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

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可兒
圖書標籤:
  • 日本近代史
  • 香港史
  • 文化交流
  • 旅行文學
  • 名人傳記
  • 戰前日本
  • 櫻語
  • 爐峰
  • 曆史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香港是中西交通樞紐,自開埠以來即是前往歐美的中轉站,不少亞洲人都經此遠赴重洋。本書即收錄二十位在戰前曾經訪港的日本名人,除介紹其生平外,更歷述各人在港行狀。這些名人中不乏文壇泰鬥、軍政要人、王公貴胄、宗教領袖等,透過他們的眼睛,讀者可以窺見舊時香港社會麵貌,認識近代香港和日本的交流歷史。
《東瀛往事:戰火陰影下的香江掠影》 本書深入探討瞭二十世紀上半葉,在東亞地緣政治劇烈變動的背景下,一批來自日本的知識分子、藝術傢、實業傢與宗教人士,如何與香港這座東西方交匯的碼頭產生交集。這不僅是一部關於個體遊歷的記錄,更是一幅描繪特定歷史時期,跨文化交流與暗流湧動的社會風貌圖景。 第一章:時代洪流中的香江驛站 香港,自開埠以來便是遠東的貿易樞紐與信息集散地。在昭和初期,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抬頭與經濟對外擴張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日本群體開始將目光投嚮這片「東方之珠」。本書首先從宏觀角度,梳理瞭當時香港社會的結構——從維多利亞港繁忙的貿易活動,到殖民政府的治理模式,以及華人社會內部複雜的階層差異。 在這一背景下,日本人的到來帶有多重目的:有外交考察、商業佈局,亦有文化探索。他們並非鐵闆一塊,其身份的多樣性決定瞭他們在香港的活動軌跡與社會影響力。本書細緻考察瞭日本領事館在香港的角色,它不僅是政治窗口,更是文化聯繫的橋樑與情報的匯集地。 第二章:文化遊走的足跡 雖然本書側重於歷史的記錄,但文化層麵的接觸是無法忽視的環節。本書記錄瞭當時日本文學傢、美術評論傢對香港的初步印象。這些訪客往往帶著東方傳統的審美視角,去觀察和解讀一個被英國強力塑造的城市景觀。他們的筆記或信件中,偶爾會流露齣對香港中西閤璧的建築風格、喧囂的市井生活,乃至於對本土戲麯藝術的興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日本學者試圖透過香港,間接觀察中國內地的文化脈動。香港作為一個相對開放的「緩衝地帶」,成為他們獲取間接信息的重要來源。他們對於香港華人知識分子與英方官員的接觸模式進行瞭細膩的觀察,這些記錄為研究當時華洋關係提供瞭珍貴的第三方視角。 第三章:商業與實業的滲透 日本對外擴張的實質推動力之一是經濟利益。本書深入分析瞭日本實業傢在香港的活動。他們關注的領域涵蓋瞭航運、紡織、以及新興的金融服務業。透過分析當時的商業登記資料、銀行往來記錄(在不洩露國傢機密的前提下),本書勾勒齣這些日本商業人士如何利用香港的自由港地位,進行轉口貿易與資本周轉。 一些日本商人試圖在香港建立本土化的供應鏈,與廣州、上海的工廠建立聯繫。本書也探討瞭他們在與本地華商閤作或競爭過程中,所採取的策略和遇到的文化障礙。這些商業活動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日本戰略意圖的投射,即將香港視為撬動更大亞洲市場的基石。 第四章:宗教與社會服務的側麵 除瞭官方與商業活動,一些日本的宗教團體,如佛教和基督教的新興教派,也派遣瞭傳教士或服務人員來到香港。他們的活動往往更為低調,主要集中於慈善事業、教育推廣和社區服務。 本書收集瞭部分關於日本佛教團體在九龍或新界地區設立小型義診所或供養處的零星記載。這些活動的目的,有時是齣於純粹的宗教傳播熱忱,但更深層次來看,也是一種軟性的文化滲透,旨在建立友好形象,為未來可能齣現的更廣泛影響鋪路。這些記錄,讓我們得以窺見在政治角力之外,普通日本人在香港的日常軌跡。 第五章:戰火邊緣的凝視 隨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亞洲局勢日益緊張,日本訪客群體開始齣現分化。一部分人是執行任務的特務或軍方情報人員,他們對香港的軍事設施和政治動態錶現齣極大的關注。另一部分則是試圖在戰事爆發前夕撤離或轉移資產的商賈與傢眷。 本書最後一部分,通過對當時留存的日記片段、私人信件的梳理,展現瞭這些日本人在麵對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時,內心的焦慮與掙紮。他們在香港的經歷,從早期的樂觀與期待,逐漸轉變為對局勢失控的恐懼與無奈。香港,這個曾經充滿機遇的驛站,最終成為他們等待命運裁決的最後一站。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非單一敘事的視角,審視戰前香港與日本互動的複雜歷史圖景,理解這座城市如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扮演瞭形形色色東瀛來客的中轉站角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可兒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係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曾旅居東京,遊歷日本四十七都道府縣,多次以旅遊作傢身份受日本各地邀請採訪。透過粉絲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個人網站kiri-san.com嚮香港人介紹日本歷史文化及深度旅遊,同時在《Hong Kong LEI》刊物嚮居港日人介紹香港文化。2019年,因緣際會認識專研夏目漱石的恒鬆鬱生教授,開始一係列明治、大正及昭和時代日本名人的香港遊歷研究。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及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

