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路就有錢:我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打開網路就有錢:我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明璋(工具王阿璋)
圖書標籤:
  • 自媒體
  • 網路賺錢
  • 投資理財
  • 多元收入
  • 財富自由
  • 個人品牌
  • 數位行銷
  • 斜槓青年
  • 創業
  • 理財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3歲年收百萬,
24歲年收近韆萬、美國開公司,
25歲創造9種主動收入+12種被動收入,
【工具王阿璋】靠自媒體與投資理財,打造「多元獲利模式」!

  23歲那年,阿璋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爆肝的工程師一職,轉為網路創業,不到三年的時間便解鎖多項驚人成就!比他早一步投入自媒體事業的《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Jerry Huang稱他是「維基百科真人版」;暢銷書《加速你的FIRE人生》作者Yale Chen則讚譽:「他的成長幅度不是『正常』的!」如此一位「大師眼中的大師」,於本書首次完整公開他的「爆賺」祕訣!

  ▍關於網路賺錢,你一定要知道:
  ✔何謂「多元獲利模式」?
  ✔何謂「多平颱經營策略」?
  ✔如何將「自媒體」結閤「投資理財」,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
  ✔如何培養「反脆弱」思維,讓事業長長久久?
  ──本書以五十個深度觀點與實戰經歷,教你打造自己的財富之路!

  ▍用投資理財觀點,解決自媒體創業常見誤區
  ❶ 撐不瞭第一年 ➡存好緊急預備金,度過沒有收入的黑暗期。
  ❷ 沒資金、沒流量 ➡一個月500元嘗試部落格,投報率六百倍!
  ❸ YT被黃標、FB被降觸 ➡多平颱經營策略+多元獲利模式,分散風險。
  ❹ 無法持續 ➡追求「內容複利」,達到一次產齣、最大效益;追求「收入複利」,化主動收入為被動收入,建立長期獲利思維。
  ❺ 陷入成長瓶頸 ➡[Step 1]用自媒體開源→[Step 2]用自媒體收入投資→[Step 3]用投資收入做大自媒體→[Step 4]持續擴大資產。

  ▍關於獲利與財富,阿璋想跟你說更多:
  ■ 擁有自媒體,能有更多本錢去交換資源。
  ■ 先有獲利模式,再選擇平颱。
  ■ 平颱隻是工具,別淪為平颱的工具。
  ■ 廣告隻是點心,流量不是生命。
  ■ 多平颱經營策略+多元獲利模式+多元投資。
  ■ 用自媒體跨齣國界,賺進國際金流。
  ■ 從自媒體到事業體,跨越財富階級!

本書特色

  [1]人稱「維基百科真人版」的【工具王阿璋】,以「五十則超級乾貨」+「五十張圖文解說」,解析網路創業的四大階段──投入前期、經營初期、經營中期、事業規模化,手把手教你私藏心法與實戰案例。

  [2]全臺第一本結閤「自媒體經營」與「投資理財思維」的網路獲利專書!以作者獨創的「多元獲利雙飛輪」「多平颱經營策略」「反脆弱思維」等深度觀點,引領你描繪自己的事業藍圖。

  [3]隨書附贈經由大數據分析的「自媒體心理測驗」,透過故事情境的引導,幫你找齣最適閤自己的主力平颱。

各界推薦

  ★BetterLeaf 好葉|YouTuber、作者
  ★Dean|Dr. Dean品牌創辦人
  ★Evan|工程師の下班一小時
  ★Jerry Huang|《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
  ★Yale Chen|自由學院創辦人
  ★思葒(S編)|自媒體社群事業顧問
  ★高培|投資理財圖文創作者
  ★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麥可|麥可故事貿易公司創辦人
  ★慢活夫妻|投資理財YouTuber
  ★蕭景宇|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主筆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

  「現在許多大公司已經錶明:不看你的履歷,而是你的問題解決能力、價值,以及影響力。與其美化你的傳統履歷,不如花時間經營自媒體。這本書詳盡分享阿璋如何在三年內,從一個準備要當爆肝工程師的碩士生勇於轉換跑道,成為眾多廠商搶著要閤作的自由工作者。」──Jerry Huang|《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
 
  「普通人可能隻有一項收入線,一般創業傢或許有四個收入線。而阿璋即使有二十個,甚至五十個、一百個收入線,他都不滿意,不是因為他貪錢,而是源自他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他做的每一件事、開發的每一項新收入線,如果可以幫助其他人同時做到,也不會讓任何人有損失,他纔會去做。認識阿璋,絕對不會後悔!」──Yale Chen|自由學院創辦人
 
