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2:學習花藝歷史發展‧傳統風格與古典形式‧嶄新表現手法

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2:學習花藝歷史發展‧傳統風格與古典形式‧嶄新表現手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建成
图书标签:
  • 花藝設計
  • 花藝歷史
  • 古典花藝
  • 傳統花藝
  • 花藝風格
  • 花藝理論
  • 設計基礎
  • 花藝技巧
  • 視覺藝術
  • 園藝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愛花人必備的基礎教科書
從歷史及植物本身學習
擷取對花藝最原始純粹的認知

  在1960年代誕生了以形式與線條構成的花藝作品,在此前僅有裝飾性及植生式的設計,而這種新的類型,是以德國包浩斯學校的理念及空間分割來進行思考,為花藝設計的歷史立下了重要的轉折點。因此本書從這個主張與年代開始,介紹其與現代花藝生活的密切關係。當時確立的四種分類:裝飾性、植生式、形式與線條、平行等,直到現代依然是花藝設計界的標準。

  而花藝設計中,除了新的思考,也存在著超越時代的古典形式,如:三角形、半球形、橢圓形、拱形、金字塔形等,經歷數百年也不變的形式。在建築或美學領域依舊可以見到這些讓人喜愛的形式,只是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轉化成不同的風格及比例。因此了解這些古典類型的由來與表現手法,讓我們更能在腦中加以轉化,變化為符合現代人審美觀的形式。

  經典並不是不變,而是從中獲取歷史脈絡,並加以運用在新的時代。在歷史上,人們不斷地從經典中獲取知識與靈感,從而演變出新古典、現代古典、新傳統等不同的革新概念,因此美學的發展歷史可說是創意來源的寶典。而除了歷史,也不能忘記從植物自身抽取出的動態,那是大自然原有的樣貌,具體展現了視覺上的平衡感。如:架構、迴旋、交織、纏繞等,能在植物身上觀察到的樣態,都可以說是自然界為我們演示的一課。在經典及自然交互學習之下,才能具體掌握主題的多變性與發想能力。

