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分析檢測及實驗(第五版)

水質分析檢測及實驗(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昌佑
图书标签:
  • 水质分析
  • 水质检测
  • 环境监测
  • 环境科学
  • 化学分析
  • 实验技术
  • 环境工程
  • 水处理
  • 第五版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為作者累積多年教學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水質分析標準方法,擇取國內常見的分析項目,結合實務分析與實驗編著而成,適合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修習,以及有志考取水質相關證照之讀者進修之用。

  全書共七章:前三章分別為實驗室的工作守則、安全衛生守則、廢棄物安全管理通則;第四章為水樣前處理及微生物檢測通則;第五章為水質檢驗之證照規範,包括學科測驗模擬考題及術科測試試題;第六章為相關法規;第七章為水質分析實驗,涵蓋了課堂設計,並有習題,利於教學與演練。

  本書是為大專院校相關科系水質分析檢測實驗課程設計編寫,適合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上課,也是針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下水道設施操作維護職類─水質檢驗技能檢定』量身訂做的專書,內容涵蓋技能檢定「學科」及「術科」考試範圍。

  第五章的學科測驗模擬考題附解答,方便準備應考下水道設施操作維護水質檢驗技術士檢定之讀者自行複習演練。本版次已更新到2021年最新規範和考古題;第六章水質相關法規也更新至2021年,並於最新法規中置入QR Code,方便讀者能利用智慧手機掃瞄,即時上網查詢。

  第七章每個實驗內容設計成實驗報告的型式,方便使用者能直接將實驗結果及問題回答填寫於版面內,也便於教師批閱作業。此章各實驗習題不提供解答,自學讀者選購前請留意,出版者及銷售單位均無法提供解答。

