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下的日本城市慢旅 金澤能登圖鑑:圖解日本名勝與文化,剖析建築美學.人文藝術,全彩自我導覽旅遊書

放大鏡下的日本城市慢旅 金澤能登圖鑑:圖解日本名勝與文化,剖析建築美學.人文藝術,全彩自我導覽旅遊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承義
圖書標籤:
  • 日本旅遊
  • 金澤
  • 能登
  • 慢旅行
  • 文化
  • 建築
  • 藝術
  • 圖鑒
  • 自助遊
  • 名勝古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輝煌的歷史遺產,深厚的文化底蘊,
精緻的工藝技術,傳統的美學料理。

金澤,是一座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
本書將成為引領您進入金澤的金鑰。

  金澤是日本北陸最大的城市,地理位置處於日本海側,其發展規模和速度雖然比不上位於太平洋側的城市如名古屋、橫濱、神戶市等,但也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以免遭大規模的空襲,使得現在市中心能夠保存著戰前與幕府時代的建築,令金澤成為日本的主要歷史旅遊景點。

  提到金澤,您可能聽聞過「兼六園、三茶屋街、加賀友禪、加賀寶生、金澤站款待圓頂、切子燈籠祭典」等名詞,但是卻不瞭解詳細的內容?  

  本書跳脫一般旅遊的行程規劃、吃喝景點等介紹方式,為您鎖定金澤的各種特色景物,深度剖析其細節,即使未能親臨本地,也能紙上暢遊一番,掌握金澤的相關知識,正所謂「讀一捲書,如行萬裏路。」

  在此邀請您一起踏上專屬金澤的知性之旅!

  第一章  加賀百萬石
  從初代利傢開始,在前田傢的治理下歷經14代守護的城下町。讓我們一邊閱覽歷史、一邊逐步拜見藩政時代留下的優美遺產吧。

  第二章  金澤的藝術&文化
  職人技巧催生齣的各式手工藝品、文化精粹的茶屋街、超人氣的現代美術館……不論是過去還是現今,都是創造性的文化都市,嚮世人展現齣多采多姿的風貌。

  第三章  金澤的建築
  從木造町傢到現代建築,金澤可是超越時代的「必看」建築寶庫。現在就請歸納齣那些必看景點,朝街道前進,來趟建築巡禮吧。

  第四章  金澤的美味
  北方是日本海,背後是湧齣名水的白山山係,以及傳統蔬菜的產地——加賀平原。山海物產豐饒的金澤之地,孕育齣獨特的飲食文化,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精進此道吧。

  第五章  能登半島的精選
  麵對日本海的海岸、氣氛悠閒的山林……。這座南北長度達70km的半島,上頭是絕景、美景的連綿。也能在此接觸到自古時候培育齣來的工藝和民間習俗,窺見箇中深奧之處。

本書特色

  日本JTB齣版社深度質感旅遊書係列,圖解日本名勝與文化,剖析建築美學.人文內涵,全彩自我導覽旅遊書。

專傢推薦

  國人前往日本旅遊已是常態,偏處於北陸的金澤可能不會是首選,不過可別小看金澤,它是江戶時代第一大藩加賀藩的城下町,不難想像其人文薈萃的盛況。不僅如此,加賀藩也是藝術之邦,加賀友禪、金澤箔、輪島漆、蒔繪皆是有名的產物,想知道更多關於金澤的知識,這本《放大鏡下的日本城市慢旅  金澤能登圖鑑》是您的首選,讀完此書後希望能激發讀者前往金澤作知性之旅。 ——「幕末.維新史」係列作者/洪維揚

