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原來如此!:最好懂的化學史、化學原理與元素週期錶全攻略

化學原來如此!:最好懂的化學史、化學原理與元素週期錶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喬爾・利維
圖書標籤:
  • 化學史
  • 化學原理
  • 元素周期錶
  • 科普
  • 學習
  • 教育
  • 趣味化學
  • 化學生物
  • 高中化學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木乃伊的製作到煉金術師;再到酸鹼中和及氧化還原,無所不包介紹「化學」的完整發展史。
  ★以最簡單的語言,簡述最有趣的化學故事及豐富的化學知識,最平易近人的化學科普書。
  ★輕鬆的文字與詳細的圖錶,搭配精彩的化學傢故事,瞭解化學是如何形塑我們的現代世界。
  
  不論你是對日常事物充滿好奇的人、或是想增進化學科普知識的人、還是讓孩子增進科學素養的傢長,都不能錯過這本《化學原來如此!》,一起揭開化學的神祕世界。
 
  大部分人聽到「化學」,就會聯想到試管、本生燈、白色實驗衣和奇怪的氣味……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這些都是在學校上化學課時得來的粗淺經驗,不是化學真正的樣子。
 
  讀這本書不需要任何化學知識,因為書中會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從最基本的概念,到最深奧的物質定律,逐一解釋給你聽,你隻要帶著冒險和好奇的心就夠瞭。為瞭避免被龐大的化學領域淹沒,本書焦點放在無機化學──探討除瞭碳以外的所有元素和它們的化閤物。化學史大多和無機化學有關,這些故事經常交織在一起,構成一部精采的故事。
 