  而在熟悉了這些前提之下,學習在商業上最常運用到的花束,如架構花束、現代比例花束、直立型花束、橫向展開的花束等,其實都是在重複運用我們在歷史與自然中所得到的知識。

  而五零年代所發現的圖形效果,及六零年代誕生的平行與複數焦點,也讓花藝可拓展的可能性大幅增長。

  噴泉文化特邀草月流陳建成老師翻譯本書,及專研德國花藝的艾莉娜花藝的唐靜羿老師加以審訂,希望台灣讀者更能理解以歷史及自然為脈絡所編寫的花藝理論。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2:學習花藝歷史發展‧傳統風格與古典形式‧嶄新表現手法》这本书的详细图书简介,完全聚焦于其未包含的内容: --- 图书名称: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2:學習花藝歷史發展‧傳統風格與古典形式‧嶄新表現手法 内容提要:一部全面深入的現代花藝實作與市場趨勢分析 本书《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2:學習花藝歷史發展‧傳統風格與古典形式‧嶄新表現手法》作为该系列中的重要一卷,旨在为读者提供超越历史溯源与风格鉴赏的、面向当代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实战指南。本册内容完全不涉及以下核心知识体系与技能领域: 第一部分:现代花艺材料的深度解析与科学应用(非历史研究范畴) 本书将不再深入探讨古代或传统花艺中所使用的特定植物材料的文化象征意义或其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相反,它将聚焦于当代花艺实践中新兴和工业化材料的特性、处理与应用。 1. 新型保鲜技术与材料科学: 本卷不包含对维多利亚时代或文艺复兴时期花卉插置工艺的详细描述。重点转向现代花艺师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 化学保鲜剂的精确配比与应用: 详细解析乙烯阻断剂、杀菌剂、营养液的分子结构如何影响不同种类花材(如兰科、天南星科)的开放周期和形态稳定性。 非植物材料的结构工程学: 深入分析泡沫基底(如欧式、日式绿植泥)的吸水性、固化时间及其对不同天气条件(湿度、温度)的响应机制。研究泡沫的环保替代品,如新型水凝胶或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实际操作性能评估。 智能温控与储藏环境优化: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物流和仓储技术(如气调库、移动式温控单元)来维持花材在运输和陈列过程中的最佳生理状态,并提供不同花材(热带、温带)的理想休眠参数表。 2. 现代花材的培育与采购链: 本册不涉及传统农耕技术或特定地区花卉的地理起源故事。核心内容聚焦于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采购与道德认证: 讲解Fair Trade(公平贸易)认证在花卉产业中的标准、认证流程,以及如何评估供应商的可持续性报告(如水资源利用率、农药残留控制)。 新品种的商业化评估: 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如通过CRISPR技术改良花色、花期)对未来花艺市场的影响,以及新培育品种进入市场的商业风险评估模型。 鲜切花质量的分级标准: 详述全球主要花卉交易市场(如荷兰Aalsmeer,肯尼亚)采用的科学分级系统(Grade A/B/C),包括茎粗、花苞直径、叶片健康度的量化指标。 第二部分:现代商业花艺的运营与市场策略(非纯艺术理论) 本书完全避开对古代花卉装饰艺术(如中国瓶花、日本生花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宗教或哲学地位)的纯粹艺术分析。其重点在于将花艺设计转化为可盈利的现代商业行为。 1. 空间设计与功能性花艺: 本部分不探讨古典花艺中关于“天、地、人”的象征性布局原则。取而代之的是功能导向的设计: 商业零售环境的视觉营销(VM): 分析花艺陈列如何影响顾客停留时间和购买转化率。提供零售空间中动态展示(如旋转支架、模块化墙面)的设计规范。 企业活动(Corporate Events)的危机管理与效果评估: 讲解大型活动中,如何快速更换受损花材、处理突发天气变化对户外陈设的影响,并提供活动后ROI(投资回报率)的量化评估方法(例如,通过社交媒体互动率来衡量花艺设计的公众影响力)。 医疗与康复环境的花艺疗愈应用(Horticultural Therapy): 探讨色彩心理学和特定气味(非传统香料)如何应用于医院、养老院,以减轻患者焦虑,并提供剂量与安全标准。 2. 数字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CRM): 本书完全不涉及手绘草图技法或传统设计稿的制作流程。焦点集中在数字化工具的应用: 3D建模与AR/VR预览: 介绍如何使用Blender、SketchUp等软件为客户创建高精度的三维花艺效果图,并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让客户在实际摆放位置预览最终效果。 数据驱动的库存管理: 讲解如何利用POS系统和库存软件来预测特定节假日(如母亲节、情人节)对特定花材的需求波动,优化预定与现货比例,减少浪费。 社交媒体的算法优化: 分析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对花艺内容(Reels, Stories)的推荐机制,指导花艺师如何通过内容标签(Hashtags)、发布时间优化来提高曝光率,而不仅仅是展示作品的美感。 第三部分:前沿设计方法论与跨界合作(非传统风格复兴) 本册不会详述如荷兰式、法式学院派等传统风格的复兴或再现技巧。它着重于面向未来的、跨学科的创作模式。 1. 参数化设计与动态雕塑: 本部分摒弃了对古典几何形状(如金字塔形、椭圆形)的死板套用,转而研究如何利用算法生成复杂、非线性的花艺结构: 参数化驱动的结构设计: 介绍如何通过设定变量(如风速、花材密度梯度)来驱动设计软件自动生成具有内在逻辑的、高度复杂的雕塑结构,并探讨这些结构在公共艺术装置中的承重与稳定性要求。 集成传感器的互动装置: 探讨如何在花艺装置中嵌入微型传感器(如光敏电阻、压力板),使花艺作品能够根据观众的靠近或触摸而改变灯光、音效或花材的微小动作,实现即时反馈的“活的艺术品”。 2. 艺术与工业的融合实践: 本书不侧重于花艺师个人的哲学感悟或对自然主义的回归。它强调的是与现代工业设计、建筑学的深度融合: 建筑材料的二次应用: 探讨如何将金属网格、混凝土、高分子聚合物等非花艺材料作为主要骨架,并以花材进行“着色”或“软化”处理,创造出具有工业美学的空间装置。 服装设计中的瞬时花卉应用(Ephemeral Fashion): 讲解如何设计可快速组装、在短时间内展现视觉冲击力的花卉配饰,以及在T台走秀中处理生命周期极短材料的现场应急方案。 --- 总结: 本书旨在填补现有花艺理论教材中,对商业效率、材料科学、数字技术集成以及前沿跨界艺术实践的空白。它假设读者已具备基础的花艺审美和历史知识,而将重点放在如何将设计转化为符合21世纪市场需求的、具备科学支撑和技术创新的综合解决方案。它是一本面向现代花艺企业家、空间设计师和创新艺术家的实践手册,而非历史教科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磯部健司
 
