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

管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延宏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组织行为学
  • 领导力
  • 战略管理
  • 运营管理
  •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 财务管理
  • 商业管理
  • 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管理學》首先從第一章「企業管理概論」闡述管理學的基礎概念與理論,之後依序介紹「管理學派的演進」、「環境管理分析」、「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決策與分析」。除了讓讀者了解過往管理學的演進歷史外,也進一步說明管理者如何針對所處環境進行總體與個體的分析並做出決策,與此同時兼顧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

  另外,針對管理功能的「規劃」、「組織」、「領導」、「控制」,以及企業功能的「生產」、「行銷」、「人力」、「研發」、「財務」部分,也各別進行詳細說明,並闡述企業營運過程中,做好「控制」與「溝通」以達成目標是很重要的。

  最後,在每章末提出十題課後複習問題,並於「課後複習問題與解答」中回答,讓讀者們藉由問題互動,對本書內容能更加融會貫通。
 
《寰宇星图:宇宙未解之谜的探索与奥秘》 一部融合了前沿物理学、天文学与哲学思辨的史诗级著作,带领读者深入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 导言:当我们仰望星空 自人类文明伊始,星辰便以其永恒的、变幻莫测的姿态,激发着我们最原始的好奇心。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宇宙的边界在哪里?这些古老的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因我们观测能力的提升而显得愈发迫切。《寰宇星图》并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是一次横跨时空、直抵宇宙本源的智识探险。本书旨在梳理和剖析当代天体物理学、宇宙学乃至量子力学中最激动人心的未解之谜,为渴望理解“大图景”的求知者提供一份详尽而深刻的导航图。 本书的结构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路径,旨在构建一个完整、连贯的宇宙模型,即便面对科学的空白地带,也能提供最合理的理论框架和最前沿的实验证据。 --- 第一部分:宇宙的胎动与尺度——从大爆炸到暗能量的统治 本部分聚焦于宇宙的起源、演化历史及其宏伟的结构。 第一章:奇点的回响——标准宇宙学模型的构建与挑战 我们将从标准的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FLRW)度规出发,详细解析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基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精妙观测、星系红移的哈勃定律,以及轻元素的丰度。然而,本书不会止步于标准模型。我们将深入探讨暴胀理论——这个解决视界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的“救星”,并分析其留下的可观测痕迹,例如原初引力波的搜寻困境。我们还将审视“平坦性问题”和“信息悖论”在当前框架下的最新进展。 第二章:失落的质量与主宰的力量——暗物质与暗能量的世纪之谜 宇宙中约95%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是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的。本章将彻底剖析暗物质的间接证据链:从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到星系团的动力学稳定性。我们将细致比较主流的暗物质候选者——WIMPs(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轴子(Axions),以及替代引力理论(如MOND)的优劣。 紧接着,我们将进入宇宙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领域:暗能量。我们将深入解析上世纪末发现的宇宙加速膨胀现象,详细剖述Lambda-CDM模型中$Lambda$(宇宙学常数)的本质。为何观测到的暗能量密度与量子场论预测的真空能存在惊人的120个数量级的差异?本书将详述“真空灾难”的哲学与物理意义,并探讨“幻影能量”和“五维空间”等激进的替代方案。 第三章:结构的编织——从宇宙网到星系的诞生与消亡 本章探讨物质如何在引力作用下,从早期宇宙的近乎均匀状态,演化成如今壮丽的宇宙网结构。我们将利用N体模拟的结果,解释暗物质晕如何作为“骨架”,引导普通物质聚集形成星系。深入分析星系形成与演化的复杂过程,包括星系合并、恒星形成率的调控机制(如反馈机制),以及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演化中的关键角色。 --- 第二部分:极端物理学的疆界——黑洞、引力波与时空几何 本部分聚焦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最极端条件下的检验与应用。 