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

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仕仲
图书标签:
  • 工程圖學
  • 製圖基礎
  • 機械製圖
  • 建築製圖
  • 工程繪圖
  • 圖形表達
  • 技術繪圖
  • CAD
  • 增訂版
  • 基礎知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以工程圖學、建築製圖為基礎的工程圖技能入門教科書

  電腦輔助繪圖技能的基礎在於建立識圖與製圖能力。本書先建立學習者基本圖學能力,再針對建築圖中的平、立面設計圖案例講授建築製圖相關知識技能,詳細說明每個繪製步驟及應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建立正確的繪圖習慣及實務應用的邏輯。

  本書除了精簡扼要的講授圖學及建築製圖相關知識外,更能搭配線上教學影片繪製示範圖例,適合提供作為初學者或跨領域學習者的入門教材。
 
結構力學:靜力學與材料性質基礎 專為工程學子打造的經典入門教材,深度解析結構系統的穩定性與材料行為的根本原理。 本書旨在為所有工程領域(土木、機械、航空、材料等)的初學者奠定堅實的力學基礎。我們深知,理解結構如何承受載荷、保持平衡,以及材料在應力作用下的反應,是後續進階課程(如結構分析、結構設計、機械設計)的先決條件。因此,本書的編寫策略聚焦於概念的清晰闡釋、數學工具的精確應用,以及實際工程問題的建模能力培養。 全書內容劃分為兩大部分:靜力學基礎與材料力學入門。我們力求在保持嚴謹性的同時,以直觀且貼近實際工程的視角,引導讀者掌握核心知識點。 --- 第一部分:靜力學基礎 (Statics Fundamentals) 靜力學是力學的基石,探討物體在靜止或等速運動狀態下所受力的平衡條件。本部分著重於如何準確地對物理系統進行抽象化建模,並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實際的靜力平衡問題。 第一章:力與向量的基礎 (Forces and Vector Algebra Review) 本章回顧並鞏固讀者對力、力矩等物理量的向量表示法。我們強調將物理概念轉化為數學模型的能力。 力的概念與單位系統: 探討力的本質、分類(集中力、分佈力)及國際單位制(SI)與英制單位的使用規範。 向量運算與投影: 詳細講解力的分解與合成,包括直角坐標系下的運算,以及斜角坐標系下的解析方法。 二維與三維力的表示: 區分平面力系與空間力系,並介紹使用笛卡爾單位向量 ($mathbf{i}, mathbf{j}, mathbf{k}$) 進行精確描述。 第二章:物體受力分析與自由體圖 (Free-Body Diagrams and Equilibrium) 自由體圖(FBD)是靜力學分析的靈魂。本章的核心在於訓練讀者準確隔離研究對象、識別所有外加載荷與反作用力的能力。 理想化與模型建立: 如何將複雜的工程結構簡化為理想化的幾何模型,並定義適當的約束條件(如鉸接、固定端、滾子支座)。 二維力系平衡: 系統介紹平衡方程 $sum F_x = 0, sum F_y = 0, sum M = 0$ 的應用。通過大量範例,展示如何解出未知反作用力。 三維力系平衡: 擴展至空間平衡,涉及六個獨立的平衡方程,適用於分析空間桁架或複雜機械部件。 第三章:結構分析的基礎元件 (Basic Structural Elements) 本章將靜力學原理應用於最常見的工程結構元件,為後續的桁架分析打下基礎。 剛體、兩力構件與三力構件: 識別具有特定受力特性的構件,這是簡化複雜結構分析的關鍵技巧。 桁架結構分析(Method of Joints): 詳細講解節點法,強調力的平衡在每個連接點上的應用,並探討零力構件的判斷。 桁架結構分析(Method of Sections): 介紹截面法,強調如何通過切割結構來分析內部構件的拉力或壓力,特別適用於計算特定構件的內力。 第四章:分佈載荷與結構幾何特性 (Distributed Loads and Geometric Properties) 現實中的載荷往往不是集中在單一點上,本章處理面積或體積上的連續載荷,並引入結構幾何性質的概念。 合力與合力矩的計算: 如何將均佈載荷(如樑上的自重或均勻壓力)簡化為一個等效的集中力及其作用點(重心)。 面積的幾何性質: 深入探討截面的面積慣性矩 ($I$) 和面積積率慣性矩 ($I_{xy}$)。詳細推導這些量在旋轉坐標系下的變化,為梁的彎曲分析做準備。 平行軸定理 (Parallel Axis Theorem): 闡釋如何利用已知軸的慣性矩快速計算相對於任意平行軸的慣性矩,這是工程計算中極為常用的工具。 第五章:摩擦力與平衡應用 (Friction and Equilibrium Applications) 本章引入非保守力——摩擦力,探討物體在接觸面上的運動趨勢與平衡狀態。 乾摩擦定律: 闡述庫倫摩擦定律,包括靜摩擦力、動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以及摩擦係數的概念。 平衡與運動的邊界: 分析物體即將發生滑動或保持靜止的臨界條件。 