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論:一探未來的科技趨勢  觀念伽利略7

量子論:一探未來的科技趨勢 觀念伽利略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Newton Press
圖書標籤:
  • 量子力學
  • 未來科技
  • 科技趨勢
  • 伽利略
  • 物理學
  • 科學普及
  • 前沿科技
  • 量子技術
  • 科普讀物
  • 理論物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量子電腦無疑是未來的科技趨勢
  ──每個人都需要瞭解「量子論」的基礎知識!
 
  量子論到底在講什麼呢?
  
  電子和原子這樣的微觀世界與我們所認知的非常不同,比如電子竟然可以同時擁有粒子跟波的性質,有如忍者一樣同時存在於不同地方,還可以穿透理應跨越不瞭的障礙!
 
  量子論不但可以闡明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更進一步發展齣半導體,纔有我們現在的科技社會,還與化學週期錶、候鳥遷徙、光閤作用、太陽都有關聯。
 
  本書透過清楚簡單的講解,即使不具備深奧的物理、數學知識也可以馬上掌握量子論的重點與基礎知識!適閤國中生以上對量子論有興趣的讀者,早日啟發對自然科普的興趣!
 
係列特色
 
  1. 日本牛頓齣版社獨傢授權。
  2. 以手繪插圖、四格漫畫與專欄小故事,兼顧圖解與訊息量。
  3. 清楚解釋基本觀念,搭配「人人伽利略」、「少年伽利略」係列,提升學習效果。
宇宙的交響:古典物理學的黃昏與新世界的曙光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對量子力學進行深奧的理論剖析,而是以宏大的曆史敘事和生動的思想實驗為骨架,描繪瞭二十世紀初物理學界經曆的一場深刻的認識論危機與革命。我們聚焦於牛頓力學統治下的確定性宇宙觀如何逐步瓦解,以及愛因斯坦、普朗剋、波爾等先驅者們如何在實驗的“怪異”現象麵前,被迫構建起一個充滿概率、不確定性和波粒二象性的全新實在圖景。書中將詳細考察經典電磁學與黑體輻射的矛盾,光電效應的革命性意義,以及原子光譜中隱藏的能級階梯。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探討哥本哈根詮釋與多世界理論等哲學性議題,引導讀者思考:當我們深入物質的最底層,我們對“實在”的理解,究竟發生瞭怎樣的根本性轉變? --- 第一章:確定性的堡壘——牛頓宇宙的輝煌與裂痕 在十九世紀末的歐洲,物理學界彌漫著一種近乎自滿的樂觀情緒。牛頓奠定的經典力學體係,如同一個精密無誤的鍾錶,完美地描述瞭宏觀世界的一切運動。拉普拉斯的“決定論幽靈”——如果知曉宇宙中所有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動量,便能預測其未來——被視為科學終極真理的象徵。電磁學的麥剋斯韋方程組,則以優雅的統一性,勾勒齣光作為電磁波的本質。在當時的學者眼中,物理學的基本任務似乎已經完成,剩下的隻是不斷精確測量已知規律。 然而,在這些光鮮的成就之下,一些細微的、難以調和的矛盾正在醞釀,它們如同地基下的微小裂縫,預示著宏偉建築的傾頹。 本章將首先迴顧經典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牛頓的時空觀和能量連續性假設。隨後,我們將引入第一個“異見者”——黑體輻射問題。當科學傢們試圖用瑞利-金斯定律來描述一個理想空腔內壁的輻射能量分布時,災難性的結果齣現瞭:理論預測,在短波長(高頻率)處,能量將趨於無窮大,即所謂的“紫外災難”。這不僅是對現有理論的挑戰,更是對能量可以被無限分割這一基本假設的直接否定。麵對這種理論與實驗數據的尖銳衝突,科學的殿堂開始搖晃。 第二章:普朗剋的妥協與量子假設的誕生 麵對紫外災難的窘境,馬剋斯·普朗剋在1900年的那個關鍵時刻,做齣瞭一個看似“權宜之計”的假設。為瞭讓數學公式能夠擬閤實驗麯綫,他被迫引入瞭一個革命性的概念:能量不再是連續可變的,而是以一份份離散的“能量子”(Quanta)的形式發射和吸收。 這個“能量子” $E=h u$ 的引入,標誌著物理學思維方式的一次徹底轉嚮。普朗剋本人最初對這個假設持謹慎的懷疑態度,他將其視為一種數學上的“僞裝”,而非對自然界真實結構的描述。然而,正是這個“僞裝”,為理解原子內部的結構和行為打開瞭一扇前所未有的窗口。 本章將詳細解析普朗剋的假設如何從一個數學工具,逐步被接受為描述微觀世界的基本屬性。我們將考察普朗剋對解決黑體輻射問題的貢獻,並闡述他的常數 $h$ 如何成為貫穿整個新物理學理論的基石。 第三章:光明的悖論——愛因斯坦與光量子 如果說普朗剋的量子化隻是針對能量的發射和吸收過程,那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對“光量子”——後來的光子——的提齣,則是將量子概念推嚮瞭物理實在的核心。 愛因斯坦的論述源於對光電效應的解釋。實驗錶明,光照射到金屬錶麵時,電子的發射與光的強度無關,而隻與光的頻率有關;更令人費解的是,無論光照多弱,隻要頻率足夠高,電子就會瞬間被發射齣來。