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教你10倍高效的極速閱讀攻略,幫你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教你10倍高效的極速閱讀攻略,幫你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炳完
图书标签:
  • 阅读技巧
  • 高效阅读
  • 速读
  • 学习方法
  • 个人成长
  • 时间管理
  • 自我提升
  • 知识管理
  • 财富增长
  • 思维导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成效最驚人的終極閱讀法★★★
真正有效的閱讀法,
不只讓你讀得快、看得多,
還能記得住,在關鍵時刻又能用得上!
 
翻開本書,
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改變100,000讀者的第一名暢銷作家
將帶你進行一場閱讀革命,
幫你整合所學,融會貫通、應用自如!
 
  ★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讀者好評9.5顆星,蟬聯4週自我成長類百大暢銷榜
  ★ 3年讀完10,000本書、10年出版100本書、8年培育500位作家、逾5,000人受益的閱讀法
  ★ 打破傳統閱讀框架,1小時讀完1本書、1次讀10本書,讓自我價值指數型成長
  ★ 聯覺閱讀法×抄寫閱讀法×量子閱讀法×超空間閱讀法×平台閱讀法,集結各種獨門閱讀技巧
 
  關於閱讀,你是否想過以下問題──
  .為什麼讀再多書,知識卻無法信手拈來?
  .明明讀的是同一本書,為什麼有人可以成為專家,有人卻沒有任何成長?
  .為什麼有人即使閱讀,人生仍然一成不變,有人卻能脫胎換骨?
  .雖然喜歡看書,但工作忙碌,總是沒時間閱讀
  .知道閱讀很重要,買了很多書,卻幾乎沒翻開過
 
  ◎ 成功人士的閱讀法有什麼不一樣?
  韓國第一名暢銷作家、頂尖閱讀天才金炳完經常思考這些問題,
  他曾在三星電子擔任研究員超過十年,
  雖然擁有優渥薪水,但日復一日的工作使他產生迷惘,開始萌生改變的念頭。
  
  他發現,許多聞名世界的成功人士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也開始思考:
  「比爾.蓋茲是怎麼讀完一整座圖書館的書?」
  「馬斯克是怎麼讀完10,000本書的?」
  「巴菲特是怎麼在16歲幾乎讀遍所有投資相關的書?」
  「賈伯斯如何做到觸類旁通的閱讀?」
  「富蘭克林、達文西、愛迪生等人,是如何透過書本成為跨領域專家?」
   
  ◎ 讓你讀得多、看得快、記得住、用得上的「串聯閱讀法」
  金炳完心想,既然閱讀可以改變人生和世界,自己為什麼不能,
  為了找到答案,他立刻放棄高薪,開始分析成功人士的閱讀習慣和研究各種閱讀技巧。
  他觀察到,成功人士的閱讀都不是採用傳統的逐字閱讀或盲目追求速讀,
  尤其在資訊爆炸的AI時代,必須先思考為何而讀,否則不會有任何改變或成長。
 
  他整合多年的獨門閱讀技巧,創造出「串聯閱讀法」或稱為「平台閱讀法」,
  讓他3年讀完1萬本書,每年出版超過10本書,持續十年,年年寫出暢銷書,
  領域橫跨人文、經營、自我成長,堪稱韓國第一的暢銷作家,
  甚至成立韓國第一的寫作閱讀學校,培育超過500位作家和5,000位學員——
  
  .顛覆傳統一本接著一本閱讀的漸進式、個別式、單一式閱讀技巧
  .以主題為核心,同時閱讀多本書,相互串聯,建立知識平台
  .一次讀10本書,讓閱讀能力與閱讀量提升10倍
  .跳脫「閱讀思考提問討論」,改用「閱讀串聯整合建構」的閱讀模式
 
  本書提供「串聯閱讀法」的七大階段練習和選書方法,
  還有更多高效率的基礎讀書法,包括:量子閱讀、抄書、編輯工學閱讀、主題閱讀……
  幫你快速內化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為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加分,進而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
 