楔子與螺紋機構分析: 應用摩擦原理分析楔形結構(如千斤頂)和螺紋連接(如螺栓預緊力)所涉及的力學問題。 --- 第二部分:材料力學入門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材料力學(或稱應力與變形分析)將靜力學分析從理想剛體轉移到真實可變形材料上。本部分關注材料內部所產生的應力與應變,以及結構的變形響應。 第六章:應力與應變的定義 (Stress and Strain Definitions) 這是進入材料力學的關鍵章節,要求讀者從宏觀力學過渡到微觀的內力分佈概念。 正應力與剪應力: 嚴謹定義單位面積上的內力,區分垂直於截面的正應力 ($sigma$) 和平行於截面的剪應力 ($ au$)。 軸向載荷下的變形分析: 推導應變 ($epsilon$) 的概念,建立應力與應變之間的線性關係——虎克定律 (Hooke's Law)。 材料的本構關係: 介紹應力-應變圖,解析彈性模量 ($E$)、泊松比 ($ u$) 等材料常數的物理意義。 靜不定問題: 處理在單純的力平衡方程無法解決的結構,需要引入變形相容性條件來求解。 第七章:扭轉 (Torsion) 本章專門研究圓柱形構件(軸)在扭轉載荷下的行為,這是機械設計中的核心內容。 純扭轉下的應力分析: 推導圓軸內部的剪應力公式 $ au = frac{TR}{J}$,並解釋極慣性矩 ($J$) 的作用。 扭轉角與剛度: 計算扭轉引起的相對轉角 $phi$,引入扭轉剛度 ($GJ$) 的概念。 非圓截面與複合軸: 簡要介紹非圓截面在扭轉下的複雜性,以及由不同材料或不同直徑軸段組成的複合軸的分析方法。 第八章:梁的軸向力、剪力和彎矩 (Axial Force, Shear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in Beams) 樑是結構工程中最常見的構件,其分析涉及到內力的分佈規律。 剪力與彎矩圖的繪製: 詳盡介紹使用截面法建立剪力 ($V$) 和彎矩 ($M$) 與位置 ($x$) 之間的關係式。 剪力與彎矩圖的微分關係: 推導並應用 $frac{dV}{dx} = w(x)$ 和 $frac{dM}{dx} = V$ 的重要聯繫,使圖表的繪製更加高效和準確。 樑內力的分佈特性: 闡釋剪力與彎矩圖的幾何意義,以及如何通過極值點判斷樑的受力狀態。 第九章:梁的彎曲應力 (Bending Stresses in Beams) 本章將前一章的彎矩分析與本章的材料應力分析結合起來,計算樑內部產生的正應力。 歐拉-伯努利梁理論: 假設平面保持平面,推導彎曲正應力公式 $sigma = frac{My}{I}$。 中性軸與最大應力: 明確中性軸的概念,並計算樑截面上的最大拉伸和壓縮應力。 梁的撓度與變形: 簡要介紹彎曲應力與樑的撓度之間的關係,為後續的結構設計限制提供依據。 第十章:梁的剪應力與組合應力 (Shear Stresses in Beams and Combined Loading) 本章解決了梁截面上的剪應力分佈問題,並將不同類型的應力(正應力與剪應力)組合起來進行分析。 梁的橫向剪應力: 推導剪應力公式 $ au = frac{VQ}{It}$,分析剪應力在梁截面上的分佈規律(如矩形截面中剪應力在形心處最大)。 組合應力分析: 探討當構件同時承受軸向力、彎矩和扭矩時的應力狀態。 應力轉換:莫爾圓 (Mohr's Circle): 作為分析二維應力狀態的強大幾何工具,詳細介紹如何使用莫爾圓確定主應力 ($sigma_{max}, sigma_{min}$) 和最大剪應力,這是進入高級結構分析的必備技能。 --- 本書特色: 嚴謹的數學推導與工程直觀性的平衡: 保證所有公式的來源清晰可追溯,同時提供大量工程實例加深理解。 豐富的例題與習題: 覆蓋從基礎概念驗證到複雜結構分析的各個層面,習題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聚焦於建模能力: 強調在動手計算之前,如何準確地將現實問題抽象化為標準的力學模型。 本書是力學入門的堅實階梯,為學子們在未來從事任何涉及載荷、穩定性或材料選擇的工程實踐中,提供無可替代的理論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康仕仲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Department of 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 of Alberta)教授,阿爾伯塔大學建築、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史丹佛大學土木工程博士。研究與專長為工程視覺化技術、建築資訊模型(BIM)以及工程自動化等。在Coursera線上課程開設工程圖學課程,包括「工程圖學2D CAD」、「工程圖學2D CAD專題」、「工程圖學3D CAD」、「工程圖學3D CAD專題」;任教於臺灣大學時曾開設工程圖學、工程視覺化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等課程,曾獲得臺灣大學優良教師獎。

