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裝訂和紙質的角度來看,這本評量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驚喜,但也沒犯下什麼大錯。畢竟是消耗品,耐用度也不是首要考量,但翻閱的體驗感很重要。內頁的印刷還算清晰,字體大小適中,不會讓眼睛太吃力。不過,我必須抱怨一下它的「解答本」設計。解答本的獨立性做得還不錯,撕下來很方便,這點值得讚許。但問題出在解析的詳盡度上。有些選擇題的解析,只寫了「答案是B」,然後就沒了。這對於需要從錯誤中學習的孩子來說,幫助非常有限。如果題目稍微有點陷阱,孩子錯了,他需要知道「為什麼A選項是錯的」,而不是只知道「B選項是對的」。我後來花了不少時間,自己重新把一些錯的題目畫圖解釋給兒子聽,這就違背了使用參考書「節省時間」的初衷了。希望能看到更用心編寫的詳解,哪怕多幾行白話文的解釋也好。
评分談到與課綱的貼合度,這點倒是讓我比較放心。畢竟是南一出的,又是搭配他們自家課本,內容自然是很緊密地扣合了當下的教學進度。每一單元開始前都有一個小小的「重點整理」區塊,用條列式的方式呈現,方便快速複習。這對臨時要幫孩子趕進度的家長來說,簡直是救星。我觀察到,今年的自然科課程很強調「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精神,這本評量在題目設計上也試圖融入一些情境應用題。例如,不是直接問「水有三個狀態」,而是設計一個場景:「小明把冰塊放在太陽下,後來發現杯子裡的水變少了,這是怎麼回事?」這種題目設計方向是好的,它鼓勵孩子思考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只是,有些情境題的描述稍微冗長了一些,對於專注力還在培養階段的孩子來說,光是讀懂題目就花了一半精力,反而影響了解題的準確性。簡潔有力,在情境與知識點的平衡上,還可以再斟酌一下。
评分最後,我想說說這本評量在「複習」功能上的表現。我們都知道,學期末的總複習才是大魔王。這本評量在學期中用作隨堂測驗或單元檢視是合格的,但作為學期總結的「大範圍演練」,它的綜合性題目的比例偏低。通常一套好的複習用書,會將前幾單元的知識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考。例如,把「動物的生長過程」和「植物的根莖葉功能」混在一起考問一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然而,這本《新超群評量》的單元劃分依然比較獨立,比較像是把所有單元測驗題都集合起來而已,缺乏那種「融會貫通」的設計。我期待的是一套能真正幫助孩子建立知識網絡的工具書,而不是一套優秀的單元小考集。如果能增加幾回模擬期末考的綜合卷,並針對容易混淆的觀念做重點歸納,那它在「複習戰略」上的實用價值就會大大提升了。
评分再來聊聊試題的難易度分級吧,這一塊我覺得是它做得比較到位的地方,但仍有進步空間。你們知道,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鑑別度」,希望能透過評量看出孩子到底吸收了多少。這本南一的評量,它確實區分出了基礎題、加深題和挑戰題。基礎題的部分,對照課本內容還算紮實,算是幫孩子穩固基本盤。然而,當我看到那些所謂的「挑戰題」時,就有點傻眼了。有些題目設計得非常巧妙,但老實說,那已經超出了三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範圍,更像是國中理化題的「幼幼版」。舉例來說,有一題關於光線折射的圖示題,雖然圖畫得很清楚,但要求孩子用文字解釋現象時,用的詞彙和邏輯深度,我覺得連我們大人不仔細看都會搞錯。我傾向於認為,評量工具應該是輔助學習,而不是製造焦慮。如果挑戰題的難度設計得太過超前,反而會讓孩子對自然科產生排斥感,覺得「我學不會」,這就本末倒置了。
评分這本自然科的參考書,老實說,我看了好幾遍,心得實在是五味雜陳啊。首先,我們得談談它的編排邏輯。對國小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知識的銜接性非常重要,但這本《南一新超群評量自然三上》在單元的安排上,有時候讓人覺得有點跳躍。像是一開始介紹了植物的構造,緊接著就跳到簡單的物理現象,中間似乎少了一些循序漸進的鋪陳。我記得我兒子第一次寫完一回的評量時,回家跟我說:「爸爸,那個空氣會跑來跑去是什麼意思?」可見得,有些概念的引導,光靠課本可能不夠,而這本評量雖然提供了練習,但對於概念的解釋深度,我覺得稍微薄弱了一點,比較像是考題的堆砌,而不是深入淺出的引導。或許是受限於三年級的程度,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點「活潑」的元素,讓孩子在解題的過程中,不只是背誦知識,還能真正體會到自然科學的趣味性。如果能多加一些生活化的實例照片或小實驗的步驟說明,效果肯定會更好,畢竟,自然科就是要動手做、用心觀察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