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比我更懂錢:認真儲蓄、正確花錢、敏銳投資,金融學教授的兒童財商啟蒙課

孩子,你要比我更懂錢:認真儲蓄、正確花錢、敏銳投資,金融學教授的兒童財商啟蒙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閻志鵬
图书标签:
  • 财商教育
  • 儿童理财
  • 储蓄
  • 投资
  • 金融启蒙
  • 亲子教育
  • 家庭理财
  • 教育
  • 科普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愈早開始跟錢打交道,付出的人生成本愈低!
跟著金融學教授從小完備孩子財商,開發他們的無限「錢」力

  作為家長,你一定希望孩子:
  長大後能財務獨立,不要成為「啃老族」;
  用聰明的方式賺錢,不要總是投資失利;
  具備基礎的金融知識,不要對財務詐騙毫無防備;
  懂得取之有道,不投機取巧,並且能守住賺來的錢;
  ……這些都需要仰賴從小培養的「財務智商」。

  本書作者閻志鵬為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金融學教授,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除了在金融教育領域的專業,他對財商培養也有深刻的體悟。透過這本書,閻志鵬教授傳達了獨特的兒童財商養成觀點,從家長的角度,用一個個故事和親身經歷,系統性地探討如何讓孩子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財務問題,並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財商。

  財富與堅毅品格有什麼關係?
  巴菲特每天堅持閱讀500頁資料,讓知識像複利一樣累積;世界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斐勒的財富從一本10塊錢的記帳本開始,並要求他的每位孩子從小每天都要記帳。提高財商、做好人生財務規劃和做好任何事一樣:需要有能堅持努力工作、儲蓄和節儉的毅力。

  什麼時候開始和孩子談錢?什麼樣的話題合適?
  研究顯示,從2~3歲開始,家長就應該逐步向孩子灌輸正確的財務觀念和基本的理財知識,抓住生活中任何「可教時刻」(teachable moment),例如每年跟孩子一起擬定壓歲錢的使用計畫;平時帶孩子一起去買菜,需要購買大型用品時,鼓勵孩子一起參與家庭會議討論。

  一定要讓孩子理解的四個和錢有關的面向:
  •財富來自於努力工作:要工作才有錢,制定每件家務事的報酬以建立孩子「勞動-報酬」的概念,並找機會帶孩子到自己上班的地方看看,讓他們對工作的定義具象化。

  •儲蓄能讓財富慢慢長大:利用三個存錢罐引導孩子為賺得的報酬做適當的配置,並利用不同金融商品如活存、定存或基金,教導他們「儲蓄」會讓錢變多,而「複利」可以讓存下來的錢變得更多。

  •擁有了錢,該怎麼花?:節儉是最佳防守,從日常支出中教會孩子如何省錢,例如買菜可以買當季的食材或特價品,並釐清「想要」和「需要」的差別,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習慣,避免衝動消費。

  •須謹慎再謹慎的負債:告訴孩子信用是社會最重要的生存要素之一,能不借錢就不借錢,如果真的萬不得已需要借錢,也要謹記「負債四不原則」,並讓孩子理解「複利」在負債會如何成為雙面刃。

  守住財富和投資的普世智慧:我們應該都曾經想過「要是我爸媽有早點告訴我理財有多重要就好了!」比起賺大錢,如何守得住錢財和理財才是富者更富的祕訣,作者從投資需具備的會計學、心理學等六項思維切入,加上《快思慢想》、《巴比倫最有錢的人》等經典書籍,讓家長和小孩一同學習超級富豪們的生財智慧與守財之道。

  如果你有個女兒:作為一位女兒的父親,作者特別用一個章節的篇幅強調應消弭在教育過程或現實工作環境對女孩的刻板印象與束縛限制,不要忽視女孩的財商教育,培養她們勇敢捍衛自身權益,努力累積財富,提升自我生活品質。

  對於有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來說,這是一本提高財商的啟蒙書,也是一本親子育兒書,幫助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財務習慣,讓他們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不斷收獲成果,並且能夠走得長遠。對於小時候缺乏財商教育的成年人,這本書也能夠幫助你在生活中從頭實踐財富管理,以及提升增長財富的能力。