張玉連

  華夏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電腦輔助組博士,具有技術士技能檢定建築製圖應用職類甲、乙、丙級監評資格。研究與專長在工程教育、建築資訊模型(BIM)以及工程自動化等研究題目。於華夏科技大學開設電腦輔助繪圖、建築施工圖、裝修施工圖、SketchUp、Rhino、Revit等課程,曾獲得華夏科技大學優良教師獎。

 

图书目录

增訂版序
作者序

第1章 工程圖學的意義與知識
1.1 工程師的語言
1.2 工程師的圖學素養
1.3 工程師的圖學工具

第2章 基礎圖形繪製
2.1 平面草繪基礎──直線
2.2 平面草繪基礎──圓、橢圓、弧
2.3 平面草繪實作

第3章 幾何圖法
3.1 幾何構圖實例
3.2 直線、弧與角度任意等分
3.3 繪製多邊形
3.4 橢圓繪製
3.5 拋物線繪製

第4章 三視圖
4.1 正投影
4.2 點、線、面投影特性
4.3 繪製三視圖
4.4 隱藏線和中心線
4.5 圓柱與曲面慣用表示

第5章 立體圖
5.1 立體圖的種類
5.2 投影的特性
5.3 平面想像立體的方法
5.4 等角投影與等角圖
5.5 斜投影圖
5.6 透視圖

第6章 尺寸標註與出圖
6.1 尺寸標註
6.2 圖框與標題欄
第7章 建築平面圖
7.1 平面圖
7.2 建築平面圖符號與繪製方式
7.3 尺度標註與材料符號
7.4 平面圖繪製順序
7.5 結構平面圖

第8章 建築立面圖
8.1 建築立面圖
8.2 建築立面圖符號
8.3 立面圖表現技法
8.4 立面圖繪製順序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505983
  • 叢書系列:教科書
  • 規格:平裝 / 308頁 / 19 x 23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康仕仲(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


  工程圖是工程師表達思維的語言,也是溝通、傳遞工程智慧的語言。

  對現代的工程師培訓而言,「工程圖學」不單是教授工程圖的繪製技法,而是在訓練工程師圖像化思考、圖像化表達的能力。在工程專業分工愈趨細緻、跨領域合作溝通日益重要的時期,優異的視覺語言能力,已是優秀工程師的必備條件。

