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教授十小時教會你大學四年的行銷學

東大教授十小時教會你大學四年的行銷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部誠
图书标签:
  • 行銷學
  • 大學教材
  • 東大
  • 商業
  • 管理
  • 學術
  • 入門
  • 實用
  • 日本原版
  • 教科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呈現作者在美國伊利諾大學商學院任教六年、東京大學任教二十年到目前為止,從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身上學到的許多事情。

  市場上有許多標榜「熱銷的法則──這麼做就一定能成功」的商業書籍,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法則並不存在。在商業的世界中,有數不盡的因素能夠影響結果,然而這並非就表示學習行銷學只是紙上談兵,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能知道影響行銷的因素有哪些,更能進一步地結合理論與科學的調查數據,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提升決策的精準度。

本書特色

  ‧介紹行銷學中重要名詞概念
  ‧圖表可讓讀者快速吸收重點
  ‧理論輔以實務更加融會貫通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关于一本营销学书籍的简介,其内容不涉及您提到的“東大教授十小時教會你大學四年的行銷學”: 《市场脉动:深度洞察与实战策略的营销全景图》 导语: 在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思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者行为的复杂化、渠道的碎片化以及品牌信任的重塑,要求营销人必须拥抱变革,从经验主义的泥沼中抽身而出,转向以数据驱动、洞察为核心的科学方法。本书并非一本速成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营销生态的实战手册,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前瞻性的营销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现代营销学的核心范式转变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跳出现有的营销思维定势,探讨市场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我们首先聚焦于“价值共创”而非“价值传递”的转变。在高度互联的社会中,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已从单向说教演变为双向对话乃至多方协作。 消费者心智的深度解构: 深入分析当下主流消费群体(Z世代、千禧一代、银发族)的决策路径、信息接收习惯与情感诉求。探讨“感性驱动”在理性决策中的隐性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情感锚点建立持久的品牌联结。 数据驱动的洞察力: 阐述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但更强调“洞察”的艺术——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业务增长的关键变量,而非仅仅停留在报表解读层面。介绍AARRR模型(获取、激活、留存、推荐、收入)在不同业务阶段的动态应用与优化。 平台生态与流量的再定义: 摒弃“流量为王”的旧观念,重点剖析平台经济下的“私域”与“公域”协同策略。讨论内容分发机制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在算法主导的环境中,设计出具有自然传播力的内容结构。 第二部分:战略基石——品牌定位与市场进入的精确制导 成功的营销始于清晰的战略定位。本部分致力于提供一套严谨的战略规划工具,确保营销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差异化定位的构建逻辑: 运用波特竞争战略框架与价值创新理论,指导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和同质化竞争中,找到独特且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详细拆解“品牌金字塔”模型,从使命、愿景、价值观到核心承诺的层层递进构建。 市场细分与目标客群的精细画像(Persona): 介绍先进的细分模型(如基于行为、需求和生命周期的细分),并教授如何运用用户旅程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ping)来识别关键的“痛点”与“爽点”,从而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契合(Product-Market Fit)。 增长飞轮的设计与驱动: 借鉴标杆企业的实践经验,构建适合不同行业(如SaaS、电商、B2B服务)的增长飞轮模型。重点阐述如何通过产品设计(Product-Led Growth, PLG)反哺市场营销,实现自然增长。 第三部分:战术执行——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战艺术 战略的落地依赖于高效的战术组合。本章将营销活动拆解为可执行的模块,强调跨渠道的协同作战能力。 内容营销的深度叙事: 探讨超越传统广告的“故事化”内容策略。从品牌故事的提炼到长尾内容矩阵的搭建,讲解如何通过博客、白皮书、播客等形式,建立权威性和信任感。特别引入“叙事漏斗”的概念,指导内容如何引导用户完成购买决策。 数字广告的效率革命: 详细剖析搜索引擎营销(SEM/SEO)在当前算法环境下的最新优化技巧。深入讲解程序化购买(Programmatic Buying)的原理与效果衡量标准,强调广告素材的A/B测试与动态创意优化(DCO)。 体验营销与服务闭环: 营销不再止于销售环节。本节着重于客户生命周期管理(CLM)。如何通过卓越的客户服务、售后支持和社区运营,将满意客户转化为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和免费的推荐者。讨论社交聆听工具的应用,以快速响应市场情绪波动。 影响者营销(KOL/KOC)的ROI评估: 辨析不同层级影响者(Key Opinion Leader/Key Opinion Consumer)的合作机制与风险管理。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评估体系,确保合作投入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品牌效益和销售转化。 第四部分:衡量与迭代——营销效果的科学评估与组织优化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持续的改进是生存的关键。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营销效率的提升与组织能力的建设。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的构建: 区分“虚荣指标”与“驱动指标”。针对不同营销目标(品牌知名度、线索生成、客户获取成本等),建立清晰的层级化KPI仪表盘。 归因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探讨多触点归因(如U形、W形、时间衰减模型)的优劣,指导企业选择最适合自身业务模式的归因方法,以公平准确地评估各个营销渠道的贡献。 敏捷营销(Agile Marketing)的组织实践: 介绍如何将敏捷开发理念引入营销部门,建立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营销实验文化。讨论跨部门协作(销售、产品、营销)的机制障碍与突破口,确保全公司目标的一致性。 结语: 《市场脉动》旨在提供一套面向未来的营销操作系统,它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掌握工具和技巧,更要具备深刻的商业理解、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持续学习的韧性。本书所呈现的,是一场从战略到战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险,助力每一位读者在变幻莫测的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赢得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阿部誠(Makoto Abe)


