麯水流觴

麯水流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鈞珍
圖書標籤: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歌
  • 山水詩
  • 隱逸
  • 田園詩
  • 文人情懷
  • 傳統文化
  • 文學史
  • 唐詩
  • 宋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著名園林研究大傢硃鈞珍教授就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編著的一本普及性讀物,為大傢小書,係統梳理“麯水流觴”這一中國傳統文化遊樂活動,文字通俗易懂,加上數十張精美圖片的直觀展示,對於幫助讀者瞭解“麯水流觴”的文化與歷史,乃至瞭解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脈絡都大有幫助。
 
  作者立足於本國本土悠久歷史的園林文化,嘗試找尋中國園林文化的根,也期望從文化園林實踐中總結經驗,從研究中外園林文化的理論中,去探索園林文化的一得之見。本書,既飽含作者對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深情,也貫穿瞭作者對中國園林文化發展的總結與反思,深具啟發性,也很有現實意義。
墨痕未染:塵封捲宗中的曆史與人性 一捲跨越百年的曆史側影,一場關於權力、信仰與背叛的深度挖掘。 本書並非我們熟知的那些描繪風雅宴飲或文人雅集的鴻篇巨製。它是一份沉甸甸的、由多重檔案、私人信函和審訊記錄拼湊而成的“非虛構曆史報告”。我們試圖剝開曆史錶象下那些被精心粉飾的敘事,直抵二十世紀初一個特定地理區域——中原腹地的“靖州”——所經曆的劇烈社會動蕩與個人命運的扭麯。 第一部分:靖州的黎明與陰影 靖州,一個傳統上以鹽業和漕運聞名的小城,在清末民初的劇變浪潮中,成為瞭權力真空的焦點。本書開篇,著力刻畫瞭這座城市在舊體製崩塌與新思想湧入時的微妙生態。我們聚焦於兩個核心傢族的興衰軌跡:世代經營地方士紳階層的“林傢”,以及依靠新興工業力量崛起的新貴“瀋傢”。 林傢傢主林遠山,一位恪守儒傢禮製、卻對時代變遷反應遲鈍的舊式知識分子,他的日記記錄瞭麵對“剪辮易服”時的迷茫與不甘。他的掙紮,代錶瞭傳統精英階層在曆史洪流麵前的無力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瀋傢第三代繼承人瀋鴻飛,他早年留學海外,攜帶著進步思想和工業化的藍圖歸鄉,試圖用機器和新政來改造靖州。然而,他的“進步”往往與地方舊有勢力産生瞭不可調和的矛盾。 本書細緻梳理瞭靖州鹽業公會的權力更迭,從傳統的“口岸分配製”到瀋鴻飛試圖推行的“股份製改革”,每一次會議記錄都充滿瞭火藥味。我們通過對大量商業閤同、賬簿殘頁的解讀,揭示瞭金錢如何重塑社會結構,以及“公道”在利益麵前的脆弱性。 第二部分:信仰的試煉場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不僅是政治和經濟的戰場,更是精神信仰的熔爐。本書的第二部分,深入探討瞭基督教新教在靖州的發展及其引發的文化衝突。 我們重點分析瞭一起被稱為“南城事件”的教案。一名年輕的教士,試圖在貧民區建立救濟院,卻被當地巫術信仰群體視為外部勢力的滲透,最終引發瞭流血衝突。書中收錄瞭大量法庭捲宗和教會內部通訊。我們發現,雙方的對立並非簡單的迷信與科學的對抗,而是一種對“社會權威”和“精神寄托”的爭奪。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引入瞭“旁觀者”的視角——一名在地方衙門任職的低級文書趙懷安的私人信劄。趙懷安既非林傢士紳,也非瀋傢資本傢,他周鏇於各方勢力之間,他的筆墨冷靜而犀利地記錄瞭地方官員在處理此類敏感事件時的騎牆態度和權宜之計。他的觀察揭示瞭,在強權壓力下,個體如何被迫選擇“正確的”立場,以及這種選擇帶來的道德重負。 第三部分:權力遊戲與曆史的幽靈 隨著軍閥混戰的加劇,靖州逐漸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戰略要地。本書的第三部分,轉嚮瞭更為殘酷的軍事與政治角力。 我們復原瞭民國某時期,一位地方軍事指揮官“王旅長”對靖州的短暫控製。王旅長的到來,標誌著地方的“文治”徹底讓位於“武功”。書中披露瞭大量模糊不清的軍事情報和傷亡報告,揭示瞭在“清剿”和“剿匪”的名義下,無辜民眾所遭受的連帶傷害。 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例是“西郊彆墅的秘密會議”。根據解密的外交電報片段和一份不完整的會議紀要,我們推測瞭當地精英階層在麵對軍事威脅時,如何進行私下的權力交易與妥協。林傢試圖通過聯姻保全傢族財産;瀋傢則押注於某位更有前景的軍方高層。這些交易的細節,充滿瞭爾虞我詐,也暴露瞭精英階層在國傢危亡之際的“私利優先”傾嚮。 尾聲:檔案的重量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對所有前述事件的總結與反思。我們探討瞭“靖州模式”——即在缺乏中央權威約束下,地方精英如何通過傢族、資本、意識形態和武力相互製約,形成一種脆弱而又極具韌性的地方權力結構。 我們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曆史結論,而是試圖展示曆史的復雜性:那些在曆史舞颱上被抹去的聲音,那些被權力機構故意忽略的細節,是如何共同構築瞭一個真實而殘酷的時代側影。閱讀這些塵封的捲宗,如同觸摸曆史留下的傷疤,它提醒我們,每一個宏大敘事背後,都埋藏著無數個體的掙紮、選擇與最終的命運。 本書特色: 多源文獻互證: 綜閤運用瞭地方誌、傢族私信、政府公文、審訊筆錄等近百份原始材料。 微觀切入: 避免宏大敘事,聚焦於具體傢庭和個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具體決策。 冷峻客觀: 采用檔案解讀的敘事手法,力求還原事件發生的語境,而非進行道德審判。 獻給所有對曆史的“潛規則”和“被遺忘者”的命運抱有探究之心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硃鈞珍
 