本書特色

  1.本書不只強調財商知識本身,更著重於從財商教育入手,培養孩子延遲享受、提前規劃、審慎思考、付出勞動、熱心公益、回饋社會等傑出人士必備的特質,正是家庭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2.書中使用淺顯易懂的範例,並依照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提供個別適齡的觀念,幫助家長消化核心概念後,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傳達給孩子。

  3.每章最後的夢想清單部分,為如何將財商教育理念付諸實踐提供了具體可行的建議,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清單的過程,也可實現親密的親子互動。

誠摯推薦

  小手芊大手の彤話世界 版主
  沈雅琪/神老師
  林奇芬/理財專欄作家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張森凱(BRAIN)/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創辦人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
  彭凱莉/媽的職場543
  彭菊仙/親子作家
  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
  劉秀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依姓氏筆劃排序)

  【特別推薦】
  「金融素養教育是臺灣近年很夯的教育議題,不論是家庭教育、108課綱或是終身學習,都能看到相關倡議與教材。我正在執行教育部金融素養教材的計畫,清楚知道如此跨領域多專業的金融素養議題,能兼顧家庭教育的三級預防、性別平等議題省思,並提供日常情境解析如本書,實屬少見。此外,多年來在家庭教育師資培育或教師研習中,常苦於適合家庭自學、教師增能並轉換為教材的書籍。仔細閱讀本書後,鄭重推薦給家長、教師與自學者。」-—劉秀娟副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理財啟蒙的藍圖:讓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金錢觀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經濟時代,金錢的管理能力已不再是成年後的選項,而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如何讓孩子在充滿消費誘惑的世界中,建立起健康的金錢觀念,學會儲蓄、區分需要與想要,並逐步理解投資的奧秘?這本專為學齡前到青少年階段的兒童及其家長設計的理財指南,旨在提供一套清晰、實用且充滿啟發性的財商教育藍圖。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財商教育並非深奧的數學課,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決策能力的培養。我們深信,透過生活化的情境引導與互動遊戲,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吸收理財的精髓。全書內容圍繞著三個核心支柱展開:認知金錢的價值、掌握金錢的運用、以及規劃未來的儲蓄與投資思維。 --- 第一部:認識金錢的本質與價值 (Money Literacy Foundation) 本部分著重於建立孩子對金錢最基礎的認知,消除他們對金錢的神秘感或過度崇拜。 一、金錢從何而來?工作與回報的連結 我們將帶領孩子探索金錢的源頭,不再將其視為自動從ATM機蹦出的神秘物體。透過講述不同職業如何創造社會價值並獲得報酬的故事,孩子將理解「賺錢」背後的付出與意義。 「我的第一個工作日」模擬遊戲: 設計簡單的家庭任務清單,讓孩子體驗完成任務後獲得報酬的成就感,區分「零用錢」與「應得報酬」的差異。 勞動價值對比: 介紹不同工作的時間投入與技能要求,幫助孩子理解「高價值」的勞動往往需要更長期的學習與積累。 二、區分「想要」與「需要」的消費哲學 這是建立理性消費習慣的關鍵一步。本書提供一系列的引導提問與情境分析,幫助孩子學會延遲滿足感。 「必需品與奢侈品」分類卡: 提供食物、衣物、玩具、遊戲機等日常用品,讓孩子進行實體分類,並解釋每類物品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排名。 「等待的魔力」: 探討衝動消費的後果。例如,如果今天買了新玩具,明天就沒有錢買想看的電影票,引導孩子學會權衡利弊。 三、現金、電子支付與信用卡的初探 面對數位支付盛行的時代,孩子需要理解不同形式金錢的本質。 實體貨幣的觸感體驗: 讓孩子實際點數、辨認不同面額的紙鈔與硬幣,建立對數字的直觀感受。 電子交易的隱形陷阱: 透過圖示說明刷卡或點擊付款背後的「扣款」過程,提醒孩子雖然看不到實體鈔票消失,但錢確實流失了。 --- 第二部:打造實用的金錢管理工具箱 (Practical Money Management) 建立認知後,下一步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日常可操作的習慣。本部分聚焦於「分配」與「預算」的概念。 一、三罐子原則:儲蓄、消費、分享的黃金比例 引入一個視覺化的工具,幫助孩子將收到的每一筆錢進行預先規劃。這比單純告訴他們「要存錢」來得有效得多。 透明儲蓄罐的設置: 建議使用三個透明的罐子或信封,分別標示「未來目標 (儲蓄)」、「當下樂趣 (消費)」、「幫助他人 (分享)」。 比例彈性調整: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目標,建議不同的初始分配比例(例如:50% 儲蓄、40% 消費、10% 分享),並隨著時間推移進行調整。 二、目標導向的儲蓄計畫 (Goal-Oriented Saving) 空泛的「為未來存錢」對孩子來說太過遙遠。本書教導如何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短期和中期財務目標。 「夢想板」與儲蓄進度條: 鼓勵孩子將想要購買的物品照片貼在牆上,並製作一張進度表,每當存入對應金額時就塗色,讓儲蓄過程可視化、有獎勵機制。 時間價值介紹: 以「如果你現在多存一點,下個月就能提前買到那個限量版玩具」來解釋時間對於達成目標的重要性。 三、學會「聰明消費」的議價與比較 我們不鼓勵孩子變成「守財奴」,而是成為「聰明的買家」。 「貨比三家」的偵探遊戲: 帶孩子到不同的商店或網站,比較同一商品的價格差異,並討論影響價格的因素(品牌、品質、促銷活動)。 如何使用優惠券與折扣碼: 教導孩子識別真正的優惠和虛假的促銷陷阱。 --- 第三部:窺見財富增長的秘密 (Introduction to Growth & Investment) 當孩子掌握了管理現有資金的能力後,本書將溫和地引導他們認識「讓錢為自己工作」的概念,為未來的財富累積打下基礎。 一、了解利息的力量:錢生錢的奇妙旅程 本部分使用簡單的比喻,解釋複利增長的基礎概念,而不涉及複雜的金融術語。 「種下一顆蘋果樹」的故事: 假設你把錢(種子)存入銀行(土壤),它會長出更多的錢(蘋果)。如果把這些蘋果再種下去,就會長出更多樹,這就是複利。 「借錢的代價」: 初步認識借貸(如向父母借錢買玩具)需要支付的「租金」(利息),理解借貸的雙面性。 二、風險與報酬的平衡藝術 介紹投資並非只有高風險的賭博。我們將重點放在「分散風險」的概念上。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用簡單的圖例說明,如果只投資於一種東西,一旦它失敗了,所有資產都會損失;如果分散投資於不同領域,風險就會被平均。 長期持有思維的培養: 說明好的投資需要時間,如同種植樹木,需要耐心等待它茁壯成長,而非期望一夜暴富。 三、建立負責任的財商公民 最後,本書將理財教育延伸至社會責任層面。 慈善捐贈的意義: 再次回到「分享」罐子,討論將部分金錢用來幫助社區或有需要的人所帶來的精神財富,體會金錢可以帶來的正面影響力。 透過這套循序漸進的引導,家長將能自信地與孩子展開關於金錢的開放對話,賦予他們掌控自己財務未來的工具與信心。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賺錢」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得更明智」的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閻志鵬


