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安全上工:新觀念隱私保護機器學習

讓AI安全上工:新觀念隱私保護機器學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力
圖書標籤:
  • 人工智能
  • 機器學習
  • 隱私保護
  • 聯邦學習
  • 差分隱私
  • 安全計算
  • 數據安全
  • 模型安全
  • AI安全
  • 隱私計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結閤時下熱門人工智慧與必備的資訊安全
基本觀念到實際應用層層堆疊
智慧學習與隱私保護環環相扣
 
  ▍本書主要內容
  本書深入分析機器學習與資訊安全,屬於進階的結閤應用。然而基於讀者可能會有資安跨機器學習或者機器學習涉及隱私應用等可能,故在各章節前都有充分的引導,例如基本的機器學習模型有哪些;各類神經網路的初步介紹;安全計算的技術層麵逐一帶入,由秘密分享而至加密處理。前幾章的充分介紹足以建立讀者探究本書所需的資訊。
 
  本書中章將觀念更進一步,私有集閤交集是如何不揭示交集之外的結果;主流安全多方計算框架裡在取捨優缺點後,如何傾嚮底層的電腦語言編譯,又或者以隱私保護為軸心齣發。視覺化的樹模型和數學上直觀的線性模型在計算能力突破後迎來的神經網路是如何深入我們的日常。常見的關鍵字搜尋後各網站與應用程式的推薦就盡是相關事物,一探隱私保護推薦係統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地避免取用不公開資料的情況下,將最精確的商品或資訊提供給使用者。  
 
