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恐慌:驚恐症的自救指南

戰勝恐慌:驚恐症的自救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顧亞亮
图书标签:
  • 恐慌症
  • 惊恐障碍
  • 焦虑症
  • 心理健康
  • 自助
  • 自我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 情绪管理
  • 心理学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驚恐症是在不明原由下,「恐慌突襲」重複地出現的一種精神病。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由此產生的焦慮感增加了人們患上驚恐症的風險。然而,驚恐症尚未為大眾所熟知。本書不僅詳細介紹了驚恐症,還提供了簡單易行的自助方法,以幫助驚恐症患者擺脫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更溫柔地接納自己,讓患者及其家人重獲充滿活力的生活。
深入探索人类心智的迷宫:一部关于认知失调与信念重塑的心理学著作 书名: 《心智的炼金术:超越二元对立的认知重构》 作者: 维克多·哈德森 出版社: 黎明之光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思维导图手册 页数: 680页 ---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冲突的当代社会,人类心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卷入无休止的“是”与“非”、“对”与“错”的二元对立之中。这种思维定势,即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已不再仅仅是哲学上的思辨,而成为日常决策、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稳定的核心阻力。《心智的炼金术:超越二元对立的认知重构》正是一部旨在剖析这种深层心理机制,并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极强的心智转型方法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作者,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维克多·哈德森教授,耗费二十年时间,汇集了行为经济学、叙事心理学、后结构主义哲学以及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解耦模型”(Cognitive Decoupling Model)。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一场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审视与深度蜕变的实践之旅。 第一部分:二元陷阱的起源与结构(The Anatomy of Dichotomy) 哈德森教授首先将焦点投向人类心智的进化根源。我们的大脑,为了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做出生存决策,发展出了一套高效但僵化的“非黑即白”的分类系统。这种系统在远古时期是生存的保障,但在现代社会,它却成为了限制我们视野的枷锁。 核心章节解析: “生存的捷径”: 分析了人类对确定性和范畴化的本能需求,如何催生了刻板印象和群体思维。书中详细阐述了“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如何通过神经通路被固化,并举例说明在金融市场泡沫和政治极化现象中,二元思维扮演的关键角色。 “语言的囚笼”: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语言结构对思维的塑形作用。特定的词汇和句法(如“必须”、“永远不”、“完全是”)如何不自觉地将世界简化为两个对立的极端,从而阻碍了对灰色地带的认知。 “情感的锚点”: 探讨了恐惧、愤怒和优越感等强烈情绪如何与二元判断紧密结合。例如,当我们为一个群体贴上“坏人”的标签时,内心的焦虑感得到了暂时缓解,但这同时也关闭了理解复杂动机的大门。 第二部分:认知解耦:重构心智的实用工具箱(The Toolkit for Cognitive Decoupling) 本书的价值核心在于其提供了精确、可操作的“认知解耦”技术。哈德森教授认为,要超越二元对立,关键在于学会“悬置判断”并引入“第三种可能性”。 关键技术揭示: 1. “多重参照框架练习”: 引导读者系统性地从至少三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审视一个问题。例如,在处理一项有争议的政策时,读者需要分别扮演“政策的坚定反对者”、“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一个完全局外、只关心效率的工程师”的思维模式,记录每种视角下的核心逻辑和情绪反应。 2. “概率性思维的植入”: 挑战绝对化的语言。书中引入了贝叶斯推理的简化模型,教导读者如何将“是”或“否”的判断转化为“有70%的可能性是A,但30%的可能性是B,C的可能性尚未排除”的弹性思维。这不仅应用于决策,也应用于自我认知。 3. “叙事弹性训练”: 借鉴叙事心理学,指导读者识别和重写那些限制自身成长的“一维叙事”。如果一个人长期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失败者”,本书将提供步骤,帮助他将这段经历重构为“一个正在进行复杂实验的探险者”。 4. “悖论的接纳与整合”: 本部分最具挑战性,它探讨了如何同时持有两个相互矛盾的信念而不产生心理崩溃。这需要读者从柏拉图式的完美主义解脱出来,拥抱世界内在的内在不一致性。 第三部分:心智炼金术的实践场域(Field Applications of Fluid Cognition) 哈德森教授将理论付诸实践,分析了在关键生活领域中应用认知重构的实际案例。 在人际冲突中: 如何解构“受害者/加害者”的二元脚本,转向“共同问题解决者”的模式。 在职业发展中: 如何克服“要么成功,要么一无是处”的内耗,将职业路径视为一系列连续的、相互关联的迭代。 在面对不确定性时: 书中明确指出,真正的智力成熟并非是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对答案的不确定性感到舒适和充满好奇。它提供了一种对抗现代社会“速成答案”焦虑的有效解毒剂。 本书的独特贡献: 《心智的炼金术》超越了常见的自我提升读物,它拒绝提供简单的励志口号,而是深入到人类认知的底层代码进行“编程升级”。它不是一本关于“消除负面情绪”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复杂、更精确地感知现实”的指南。通过本书,读者将被训练成为一个卓越的心智工程师,能够识别并拆解那些束缚我们潜能的僵硬思维结构,最终实现心智的真正解放与升维。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渴望超越既有界限、拥抱复杂性、寻求深层智慧的求知者的重要著作。阅读完后,你将发现,那些曾经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其实只是你心智结构中的一个待解的谜题。 --- 读者评价(摘录):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过去二十年里,有多少重要决策是基于一个被语言过度简化的世界模型做出的。哈德森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张通往更广阔心智领土的地图。” —— 艾米莉·陈,系统架构师 “对于长期在哲学与现实之间挣扎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完美的桥梁。它既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又不失实践的温度。” —— 马库斯·里德,独立学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顧亞亮