  「這是一本價值超過一百倍的大作!非常推薦還不到三十歲的弟弟妹妹們一定要好好閱讀這本書,可以幫你省下很多學費。在這個時代,永遠要嚮比自己年輕的網路原生代學習。」──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財富自由的實踐指南:從零開始構建你的多重收入流 在這個信息爆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傳統的“一份工作養活一生”的觀念正逐漸瓦解。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掌控自己的財務未來,建立起能夠抵禦風險、實現個人價值的多元化收入體係。本書並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一部詳盡、實操性極強的行動手冊,旨在指導讀者係統性地構建屬於自己的財富護城河。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基石,而構建這些收入流的關鍵在於對自身資源和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與高效整閤。 全書分為五個相互關聯的闆塊,層層遞進,確保讀者能夠從思維模式的轉變到具體執行方案的落地,都能獲得清晰的指引。 --- 第一部分:重塑財務認知與目標設定 (The Mindset Shift) 在開始任何實際操作之前,思維模式的校準至關重要。許多人之所以停滯不前,不是因為缺乏資源,而是因為缺乏正確的“金錢操作係統”。 1. 告彆“時間換金錢”的陷阱: 我們將深入剖析“主動收入”的局限性,並引入“杠杆思維”。探討如何利用技術、資本和影響力來放大你的時間價值,打破日薪或月薪的限製。 2. 繪製你的“資産負債錶”: 這一章將指導你如何誠實地審視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不僅僅是銀行存款,更重要的是梳理你擁有的隱性資産——專業技能、人脈網絡、知識儲備。我們將提供實用的工具,幫助你清晰地界定“什麼是資産,什麼是負債”,並教你如何將負債轉化為推動你前進的動力。 3. 設定“可量化的財務裏程碑”: 財務自由不是一個模糊的目標,而是一係列可追蹤的數字。本書提供瞭一種“階梯式”的目標設定方法,從短期現金流穩定到長期被動收入覆蓋生活開支的各個階段,確保每一步行動都有明確的衡量標準。 4. 風險容忍度與壓力測試: 探討如何科學地評估和管理風險。構建多元收入流並非意味著盲目齣擊,而是有計劃地分散投資風險。我們將介紹如何進行“情景分析”,提前預設市場波動對不同收入流的影響,並製定相應的預案。 --- 第二部分:技能變現與知識服務構建 (Monetizing Expertise) 現代經濟體係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最有價值的“原材料”。本部分專注於如何將你已經掌握的或正在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可銷售的産品和服務。 1. 深度挖掘你的“利基市場” (Niche Identification): 成功的變現往往發生在細分領域。我們將指導你如何通過市場調研、痛點分析,找到一個足夠細分、且有付費意願人群的市場。我們不追求成為“萬金油”,而是要成為某一特定領域的專傢。 2. 打造你的“最小可行性産品”(MVP): 介紹如何快速、低成本地將你的知識打包成第一個可供測試的産品,無論是電子書、付費社群、還是簡短的綫上課程。重點強調“快速迭代”和“獲取即時反饋”的重要性。 3. 從服務到産品化的飛躍: 許多人陷入瞭“一人公司”的陷阱——隻能靠齣賣個人時間提供服務。本章將詳細闡述如何將重復性的谘詢或服務工作,標準化、流程化,並最終轉化為可規模化銷售的數字産品或SaaS工具(即便規模很小),從而實現時間解綁。 4. 建立個人品牌信任度: 信任是知識變現的貨幣。我們將探討如何在不依賴大規模廣告投放的前提下,通過高質量的內容輸齣、真誠的客戶互動,建立起一個高粘性的專業形象。這包括內容發布策略、跨平颱的內容協同,以及危機公關的初步框架。 --- 第三部分:資本的催化與投資組閤的優化 (Capital Acceleration) 僅靠努力工作積纍的財富增長速度,難以跑贏通貨膨脹。本部分側重於如何讓你的儲蓄和盈餘“動起來”,實現資本的復閤增長。 1. 理解投資的底層邏輯: 拋開復雜的金融術語,本書將迴歸投資的本質——用時間換空間,用復利的力量對抗時間。我們將區分“投機”與“投資”的界限,強調長期主義的重要性。 2. 構建“核心-衛星”投資組閤模型: 介紹一種適閤非專業投資者的、兼顧穩健與增長的投資組閤構建方法。核心部分用於保值增值(如指數基金、優質房産),衛星部分則用於捕捉高增長機會(如特定行業的精選個股或另類投資)。 3. 被動收入的初步部署: 重點介紹幾種經過市場驗證的、可産生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例如高股息股票、債券、以及有穩定租金迴報的房地産信托(REITs)的初步篩選標準。 4. 自動化你的財務係統: 投資不應是高頻的、情緒化的決策。本章提供瞭一套建立自動化投資流程的指南,包括定期定額投資(DCA)的設置,以及利用智能工具進行投資組閤的再平衡,確保你的投資策略能夠不摺不扣地執行。 --- 第四部分:互聯網工具與自動化運營 (Leverag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現代互聯網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效率杠杆。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利用現有的SaaS工具和技術平颱,來管理和自動化你的多個收入來源,實現“低乾預高産齣”。 1. 搭建你的數字化基地: 無論你的收入流是來自內容創作、電商還是服務銷售,都需要一個核心樞紐。本書指導你如何選擇和配置一個低維護成本的個人網站或平颱生態係統,使其能夠24小時為你工作。 2. 郵件列錶(Email List)的戰略價值: 強調電子郵件列錶作為“私域流量”的不可替代性。我們將提供從零開始構建訂閱者的有效策略,以及如何通過自動化郵件序列(Automation Sequences)進行産品推廣和客戶維護,這是實現“睡後收入”的關鍵環節。 3. 流程外包與虛擬助理(VA)協作: 當你的收入流開始增加時,時間瓶頸會齣現。本章講解如何識彆那些可以被標準化的重復性任務,並有效地將它們外包給遠程工作者或虛擬助理。內容涵蓋任務描述的撰寫、績效評估標準等實操技巧。 4. 數據驅動的決策製定: 介紹如何利用簡單的分析工具(如Google Analytics或平颱自帶的數據儀錶盤),監控不同收入流的錶現,識彆“效率最高”的流量來源和産品轉化路徑,從而將精力集中在投入産齣比最高的活動上。 --- 第五部分:整閤、擴展與可持續發展 (Scaling and Endurance) 最終,多元化的收入流需要被整閤成一個有機的、相互支撐的係統。 1. 收入流的協同效應分析: 如何讓你的知識産品收入反哺你的投資資本,又如何利用你的投資迴報來資助新的項目啓動?本部分旨在揭示不同收入流之間的“化學反應”,實現協同增效而非簡單的相加。 2. 稅務效率與法律結構考量(基礎概念): 隨著收入結構復雜化,稅務和法律架構變得重要。本書提供一個基礎的概覽,指導讀者何時需要考慮設立個體工商戶或小型法人實體,以優化稅務負擔,並保障個人資産安全。 3. 持續學習與“未來防禦”: 市場在變化,技術在迭代。我們探討如何建立一個“信息過濾係統”,持續追蹤行業動態,並在你的收入結構中預留齣“創新緩衝區”,確保你的多元化模式能夠在未來十年內保持活力和競爭力。 4. 財務自由後的新目標設定: 財務上的成功隻是一個起點。本書結尾將引導讀者思考,當你不再需要為生存而工作時,你的時間將如何更有意義地被使用,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實現。 通過閱讀並實踐本書中的每一個步驟,讀者將不再是被動地等待薪水或市場饋贈的個體,而是能夠主動設計、構建並運營一個堅韌、靈活、能夠持續産生正嚮現金流的個人財富生態係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明璋(工具王阿璋)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係碩士。WordCamp Taipei 2019資安講師。部落格「Johntool-工具王阿璋」創辦人。線上課程「WP全方位架站攻略」創辦人。23歲靠自媒體賺進人生第一桶金;24歲獲利近韆萬,成立美國公司;25歲擁有九種主動收入與十二種被動收入。

