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商用英文:書信與應用(第二版)

現代商用英文:書信與應用(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敏齡
图书标签:
  • 商用英文
  • 书信写作
  • 商务沟通
  • 英文函电
  • 应用文体
  • 英语学习
  • 职场英语
  • 第二版
  • 现代英语
  • 实用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全書內容豐富、主題多元,是學習商用英文的讀者的入門首選。作者於企業界從事國際貿易多年,將職場上的實務經驗配合教學理論,加以整合編寫成書,本書主要特色是運用各式的書信案例,將各種情境分類說明,不僅學習英文,也學習面對客戶或是賣方各種需求時如何應對,可在職場上靈活應用。
 
  各章章末皆有情境的練習題,並在書末附上參考答,讀者可將所學充分的練習,英文書寫只有不斷的練習、運用,才能讓商用英文的書寫能力更為精進。
 
  在現今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代,一位優秀的業務人員,需具備良好的英文書信能力,因大部分在國際間進行的商業活動,主要還是仰賴E-mail往來,寫好一封英文商業信有助於提升生意的成交率、也能避免工作溝通上的錯誤。
 
  第二版除了修正使用更簡明、扼要的英文書寫方式在實務上的商業溝通之外,對行銷手法的演進與E化方式有概要的介紹,並將現有主題做更有效的分類,如:報價章節,區分為主動式報價與被動式報價兩方面來說明,讀者能依據不同的情境採用。使全書能提供更簡明、更扼要的溝通方式,期望讀者在商業職場上能掌握書信溝通要點。
《跨文化商务沟通实务手册:全球化企业的高效协作指南》 第一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全球市场中,企业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单一语言或文化圈层。跨国合作日益频繁,对商务沟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策略与工具,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建立高效、互信的合作关系。 1.1 认识全球化语境的特性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活动的扩张,更是文化、思维方式的深度交融与碰撞。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偏好,是成功商务往来的基石。我们将探讨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如何具体影响谈判风格、邮件往来习惯以及会议决策流程。例如,高语境文化(如东亚部分国家)与低语境文化(如北美、北欧国家)在信息传递上的差异,如何导致误解和效率低下。 1.2 识别文化冲突的潜在陷阱 文化差异并非总是显性的语言障碍,更多地体现在非语言线索、时间观念和权力距离的感知上。本章将剖析在国际合作中,常见的沟通失误类型,包括:对“直接”与“间接”沟通的错误解读、对反馈方式的文化敏感性差异,以及在虚拟团队中因时差和技术依赖引发的沟通延迟问题。我们将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预见并规避这些潜在的“文化地雷”。 1.3 打造包容性与适应性的沟通框架 成功的跨文化沟通要求组织具备高度的灵活性。本章将指导读者建立一套“情境化沟通模型”,即根据沟通对象、议程重要性和既有关系深浅,动态调整沟通策略。重点讨论“文化智商”(CQ)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培养同理心、开放心态以及快速适应不同商务礼仪的能力。 第二章:非正式沟通的艺术:社交、会议与人际网络构建 商务合作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坚实的人际关系之上。在跨文化背景下,非正式沟通,如社交活动、茶歇交流和建立信任,其重要性不亚于正式合同的签署。 2.1 商务社交中的文化礼仪与分寸把握 从首次会面到后续的商务宴请,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文化信息。本章将详细介绍全球主要商业区域的问候方式、名片交换礼仪、餐桌禁忌以及送礼的文化规范。尤其关注“关系建立”在不同商业文化中的优先级差异,以及如何得体地推进关系发展,避免因不熟悉礼仪而造成冒犯。 2.2 主持与参与国际商务会议的策略 国际会议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的议程。本节将聚焦于如何高效地组织和引导跨国会议。内容包括:如何制定清晰的会议议程并提前进行文化适应性调整;如何确保非母语人士充分表达观点;有效处理会议中的沉默、打断和分歧表达方式;以及如何确保会议结论的准确记录和后续跟进,避免“共识陷阱”(即表面达成一致,实则存在根本分歧)。 