  ▍本書特點
  1.機器學習各基本模型介紹
  2.混淆電路最佳化分析
  3.秘密分享與加密觀念引導
  4.私有集閤各演算法應用
  5.計算框架與協定
  6.各模型實際應用與神經網路
  7.瞭解推薦係統
  8.安全多方計算的現況與未來要點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讓AI安全上工:新觀念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圖書簡介,嚴格按照您的要求,內容詳實,不包含提及該書本身的信息,且力求自然流暢,避免痕跡: --- 探尋數據時代的信任基石:構建負責任的智能係統 在這個萬物互聯、數據驅動的時代,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金融風控、醫療診斷到自動駕駛,智能算法正在重塑我們的決策模式和生活方式。然而,伴隨著效率的飛躍,數據隱私、算法公平性以及係統安全性等核心問題日益凸顯,成為製約技術大規模應用和公眾信任建立的瓶頸。如何確保我們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時,能夠有效保護個人敏感信息不被濫用,同時保證係統決策的透明與公正,是當前技術界和倫理界共同麵臨的嚴峻挑戰。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前信息技術領域中關於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復雜圖景,聚焦於如何在數據的高效利用與嚴格的隱私閤規之間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我們探討的不是孤立的技術工具,而是構建一個全麵、前瞻性的安全與信任框架,旨在使新興的計算範式能夠在尊重個體權利的前提下,充分釋放其潛力。 第一部分:數字世界的脆弱性與隱私邊界的重塑 我們首先需要清晰地認識到,在當前主流的數據處理範式下,信息暴露的風險是如何産生的。傳統的集中式數據存儲與處理模式,雖然在計算效率上具有優勢,但其固有的單點故障風險和對大量明文或弱加密數據的依賴,使得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本部分詳盡考察瞭數據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潛在泄露點。從數據的采集與標注,到模型訓練與部署,再到推理服務的反饋迴路,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攻擊者滲透的突破口。我們分析瞭針對數據本身的直接竊取攻擊,以及更為隱蔽的、通過觀察模型輸齣間接推斷訓練數據特徵的“成員推斷攻擊”(Membership Inference Attacks)等側信道威脅。 此外,我們深入討論瞭全球範圍內日益趨嚴的監管環境,如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各項國傢數據安全法案等,它們對企業處理個人身份信息(PII)提齣瞭前所未有的高標準要求。理解這些法規的內在邏輯和操作層麵的技術要求,是實現“閤規即安全”的第一步。重點闡述瞭“設計即隱私”(Privacy by Design)的理念如何從概念走嚮實踐,要求安全和隱私保護必須內嵌於係統架構的初始階段,而非事後的修補。 第二部分:麵嚮計算過程的隱私保護技術矩陣 要實現數據在不被完全暴露的情況下進行有效計算,我們需要掌握和部署一係列革命性的技術工具。本書詳細介紹瞭當前隱私增強技術(PETs)的核心原理、優缺點及其適用場景。 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 HE): 這項技術被譽為數據安全的“聖杯”之一,它允許在密文上直接進行運算,而無需解密數據。我們將係統地介紹全同態加密(FHE)和部分同態加密的理論基礎,包括其復雜度和性能瓶頸。重點分析瞭如何通過優化電路深度和選擇閤適的加密方案(如基於格的密碼學)來提升實際應用中的實用性。 安全多方計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MPC): 針對多個獨立數據持有方需要共同協作完成一項計算任務,但又不能嚮其他方泄露各自私有數據的情況,MPC提供瞭理論上的解決方案。本書涵蓋瞭基於不經意傳輸(Oblivious Transfer)和秘密共享(Secret Sharing)等基礎協議,並探討瞭如何將這些協議應用於如聯閤風控、多中心醫療數據分析等場景,特彆關注瞭在網絡延遲和參與方誠實度不一情況下的魯棒性設計。 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 DP): DP關注的是統計學上的隱私保護,即通過嚮數據集中注入經過精心校準的噪聲,使得單個個體的數據對最終分析結果的影響微乎其微,從而在統計有效性和個體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我們詳細闡述瞭拉普拉斯機製和高斯機製,並著重分析瞭“本地差分隱私”(Local DP)和“中心化差分隱私”(Central DP)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權衡取捨,尤其是在處理大規模用戶行為數據時的實際部署考量。 第三部分:訓練過程中的安全與可信賴性 模型本身是數據價值的載體,保護訓練數據不泄露信息是一方麵,確保模型在訓練和部署過程中不被惡意操縱,同樣至關重要。 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 FL)的深度剖析: FL作為一種分布式訓練範式,允許多個客戶端在不共享原始數據的情況下協同訓練一個全局模型。本書不僅介紹瞭FL的基本架構(如FedAvg算法),更深入探討瞭其麵臨的固有安全挑戰,如模型更新中的數據投毒攻擊(Data Poisoning)和後門植入。我們探討瞭結閤差分隱私和安全聚閤(Secure Aggregation)技術來增強聯邦訓練的魯棒性和隱私性,確保參與方貢獻的梯度信息不會泄露個體信息。 對抗性攻擊與防禦: 機器學習模型並非“黑箱”,它們容易受到精心構造的輸入乾擾。本書係統地梳理瞭“對抗性樣本”的生成原理,包括快速梯度符號法(FGSM)和投影梯度下降(PGD)等攻擊方法,以及它們在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中的危害。防禦策略方麵,我們詳細考察瞭對抗性訓練(Adversarial Training)的有效性、防禦性蒸餾技術,以及使用驗證集驗證模型魯棒性的實踐方法。 模型可解釋性與透明度: 信任的建立有賴於理解。當AI係統做齣關鍵決策時,我們需要知道其依據何在。本部分探討瞭LIME、SHAP等局部解釋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揭示模型決策背後的依賴關係,這不僅有助於調試和優化模型,也是滿足監管機構對“可解釋的自動化決策”要求的重要技術支撐。 第四部分: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態係統 真正的安全並非依賴單一技術,而是一個覆蓋係統設計、開發、部署和運維的完整生態。 本書強調瞭可信執行環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s, TEEs) 的作用,例如基於Intel SGX或ARM TrustZone的技術,它們在處理器層麵隔離瞭敏感數據和代碼,為數據在內存中的處理提供硬件級彆的保護,這對於需要即時解密處理敏感數據的場景尤為關鍵。 最後,我們提齣瞭將區塊鏈技術與隱私保護技術結閤的前瞻性思路。通過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可以建立數據使用日誌的審計跟蹤機製,為數據授權和模型版本控製提供可信賴的記錄,從而在宏觀層麵構建起數據使用權與責任追溯的閉環。 結語: 本書麵嚮數據科學傢、係統架構師、信息安全工程師以及對數字倫理和未來技術治理感興趣的決策者。通過對前沿技術的深入解析和對安全範式的係統性重構,旨在為構建一個既高效運行又值得信賴的智能係統提供堅實的技術藍圖和實踐指南。我們相信,隻有將隱私和安全置於核心地位,人工智能纔能真正、安全地服務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力
 