  從故事中你會瞭解化學如何改變人類、賦予文明生命、激起神祕主義者和魔術師的想像力,並且啟發歷史上的偉大科學傢。透過本書,你將能讀懂元素背後隱藏的語言,並對我們身邊的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宇宙的奧秘:從古代煉金術到現代量子理論的科學之旅》 內容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跨越數韆年的思想旅程,探索人類如何從最初對自然現象的樸素觀察和神秘主義的煉金術嘗試,逐步構建起理解物質世界構成的科學體係。我們聚焦於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關鍵科學革命和突破性發現,深入剖析這些發現背後的時代背景、科學傢的獨特視角以及他們所處的哲學思辨環境。 第一部分:萌芽與迷思——古代世界的物質觀與煉金術的遺産 在科學方法論尚未成熟的古代,人們試圖用有限的工具和豐富的想象力去解釋周遭的一切。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古希臘哲學傢對“四元素”(土、水、火、氣)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們如何試圖將宏觀宇宙的規律投射到微觀的物質構成上。我們詳細探討瞭亞裏士多德的宇宙觀如何統治西方思想界長達韆年,以及中國、印度等東方文明中對“五行”或自然哲學概念的探索。 隨後,筆鋒轉嚮中世紀的煉金術。煉金術並非簡單的迷信,它實質上是早期化學的雛形。我們將詳細剖析煉金術士們孜孜不倦追求的“點金石”和“長生不老藥”的背後,隱藏著對物質轉化、提純、分離技術的原始探索。重點介紹賈比爾·伊本·哈揚(Geber)等關鍵人物的貢獻,他們不僅留下瞭大量關於蒸餾、升華、結晶等基本化學操作的早期記錄,還提齣瞭“硫磺-汞”理論,試圖解釋金屬的本質。這些實踐經驗,盡管理論框架充滿瞭神秘色彩,卻為後世化學的誕生提供瞭寶貴的實驗基礎。 第二部分:變革的曙光——近代化學的奠基與元素概念的演變 中世紀的終結與文藝復興帶來瞭對權威的質疑和對實驗的重視。本部分聚焦於17世紀至18世紀,化學如何掙脫煉金術的枷鎖,走嚮科學的軌道。 羅伯特·波義耳與實驗主義的勝利: 我們將詳細解讀波義耳在《懷疑的化學傢》中對傳統元素觀的顛覆性批判。他提齣的“我們稱之為元素的東西,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物質”這一操作性定義,標誌著現代化學的開端。本書闡述瞭波義耳如何強調精確測量和可重復實驗的重要性,使化學從定性描述轉嚮定量分析。 燃素說的興衰與氧氣革命: 燃素說作為早期對燃燒現象的解釋,曾在科學界占據重要地位。本章深入分析瞭燃素說的邏輯結構及其解釋力的局限性。隨後,高潮聚焦於拉瓦锡的貢獻。通過對“加熱的物質增加重量”這一現象的細緻觀察,拉瓦锡完成瞭對燃燒和氧化的正確闡釋,確立瞭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的至高地位。本書細緻描繪瞭特裏斯托夫·赫爾姆霍茨、約瑟夫·普裏斯特利等人發現氧氣(或“燃素”)的麯摺過程,展示瞭科學發現中“誰先發現”與“誰能正確解釋”之間的微妙關係。拉瓦锡對元素的首次科學定義以及他主持編寫的化學命名法,構成瞭現代化學語言的基石。 第三部分:原子時代的序幕——化學計量學與不可分割的粒子 隨著實驗數據的積纍,理論模型的建立成為必然。本部分將詳細介紹19世紀初,道爾頓如何將經驗性的質量關係提升為普遍的原子理論,從而為化學注入瞭強大的預測能力。 道爾頓的原子論與化學計量學: 我們探討瞭定比定律、倍比定律這些經驗性法則如何被道爾頓的原子模型完美解釋。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描述這些定律,而是深入分析瞭道爾頓如何通過假設原子是不可再分、具有特定相對質量的微小粒子,從而構建起化學反應的微觀圖景。這部分會著重解析原子量的測定在當時所麵臨的巨大技術和概念挑戰。 元素分類的探索與周期律的誕生: 元素數量的增多要求一種更係統化的組織方式。本章迴顧瞭德貝萊納的三元素組、紐蘭茲的八音律等早期的分類嘗試,並最終聚焦於門捷列夫的偉大洞察。我們不僅展示瞭門捷列夫如何根據原子量排列元素,更強調他革命性的舉動——預言尚未發現元素的性質並留下空白。本書詳細分析瞭鎵、鈧、鍺等元素被發現後,如何無可辯駁地證實瞭周期律的正確性,以及這如何標誌著化學傢對元素世界的係統性掌控。 第四部分:深入內部——電荷、結構與放射性的衝擊 19世紀末20世紀初,化學的邊界被物理學的前沿發現徹底拓寬。本書將闡述如何從原子內部結構入手,對化學規律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電化學的啓示與湯姆孫的電子: 戴維利用電解法發現瞭鉀、鈉等活性金屬,揭示瞭電與化學反應的深刻聯係。法拉第的電解定律進一步量化瞭電荷與物質變化的關係。隨後,湯姆孫發現電子的實驗,首次證明瞭原子並非不可分割的實體,這為後續的結構模型奠定瞭基礎。 盧瑟福的核模型與光譜學的指引: 盧瑟福的金箔實驗如何推翻瞭“葡萄乾布丁”模型,建立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行星式結構?本書將詳細解析這一裏程碑式的實驗設計及其理論意義。同時,光譜學如何揭示瞭電子在特定能級上的躍遷,為玻爾原子模型的建立提供瞭關鍵證據。 放射性與元素蛻變: 居裏夫婦對放射性的發現,尤其是發現瞭釙和鐳,徹底顛覆瞭“元素是永恒不變的”這一傳統觀念。本書深入探討瞭放射性衰變的本質——元素如何通過發射粒子和能量轉化為另一種元素,這不僅連接瞭化學與核物理,也為地球的年齡測定提供瞭全新的工具。 第五部分:現代化學的疆域——量子力學與物質的連接 進入20世紀,量子力學的抽象數學框架為化學鍵的本質提供瞭最終的解釋。 量子力學對化學鍵的解釋: 本部分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薛定諤方程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通過分子軌道理論和價鍵理論來描述原子間是如何通過電子共享或轉移形成穩定分子的。我們將探討雜化軌道、共振、離域化等概念,解釋為何碳原子能形成如此多樣且穩定的骨架結構。 從元素周期錶到廣義的物質分類: 最後,本書將視野擴展到元素周期錶的現代意義。我們探討瞭元素傢族(如稀有氣體、堿金屬、鹵素)的周期性性質如何由其電子排布決定,以及人工閤成超重元素(如鎇、鋦)的意義——人類已經有能力超越自然界的限製,創造齣新的物質存在形式。 通過上述探索,《宇宙的奧秘》旨在嚮讀者展示,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理解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數韆年間無數次懷疑、實驗、失敗與突破之上的宏偉工程。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知欲和理性力量的史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喬爾・利維
 
  喬爾・利維是科學與歷史領域作傢,著有十幾本書,包括《寰宇大驚奇》、《改變歷史的50種武器》、《牛頓的筆記本》(Newton’s Notebook)、《化學床邊故事》(The Bedside Book of Chemistry)等。他為英國國傢刊物撰寫專題故事與文章,也曾多次受邀齣席英國國傢電視颱與各種地方與國傢的廣播節目。擁有生命科學學士與心理學碩士學位,現居英國倫敦。
 
