讀者與統計學距離的關鍵。如果它能讓我理解為什麼某些看似隨機的事件背後其實存在著可以量化的規律,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定價了。我希望它能避免過度簡化的陷阱,同時又要保持足夠的親和力,這對作者的功力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坦白說,乍看之下會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畢竟「極簡」跟「預測未來」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總覺得有點矛盾。不過,仔細看看那個日文副標題「眠れなくなるほど面白い」,立刻就讓人好奇心大起,這種直白的宣傳手法,在台灣的圖書市場上其實挺吃香的。我通常對這類主打「輕鬆學、快速懂」的科普書籍抱持著保留態度,因為很多時候,為了追求簡潔,內核的深度就被犧牲掉了。但這本的排版風格,嗯,透露出一種非常日式的美學,大量的圖解和留白,讓我想像中那種艱澀的統計公式可能真的被轉化成了一種視覺化的語言。我希望它能真正做到讓人「讀了不打瞌жин」,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介紹名詞。畢竟,統計學的精髓往往藏在那些看似無聊的細節裡,如果只是蜻蜓點水,那跟上網查維基百科的差別就不大了。我很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全新的、直觀的思考框架,而不是單純的數學定義堆砌。

评分

從台灣讀者的視角來看,我們習慣了從歐美引進的統計學教材,它們往往帶著濃厚的實證主義色彩。這本日本出版的書籍,也許會帶來一種不同的文化視角。例如,在處理群體決策或風險評估時,東方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模式,或許會對某些機率模型的解讀方式產生微妙的影響。我期望它在闡述「隨機性」的時候,能提供一些有別於傳統教科書的哲學思考,而不僅僅是數學上的定義。畢竟,當我們在討論「未來」時,往往也涉及了對「偶然」和「必然」的理解。如果這本書能用一種更貼近東方人直覺的方式來解釋這些複雜的概念,讓那些原本對統計有距離感的人能夠自然而然地接受它,那麼它對提升全民的數據思維,將會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貢獻。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鎖定在那些對數據分析有興趣,但又害怕傳統教科書的「半入門」讀者。在台灣的職場環境裡,數據素養已經不再是加分項,而是基本配備。許多專業人士,無論是行銷、產品經理還是基層主管,都需要具備解讀數據的能力,但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修讀完整的大學統計課程。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高效的「快速上手」路徑,幫助讀者建立起基本的邏輯架構,例如區分相關性與因果性、理解機率分佈的意義,那它在書店的銷量肯定會很可觀。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對於「極簡」的定義究竟為何?是指公式的極簡,還是概念的極簡?如果連貝葉斯統計的核心思想都能在不引入複雜積分的情況下被解釋清楚,那這本書簡直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範例了。

评分

我個人對這類書籍的態度,總是帶著一種「檢視」的眼光,因為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為了追求話題性而出版的「速食」讀物。我會特別留意它在處理「推論」與「事實」之間的界線時的謹慎程度。預測未來這幾個字,聽起來很吸引人,但也非常容易引發誤導性的解讀。一個優秀的統計學普及讀物,應該要讓讀者清楚意識到:所有的預測都帶有「誤差範圍」和「信賴區間」。如果這本書只是讓讀者誤以為自己掌握了某種水晶球般的能力,那它就失敗了。我希望它能誠實地告訴讀者,統計學不是萬能的,它是一種量化不確定性的工具,而不是消除不確定性的魔法。這種嚴肅的誠信度,往往是分辨一本好書與普通暢銷書的試金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