  紐澤西理工學院馬丁塔奇曼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終身教授,《上海證券報》「談股閻經」專欄作家,阿里巴巴數據經濟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曾先後擔任大鵬證券投資銀行部上海總部投資經理、紐約千禧年管理公司(Millennium Management)統計套利部研究員、上海橘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兼職教授。

  曾先後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學學士學位、管理學碩士學位和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國際經濟與金融學博士學位。

  已出版中文書籍有:《投資密碼:腦洞大開的投資智慧》、《反思華爾街》、《瘋子、騙子和傻子:第三隻眼看投資》
    

图书目录

各界推薦
推薦序
前言
引文
 
第一章品格和財富
深夜趕路的卡爾
想幹大事的約翰
誰能挺過西點軍校野獸營的訓練
與成功息息相關的品質:堅毅
品格與性格
品格與財富有什麼關係
夢想清單
 
第二章和孩子談錢
何時開始和孩子談錢
這個話題適合嗎
抓住可教時刻
用數字說話
財商教育是父母雙方的事
「這不公平」
有些事可以不談、不做
理解自身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夢想清單
 
第三章財富來自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的人最開心
工作從家務勞動開始
做家務,從整理好自己的房間開始
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什麼「工作」
-3~5 歲的孩子
-6~12 歲的孩子
-13~18 歲的孩子
夢想清單
 