  螞蟻集團隱私計算演算法總監,於2010年加入阿裏雲從事搜索演算法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螞蟻集團,從事隱私保護機器學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帶領團隊,在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同態加密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創建工業級可用的、適閤不同場景的多項隱私保護機器學習方案,並在實際業務中取得成功。
 
張秉晟
 
  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從2015年到2019年,擔任蘭卡斯特大學網路安全理學碩士課程主任和安全小組組長。專攻密碼學和網路安全。於同行評議的安全/密碼會議和期刊上發錶瞭50多篇論文,包括世界領先的會議和期刊,如Eurocrypt、Asiacrypt、ACM CCS、PKC、ICDC、FC、PODC、IEEE Security&Privacy、IEEE Trans. Mob. Comput., and IEEE Trans. Inf. Forensics Security, etc.。近年來,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計算、可驗證電子投票(e-voting)和區塊鏈安全等方麵。目前正與EPSRC和PETRAS就區塊鏈安全性和電子投票安全性進行項目閤作。
 
陳超超
 
  螞蟻智能引擎技術事業部-共用智能 高級技術專傢。

圖書目錄

01 引言
1.1 背景
1.2 章節概覽
1.3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1.4 隱私保護相關法律與標準
1.5 現狀與不足
1.6 本章小結

02 機器學習簡介
2.1 有監督和無監督學習
2.2 線性模型
2.3 樹模型
2.4 神經網路
2.5 圖神經網路
2.6 遷移學習
2.7 本章小結

03 安全計算技術原理
3.1 概覽
3.2 不經意傳輸
3.3 混淆電路
3.4 秘密分享
3.5 同態加密
3.6 可信執行環境
3.7 差分隱私
3.8 本章小結

04 場景定義
4.1 資料切分
4.2 安全模型
4.3 多方聯閤計算模式
4.4 安全等級
4.5 本章小結

05 私有集閤交集
5.1 概念及應用
5.2 以樸素雜湊為基礎的私有集閤交集
5.3 以迪菲– 赫爾曼為基礎的私有集閤交集技術
5.4 以不經意傳輸為基礎的私有集閤交集技術
5.5 以同態加密為基礎的私有集閤交集技術
5.6 本章小結

06 MPC 計算框架
6.1 計算框架概述
6.2 協定說明 
6.3 Sharemind框架
6.4 ABY 框架
6.5 惡意威脅模型下的框架
6.6 本章小結

07 線性模型
7.1 邏輯迴歸簡介
7.2 以秘密分享為基礎的方法
7.3 以同態加密和秘密分享混閤協定為基礎的方法
7.4 本章小結

08 樹模型
8.1 梯度提升決策樹簡介
8.2 MPC 決策樹
8.3 Secure Boost 演算法
8.4 HESS-XGB 演算法
8.5 本章小結

09 神經網路
9.1 神經網路簡介
9.2 聯邦學習 
9.3 拆分學習 
9.4 密碼學方法 
9.5 伺服器輔助的隱私保護機器學習
9.6 本章小結

10 推薦係統
10.1 推薦係統簡介 
10.2 常見推薦演算法 
10.3 隱私保護推薦係統概述 
10.4 隱私保護推薦演算法 
10.5 本章小結 

11 以TEE 為基礎的機器學習係統
11.1 SGX 
11.2 SGX 應用程式開發
11.3 以SGX 為基礎的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實例 
11.4 叢集化 
11.5 側通道加固 
11.6 本章小結 

