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 200-301 專業認證手冊, Volume 1

CCNA 200-301 專業認證手冊, Volume 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Wendell Odom
图书标签:
  • CCNA
  • 思科
  • 网络
  • 认证
  • 考试
  • 200-301
  • 网络基础
  • 路由交换
  • 网络安全
  • 学习指南
  • 技术认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完整學習、充份準備與紮實練習,是邁向認證考試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

  本書能幫助讀者熟悉所有關於CCNA 200-301考試的主題,包括:
  ‧網路基礎
  ‧實作乙太區域網路
  ‧實作VLAN與STP
  ‧IPv4定址與子網切割
  ‧IPv4路由
  ‧實作OSPF網路
  ‧IPv6定址與子網切割與路由
  ‧無線區域網路

  《CCNA 200-301 專業認證手冊, Volume 1》幫助讀者在第一次認證考試立於不敗之地,是Cisco唯一認可的自學教材。暢銷作家兼講師的Wendell Odom分享了準備考試與應考的密訣,協助讀者找出自己的弱點,並加強觀念知識與實務技巧。

  完整的學習方式包括:
  ‧「考試準備重點」幫助讀者通過認證考試
  ‧「自我評量」供讀者評估閱讀每一節所需的時間
  ‧每一章的課後關鍵主題協助讀者徹底掌握核心觀念
  ‧故障排除章節協助讀者熟悉複雜的情境,以從容面對考試
  ‧強大的Pearson Test Prep練習測驗軟體完整包含上百道廣受好評的模擬題、自訂選項及詳盡的學習效率報告
  ‧免費的CCNA 200-301網路模擬器精簡版軟體完整提供極富教育意義的實驗練習,協助讀者磨練路由器與交換器實機的指令介面技巧
  ‧連結到作者所設計的一系列動手設定實驗
  ‧增加讀者知識及磨練設定技巧的線上互動式練習題
  ‧作者錄製的2小時教學影片
  ‧提供學習計劃的建議與範本,協助讀者瞭解並縮短學習時間
  ‧線上互動式的記憶卡應用程式協助讀者記住各章的關鍵詞彙

  本書內容精闢獨到,並提供學習計劃、評量測驗、動手做實驗、具挑戰性的複習題與練習,協助讀者掌握觀念和技術,確保認證考試穩操勝券。

  教學輔助網站
  教學輔助網站包含超過300題以上的考試練習題、 CCNA 網路模擬器精簡版軟體、線上複習與測驗練習,以及2小時的教學影片

  Pearson Test Prep線上系統需求:
  瀏覽器:Chrome版本73以上、Safari版本12以上、Microsoft Edge 版本44以上
  裝置: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Android v8.0和iOS v13平板、智慧型手機(螢幕尺寸至少4.7")。具備上網功能。

  Pearson Test Prep離線系統需求:
  Windows 10、Windows 8.1、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5 Client;Pentium系列1GHz(含)以上的處理器;512MB以上的RAM;至少650MB磁碟剩餘空間以及50MB用於下載練習題;可連線至網際網路註冊並下載考試題庫

  本書是Cisco Press出版的專業認證考試系列叢書之一,為原廠考試提供了準備教材,包括評量、複習及練習,協助參加Cisco國際認證的考生們找出自己的弱點,專注準備工作並增加自信,以因應考試的到來。