第四章:时空的终极陷阱——黑洞的物理学与观测 黑洞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构造,而是宇宙中最活跃的物理实验室。本章将从史瓦西解到克尔解,详述黑洞的时空几何特征,包括事件视界、奇点和能层。我们将详细解读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对M87和人马座A的成像成果,分析图像中光子环的细节如何证实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同时,本章将探讨霍金辐射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信息悖论中的位置,以及微型黑洞在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 第五章:涟漪中的宇宙——引力波天文学的革命 LIGO/Virgo/KAGRA的成功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我们将剖析双中子星并合(GW170817)和双黑洞并合的波形特征,如何为我们提供了检验引力学理论的全新窗口。本书将详细介绍引力波信号的后处理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宇宙的颤动”来独立测量哈勃常数(Hubble Constant),并分析当前哈勃张力(Hubble Tension)背后的可能物理原因。 第六章:虫洞与时间旅行——弯曲时空的理论极限 虽然目前尚无实验证据,但爱因斯坦方程允许存在一些奇异的解。本章将探讨理论物理学家们对于可穿越虫洞(Traversable Wormholes)的构想,重点分析所需的“负能量”或“奇异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对因果律可能带来的挑战。我们还将审视封闭类时曲线(CTCs)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以及对时间旅行悖论的哲学与物理学应对。 --- 第三部分:微观世界的宏大叙事——量子引力与多重宇宙论 本部分将目光转向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统一,以及对“存在”本质的深层追问。 第七章:万有理论的碎片——弦理论与圈量子引力的竞争 量子引力是现代物理学的圣杯。本书将全面梳理当前两大主流尝试。首先是弦理论:如何用一维的“弦”取代点状粒子,其对额外的维度(如卡拉比-丘流形)的依赖,以及M理论的统一愿景。其次是圈量子引力(LQG):它如何通过对时空本身的“量子化”来避免引力子处的无穷大,并对大爆炸奇点进行“反弹”(Big Bounce)的重构。本书将客观评估这两种理论在可检验性上的巨大鸿沟。 第八章:平行世界的迷思——多重宇宙论的层次划分 从微观到宏观,多重宇宙的概念以不同的理论形式出现。本章将详细区分马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提出的四层多重宇宙: 1. I型: 我们的视界之外,简单地延伸了我们的宇宙。 2. II型: 不同物理常数、不同真空态的泡泡宇宙(暴胀的自然产物)。 3. III型: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MWI)。 4. IV型: 所有数学结构都对应一个物理宇宙。 我们将探讨这些理论如何解决我们宇宙学参数的“微调问题”(Fine-Tuning Problem),并讨论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在其中的微妙地位。 第九章:意识与宇宙——物理学终极问题的哲学反思 在穷尽了所有的方程和观测之后,我们仍需面对最根本的问题:物质、信息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本章将探讨一些跨学科的思考:从信息论在黑洞热力学中的核心地位,到“意识是否是宇宙的基本属性”的潘洛斯-哈梅罗夫理论(Orchestrated Objective Reduction)。我们追问:当我们完全理解了物理定律,我们是否也就理解了“存在”本身? --- 结语:永无止境的探索 《寰宇星图》并非试图提供最终答案,因为宇宙的本质是持续开放的。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穿越知识的边界,直面人类理性所能触及的最深刻的谜团。宇宙学的魅力,正在于其对未知边界的不断拓宽,以及对人类自身认知极限的持续拷问。翻开此书,便是踏上了一条探索宏大、谦卑自我的旅程。 --- 本书特色: 深度与广度兼备: 深入剖析当前最尖端的理论模型,同时保持清晰的逻辑推导。 理论与观测并重: 结合EHT、LIGO/Virgo、Planck卫星等最新观测数据,检验理论预测。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粒子物理学、广义相对论、信息论及哲学思辨。 拒绝简化: 以严谨的态度讨论复杂概念,不回避科学前沿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延宏


  現職
  柬埔寨王國 IIC科技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
  高苑科技大學 數位經營管理系 助理教授
  社團法人中華管理協會 執行長
  帝天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雲林縣政府 顧問