  硃鈞珍祖籍婺源,原籍湖南省寧鄉縣,1929年齣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曾就讀於長沙周南女中、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哲學係、北京農業大學園藝係,1949年考入華北大學農學院,1951年轉入清華大學建築係。1953年畢業後,任清華大學建築係助教;1957年調任中國建築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及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工程師;1979年調迴清華大學建築係任副教授、教授;1986年定居香港,先後在香港大學建築係、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任教。現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研究所資深教授,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首批會員,曾任理事、名譽理事、學術委員、顧問等職。2015年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所頒“終身成就獎”。中國老攝影傢協會會員,其攝影作品已入選《中國攝影傢全集》,並曾多次獲獎。
 
  一直從事園林綠化的科研、教學及規劃設計工作,曾主持或參與桂林、濟南、遵義、杭州、鄭州、洛陽、章丘等城市的綠地係統、風景區、公園以及居住區的園林規劃設計和調查研究工作。1978至1987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建築.園林.城市規劃"捲的園林分支學科的副主編。1995至1996年間,應香港政府建築署之邀,任九龍寨城公園的植物配置顧問,以及香港高衛物業管理公司的屋邨的綠化顧問等。2014年起負責主編《中國近代園林史》(上、下篇已齣版)。主要著作有《綠化建設》(閤譯俄文)、《街坊綠化》、《國外城市公害及其防治》(閤著)、《北京西郊環境質量評價研究》(閤著)、《居住區綠化》、《杭州園林植物配置》(閤著)、《賞花的藝術》、《香港園林》、Chinese Landscape Gardening、《園林理水藝術》、《中國近代園林史》、《亭引》(閤著)、《香港園林史稿》等。

圖書目錄

序:園林文化與文化園林⋯⋯⋯⋯⋯⋯⋯⋯⋯⋯⋯⋯002
一、何謂「麯水流觴」⋯⋯⋯⋯⋯⋯⋯⋯⋯⋯⋯⋯004
1.「麯水流觴」的淵源⋯⋯⋯⋯⋯⋯⋯⋯⋯⋯⋯⋯005
2.何謂「觴」⋯⋯⋯⋯⋯⋯⋯⋯⋯⋯⋯⋯005

二、有關「麯水流觴」的歷史文獻⋯⋯⋯⋯⋯⋯⋯⋯⋯⋯⋯⋯014
1.晉代石崇的《金榖詩序》⋯⋯⋯⋯⋯⋯⋯⋯⋯⋯⋯⋯015
2.晉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018
3.唐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032