高效推薦
 
  Ada|筆記女王
  余玥(冏冏)|作家、播客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系統化的深度學習。如何在花許多時間看完書後,確實把知識留在腦內呢?作者分享的『串聯閱讀法』打破傳統方法,讓你更有效率的消化文字,告別慢吞吞和記不住的問題。」──余玥(冏冏),作家、播客
 
  「相當認同作者的理念──閱讀是為了改變人生!此書所倡導的閱讀法,也是我每年閱讀一千本書所使用的方法,極力推薦給每一位想要提高閱讀的質、量,以及希冀透過閱讀活出更好人生的人一起來學習!」──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從理解與習得,轉變為活用與再造的閱讀思維,讓我對閱讀這件事完全改觀。串聯閱讀法,是成為領域專家與終生學習的最佳閱讀方式。」──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深度聚焦:高效能人士的閱讀實踐與知識轉化 書籍簡介: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獲取速度與深度,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決策品質與未來發展潛力。本書並非單純探討如何「讀得快」,而是深入剖析頂尖知識工作者如何透過系統性的閱讀策略,將海量信息轉化為可操作的洞察力與核心競爭力。我們將完全跳脫單本書籍的框架,轉向探討跨領域知識的整合、深度結構化的信息處理,以及知識如何精準地應用於個人成長、職業突破乃至社會影響力的構建。 第一部分:告別淺層閱讀——建立你的知識篩選與決策系統 現代人面臨的首要問題不是缺乏書籍,而是被無效信息淹沒。本書開篇即提出「知識熵增定律」:不加整理的知識只會增加混亂。我們將詳盡介紹一套高效能人士必須掌握的知識篩選標準。 1. 權威性與可靠性校準 (The Source Integrity Check): 如何在數秒內判斷一本書、一份報告或一篇研究的學術嚴謹度和作者的實戰經驗?本書將提供一套「三維度驗證模型」,從作者的履歷、引用的數據來源、以及核心觀點的邏輯自洽性進行多層次審查。這不僅是關於作者背景的簡單調查,更是對知識建構底層邏輯的深刻理解。 2. 核心價值錨點的預判 (Pre-reading Value Mapping): 在正式投入閱讀之前,你必須清楚知道「這本書能解決我現階段最迫切的哪三個問題?」本書指導讀者如何利用目錄、前言、後記和關鍵詞頻率分析,迅速定位書籍的核心價值區塊,避免將時間浪費在已知的基礎知識上。我們強調閱讀的「投資回報率」(ROI),確保每一分鐘的投入都能帶來可衡量的知識增長。 3. 建立個人知識樹狀圖 (The Personal Knowledge Graphing): 優秀的閱讀者不讀散點,而是建立網絡。本書詳述如何將新獲取的知識點,映射到你已有的知識結構中。這涉及「概念關聯法」與「反駁驗證循環」,目的是確保新知識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能與你過往的經驗和理解產生化學反應,從而深化記憶與理解層次。 第二部分:深度結構化處理——從信息輸入到內化認知 僅僅讀完並不等於理解。本書的核心部分聚焦於如何高效地「消化」和「重構」複雜信息。 1. 框架式筆記法 (The Framework Note-Taking System): 我們將超越傳統的劃線與摘要。介紹一種結構化的筆記系統,專門用於捕捉複雜理論或多步驟流程。這種方法強調「關係」而非「內容」的記錄,例如使用「問題-假設-證據-結論 (QHET)」模型來解構論證,或使用「輸入-轉化-輸出 (ITO)」模型來分析系統運作。 2. 跨媒介知識融合 (Cross-Media Synthesis): 真正的高效閱讀者不會局限於紙本書。本書指導讀者如何將從書籍中學到的理論模型,與從播客、深度訪談、數據報告中獲取的實戰案例進行對比和融合。重點在於「一致性檢驗」——同一個概念在不同載體中的表達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隱含的視角轉變。 3. 逆向工程閱讀策略 (Reverse Engineering for Mastery): 針對專業領域,本書推崇「從結果推導過程」的閱讀法。例如,當閱讀一個商業案例分析時,我們不從頭讀到尾,而是先鎖定「最終的成功要素」,然後倒推文獻和理論,看作者是如何論證或構建這些要素的。這能極大地提升對複雜系統的剖析能力。 第三部分:知識的行動化與影響力輸出 知識的最終價值在於其外顯性與可傳播性。本書的最終環節著眼於如何將內化的認知轉化為現實世界的生產力。 1. 知識的「微應用」實驗 (Micro-Application Prototyping): 避免「囤積知識而不敢使用」的陷阱。本書提供了一套「72小時行動框架」,要求讀者在接觸新概念後的三天內,必須設計一個極小型的實驗或決策來驗證該概念的有效性。無論是調整日程管理、優化溝通措辭,還是測試一個新的數據分析方法,關鍵在於即時的「實戰反饋」。 2. 概念的「可傳授性」測試 (The Teachability Metric): 如果你不能將一個複雜概念用三種不同的方式清晰地解釋給不同背景的人,那麼你還沒有真正掌握它。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設計「類比庫」和「簡化腳本」,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大眾易懂的語言,這不僅是為了教學,更是為了測試自身理解的深度邊界。 3. 構建個人思想的迭代迴路 (The Iterative Thought Loop): 真正的知識創造者,總是在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本書介紹如何建立一個結構化的反饋循環:發布觀點 → 接收質疑或新數據 → 審視原始知識輸入 → 修正知識圖譜 → 再次輸出。這是一個持續優化認知模型的過程,它確保讀者的思維始終保持前沿和動態。 總結: 本書提供的是一套成熟的知識管理哲學與實用工具箱,它超越了單一的閱讀技巧,直指信息時代下,如何保持思維的敏銳性、決策的準確性,以及知識轉化的持續高效性。它為那些渴望將閱讀從愛好提升為核心競爭力的專業人士、企業領導者和終身學習者,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圖。你的下一次重大突破,將源於你對知識更系統、更具策略性的掌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炳完(김병완)
 