  部落格文章超過一韆個關鍵字排名Google第一頁、最高單日獲利15萬元。Instagram經營一年即突破十萬追蹤、單篇文章最高觸及近百萬。TikTok經營五個月突破一萬粉絲、單支影片最高觀看五十萬。線上課程預售一晚賺進100萬元、一週近四百位學生。美股投資一年獲利20%。曾協助上韆位部落客架設網站,包括Ashlee咻咻、Yale Chen等知名YouTuber。

  【部落格】Johntool-工具王阿璋
  【Instagram】@johntooltw

圖書目錄

推薦序(依姓名筆畫順序)
Jerry Huang|《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
Yale Chen|自由學院創辦人
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自序
前言
──自媒體+投資理財=多元獲利模式
 
【起步】第1章 獲利前該有的心態

01 年輕人的本錢就是自媒體
02 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
03 計算未來,跨齣舒適圈
04 度過沒有收入的黑暗期
05 存好一筆緊急預備金
06 培養留住錢的能力
07 賺錢之前要先助人
08 暗黑網賺模式
09 從18元的收入領悟正確的獲利心態
10 那些年,我接觸過的網路詐騙
11 自媒體事業經營流程
 
【嘗試】第2章 自媒體是最大戰場

12 多平颱經營策略
13 嘗試部落格,投報率六百倍!
14 部落格寫作心法
15 Instagram圈粉祕訣
16 內容的複利效應
17 評估風險,設定停損點
18 多元獲利模式──主動收入
19 多元獲利模式──被動收入
20 我靠聯盟行銷賺進100萬
21 我靠線上課程預售賺進100萬
22 廣告隻是點心,流量不是生命
23 業配該怎麼接
24 平颱隻是工具,別淪為平颱的工具
25 經營自媒體的十大誤區
26 要紅不一定要這樣做
27 身敗名裂的獲利模式
28 利基市場的迷思
29 不要帶著空白的大腦上戰場
30 每天進步一點,一年後的你就會很不一樣
 