  『金澤    底蘊深厚的名門閨秀』
  日本之美,在於每座城市的獨特氣質。若問誰能夠兼具古典與現代之美,絕對非「金澤」莫屬。她就像惜字如金的名門閨秀,微笑地款待所有訪客。從餐肴到器皿乃至服儀,信手拈來都是江戶時代以來四百年的文化結晶。
  金澤未逢戰事,保存瞭古城與庭園的武士傢風。精雕細琢的金粉蒔繪漆器與加賀友禪和服,延續江戶百萬石大名的豐采。若是談論設計,21世紀美術館讓現代藝術融入城鎮。三言兩語難以道盡,期盼讀者能夠過此書,登堂入室欣賞金澤動靜皆宜、通古達今的深厚底蘊。——戰國導遊兼通譯案內士/月翔
 
城市脈絡的凝視:一部關於現代都市空間與人文敘事的深度探索 本書不包含任何關於金澤、能登地區的地理、歷史、旅遊指南或文化圖鑑的內容。 本書旨在以批判性的眼光,深入剖析全球化浪潮下現代都市的生成、演變及其對居住者社會結構、空間感知與文化認同所產生的複雜影響。我們關注的並非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的風土人情,而是作為一種普遍性現象的「城市」本身。 第一部:空間的重塑與現代性的悖論 本部分聚焦於二戰後至當代,全球主要大都市在工業轉型、後工業化以及數位革命驅動下所經歷的空間結構性變革。我們將探討「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的遺產,分析其理性化、功能分區的理想如何與複雜的人類生活實踐產生張力。 一、 垂直化的崛起與地平線的消融: 探討高密度開發對城市景觀的物理性重塑。我們將分析摩天大樓群的興起,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更是資本集中與權力展示的符號學意義。深入解析垂直空間如何影響社會階層的物理隔離與視線的排他性。通過對建築高度與城市陰影的研究,揭示空間「可見性」與「隱蔽性」之間的動態平衡。 二、 基礎設施的隱形權力: 分析地鐵網絡、地下管線、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如何構築起城市的「隱形骨架」。這些看似純粹的工程學體係,實際上是控製城市流動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關鍵節點。我們將運用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異托邦」(Heterotopia)概念,考察如大型交通樞紐、數據處理中心等場所,在物質層麵與象徵層麵如何成為規範與監控的場域。 三、 郊區化與邊緣地帶的再定義: 審視由汽車工業與大規模住宅項目推動的郊區化浪潮,如何解構瞭傳統的城鄉連續體。深入分析「通勤」行為的社會學意涵,以及大型購物中心、倉儲式零售空間等非中心化商業形態對傳統市中心商業生態的衝擊。探討邊緣化社區(無論是城鎮邊緣還是城市內部被遺棄的工業區)的空間政治學。 第二部:身體、感知與都市的日常生活體驗 本章轉嚮個體在高度結構化城市環境中的主體性掙紮與感官體驗。我們強調,城市不僅是鋼筋水泥的集閤,更是身體在其中移動、停留、遭遇的過程。 一、 漫遊者的哲學:從波德萊爾到德勒茲: 重讀十九世紀巴黎的「漫遊者」(Flâneur)形象,探討在資訊過載和效率至上的當代城市中,何種形式的「無目的漫步」仍有可能存在。分析電子導航係統、即時訊息服務如何重塑瞭方嚮感與空間探索的樂趣。探討在「被優化」的路徑中,如何重新找迴對未預期景觀的敏感性。 二、 噪音景觀與空間的聽覺政治: 超越視覺中心主義,本書將城市環境視為一個多層次的聽覺場域。分析交通噪音、建築機械聲、公眾廣播等不同音頻如何協同作用,構建齣城市的「聽覺地圖」。探討噪音汙染在社會群體間的分配不均,以及「安靜空間」成為稀有資源的現象。 三、 數位介麵與現實的疊加: 討論擴增實境(AR)、地理定位服務(LBS)如何將數位信息層疊在物理空間之上。這不僅是一種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更是對「真實存在」概念的挑戰。當人行道成為數據熱點,當歷史遺跡被數位標籤取代,身體與空間的直接、未經中介的關係將如何被重新校準? 第三部:文化錶徵與記憶的政治 本部分關注城市如何通過符號、藝術和紀念物來建構集體記憶,以及這些錶徵如何被權力機構操縱和挑戰。 一、 紀念碑的更迭與爭議: 分析城市公共空間中雕塑、紀念碑的選擇與移除,視為當下社會價值觀辯論的縮影。探討「如何紀念」以及「紀念誰」的問題背後,所隱藏的權力鬥爭。書籍將探討去紀念化運動,以及城市如何在「遺忘」的過程中,塑造其當代身份。 二、 街頭藝術作為對抗性的空間語言: 研究塗鴉、壁畫及其他形式的街頭藝術,作為對官方城市美學與規範秩序的一種非正式、低成本的介入方式。分析街頭藝術如何在法律邊界與公共空間的灰色地帶,提供替代性的敘事視角和視覺衝擊。 三、 城市神話的生產與消費: 探討媒體、影視作品(特別是那些虛構的都市傳說與反烏托邦敘事)如何塑造公眾對特定城市區域的預期與恐懼。分析「創意階級」的引進政策如何將城市空間商品化,並將特定的文化活動包裝成可供消費的「真實體驗」,從而掩蓋潛在的社會不平等。 結論:麵嚮未來的城市韌性 本書最終呼籲讀者超越對城市錶象(如景點、美食)的淺層關注,轉而關注其內在的、動態的、充滿張力的係統結構。我們需要發展一套新的「城市閱讀」能力,去辨識空間中的權力流動、感知中的社會隔離,以及文化記憶的層疊。這部著作旨在為規劃師、社會學傢、藝術評論傢以及所有在現代都市中尋求意義的公民,提供一套更為細膩和深刻的分析工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印象金澤․能登
P2 從空中俯瞰金澤市街
P4 在『金澤城下圖屏風』發現江戶時代的金澤
P5 在『北陸名所圖繪』發現明治時代的金澤
P6 摩登現代都市,金澤
 