  類型:Cisco國際認證
  範圍:CCNA 200-301考試
网络构建与配置实战指南:从基础到进阶 本书旨在为网络技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网络构建、配置与故障排除的实战手册。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现代企业网络环境的核心需求,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可操作的网络技术知识体系。 --- 第一部分:网络基础架构与物理层面的深度解析 (约 400 字) 本部分将网络知识的起点设定在物理和数据链路层,为后续复杂协议的学习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础。 1.1 网络拓扑结构与介质选择 我们将详细探讨当前主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及混合型,并分析其在不同规模网络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重点剖析了光纤(单模与多模)、双绞线(Cat 5e, Cat 6, Cat 6a, Cat 7)的物理特性、传输速率限制、抗干扰能力以及正确的布线标准(T568A/B)。内容将深入到线缆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确保物理连接的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1.2 以太网帧结构与冲突域管理 深入解析 IEEE 802.3 标准下的以太网帧的详细结构,包括前导码、起始帧定界符(SFD)、MAC 地址的表示方式、类型/长度字段以及帧校验序列(FCS)的工作原理。我们将探讨早期的冲突检测机制(如 CSMA/CD),并对比现代交换机环境中,如何通过全双工模式和微秒级的延迟控制,彻底消除碰撞。内容将包含如何通过检查 FCS 错误计数器来诊断物理层问题。 1.3 早期网络设备的演进与功能 本章回顾了集线器(Hub)、桥接器(Bridge)和早期的多端口网桥在网络发展史上的作用,并清晰界定了它们与现代交换机在工作层级和功能上的本质区别。着重分析了网桥的学习机制和过滤机制,理解它们如何开始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流量控制。 --- 第二部分:交换技术的核心原理与高级配置 (约 550 字) 本部分是全书的技术核心之一,专注于现代网络骨干——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实现、配置优化及高可用性保障。 2.1 MAC 地址表(CAM 表)的学习、老化与泛洪机制 我们将详尽描述交换机如何通过监听源 MAC 地址来构建和维护其转发表。深入探讨 MAC 地址的学习过程,包括地址老化计时器的具体数值设置,以及当目的 MAC 地址未知时,交换机如何执行帧的泛洪操作(Flooding),并分析泛洪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2.2 VLANs 的概念、隔离与实现 虚拟局域网(VLAN)是实现网络分段和安全隔离的关键技术。本章详细阐述了 VLAN 的工作原理,包括 VLAN ID 的定义和作用域。内容将细致讲解 Access 端口、Trunk 端口的配置,并专注于 IEEE 802.1Q 封装协议的细节,包括 Tagging、Native VLAN 的选择与配置,以及跨多个交换机的 VLAN 间通信(Inter-VLAN Routing)的必要条件。 2.3 生成树协议(STP)的深度剖析与优化 为防止二层网络中的环路拓扑,生成树协议是不可或缺的。本书不仅介绍 STP (802.1D) 的基础概念——根桥选举、根端口、指定端口和阻塞端口,更会全面讲解其高级变种:RSTP (802.1w) 的快速收敛机制(如 Proposal/Agreement 过程)和 MSTP (Multiple STP) 如何实现基于 VLAN 的负载均衡。实战部分会指导读者如何调整 Hello Timer、Forward Delay,并配置 BPDU Guard、Root Guard 等关键安全特性。 2.4 EtherChannel(链路聚合)的配置与故障转移 探讨如何通过 LACP (802.3ad) 或 PAgP 协议捆绑多条物理链路,以实现带宽叠加和冗余。内容将涵盖静态 EtherChannel 的配置,以及动态 LACP 模式下的协商过程,并讨论 Load Balancing 算法的选择和如何进行快速故障检测与切换。 --- 第三部分:IP 寻址、路由协议与网络互联 (约 450 字) 第三部分转向网络层,聚焦于 IP 寻址方案的设计、路由信息的交换与路径选择。 3.1 IPv4 与 IPv6 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 本书强调 IP 地址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在 IPv4 部分,将详细讲解无类别域间路由 (CIDR) 的优势,并提供大量实用练习,指导读者如何进行高效的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设计,以及如何根据需求规划 IP 地址池。随后,深入介绍 IPv6 的地址结构(Link-Local, Global Unicast),及其自动配置机制 (SLAAC)。 3.2 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的部署 阐述静态路由的配置语法、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的概念,以及何时使用特定静态路由和汇总静态路由。重点分析了默认路由在连接终端网络到广域网或更高层级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3.3 动态路由协议——OSPF 的结构与邻接关系 本书将 OSPF 作为主要的动态路由协议进行深入讲解。内容包括 OSPF 的区域(Area)设计原则,路由器角色(ABR, ASBR, Internal Router)的划分,以及 LSA(链路状态通告)的十种类型及其在数据库中的作用。详细解析邻居建立过程中的五步状态机,并指导读者如何配置 OSPF 认证和调整开销值(Cost)。 3.4 路由重分布与策略控制 探讨在不同路由协议之间(如 OSPF 与 EIGRP,或 OSPF 与静态路由)交换路由信息的机制——路由重分布。着重讲解引入外部路由时,必须配合使用路由图(Route Map)和访问控制列表(ACLs)进行精确的路由过滤和策略控制,以确保路由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第四部分:网络服务、安全基础与故障排除流程 (约 150 字) 本部分涵盖了网络运行所需的基础服务以及保障网络可靠性的安全视角和系统化的排障方法。 4.1 关键网络服务配置 详细介绍 DHCP 服务器的配置步骤,包括租约时间的设定、排除地址池的规划以及选项字段(如 DNS、Default Gateway)的配置。同时,讲解 DNS 解析的工作流程和本地缓存机制,确保客户端能够正确解析域名。 4.2 访问控制列表(ACLs)的应用 区别标准、扩展 ACLs 的适用场景,并强调 ACL 在路由设备上应用时的自上而下、顺序匹配原则。提供大量关于如何使用命名 ACLs 来简化管理和增强可读性的实战案例。 4.3 结构化故障排除模型 介绍一个通用的、自下而上的故障排除框架(如 OSI 模型分层法)。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排查步骤,用于快速隔离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问题,强调使用 `show` 命令、Ping/Traceroute 等工具进行验证性测试。 --- 总结: 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面向实践、注重细节的网络工程师进阶路径图,旨在通过详尽的原理阐述和紧贴实际的配置指导,使用户不仅“知道”这些技术是什么,更能“精通”如何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实施、优化和维护它们。读者将掌握构建稳健、高效、可扩展的企业网络所需的核心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Wendell Odom