【進階】第3章 建立長期獲利思維
31 寫愈多文章不代錶流量愈高
32 Instagram漲粉祕訣
33 流量變現
34 化主動收入為被動收入
35 [投資人纔]把時間專注在擅長的事
36 [自動化經營]善用工具,跟時間做好朋友
37 [多元投資①]美股:穩定的複利策略
38 [多元投資②]加密貨幣:未來的金錢寶地
 
【擴大】第4章 事業規模化

39 停止更新的後果
40 規畫係列代錶作
41 透過口碑行銷擴散品牌價值
42 私領域社群經營心法
43 人脈>錢脈
44 莫名的商業局文化
45 美國開公司
46 臺灣開公司
47 眼界決定你的世界
48 自媒體是參與企業的新捷徑
49 反脆弱:不要過度樂觀
50 一旦離開體製,你就不會想再迴去
 
結語──邁嚮下個裏程碑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3292005
  • 叢書係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我是誰?」
  「我活在這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麼?」
  「我正在做的是我真正愛的事嗎?」

  我時常這麼問自己,但還找不到一個好答案。

  我齣生在一般傢庭,不是特別富裕,但也不用為錢煩惱太多。一直以來我從原生傢庭學到的觀念就是:把書讀好、拿到好學歷,齣社會纔有競爭力。剛好讀書對我而言不是什麼難事,但我仍然不時在心中納悶:「讀這些書到底有什麼用呢?」

  傳統教育帶來許多刻闆印象,通常成績好的孩子被稱作「好學生」,而成績差的則被說是「壞學生」。我不曉得為什麼要這樣定義一個人,假設真的用成績來決定一個人的好壞,那我應該屬於無法被定義好壞的學生。我從小非常叛逆、喜歡打架,但成績又維持得很好。跟成績好的同學做朋友時常讓我感到不自在,因為有時會勾心鬥角;然而跟成績不好的學生相處反而令我覺得舒服自在,因為他們通常比較沒有心機,彼此可以直來直往、坦然相對。

  雖說讀書考試對我來說不是難事,但我也不是那種成績頂尖的學生,從臺南二中到清大電資學士,再到清大資工碩士,我一直抱持著「老二哲學」的心態在過生活,考試總是班上第二名、升學總是第二誌願,但正因如此,我纔有一個得以持續前進的目標,而不是位居高位,擔心隨時會被他人迎頭趕上。

  由於大學學測成績中理工科的錶現較好,加上我的興趣是打程式,本來想選擇資工係,傢人卻要我讀電機係。一方麵是當時資工係還沒有這麼盛行,而且薪水普遍不會超過電機係;另一方麵,傢人似乎已經幫我規畫好一條「看似」安穩舒適的人生道路:畢業後到〇積電坐領百萬年薪,然後買車買房、結婚生子……
 
  「難道我的人生就要這樣過嗎?」
 
  我一直在心中反問自己,但最後我仍然與傢人妥協,選擇清大電機資訊學士班,包括後續念同校的資訊工程學係碩士班也是,似乎隻是為瞭符閤原生傢庭的期待。
 
  ►放棄年薪百萬的工程師,轉為開啟自己的網路事業

  國高中的我就十分憧憬網路獲利,大學時期開始研究各式各樣網路賺錢的方法,比如賣遊戲虛寶、賣遊戲帳號、填問捲、挖礦等等。我覺得網路與電腦是很棒的工具,不透過它們來做點什麼有點可惜,但如果去打工又太耗費時間和體力,應該要發揮我寫程式的專長與對網路生態的敏銳度來提高賺錢的效率。

  這段摸索網路賺錢的過程中,我接觸瞭資金盤(※1)、傳直銷,雖然賺到一些錢,最終卻因為自己的社會經驗太少而無法長久經營,但也多虧這些歷練,我在學生時期特別早熟。當同學們還在讀書,我已經在外麵談案件;當同學們正在打程式,我已經在教別人如何用軟體賺錢。

  直到研究所時期在新竹的新創科技公司實習,我對職涯和人生開始有瞭新的想法。實習生的我負責開發軟體,工作內容與一般工程師無異。每天上班打卡後開始打程式,午休後繼續打程式到下班,偶爾進度落後需要加班,每天的生活都是打程式,也就是俗稱的「碼農」。至於正職工程師,則是被迫每天晚上六點準時打完卡後迴到座位上繼續加班,但沒有加班費。某天,我終於忍不住問瞭其中一個同事:
 
  「你這樣不會不滿嗎?可以嚮勞工局檢舉看看?」

  「我的學歷沒有特別好,纔工作不滿一年,這又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如果現在就因為這樣離職,也很難找到下一份工作。」
 
  對方這麼迴覆我。此時我纔發現,若依照目前臺灣的職場潛規則──第一份工作看學歷、第二份工作看經歷,那麼社會新鮮人即使不適閤第一份工作,甚至遇到不閤理的職場環境,似乎隻能摸摸鼻子忍受這一切,不然就是得冒著可能會被指指點點的風險去找下一份工作。我也開始思考,倘若我繼續當個「乖孩子」,按照傢人的建議,畢業後去〇積電工作,即使並不喜歡裡麵的生活,似乎也沒什麼選擇餘地;就算適應瞭每天爆肝領薪水的工程師生活,也不知道要工作到幾歲纔能退休。

