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復興三部麯”齣版說明
當今的世界並不太平。蘇聯解體後,西方思想界曾經誌得意滿,宣稱歷史已經終結,自由民主體製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後的製度,技術理性下大眾消費的現代普世文明將是人類共同的最後文明,而生活在其中的慵懶而幸福的我們將成為“最後的人”。可是,整個世界似乎並未朝著這一預想前進,動亂、仇恨、極度貧窮、體係性不公等仍在不斷上演。尤其是2001年的“9.11”事件後,美國對伊斯蘭世界發動反恐“新戰爭”,更宣告瞭美國試圖構建的“新羅馬帝國”並未得到完全服從,普世文明也從未一統天下。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崛起勢頭正盛,美國不得不從阿富汗撤軍,集中力量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和科技戰,並藉助新冠溯源等問題聯閤盟友對中國發起“新冷戰”,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崛起也構成“新羅馬帝國”和普世文明的一大“挑戰”。麵對今天的中美衝突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格局走嚮,麵對中國崛起的可觀前景以及重重險阻,麵對整個世界“深度全球化”的趨勢但卻並未停歇的政治角力和文明衝突,我們不禁會問,美國的一係列動作背後,到底有什麼一以貫之的理論邏輯?中美衝突背後有怎樣的哲學意義?中國文明的復興又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提供怎樣的哲學圖景?各大文明如何纔能和睦相處?全人類的共同文明理想又在何方?
正是懷著這樣的疑問,恰逢“9.11”事件二十周年,我們計劃推齣強世功教授的“文明復興三部麯”,以反映一個中國學者對歐美學術界自冷戰結束以來熱烈討論的“帝國”、“歷史終結”以及“文明衝突”等諸多理論問題的學術迴應。強教授學貫中西、視野宏闊,長期關注世界局勢和中國崛起,麵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和中國發展的歷史走嚮,他並非止步於作時事分析,而是指嚮更加恆久而深刻的歷史發展動力和人類文明未來。他的這套“文明復興三部麯”試圖突破社會科學研究中主流的主權國傢視角,選擇更為廣闊的“帝國”和“文明”理論來考察人類歷史上全球權力形態的演變以及文明在其中的重要意義。他敏銳地指齣,地理大發現之後,人類文明進程發生根本性轉嚮,全球貿易推動“世界帝國”形態興起,導緻歷史上處於不同地理空間內的、曾經璀璨輝煌的多元文明帝國秩序趨於瓦解;而在文化上,一種與世界帝國秩序相匹配的普世文明隨之誕生,“歷史終結”的意識形態開始齣現,普世文明與傳統文明間的“文明衝突”也初現端倪。唯有從這樣的“帝國”和“文明”的全球視角齣發,我們纔能理解,“冷戰”後全球秩序的實質就是美國建構的世界帝國和普世文明在全球的擴張及其所遭遇的抵抗,中國崛起和文明復興就是抵抗中的一環。未來全球秩序的走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之間圍繞世界帝國和文明秩序所展開的鬥爭,而中國崛起也必將帶動多元文明強勢復興,各大文明將一同邁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境界。
“文明復興三部麯”的第一部為《文明終結與世界帝國:美國建構的全球法秩序》,追溯瞭全球貿易發展推動世界帝國興起的過程,並以此為背景,圍繞“9.11”事件、烏剋蘭選舉、碳政治以及中美貿易戰等重大事件,集中討論瞭美國是如何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係統地展開世界帝國建構,以及這一世界帝國體係與“深度全球化”的歷史發展趨勢之間存在怎樣的根本矛盾,從而為我們理解全球格局的未來走嚮提供瞭基本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大國崛起與文明復興:中國對全球法秩序的重構》,則追溯瞭中國“天下主義”秩序建構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並圍繞中國崛起麵臨的邊疆問題、政治發展道路和文化教育問題,從“文明復興”的角度來關注中國崛起的重大歷史意義。這剛好與第一部提齣的“文明終結”問題相呼應。如果說前兩部分別集中在美國和中國問題上,那麼第三部《地理、帝國與文明:重新想像全球法秩序》則集中在“帝國”和“文明”的一般理論問題上,尤其從地緣政治入手,考察西方歷史上帝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及其對中國崛起的啟示。
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希望這套書的齣版,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當今中國所處的國際形勢,以及中國崛起與文明復興的歷史意義。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編輯部
202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