經典波動理論完全無法解釋這種“閾值效應”。 愛因斯坦勇敢地宣稱:光本身就是由離散的能量包(光子)組成的粒子流。隻有光子的能量大於從金屬中逸齣電子所需的功函數時,電子纔能被發射。這一大膽的假設,直接挑戰瞭麥剋斯韋電磁學中光是純粹波動的教條。本章將深入探討光電效應實驗的精妙之處,以及愛因斯坦如何通過捍衛光子的粒子性,贏得瞭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諾貝爾奬,同時也為物理學引入瞭“波粒二象性”這一核心的、難以消解的矛盾。 第四章:原子的不穩定與玻爾的量子模型 經典物理學在描述宏觀物體運動時無往不利,但在進入原子尺度後,它立即遭遇瞭無可迴避的崩潰。根據盧瑟福的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如果像行星一樣繞核運動,根據電磁學理論,它們會不斷輻射能量,並在極短的時間內螺鏇墜入原子核,導緻所有物質瞬間坍塌。 麵對這種“原子崩潰”的理論危機,尼爾斯·玻爾在1913年提齣瞭他的革命性原子模型。玻爾巧妙地嫁接瞭普朗剋的量子概念:電子隻能存在於特定的、分立的軌道上,這些軌道是“穩定態”,電子在其中運行時不輻射能量。隻有當電子在不同穩定態之間躍遷時,纔會吸收或發射特定頻率的光子。 本章將解析玻爾模型的成功之處——它精確解釋瞭氫原子光譜的規律——以及它的局限性。玻爾模型雖然在概念上是革命性的,但它仍然是經典軌道概念與量子假設的混閤體,缺乏一個統一的、自洽的理論基礎。它如同在經典物理的框架上打上瞭一層臨時的、量子化的補丁,預示著更深層次的革命即將到來。 第五章:矩陣、概率與矩陣力學的興起 進入二十年代,物理學傢們開始意識到,試圖用經典圖像去“想象”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運動是徒勞的。海森堡、玻恩和約爾旦等人,在拒絕描繪電子的具體軌道後,轉嚮瞭一種純粹基於可觀測量的數學結構——矩陣。 矩陣力學(Matrix Mechanics)的誕生,標誌著物理學徹底脫離瞭直觀的、圖像化的描述。在這個新理論中,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不再是簡單的數值,而是可以相互“對易”的矩陣。計算取代瞭想象。這一階段的理論具有極強的操作性,能夠成功預測原子躍遷的幾率和頻率,但其物理圖像晦澀難懂。 本章將剖析矩陣力學的數學基礎,以及它如何第一次將“概率”——而非確定的軌跡——引入到物理定律的核心。 第六章:波函數的統一與薛定諤的方程 僅僅在海森堡提齣矩陣力學不久後,路易·德布羅意提齣瞭一個驚人的猜想:既然光具有粒子性,那麼物質粒子(如電子)是否也應具有波動性?他將物質波的概念引入,並認為粒子的動量與其波長成反比。 這一猜想在幾年後被剋勞修斯·薛定諤完美地係統化。他構造瞭一個描述物質波演化的偏微分方程——薛定諤方程。這個方程成為瞭現代量子力學的核心,它不再關注離散的矩陣,而是描述瞭一個連續的、隨時間演化的“波函數” $Psi$。 然而,這個波函數 $Psi$ 本身是什麼?它代錶瞭什麼物理實在?正是這個問題引齣瞭量子力學中最具爭議的哲學解釋。本章將對比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的數學等價性,並重點討論波函數在解釋微觀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終章:實在的重構——詮釋與未竟的對話 量子力學的成功是無可置疑的,它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述瞭亞原子世界的行為。然而,它所描繪的宇宙圖景,卻與人類長久以來的直覺和哲學根基背道而馳。我們如何理解“同時是波又是粒子”?當我們在測量一個粒子之前,它的性質是否真的“不確定”? 本章將聚焦於對量子力學的不同詮釋,特彆是哥本哈根詮釋(波函數坍縮、互補性原理)與愛因斯坦所堅持的實在論之間的激烈衝突。我們將探討不確定性原理如何從數學推導上升為宇宙的基本法則,以及量子糾纏現象(“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如何挑戰瞭定域性的概念。 本書的結尾並非提供一個終極答案,而是邀請讀者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充滿未解之謎的領域。通過迴顧這場二十世紀初的科學革命,我們可以看到,對“真實”的追求,往往需要我們放棄最深植於內心的確定性信念。量子論不僅是一套描述微觀粒子的數學工具,更是一場關於知識邊界與實在本質的深刻哲學對話。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緒論
量子論是微觀世界的物理法則……………10
相對論和量子論是自然界的兩大理論……………12
量子論的重要概念-光和電子既是波也是粒子!……………14
量子論的重要概念-一個電子同時存在於多個場所!……………16
根據量子論,未來不是已經決定好的!……………18
專欄 博士!請教一下!!量子論隻適用於微觀世界嗎?……………20
專欄 形形色色的占蔔術能預測未來?……………22
4格漫畫 拉普拉斯和拿破崙……………24
4格漫畫 政治傢拉普拉斯……………25
 
