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端新世代網路概論(第二版)

超端新世代網路概論(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簡國璋
图书标签:
  • 网络概论
  • 超端网络
  • 下一代网络
  • 网络技术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协议
  • 网络安全
  • 5G
  • 6G
  • 网络发展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躍進時代最先鋒,網路概論不再只是理論。
  ◆超端掌握時下極夯最Hot的網路發展和趨勢。
  ◆全新實用網路新知,完整介紹網路與資料通訊的相關主題與技術。

  本書針對大專院校資訊相關科系以及網路初學者精心設計,無論基礎建構、進階延伸、廣通應用各方面,都能讓您輕鬆上手。
  透過豐富圖表與文字條理建構清晰的內容,完整說述構成網路的原理和設備,拓展出網路的組成、架構、硬體規劃、通訊協定等題材與技術,理論與實用緊密結合。
  本書將網路、資料通訊彙整,廣泛且精實深要的探討網路與資料通訊相關主題,教學使用或自修學習皆適宜,讓學習網路不再是困難事。
  納整最新技術訊息與展望發展趨勢,如4G、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近場通訊NFC等,讓您跨向時代最先端。
  本書並設計有相應配合的實作內容、學習評量與各章節之重點回顧,讓您加深學習的印象並能快速檢測學習成效。
 
《量子信息学原理与应用》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量子信息学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应用。全书以严谨的数学框架为支撑,系统阐述了量子力学在信息处理中的独特优势,涵盖了量子比特的定义与操控、量子纠缠的精妙特性、量子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量子门操作的构建与实现。随后,本书详细剖析了量子计算的经典模型,如量子电路模型和量子图灵机,并重点介绍了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等关键量子算法的内在逻辑和计算流程。在量子通信方面,本书详尽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安全性基础,特别是BB84协议和E91协议的实现细节与信息论安全证明。最后,本书将视角投向量子模拟与量子精密测量的实际应用,探讨了如何利用量子系统来解决经典计算难以企及的复杂物理和化学问题,展望了量子霸权时代对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刻影响。 --- 第一章 经典信息论的局限与量子革命的序曲 本章首先回顾香农信息论的基石——比特(bit)的定义、信息熵与信道容量的经典计算。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信息处理的物理学基础,指出经典计算在处理高维复杂系统和保证绝对信息安全方面的内在局限性。随后,本书引入量子力学的基本公设,为理解量子信息奠定物理基础。我们详细解释了希尔伯特空间、态矢量(Ket)和算符(Operator)的概念,强调了量子态的叠加性和不可克隆定理(No-Cloning Theorem)作为量子信息学与经典信息学最根本的分界线。通过对狄拉克符号的系统性介绍,读者将建立起描述量子系统的数学语言体系。本章的难点在于对“测量”这一非酉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我们采用投影公设来阐释测量如何使叠加态坍缩至本征态,并讨论了测量对量子态的不可逆影响。 第二章 量子比特:信息的基本载体 量子比特(Qubit)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本章从数学形式上定义了量子比特,并将其与经典比特进行对比。我们详细分析了单比特的布洛赫球表示法,阐明了球面上任意一点如何对应一个特定的量子态,以及这如何直观地展示了量子态的连续性。随后,重点转向量子操作——幺正变换。我们系统地推导和分析了基本的单量子比特门,如泡利矩阵($X, Y, Z$ 门)、Hadamard 门($H$ 门)的作用,并解释了它们在构建叠加态和实现量子逻辑中的关键作用。进入多比特系统,本书阐述了张量积在构建复合系统态空间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了经典逻辑门(如NOT, CNOT)在量子计算中的酉矩阵表示。特别地,CNOT 门被提升到核心地位,因为它是实现量子逻辑运算和产生纠缠态的基石。本章的实践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利用矩阵乘法来模拟简单的量子线路操作。 第三章 量子纠缠:超越定域实在性的纽带 纠缠态是量子信息中最反直觉也最具威力的资源。本章深入剖析了纠缠态的数学特性,特别是最大纠缠态——贝尔态(Bell States)的构造和性质。我们通过引入纠缠度量(如纠缠熵)来量化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强度。本书花了大量篇幅讨论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EPR)佯谬,并通过贝尔不等式检验,清晰地展示了量子纠缠对定域隐变量理论的颠覆性挑战。我们阐述了纠缠的非定域性,但同时严格强调,纠缠本身不能用于超光速的信息传递(“没有信息的外传”)。本章还将介绍GHZ态等多体纠缠态的特性,及其在分布式量子计算中的潜在价值。 第四章 量子计算模型与通用量子计算机 本章将理论推导转向实际的计算模型。我们首先介绍量子电路模型,强调其与经典电路的相似性与关键区别——即使用酉矩阵作为基本操作单元。我们证明了任意有限集合的量子门(只要包含一个非定域门,如CNOT)即可构成通用量子计算集。随后,本书探讨了量子图灵机(QTM)模型,证明了量子计算的计算能力与量子电路模型是等价的。在算法层面,本章详细解析了两个里程碑式的量子算法: 1. Shor算法: 深入剖析其核心——量子傅里叶变换(QFT)的原理和高效性,并结合模指数运算,展示其如何指数级地加速大数因子分解问题,对公钥密码体系的冲击。 2. Grover算法: 详细解释了振幅放大技术(Amplitude Amplification)的迭代过程,证明了其在无序数据库搜索问题上能提供平方级的加速。 此外,本章还简要介绍了量子态层析成像(Quantum State Tomography)的基本方法,它是验证量子计算过程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第五章 量子通信与绝对安全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实现信息安全传输的领域。本章聚焦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理论和实践。我们首先详细介绍了BB84协议的发送、接收、基矢选择和后向验证流程,并严格论证了其安全性——任何窃听行为都会不可避免地在信道中引入可被检测的错误率。随后,本书介绍了基于纠缠的QKD协议,如E91协议,展示了纠缠在建立安全密钥中的独特作用。本章的核心论点是:量子密码学的安全性源于物理定律本身,而非计算复杂性假设。我们还探讨了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的原理,解释了它如何利用纠缠和经典通信实现量子态的精确传输,但再次强调其不违背相对论。 第六章 噪声、纠错与容错计算 在实际的量子硬件中,环境退相干和操作误差是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主要障碍。本章系统地研究了噪声对量子态的影响,引入了量子噪声模型,如位翻转(Bit-flip)和相位翻转(Phase-flip)错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书详细介绍了量子纠错码(QEC)的基本思想。我们着重分析了经典的Shor纠错码和Steane $[7,1,3]$ 码的结构,阐明了它们如何通过编码冗余信息到多个量子比特上,并利用测量辅助操作来识别和纠正错误而不破坏被保护的量子态。本章最后展望了容错量子计算(FTQC)的门槛要求,包括对物理量子比特、逻辑量子比特以及错误率的严格限制。 第七章 前沿应用:量子模拟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目光投向量子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科学问题中的潜力。量子模拟部分,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可控的量子系统(如超导电路、离子阱或中性原子阵列)来精确模拟难以计算的复杂多体哈密顿量,这在材料科学和高能物理中具有革命性意义。我们探讨了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VQE)等混合量子-经典算法在分子能量计算中的初步应用。最后,本书对量子计算的未来进行了审慎的展望,包括对 NISQ(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设备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通用、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尤其是在药物发现、材料设计和优化问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具有扎实线性代数和基础物理学背景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希望系统了解量子信息科学前沿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本书需要熟悉复数运算和矩阵代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簡國璋