  學歷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管理學博士
  亞洲大學 管理學院 管理學博士

  經歷
  史瓦帝尼王國 駐華名譽總領事
  索羅門群島 駐中華民國(台灣)商務代表處商務代表
  興國管理學院 董事
  高雄科技大學 財金學院金融系 兼任講師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兼任講師

  著作
  《管理學》
  《財務策略個案分析》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企業管理概論
1.1 組織的意涵
1.2 管理的意涵
1.3 管理績效與組織績效
1.4 企業的意涵
課後複習

第二章 管理學派演進
2.1 管理思想的歷史演進
2.2 古典理論時期
2.3 新古典理論時期
2.4 新進理論時期
2.5 目前管理思潮與熱門議題
課後複習

第三章 環境管理分析
3.1 一般環境
3.2 特殊環境
3.3 環境管理
3.4 環境變動的趨勢
3.5 結語
課後複習

第四章 社會責任和企業倫理
4.1 企業倫理
4.2 管理道德
4.3 社會責任
4.4 價值基礎管理
4.5 綠色管理
4.6 綠色行銷
課後複習

第五章 決策與分析
5.1 決策
5.2 決策的類型
5.3 問題與決策的類型
5.4 組織決策的類型
5.5 決策風格
5.6 管理者易犯的決策錯誤
5.7 個人決策與群體決策的比較
5.8 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
5.9 決策情況
5.10 輔助決策的方法
課後複習

第六章 規劃
6.1 規劃的定義
6.2 規劃的目標層次
6.3 規劃的類型
6.4 策略性規劃及操作性計畫
6.5 規劃的步驟
6.6 目標管理
6.7 規劃與目標的實現
6.8 規劃與目標的重要性
課後複習

第七章 組織
7.1 組織的定義
7.2 組織結構設計考量要素
7.3 組織結構功能
7.4 組織結構相關理論
7.5 職權與職責
7.6 組織的設計與應用
7.7 新形式的組織設計應用
7.8 影響組織設計的因素
課後複習

第八章 領導
8.1 領導的定義
8.2 領導理論的演進與類型
8.3 正式與非正式領導
8.4 有效領導的條件
8.5 領導者的類型
8.6 特質論與行為理論
8.7 相關領導理論
8.8 新領導理論
8.9 管理者與領導者的區別
課後複習

第九章 控制
9.1 控制的定義
9.2 控制的基本過程
9.3 控制的類型
9.4 控制的負面效果
9.5 如何進行有效控制
9.6 組織行為面的控制
9.7 控制的技術
課後複習

第十章 溝通
10.1 溝通的定義
10.2 溝通的過程模式
10.3 溝通的障礙
10.4 溝通媒介
10.5 溝通風格
10.6 群體溝通
10.7 正式的溝通網絡
10.8 非正式溝通網絡
10.9 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課後複習

第十一章 策略管理
11.1 策略管理的定義
11.2 策略管理的程序
11.3 安索夫策略管理的演進過程
11.4 策略管理的種類
11.5 公司總體策略
11.6 事業單位策略
11.7 資源基礎理論
11.8 企業的核心能耐
課後複習

第十二章 組織文化
12.1 組織文化的定義
12.2 組織文化與工作績效及滿意度
12.3 組織文化的要素與構面
12.4 組織文化的種類
12.5 主流文化與次文化、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
12.6 社會化的意義
12.7 文化的形成
12.8 文化的傳承
12.9 文化的變革
12.10 啟動變革管理
課後複習

第十三章 生產與作業管理
13.1 生產與作業管理的定義
13.2 生產及作業品質
13.3 全面品質管理
13.4 生產與作業管理的績效指標
13.5 物流管理
13.6 物料需求計畫
13.7 即時生產系統JIT
13.8 MRP Ⅱ與JIT 的比較
13.9 經濟訂購量模型
13.10 ABC 存貨管理
課後複習