2.3 虚拟团队中的非正式连接与维护 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如何通过数字手段维系非正式关系成为关键。本章探讨利用视频会议、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虚拟破冰”的技巧,以及如何平衡工作与非工作话题的交流,确保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度不因物理距离而削弱。 第三章:高效的书面沟通:从报告到提案的跨界优化 虽然口头交流重要,但在全球业务中,书面文档仍是决策和记录的最终载体。优化书面沟通不仅是语言的准确性,更是逻辑结构和说服力的跨文化重塑。 3.1 报告与提案的结构化与清晰度 国际报告和提案必须超越语言障碍,实现信息传递的即时性。本章强调“自上而下”逻辑结构在西方文化中的偏好,以及在某些文化中需要预先铺垫背景的重要性。我们将分析如何使用清晰的图表、简洁的摘要(Executive Summary)以及标准化术语,确保文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被快速理解和采纳。 3.2 商务邮件的进阶技巧:语气、格式与响应时间 商务邮件是日常沟通的支柱,但其规范在不同地区差异巨大。本章将详细解析:如何根据收件人文化背景调整邮件的正式程度、称谓选择、以及对表情符号(Emoticon)和缩写的使用禁忌。同时,讨论不同文化对邮件“及时回复”的期望差异,以及如何设定合理的响应时间预期,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 3.3 法律与技术文件的精确性与本地化 在合同、技术规格和合规性文件起草中,精确性至关重要。本章涉及如何与法律顾问和翻译团队有效协作,确保关键术语的跨文化一致性和法律有效性。讨论在文件本地化过程中,应如何平衡全球标准与本地法规要求。 第四章:谈判与冲突解决的跨文化策略 商务谈判是文化策略的终极考验。理解对方的谈判风格,是达成互利共赢协议的关键。 4.1 识别不同的谈判取向与让步策略 文化对谈判过程的影响是深刻的。本章对比分析以“交易为中心”(Task-Oriented)和以“关系为中心”(Relationship-Oriented)的谈判团队在准备、开场、信息交换和最终敲定阶段的不同行为模式。指导读者如何识别何时需要建立私人关系,何时应直接切入核心议题。 4.2 建设性地处理和化解冲突 冲突在商业合作中不可避免,但处理方式决定了关系的存亡。本章聚焦于如何将文化敏感性应用于冲突解决。例如,在公开场合避免“让对方丢面子”(Saving Face)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利用中立的第三方视角来调解因文化误解而产生的僵局。 4.3 达成协议与维护长期合作 成功的谈判不仅是签下合同,更是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本章讨论如何在协议签署后,通过持续、透明的沟通来维护合作关系,确保双方对协议的理解和执行标准保持一致,特别是在项目变更和意外发生时,如何使用预先商定的沟通机制来管理预期。 第五章:新兴技术环境下的沟通优化 数字工具的普及正在重塑商务沟通的形态。如何有效利用技术,同时克服其带来的文化挑战,是现代商务人士的必修课。 5.1 视频会议中的非语言信号解读 视频会议虽然方便,但丢失了部分面对面交流的细微线索。本章探讨在屏幕界面下,如何更精准地解读对方的肢体语言、眼神接触和背景环境信息,以及如何调整自身的屏幕表现力(如摄像头角度、灯光设置),以增强专业性和可信度。 5.2 即时通讯工具(IM)的边界与效率管理 微信、Slack、Teams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在不同文化对“即时回复”的期望中找到平衡点,建立清晰的IM使用规范,避免因过度依赖非正式渠道而损害专业形象。 5.3 数据驱动的沟通评估与反馈机制 利用技术手段(如邮件打开率、会议参与度分析)来评估沟通效果,已成为可能。本章介绍如何收集并分析这些数据,以识别团队或合作伙伴在特定沟通环节上的薄弱点,并据此进行持续的沟通流程改进和培训规划。 结语:构建全球化企业文化中的沟通桥梁 本书提供的工具和框架,旨在帮助读者从“信息传递者”转变为“关系构建者”和“文化协调者”。在复杂的国际商务环境中,清晰、敏感和适应性强的沟通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敏齡 博士
 
  經歷: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 兼任副教授
  亞洲大學 兼任副教授
  美商應用材料公司 行銷經理
  加拿大阿格斯公司 財務顧問
  美國財務協會 會員
 
陳永文 博士
 
  經歷:
  美國加州執業 會計師(CPA)
  美國管理 會計師(CGMA)
  美國會計師協會 會員(Member of AICPA)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商用英文的應用
1.1 何謂商用英文
1.2 寫好商用英文的要件