  學歷
  ‧元智大學 資訊工程研究所 碩士
  ‧義守大學 資訊工程系 學士

  現職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電算中心組員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資管系兼任講師

  主要教授課程
  企業資料通訊、網際網路原理、網路規劃與管理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導論
1-1 網路發展與沿革
1-2 網路成員
1-3 網路架構
1-4 網路規模
1-5 網際網路與企業網路
1-6 網路拓樸
1-7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02 資料通訊
2-1 類比訊號與數位訊號
2-2 基頻傳輸與基頻編碼
2-3 寬頻傳輸與寬頻調變
2-4 傳輸模式(單工、半雙工與全雙工)
2-5 頻寬
2-6 資料通訊系統
2-7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03 傳輸媒介與網路設備
3-1 傳輸媒介
3-2 網路設備
3-3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04 區域網路
4-1 IEEE 802
4-2 乙太網路
4-3 乙太網路的運作
4-4 虛擬區域網路
4-5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05 廣域網路
5-1 傳輸模式
5-2 傳輸技術(一)─實體層
5-3 傳輸技術(二)─資料連接層
5-4 ATM
5-5 訊框傳送
5-6 VPN
5-7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06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6-1 無線傳輸技術
6-2 IEEE 802.11
6-3 IEEE 802.11a、IEEE 802.11b與IEEE 802.11g
6-4 藍牙
6-5 WiMAX
6-6 GSM與GPRS
6-7 3G
6-8 3.5G
6-9 4G
6-10 PHS
6-11 WAP
6-12 IEEE 802.11n
6-13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CHAPTER 07 家庭網路
7-1 HomePNA
7-2 HomePlug
7-3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CHAPTER 08 IP 定址
8-1 OSI模型與DoD模型
8-2 IP協定
8-3 IP位址
8-4 IP路由
8-5 IPv6
8-6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09 ARP與ICMP
9-1 MAC Address
9-2 ARP
9-3 ICMP
9-4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10 UDP與TCP
10-1 連接埠
10-2 UDP
10-3 TCP
10-4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CHAPTER 11 DNS與DHCP
11-1 FQDN
11-2 DNS
11-3 DHCP
11-4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CHAPTER 12 SMTP、POP3與IMAP
12-1 電子郵件系統
12-2 電子郵件的格式
12-3 SMTP
12-4 POP3
12-5 IMAP
12-6 Web-Mail
12-7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13 HTTP與FTP
13-1 WWW
13-2 HTTP
13-3 FTP
13-4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CHAPTER 14 網路規劃與管理
14-1 網路規劃
14-2 網路管理
14-3 ISO-7498-4
14-4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
14-5 容錯
14-6 負載平衡
14-7 備援機制
14-8 備份
14-9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15 網路安全
15-1 網路攻擊
15-2 惡意程式
15-3 身分認證
15-4 加密與解密
15-5 防火牆
15-6 防毒軟體
15-7 結論
本章重點
科技新知
習題
CHAPTER 16 網路倫理與法律
16-1 網路倫理
16-2 網路相關重要法律
16-3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CHAPTER 17 網路新趨勢
17-1 雲端運算
17-2 物聯網
17-3 大數據
17-4 近場通訊NFC
17-5 結論
本章重點
習題

