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 

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會安 
圖書標籤:
  • Android
  • 程式設計
  • 移動應用
  • Java
  • Android Studio
  • UI設計
  • 資料庫
  • 網路程式設計
  • Android開發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Android是一套行動裝置使用的作業係統,這是以Linux作業係統為基礎所開發的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作業係統,在本書開發的Android應用程式就是在此作業係統上執行的應用程式。
 
  本書的所有範例都是使用Google官方開發工具Android Studio,因為Android程式設計屬於框架(Framework)程式設計,我們並不用重頭建立Android應用程式,而是使用框架的半成品,以繼承和框架的現有元件來建立Android應用程式。
 
  本書內容在規劃上可以作為大專院校、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關於手機或行動裝置程式設計課程的教材,或是想學習Android程式設計的一般讀者,所以章節架構是從Android的Java語言開始,詳細說明Android最主要的「活動」(Activity)元件,強調佈局和使用介麵的互動設計,從基礎選擇功能的介麵元件和圖片顯示,到進階的清單介麵與選單,再加上訊息與對話方塊,完整說明活動的使用介麵建立,和如何與使用者進行互動。 
 
本書特色
 
  1.以Linux作業係統為基礎
  2.從Android原生開發語言入門,建立Java語言的基礎,讓初學者順利進入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
  3.步驟式的操作解說,詳細說明Android最主要的「活動」(Activity)元件,強調佈局和使用介麵的互動設計
  4.應用範例多元化,包含:相機、多媒體、感測器、瀏覽器、Google地圖、GPS定位、偏好設定、檔案與SQLite資料庫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現代移動應用開發實踐與核心技術的綜閤性著作的簡介,完全不涉及《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的內容。 --- 深度移動架構:從零構建高可用性跨平颱應用係統 導言:麵嚮未來的應用範式轉型 在當前的數字生態中,用戶對於移動應用的需求已經從簡單的信息展示和功能執行,躍升至對極緻性能、無縫體驗和強大可擴展性的苛求。傳統的單點技術棧正在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混閤開發、原生性能優化、以及後端服務的深度集成成為構建下一代應用的核心命題。 本書並非專注於某一特定操作係統的原生開發細節,而是將視角提升到應用係統工程的層麵,深入剖析如何運用前沿的架構模式、高效的跨平颱技術棧以及現代化的工程實踐,設計並實現一個健壯、可維護且具備高可用性的移動應用體係。我們關注的是解決“如何構建一個能適應未來十年技術迭代的移動應用骨架”這一核心問題。 第一部分:現代移動架構的基石與選型 本部分將奠定理解現代應用架構的理論基礎,並對當前主流的技術選型進行深度對比和分析,指導讀者做齣最適閤其項目需求的架構決策。 第1章:超越MVC/MVP——響應式與聲明式編程範式 本章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響應式編程(如Rx係列框架)和聲明式UI構建思想來管理復雜的異步數據流和用戶交互狀態。我們將詳述MVI (Model-View-Intent) 架構如何通過清晰的狀態流轉定義,解決傳統架構中“副作用”難以追蹤的弊病。內容涵蓋: 數據流的單嚮性與純函數設計:如何確保狀態變更的可預測性。 操作符的藝術:深入解析如 `flatMap`、`combineLatest` 在處理復雜網絡請求閤並與防抖動中的實際應用。 狀態隔離與持久化策略:如何在數據層與視圖層之間建立高效、低耦閤的通信橋梁。 第2章:跨平颱技術的戰略考量與深度剖析 隨著技術成熟,純原生開發的高成本和維護難度使得跨平颱方案成為主流選擇。本章不滿足於錶麵的框架介紹,而是深入探討主流跨平颱框架的底層渲染機製、性能瓶頸、以及原生能力橋接的工程實現。 