圖書目錄

序 005

前言——香港與日本:亞洲西化先驅兄弟? 007

第一章——最早來到香港的日本人 013

第二章——明治維新誌士取經之地:英殖香港 017

第三章——明治時代(一八六八至一九一二)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 022

01.陸奧宗光:為日本鋪設電䌫的取經之旅 024
02.大山巖:陸上雄獅拜會寶雲總督 032
03.東鄉平八郎:搭乘天城艦途經香江的海上皇者 042
04.高橋是清:被刺殺的日本首相與精通英語的香港人 052
05.黑田清輝:日本洋畫傢筆下的維多利亞港 060
06.大榖光瑞:探索絲綢之路的日本僧侶 070
07.夏目漱石:一位鬱鬱寡歡青年的香江之旅 080
08.乃木希典:在維港展現軍事眼光的陸軍名將 088
09.島村抱月:在香港墳場前感嘆的日本劇作傢 096
10.北裏柴三郎:撲滅香港鼠疫的大恩人 106
11.澀澤榮一:視香港為名不虛傳的經貿港口 112
12.與謝野晶子:不同時空望著同一月亮 122

第四章——大正時代(一九一二至一九二六)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 132
01.河東碧梧桐:親自到訪灣仔煙花之地 134
02.裕仁:朝鮮義烈團香港暗殺事件 142
03.鈴木梅四郎:親歷海員大罷工的日本社會學傢 150
04.草野心平: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香港對話 156

第五章——昭和時代(一九二六至一九四〇)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 164
01.石川達三:芥川獎得主的香港遊記 166
02.高濱虛子:帶女兒遊覽香江的日本父親 174
03.橫光利一:為香港寫下不朽俳句的日本詩人 182
04.武者小路實篤:跟在港日人深入香港的日本文學傢 188

第六章——戰前日本遊客的香港體驗 195
01.日本與香港早期海上航路 196
02.早期日本領事館與到訪香港的日本人 201
03.戰前的香港手信 204
04.戰前的香港酒店 207
05.戰前的香港旅遊景點 215

附錄 225
01.參考書目 226
02.戰前訪港日本名人錶 229
03.後記 230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0449017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3.2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十九世紀後半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香港,是亞洲少數的國際都會。憑藉「不列巔和平」(Pax Britannica)和全球化,香港當時是東亞的主要商港之一,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不時要路經香港前往世界各地,甚或於此定居營生。香港也是不少華人和日本人離開亞洲,前往歐美的第一站,是他們看見「現代」世界的第一道窗口。他們在香港可見到現代物質文明燦爛一麵、英國在殖民地的製度建設、各族群在香港的不同文化和創意,亦可窺見作為殖民地的香港在種族和階級方麵的不公,或當時各地常見的貧富懸殊等問題。
 
  可是,這個時期亦是近代歷史最為血腥的一頁,世界風雲變色,亞洲亦不可倖免。由於殖民地政府相對開放的齣入境政策(特殊人物如鬍誌明和戴笠的經歷或許有別),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或以此為傢,或暫居避難,或隻稍作勾留。他們有時會記下所見所聞,從不同角度留下舊日香港的片段。著者或對自身所處的社會進行批判,或藉在港經歷抒懷,或兩者兼之。這些錶述自然是有趣的史料,但要將其置於特定的時代和人物背景下理解,不能對其真實性毫無保留地接受或隨便以現時之標準評價。
 
  師姐的大作細數明治到昭和初期曾於香港落腳的日本名人在港行狀,這些名人背景各異,有文壇泰鬥、軍政要人、王公貴胄、宗教領袖等,他們在香港遊山玩水有之,見學交流有之,留下不少紀錄。除瞭自身經驗印象外,他們亦側寫瞭日本僑民在港的經歷,研究者亦可資參考。當時可以留下文字記述者,大多屬於重要人物,是社會的少數;如將來發現更多來自日本的「普通人」在香港生活的記述,對研究者而言自然是個好消息。部分日人到港目的是搜集軍事情報,他們的經歷亦有不少參考價值,可惜時至今日仍少有相關發現。
 
  香港人對旅行有幾乎執迷的熱愛,加上社交媒體的普及,港人亦留下不少關於日本的記述。近二十年,學界日益重視遊記、日記等史料,關於華人在日本遊歷見學的研究亦汗牛充棟,不但描述赴日者的經歷,亦細數這些經歷的影響。
 
  或許,將來師姐或其他學者可以撰寫一本不同族裔香港知識分子的日本遊記閤集,與此書相映成趣。
  再次恭喜師姐完成大作,為近代香港和日本的交流歷史補白。是為序。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係副教授
鄺智文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