  三級醫院臨床心理科創始主任、副主任醫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首批認證督導師及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常委等。擅長用生理- 心理- 社會健康模式治療驚恐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睡眠障礙、性功能障礙等心身疾病。著有《非暴力親子溝通》,編著《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譯著《心身醫學臨床指南》,發表專業科普文章數百篇。

史欣鵑

  心理專家、執業中醫師。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20多年,擅長應用認知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對驚恐症、焦慮症、抑鬱症等問題均有獨特的治療經驗。 著有《非暴力親子溝通》,參與編寫《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图书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 驚恐症與「心」有關
第1章 是驚恐症,不是心髒病
1.1那些「心慌」的故事 /11
1.2驚恐症:身體與心理的相遇 /17
1.3我正在經曆的是驚恐症嗎 /32
1.4與驚恐症相關的那些問題 /42
 
第2章 驚恐症是心身的提醒
2.1驚恐症是一種適應性反應 /49
2.2大腦、身體與驚恐症 /56
2.3失衡的心靈世界 /66
2.4那些與驚恐症有關的想法 /79
2.5與驚恐症有關的生活方式 /92
 
第二部分 擁抱希望:從驚恐症的巨浪中脫險
第3章 做出你的選擇:爲自助做準備
3.1相信驚恐症是可治的 /101
3.2敞開心扉並擁抱獨特的自我 /105
3.3評估驚恐症問題來源 /109
 
第4章 「我」的新生 
4.1發現真「我」 /114
4.2改變自我對話 /126
4.3承認和接納內心的陰影 /133
4.4緩解驚恐症症狀的五種行爲 /138
4.5管理你的情緒 /147
4.6自我放鬆的五種方式 /154
4.7請你幫助我 /162
4.8制訂屬于你的心理自助計劃 /167
 