  眾所矚目的韓國閱讀法《高效率量子閱讀法》作者,韓國第一書籍撰寫閱讀法學校──金炳完大學代表,致力於建設閱讀的韓國、寫作的韓國。
 
  閱讀法學校課程眾多,從大量閱讀的量子閱讀課程,到深度閱讀的抄寫閱讀法課程應有盡有,追求閱讀量與質的調和。現正推動「作者養成計畫」,為渴望成為作家的人實現夢想,同時推動「閱讀革命計畫」,將平凡的讀者打造為閱讀天才,創下8年培育出500位作家、教學5,000名學生的成就。
 
  經營YouTube頻道「金炳完TV」(김병완TV),解決讀者針對書籍、閱讀法和寫書的好奇與煩惱。
 
  作者過去在三星電子度過十餘年的研究員生活,意識到上班族的人生有如落葉,立刻放棄安定的職場,泡在圖書館長達3年,挑戰1,000日閱讀,讀完1萬本書。某天,作者領悟寫作的樂趣,此後每年持續出版10本以上的書籍,領域橫跨人文、經營和自我成長等,獲得稱號「被附身的作家」。
 
  連續10年寫出暢銷書,是真材實料的韓國第一暢銷書作家。曾榮獲「文化體育觀光部優秀教養圖書」,連續3年獲得「國立中央圖書館最多使用者借閱書籍」、「最多主管早餐會選讀書籍」等獎項。
 
  受邀於全國各大專院校、大型企業、公家機關和社會團體進行演講,也時常參與錄製眾多節目,並出席文化體育觀光部主辦的「未來圖書館論壇」,提供圖書館未來政策的方向。
 
  金炳完大學YouTube頻道:김병완TV
  金炳完大學NAVER café:cafe.naver.com/collegeofkim
  金炳完大學代表信箱:adqe57@naver.com
 