Chapter 02 商用英文的工具
2.1 電子郵件(e-mail)
2.2 書信(letter)

Chapter 03 促銷信(Promotion/Sales Letter)
3.1 促銷信函的要點
3.2 促銷的途徑與管道

Chapter 04 詢價(Inquiry)
4.1 買方:看展後向賣方詢價
4.2 買方:參觀商展後向賣方詢價
4.3 買方:經政府機構得知賣方而來詢價
4.4 買方:經雜誌得知賣方而來詢價
4.5 買方:經雜誌得知賣方而來詢價,詳列詢價項目與買方聯絡方法
4.6 買方:就產品詢問報價

Chapter 5 報價(Quotation)
5.1 被動式的報價
5.2 主動式的報價

Chapter 06 還價(Counter Offer/Negotiation)
6.1 買方:客戶抱怨報價太高
6.2 買方:客戶還價
6.3 買方:客戶告知購買量要求重報價格
6.4 買方:客戶告知報價太高,需重報並大幅降價才有機會接到訂單
6.5 買方:客戶告知因市場競爭激烈,請不要漲價太多
6.6 買方:客戶還價,並詢問有無較便宜的替代品
6.7 買方:客戶的訂購量大,請賣方降價
6.8 賣方:答應降價
6.9 賣方:如果增價數量則同意降價
6.10 賣方:價格已是最低,無法再降
6.11 賣方:價格已是最低,無法符合對方價格要求
6.12 賣方:利潤有限價格已是最低,另推薦替代品

Chapter 07 樣品與規格(Sample & Specification)
7.1 買方:接受報價,索取免費樣品
7.2 賣方:回覆客戶並寄送樣品
7.3 買方:發現樣品少了,請賣方補寄
7.4 賣方:回覆客戶並補寄樣品
7.5 買方:同意賣方開模,並請先寄樣品
7.6 賣方:回覆客戶手製樣品需收樣品費
7.7 買方:樣品測試未通過,請賣方整理後再送
7.8 賣方:回覆客戶會研究測試報告後再寄樣品 
7.9 買方:去函索樣
7.10 賣方:回覆客戶目前沒有現貨樣品,可否寄替代品

Chapter 8 追蹤(Follow Up)
8.1 賣方:參展後,追蹤來參觀過的客戶Ⅰ
8.2 賣方:參展後,追蹤來參觀過的客戶Ⅱ
8.3 賣方:對新開發客戶的追蹤
8.4 賣方:拜訪客戶之後的追蹤
8.5 賣方:寄給客戶推銷信後的追蹤Ⅰ
8.6 賣方:寄給客戶推銷信後的追蹤Ⅱ
8.7 賣方:寄給客戶報價與樣品後的追蹤(單價下降,請客戶下單)
8.8 賣方:寄給客戶報價與樣品後的追蹤(已報價,請客戶下單)
8.9 賣方:寄給客戶報價與樣品後的追蹤(價格上漲,請客戶及早下單)
8.10 賣方:寄給舊客戶的追蹤Ⅰ(生產線忙,請客戶及早下單)
8.11 賣方:寄給舊客戶的追蹤Ⅱ(很久沒下單)
8.12 賣方:寄給舊客戶的追蹤Ⅲ(很久沒下單)

Chapter 09 訂單(Purchasing Order)
9.1 買方下單
9.2 賣方接受訂單
9.3 賣方不接受訂單

Chapter 10 徵信 (Credit Inquiry)
10.1 賣方:請客戶提供企業備詢人
10.2 賣方:寫信給企業備詢作客戶徵信Ⅰ
10.3 賣方:寫信給企業備詢作客戶徵信Ⅱ
10.4 賣方:請本身往來銀行協助徵信
10.5 賣方:委託商業徵信所進行徵信
10.6 賣方:寫給新客戶進行徵信

Chapter 11 付款條件(Payment Terms)
11.1 付款條件(Payment Terms)
11.2 付款方法(Payment Methods)
11.3 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 L/C)

Chapter 12 出貨 (Shipment)
12.1 賣方:通知出貨事宜
12.2 賣方:準備出貨通知
12.3 賣方:海運出貨通知
12.4 賣方:空運出貨通知
12.5 賣方:出貨延期,請客戶修改信用狀

