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給生活加點樂趣,跟著喵星人來場想像之旅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誌銘與狸貓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初版時,應該是在遇見瞭阿瑪之後,但又還沒有到達現在這樣多貓數量的後宮時期,當時我們算是纔剛認識瞭貓咪的美好,而臺灣養貓的人口也沒像現在多,對於透過買這樣的一本書,就可以看遍各式各樣花色的貓咪,還能眼界如臨世界各地這件事,實在是感到萬分驚喜,又覺得物超所值。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後宮貓咪數量已達8隻之多,而且大半都邁入瞭老年生活,從年輕貓變成老貓的歲月,牠們就像是搭上一班不能迴返的列車,而我們正是這列車上的車掌人員, 與牠們互相陪著,一同望著窗外一幕幕的風景,一起經歷每座車站的停靠。
後宮的貓咪們平時都待在屋內,鮮少有機會能待在戶外大太陽底下,享受溫暖日光浴,這大概就是傢貓與戶外貓的不同吧。每隻貓咪的個性習性本就不同,像後宮這些熟悉瞭屋內生活的貓咪,通常很難再適應外界的嘈雜紛亂,更別說是帶牠們齣門散步瞭。
於是,透過讀這本書,我們好像纔多少能夠想像,牠們在外頭快活蹓躂的模樣,像是汶萊水上人傢村的〈就愛跟著你〉,如果柚子與小花到瞭那裡,應該也會這樣一前一後的慢慢散步吧!而香港南丫島的〈膠囊旅館?〉裡頭那個大水管洞,換成是對於後宮的任何一隻貓而言, 應該也都會是互相爭搶的膠囊旅館吧?還有法國巴黎那張〈裡外不是人〉,裡麵的那兩隻貓不就正是招弟與Socles的野外翻版嗎?至於日本沖繩那張〈這個貓砂盆有點大〉,更是讓人聯想到柚子在那上麵瘋狂噴尿的暢快感……
讀著讀著,好像真的能在腦中帶著貓咪們,一起將列車駛嚮瞭全世界,一起欣賞美麗的景色,再一起感受貓咪的柔軟與療癒。總之,無論是有沒有養貓的人,隻要你是愛貓人,就真的很適閤擁有這本書,讓平凡的日常變得不凡,陪著貓咪一起去旅行吧!
推薦序二
貓貓萬歲!純狗派也愛上吳毅平老師「街貓眼中的世界」
毛時光Maomory社群行銷經理/易景萱
你知道嗎?在埃及,貓咪是如神一般的存在!
埃及神話中,貓象徵著「拯救者」,蛇則是代錶「死亡與疾病」。某天古埃及人發現貓咪能製服毒蛇,瞬間這群平常隻會喵喵叫的小動物,就像背後齣現金光一樣,成為瞭他們光明的象徵;也因為貓在古埃及的地位非常高,如果隨意虐待、甚至殺害,會直接被處以死刑。
然而,雖然貓曾有如此輝煌的過去,但在不同國傢、不同文化中,仍舊承受著許多歧視。例如,中古世紀因盛行黑貓就是女巫的傳說,因此許多人認為黑貓是惡魔的化身,遇到瞭就會衰事纏身。但其實黑貓大都個性溫馴、愛撒嬌,卻因為刻闆印象導緻牠們麵臨被燒死的命運、抑或是在現今社會中,同樣處於領養選擇中的劣勢方。
坦白說,以前的我對貓不特別感興趣的,但在擔任寵物線記者的3年裡,我愛上瞭這美麗又神祕的動物,牠們總能帶著一張撲剋臉,做著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此的反差萌也讓我這個鐵狗派最後養瞭一隻虎斑貓。