第十四章 行銷管理
14.1 行銷的定義
14.2 引導行銷活動的觀念
14.3 行銷的類型
14.4 顧客價值及顧客滿意
14.5 行銷的4P 與4C
14.6 目標行銷
14.7 BCG 矩陣
14.8 產品生命週期
課後複習

第十五章 人力資源管理
15.1 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
15.2 人力資源規劃
15.3 人員招募
15.4 人員甄選
15.5 引導與訓練
15.6 績效評估
15.7 薪酬與福利制度
15.8 生涯規劃或前程規劃
課後複習

第十六章 研究與發展管理
16.1 研發管理的定義
16.2 研發管理的演進歷程
16.3 第四代研發管理
16.4 第四代研發管理的特色
16.5 概念的產生、選擇與測試
16.6 產品企劃程序
16.7 創新
課後複習

第十七章 財務管理
17.1 財務管理概論
17.2 投資分析
17.3 公司理財
17.4 金融市場
課後複習

課後複習問題與解答
第一章 企業管理概論
第二章 管理學派演進
第三章 環境管理分析
第四章 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
第五章 決策與分析
第六章 規劃
第七章 組織
第八章 領導
第九章 控制
第十章 溝通
第十一章 策略管理
第十二章 組織文化
第十三章 生產與作業管理
第十四章 行銷管理
第十五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十六章 研究與發展管理
第十七章 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77994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9 x 26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此書係作者彙整了多年來之教書以及實務經驗,有感於大學新鮮人甫自高中畢業後學習成效低落的現象,除了高中與大學讀書方法的不同以外,亦因管理學涵蓋範圍過廣,不同領域有不同管理方式,導致學子難以入門並領略管理學之奧妙,從而觸動了作者執筆之動機,歷經思考編排、詮釋角度等等幾番思考後,終於完成一本簡單易懂的管理學書籍,期能令莘莘學子們更快地理解並實用。

  本書《管理學》(Management),共十七章,從一開始闡述企業管理概論開始、並分別說明了管理學派演進、環境管理分析、社會責任與管理倫理、決策分析、規劃、組織、領導、控制、溝通、策略管理、組織文化、生產及作業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與發展管理、財務管理等,以簡淺易懂的文字讓讀者能夠清楚每章節所傳達的精髓。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高雄大學黃一祥教授、高雄科技大學洪志興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王國華教授、廣州暨南大學王國慶教授的指導,在撰寫此管理學專書時,給予相當多的建議,最後感謝廖宸葳小姐之協助。由於筆者才疏學淺,拙作歷經多方琢磨才得以完成並出版,縱使已經校對多次,錯誤或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各方先進及學者專家能不吝指教。
 

用户评价

评分

整體而言,這本《管理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對「跨文化管理」這一塊的處理,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台灣是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同時也常需要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夥伴打交道。書中透過霍夫斯泰德(Hofstede)等經典理論,結合具體的商業談判案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高情境」與「低情境」文化在溝通上的巨大差異。這對於提升我們團隊的國際溝通效率,簡直是立竿見影的幫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探討「知識管理」時的觀點。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將員工的隱性知識轉化為組織的顯性資產,是許多企業的痛點。這本書不只停留在技術層面(比如建置資料庫),更著重於建立鼓勵知識分享的激勵機制和信任環境。這反映了作者對管理本質的深刻理解——管理最終還是關於「人」的互動與信任的建立。這本書讀完後,我不是只學到了一堆管理術語,而是獲得了一套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管理哲學,讓我對未來帶領團隊更有信心。

