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2021數學歷年試題解析(九)107~109年度》的封面設計其實還蠻樸實的,沒有太多花俏的圖案,就是很直接地把書名和適用範圍印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實用導向」。我會注意到這本書,主要是因為身邊幾位準備教師甄試的朋友都在討論,他們說這本的試題涵蓋範圍很廣,從國中到高中職的都有,對於要跨區應徵或者想多方準備的考生來說,這樣的整合性還蠻吸引人的。畢竟現在的教育現場,很多時候會出現代理教師需求分散,可能前一年教國中,後一年就要支援高中,所以能一本搞定不同學制範圍的考古題,確實省下不少時間去翻閱零散的資料。不過,光看封面是無法判斷內容的深度,我個人比較期待的是它對於解題步驟的詳盡程度,畢竟光有答案沒有詳解,那跟自己去網路下載考古題檔沒什麼兩樣,希望它在觀念的闡述上能做到讓初學者也能看得懂,而不是只給一堆複雜的數學符號堆砌出來的「標準答案」。如果能加入一些歷年試題的命題趨勢分析,那就更棒了,可以幫助我們抓到出題老師的「眉角」。
评分老實講,教育現場的流動率蠻高的,我們這些準備考試的人,除了要應付學科本身,還要跟時間賽跑,準備教案、研習時數等等,所以對於參考書的選擇,效率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效率」體現在哪裡呢?就是「能不能馬上找到我想看的重點」。這本號稱涵蓋了三年的高中職到國中小教師甄試試題,我猜想它應該是採取「分科」或「分年度」的編排方式。如果它是按科目分,比如先把所有機率題集中在一起,那對我這種想專攻某個特定單元的人來說就很方便。但如果它是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那可能就要花更多時間在前後翻閱。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本解析書有沒有特別針對「非數學科背景」的代理教師做考量?畢竟很多代理老師可能是理工組出身,對國小或國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法」題目會比較陌生,如果它能對這類型的「迷思概念」題目提供額外的教學角度解析,那對我這種「萬金油」型的考生來說,簡直是神隊友等級的參考書了。
评分從一個準備了兩三年的考生的角度來看,教師甄試的數學考題,往往不是在考你「會不會算」,而是在考你「懂不懂得如何引導學生算出」。因此,單純的數學公式堆砌是無法應付場面的。這本《2021數學歷年試題解析(九)》在「解析」這兩個字上,承載了非常高的期望。我希望它提供的不是如同教科書般的標準證明過程,而是更接近於「試場上如何快速推導」的技巧性解析。舉例來說,面對選擇題,如何運用刪去法、代入數值法快速確認答案,這些「應試技巧」在實戰中比完美的數學證明來得重要。如果這本書能針對歷年題目,特別是那些計算量偏大的題目,提供至少兩種以上的解題捷徑,那它在眾多參考書中就能脫穎而出。畢竟,考場上的時間壓力是真實存在的,能夠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決定錄取與否的關鍵。
评分我個人對這類型的考古題彙編書籍,有個隱性的要求,那就是它必須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畢竟是解析過去的試題,如果解析本身就存在錯誤或模糊不清的地方,那學到的東西就會產生偏差,甚至在考場上誤導考生。這本書的出版時間點是在2021年,針對的是107到109年的考題,這表示它至少經過了幾輪的校對和修訂,希望它的準確度是經過驗證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在引用相關的數學定理或公式時,能明確指出是依據哪個版本的課綱或教材。舉例來說,某些比較深奧的三角函數或機率模型,在不同學制的處理深度上差異極大,如果這本解析能清楚標示出某個題目是偏向高中職的深入探討,還是國中的觀念性理解,對於考生依據自己應徵的職級來分配複習資源,會有極大的幫助。總之,期待它的內容紮實、邏輯清晰,並且能真正貼合教師甄試的選才標準,而不僅僅是一本難度較高的數學練習題集。
评分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數學試題解析,其實當下也沒有特別期待,畢竟市面上這類型的參考書多如牛毛,但架上擺著,就順手拿起來翻了一下目錄結構。我比較在意的是,它如何處理不同年度、不同層級之間的試題難度銜接問題。像是107年跟109年,這中間隔了兩年,教育部的課綱可能有些微調動,如果這本書只是單純地把題目照年份排序,那對考生來說,自行判斷哪些知識點已經過時,或者哪些是新課綱的重點,就會變成一種額外的負擔。我希望這套書在編輯時,能針對歷年的考題,標註出它主要考察的數學分支(例如:數論、機率統計、微積分基礎等),這樣我在複習時,就能針對自己的弱項去加強訓練,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刷題。而且,既然是「解析」,光是計算過程清晰還不夠,如果能提供不同解題策略的比較,例如「傳統解法」和「觀念快速解法」,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總體來說,設計感中規中矩,關鍵還是在於解析的品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