有養寵物的人大概都會知道,要拍攝到牠們清楚的照片,有時候比寫數學考捲還難,常常拍齣來的10張有8張都是糊的,剩下2張可能是被斜眼鄙視,因此當我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吳毅平老師的作品,其實我內心感到相當震驚和佩服,能夠拍攝齣這麼自然、有故事性的照片,是對貓強烈的喜愛、堅持還有單純,無關任何利益,感受到的隻有滿滿的愛。
街貓中大都是所謂品種「不純」的米剋斯,在不懂貓的人眼中,牠們就是普通的貓,即便有黑、白、虎斑、橘……這麼多花色,但好像每隻都長得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但在吳老師的鏡頭下,每一隻貓都變成瞭獨立的個體,有著鮮明的個性,甚至偶爾會有一種「裡麵是不是躲瞭個工讀生?」的錯覺,貓真的有這麼活潑嗎?其實是有的,隻是我們從未認真感受過。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有關於吳毅平老師的拍攝原則──「不過度靠近街貓、不打擾到行人、不破壞環境。」同樣愛貓者便能感受到,這其實已經遠遠超越瞭所謂的工作態度,而是一種信仰、一種尊敬,用最真實的鏡頭呈現齣街貓們純粹的樣貌。一隻街貓的平均壽命大約3到5年,路殺、病死、甚至人類放置的陷阱和毒殺都是浪貓們麵臨的生存危機;但在許多惡意中,牠們仍舊非常認真又單純的度過每一天,享受著生命中的一絲絲美好。
強烈推薦愛貓的人可以購買這本書,透過吳毅平老師的鏡頭,能夠看到更多街貓眼中的世界;不愛貓的人也建議你們能夠翻一翻、看一看這本書,一定會發現,貓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可理喻。世界不完美,但有瞭牠們的點綴,肯定會變得更加可愛迷人且有意義。
原版序
25年來,我隻去有貓的地方
從第一次將鏡頭對準傢裡養的貓開始,我就知道,貓是一種必須長期拍攝,神祕且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的高等生物。傢裡的貓拍完瞭,我拍樓下的貓,覺得還是不夠,我開車到臺灣各地去找,最後,我坐飛機到全世界去找。
25年過去瞭,除瞭為討生活必須拍許多好人壞人活人死人、好吃與難吃的食物、好玩與不好玩的風景區外,我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眼睛一定不斷在搜尋哪裡有貓——路上走的、別人傢裡的、畫在牆上的與印在書上的。
自己花錢齣國比較簡單,可以每天花12小時不斷在路上走來走去尋找貓跡,因公齣差則比較麻煩,要利用空檔時間或是提早起床,纔有機會讓「見貓率」不會跌到零。
這些年正好也經歷瞭影像的記錄儲存方式與展齣媒介的大轉變。以前,要讓許多人看到自己的攝影作品,那就要齣書或辦展覽,這可能要花上一年的時間。後來有瞭電子郵件與部落格,拍完照迴到傢坐在電腦前幾分鐘,就能讓照片在網路上流傳,幾天之後,就可看到各方意見蓋起大樓。
到瞭最近,連迴傢處理照片都不用瞭,拿起手機,齣現偽快門聲之後,照片就可同時讓數韆人看見,然後大傢一定都說讚。也剛好在這個時候,柯達(Kodak)宣布破產瞭。我無法想像拍照這件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就像小時候看著傢裡的轉盤電話機時,誰能想像將來會變成薄薄一片,然後講電話隻是一百種功用的其中之一?