Chapter 13 催款 (Collection)
13.1 出貨後的貨款跟催
13.2 逾期未償付貨款的跟催

Chapter 14 抱怨信(complaint)
14.1 如何撰寫抱怨信
14.2 抱怨信的處理與回覆

Chapter 15 代理(agency)
15.1 請求代理
15.2 請求獨家代理
15.3 回覆請求代理(接受)(Re 15-1)
15.4 回覆請求代理(拒絕)(Re 15-1)
15.5 回覆請求代理(拒絕:當地已有代理商)(Re 15-1)
15.6 回覆請求代理(拒絕:合作一段時間後再談)(Re 15-2)

Chapter 16 其他商業信函(other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16.1 通知函
16.2 祝賀函
16.3 邀請函
16.4 慰問函
16.5 弔唁函

Chapter 17 求職信(Job Hunting)
17.1 求職信
17.2 履歷表
17.3 推薦信

附錄 (Appendix)
Ⅰ. 商用英文常用字與專有名詞
Ⅱ. 電郵中常見的商業縮寫語
Ⅲ. 部門名稱中英對照表
Ⅳ. 職務名稱中英對照表
Ⅴ. 政府機關英文名稱
Ⅵ.銀行中英文名稱對照表
Ⅶ.國際貨幣與代號
練習題解答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8095
  • 規格:平裝 / 383頁 / 19 x 26 x 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二版序
 
  台灣多年來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對台灣的經濟做了重大的貢獻。而國際貿易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大部分仰賴英文書信的往返。因此要成為一位優秀的業務人員,除了英文程度要不錯之外,最重要的是溝通的能力。能寫好一封英文商業書信將有助於彼此的了解,也增加交易達成的成功率。
 
  商業書信是公司沉默的業務員,而且通常代表公司對外的重要聯絡方式,所以在撰寫商業書信時,不僅要讓收信人對公司產生良好印象,也要讓人相信寫信者本身就具備工作的熱誠與效率。生意要做成要經過很多的商業活動與流程,每一封的商業書信都是根據不同的階段,依據某種目的而撰寫的。在國際商務上越來越多的人同意,良好的書寫能力是一項必要的商業技能,能讓你在國際商務上擁有強大的優勢。故而要寫好一封溝通良好的書信就需要模擬不同的情境勤加練習。只有透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寫出一封好的商業書信。
 
  筆者於企業界從事國際貿易多年,鑒於在網路科技的時代,全球企業仰賴電子化的應用來增加企業的產能與溝通的效能越來越高,因為不管是內部溝通或是外部溝通都大量使用E-mail或是APP的應用程式以追求更快的速度與效率。因此本書二版除了修正使用更簡明、扼要的英文書寫方式在實務上的商業溝通之外,對行銷的手法的演進與E化方式有概要的介紹。另外在報價的部分,本書區分為主動式的報價與被動式的報價二個構面來說明,這樣讀者可以依不同的情境採取更有效的報價方式。最後,在素有亞太區的矽谷之稱的台灣,為因應外資在台灣的人才需求增加,本書將履歷的介紹著重於美式履歷的說明。
 
  希望本書能讓使用者在商用英文信函的書寫能力上提升,更為精進。
 
編著者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長期接觸翻譯和內容校對的角度來看,這套書在結構上的嚴謹度,是它區別於其他市場產品的關鍵。它並不是單純的工具書,更像是一套完整的「商業溝通語法」的教學藍圖。我特別注意到,在第二版中,針對「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相關的信函範例有大幅的增加和更新,這顯然是編者團隊有在持續關注產業趨勢。例如,在處理國際貨運延遲的通知函時,它提供的範本,不僅涵蓋了法律責任的規避,還貼心地加入了「補償方案建議」的段落,這對我們進行風險控管非常有幫助。更不用說,在語言學層面上,它對動詞片語(Phrasal Verbs)在商務情境下的選擇標準有深入的探討。很多時候,我們華人習慣用複雜的單字來顯得專業,但這本書卻不斷強調,在商務溝通中,「清晰、簡潔」永遠是王道,有時候一個簡單的 "follow up" 比起一長串的學術詞彙更有力量。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是先建立核心概念,再透過大量的實戰演練來鞏固,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學習路徑,對於希望建立系統性思維的讀者來說,是非常扎實的。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一開始對「第二版」的更新幅度是抱持懷疑態度的,想說不就多加幾篇新範例而已嘛。結果實際翻閱後,發現它的革新是從核心思維上做的調整。除了前面提到的數位溝通優化外,它在「數據呈現與圖表描述」這部分的著墨非常深。在現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光是會寫信是不夠的,你必須能夠清晰地「解讀」你所附上的圖表,並用專業的英文句子來引導讀者關注重點。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描述趨勢、對比差異、強調異常點的精準動詞和副詞用法,讓我不用再絞盡腦汁去想 "The number went up" 這種幼稚園等級的描述。此外,它還加入了一個關於「撰寫專業的簡報大綱與會議紀錄」的單元,這對我經常需要主持或參與跨部門會議的職位來說,極具實用性。總結來說,這本書已經不只是一本「商用英文書信」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本「現代企業溝通策略」的實戰手冊,非常推薦給所有想在職場溝通上更上一層樓的專業人士。