第1章 加賀百萬石
P12 兼六園  名列日本三名園的迴遊式大名庭園
P18 加賀藩前田傢  構築奠定、並堅守維護加賀百萬石
P20 金澤城公園  持續復原的加賀百萬石居城
P26 成巽閣  匠心別具的前田傢夫人華麗禦殿
P30 金澤百萬石祭典  重現藩祖利傢公入主金澤城的百萬石遊行隊伍
P32 長町武傢屋敷跡  土牆連綿不斷的街道留有過往的風采
P36 加賀藩武士的住所  遙想藩政時期的武士生活
P38 妙立寺  兼具支城功用、機關滿滿的寺院
P40 專欄 總長度約150km 流經城下町的用水
P42 專欄 金澤的奧座敷․湯湧溫泉
 
第2章 金澤的藝術&文化
P44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體感型作品相當充實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P50 金澤箔  以國內市占率99%的生產量自豪
P52 加賀友禪  五彩映照齣的優美色彩搭配
P54 金澤的工藝  持續守護從藩政時期傳下的技藝
P58 石川縣立美術館  展現深厚美術文化的貴重收藏品
P60 金澤站的工藝  妝點金澤玄關口的傳統工藝匠心巧思
P62 加賀寶生(能樂)  從殿下到町人,超越身分與時代的愛好
P66 三茶屋街  町人與文化人聚集的遊樂場所
P68 國指定重要文化財 誌摩  訴說始於藩政時期茶屋文化的歷史建築物
P70 金澤藝妓  展現洗鍊技藝的座敷之花
P72 專欄 金澤最受愛戴的吉祥物「八幡大人」
 
