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5超高齡社會、「安全行動照護」超前部署
陳適卿(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現任理事長/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教授暨前院長)
本人謹以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理事長身份感謝本協會已故創辦人郭外天先生於11年前創辦「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並於2016年撰文出版國內第一本兼顧被照護者與照護者安全的「失能安全照護全書」,獲得廣大讀者迴響,也是許多照服員、家屬照顧者、高齡照護系學生的最佳長照指南工具書。
郭創會理事長生前對於改善推動「失能安全照護環境與照顧品質」全心奉獻,不遺餘力。積極倡導歐美實施已久的符合人體工學安全照護政策「No -Lift Policy」盼能在照護過程中減少二次傷害,保障照護者身體安全,減輕照顧壓力,維護被照護者尊嚴,延緩失能,提升照顧品質與安全。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便有一位65歲以上高齡者,如何預防老化延緩失能?如何在勞動人口減少,照護人力不足的現況下做好失能安全照護? 這些都是當前最重要的社會問題。
有鑑於此,為推廣理念與持續社會關懷,協會遂於今年進行再版「失能安全照護全書」,保留既有內容,並增加新的照護觀念和資訊如「自立支援照顧」與「長照2.0補助」。藉由本書提供更多預防及延緩失能與安全照護的知識技能。迎接超高齡社會、做好超前部署!
這本新修訂版的《延緩失能安全照護全書》真的是照護界的一股清流,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在一線打滾的護理人員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裡頭對「安全照護」的著墨非常深入,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手把手教你怎麼在混亂的臨床現場,把病患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我特別欣賞它在情境模擬這塊的著力,很多章節都像是把病房裡的突發狀況搬到紙上,然後一步步拆解處理的SOP,寫得有條有理,讓人一看就懂。像是預防跌倒的環節,它不只是提醒你把床欄放下來,而是詳細分析了不同失能程度的長者,在不同時間點(例如夜間上廁所、清晨翻身)最容易出狀況的細節,並且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環境改善建議,像是燈光配置、地面防滑材質的選擇,這些都是平常忙到焦頭爛額時,很容易被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環節。整體來說,這本書擺脫了傳統教科書的枯燥,用一種非常務實的口吻,把複雜的照護流程變得容易吸收,對於想提升自己照護品質的同業,絕對是值得放在床頭隨時翻閱的寶典。
评分這本修訂版在資訊更新速度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看得出來編者非常努力地將近年來長照界的新趨勢和新法規都涵蓋進去了。我尤其驚訝於它竟然能這麼深入地探討到科技輔具在延緩失能中的應用。過去很多書都停留在傳統的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層面,但這本新版居然涵蓋了像是物聯網(IoT)在居家安全監測的應用、AI輔助的復健回饋系統等前沿知識。雖然這些技術對第一線的基層人員來說可能有點遙遠,但作為高階管理者或政策規劃者,了解這些未來趨勢對於制定機構轉型方向至關重要。書中對於如何評估引進新科技的成本效益、以及如何培訓員工使用這些新工具的策略分析,都非常到位,提供了許多務實的建議,避免了盲目跟風的風險。這本書不僅僅是「如何照護」,更是「如何引領未來照護發展」的指南針,非常推薦給所有想在長照領域走得更遠、更深的人士參考。
评分身為一個在社區長照中心服務的個案管理師,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光怪陸離的家庭狀況和複雜的資源盤點,對我來說,一本好的參考書必須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和跨領域的整合性。《延緩失能安全照護全書》在這一塊做得非常出色。它清晰地梳理了從急性後期照護(PAC)到社區居家服務(B級單位)之間的轉銜機制,這對我們這些需要協調資源的實務工作者來說,簡直是省下了無數摸索的時間。書中對於不同失能等級個案所需的輔具評估和環境改造流程圖解,標示得非常清楚,即便是對輔具不甚熟悉的社工也能很快上手。更棒的是,它還納入了許多關於照護品質指標(PQI)的探討,讓我們在執行個案計畫時,不僅能符合法規要求,更能主動去追求卓越的照護成效,這對於我們爭取政府補助和提升機構聲譽都有實質的幫助。這本書完全跳脫了單一機構或單一角色的限制,提供了一個宏觀且可執行的藍圖。
评分我太太前陣子因為中風住院,我陪同照護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家屬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失能時,那種手足無措的巨大恐懼。《延緩失能安全照護全書》對於我們這些家屬來說,簡直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書中的章節安排非常貼心,它並沒有一開始就丟出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家屬認識失能後的生理變化,以及如何安全地進行翻身、拍痰、甚至協助進食等基本照護技巧。我記得書中有提到一個觀念:「家屬的壓力,就是照護的最大漏洞。」這句話非常警醒我,讓我開始正視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燃燒殆盡。書裡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自我照顧」技巧,提醒家屬要定時輪替、尋求外援,這不僅保護了我們自己,也間接保障了病患的安全。對於還沒遇到類似情況的朋友,我會建議你們提早閱讀,未雨綢繆,才能在風暴來臨時站穩腳跟。
评分老實說,剛拿到這本修訂版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不會又是一堆艱澀的學術名詞堆砌而成,畢竟市面上類似主題的書不少,但真正能深入淺出講出「人」的照護的卻不多。然而,翻開後我才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筆觸非常細膩,它不像是在寫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在跟一位資深的、充滿愛心的督導對話。它在探討「失能延緩」時,不只著重在生理層面,還花了大量篇幅去討論心理支持與社會參與的重要性,這點讓我非常感動。尤其是在談到如何與失能者溝通,重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那一段,我幾乎是看著看著就紅了眼眶。它教導的不是如何「管理」病人,而是如何「陪伴」一個生命。例如,在協助個案進行復健時,書中強調的不是做到多少組運動,而是如何將復健融入他們感興趣的日常活動中,讓他們願意主動參與。這種以「人」為核心的照護觀念,才是真正能讓台灣長照體系進步的關鍵,強烈推薦給所有從事第一線服務的夥伴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