渲染管綫對比:對比基於Web技術棧(如PWA/Hybrid)與基於原生編譯棧(如Flutter、React Native的JSI/Fabric)在繪製性能上的根本差異。 模塊化隔離與混閤集成:講解如何設計一個清晰的“原生模塊”與“跨平颱引擎”之間的通信協議(Bridge),確保關鍵性能路徑仍由原生代碼控製。 包大小與啓動速度優化:針對跨平颱框架特有的加載機製,提齣多級緩存、延遲加載和AOT編譯策略的優化方法。 第3章:構建可擴展的依賴管理係統 一個復雜的應用必須具備高內聚、低耦閤的模塊劃分。本章聚焦於微服務化架構在移動端的設計思路,即如何將一個龐大的應用拆解為可獨立開發、測試和部署的邏輯單元。 Feature Moduleing(功能模塊化):實踐如何使用依賴注入(DI)框架(如Dagger/Koin的替代方案)來管理模塊間的顯式依賴,避免循環引用和隱式耦閤。 平颱抽象層(PAL)設計:如何創建標準化的接口層,使得上層業務邏輯無需關心底層數據源(網絡、數據庫、傳感器)的具體實現,從而輕鬆切換技術棧或升級SDK。 CI/CD中的模塊化構建策略:講解Gradle/Bazel在處理數以百計模塊時的並行構建優化和增量編譯技術。 第二部分:高性能數據持久化與網絡優化 移動應用性能的瓶頸往往集中在數據的獲取和存儲上。本部分專注於構建快速響應、數據一緻性高的後端通信與本地存儲係統。 第4章:現代離綫優先數據同步機製 應用不再能完全依賴實時網絡連接。本章詳細講解如何實現“離綫優先(Offline-First)”的數據模型,確保用戶體驗的連續性。 衝突解決策略(CRDTs在移動端的應用):探討基於操作閤並(Operation-based)或基於狀態閤並(State-based)的衝突解決算法,並提供在本地數據庫層麵進行初步閤並的實踐案例。 增量同步與變更數據捕獲(CDC):設計高效的網絡協議,隻同步自上次成功同步以來的數據變化,而非全量拉取。 事務一緻性保障:如何在本地數據庫(如SQLite的現代化替代方案)中實現原子性、一緻性、隔離性、持久性(ACID)的保障。 第5章:高效能網絡層設計與安全實踐 一個健壯的網絡層是高性能應用的生命綫。本章著重於定製化網絡客戶端的構建和流量的精細化控製。 連接池管理與請求優先級:針對移動網絡環境(Wi-Fi/4G/5G切換),設計動態調整連接策略的客戶端,並實現請求的緊急/後颱優先級調度。 數據序列化優化:對比JSON、Protocol Buffers、FlatBuffers在解析速度、包體積和兼容性方麵的優劣,並給齣特定場景下的選型建議。 傳輸層安全與認證:實施零信任架構下的移動端認證流程,包括Token的刷新機製、設備指紋綁定以及抗中間人攻擊的證書鎖定技術(Certificate Pinning)。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的工程化與質量保障 高質量的應用需要強大的自動化測試和可觀測性體係作為支撐。 第6章:可觀測性體係(Observability)的移動端落地 僅僅收集崩潰日誌已不足夠。本章指導讀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集成瞭業務指標、性能追蹤和用戶行為分析的可觀測性堆棧。 分布式追蹤(Tracing):講解如何為移動端的每一個關鍵操作(如用戶登錄、商品加載)打上Trace ID,並確保這些ID能夠無縫傳遞到後端服務,實現端到端的請求鏈路分析。 自定義指標上報:設計高效、低頻的網絡傳輸機製,用於上報如幀率抖動(Jank Rate)、內存峰值等關鍵性能指標(KPIs)。 A/B測試與灰度發布集成:確保觀測係統能與特性開關管理係統深度耦閤,實時反饋不同版本用戶群體的健康狀況。 第7章:自動化測試金字塔與持續集成流水綫 本書提齣瞭一套“深度集成測試”而非簡單的單元測試策略,以應對移動端復雜的軟硬件環境。 集成測試的模擬環境構建:如何使用Mock Server和依賴注入技術,快速搭建一個能夠模擬真實後端交互的集成測試環境,實現快速反饋。 UI自動化測試的魯棒性提升:探討如何設計不依賴於屏幕坐標和UI元素的測試用例,使用更穩定的“語義化”定位策略。 構建流水綫的質量門禁:配置Git Hooks、Pre-submit檢查,確保隻有通過靜態代碼分析(Linting)、安全掃描和集成測試的代碼纔能進入主乾分支。 ---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具備一定編程基礎,希望從應用架構層麵提升移動開發技能的高級工程師、技術主管以及架構師。它旨在提供一套係統化、工程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團隊構建齣能夠承受高並發和復雜業務邏輯的下一代移動應用係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會安 
 
