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心理諮商師教你,改善拖延,先從照顧情緒開始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心理諮商師教你,改善拖延,先從照顧情緒開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舒婭
图书标签:
  • 拖延症
  • 情绪管理
  • 心理咨询
  • 自我提升
  • 时间管理
  • 专注力
  • 习惯养成
  • 焦虑
  • 压力
  • 效率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擊破7大心理陷阱、活用3大行動策略,
徹底擺脫拖延!
 
  獻給拖延者的情緒管理指南!
  找出拖延深層動機,照顧情緒,
  跳脫「焦慮→拖延→更焦慮」的迴圈!
 
  你是否有以下的問題?
 
  ‧ 上班第一件事,是打開網頁,而不是工作檔案。
  ‧ 總是想要等到有 90% 以上的把握,再開始行動。
  ‧ 工作時容易分心,晚上再用加班補回來。
  ‧ 總是選擇最容易的事情去做,重要的事情則是明天再說。
 
  拖延跟擺爛、偷懶不太一樣,拖延是明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也很想要去執行,但卻一直「選擇」不去執行它。而為什麼會迴避重要的事情,即使滿心愧疚、心急如焚,仍是選擇滑手機跟追劇,這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每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其中最關鍵的核心──就是「情緒」。
 
  將拖延歸咎於懶惰、效率不佳無法解決問題,拖延者最需要的,是理解自己背後的深層動機,找到自己在逃避的究竟是什麼?本書將導致拖延的原因整理成7大陷阱,深入淺出地剖析每種拖延現象,幫助讀者識別出自己遭遇的困境與情緒盲點,並針對各個問題提供具體的應對策略。
 
  在拖延發生的時候,用鼓勵取代責備、用轉念緩解焦慮,用計畫整理前進的方向。如此一來,才有機會跳脫拖延與焦慮的拖延與焦慮的迴圈,找回生活行動力!
 
  迴避拖延七大陷阱,從內而外終結拖延!
  陷阱1深層動機:沒有誰會故意選擇拖延,所有行為背後都有其原因。
  陷阱2稍後思維:別對未來過度樂觀,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現在。
  陷阱3情緒壓力:拯救拖延的核心,是妥善處理情緒 。
  陷阱4模糊不清:方向不明時,更容易拖拖拉拉。 
  陷阱5行動阻抗:騎象人(理)與大象(情)的抗衡,重點永遠都在大象。
  陷阱6低效模式:切斷分心的誘惑,重塑時間價值。
  陷阱7精力危機:精力有限,需要有意識地補充、分配。
  