第三部分 和醫生合作,應對治療中的問題
第5章 選擇適合你的醫生 
5.1如何獲得有效的專業治療 /175
5.2和你的心理專家合作 /181
 
第6章 驚恐症的治療
6.1驚恐症的心理治療 /188
6.2驚恐症的其他治療方式 /193
結束語 /198

图书序言

  • ISBN:9789621474025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20多年前只有極少數的人了解心理疾病,當時我寫了一篇關於心理問題引發胃痙攣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向報社投稿,竟「有幸」被報社副主編質疑文章內容的科學性。如今關於抑鬱症、焦慮症的圖書、科普文章越來越多,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已經廣為人知,很少有人質疑抑鬱症、焦慮症的存在了。然而仍有一些心理疾病儘管發病率較高,卻鮮為人知,甚至還會被誤診為生理疾病。另外,公眾很難看到與這些心理疾病相關的科普作品,對它們的了解更無從談起。其中驚恐症被忽視、誤診、誤治的情況尤為突出。

  驚恐症:一種偽裝成生理疾病的心理疾病

  如果你在醫院急診科遇到一名心慌、胸悶、氣急、四肢無力,好像瀕臨死亡的患者,恐怕只會想到他突發心臟病,很難想到他是一名身體健康的心理疾病患者。

  當我還是一名年輕的實習醫生和初出茅廬的臨床心理學的實習者時,也曾有這些困惑。因此,當一位同事在沒有其他心理醫生可供選擇的情況下,讓我去看一名兩個月裏三次被抬進急症室的患者時,我感到十分惶惑不安。這名患者發病時最高心率可達到每分鐘180次,血壓最高可達到220/120mmHg,同時還有偶發室性早搏。給他看病的幾位心臟科的醫生意見不一致,有的認為他沒有病,有的認為他患有高血壓伴不典型的冠心病,有的則認為他僅患有重度高血壓。我當然不會盲目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做出準確判斷,而是帶着患者病歷跑遍了醫院,認真向前輩醫學專家求教,最終確定這名患者確實沒有患上任何生理疾病。然後我又拿着患者病歷反覆向我熟悉的多位外國的心理專家求證,終於確認我遇到了一名驚恐症患者。這名患者的心率升高、血壓升高等都是驚恐症的症狀,而非某種生理疾病導致的。

  從那時起,我便對驚恐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着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並在實踐中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只是關注驚恐症越多,我越是感到遺憾—絕大多數驚恐症患者在診療的過程中走了太多的彎路,以至於生命中最好的年華都被驚恐症荒廢掉了。這些彎路有時是醫患雙方不能識別驚恐症,有時是醫生過於強調藥物治療,有時是心理師過於強調心理治療……

  期望這本書能幫助驚恐症患者、家屬更好地了解驚恐症,明晰驚恐症問題的來源,學習緩解其症狀的方法,減輕與疾病相關的壓力,改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帶領患者一起走出焦慮、恐懼,讓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

  親愛的朋友,在使用本書作為自助工具之前,請務必通過醫生確認你沒有生理疾病或者生理問題不足以引起現有症狀。如果你期望有效使用本書,請務必仔細閱讀全部內容,並認真將其中的自助方法用於實踐。僅僅閱讀本書而不採取行動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

  作者聲明:本書案例所涉及的人名均為化名,並得到相關人士本人書面授權同意,其他人士請勿對號入座。

顧亞亮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戰勝恐慌》的價值,遠遠超過書本本身的定價。對於那些活在「等一下會不會又發作」的陰影下的人來說,這簡直是買回了日常生活的掌控權。我以前搭車時,總是緊盯著最近的出口在哪裡,隨時準備逃跑,那種緊繃感讓我錯過了多少窗外的風景啊。現在,我開始試著在安全範圍內,稍微延長自己處於「可能誘發恐慌」環境的時間。重點是,書裡不斷強調,這是一個「試驗」的過程,允許失敗,鼓勵再嘗試。這讓我卸下了好大的包袱。它讓我了解到,驚恐症發作並不是我軟弱的證明,而是一種身體對壓力過載的警報系統失靈。透過這本書,我學會了如何重新校準這個警報。我現在會更注意自己的睡眠品質和飲食習慣,因為書中明白指出,這些基礎的生理健康,是抵抗焦慮大軍的第一道防線。這本書不只教你應對當下的危機,更教你如何建立一個不易被擊垮的堡壘。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與心魔搏鬥的朋友們!