  學歷: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電腦碩士
 
  經歷:多所大專院校企業講師、專業電腦書作者
 
  作者為知名IT書籍作者,齣版過百餘本資訊相關著作,包括:程式設計、資料結構、網頁設計、資料庫...等各種不同主題。近來也齣版程式語言與Arduino、Raspberry Pi等工具結閤的書籍,並開發創客作品,積極投入創客領域的教學與寫作。 

圖書目錄

CH01 Java語言入門與Android基礎
1-1 Java程式語言
1-2 Java變數與運算子
1-3 Java流程控製與例外處理
1-4 Java類別方法
1-5 Java陣列與字串
1-6 Android行動作業係統

CH02 Android開發環境建置
2-1 行動裝置的軟硬體規格介紹
2-2 開發環境及相關工具介紹
2-3 安裝開發環境及相關工具
2-4 建立第1個Android Studio專案
2-5 Android Studio使用介麵

CH03 Android程式設計入門
3-1 Android應用程式介紹
3-2 Android應用程式設計流程
3-3 建立活動的使用介麵實習–TextView與Button元件
3-4 活動類別的Java程式檔
3-5 EditText資料輸入元件實習

CH04 使用介麵設計
4-1 介麵元件與佈局元件
4-2 使用ConstraintLayout佈局元件
4-3 使用LinearLayout佈局元件
4-4 更改介麵元件的外觀
4-5 使用專案的字串資源
4-6 在實機測試執行Android應用程式

CH05 使用者互動設計
5-1 事件處理機製介紹
5-2 按鈕元件的事件處理實習
5-3 監聽長按事件實習
5-4 鍵盤事件實習
5-5 觸控事件與手機震動應用實習
5-6 在介麵元件共用事件處理

CH06 基本介麵元件
6-1 選項按鈕實習
6-2 核取方塊實習
6-3 圖形顯示實習

CH07 進階介麵元件
7-1 下拉式選單元件實習
7-2 列舉清單方塊實習
7-3 在下拉式選單變更顯示項目實習
7-4 選項選單與動作列實習

CH08 訊息與對話方塊
8-1 顯示訊息實習
8-2 對話方塊介紹
8-3 對話方塊實習
8-4 日期與時間對話方塊實習

CH09 動程式中的其他活動
9-1 在程式中新增活動實習
9-2 意圖介紹
9-3 使用意圖啟動其他活動實習
9-4 傳遞資料給其他活動實習
9-5 取得活動的迴傳資料實習

CH10 動內建程式和活動的生命周期
10-1 使用意圖啟動內建程式的方式
10-2 使用意圖啟動內建程式
10-3 活動的生命周期

CH11 綜閤應用(一):相機與多媒體
11-1 行動圖庫
11-2 播放音樂
11-3 播放影片
11-4 使用內建相機照相
11-5 繪圖

CH12 綜閤應用(二):感測器與瀏覽器
12-1 行動瀏覽器
12-2 體感控製:傾斜與搖晃偵測
12-3 數位羅盤:指南針

CH13 綜閤應用(三):Google地圖與GPS定位
13-1 定位服務
13-2 定位服務與Google地圖 
13-3 地圖解碼服務

CH14 綜閤應用(四):偏好設定、檔案與SQLite資料庫
14-1 儲存偏好設定
14-2 檔案存取
14-3 SQLite資料庫與SQL語言
14-4 使用SQLite資料庫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80373
  • 叢書係列:大專資訊
  • 規格:平裝 / 516頁 / 19 x 26 x 2.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工具書在實務應用上的設計哲學,我很能感同身受。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群真的有在第一線跟客戶打交道、寫過真正上架的 App。書中關於使用者介麵設計的章節,非常強調「響應式設計」的概念,不隻是調整 Layout 參數,還深入探討瞭如何處理不同螢幕密度、尺寸、甚至摺疊裝置的適配問題。特別是關於 RecyclerView 的高效能實作,它詳細分析瞭 ViewHolder 的設計原理,以及如何利用 DiffUtil 來優化列錶更新的動畫與效能,這些都是在大型專案中決定 App 流暢度的關鍵細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處理權限請求時,不隻教瞭基本的 Runtime Permission 請求流程,還提到瞭如何根據使用者的拒絕程度(永久拒絕、暫時拒絕)來設計不同的引導流程,確保使用者體驗不會因為權限問題而崩潰。這種從使用者角度齣發的設計思維,是光靠閱讀官方文件很難體會到的寶貴經驗。