      
深入探索人际互动与心理调适的奥秘:《关系中的界限与赋权》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健康界限、实现自我赋权,并最终达成内心平静与成长的深度指南。 本书聚焦于人际互动中的核心议题:界限的设定、冲突的有效处理、情感的独立性,以及如何在爱与依赖之间找到平衡点,构建滋养双方的关系模式。 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他人的连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然而,这种紧密性往往伴随着界限的模糊和自我价值感的动摇。本书并非探讨时间管理或工作效率,而是深入剖析我们如何在情感联结中迷失自我,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自我认知,重获关系中的主导权。 第一部分:界限的迷思与重建——理解你的情感领地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全面认识“界限”的本质。界限并非是推开他人的墙壁,而是明确界定“我是谁”与“我不是谁”的内在地图。我们将探讨界限在不同关系类型中的表现形式,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关系、职场社交等。 1. 识别界限的侵蚀迹象: 我们将详细分析那些看似无害,实则在悄悄消耗你能量的互动模式。例如,过度取悦(People-Pleasing)、难以拒绝的请求、无休止的共情付出,以及在冲突中自动退让的倾向。通过一系列深刻的案例分析和自我评估工具,帮助读者精确找出自身界限被侵犯的“盲点”。 2. 界限的四大维度: 界限并非单一概念,而是由生理、情感、时间、物质四个维度构成的系统。本书将逐一剖析如何在这四个领域内设定清晰的规则。例如,在情感维度上,如何区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强加给你的情绪;在时间维度上,如何保护专注力和个人空间,而不被突发事件完全打乱节奏。 3. 恐惧与内疚的根源: 设定界限常伴随着强烈的内疚感或被拒绝的恐惧。本书将追溯这些恐惧的心理根源,揭示它们往往与早期的依恋模式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紧密相关。理解这些根源是实现持久改变的关键。我们提供的方法论帮助读者将“设定界限”从一个“自私的行为”转化为“自我尊重的声明”。 第二部分:关系中的权力动态与冲突艺术 界限的建立必然会引发关系的调整,这通常表现为冲突。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冲突重新定义为关系成长的催化剂,而非必须避免的灾难。 1. 权力动态的识别: 每一段关系中都存在隐性的权力分配。本书深入剖析了关系中常见的权力失衡模式,如控制者/被控制者、拯救者/受害者等角色扮演。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无意识地陷入了这些有害的角色循环中,并理解这些模式如何阻碍双方的真实连接。 2. 非暴力沟通的深化实践: 传统的沟通技巧往往停留在表达“我感觉”,但本书更侧重于如何在情绪高涨时,有效且坚韧地表达你的需求和底线。我们将教授如何使用“需求导向型”的表达方式,将指责转化为对自身核心需求的清晰陈述。重点在于如何应对对方的负面反应——冷战、攻击、或情感勒索——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和一致性。 3. 面对“关系破坏”的勇气: 有时,坚守健康的界限意味着可能会疏远某些人,甚至结束一段关系。本书提供了一个审慎的框架,帮助读者评估一段关系是否具有建设性。我们探讨了如何以成熟和尊重的态度处理关系的终结或重大调整,区分“不健康的依附”和“真正的情感联结”。这不是一本鼓励鲁莽断绝关系的指南,而是教导如何在维护自身完整性的前提下,审视和调整情感投资的深度。 第三部分:从依附到自主——实现情感的独立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焦点从外部关系转向内部世界的整合与赋权。真正的关系自由源于内在的自主性。 1. 停止寻求外部验证: 许多界限的模糊源于“我必须被爱/被认可才能存在”的信念。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自我接纳和内在肯定,逐步减少对伴侣、家人或朋友赞同的依赖。这包括建立一套强大的内在评价系统,使你的自我价值不再受制于他人的评价或反应。 2. 疗愈内在的“批评家”: 设定界限后,最先反对你的人往往是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本书提供了具体的心理工具,用于识别并有效反驳那个时刻准备着指责你“自私”、“不够好”的内在批评家。这涉及认知重构和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深度练习。 3. 建立滋养性的社交网络: 关系不应是单向的索取。本书强调了建立一个“互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真正能够尊重你的努力、并能给予你同等支持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能够持续滋养你身心健康的社交环境。这是一种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的社交策略。 《关系中的界限与赋权》 是一本面向那些渴望在亲密和独立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的读者。它不提供快速修复的捷径,而是提供一套深刻而持久的自我赋权工具,使你能够清晰、坚定、且充满同理心地在世界上行走,与他人建立真正平等且充满尊重的联结。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并引领自己的情感航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舒婭
 
  心理諮詢師,長期致力於自我提升、心靈成長方面的研究。她堅信,當一個人把問題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的時候,就是成長與蛻變的開始;用心理學的眼光檢視自己和周圍,就找到了「我為什麼是我」、「現在為什麼是這樣」的答案。
 
  著有:《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51種克服拖延與分心,打造超級自控力的訓練計畫》(時報出版)

图书目录

作者序
自我測試:你拖延到什麼程度了?   
 