  這個實習經驗帶給我的衝擊太大瞭──若想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的選擇,就不能安於現況!於是我決定寫部落格、經營網路事業,這就是我接觸自媒體和投資理財的動機。我希望在世俗的人生軌道之外,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真正熱愛的事物。

  迴到一開始的問題,目前的我依然無法明確迴答自己是誰、為什麼而活,我也知道尋找解答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然而至少我確定,透過自媒體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是我真心熱愛的事情;至少我跳脫常軌,從當個年薪百萬的工程師轉為活齣自己的一條路。

  你也為傢人期望、世俗眼光、社會框架而舉棋不定嗎?希望這本書能陪伴你一步一步摸索齣自己的人生定位。

呂明璋(工具王阿璋)

  ※1 資金盤:由金錢堆疊而成的龐氏騙局。


前言

自媒體+投資理財=多元獲利模式


  「自媒體+投資理財=多元獲利模式」是本書的主旨,也是我自己提齣的概念。今年是我網路創業的第三年,二十五歲的我,已經為自己創造齣九種主動收入與十二種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   |  被動收入
  01 業配   |  01 銀行定存利息
  02 文章撰寫 |  02 美股股息
  03 社團管理 |  03 廣告
  04 網頁設計 |  04 版位齣租
  05 主機搬傢 |  05 網站維護
  06 諮詢服務 |  06 贊助
  07 接案轉介 |  07 聯盟行銷
  08 演講   |  08 線上課程
  09 顧問   |  09 美元放貸
         |  10 虛擬貨幣投資
         |  11 房地產投資
         |  12 書籍版稅
 
  我想用「工程師思維」的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策略:
 
  用自媒體開源+用投資理財擴大資產=創造個人的多元獲利模式。
 
  好啦,主編說這樣還是太過精簡,那我再多解釋一下。

  相信你周遭的人當中有不少人經營自媒體,也有不少人接觸投資理財。我身邊的人也是,不是「隻」經營自媒體,就是「隻」接觸投資理財。然而我發現,前者多半由於沒有投資理財的觀念,無法控管收支平衡,或沒有進一步投資,往往成為無法持續經營的主要原因之一。至於後者則多半由於本金不夠,隻能投資中低風險但獲利少的項目,即使嘗試高風險的項目,也隻有極少數的人能翻倍資產達到財務自由,很現實也很真實。

  市麵上以自媒體為題材的書籍很多,也有不少針對單一平颱而寫的經營專書,而投資理財相關書籍更是多不勝數,但卻沒有一本自媒體經營結閤投資理財思維的書,我覺得很可惜。自媒體是最適閤年輕人開源的管道,而投資理財是進一步擴大收入的方法,兩者結閤可以創造「飛輪效應」般的效果,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
 
  ►動能1 用自媒體開源

  自媒體是所有創業項目中最低成本的起步方式,有流量就能變現。自媒體的特性也不同於下班後兼差開Uber,不是用固定時間換取固定工資,換句話說,你所投入的時間可以重複利用、你所產齣的內容可以持續被看見,成為時間槓桿的關鍵。

  自媒體的商機非常大,目前還沒有任何飽和跡象,會說飽和的大多是經營方式錯誤。從平颱運用、內容呈現,到獲利模式,光是這些組閤就能創造無窮的收入與價值。
 
  ►動能2 用自媒體收入投資

  當自媒體開始獲利,就可以將這筆本金做進一步的規畫,例如投資ETF、債券等較有穩定報酬率的項目,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讓資產比例更穩健。
 
  ►動能3 用投資收入做大自媒體


  當投資開始獲利,就能運用投資收入以發外包或請正職等方式擴大事業規模。順道一提的是,外包人員的薪水其實可以用業配收入去支付,也就是業配收入=外包稿費,如此一來便不會傷害原本的成本。
 
  ►動能4 持續擴大資產

  本金擴大後纔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得以投資門檻更高的項目,或嘗試多元化投資來分散風險,例如選擇報酬率較高的加密貨幣,或年化報酬率更穩定的房地產。
 
  上圖(編按:請詳見本書內文圖錶)是我的「多元獲利雙飛輪」──以「7%法則」(※2)為核心,啟動自媒體與投資理財雙飛輪,創造齣二十多種的主被動收入。我認真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絕對不能隻追求鐵飯碗,沒有任何工作可以保障一輩子,唯一的保障是獲利模式,獲利模式愈多,可承擔的風險愈高,反脆弱的能力也會愈強。

  這本書滿載我的網路創業歷程,從零開始起步到擴大事業規模,分為四個階段,共有五十則心法與相關實戰技巧:
 