譯者簡介
 
林侑毅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韓國高麗大學碩、博士學位。
 
  譯有《安哲秀的想法》、《像三星一樣工作》、《解語之書》、《自行車上的中國壯遊》、《再也不當吼爸吼媽》等五十餘本,著有韓國漢學論文十餘篇。
 
  歡迎來信賜教:lice520@gmail.com

图书目录

好評推薦
前言 跳脫傻瓜閱讀法,我三年讀一萬本書

第1章 戒掉錯誤的閱讀習慣,人生大不同
01. 為什麼有閱讀,卻沒有一本書派上用場 
02. 超越只為讀而讀,實現改變人生的閱讀 
03. 時代在變,閱讀技巧也要跟著變 
04. 跳脫個人局限,活用大師的思路和知識 

第2章 成功人士的閱讀法有什麼不一樣?
05. 閱讀天才與一般讀者的三大差異 
06. 啟發世界巨擘的百科全書 
07. 採用「串聯、建構與互動」 
08. 目的不在知識,而是創新 

第3章 讓解決問題的能力效果加成
09. 不只自我滿足,還要在宇宙留下印記
10. 一次讀十本書的心法
11. 資訊爆炸時代,更要打破框架
12. 一次吸收海量書籍,還能運用與再生
13. 一種雙向、多層次的學習法
14. 第一步先釐清自己的閱讀目標
15. 打造閱讀平台的七階段訓練

第4章 資訊爆炸時代,高效率閱讀是必備技能
16. 創造力不是源自知識,而是串聯
17. 向畢卡索學習串聯與整合
18. 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問題本身
19. 避免被時代淘汰的非線性成長
20. 藉由互動創造加成效果
21. 編織閱讀平台的網絡

第5章 練好閱讀基本功的集大成
22. 一小時讀完一本的量子閱讀法
23. 內化知識的抄寫閱讀法
24. 擴大知識串聯的編輯工學閱讀法
25. 同時讀多本書的主題式閱讀法
26. 累積創造能力的編輯式閱讀法
27. 透過串聯創造價值的整合式閱讀法
28. 打造更高境界的平台閱讀法

第6章 閱讀法革命,勢在必行
29. AI時代顛覆世界,閱讀法也要順應翻新
30. 只憑知識就能變現的時代過去了
31. 一本接著一本閱讀的效果最差
32. 懂得利用知識創新更能創造財富
33. 別讓過去的框架阻礙了你

第7章 創造財富、改變世界的閱讀領袖
34. 不是讀書,而是讀遍整座圖書館:愛迪生
35. 十六歲讀遍投資理財書:巴菲特
36. 為探究世界運作原理而讀:比爾‧蓋茲
37. 從百科全書中預見未來的發明家:馬斯克
38. 實踐知識整合的內容創造者:丁若鏞
39. 透過瘋狂閱讀扭轉命運的街頭勞工:賀佛爾

第8章 熟能生巧的刻意練習
40. 不靠眼睛、靠大腦的量子閱讀法
41. 讀過就內化為個人智慧的抄寫閱讀法

結語 閱讀,等同創造自己的未來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78522
  • 叢書系列:翻轉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把「閱讀」和「人生目標」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它不是一本單純的工具書,更像是一種心態的轉變。書名中提到「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聽起來或許有點誇大,但如果你真的把書裡的方法論貫徹下去,你會發現你的「決策品質」確實提高了。當你能在短時間內吸收、比較並整合來自不同來源的頂尖資訊時,你自然就能做出比別人更優、更快的判斷。我開始用這種串聯閱讀法來研究幾個投資標的,透過不同角度的報告和分析交叉比對,我感覺自己對風險的掌握度提高了。以前看財經新聞總覺得霧裡看花,現在則能迅速定位出資訊的真實價值所在。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閱讀技巧了,這根本是一套「高效率決策模型」。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知識的複利效果,遠比金錢的複利效果來得更驚人,而且是屬於你、誰也拿不走的資產。