  花職向上委員會委員長。Florist_Academy代表人、株式會社花の百花園董事。1997TOY世界大會冠軍。擔任各種團體的講師,不只有花藝設計,也為了提升花藝職業而致力於專業花藝師的指導。
 
花職向上委員會
 
  非法人團體,致力於花職人(運用花卉來表現的所有人)知識、技術、地位的提升,及花藝業界的發展。
 
專業審訂者簡介
 
唐靜羿
 
  經歷
  日本花藝設計學校畢業 (日本フラワーデザイン専門学校) 
  NFD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講師 
  日本國家檢定裝飾技術士一級 日本官方色彩學檢定合格 
  日本真美花藝學院講師 
  德國FDF花協總會花藝證照 
  德國IKH工商司證照 
  美國芝加哥花藝學院教授 
  台灣經濟部色彩規畫師檢定合格
  2004年赴德短期研修
  BLUMENKUNST WEIHENSTEPHAN德國國立花卉專門學校
  Peter Assmann
  Ursula und Paul Wegener

譯者簡介
 
陳建成
 
  學習草月流至今16年,曾於台灣、日本與英國等地學習,師事陳慶彰、伊藤州霞、西山光沙與Ikuyo Morrison等老師。於東吳大學推廣部、中山社區大學等場所教學,指導經驗逾7年。花藝作品曾發表於《花時間繁體中文版》,作品請參考:www.instagram.com/chiencheng_chen/

图书目录

前言 2
本書的構成  4
本書的使用方法 6

Chapter 1 空間的操作 7
包浩斯與「空間分割」8
即物主義的 10
形式. 線的  12
分枝的架構 14
枕的構成16
解說 18
◎系統 「空間分割」「活的空間」「死的空間」
◎重點 「即物主義(機能主義)」「包浩斯」「形式‧線條」

Chapter 2從傳統風格學習 23
古典形式的歷史 24
英國傳統形式 26
最古老的三角形28
自然的古典形式29
新古典 30
新傳統 32
現代。古典 34
獨特的古典形式36
其他的古典形式 半圓形 38
其他的古典形式 金字塔形 40
其他的古典形式 拱形 42
其他的古典形式 橢圓形 44
低位三角形設計45
〈低的〉新古典 46
古典形式的新詮釋48
解說 50
◎系統 「古典」
◎重點 「英國傳統形式」「新傳統」

Chapter 3 從植物中誕生的構成 59
「空間與動態」 從自然界中截取60
架構 62
纏繞  64
交織(系統)68
架構(靈感)70
迴旋(渦旋) 72
編織包覆 74
豪華的75
各式各樣的「編織」作品 76
解說 78
◎系統 「自然界的動態」
◎重點 「架構」「纏繞」「編織」

Chapter 4花束 83
「比例」「技巧」84
現代比例(握把技巧) 86
現代比例(花束技巧) 88
分解後的構成(現代比例) 90
帶架構的花束 92
有底座的花束 94
花瓶花束 98
高位手綁花束 99
直立型花束 100
帶花邊的花束 102
橫向展開的花束 103
解說 104
◎系統 「比例的變革」「分解後的構成」
◎重點 「架構」「底座」

Chapter 5 圖形的 111
以植物做「圖形」的表現112
有起始點的圖形 114
改變視點的圖形  116
傳統的 純化的圖形 118
純化的圖形 120
連動的圖形 121
形象的122
圖形+α  124
形式的 126
植生的127
基本的圖形 128
以群組構成一個圖形 130
純化+基本圖形 132
獨特的圖形 134
解說 136
◎系統 「動態(運動)=圖形效果」
◎重點 「動態的對比」「純化的動態」「形象的」「連動」

花職推展委員會設計師 141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28274
  • 叢書系列:花之道
  • 規格:精裝 / 144頁 / 19 x 26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基礎科系列第一本《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學習花的構成技巧‧色彩調和‧構圖配置》已經出版6年了(日文版出版於2016年),這一次的續篇,將以「從歷史中學習」作為主題來講解。

  所謂歷史,就是正確地繼承前人所流傳下來的遺產,謹記在心並將之傳承給後世。

  這裡所講述的歷史,指的是花藝設計的發展。本書將會透過5個章節,來加以解說花藝設計獨自發展的歷史。本來基本的系統〔理論與思考方式〕並不單屬於花藝設計,而是與其它領域都有共通的部分,但這次所解說的歷史是將花藝設計的部分獨立出來。

  學習這些基礎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考試或整理情報,而是為了要以提升花藝技術為目標。將這些歷史中能夠用來學習的情報,配合不同的目的加以彙整。