  第五版除了更新第五章的相關證照考試規範及試題以及第六章的法規之外,主要是將第七章的水質分析實驗內容作增訂,包括7-3水中pH值測定;7-9水中溶氧檢測;7-11水中化學需氧量檢測,各實驗除加入環保署最新公告的檢測方法,並以QR Code附在每個實驗中便於即時線上查閱最新的公告。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水质分析检测及实验(第五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详细,力求专业自然: --- 《水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技术》 深度解析水体行为与前沿治理策略 本书籍致力于为环境科学、化学工程、水利水电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和高年级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手册。 随着全球水资源压力的日益加剧和环境法规的不断完善,理解水体的复杂化学过程、掌握精确的污染监测手段,以及应用高效的治理技术已成为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核心任务。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力求构建一个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的完整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水环境化学基础与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基石) 本书的开篇部分聚焦于水环境科学的基石——水化学理论。我们首先回顾了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其作为通用溶剂的特性及其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1. 水的结构与性质: 详细阐述了氢键的形成、水的介电常数对溶解过程的影响,以及温度、压力对溶解氧、气体溶解度和离子平衡的影响。这为后续所有分析和反应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2. 水体中的化学平衡: 深入探讨了酸碱平衡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包括$ ext{pH}$值的实际测定与意义,缓冲体系(如碳酸盐系统)的计算与校核。重点分析了沉淀-溶解平衡,特别是钙、镁、铁、锰等常见金属离子在不同$ ext{pH}$条件下的行为,并引入了离子强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计算。 3. 氧化还原过程(Eh-pH 图): 氧化还原潜力(Eh)是控制水体中物质存在形态的关键参数。本书系统地引入了$ ext{Eh-pH}$图(Pourbaix图)的构建方法,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利用此图预测重金属(如铬、砷)在自然水体和处理系统中的转化路径,以及硫化物与氮化物循环的化学基础。 4. 颗粒物与胶体化学: 针对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污染物迁移的载体——颗粒物,本书阐述了颗粒物的表面电荷、表面络合作用以及絮凝和沉降的动力学过程。这对于理解水体的浊度和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水体污染物的源解析与迁移转化(过程理解)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水环境问题,重点解析了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途径以及最终的转化归趋。 1. 有机污染物行为: 涵盖了石油类、多环芳烃($ ext{PAHs}$)、农药和新兴有机污染物(如内分泌干扰物)在水体中的分配行为。详细讨论了挥发、吸附到沉积物、生物降解和光解等过程的速率方程和影响因素。 2. 无机污染物特性: 重点关注了重金属(如镉、铅、汞)和营养盐(氮、磷)的化学形态。讨论了氮素在水环境中的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微生物化学机制,以及磷酸盐在氧化还原梯度下的释放与固定。 3. 生物污染与生态毒理: 简要介绍了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了污染物(特别是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与慢性毒性效应评估方法,侧重于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的化学表征。 第三部分:现代水处理技术与污染控制工程(应用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和前沿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涵盖了从饮用水深度处理到工业废水、市政污水的高级净化。 1. 物理分离技术: 深入解析了沉淀、过滤和气浮技术的原理、设计计算和操作优化。特别对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膜污染机理、清洗策略及能耗分析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2. 化学混凝与絮凝: 详细介绍了各类混凝剂(铝盐、铁盐、高分子絮凝剂)的选择标准、投加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实现最佳絮凝效果的动力学和化学控制参数。 3. 高级氧化工艺($ ext{AOPs}$): 针对难降解有机物,本书系统阐述了臭氧氧化、芬顿/类芬顿反应、紫外光/过氧化氢组合工艺。重点分析了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效率、反应机理和污染物去除的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4. 生物处理技术升级: 不仅包括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还着重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 ext{MBR}$)、厌氧氨氧化($ ext{Anammox}$)等高效节能的生物脱氮除碳技术,并讨论了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潜力。 第四部分:环境水体监测与质量评价(数据支撑) 本部分强调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内容侧重于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 1. 采样与预处理规程: 详细规范了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标准,强调了代表性样本获取的重要性,避免因采样不当导致的分析偏差。 2. 经典化学指标分析: 详细介绍了浊度、$ ext{COD}$(化学需氧量)、$ ext{BOD}$(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溶解性有机碳($ ext{TOC}$)等常规水质参数的精确测定方法和试剂配制。 3. 痕量污染物分析技术: 针对重金属和微量有机污染物,本书重点介绍了仪器分析的核心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 ext{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ext{ICP-MS}$)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固相萃取($ ext{SPE}$)结合气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ext{GC/LC-MS}$)在复杂基质中目标物的定量分析。 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ext{QA/QC}$): 强调了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空白和加标回收率的计算、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的确定,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结语 《水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技术》旨在成为一本跨越基础理论与前沿工程实践的桥梁书籍。它不仅提供了严谨的化学原理,更将这些原理转化为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工具。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系统地理解水体污染的本质,并能根据具体的水质特点和工程需求,设计并优化出高效、经济且可持续的水环境治理方案。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水質實驗室工作守則
1-1 實驗室一般規則
1-2 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規則
1-3 水質實驗室工作守則
1-4 實驗器皿管理及清洗
1-5 實驗室藥品管理

Chapter 02 實驗室安全衛生守則
2-1 實驗室安全通則
2-2 實驗室之安全防護設備
2-3 實驗室之安全要求
2-4 實驗室之操作安全
2-5 實驗室之安全管理
2-6 實驗室之緊急應變措施
2-7 急救常識

Chapter 03 廢棄物安全管理通則
3-1 實驗室廢棄物來源
3-2 實驗室廢棄物貯存場所
3-3 廢棄物之相容性
3-4 實驗室廢棄物分類
3-5 實驗室廢液處理
3-6 實驗室廢空瓶處理
3-7 實驗室之汙染防治

Chapter 04 水樣前處理及微生物檢測通則
4-1 水體採樣方法
4-2 水體保存原則
4-3 微生物檢測通則

Chapter 05 水質檢驗之證照規範
5-1 下水道法規說明
5-2 技術士證照之效用
5-3 水質檢驗技術士之實施及考照
5-4 下水道設施操作維護(水質檢驗)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
5-5 學科測驗模擬考題
5-6 術科測試試題
5-7 廢水專責人員