終結問題1:深層動機  
01  不是所有的推遲行為都叫「拖延」  
02  厭惡情結:人不可能追著完成討厭的任務  
03  自證預言:從習得性無助走向拖延晚期   
04  懼怕失敗:要是不開始,永遠都不會失敗  
05  約拿情結:為什麼我無法安心追求成功? 
06  完美主義:想等到萬事俱備的那一刻  
07  被動攻擊:看見躲在拖延背後的憤怒  
08  自欺欺人:先踏上一條看似安全的岔道   
09  逃避責任:不想對決策的後果負責   
10  即時傾向:拖延的「阿基里斯之踵」   
 
終結問題2:稍後思維
01  拆穿思維陷阱,斬斷拖延的自動進程  
02  明天再說:不要對未來的自己期望過高 
03  等待靈感: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燒 
04  自我設阻:轉化內心的不合理信念
05  時間錯覺:能夠掌控的只有現在 
06  過度樂觀:別忽略了執行過程中的障礙 
 
終結問題3:情緒壓力 
01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 
02  壓力可以產生動力,也可以觸發拖延
03  自我解壓練習:STOP!叫停壓力
04  恐懼不是敵人,等待恐懼消失才是敵人
05  越焦慮就越拖延,越拖延就越煩躁
06  迅速減緩焦慮情緒的「三步法」
 
終結問題4:模糊不清
01  沒有明晰的方向,改變很難發生 
02  SMART法則:制訂清晰有效的目標 
03  怎樣設計目標才能增加動力效應?
04  為自己設置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05  確定終點線,為任務畫一條Deadline  
06  合理拆解目標,循序漸進地完成 
07  不看遠方模糊的,做好手邊清楚的
08  依靠意志力,不如依靠儀式習慣
09  給計畫留一點應對突變的餘地
 
終結問題5:行動阻抗
01  騎象人的勝利是意外,大象的勝利是常態
02  認識你心中的大象,構建親密友善的關係
03  製造危機感,用負面情緒刺激大象 
04  先調動少的資源,跳出舒適的狀態
05  體驗到有所進展,才能進入良性迴圈 
06  用行動滿足需求,實踐五秒鐘法則
07  營造特定環境,阻止無益行為的發生
 
終結問題6:低效模式
01  是什麼偷走了你的時間和自由? 
02  淩亂無序的辦公桌是分心的雷區
03  應對工作干擾,你要主動出擊
04  你指望加班拯救你,加班只會毀掉你
05  以專注力為中心進行任務分配 
06  貪多嚼不爛,一次做好一件事
07  事分輕重緩急,掌握四象限法則 
08  學會使用高效的「番茄工作法」 
 
終結問題7:精力危機
01  沒有足夠的精力,拖延就成了必然 
02  精力是有限的,要學會「扔猴子」
03  積極休息,更換不同的活動內容
04  調整飲食結構,吃對了就不會累
05  將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06  留一點空白,享受自己的「滿足時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55781
  • 叢書系列:LEAR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6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承認,一開始看到書名,我還想說,這不就是另一本老調重彈的勵志書嗎?「滑手機」這三個字聽起來很刻板印象。但翻開內頁後,我發現它對「滑手機」這個行為的解讀,比我想像的要深入且細膩得多。作者並沒有把手機妖魔化,而是把它視為一個極度方便的「情緒調節器」。當我們感到壓力大、無聊、失落時,手機螢幕立刻提供了一個即時的、低成本的逃避出口。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直接攻擊我們的行為,而是去探索「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出口」。書中提到的「任務的失焦感」這個概念,我超有共鳴。有時候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那個龐大、模糊的目標本身就帶來巨大的壓迫感,滑手機就成了最簡單的替代方案。作者建議我們把任務切得極小,小到「連焦慮都不需要出場」,這個策略非常實用。它不是要我們變得更堅強,而是要我們變得更聰明地面對自己的脆弱,用更小的步驟來降低啟動的門檻。這種實用又富含同理心的建議,讓我對自己的改變更有信心。

评分

說真的,身為一個習慣把待辦清單寫得比小說情節還豐富,但完成度永遠不到三成的現代人,我對市面上所有標榜能「立刻提高效率」的書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這本很不一樣,它沒有給我什麼複雜的時間管理工具,也沒有教我什麼「番茄鐘」的進階用法。它真正觸及到的是我們這些「假性忙碌」人士的核心痛點:情緒的內耗。我以前總以為,只要設定好鬧鐘、規劃好流程,就能戰勝拖延症,結果往往是鬧鐘響了,我心裡卻在抗議:「我現在不想做!」這本書很犀利地指出了,這種「不想做」的背後,通常藏著對「做不好」的恐懼,或是對「要做這件事」本身的不適應。它用諮商的視角,把拖延行為當成是一種「情緒的訊號」,而不是道德上的缺陷。這讓我鬆了一口氣,因為我終於不用再為自己的「不夠自律」感到羞愧了。書中教的一些簡單的情緒覺察練習,像是「命名你的感覺」或「允許自己不完美」,執行起來並不難,但效果卻很驚人。它讓我開始練習在「想滑手機」的當下,先處理那個想逃避的感覺,而不是直接投降給手機。這不是速效藥,但它是在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內在防線,讓我對付那些看似無解的任務時,底氣足了一些。