APPENDIX A 個人電腦的網路基本設定
A-1 自動取得IP位址
A-2 手動設定IP位址

APPENDIX B ADSL的安裝與設定
B-1 ADSL網路連接架構
B-2 設定電腦的連線組態
B-3 設定IP分享器(以PCI BAL-04AX為例)
B-4 設定AP(以SMC7004VWBR為例)
B-5 在Windows XP環境下設定無線網路卡

APPENDIX C 網路連線問題排除
本機部份
內部網路
外部網路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05320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7 x 23 x 2.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老实说,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它会太偏学术化,毕竟“概论”这个词有时候就意味着枯燥。但翻开第一章,那种语气就非常“台湾在地化”,它用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网络概念,比如用交通规则来类比数据包的路由选择,或者用小区物业管理来解释网络资源的分配策略。这种亲切感大大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我身边的几个刚入行的年轻同事,他们原本对底层网络概念都有点敬而远之,但自从开始读这本后,反馈都说“原来这么复杂的东西可以被拆解得这么清楚”。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技术教材的关键标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知识的“翻译官”,成功地用本地化的语言和思维模式,搭建起了读者与高深技术之间的桥梁。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之间的平衡手法。很多书籍要么是沉溺于过去的技术演进史,让读者迷失在各种协议版本的更迭中,要么就是过于超前地描绘未来图景,但缺乏实现路径的支撑。这本书则做得非常老道,它在介绍IPv4到IPv6的过渡时,没有简单地罗列差异,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企业在实际迁移过程中遇到的组织架构、预算控制和系统兼容性等现实阻力。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理解技术本质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工程实践中的无奈与智慧。这种对“现实世界约束”的考量,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像是一份经过市场检验的实战手册,对于正在进行网络架构升级的工程团队而言,参考价值极高。

评分

拿到这本“新世代”的网络概论,我最惊喜的是它对前沿趋势的捕捉速度。现在的网络技术发展得太快了,很多教材还没来得及更新,最新的技术就已经迭代了好几轮。但这本书明显是紧跟潮流的,里面对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IoT)的最新架构探讨,都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空泛理论,而是结合了实际案例去剖析这些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关于网络安全这块的论述,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零信任架构和SaaS环境下的安全挑战,这对我目前负责公司安全合规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实用的参考角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预判,这比死记硬背一些固定的协议定义要重要得多。毕竟,在这个行业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导航仪”,指引着我们穿越技术迷雾。

评分

从实操层面上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它不像市面上某些纯理论的书籍,读完后感觉自己会考试但不会干活。这本书在关键章节后面,都会穿插一些“实战观察”或者“配置思路点拨”。虽然它不是一本手把手的操作手册,但它提供的思考框架,能指导你在面对实际网络故障或性能调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先排查哪一层的设备或协议。比如,在讨论SDN(软件定义网络)的架构时,它会引导你去思考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对于未来网络自动化运维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OpenFlow的报文格式上。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指导,而不是一本冰冷的参考书,对于提升我个人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非常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现代感,封面配色大胆又不失专业性,那种深邃的蓝和明亮的橙色搭配起来,一眼就能抓住眼球。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就让我觉得物有所值,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里面装的知识也是货真价实。尤其是内页的排版,真的是下了功夫的,字号和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疲劳。很多技术类的书籍,读起来就像在啃一块硬邦邦的干面包,但这本书不同,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下午茶套餐,既有深度,又有让人愿意一口接一口读下去的“甜头”。作者在内容结构上的用心布局也值得称赞,知识点的逻辑递进非常顺畅,不会让人感觉知识点之间是割裂的,而是像一条精心编织的网,让你很容易就能掌握整个领域的脉络。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时间面对屏幕的IT从业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毕竟,好的阅读体验能让人事半功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