Chapter 06 法規
6-1 放流水標準
6-2 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
6-3 飲用水水質標準
6-4 下水道法
6-5 下水道法施行細則
6-6 水汙染防治法
6-7 水汙染防治法施行細則
6-8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管理辦法

Chapter 07 水質分析實驗
7-1 標準溶液的製備
7-2 檢量線的製備
7-3 水中pH值測定
7-4 水中電導度測定
7-5 水中濁度檢測
7-6 水中透視度檢測
7-7 水中總固體物(TS)、懸浮固體物(SS)及揮發性固體物(VS)檢測
7-8 酸度與鹼度檢測
7-9 水中溶氧檢測
7-10 水中生化需氧量檢測
7-11 水中化學需氧量檢測
7-12 水中真色度檢測
7-13 水中硫酸鹽檢測
7-14 水中硝酸鹽檢測
7-15 水中大腸桿菌群檢測—濾膜法
7-16 瓶杯試驗—Jar Test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7623
  • 規格:平裝 / 455頁 / 21 x 29.7 x 2.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五版序

  水質分析的技術,在環境工程上的應用相當廣泛,除了可利用來檢測給水與污水中水質的指標,也是環保法規中對水質標準判定的依據,並可權充化學實驗的精進演練,並作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的水質檢驗技術士證照檢定的參考,因此本書在撰寫及歷次修訂,即是朝向這個方向來編撰。本書為參考國內外相關水質分析標準方法,結合實務分析與實驗編著而成。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實驗室規範,介紹實驗室中器材、藥品及正確的使用觀念;第二部分涵蓋了實驗課堂設計,並有習題,利於教師的教學與演練;第三部分則包含與水質分析相關證照的資料與題庫;第四部分則為關於水質分析的相關法規及應用,方便專業人士及研習者查詢。本書的內容適合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修習,以及有志考取水質相關證照之讀者進修之用。

  本次修訂水質分析及實驗的內容,主要是將第七章的水質分析實驗內容作增訂,除加入環保署最新公告的檢測方法,並以QR Code附在每個實驗中便於即時線上查閱,此次修正的實驗內容包括7-3水中pH值測定;7-9水中溶氧檢測;7-11水中化學需氧量檢測。每個實驗內容設計成實驗報告的型式,方便使用者能直接將實驗結果及問題回答填寫於版面內,也便於教師批閱作業。第五章為水質檢驗能取得之相關證照類別的說明,內容都已更新至2021年之最新規範,便於使用者能藉由本書參考證照考試的要件,第六章為與水質相關法規之公告(已更新至2021年),並附上技檢中心的2021年最新考古題.以期使用者能將本書作為學習及參考的利器,並於最新法規中置入QR Code,方便使用者能利用智慧手機掃瞄,即時上網查詢。

  本書付梓,若有遺漏或誤謬之處,請不吝指正。
 
陳昌佑 謹識於
弘光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個人特別欣賞這本書在「標準化」和「品質管制」章節上的用心。在水務或環保相關的單位工作,最怕的就是不同批次、不同人員測出來的數據有顯著差異,這會直接影響到法規遵循和決策的可靠性。這本書對品質管制(QC)的要求非常嚴格且實用。它詳細說明了如何建立內部品質保證(QA)系統,包括空白樣品的測量、添加回收樣品的標準操作,以及如何計算檢測方法的偵測極限(LOD)和定量極限(LOQ)。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對外提供具公信力報告的單位來說,這些細節決定了我們的專業度。它提供的範本和計算公式非常標準化,讓我們在撰寫內部標準作業流程(SOP)或接受外部稽核時,都能夠胸有成竹。此外,書中對於儀器校正曲線的線性範圍、相關係數要求等技術細節的堅持,也體現了編者對科學嚴謹性的極高要求。這不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是一本確保實驗結果「可信賴」的品質保證聖經。