评分

說真的,這本《戰勝恐慌》對我這個半信半疑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打開了一扇窗。我原本對這類自我療癒的書籍有點保留,總覺得「自助」是很虛無縹緲的事情,真的能靠自己走出來嗎?尤其身邊的朋友、家人,很多時候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想太多了」、「放輕鬆就好」,聽了只會更火大,因為他們根本不懂那種胸悶到喘不過氣的真實感受。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用一種非常科學、但又不失溫暖的方式,去解構恐慌發作的整個歷程。它不是給你空泛的鼓勵,而是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思維重建方法。書中有一段在講「認知扭曲」,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把身體上微小的變化,像是心跳加速,都誤解成了世界末日的警訊。作者用很多實際案例說明,這種「災難化思考」是如何被大腦不斷強化和惡性循環的。光是理解這個機制,就已經讓我踏實了不少。我現在會試著在恐慌來臨時,對自己說:「這只是大腦在演戲,不是真的危險。」這個簡單的內在對話,已經讓我的發作頻率降低了。

评分

說老實話,我一開始有點懷疑,這種「自救指南」真的能取代專業心理諮商嗎?畢竟驚恐症的根源可能很複雜。但讀完這本書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它並不是要取代治療,而是成為一個極佳的輔助工具,甚至,對於很多還沒準備好踏入諮商室的人來說,它就是第一步的引路燈。作者的語氣非常誠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跟你分享他走過的路。書中對於「呼吸法」的介紹,比起網路上那些五花八門的教學,精準度高出太多了。它清楚解釋了為什麼正確的腹式呼吸能調節自主神經系統,以及錯誤的淺層呼吸反而會加劇恐慌。我還特別喜歡它分享的一些關於「自我同情」的概念。過去我對自己太過苛刻,覺得自己應該要「堅強點」,結果越壓抑,反彈越大。這本書讓我學會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恐懼短暫地存在,反而讓它失去了大部分的控制權。這本書對心靈層面的療癒,真的是無聲勝有聲。

评分

這本書真是及時雨啊!我最近常常覺得心臟快要跳出來,呼吸也變得好困難,簡直像隨時會發作一樣。每次搭捷運人多的時候,那種無助感和快要窒息的感覺,真的會讓人想立刻逃離現場。過去我總覺得自己是不是生了什麼大病,去看了好幾次醫生,檢查報告都說一切正常,反而讓我覺得更焦慮,是不是醫生沒抓到重點?這本書的出現,讓我開始重新認識「驚恐症」這個名詞。它不只是單純的緊張,而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交織的巨大衝擊。我特別喜歡書裡提到的幾個應對小技巧,像是「接地氣練習」,當我覺得快要失控時,試著去感受腳底和地面的接觸,集中精神在實際的觸感上,而不是腦中不斷循環的恐懼思緒。雖然剛開始做起來有點彆扭,但練習幾次後,確實能稍微拉住快要飄走的自己。這對於像我這樣,生活圈常常需要面對人群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書中對發作時的身體反應描述得太貼切了,彷彿作者就坐在我旁邊,知道我經歷過的一切,那種被理解的感覺,其實比任何藥物都來得有力量。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的很貼心,對於我們這種焦慮到連專注力都下降的人來說,非常友善。它不會一次塞給你一大堆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是用條列清晰、區塊分明的方式呈現。我個人最推崇的是它對於「復發預防」的那幾個章節。很多人在症狀緩解後就鬆懈了,結果反而更容易被打個措手不及。這本書很務實地提醒我們,戰勝恐慌不是一次性的戰役,而是一場持續性的馬拉松。它詳細說明了如何識別前兆、如何調整生活習慣來降低整體焦慮基線。例如,它提到了對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取管理,這點對我這個習慣下午來一杯冰拿鐵的「咖啡重度依賴者」來說,簡直是當頭棒喝。書中鼓勵的「漸進式暴露練習」,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但作者的引導非常溫和,讓我願意一步一步去嘗試面對那些過去避之唯恐不及的場景。這本書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給的不是魚竿,而是如何自己打造釣具的完整教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