第四章儲蓄:讓錢慢慢長大
從800美元到億萬身家
巴比倫首富
將盈餘變成支出
金錢如海綿裡的水
24美元購得曼哈頓,值嗎
擋不住的誘惑
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儲蓄建議
-3~5 歲的孩子
-6~12 歲的孩子
-13~18 歲的孩子
夢想清單
 
第五章花費:防守贏得冠軍
賺2 億美元都不夠花
節儉是最佳防守
麵包+冷水讓人變得有自信
一滴焊料值幾十萬美元
甘節、安節與苦節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節儉
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花費建議
-3~5歲的孩子
-6~12歲的孩子
-13~18歲的孩子
夢想清單
 
第六章負債:須慎之又慎
坦伯頓金律
信用只和債務有關
信用值多少錢
借錢讀書也值得
好債務,壞債務
負債「四不」原則
不借錢消費
同學和朋友間不借錢
不欠信用卡債
絕對不碰網路貸款和高利貸
不同年齡的孩子應如何理解負債
-3~5 歲的孩子
-6~12 歲的孩子
-13~18 歲的孩子
夢想清單
 
第七章給予和分享
只能由她買單
給任何人5分鐘的恩惠
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給予和分享建議
-3~5歲的孩子
-6~12歲的孩子
-13~18歲的孩子
夢想清單
 
第八章守住財富和投資的普世智慧
遠離自己不懂的東西
遠離「高收益無風險」的東西
遠離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
遠離賭博和賭博式投機
不可輕信預測專家
不可輕信投資專家
不可輕信親戚朋友
思維模型一——從利益出發
思維模型二——看人品
思維模型三——基本數學
思維模型四——比較利益和機會成本
思維模型五——基礎心理學知識
思維模型六——基礎會計知識
耐心與情緒控制
夢想清單
 
第九章教育:一生最重要的投資
教育的價值及學歷的價值
教育與財商
如何激勵孩子學習
興趣愛好重要嗎
科系重要嗎
終身閱讀與學習
夢想清單
 
第十章如果你有個女兒
女孩男孩的「真不同」
生理上的不同
心理行為不同
消費行為不同
女孩男孩的「假不同」
養女的好時代:中國女大學生佔比全球第一
女孩在未來財富積累中可能面對的問題
領導階層還是男性多
歧視與偏見
基於性別的認同規範
財商培養上的應對
打破「天花板」
夢想清單
 
注釋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89972
  • 叢書系列:實用知識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7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財商教育及早開始,成本最低
張森凱BRIAN/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創辦人


  這幾年投入了孩子的理財教育,最大的領悟是:「及早讓孩子認識錢」。
  表面上是認識錢,實際上是對金錢背後的邏輯,產生有價值的系統性建立。

  我跟作者一樣都是一位父親,很興奮可以看到一本書是從爸爸的眼光及角度出發的,當中提及的方法跟實作都超級實用的,也更貼近我們東方的家庭教育思想方式,當然更容易落地在生活當中運用。

  在我創立「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後,從無數的孩子甚至家長身上觀察到,一個孩子的理財教育,絕對跟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孩子要先有好的品格、習慣才能正確的使用金錢甚至放大金錢。

  舉例來說:想要讓建立孩子有「儲蓄」習慣,家長們需要跟孩子分享自身的財務目標是什麼?像是買車、購屋、換房,甚至規劃安排一次精心的家庭旅遊,都是可以當作目標。別忘了,這些目標是需要加上「金額」及預期實現的「日期」,然後常常跟孩子分享討論,讓孩子意識到你重視及有計劃的在執行。你會發現下次在協助孩子訂立他的儲蓄目標時會變得容易許多。孩子也會向你一樣思考,何時要完成?要多少錢才能實現?漸漸的孩子就會知道,訂立金錢目標是很慎重的一件事,訂立每個目標是如此珍貴,當他知道每次向宇宙下訂單都可以實現時,孩子已經建立完成儲蓄目標的信心了。

  我常鼓勵家長從自身做起,理財教育早點開始成本較低,很多事情是相對的,就像提早讓孩子學投資,練習當一個股東開始,培養長期投資的眼光,或許可以避免被割 「韭菜」的窘境;早點瞭解到建立資產的重要性,才能避免負債慘況。