评分

這本書根本是為我這種「拖延界資深用戶」量身打造的!我每次想說要開始做正事,眼睛一瞄到手機,欸,滑個五分鐘,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事情還在那邊堆成一座山。看完這本書,我才驚覺,原來我不是懶,也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我一直把情緒問題給擱置了。書裡講到很多很生活化的場景,像是「完美主義的陷阱」跟「害怕失敗的預設心態」,那些我以前都覺得是別人有,我還好的人,結果仔細對照,根本就是我的日常寫照啊!特別是它強調的「情緒先行」這個概念,真的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過去我總想著靠意志力硬撐,結果越撐越煩躁,事情反而推得更久。現在我開始學著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拖延,是不是因為我其實很焦慮、很累,或者對這件事根本沒把握?這種從「行為矯正」轉向「內在梳理」的思路,對我這種老是治標不治本的人來說,簡直是救贖。我得說,作者的筆調很溫柔,不會讓人有被說教的壓力,讀起來就像有個很有經驗的朋友在旁邊,用一種不評判的態度陪你一起面對自己的小糾結。讀完後,我不是立刻變成工作狂,但至少我開始懂得,在拿起手機之前,先給自己的情緒一個喘息的空間,這個轉變,對我來說,已經是很巨大的進步了。

评分

這本的文字風格,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教人如何成功的說教味。我尤其欣賞它對「情緒債」的描述,簡直是神來之筆。我們常常以為,只要把手邊的事情做完,壓力就會消失,但作者點出了,如果你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不斷地用負面情緒(焦慮、厭惡、自我懷疑)去「餵養」這個任務,那麼即使做完了,你心裡還是背著一個沉重的「情緒債」。下次再面對類似的事情時,那個債務感就會讓你更想逃避,形成惡性循環。這本書巧妙地打破了這個循環,它告訴我們要先「還清當下的情緒債」。舉例來說,當我面對一個超級討厭的報告時,過去我會邊做邊罵自己「怎麼這麼笨,還沒寫完」,但現在我會試著跟自己說:「我知道你現在覺得這個報告很煩,沒關係,我們先寫一個段落就好,等一下可以讓我休息五分鐘,看看喜歡的影片。」這種「先安撫情緒,再處理任務」的順序調整,簡直是解放了我長久以來的內在戰鬥。它讓我體會到,對自己溫和一點,效率反而會提高,這在過去的我看來是完全不可思議的悖論。

评分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也許是它成功地將「心理諮商」的專業語言,轉化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刻運用的「自我對話工具」。我以前總覺得,心理諮商是給「有嚴重問題的人」才需要去做的。但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微型的、隨時可以翻閱的諮商指南。它讓我意識到,我的拖延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整套複雜的、由過去經驗和當下情緒交織出來的行為模式。書中多次提醒我們,允許自己有「不完美」的產出,這點對我這種長期被內心小劇場折磨的人來說,簡直是天籟之音。我經常因為擔心寫出來的東西不夠好而遲遲不敢動筆,結果就是永遠沒有「好」的東西存在。透過書裡提供的「先完成,再優化」的思維框架,我開始練習放過自己。重點是,它不是在鼓勵我們擺爛,而是在建立一個健康的「啟動機制」。一旦行動的慣性建立起來了,後續的優化自然水到渠成。這本書帶給我的,不是一套工具,而是一種全新的、更寬容的自我相處哲學,我真心推薦給所有被自己內在的矛盾搞得焦頭爛額的朋友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