  我們希望藉由統整的方式,從實際歷史中提取今後必要的「系統」,並將這些情報傳遞到下一個世代。

  和前一本書一樣,本書會盡量解說所有的內容情報。為了要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也會運用圖示的方式,因此請務必連同解說文的部分配合著一起閱讀。如果所有從事花藝工作的人,都能將「花職向上委員會」的書當作禮物一般,我們將備感榮幸。

用户评价

评分

閱讀這類理論書籍最怕的就是內容過於學術化、術語堆砌,讀起來枯燥乏味,讓人望而生畏。我非常看重作者的敘事風格和闡述的清晰度。如果這本書能以一種流暢、富有個人見解的筆調來鋪陳這些複雜的歷史和理論,將會大大提升閱讀體驗。我希望作者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位引人入勝的引導者,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討論古典風格的對稱性時,能否穿插一些關於東西方哲學中「平衡觀」的小故事或比喻?另外,好的理論書不該只是單向輸出,最好能提供一些啟發性的提問或練習,激發讀者進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這樣,這本書就不只是一本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場深刻的學術對話,引導讀者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花藝設計之路。

评分

這本關於花藝設計基礎理論的書籍,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受到它涵蓋的廣度與深度。「花藝設計基礎理論學2」這個標題,聽起來就不是那種只教你插花技巧的入門書,更像是要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宏觀的理論體系。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花藝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演變脈絡,例如東方插花與西方花藝在哲學觀念上的根本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體現在作品的結構、線條和空間處理上。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觸及到花藝設計如何與建築、雕塑等其他視覺藝術進行對話,探討「美」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定義轉移。畢竟,要成為一個真正有深度的花藝師,光靠模仿是不夠的,必須對美學的本源有所理解。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剖析大師作品的理論基礎,那就更棒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技術層面。我希望能從中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論框架,指導未來的創作方向,而不僅僅是學到幾種漂亮的插法。

评分

那個提到「傳統風格與古典形式」的部分,讓我想起過去在學徒時期,被要求必須完美掌握「三角構圖」、「橢圓構圖」這些基礎造型的壓力。那時候總覺得這些規則太過死板,少了點個人情感的發揮空間。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更具啟發性的方式來闡述這些「古典形式」。它不該只是告訴你邊長和角度要怎麼抓,而是要深入挖掘這些幾何形式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和視覺心理學。例如,為什麼正三角形給人穩定感,而斜線組合又會帶來動態?如果作者能將這些古典原則與現代設計中的比例、韻律等概念進行對話,那就太好了。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解構」這些傳統,而不是被它們「束縛」。理解了古典的根基,才能更自由地去創新,讓作品既有紮實的功力,又不失當代的生命力,真正做到「師法自然,超越自然」。

评分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那個「學習花藝歷史發展」的章節立刻吸引了我全部的目光。台灣的花藝教育,有時候太著重於當代或日式插花的技巧傳承,對於西方花藝運動的發展史,像是巴洛克時期誇飾的裝飾風格,或是印象派對光影和色彩的捕捉如何影響花藝的視覺呈現,介紹得並不夠全面。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梳理這條漫長的歷史長河,特別是工業革命前後,隨著材料的普及與社會結構的變化,花藝設計美學是如何發生轉折的。是著重於線條的流動性,還是對稱與平衡的古典規範被打破的過程?一個真正有份量的理論書,應該能夠讓讀者理解,為什麼某個時期的作品看起來是那個樣子,而不是簡單地說「這是那個時期的風格」。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中外歷史文獻的對照,對比不同文化中「儀式性」的花卉布置,那將會是極大的收穫。畢竟,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能幫助我們避開重複的錯誤,並從先人的智慧中汲取靈感。

评分

「嶄新表現手法」這個詞組簡直是為我這種渴望突破的創作者量身打造的!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花藝設計的邊界正不斷被拓寬,從永生花、乾燥花到光影投射、多媒體結合,傳統的思維模式顯然已經不敷使用。我希望這部分能探討一些非常前沿的概念,或許是關於永續設計(Sustainability)在花藝中的體現,或者探討如何利用非傳統材料來強化作品的敘事性。更重要的是,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引導我們思考「創新」的本質——真正的創新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對既有語言的顛覆與重組。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國際上正在發酵的前衛藝術家或設計師的作品,並分析他們的突破點在哪裡?如果能提供一些工具或思維模型,幫助我們跳脫習慣的創作框架,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它將成為我們邁向國際級設計師的墊腳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