  好的金錢認知,是需要有學習手冊的。就是像建立好習慣一樣,每天學習一點,練習一點,修正一點,長年累月才能習得。巴菲特每天都會閱讀500頁的資料,他說知識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就像「複利」一樣,每天一點的累積,將獲取倍數的成長。

  這本《孩子,你要比我更懂錢:金融學教授的兒童財商啟蒙課》將是你一本很棒的學習手冊。透過少少的費用,既可獲取作者長時間的智慧累積,這也是一種「槓桿」的效果。祝福大家,也期待跟您一起學習此書。

前言

學習金融知識是一項基本人權


  財商或者說金融智商,指的是通過瞭解金錢的運作方式來獲取、管理和實現財富增長的能力。決定寫這本書很偶然。2018年年初,爺爺奶奶在回國前,提前給了我六歲多的兒子和三歲多的女兒一些壓歲錢。為了讓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對金錢和金融機構有個初步認識,我在春節過後帶著他去了我家附近的社區銀行開戶,將壓歲錢以他的名義存了起來。

  不承想,一路上兒子特別興奮,蹦蹦跳跳地問我什麼是銀行,什麼是利息,為什麼要存錢。幸好我是研究金融的,不然有些問題我還真回答不上來。到了銀行, 我才知道很多美國家長幫自己的孩子辦了類似的儲蓄帳號。而且這家銀行為了鼓勵家長這麼做,給小孩帳戶的存款利息是1.5%,而成人帳戶的利息才0.25%。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家銀行給孩子辦理的居然是「上個世紀的古董」——存摺。現在一般銀行開戶只發卡,不發存摺。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銀行卡也不用了,直接用第三方支付。但存摺對孩子來說有個特別的功效,可以讓他看清楚每筆資金進出、利息是多少,讓他對錢的收支有切實的感受。

  回到家中,我有感而發寫了一篇名為〈金融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公眾號文章。文章經過轉載後,一些讀者和朋友鼓勵我多寫些這方面的文章,因為中國國內對孩子在金錢和財富方面的教育是如此匱乏。其中一位讀者就是本書的編輯黃益聰女士。我真心感激益聰的支持和鼓勵,更被她的熱情所感染。於是我想,為什麼不能在給自己年幼的子女進行金融基礎教育的同時,和大家分享過程中的點滴呢?

  多數人都認為學習金融知識是一項基本人權,但世界各國包括已開發國家在普及這項基本人權方面做得很糟糕。根據2020年美國各州經濟教育調查委員會的報告1,全美雖然有21個州要求高中學生必須修個人財務課,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數學生高中畢業後幾乎沒有理財方面的知識。該報告指出對個人的理財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美國和全球經濟,更傾向於為退休存錢,削減個人債務,增設緊急儲蓄基金,減少使用高成本借款。

  家庭和學校應該共同努力來傳授財務技能。資金管理、理性消費是每個學校都應該教授的基本生活技能。雖然中國絕大多數的中小學目前沒有提供任何金融相關課程教育,但讓人欣喜的是,中國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金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3月15日,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計劃在學校(包括大中小學)教育中普及證券期貨知識。

  我們在為中國證監會和教育部點讚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證券期貨基礎知識只是金融知識中的一小部分,這部分可能更適合高中生和大學生學習。對於年紀更小的孩子來說,家長是培養孩子財商、影響孩子財務行為的主要負責人。劍橋大學的兩位學者在一份研究2中指出,金錢方面的習慣——包括提前規劃和延遲滿足的能力——通常是在童年早期形成的。

  對於打算從小培養孩子財商的父母來說,金融知識固然重要,但也許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做到:重視金錢的時間價值與機會成本,懂得貨比三家和質疑財經專家和權威,知道「想要」和「需要」的區別及如何做基本的研究分析,明白教育是人生最好的投資,體會到給予和獲得之間的關係,不輕易上當受騙等等。