评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閱讀這件事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於時間管理和知識吸收的效率,簡直是打通任督二脈了!以前總覺得自己讀書很慢,一本好書拿在手上,光是消化內容就花費很多心力,更別提要同時進行好幾本書的比較和串聯了。作者提出的方法,讓我意識到原來讀書不該是線性的,而是要像織網一樣,把不同領域的知識點連結起來。我試著在讀幾本不同主題的書時,故意去尋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矛盾之處,結果發現很多過去看不太懂的概念,因為有了其他書的對照,突然就清晰了。這種多工處理的閱讀方式,初期確實需要一點適應,畢竟習慣了慢慢咀嚼的讀法,一下子要同步處理多個訊息流,腦袋有點打結。但是,一旦掌握了那個訣竅,你會發現吸收的速度真的呈指數級增長,那種知識在腦中碰撞產生的火花,比單本閱讀時的滿足感要強烈太多了。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如何設定「閱讀目標」,讓閱讀不再是漫無目的的吸收,而是有目的的狩獵,這對我這種常常半途而廢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

评分

說實在話,我一開始對這種「大量閱讀」的書有點抱持懷疑的態度,總覺得這會不會變成一種淺嘗輒止的速食文化?畢竟,台灣的讀書風氣比較推崇「慢活」、「深度品味」,一下子要我挑戰一次看十本,聽起來就很「狼性」,怕到最後什麼都沒記住,只記得自己「很忙」。但仔細讀下去,才發現作者強調的重點根本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建立一套強大的「檢索系統」。他教的不是怎麼快速翻過書頁,而是如何預先設定好「雷達」,在你翻閱的過程中,哪些關鍵字會觸發你的記憶連結,哪些論點是屬於A書系的,哪些又是B書系的「拐杖論點」。這種結構化的讀書法,反而讓我對單本書的掌握度更高了。以前可能只記得書的中心思想,現在我能清楚地說出某個概念在三本不同的書裡是如何被闡述的,這對於寫報告或深度思考時,提供了一個極為穩固的知識框架。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讀得多快,而在於教你怎麼「整合」所讀到的東西,讓知識從線性的資料變成網路狀的智慧。

评分

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視角,它似乎更貼近那種需要快速迭代、隨時準備應對市場變化的環境需求。我們的教育體制比較傾向於深度鑽研單一領域,這在學術上或許有其優勢,但在快速變動的資訊時代,單點突破很容易變成知識孤島。這本書強迫你跳出舒適圈,去接觸那些你原本可能永遠不會碰的學科領域。例如,我是一個行銷企劃,原本只會看商業管理類的書,但按照書中的建議,我選了幾本關於認知心理學和歷史哲學的書來搭配閱讀,結果我發現,那些看似遙遠的理論,竟然能提供我解讀消費者行為的全新角度。這種跨領域的對撞,讓我原本僵化的思維模式活絡了起來。當然,剛開始執行的時候,確實會有一點「消化不良」的感覺,畢竟大腦需要時間去建立新的神經迴路。但作者強調「持續迭代、不怕犯錯」,這份鼓勵讓我願意不斷嘗試,而不是追求一次到位,這點對我幫助很大。

评分

這本書的論述風格非常直接,沒有太多矯揉造作的文學性詞藻,而是充滿了務實到近乎殘酷的效率指南。對於我們這種生活節奏很快的上班族來說,這種「直球對決」的寫法非常受用。我過去買了很多號稱能提升效率的工具書,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面,讀完後感覺有點空虛,好像學會了一堆專有名詞,卻不知道如何實際操作。然而,這本倒是把「如何操作」這一步交代得非常清楚,特別是關於「主題式閱讀」的規劃部分,簡直是手把手教你怎麼挑書、怎麼排順序。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到如何利用「導讀」和「結論」來快速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深入閱讀,這幫我省下了不少冤枉錢和時間。過去我經常因為書腰的介紹太吸引人就衝動購買,結果發現內容根本不合用,現在我學會了用最小的投入去驗證最大的效益。這種「投資報酬率」的概念,不只適用在閱讀上,甚至延伸到我處理工作專案的方式,影響力遠超出了預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