评分

這本《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我真的要好好跟大傢分享一下,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土生土長,對科技應用有種莫名的熱情的老一輩工程師來說,它就像是一盞及時雨啊!我記得我剛接觸行動開發那時候,市麵上的教材不是太過理論艱深,就是範例程式碼老到簡直可以當古董。這本不一樣,它切入的角度非常貼近我們實際在業界會遇到的問題。它不是隻教你怎麼把元件拉齣來,更深入探討瞭底層的架構設計,像是 Lifecycle management 那塊,寫得深入淺齣,讓人一目瞭然。舉例來說,它對 Fragment 的生命週期講解得非常細膩,搭配圖錶輔助,即便你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也能很快掌握其中奧妙。更棒的是,書裡麵的範例程式碼都很有實戰性,不是那種為瞭展示功能而生硬拼湊的程式碼,而是真正符閤 Material Design 規範,而且考量到不同 Android 版本相容性的實用案例。我個人對它在處理非同步操作(Asynchronous Operations)那一章節的安排印象深刻,用 RxJava 或 Kotlin Coroutines 來處理網路請求和資料庫操作,講解得既有邏輯又清晰,大大提升瞭開發效率。

评分

身為一個資深的技術審核人員,我對技術文件(尤其是程式設計書籍)的結構嚴謹度和術語的在地化程度非常挑剔。這本《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在翻譯和用詞上,處理得非常到位,完全符閤颱灣工程師的閱讀習慣,沒有那種生硬的直譯感,讓閱讀過程非常順暢。它的章節編排邏輯性極強,從基礎元件介紹到複雜的架構模式(像是 MVVM 的實戰應用),層層遞進,讓人可以一步步建立起堅實的知識體係。我尤其想讚揚它在測試(Testing)這一塊的著墨。在許多颱灣齣版的書籍中,測試部分往往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附錄,但這本卻將單元測試(Unit Testing)和介麵測試(Instrumentation Testing)的重要性放在一個獨立且重要的章節來闡述,並且提供瞭 Mockito 和 Espresso 的實戰範例。這直接反映瞭作者對現代軟體工程品質的重視,對於我們公司要求導入 CI/CD 流程的開發團隊來說,這部分的內容簡直是寶貴到不行。

评分

我最近剛好在規劃一個跨平颱的資料同步專案,需要深入瞭解如何高效地使用 Android 內建的各種服務。翻開這本《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發現它對背景服務(Background Services)和 JobScheduler 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範本。它不僅解釋瞭不同類型的服務(Foreground, Bound, Started)的使用場景和限製,還非常細心地說明瞭在 Android Oreo (API 26) 之後,Google 對於背景執行的嚴格限製,以及我們應該如何使用 WorkManager 來確保任務的可靠執行。這對於維護需要長時間運行或週期性同步的 App 至關重要。另一個讓我驚喜的是,它居然還包含瞭關於如何與原生 C/C++ 程式碼互動的 JNI 基礎介紹,雖然不深,但對於需要處理效能瓶頸或整閤現有函式庫的開發者來說,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入門點。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內容深度足夠讓初學者站穩腳步,同時也能讓有經驗的開發者溫故知新,補足知識體係中的盲點。

评分

說真的,現在坊間的 Android 書籍要找到一本能兼顧「廣度」與「深度」的真的不容易,但這本《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從基本的 UI 佈局到進階的 Material Design 實作,甚至連 Android 12/13 後期的一些隱私權設定和權限管理都有提到,這點非常重要,畢竟我們開發案子時,法規和使用者體驗是兩大核心。我特別欣賞它在「資料持久化」單元上的處理方式,它沒有隻停留在 SQLite 的介紹,而是很平衡地對 Room Persistence Library 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和對比,並且清楚說明瞭為什麼現代開發應該優先使用 ORM 框架。還有,書中對於如何優化 App 的效能,特別是記憶體管理和電池消耗的章節,簡直是業界標準指南等級。它教你的不隻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份思維上的引導,纔是真正拉開業餘愛好者和專業開發者差距的關鍵。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對整個 Android 係統的運行機製都有瞭更宏觀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