1. 光和電子既是波也是粒子
光和微觀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28
19世紀時已將光視為波……………30
光的性質依波長而異……………32
光的能量是不連續!普朗剋的「量子假說」……………34
愛因斯坦認為光具有粒子的性質……………36
如果光是單純的波,便無法說明這樣的現象……………38
因為光是粒子,夜空纔有繁星點點……………40
究竟光的本體是波?或是粒子?……………42
電子也被認為具有波的性質……………44
波的性質與電子所在的場所有關……………46
專欄 德布羅意與物理學的邂逅……………48
專欄 雖然獲頒諾貝爾獎……………49
 
2. 一個電子同時存在於多個場所
微觀物質會使用「狀態共存」這種分身術……………52
顯示電子「波粒二象性」與「狀態共存」的實驗……………54
電子被觀測時,就從波變成粒子……………56
電子會分身而存在於廣大的範圍中……………58
一個電子能同時通過兩條路徑……………60
電子波與巨觀物體相撞會塌縮……………62
誰也無法預測電子位於什麼地方……………64
生與死並存的「薛丁格的貓」……………66
專欄 從貝殼可以聽到海浪的聲音……………68
4格漫畫 薛丁格的初戀……………70
4格漫畫 西方科學與東方哲學的邂逅……………71
 
3. 量子論闡述的瞹昧不明世界
電子的位置和運動方嚮無法同時確定……………74
使未來的預言無法實現的「不準量關係」……………76
愛因斯坦預言「幽靈般的超距作用」……………78
在微觀世界中,物質不斷地生成又消滅……………80
電子能像幽靈一樣穿透牆壁……………82
粒子藉由穿隧效應從原子核飛齣……………84
專欄 博士!請教一下!!日常生活中有穿隧效應嗎?……………86
專欄 隧道頂部的風扇……………88
 
4. 在各領域蓬勃發展的量子論
量子論的發展催生瞭資訊社會……………92
電子雲闡明瞭週期錶的意義……………94
沒有量子論便無法瞭解化學反應的機製……………96
電腦和手機都是藉由量子論而運作!……………98
磁浮列車藉由量子論而奔馳……………100
候鳥遷徙與光閤作用似乎也和量子論有關……………102
專欄 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的JR磁浮列車……………104
量子論仍然無法說明重力……………106
期待量子論與廣義相對論的融閤……………108
兩大理論的統閤或許能闡明宇宙誕生之謎……………110
專欄 博士!請教一下!!量子論的「多世界詮釋」是什麼?……………112
 
5. 運用量子論的最新技術
實現超高速運算的「量子電腦」……………116
量子電腦運用瞭電子的「疊加」……………118
運用「量子纏結」的量子遙傳……………120
或許能利用量子遙傳進行通訊……………122
專欄 利用章魚捕蝦的漁民……………124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612949
  • 叢書係列:觀念伽利略科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量子論:一探未來的科技趨勢 觀念伽利略7》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受到一股探索未知的浩瀚感,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科技發展的颱灣讀者,我總覺得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好像隨時都有顛覆性的技術要冒齣來,而量子力學,這個聽起來就深不可測的領域,無疑是下一個浪潮的領頭羊。其實,我對物理學的理解不算太深,更多是齣於一種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驅使去翻閱這類書籍。過去接觸過的科普讀物,很多時候都落入「過度簡化以至於失真」的窠臼,不然就是「術語堆砌讓人望之卻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用颱灣讀者習慣的、帶點生活氣息的口吻,把那些抽象的波函數、疊加態、糾纏現象,描繪成彷彿就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可以理解的圖像。畢竟,科技的趨勢最終還是要迴歸到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能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在喝著珍珠奶茶的同時,也能對未來的量子計算、量子通訊有點輪廓上的想像,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衡量瞭。希望作者在闡述概念時,能多使用一些貼近我們日常的類比,而不是一味地搬齣教科書上的定義,這樣纔能真正「啟發」讀者,而不隻是「告知」讀者。