评分

這本《管理學》讀起來,真的是讓人感覺到一種深厚的底蘊,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在台灣職場摸爬滾打一段時間的人來說,它提供了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框架。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就被它對「組織結構」那部分的闡述給吸引住了。作者沒有停留在教科書上那些冷冰冰的定義,而是很細膩地剖析了不同管理模式在實際情境下的優劣。比如說,書裡提到在快速變動的科技業中,傳統的科層制就顯得笨拙,必須轉向更扁平、更強調協作的矩陣式管理。這完全呼應了台灣很多新創公司面臨的挑戰——如何在快速迭代的過程中保持效率與彈性。 而且,這本書對於「領導力」的探討,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過去總覺得領導力就是一種天賦,或是高階主管的專利。但這本書很不一樣,它把領導力拆解成許多可學習、可培養的技能包,從激勵理論到衝突管理,面面俱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轉型領導」的描述,這在我們面對數位轉型的浪潮時,簡直是及時雨。它不只是教你如何發號施令,更強調如何透過願景和價值觀去引導團隊成員的內在驅動力,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帶領「斜槓青年」的資深經理人來說,提供了極佳的操作指南,讓我知道如何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去推動變革,而不是硬碰硬。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管理學》在「組織文化與變革管理」的論述上,確實是下了苦功的。它打破了許多人對於文化塑造的刻板印象,認為文化就是老闆的意志。作者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文化是如何在基層互動中自然形塑,以及當組織需要轉型時,如何「從下而上」地引導文化優化,而不是僅僅靠一份文件或幾次全體大會就能搞定。這對於我們這些常在推動跨部門合作的基層管理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啟發。 而且,書中對於「倫理與社會責任 (CSR)」的探討,跳脫了過去將其視為公關活動的狹隘觀點。它將企業倫理內嵌到日常的營運決策中,強調道德資本的重要性。在台灣社會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日益提升的現在,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非常及時。它不是教你如何「漂綠」,而是教你如何真正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成本控制、風險評估乃至於人才招募的每一個環節中,真正體現出企業應有的社會價值,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商業工具書,更是一本引導商業思維走向更健康方向的指南。

评分

從排版和結構來看,這本書的編排也展現了出版者的用心。相較於一些動輒上千頁、內容冗長到讓人望而生畏的管理學巨著,這本《管理學》的結構性非常清晰,圖表和摘要的使用恰到好處,有效地幫助讀者消化複雜的概念。我個人偏愛它在每個單元末尾設計的「反思與應用」環節。這不是那種敷衍了事的習題,而是真正引導你去思考:如果現在你就是那位CEO,你會怎麼做?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極大地提升了知識的吸收率。 尤其讓我驚豔的是,它對於「供應鏈管理與全球化營運」的章節處理得相當細膩。在台灣這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和代工的經濟體中,供應鏈的韌性就是企業的生命線。書中不僅涵蓋了傳統的物流優化,更前瞻地討論了如何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環境永續等新議題對供應鏈帶來的衝擊。這種將傳統管理學與當前全球熱點議題結合的能力,讓這本書即便在今天看來,也絲毫沒有過時的感覺,反而更顯得其前瞻性與實用價值。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的管理學書籍汗牛充牛島,很多都是翻譯腔很重,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在地感。但這本《管理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雖然涵蓋了全球化的管理理論,卻在舉例和案例分析時,巧妙地融入了許多亞洲企業,甚至是台灣本土企業的影子。這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親切,彷彿作者就是坐在我對面,用最貼近我們生活脈絡的語言,解釋那些看似高深的學問。特別是關於「人力資源管理」那一章,它對於員工職涯發展規劃的討論,非常符合台灣人注重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這一點,提出了一些務實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地鼓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極端職場文化,這點非常加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在探討「決策制定」時的深度。它不只是介紹理性決策模型,更花了不少篇幅去解析「認知偏誤」在決策過程中的潛在陷阱。這對我們在商場上經常需要面對高風險決策的情況下,提供了很好的「防呆機制」。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團隊在評估一個新市場時,就因為過度樂觀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事後回頭看,書裡提到的「確認偏誤」簡直就是當時最好的寫照。這本書不只是提供工具,它更像是一個警醒者,提醒我們在自以為理性時,其實內心的小劇場可能正在偷偷操控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