  Wendell Odom (榮譽CCIE® No. 1624)曾經出版過一些全世界最膾炙人口的網路書籍。作品包括入門的Cisco國際認證(CCENT和CCNA)、進階的CCNP和業界享負盛名的CCIE等書。這些書籍兼具技術深度和專業。Wendell曾經擔任過網路工程師、顧問、講師、課程規劃師,及書籍作家等。作者錄製了Cisco認證相關的教學影片、撰寫軟體和經營部落格。作者的網站www.certskills.com提供各種學習工具和教學資源的連結。

图书目录

第 1 篇 網路介紹
Chapter 1 TCP/IP 網路導論
Chapter 2 乙太區域網路基礎
Chapter 3 WAN 與 IP 路由基礎

第 2 篇 建置乙太區域網路
Chapter 4 使用命令列介面
Chapter 5 分析乙太區域網路交換
Chapter 6 設定基本的交換器管理
Chapter 7 設定與檢驗交換器介面

第 3 篇 實作 VLAN 與 STP
Chapter 8 建置乙太虛擬區域網路
Chapter 9 擴展樹協定概論
Chapter 10 RSTP 和 EtherChannel 的設定

第 4 篇 IPv4 定址
Chapter 11 IPv4 子網切割
Chapter 12 分析分級式 IPv4 網路
Chapter 13 分析子網遮罩
Chapter 14 分析既有的子網

第 5 篇 IPv4 路由
Chapter 15 操作 Cisco 路由器
Chapter 16 設定 IPv4 位址與靜態路徑
Chapter 17 區域網路中的 IP 路由
Chapter 18 處理 IPv4 路由問題

第6 篇 OSPF
Chapter 19 瞭解 OSPF 的觀念
Chapter 20 實作 OSPF
Chapter 21 OSPF 網路類型和鄰居

第 7 篇 IP 第六版
Chapter 22 IPv6 的基礎
Chapter 23 IPv6 定址與子網切割
Chapter 24 實作路由器的 IPv6 定址
Chapter 25 實作 IPv6 路由

第 8 篇 無線區域網路
Chapter 26 無線網路基礎
Chapter 27 分析 Cisco 無線網路架構
Chapter 28 無線網路安全性
Chapter 29 建置無線區域網路

第 9 篇 附錄(在書中)
附錄A 數值參考表
附錄B CCNA 200-301 第一冊考試更新
附錄C 自我評量測驗解答
術語表

線上附錄
附錄D 第 12 章「分析分級式 IPv4 網路」的練習
附錄E 第 13 章「分析子網遮罩」的練習
附錄F 第 14 章「分析既有的子網」的練習
附錄G 第 22 章「IPv6 的基礎」的練習
附錄H 第 24 章「實作路由器的 IPv6 定址」的練習
附錄I 讀書計劃
附錄J 前一版的主題
附錄K 分析乙太區域網路設計
附錄L 子網路設計
附錄M 附錄 L「子網路設計」的練習
附錄N 可變長度子網遮罩
附錄O 實作擴展樹協定
附錄P 解決 LAN 的異常問題
附錄Q 解決 IPv4 路由協定的異常問題
附錄R 考試主題參照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27803
  • 規格:平裝 / 840頁 / 17 x 23 x 3.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書的內容量確實是相當可觀,這也說明了要準備CCNA 200-301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與心力。不過,面對這麼多章節,如何保持學習的動力和專注度,也是一個挑戰。我個人覺得,學習網路技術的過程中,最怕的就是「讀了就忘」。如果書中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複習機制,或許會對讀者更有幫助。例如,在每章節的結尾,設計一些需要整合前後章節知識的「綜合應用題」或是「情境分析題」,而不是單純的選擇題填空,這樣能強迫讀者在腦中建構一個更完整的知識網路。此外,對於關鍵的縮寫和術語,雖然書中有提供解釋,但如果能設計成可以隨手翻閱的「名詞索引」,讓讀者在閱讀到不熟悉的詞彙時能迅速定位,這對閱讀的順暢度會有極大的改善。畢竟,當專注力被打斷去翻閱字典或查詢網路時,那種學習的連貫性就會被破壞掉。總體來說,它提供了一個紮實的知識基礎,但如何在龐大的資訊中建立有效的複習和檢索系統,或許是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评分