  基於這個認知,我決定寫作此書,並確定了本書的主要內容。希望本書能給家長提供一些幫助,更重要的是,讓家長意識到財商教育的重要意義,讓孩子們在童年養成良好的財務習慣,建立對金錢的正確認識,這將使他們受用終身。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意思,那個小小的錢幣圖案,配上那種既嚴肅又帶點親切感的標題,讓我覺得它不只是一本給小孩子看的理財書,更像是一本家長也可以一起參與學習的指南。我特別喜歡它傳達的那種「從源頭做起」的觀念,畢竟現在的小朋友從小接觸的誘惑太多了,電子支付、各種聯名商品,錢的概念好像越來越虛幻。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很焦慮,不知道怎麼跟孩子開口談錢,怕太早講會讓他們變得功利,但又怕不講會讓他們未來在金錢的世界裡寸步難行。這本書的語氣聽起來就比較溫和,它不是那種生硬的「你必須存錢」的說教,而是用一種引導的方式,讓家長可以找到一個自然的切入點,去建立孩子對金錢的正確價值觀。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小活動,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畢竟,理論誰都懂,但如何讓一個五歲或八歲的孩子真正理解「延遲享樂」的意義,那才是真功夫。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看似複雜的金融概念,能被拆解成孩子能理解的故事或遊戲,這樣他們在玩樂中就能把那些理財的種子給種下去。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親子教養書籍市場都快要被各種「學霸養成術」給淹沒了,大家都追求快、追求高效率,但很少有書願意花時間去談談這麼基礎、卻又如此核心的「生活能力」——管理金錢。我認識的許多父母,自己可能在職場上是個專業人士,對股票、基金瞭如指掌,但要怎麼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孩子能懂的語言,卻常常束手無策。這本書的「金融學教授」這個身份標籤,讓我對它的內容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只是教孩子數零用錢的多少,而是能深入探討「機會成本」這種比較深層的概念。譬如說,當孩子決定用他的零用錢去買一個當下很想要但不實用的玩具時,他其實是放棄了未來用這筆錢去買他更需要的東西的權利。這種「選擇與後果」的思辨,才是真正培養未來獨立決策能力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課程表,讓家長可以從「認識硬幣」開始,一路拉高到「理解債務的意義」(當然是用孩子能懂的方式),那真的會是家裡的一本常備工具書。

评分

我最在意的就是那種「投資思維」的啟蒙。現在的教育體系似乎總是在強調「努力工作換取報酬」,但很少有人會教孩子「讓錢為你工作」。這對我來說,是現代財商教育中極度缺乏的一環。很多大人自己都是「月光族」,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被訓練去思考資產配置和複利的力量。如果這本書能用一些生動的類比,比如拿種樹、養寵物來比喻投資,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價值,那肯定會很厲害。我對那句「敏銳投資」很有感,這不代表要教小學生去炒股,而是培養一種對市場脈動的觀察力和好奇心。例如,觀察為什麼某些商品會漲價,為什麼某些東西會變成大家搶購的對象。這種觀察力,其實就是未來在任何領域都能保持競爭力的基礎。我不希望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金錢的分配,而是主動地去理解金錢是如何流動和增長的。

评分

身為一個比較務實的讀者,我對「正確花錢」這個部分特別感興趣。現在的孩子,從廣告到社群媒體,無時無刻不在被教育「消費就是快樂」。如何教導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世紀難題。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情境劇本。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最新的手機配件時,家長可以怎麼應對?是直接拒絕,還是引導他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我希望看到的是,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溝通腳本,讓家長在執行理財教育時,不會因為害怕傷害親子關係而退縮。畢竟,跟孩子談錢,其實是在談價值觀的衝突與磨合。如果這本書能讓父母更有底氣,更有方法地去建立家庭內的財務界線,同時又不失溫暖與支持,那它就真的值回票價了。這不是要培養一個吝嗇鬼,而是要培養一個懂得珍惜資源、懂得為自己未來負責的成年人。

评分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強調的是「親子共同學習」的氛圍,這點非常符合我現在的教養哲學。很多時候,父母在教孩子之前,其實是父母自己需要先上一堂課。我自己承認,在很多理財決策上,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累積了不少「學費」。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給家長一個反思的空間,讓大人先釐清自己對金錢的恐懼、慾望和誤解,然後再以更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孩子關於金錢的提問,那這本書的價值就超越了單純的兒童財商教育。它變成了一本幫助家庭建立健康財務文化的基石。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個平台,讓父母和孩子可以坦誠地面對金錢話題,打破華人社會中「談錢傷感情」的禁忌,建立一種透明、負責的家庭財務溝通模式。這對整個家庭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