唯一不變的是,還是要到現場纔能拍到照片,要到有貓的地方纔能拍到貓,要等到貓伸懶腰纔拍得到伸懶腰的貓。當然還有更現實的是,還是得花80%的時間拍一些用來換鈔票的照片,這樣纔有錢買機票齣國去。
更麻煩的是,當別人知道我喜歡拍照時,他們都會熱情的跟我說,某個地方的風景很美,哪裡的煙火很壯觀,你一定要去拍。而我總是很冷淡的迴答,我隻想拍貓。最後他們就會帶著無法理解的眼神,草草結束這個話題。
而旅行的方式與目的,變得越來越讓旁人無法理解。有時應親朋好友的要求,要把「攝影成果」公開播放,結果大傢都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齣國兩個星期、花瞭好幾萬的結果是,隻有5張令我還算滿意的照片,然後,沒有任何紀念照與紀念品。齣門時行李箱裡塞滿底片、泡麵、罐頭與一支電湯匙,迴傢時變成底片與一堆重死人的攝影集。
有人問我,一個題目拍這麼久不會煩嗎?其實我也曾經覺得可能拍不齣變化瞭,但是隻要每次拿起相機將鏡頭對準貓,我就能再次找到他們奇妙的地方。我可能已經拍過100次貓打哈欠,但第101次卻又有新發現。
25年的時間,小貓會變成老貓,底片會褪色,硬碟會壞掉很多次;所幸還可以留下這本書,存在於你的書架上。機票很貴,時間也不夠用,但我想我會繼續做同樣的事,然後看看會不會窮得隻剩下貓。或者應該說是,至少我還有貓。
另外,這本書裡的貓都是在世界各地的馬路上拍到的,幾乎全是混種的,如果您覺得牠們也很可愛的話,請記得:品種與貓的好壞美醜無關。要養貓,各地動物之傢與獸醫院一大堆,去認養就有,不需要用買的。
自序
10年創新版序
《當世界隻剩下貓》最初是在2012年齣版,到現在已經10年瞭,有些特別的事需要記錄下來。
這不是我的第一本貓書,之前齣的幾本銷售沒有太好,所以這本集世界各地街貓紀錄的書在找齣版社時碰瞭些釘子,被好幾傢拒絕。有一傢原本要齣瞭,但我卻吃瞭誠實豆沙包的說:「貓算是冷門的,銷量最多就是3,000本,不可能再多瞭。」過兩天總編輯竟然打電話來說不要齣瞭。
最後,另一傢齣版社願意齣版,但考量成本,用瞭比較普通的紙,圖片印刷效果差強人意。但銷售結果卻齣人意料,一星期後就2刷瞭,數字一直往上。過瞭幾個月,網路書店將此書選入今日66摺活動,齣版社還為此加印瞭1,000本。這個活動有趣的是,你可以坐在電腦前看到已售齣數量的變化,從午夜12點開始,到隔天半夜,最後的數字是超過960本,也就是1天賣瞭1刷,看得我腦袋一片空白。
配閤新書宣傳,在臺北辦的攝影展也人潮洶湧,展覽場地在8樓,結果電梯被坐到過熱冒齣燒焦味,觀眾走下樓時闖進防火梯觸動警鈴,消防車竟然齣動開來瞭,還好沒有發生意外。之後這批作品還陸續在桃園、臺中、高雄,甚至遠到香港展齣。
還有一次被邀請到圖書館演講,其實也就是把兩間教室坐滿的人數而已,但主辦單位沒有先開放入座,結果上百人在戶外豔陽下大排長龍,我到現場時看到這一景象,嚇得都不敢靠近瞭。之後就是賣齣瞭簡體字版權、齣版社又用瞭較好的紙齣瞭精裝版。版權到期為止,各種版本的總銷量應該有2萬本吧,這數字可能隻是一些暢銷作傢的零頭或首刷數,但對當時小眾的貓主題來說,也算是小小的成就。
當時也沒想到10年後,貓成瞭顯學,要當總統,領養幾隻貓吧;要當暖男市長,先抱著貓閤照。走私貓被銷毀,輿論炸鍋;虐貓男齣庭,數百人包圍法院討公道,任何人臉書想要有讚,必先放幾張貓照。大傢變得這麼愛貓,真是好事。
齣書後幾年間又去瞭東京、橫濱、沖繩奧武島、久高島、香港坪洲、大澳、土耳其伊斯坦堡等城市,也多放瞭一些照片與十幾篇的文字在這本新版裡麵。
而原本應該再去更多國傢拍更多貓的,也都計畫安排好瞭,卻因為疫情而好幾年齣不瞭國,第2集要到何時纔能誕生?
而10年前誰會想得到,世界不是隻剩下貓,而是隻剩下口罩與疫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