  【起步】第1章 獲利前該有的心態
  【嘗試】第2章 自媒體是最大戰場
  【進階】第3章 建立長期獲利思維
  【擴大】第4章 事業規模化
 
  我會手把手與你分享這四個階段中可能遇到的難關、常見的迷思,以及應有的心態與該採取的策略。

  或許你是個學生,找不到未來職涯的方嚮,但也不想被公司體製綁住;或許你是個上班族,正考慮要脫離目前的生活;或許你正在經營自媒體,但流量和收入遲遲沒有起色;或許你已經擁有不錯的流量和收入,想要進一步突破……無論你在哪個階段,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畫齣屬於自己的獲利藍圖,不再被原本的工作和價值觀綁住。這是我這些年來一直在做的事,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
 
  ※2 7%法則:源自FIRE理財運動中「4%法則」的進階版。4%法則是指,將退休金投資在超過4%投報率的項目,便能有源源不絕的退休金。而我自己則拉高到7%,退休目標依然設在4%,便能有3%的緩衝空間,得以對抗各種風險。

推薦序

Jerry Huang|《百萬課程學院》創辦人


  世界上最好的投資是什麼?我常分享,永遠是「投資自己的腦袋」,因為你絕對不會虧錢,就算不幸遇到詐騙,你也收穫瞭寶貴的經驗。

  我會認識阿璋,就是因為他很重視投資自己的腦袋,這本書中提到,他一年內可以花上超過六位數去購買各種課程,不斷進修。非常幸運的是,我的兩個線上課程都成為他投資自己的其中一部分。嚴格來說,我算是阿璋的「老師」之一,不過很奇怪的是,我卻好像常常有事情需要請教我的這位「學生」。

  記得有一次約阿璋一起吃飯,我們聊到未來的人生規畫。我提到想研究一下加密貨幣,因為我覺得它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結果阿璋立刻說:「喔~加密貨幣問我就好啦!你想要瞭解哪方麵的加密貨幣?」接著他拿齣手機,打開各種加密貨幣App,開始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經驗。講著講著,他看我好像愣住瞭,於是問:「怎麼啦?很驚訝我知道那麼多嗎?」我有感而發地說:「我覺得你真的很像『維基百科真人版』耶!問你什麼你都知道,都能答得齣來,也太厲害瞭吧!」「工具王」這個稱號真的不是叫假的!

  當我一聽到阿璋說要齣書瞭就很好奇,他到底會寫什麼內容呢?因為他懂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瞭,涉獵的範圍很廣,發展得又很多元。他也很霸氣地說:「什麼都寫!」

  簡單來說,這本書就是阿璋的「網路創業歷程」,書中詳盡分享他如何在三年內,從一個準備要當爆肝工程師的碩士生轉換跑道,成為眾多廠商搶著要閤作的自由工作者。他甚至連如何從臺灣遠端成立美國公司的細節都公開瞭,令我非常驚訝!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是:

  「以前要讀好書、當個乖小孩,為自己創造好的履歷;但現在要做的是運用知識、發揮創意,把自己銷售齣去,自媒體的成績就是最好的履歷。」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也引起瞭我很大的共鳴。老實說我隻有高中學歷,也沒有到一般公司實際工作的經驗,所以在「傳統履歷」上,我是一張白紙。然而由於我在網路上分享的內容,我的自媒體成績成為我最好的履歷,也因為這樣的履歷,我進而獲得許多商業閤作的機會。

  現在許多大公司也錶明瞭,他們不看你的履歷,而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你能提供的價值與影響力。所以我想強調的是,與其花時間美化你的傳統履歷,不如花時間經營自媒體。因為傳統履歷隻能證明你的過去「經歷」,但自媒體的成績可以證明你實際在市場上所能提供的「價值」與「影響力」。

  我也常分享,收入永遠會和價值與影響力成正比!價值的部分很好理解,你能提供給市場的價值愈高,收入自然就愈高;可是關於影響力,許多人就比較難理解。假設你是一位瑜伽老師,開設實體課程有場地限製,一次最多隻能教二十位學生,每人收3,000元,你的營收就是6萬元。

  如果你建立線上課程,就沒有場地與時間限製,也沒有學員人數限製。你教的內容一樣,所以你能提供的價值也一樣。但透過線上課程,你能一次觸及到更多人,將同樣的價值提供給更多人,這就代錶你的影響力提升瞭,你的收入也隨之提升。而此時如果你又去進修,增進自己的瑜伽技能,這樣一來你能提供給學員的價值又變更多瞭,自然能提高課程售價,你的收入也因而提升。

  同樣的道理,以業配來說,一個一萬粉絲的帳號與一個十萬粉絲的帳號,兩者能接到的業配和價碼完全不同。粉絲愈多,價值和影響力會愈大,收入自然愈高。

  我比阿璋早開始經營自媒體,但現在我的粉絲數連他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所以說真的,不管你是想在網路上創業的新手,或是像我這樣有一些經驗的人,又或者你已經擁有成功的傳統事業,我都非常推薦你翻開這本工具王阿璋的「實用工具書」,提升自己在網路上的競爭力。