譯者簡介
 
張必輝
 
  颱大農業化學係學士、碩士,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生態係功能博士,誤打誤撞進入翻譯的領域,擔任兼職譯者的歲月,已堂堂邁入第十四個年頭,比身為自然科學專業人士的時間還要長久!讓我堅持不懈的原動力,就是希望持續分享優秀科普書籍作品,所傳達齣對於科學的那份執著與熱情。譯有《國傢地理酷科學──元素週期錶》、《元素週期錶終極圖鑑:118個化學元素的知識大百科》。

圖書目錄

認識化學 6

一、古代世界的化學 10
史前化學 12
烹煮食物的化學 14
藥物、木乃伊和化妝品 16
物質與能量 20
古希臘的自然哲學 24
原子理論的誕生 26
簡介原子 28
小檔案:亞裏斯多德 30
化學戰爭:希臘火 32

二、煉金術與化學的誕生 34
煉金術的起源 36
化學反應:基礎篇 38
中世紀的伊斯蘭化學 40
小檔案:賈比爾.本.哈揚 42
催化劑與動力學 44
毒藥與下毒者 46
文藝復興時期的煉金術 48
溶劑和溶液 50
小檔案:巴拉塞爾士 52
度量衡 54
氣動化學 56
小檔案:揚.巴普蒂斯塔.範.海爾濛特 58
酸和鹼 60
小檔案:羅伯特.波以耳 62
離子鍵與共價鍵 64
科學方法 66

三、發現元素 68
小檔案:卡爾.席勒 70
燃素學說 72
二氧化碳 74
小檔案:亨利.卡文迪西76
水 78
熱 82
小檔案:約瑟夫.普裏斯利 84
拉瓦節與化學革命 86
氧與氧化還原反應 90
氫和「氣球熱」92
科學命名係統 94

四、原子與離子 96
原子量與原子理論 98
小檔案:約翰.道爾頓 100
莫耳和亞佛加厥數 102
小檔案:阿密迪歐.亞佛加厥 104
離子與電荷 106
小檔案:永斯.雅各布.貝吉裏斯 108
化學符號 110
電解 112
小檔案:韓福瑞.戴維 114

五、元素週期錶 116
元素週期錶 118
元素週期錶的先驅 120
小檔案:德米特裏.門得列夫 122
週期定律 124
認識元素週期錶 126
測量光的光譜學 130
同位素和放射性 132
小檔案:瑪莉與皮耶.居禮 134
有機化學簡介 136
索引 140
名詞解釋 144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980944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導讀
 
認識化學
 
  嚴格來說,化學研究的是元素以及元素構成的化閤物,但廣義上的化學遠遠不隻如此。它是日常生活的科學,研究的是構成世界的物質,而我們每個人都能製造化學變化。這些變化對古人來說就像魔法一樣,即使到瞭今天也還是可能顯得神奇。
 
  激勵人心的科學
 
  大部分人聽到「化學」兩個字,腦子裡就會浮現試管、本生燈、白色的實驗衣,聯想到奇怪的氣味,甚至在內心深處預期會發生爆炸。但這些都是在學校上化學課時得到的粗淺經驗,不是化學真正的樣子,本書就是要告訴你這一點。透過本書,你會瞭解化學如何改變人類、賦予文明生命、激起神祕主義者和魔術師的想像力,並啟發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傢。
 
  讀這本書不需要任何化學知識,因為書中會用簡單明白的方式,從最基本的概念,到最深奧的物質定律,逐一解釋給你聽。你隻要有冒險和好奇的心就夠瞭。過程中你會認識一些怪異而瞭不起的人物,並學到許多有趣的小知識,例如麵包為何會膨發、冰塊為何會漂浮、蜥蜴如何能在水上行走(或至少是奔跑)等等。
 
  揭開物質之謎
 
  化學知識一直都在成長,而且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快。目前我們知道的天然或人工的化學物質已有超過800萬種。晚至1965年,人類發現和製造的化學物質都還隻有50萬種,但即便是這個數字,也已經遠遠超越瞭200年前化學傢的想像。
 
  為瞭避免讀者無法招架,本書焦點放在無機化學──探討除瞭碳以外的所有元素(請見第9頁)和它們的化閤物。有些簡單的碳化閤物,例如二氧化碳和碳酸鈣(粉筆或石灰石),也屬於無機化學的研究領域。
 
  化學史大多和無機化學有關,所以這些情節經常交織在一起,構成一部精采的故事。化學的發展是思想史上最偉大的冒險之一,充滿瞭各式各樣的癡迷、貪婪、危險、希望和啟示,本書的每一章都是這個故事的一個篇章。
 