第3章 金澤的建築
P74 金澤建築MAP  從歷史建築物到受矚目的建築師作品
P76 尾山神社  玻璃閃耀的神門是明治的ハイカラ建築
P78 金澤的摩登建築  連細節都很美麗!明治~昭和初期的近代建築
P82 金澤町傢  濃縮「生活智慧」與「職人技巧」
P86 鈴木大拙館與榖口父子的建築  遍訪和金澤有機緣的建築傢作品
P88 金澤站款待圓頂  展現盛情款待之心的市街玄關口
P90 金澤海未來圖書館  讓閱讀變得更幸福的空間
P92 專欄 誕生於文學之城的金澤三文豪
 
4章 金澤的美味
P94 金澤美食歲時記  運用「じわもん」的四季風味巡禮
P96 近江町市場  潛力十足的金澤飲食文化
P100 加賀蔬菜  不分主角配角,展現名演技的食材們
P102 加賀料理  在地季節產物與傳統美的綜閤藝術
P104 加賀麩  種類和享用方式都如此變化多端!
P106 金澤關東煮  關東煮店傢數對人口比是日本第一!
P108 金澤在地美食  週末大排長龍的高人氣
P110 金澤和菓子  不論是節慶還是平日都特別熱愛甜食
P112 大野醬油  支持著金澤飲食的調味料
P114 專欄 讓統計數據告訴你,金澤之子對甜點的熱愛
 
第5章 能登半島的精選
P116 能登半島與外浦、內浦  日本海測最大的半島,內外這裡大不同
P118 能登的奇岩  型塑齣能登的名勝
P120 能登半島名所點名  魅力滿載的裏山裏海
P122 白米韆枚田  被認定為世界農業遺產的景觀
P124 輪島塗  巧匠技藝孕育齣的堅固優美漆器
P126 輪島朝市  以超過1000年的歷史為傲的名物市場
P128 能登的寺院  禪宗大道場、與前田傢有淵源的古剎
P130 能登的世傢  訴說著能登名傢的生活
P132 觀光列車 花嫁暖簾․能登裏山裏海號  能登文化滿載的「行駛工藝品」
P134 切子燈籠祭典  在能登半島各地群舞的巨大燈籠
P138 能登的民俗活動  傳遞能登風土的傳統活動
P140 奧能登製鹽  擁有500年歷史、日本唯一的揚濱式製鹽法
 
P142 金澤․能登MAP&INDEX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14781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對建築美學有著近乎偏執的愛好者,市麵上絕大多數的旅遊書,在提到歷史建築時,頂多就是放張美美的照片,配上幾句「建於江戶時代」之類的簡介,實在是食之無味。然而,這本關於金澤和能登的圖鑑,簡直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對於木造結構、屋頂瓦片的工法描述,細膩到讓人忍不住想立刻飛過去,親手觸摸那些歲月留下的痕跡。尤其是書中針對不同時代的町屋樣式進行的對比分析,清楚地劃分齣不同時期為因應氣候和社會階層所做的結構調整,那種「解構」知識的方式,遠遠超越瞭一般旅遊指南的範疇,簡直可以當成地方建築史的入門教材。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詮釋現代建築(比如金澤的某些公共設施)時,如何巧妙地將現代設計語言與傳統美學進行對話,那種跨越時空的協調感,光看圖文描述就讓人心神嚮往。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從一棟建築的窗櫺、樑柱中去讀懂一個城市的精神,那麼這本書的「建築剖析」單元,絕對是讓你值迴票價的關鍵。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熱愛深度旅行的「慢活派」讀者量身打造的!平常看旅遊書,總覺得資訊塞得太滿,走馬看花,真正想瞭解的歷史脈絡、建築細節,都蜻蜓點水般帶過。但這本金澤能登的指南,完全不一樣。它不是那種催促你趕場的打卡聖經,反而像是一位細心的在地朋友,溫柔地拉著你的衣角,帶你走進那些光影交錯的小巷弄。我特別欣賞它對「慢旅」概念的詮釋。在金澤,很多人可能隻去兼六園和21世紀美術館,但這本書卻引導我們去探訪那些隱藏在町屋裡的傳統工藝店鋪,去感受茶道體驗中那份「一期一會」的侘寂之美。光是書中對和菓子製作過程的圖解,就讓我看得津津有味,那種對細節的執著,不就是日本文化最迷人的核心嗎?它不隻是告訴你「哪裡有好吃的」,更是「為什麼好吃」,這種知識的厚度,讓我的旅行準備從「我要去哪裡」進化到「我要如何去體驗」,層次感一下子就提升瞭。如果你的旅行哲學是想把腳步放慢,真正融入當地生活,這本書絕對是你的靈魂伴侶,不會讓你感到任何旅遊焦慮,隻會充滿對美好事物的期待。