评分

這本《水質分析檢測及實驗(第五版)》對於處理環境監測中的「特殊樣品」問題,簡直是如虎添翼。一般課本多半著重在乾淨的自來水或標準溶液,但現實世界的採樣環境往往是惡劣的:高濁度、高鹽度、複雜的有機污染基質等等。這本書非常務實地探討了這些複雜基質對分析方法的干擾與對策。例如,它會具體說明當採集到含有大量硫化物的工業廢水樣品時,我們應該優先進行哪幾種預處理步驟,以防止分析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或干擾光譜讀數。這種針對「異常情況」的解決方案,是從無數次失敗的實驗中淬煉出來的精華,絕非紙上談兵可以獲得的經驗。對於我們在進行河川底泥或沉積物重金屬萃取的實驗設計上,它所提供的多種萃取法的比較與適用性分析,更是讓我們能夠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高效且最符合法規精神的實驗路徑。這種「接地氣」的實戰經驗累積,讓這本書的使用價值持續攀升。

评分

哇,這本《水質分析檢測及實驗(第五版)》真的是讓我這種在環境工程領域打滾的老手都忍不住要好好誇讚一下的工具書!說真的,每次要處理一些比較棘手的採樣點或是遇到新法規的變化時,手邊就會很自然地翻開它。它最讓人稱道的就是那個無與倫比的「實戰性」。書裡面的實驗步驟寫得非常細膩,從標準品的配製、儀器校正到數據的判讀,每一個環節都像是手把手在教你做一樣,完全不像有些教科書那樣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特別是對於我們在做水庫水質監測或是工業廢水排放許可證更新時,那種需要高精度、高標準作業程序(SOP)的項目,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們的救命仙丹。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實驗室的某個精密儀器出現了微小的漂移,搞得數據怎麼跑都不對勁,最後就是翻到書裡關於儀器維護與校正的章節,才找到那個隱藏在細節裡的癥結點。這種深入到操作層面的闡述,市面上其他書籍很難找到能與之匹敵的深度。而且,它還很貼心地補充了許多常見的實驗室陷阱和除錯技巧,這對於培養新進人員的實務能力,絕對是無可取代的寶貴資產。總之,這本書的價值,絕對遠遠超過書皮上的定價,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資深技師在你身邊隨時提供指導。

评分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第五版的編排方式,簡直是為現代實驗室的數位化趨勢做了完美的升級。我注意到,書中對於數據處理和報告生成的部分,相比舊版有著顯著的進步。它不只是教你怎麼算平均值和標準差,還深入探討了如何使用統計軟體來進行趨勢分析,以及如何應用不確定度評估(Uncertainty Evaluation)的概念。在現今環保法規越來越強調數據的「不確定度」時,這部分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書中提供的許多圖表和計算範例,都是直接對應到目前業界主流的統計工具的輸出結果,這大大縮短了我們從計算到報告撰寫的時間。此外,書中對最新版儀器介面和軟體操作的描述,也讓實驗室的電腦化管理變得更加順暢。總體而言,它不僅傳承了經典的水質分析核心知識,更成功地擁抱了資訊時代對數據處理的更高要求,這讓它在眾多同類書籍中,始終保持著領先的地位,是每一位水質分析專業人員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山之寶。

评分

老實講,我剛踏入這個領域時,對水質檢測的各種規範和分析方法的複雜性感到頭皮發麻,那些厚厚的國家標準(CNS)和環保署公告方法簡直讓人望而生畏。幸好有這本《水質分析檢測及實驗(第五版)》作為橋樑。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結構性很強,能讓初學者很快掌握核心概念。它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過度地使用艱澀的術語,而是用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方式,將複雜的化學反應和儀器原理進行拆解。舉例來說,對於 COD(化學需氧量)的測定,它不僅僅列出反應式,還會解釋為什麼要使用硫酸汞來干擾氯離子,以及不同消解條件對結果的影響,這種「知其所以然」的講解,大大加深了我們對分析準確性的理解。更棒的是,第五版在儀器設備的更新上做得非常到位,涵蓋了許多新一代光譜儀和層析儀的基礎操作與維護,這對於我們實驗室進行設備升級時,提供了非常實用的參考依據。它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務的完美融合,讓理論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可以落實到每一滴樣品處理中的具體行動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