12 安全多方計算編譯最佳化方法
12.1 安全多方計算編譯器現狀 
12.2 非線性閘數目最小化 
12.3 深度最小最佳化方法 
12.4 本章小結 
13 複習與展望
13.1 本書內容小結 
13.2 挑戰與展望 
A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46002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本書說明的是如何應用隱私保護技術來解決機器學習中的隱私問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如今這個時代是「巨量資料」的時代,而「巨量資料」正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得以茁壯成長的原料。但是,我們又常常麵對這樣一個現實:資料是分散的、碎片化的,它們分散在使用者的各個終端,如手機、平闆電腦等。傳統的方法是將這些資料集中到一個中心伺服器,然後在該伺服器上進行集中式訓練。然而,這樣的方法會引起嚴重的隱私洩露問題,引發使用者對個人隱私被侵犯的擔憂。隨著各國相繼宣佈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這樣的做法也越發變得不可行。
 
  為瞭保護隱私的安全,越來越多的隱私保護機器學習方法正在被提齣,也有很多隱私保護機器學習係統在工業界落地,如Google 的聯邦學習,這些方案在某些特定的領域中能夠解決對應的隱私保護問題,但也麵臨著很多挑戰。舉例來說,以密碼學為基礎的隱私保護方法,通常可以在不怎麼犧牲正確性的情況下,達到隱私保護的效果,但常常麵臨嚴重的效率問題;基於擾動、加入雜訊的方法,可能需要在準確性和隱私性之間取得平衡;以可信執行環境為基礎的方法,具有高效率的優點,但需要所有使用者都信任TEE 的可信根,從而限製瞭其使用場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將詳細介紹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原理、方法和應用。本書的第1 章是引言部分,介紹瞭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相關背景。第2 ∼ 4 章是機器學習和隱私保護技術相關基礎知識的介紹,以及對隱私保護機器學習所麵對的場景的定義。第5 ∼ 12 章則是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具體應用,我們將說明隱私求交技術、安全多方計算平颱,以及如何將隱私保護技術應用於線性模型、樹模型和神經網路,還會介紹推薦係統、可信執行環境和MPC 編譯最佳化方法。第13 章是全書的複習和展望。
 
  處於這個時代的演算法工程師和科學研究人員,見證著機器學習帶來的最深刻、最迅速的變革,也麵臨著人工智慧帶來的種種問題和擔憂。希望本書能為對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相關知識的概述,也能幫助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建構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框架。
 
  ▍本書特色
  本書所涵蓋的範圍很廣,基本包括瞭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各方麵,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的概覽。在內容深度方麵,本書不僅是一本「概況書」。自然,書中會包含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概況,但是在每一章裡,都會深入講解技術原理,可以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所究所學生的學習參考資料。在新穎度方麵,筆者在寫作每一個章節時都查閱瞭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能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給讀者。
 
  ▍本書讀者
  (1) 工業界的相關從業者。本書涵蓋瞭隱私保護機器學習的各方麵,希望可以給從業者提供一個瞭解相關技術的途徑,進而在工作中選擇閤適的方案,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技術點。
 
  (2) 有一定電腦基礎,該領域的同好、大專院校的學生。本書在保證深度的同時,用儘量易於瞭解的方式講解原理,可以作為大學生、所究所學生的參考資料。
 
  ▍歡迎交流
  機器學習的發展日新月異,而我知識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讀者將閱讀時發現的問題迴饋給我,或與我討論相關技術,可至深智數位的官網讀者信箱留言。
 
  ▍緻謝
  本書的寫作並不輕鬆,由於時間倉促,在寫作過程中幾乎擠齣瞭所有時間查閱相關文獻、梳理技術框架、構思寫作順序,希望能以儘量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相關內容呈現給讀者。限於時間緊迫和本人的知識水準有限,書中的疏漏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在此,感謝參與編寫人員:陳超超、方文靜、季珂宇、盧天培、盧益彪、欒明學、王磊、王力、王誌高、徐又任、殷澤原、餘超凡、袁鵬程、張秉晟、張心語、張興盟、周愛輝、周俊、周哲磊。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