  有鑑於此,我特別邀請華夏科技大學的張玉連老師一同合作,將在臺灣大學土木系多年的工程圖學課程授課經驗與累積的授課教材,整理精簡成一套適合未來工程專業人才的工程圖學課程基礎訓練教材。本書是這套教材的第一冊,內容包括圖學概念理論,介紹二度空間與三度空間轉換的重要技巧,以手繪、電繪範例的方式詳細說明每一個繪製步驟的細節,讓讀者可以透過示範過程,了解工程設計圖繪製的邏輯思維及實務要點,進而具有舉一反三的工程設計圖繪製能力。

  本書能順利出版,要感謝研究室團隊蔡孟涵、張國儀、楊政玹、楊舒涵、董自然及很多人的大力相助。首先要感謝曾柏庭建築師,提供事務所得獎作品照片,作為本書幾何構圖法的應用實例;再感謝辛普森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江常沛建築師事務所、林同棪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以及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提供相關專業工程圖作為介紹圖例,讓本書學理與實務能做最緊密的連結。最後,要感謝臺大出版中心同仁,在撰寫期間對本書的編輯校稿不遺餘力,以減少本書的疏漏及謬誤,並感謝臺大出版中心出版此書。

  圖學的學科理論已是歷久彌新的知識,圖學相關教科書版本也非常繁多,但內容重複性高,未能與實務所應用的科學技術結合。本書的最大特色是整合基礎圖學理論延伸至建築工程設計圖範疇,應用手繪技術進階到電繪技術,完整地涵蓋了建築土木工程領域學習階段的基礎技能。我們了解目前的內容未臻完美,期望採用本書的教師與學生,還有各界的讀者先進,能不吝給予指教建議,讓我們可以不斷精進,繼續發展出一套更為完整且適合建築土木工程或是相關跨領域學習者的基礎教材。

張玉連(華夏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

  工程圖學為工程、設計相關科系必須修讀的專業課程,其課程目標主要在於養成工程師的製圖與識圖能力。工程師必須能透過工程圖了解或表達設計產品尺寸、規格與特徵,進而在設計生產過程達到溝通的目的。

  筆者曾在建築師事務所任職,並任教於大專院校建築、室內設計系,講授圖學、建築製圖、電腦輔助繪圖、施工圖等課程多年。指導教授康仕仲教授開設Coursera工程圖學線上課程時,有感於目前尚未有一套基礎訓練教材能結合理論與實務,完整、有系統地培訓建築工程專業人才之製圖與識圖能力,故邀請筆者合作撰寫一套工程圖學教材,作為教學、自學,或跨領域在職進修之用。這套教材共三冊,本書是教材的第一冊,內容以廣泛的基礎圖學理論為主,用圖例說明示範繪製技巧,讀者可透過簡單幾何圖例繪製示範過程,習得基礎圖學的製圖與識圖技能。

  筆者能參與此書撰寫,深感榮幸。在此感謝康仕仲教授給與機會,同時也感謝研究室資源及團隊成員蔡孟涵、張國儀、楊政玹、楊舒涵、董自然在撰寫期間的協助。本書能具有理論實務結合的特點,要特別感謝提供本書工程圖例的專業團隊,包含曾柏庭建築師、辛普森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江常沛建築師事務所、林同棪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以及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再來要感謝臺大出版中心同仁,在撰寫期間對本書的編輯校稿不遺餘力,以讀者角度反覆閱讀,找出撰寫者盲點並提供意見,減少本書很多的疏漏及謬誤。最後感謝臺大出版中心出版此書。

  本書雖經嚴謹校稿修正,在所難免產生疏漏及錯誤之處,尚祈專業先進及讀者不吝賜教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的內容編排確實很紮實,對於初學機械製圖或是想重溫基本功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天降甘霖。我記得我剛接觸這塊領域時,坊間的教材很多都太過偏重理論,不然就是範例老舊到跟不上時代。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的章節結構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製圖規範、線條的應用,一直到投影原理的建立,幾乎是手把手帶你走過一遍。特別是關於輔助視圖和剖視圖的講解,作者用了大量的圖例來輔助說明,那些複雜的空間轉換概念,在書中變得異常直觀易懂。我記得以前光是理解立體圖與正投影之間的關係就要花費好一番功夫,但這本教材裡的步驟拆解得非常細膩,讀起來幾乎沒有理解上的障礙。對於準備技術士檢定或是想打好CAD軟體操作基礎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基礎概念奠定得非常穩固,絕對是物超所值的投資。尤其是「增訂版」後,內容的更新顯然是針對業界的最新趨勢做了調整,這點讓我覺得編者非常用心。