說真的,拿到這本厚重的「武功秘笈」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內容的廣度令人咋舌,從最基礎的TCP/IP模型到複雜的VPN技術都有涵蓋,這對於想要全面準備考試的考生來說,無疑是一份扎實的資源。但話說回來,網路技術的學習曲線是出了名的陡峭,尤其對於非本科系出身的朋友來說,面對這麼多密密麻麻的技術名詞,很容易就迷失方向。我觀察到,如果能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讀者,提供不同的學習路徑建議會更好。例如,對於初學者,或許可以先標註出哪些章節是「必懂核心」,哪些是「進階選讀」,這樣讀者在安排讀書計畫時就不會感到無所適從。另外,關於實作操作的部分,如果書中能提供更詳盡的CLI指令輸入範例,並且附帶預期的輸出截圖,那對自我檢測的幫助會非常大。光看文字描述「設定ACL」是很抽象的,但如果能清楚看到輸入`ip access-list extended FIREWALL_RULE`後,介面會回傳什麼訊息,那種信心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畢竟,學網路就是要在Console上敲出來的,純理論的書讀再多,上機時還是會手忙腳亂。

评分

這本參考書的排版風格,說實話,還蠻傳統的,就是標準的技術手冊樣式,文字多於圖示。在學習網路協定時,圖形化的輔助是極為關鍵的。舉例來說,當解釋VLAN間的路由(Inter-VLAN Routing)時,如果能用一個清晰的拓樸圖,標示出Router-on-a-Stick的架構,並用箭頭標示出封包在不同VLAN間穿梭的過程,讀者會比單純閱讀冗長的文字描述來得快速理解。我個人在啃讀技術文件時,特別偏好那種能將複雜概念「視覺化」的書籍。例如,在講解廣播(Broadcast)與多播(Multicast)的差異時,如果能畫出一個簡單的網路圖,顯示封包傳送的範圍和目的地,那種直觀的感受是文字難以取代的。我希望未來的版本可以增加更多的「視覺化學習區塊」,讓讀者在快速瀏覽時,也能抓住重點的邏輯脈絡,而不是被密集的文字淹沒。這不僅能提高閱讀效率,也能加深對網路架構的整體掌握度。

评分

身為一個在業界摸爬滾打有些年頭的IT人,我對認證考試的態度一直是「重理解、輕死記」。因此,一本好的參考書,應該要能凸顯出「技術背後的邏輯」而非僅僅是「參數的羅列」。我翻閱了幾個章節,發現書中對某些命令參數的說明雖然詳盡,但對於「為什麼要這樣設定」的討論似乎略顯不足。例如,在設計冗餘備援(Redundancy)方案時,HSRP、VRRP這些熱門協定的比較是重點,但更深入的討論應該著重在:在不同負載情況下,哪種協定在收斂速度和資源佔用上有優勢?或者,當網路架構跨越不同廠商設備時,如何選擇最穩健的協定?如果這本書能在每個重要技術點後,增加一個「實務建議」或「陷阱提醒」的小欄位,說明業界在實際部署中常見的錯誤或最佳實踐,那就非常實用了。這樣一來,這本書就不只是一本應付考試的工具書,更能成為我們日常工作中的一本實用參考指南,避免我們在實際操作時踩到那些「教科書上沒寫但現實中很常見」的坑洞。

评分

這本號稱是考取思科認證的聖經,我翻閱了一下,內容的編排確實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光是看目錄的結構就知道作者群對CCNA 200-301的範圍掌握得很到位。不過,我個人比較在意的是,書裡對一些比較底層的網路協定概念,例如ARP的運作細節或是OSPF的鄰居建立過程,是不是能用更貼近實務的語言去解釋。畢竟,考試只是個門檻,真正厲害的網管人員,是能把這些理論應用到複雜的生產環境裡去解決問題的。如果這本書在闡述複雜概念時,能多舉一些「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會看到什麼現象」的實例,那就更棒了。我特別期待看到,書中對於SDN(軟體定義網路)以及網路自動化的基礎介紹,這塊在新的認證藍圖中佔的比重不低,如果能用圖解或流程圖的方式,把虛擬化和自動化工具如何與傳統網路設備協同運作的邏輯講清楚,那絕對是加分不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停留在標準的教科書層面,而是能真正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架構一個更具彈性、更易於管理的網路架構。畢竟,在這個快速變遷的IT世界,死記硬背絕對行不通的,理解背後的「為什麼」才是王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