  好瞭,先不跟你多說瞭,我也要來繼續跟阿璋學習他多元發展的技能瞭……
 
推薦序2

Yale Chen|自由學院創辦人


  在我經營自媒體的八年來,2018年第一次認識阿璋。他原本是我的學員,後來接觸的次數變多,我們漸漸成為好友。現在隻要在事業上有什麼重要決策,我都會與他討論。

  阿璋的成長幅度並不是「正常」的。老實說,我很難嚮讀者保證,如果你看完這本書會達到像他一樣的成果,然而他有一個特質,值得所有人學習──想做的事就不斷地做,想瞭解的事就花時間去瞭解。

  多年來,我不斷默默觀察阿璋的成長。他對不理解的事物會主動詢問或爬文解決,有時你還來不及迴覆他,他就已經自己找到解決方法瞭。他接觸美股被動式投資的初期,就全心全意投入這個領域,不到一年的時間即獲利。他接觸聯盟行銷的初期,透過自己的工程師背景建立瞭豐富的部落格內容,並透過部落格獲得可觀的流量,讓他在聯盟行銷領域錶現得非常好。

  還記得有一次,我為學員們舉辦一場活動,他輕輕鬆鬆就贏得一趟臺北來迴商務艙機票加三晚五星級飯店住宿。就在我恭喜他的時候,他淡淡地迴說:「沒有啊,我根本沒做什麼。」對他來說,真的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後來我有重新製作網站的需求,他非常高興地答應要幫我處理。網站完成的結果,我們團隊超級滿意。直到現在,即使他有上百萬人的關注,還是每天協助我們團隊處理網頁雜事。

  當虛擬貨幣時代來到亞洲,還極少人瞭解區塊鏈的時候,阿璋就已經開始布局學習。現在我有任何關於虛擬貨幣的疑問,都會跑去問他,因為他已經走在我的很前麵瞭。

  講瞭這麼多,就是希望讀者理解:阿璋是一個不斷拓展收入線的人。普通人可能隻有一項收入線,一般創業傢或許有四個收入線。而阿璋即使有二十個,甚至五十個、一百個收入線,他都不滿意,不是因為他貪錢,而是源自他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他渴望瞭解所有新領域的運作模式,而當他理解透澈後,賺到錢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他也不是什麼都會做,「偏門」的東西他永遠不碰。偶爾我會問他:「你有在做××嗎?」其實不用問我也知道他的迴覆一定是:「永遠不會。」他做的每一件事、開發的每一項新收入線,都是正當的。而且,如果這件事可以幫助其他人同時做到,也不會讓任何人有損失,他纔會去做。

  如果你在書店裡拿起這本書,正考慮要不要入手的話,去付錢吧!認識阿璋,絕對不會後悔!
 
推薦序3

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這是一本價值超過一百倍的大作!

  看著阿璋的Instagram(@johntooltw)從幾韆人訂閱一路突破十五萬粉絲追蹤,如今更齣書成為作傢,真的很為他感到開心。

  我跟阿璋的相識來自於我的一位客戶的引薦。「哇!這個人好厲害,希望我可以多多幫他!」這就是我對阿璋的第一印象。

  身為新創圓夢網創業顧問,公司至今成立五年,目前共有五百多位客戶遍布國內外四大洲,並訂閱我的客製化服務。除瞭這項本業的主動收入以外,每年也會新增一項被動收入。透過阿璋老師的這本書,我認真整理瞭現在的我到底有多少種被動收入:
 
  01 美股
  02 臺股(平均每年10%以上的投報率)
  03 比特幣(2009年環遊世界持有到現在)
  04 房租
  05 海外紙本書版稅
  06 電子書版稅
  07 網站廣告
  08 YouTube訂閱
  09 海外客戶美元贊助
  10 線上課程(簽約中)
 
  有些讀者可能因為看瞭我的第一本書《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纔認識我,誤會我是經營瞭自媒體纔賺進人生第一桶金。但事實上,我早在十年前環遊世界的時候,已經處於「不用上班,打開網路就有錢,即使沒有超級rich也能生活」的狀態,大概算是早期低物慾的亨利族(HENRY)吧。

  自媒體對我來說隻是療癒自己曾經童年不快樂的工具之一,所以走完全「佛係+隨興」路線的我,從未想過像阿璋這樣經營得如此有邏輯,這也是我應該透過這本書反省與思考,並多多嚮年輕人學習的地方。

  2015年,藉由Facebook藍勾勾直播時,我沒有想過可以因此讓自己獲利超過1,000萬元。透過閱讀與實作超過一萬本書後,我找到瞭一輩子會持續做的事,經營自媒體就是其中一項。謝謝阿璋老師,他也是我公司的客戶,卻時常無私嚮我的幾百位客戶分享其專業知識。

  我曾經與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閤作舉辦讀書會超過四年,非常推薦還不到三十歲的弟弟妹妹們一定要好好閱讀這本書。如果你正在公司體製內,請邊閱讀這本書,邊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離開公司後,你有在市場上獲利的能力嗎?
  [2]如果要不離職創業,你想從哪個領域開始?
  [3]多少錢對你來說「夠瞭」?對你而言,最低限度的財務自由金額是多少?
 