评分

說實話,我對市面上大部分的製圖教科書都有點「審美疲勞」,設計風格不是過於死板就是排版混亂,讓人提不起勁去鑽研那些枯燥的幾何關係。然而,拿到這本《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時,第一印象是驚喜。它的版面設計非常現代化,顏色搭配適當,重點條列清晰,閱讀起來眼睛不會那麼疲勞。更重要的是,它在處理那些經常讓學生頭痛的尺寸標註規範時,採用了大量的實例對照,而不是單純的條文解釋。舉例來說,零件圖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差配合符號,光是用文字描述根本搞不清楚,但書裡面的圖解直接把「為什麼要這樣標」的邏輯給串了起來。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標準件選用和材料表示法上的處理,資訊量大卻不顯得擁擠,編排的邏輯性極強,讓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吸收。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根本就是在教你如何「看圖」和「畫圖」之間建立起一座堅實的橋樑,而不是只停留在機械式的臨摹階段。

评分

我向來對坊間的教科書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內容更新太慢,很多知識點都是十年前的樣子。但這《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顯然在這方面做了功課。這次改版,我特別留意了它對新一代製圖趨勢的銜接程度。雖然是基礎篇,但能感受到作者在鋪陳知識點時,已經預設了未來要接軌到三維建模軟體(如SolidWorks或Inventor)的操作邏輯。書中在講解正投影和斷面圖的邏輯時,已經隱約帶出了曲面及複雜幾何體的處理思維,這對於後續學習進階繪圖軟體非常有幫助。它並沒有直接教你按哪個按鈕,而是強調「為什麼要這樣畫」,這種根本性的理解,才是工程師最需要的。我發現很多傳統教材直接跳過這些根本邏輯,直接教指令,結果學生畫出來的圖面缺乏「工程思維」。這本書顯然是站在更高層次,培養讀者的空間想像能力,而非僅僅是製圖軟體的「操作員」。

评分

這本基礎篇的深度跟廣度拿捏得實在是太好了,對於我這種非科班出身,但工作上偶爾需要讀懂工程圖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它不像那些學術性太強的書籍,動輒引述一堆標準編號讓你望而生畏。這本書的重點是實用性,它把那些看起來很玄的理論,巧妙地轉化成實際操作上的準則。我記得我以前在跟工廠師傅溝通時,常常因為對圖面解讀不夠精確而產生誤會,自從把它當作工具書一樣常翻閱後,那種「圖面語言」的掌握度提升非常快。特別是關於視圖的交會與展開圖的繪製,作者的論述簡潔有力,沒有過多贅述,讓人能快速抓住核心技巧。我甚至覺得,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資深繪圖人員,偶爾翻閱此書,也能在一些細微的規範細節上獲得提醒,因為製圖標準是會與時俱進的。總之,它成功地將晦澀的製圖規則,轉化為人人可懂的工程溝通工具。

评分

坦白說,我對這本《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的評價會比一般教科書高一些,主要是因為它在「錯誤示範」與「正確比較」這方面的處理非常到位。很多教材只會展示標準的、正確的畫法,但從未告訴你,如果錯誤地標註尺寸會導致什麼後果,或者如果視圖畫錯了會讓製造端產生多大的困擾。這本書很不一樣,它在關鍵的章節會穿插一些「常見錯誤分析」,並且用紅框標示出來,並解釋這個錯誤在實務上會造成什麼樣的麻煩。這種從錯誤中學習的方式,對我的衝擊非常大,讓我對圖面表達的嚴謹度有了更深的體會。這種帶有實務經驗傳承的教學方式,遠勝過死記硬背那些抽象的規則。它不只是一本教你如何畫圖的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技師在旁邊耳提面命,教你如何避免犯下會讓你被老闆罵的錯誤。這份用心,讓這本書在眾多工程類書籍中脫穎而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