三、歷史上留存的「麯水流觴」的文物⋯⋯⋯⋯⋯⋯⋯⋯⋯⋯⋯⋯034
1.宜賓涪翁榖流杯池⋯⋯⋯⋯⋯⋯⋯⋯⋯⋯⋯⋯035
2.桂林齣土的「麯水流觴」石刻⋯⋯⋯⋯⋯⋯⋯⋯⋯⋯⋯⋯037

四、新建的「麯水流觴」景點舉例⋯⋯⋯⋯⋯⋯⋯⋯⋯⋯⋯⋯042
1.湖州南潯鎮文園的「麯水流觴」⋯⋯⋯⋯⋯⋯⋯⋯⋯⋯⋯⋯043
2.烏海市烏海湖公園的書法廣場⋯⋯⋯⋯⋯⋯⋯⋯⋯⋯⋯⋯049

五、「麯水流觴」的演變⋯⋯⋯⋯⋯⋯⋯⋯⋯⋯⋯⋯056
小結⋯⋯⋯⋯⋯⋯⋯⋯⋯⋯⋯⋯082
後記⋯⋯⋯⋯⋯⋯⋯⋯⋯⋯⋯⋯085
附錄:歷代「麯水流觴」簡明錶⋯⋯⋯⋯⋯⋯⋯⋯⋯⋯⋯⋯086
參考文獻⋯⋯⋯⋯⋯⋯⋯⋯⋯⋯⋯⋯090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0448560
  • 規格:平裝 / 96頁 / 17 x 22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園林文化與文化園林
 
  文化,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文化具有階級性、民族性,也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不僅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反映。
 
  從中國園林的發展來看,園林也是與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相適應的一種實體,不同時代的園林,反映齣不同的文化形式與內容。在長達三韆年的園林發展中,尤以我國唐代(618—907年)山水文學的興旺發達以及文人士大夫們對風景園林的建設,最能反映齣中國的園林文化,因而開始萌發瞭編寫中國園林文化作品的構想,而這種園林的文化內涵,大多直接由文人們自己設計建造,故亦可稱為文人園林。
 
  如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平泉山莊、詩人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王維的輞川別業、杜甫的浣花溪草堂,以至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所描述的自然風景園林等等,多是將他們的美學觀感與鑒賞和文學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哲理的體驗、感懷等融入園林,而逐步形成一種文化園林。
 
  文化園林的內容和形式是極為豐富多樣的,不僅有縱嚮的反映不同時代文化形態的特色,還有反映不同地域(如南、北方的生態文化),不同民族(如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及東方、西方等)橫嚮的文化形態的園林特色。這種縱橫交錯、複雜多樣,有著深厚文化積澱基礎的文化園林就隨著時代變化的進程而擴大發展起來。
 
  進入廿一世紀之後,我國與外國的交往愈來愈頻繁,涉及的麵也愈來愈廣泛。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受到來自國外的不同文化形態的影響與衝擊,一時間,一種「舶來文化」在中國園林文化的發展中滋生、蔓延起來。這些現象使我更加意識到中國必須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園林,纔不負「中國為世界園林之母」的光榮稱號。
 
  一種文化的休閒活動在時空及社會、經濟等激烈的變化中,必然要求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嶄新的文化內容與錶現形式的園林,既不要排斥適閤於中國的外來文化形態,也要傳承中國固有的優秀文化形態,而更重要的是立足於本國本土悠久歷史的園林文化,尋找中國園林文化的根,也期望從已產生或尚處於萌芽狀態的文化園林實踐中,去總結點點滴滴的經驗,從研究中外園林文化的理論中,去探索、追尋園林文化的一得之見,也是從反省歷史中去開拓一種新視野,以期作為廿一世紀文化園林創作的一點參考。
 
  本書編寫的目的在於普及,並嘗試尋找貫徹中華民族傳統園林中的文化意蘊與精髓,尤側重於可持續發展的技藝。老子雲:「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一點一滴的文化錶現,一時一刻的文化啟迪,都能產生一絲一片的作用,由點而線,而麵,推及總體的園林文化景觀,見微知著,或能開啟一隅之愚,是所誌也。
 
硃鈞珍於粵園
2021年9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