  天天記帳超過十年的梅塔姐姐也想跟你分享:如果你在三十五歲前能避開被當韭菜的「投資」,找到適閤自己價值觀的理財方式,那你就已經贏在起跑線瞭。

  這本書不僅可以幫你省下很多「學費」,更有許多值得參考的觀點,同時也是我很認同且深感共鳴的部分,以下先幫大傢整理齣三大重點:
 
  [重點1]擁有自媒體,能讓你更有本錢去交換資源。
  [重點2]跳脫競爭思維,透過網路賺全世界的錢(比如開美國公司)。
  [重點3]反脆弱思維──即使未來有著光環與頭銜,更要思考假設「過氣」之後,你要過怎樣的生活?
 
  在這個時代,永遠要嚮比自己年輕的網路原生代學習。感謝以書會友、網路結緣的一期一會!多元獲利能讓你有多「緣」選擇,就從這本書一起開始吧!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抓人,那個「打開網路就有錢」的標題,直接戳中瞭多少人想擺脫朝九晚五、尋求財務自由的痛點啊!我一拿到書,心裡想的就是:「這下可不能錯過瞭,肯定要好好研究一下。」書裡提到的那些網路賺錢的訣竅,光是用想的就讓人熱血沸騰。不過,光看標題就覺得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很廣,不論你是剛畢業想搞點副業的小資族,還是已經有點積蓄但對數位轉型感到迷惘的中年上班族,感覺都能從中找到一些方嚮。我個人比較期待看到一些實戰的案例分享,畢竟理論說得再好,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談,總覺得少瞭點說服力。希望作者能在書中多著墨於那些「從無到有」的過程,那些跌跌撞撞的心路歷程,或許比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成功學更能貼近我們這些平凡人的處境。

评分

閱讀體驗上,我比較注重作者的敘事風格是否流暢易懂。畢竟,網路賺錢和理財這塊,牽扯到很多專有名詞和操作細節,如果作者的文字功力不夠火候,很容易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覺得門檻很高。我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非常口語化、像朋友在聊天分享經驗的方式來呈現,最好能多用一些圖錶或流程圖輔助說明,畢竟圖文並茂總是比純文字來得更有效率。如果作者能把那些複雜的投資概念,用自媒體經營的邏輯來比喻,讓讀者一看就懂,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會大大提升。否則,如果內容寫得太學術或太過於「成功人士」的菁英腔調,可能就失去瞭原本想吸引的廣大基層讀者的心瞭。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的理財書籍多如牛毛,內容常常大同小異,不是談存股就是教你怎麼記帳,老實說看得都有點膩瞭。我會翻開這本,很大一部分是衝著「自媒體」這個關鍵字去的。畢竟在這個社群媒體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內容創作者,如何把流量變現,讓網路這塊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真正轉化成口袋裡的鈔票,這纔是真功夫。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高競爭的內容市場中殺齣一條血路的?是選題很獨到?還是行銷手法很高明?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內容定位」和「受眾分析」的深度見解,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堅持就是勝利」,那就太棒瞭。畢竟,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大傢更想知道的是「如何聰明地堅持」。

评分

坦白說,現在網路上的資訊太雜亂瞭,真假難辨。很多網路創業傢教你買課、買工具,結果賺錢的都是他們自己。因此,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必須要有足夠的「誠信度」。我會很在意作者分享的經驗中,有沒有提到「失敗的教訓」或者「走過的彎路」。畢竟,成功很容易複製(或是說,被包裝得很容易複製),但真正的價值往往藏在失敗的經驗裡。如果作者能誠實地麵對網路操作中必然會遇到的瓶頸、演算法的變動、市場的疲乏期,並且提供應對策略,而不是一味地宣揚「人人都能輕鬆成功」,那這本書的深度和厚度就會立刻顯現齣來。這種務實的態度,纔是真正能幫助讀者建立長期獲利思維的關鍵。

评分

我對這類主題的書籍,通常會抱持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嘛。但這本書的書名組閤很有趣,「自媒體」加上「投資理財」,感覺是想打造一個雙引擎的獲利模式。單靠內容創作的收入,可能會有波動,但如果能搭配穩健的投資策略,讓被動收入跟主動收入互相搭配、互相支持,那種抗風險能力就會強很多。我希望作者能把這兩個看似獨立的闆塊,如何無縫接軌地整閤在一起,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態圈藍圖。例如,自媒體的收入應該撥多少比例去投資?投資迴報的經驗又該如何反哺到內容創作上?這種係統性的思考,纔是真正讓讀者受益的地方,而不僅僅是教你幾招網路行銷小撇步而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