评分

這本圖鑑最讓我感到驚豔的,是它對於「人文藝術」的挖掘深度,完全沒有落入俗套。在描述金澤這個曾經的加賀藩所在地時,它沒有隻停留在歌舞伎或茶道這些大眾熟知的麵嚮,而是深入探討瞭藩主文化對地方藝術發展的推動,以及那種由上而下形塑齣的精緻生活哲學。特別是關於當地的文學傢、詩人與地方風景的相互影響,書中提供瞭許多別處看不到的軼事和作品賞析,讓整個旅行的目標從「觀光」提升到瞭「文化朝聖」的層次。我甚至在書中讀到關於某個偏遠漁村保存至今的獨特祭典儀式,那種與現代社會保持距離、近乎神秘的傳統,讓我對能登半島的嚮往程度暴增。它教你如何去「傾聽」一個地方,而不隻是「觀看」。對於我們這些想擺脫製式化行程,真正想與在地文化產生共鳴的旅行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豐富的文化對話素材,讓你在當地遇到任何一位匠人或老人傢時,都能有更深入的切入點。

评分

購買這類地方專書,我最怕遇到「內容過時」或是「資訊難以使用」的問題。但這本金澤能登的指南,雖然強調深度和文化,卻沒有犧牲實用性。它巧妙地將那些複雜的文化背景和建築解析,轉化成瞭極具操作性的「自我導覽路線」。例如,它會建議你如何搭配金澤的當地交通工具(甚至是人力車),設計齣能將特定歷史時期建築串聯起來的步行路線。更別提書中附帶的各種實用提示,像是哪種天氣下參觀特定庭園的體驗最佳,或者在特定季節,哪個地方最適閤體會「寂寥」的美感。這種細膩入微的考量,顯露齣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熟悉度,絕非蜻蜓點水般的採訪所能及。這本書讓我感覺,即便沒有導遊,我也可以用一種極為專業且優雅的方式,獨自探索這座城市,並且在每一次的駐足停留時,都能從書中的知識中獲得更豐富的理解和樂趣。它真的是一本可以放在背包裡,隨時翻閱的「口袋博物館」。

评分

坦白說,我對「圖鑑」類型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保留態度,總覺得內容會比較製式化,但這本金澤能登的導覽書,在視覺呈現上給瞭我極大的驚喜。它的全彩印刷不隻是色彩飽和,更重要的是光影的掌握極為精準。在介紹那些需要特定時間纔能捕捉到最美畫麵的場景時,書中提供的照片幾乎就是「最佳取景範本」,這對我這種有輕微攝影癮的旅人來說,簡直是貼心到不行。而且,它把「圖解」的精髓發揮到瞭極緻。無論是介紹傳統的染織工藝,還是複雜的庭園造景設計,都不是用冗長的文字堆砌,而是透過清晰的線條圖、標示圖例,讓你一眼就能抓住重點。我光是研究它如何圖解一個傳統日式庭園的「藉景」手法,就花瞭快半小時,那種將抽象美學轉化為具體視覺資訊的能力,非常厲害。這本書成功地將學術性的深度,用大眾都能理解的、高質感的圖像語言包裝起來,這在旅遊書市場上是非常難得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