评分

这本《現代商用英文:書信與應用(第二版)》的教材,坦白說,我是在職場上被「電」過幾次之後,才下定決心要好好補強這塊短板的。那時候手邊剛好有機會接觸到一些跨國合作的專案,面對那些外商的Email,光是理解對方的語氣跟潛在意圖就已經焦頭爛額,更別提自己要回覆時,總覺得語法彆扭、用字過於口語化,完全不夠專業。我記得有一次,信件裡的措辭稍微不夠圓融,結果硬生生讓一個原本可以快速敲定的合作案,多耗了快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往返確認上。這本參考書的出現,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不像坊間那些只會堆砌單字和例句的工具書,而是非常聚焦在「場景應用」上。它把商務溝通的脈絡拆解得非常清楚,從最基礎的問候、詢價,到比較複雜的談判、客訴處理,每一個環節都有對應的「黃金句型」可以套用,重點是,它不只告訴你怎麼寫,還會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寫,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對於我們這種在台灣體系長大,習慣比較委婉表達的學習者來說,這種「直擊痛點」的教學方式,真的能大幅降低我們在實戰中「出槌」的機率。我個人最喜歡它在處理「拒絕」或「請求延期」這些敏感話題時提供的替代方案,完全符合我們華人社會的人情世故,既能清楚表達立場,又不會顯得過於強硬或失禮。

评分

坦白講,市面上的商用英文書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讓我產生「寫作自信」的,真的沒幾本。這本《現代商用英文:書信與應用(第二版)》之所以能在我辦公室的書架上佔據一席之地,是因為它讓我學會了如何「客製化」我的溝通。過去我就是一招半式闖江湖,把同一套標準格式套用到所有收件人身上,結果常常事倍功半。但這裡面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根據收件人文化背景調整語氣(Cultural Nuance in Tone)」,這對我們這種需要與東南亞、日韓廠商打交道的台灣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會提醒你,例如對日本客戶,過於直接的問句可能會被解讀為不禮貌;而對某些西方新創公司,過於冗長的開頭客套話反而會讓人失去耐心。這種深入到文化層次的指導,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文法修正。而且,書中還提供了一套「自我校對清單(Self-Review Checklist)」,我現在寄出任何重要的英文信件前,都會快速跑一遍清單,確保自己沒有遺漏任何專業上的細節,這大大減少了因為粗心造成的錯誤。

评分

說真的,我以前學英文書信,總覺得那套公式化的東西太死板、太「老派」了,每次寫完都覺得自己像個中世紀的文官。但這本《現代商用英文》系列,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相當接地氣,很貼合現在台灣企業的實際操作環境。它有幾個章節專門在講「即時通訊與簡短備註(Instant Messaging & Short Notes)」,這在現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裡,重要性完全不輸給正式的書面報告。我記得書裡提到,當你需要快速確認一個小細節時,用一個精煉的句子,比寫一封結構完整的信件效率高出十倍。而且,它在排版和案例選擇上也很有心思,不會用那些遙遠的、不切實際的跨國大企業案例,反而很多都是我們台灣中小企業在面對供應商或國內客戶時會遇到的情境。像是關於「報價單的製作與回覆」、「進度落後的婉轉催促」,這些都是我每周都在面對的課題。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語氣(Tone)」的細膩分析,例如同樣是詢問進度,用 "Could you please update me on..." 跟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provide an update..." 在接收者心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這點的差異,在追求效率的職場中,往往決定了合作的順暢度。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禮貌」和「效率」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在同一個語境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