评分

說到閱讀體驗,這本書的「物理感」如何,非常關鍵。我買瞭很多科普書,結果迴傢後纔發現,內容排版密密麻麻,圖片少得可憐,彷彿在看一篇拉長的學術期刊摘要。對於量子論這種需要大量空間感和空間想像力的主題,視覺輔助幾乎是成功的關鍵要素。我衷心期盼《量子論:一探未來的科技趨勢 觀念伽利略7》在裝幀設計上能展現齣應有的質感,例如清晰的圖錶、適當的留白,以及能夠幫助讀者建立三維空間概念的示意圖。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比如普朗剋、波耳、愛因斯坦之間那些充滿火花的辯論,那會讓這本嚴肅的科技論述增添人文色彩,使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追隨智者對話的旅程,而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總之,我期待它能提供的不隻是一堆冷冰冰的知識點,而是一種引人入勝的、能讓人願意一翻再翻,並在無形中建立起宏觀科技視野的閱讀體驗。

评分

近幾年來,颱灣社會對於「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的討論已經趨於飽和,取而代之的,是對於下一個運算革命——量子運算的熱切關注。這本書若能精準捕捉到這種時代脈動,在內容編排上必然要有其獨到之處。我特別期待看到它如何處理「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這個極具爭議性但又無法迴避的話題。這種論述如果處理得太過保守,會顯得不夠前衛;如果處理得太過誇張,又會淪為炒作。理想的狀態是,它能提供多方觀點的平衡報導,讓讀者理解到,科學上的「突破」與工程上的「實用化」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時間差。此外,我很希望書中能觸及量子技術在「生醫領域」或「材料科學」的潛在應用,而不僅僅聚焦於金融建模或密碼破解這些老生常談的例子。畢竟,颱灣的製造業基礎深厚,如果能連結到產業升級的可能性,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會大幅提升,變成辦公室裡也會被傳閱的商業趨勢分析材料。

评分

坦白說,颱灣的科普書市場競爭激烈,要讓一本厚重的理論性書籍脫穎而齣,光靠名字是不夠的,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纔是王道。我看很多前輩讀者在推薦書籍時,常常會提到「脈絡清晰度」這迴事,尤其是在談量子力學這種橫跨理論物理、資訊科學、甚至哲學思辨的學科時,如果作者的思路不夠縝密,很容易讓讀者在幾個章節後就迷失方嚮,不知不覺中就關上瞭書本。我個人對於這類前沿科技書籍,最在意的就是它對「未來展望」的描繪是否具備批判性思維,而不是盲目樂觀地歌頌「量子即萬能」。一個好的科普作者,應該要能坦承現階段的瓶頸在哪裡?實驗室裡的成果要如何纔能真正落地到產業應用?對於這些「從理論到現實」的鴻溝,如果本書能有深入的探討,甚至能對比一下美中兩國在量子科技發展上的策略差異,那絕對會讓讀者感到物超所值。畢竟,我們在颱灣,也希望知道全球科技競賽的棋局是如何佈置的,這不隻是一本物理書,更是一本關乎國傢競爭力的觀察報告。

评分

從書名中的「觀念伽利略7」這個係列標籤來看,我猜想這應該是某個長期經營的知識體係下的產品,這通常意味著它繼承瞭一套成熟的編輯風格和選題標準,這一點對老讀者來說是個定心丸。不過,對於剛接觸這個係列的讀者,我會比較擔心它的「連貫性」問題。會不會因為是係列作的第七本,就預設讀者已經具備瞭前麵六本纍積的基礎知識?如果沒有足夠的摘要或迴顧,對於想「跳讀」或「單本購買」的讀者來說,門檻會不會因此提高不少?我希望作者在介紹量子論的基礎概念時,能做到「獨立可讀」——也就是說,即便是第一次接觸這個「觀念伽利略」係列的人,也能迅速進入狀況,理解核心的物理圖像。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不僅告訴你「是什麼」,還花時間解釋「為什麼是這樣」,並且溫和地引導你走過那些可能讓人頭痛的數學推導(當然,科普書不該是教科書,所以重點是意象的傳達而非嚴謹的證明),那它就能真正成為一本值得在書架上佔據重要位置的入門聖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