  本書隨著數百年來人類試圖揭開物質祕密的追尋軌跡,描述早期人類如何運用化學來生火煮食、古埃及人精巧的化學技術,和古希臘人對自然界的解釋。書中探討瞭結閤科學和魔法的煉金術、科學革命帶來的轉變,以及尋找元素的過程。故事的高潮是發現瞭所有化學的關鍵:週期定律,而結局則是一項古老追尋的實現:會變成其他元素的元素。
 
  在這趟磅礡旅程上的每個階段,我們介紹的都是基本的化學概念,以最少的數學和公式來說明,以便讓每個人都能讀懂元素背後隱藏的語言,進而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是「紮實而充滿熱情」。它不隻是一本介紹化學知識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化學文明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穿插歷史故事時的敘事手法,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讓原本枯燥的化學發展歷程變得鮮活起來。讀到一些早期化學傢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進行實驗的描寫,真的會讓人對科學探索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更棒的是,它對元素週期錶的講解,簡直是化學界的「武功秘笈」。作者沒有隻是把週期錶列齣來叫你背,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族、每一週期背後的規律和原因,讓你明白這個錶格本身就是一套精密的化學語言係統。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原來化學不是一堆死記硬背的符號,而是一門充滿邏輯美感的學科,真是太有啟發性瞭!

评分

這本書的優點真的很多,但如果硬要說一個最讓我感動的地方,那就是它如何處理「元素週期錶」這塊硬骨頭。我以前都覺得那張錶就是學校教室裡最冰冷的背景闆,但透過這本書的導讀,我彷彿看到瞭元素們之間的傢族羈絆和性格差異。作者把電子組態、反應活性這些抽象的概念,用非常具體、甚至有點擬人化的方式描述齣來,讓這些元素一下子有瞭生命。我甚至花瞭幾個小時,重新審視瞭週期錶上幾個我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元素,對它們的化學性質產生瞭濃厚的好奇心。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該深入分析的地方絕不含糊,該輕鬆帶過的部分又顯得詼諧幽默,完全沒有學術書的架子,讀起來超級療癒,是那種可以放在床頭,隨時翻閱的優質讀物。

评分

這本書真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本身對化學是抱持著一種「聽過,但不太懂」的態度,教科書裡的那些方程式和名詞常常讓我望之卻步。不過,這本《化學原來如此!》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把化學這個看似高深的學問,拆解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我特別喜歡它在講述化學史的部分,像是發現各種元素的過程,那些科學傢們為瞭求證的執著和麯摺,讀起來比看歷史小說還精彩。它不是那種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像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把我從迷霧中引導齣來。以前看到元素週期錶就頭皮發麻,現在看來就像是看著一幅精心設計的傢族譜係圖,每個元素都有它的個性和地位。讀完後,我對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比如食物的酸鹼度、清潔劑的原理,都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瞭,超級推薦給所有跟我一樣,覺得化學很難的朋友們!

评分

說真的,坊間很多科普書都賣弄花俏,但這本《化學原來如此!》給我的感覺是「真材實料」。它的文字非常精煉,沒有任何冗詞贅字,每一句話似乎都經過仔細斟酌,確保信息傳遞的最大效率。我特別欣賞它在講解化學原理時,那種清晰的層次感,從宏觀現象到微觀結構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對於想重新溫習化學基礎,或是想為未來更深入的化學學習打底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參考書,但閱讀體驗卻是小說般的引人入勝。我已經推薦給好幾個理工科的朋友,大傢一緻認為它成功地將科學的「硬」包裝成瞭大眾能接受的「軟糖」。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教瞭你多少新知識,而在於它能讓你重新愛上學習科學的過程。

评分

坦白說,這本在誠品翻到的時候,我本來沒抱太大期望,想說又是哪本「科普」讀物,結果一翻開就停不下來。最讓我驚豔的是它講解化學原理的邏輯性,完全沒有傳統科普書那種為瞭迎閤大眾而過度簡化的問題。它很巧妙地在「淺顯易懂」和「科學嚴謹」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比如說,在解釋原子結構和化學鍵的時候,它用瞭一些很巧妙的比喻,讓我這個高中畢業後就沒碰過化學的人,腦袋裡的圖像瞬間清晰起來。我覺得作者對於如何嚮初學者傳授複雜概念,真的有獨到的教學天賦。而且排版設計也很用心,圖文比例掌握得很好,不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如果你是那種需要從根本上建立起化學概念框架的人,這本書絕對是你的神隊友,它給的基礎知識非常紮實,為後續的學習鋪好瞭康莊大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