  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經濟學系教授。1991年取得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學位(Ph.D),並於同一年前往伊利諾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98年擔任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後,於2004年就任現職。

  在行銷學術期刊中發表多篇英、日語論文,包含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共同著作。2003年獲得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評選為亞太地區大學行銷學者第一名。並於2010年開始擔任日本行銷科學學會(Japan Institute of Marketing Science)的學會期刊編輯委員長。

  主要著作包含《(新版)行銷科學入門:市場的科學管理》(有斐閣)、《行銷的科學──POS資料的分析》(朝倉書店)等(以上為日本出版書籍,書名暫譯)。

譯者簡介

何蟬秀


  畢業於政大國貿系。
  在日本打工度假與在台日商業務經驗後,決定踏上譯者之路。
  初衷是成為能夠帶給讀者美好且愉快閱讀體驗的忠實譯者。
  翻譯、商務口譯合作請來信至hochanhsiu@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部 市場、顧客分析與行銷策略的建立
01 進入行銷的世界
01 行銷是什麼?
「行銷」是對顧客的「愛」
02 行銷的誕生
「製造熱銷商品」的概念
03 STP與4P
行銷的流程
04 STP=策略
理解策略與戰術的差異
05 行銷的未來展望
行銷概念的擴充與未來

02 發現商機
01 事業願景
企業需要什麼才能延續、成長?
02 事業組合
要選擇什麼事業?
03 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不必什麼都占優勢
04 市場與競爭結構
競爭對手是誰?
05 評估市場機會
如何事先預測市場規模?

03 消費者行為
01 消費者行為與行銷變數
為什麼了解消費者行為那麼重要?
02 S-O-R模型
說明消費行為的產生機制
03 刺激與基模
什麼樣的廣告容易引人關注?
04 涉入程度與能力
興趣與知識能促進學習
05 生活型態
對事物的價值觀

04 消費者行為的過程
01 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
是什麼吸引了消費者?
02 問題察覺、資訊搜尋
不滿意創造了需求
03 知覺與評價
品牌形象的建立
04 偏好
喜歡哪個品牌?
05 顧客滿意
曾經購買的顧客極具影響力

05 行銷研究
01 資料的蒐集方法
資料蒐集是最重要的
02 研究流程與資料蒐集方式
取得資料的三種方式
03 問卷調查
如何才能得到有幫助的意見?
04 研究計畫
擬定研究計畫與資料蒐集
05 從POS系統資料到腦科學
日益進步的行銷研究

06 行銷策略
01 市場區隔
想「討好所有人」反而「無法討好任何人」
02 輪廓描繪
掌握主要顧客的特徵
03 市場區隔與輪廓描繪
消費者希望頭痛藥「溫和不傷胃」還是「具有止痛效果」?
04 選擇目標市場
決定主要的客群
05 定位
建立必須依循的準則
06 競爭策略的模式
如何在市場「勝出」?
07 制定戰術
與策略相符的行銷戰術

第2部 行銷戰術的擬定與實施、管理
07 產品
01 產品設計
符合STP的產品設計
02 屬性空間
產品是「屬性的集合」
03 新產品開發流程(1)
創造熱銷商品,而不是銷售生產的商品
04 新產品開發流程(2)
產品具體化

08 產品開發的有效方法與概念
01 KJ法
創意發想的代表性方法
02 聯合分析
產品概念開發的代表性方法
03 品質功能展開(QFD)
產品開發的代表性方法
04 創新的兩難
企業只需要誠摯傾聽顧客的聲音嗎?

09 價格設定
01 價格設定的邏輯
價格的設定必須與策略相符
02 價格對於消費者的意義
價格具有三個意義
03 透過保留價格執行差別定價(1)
如何以不同價格銷售相同產品
04 透過保留價格執行差別定價(2)
讓顧客選擇購買價格
05 各種定價
買組合,不買單項商品
06 價格的心理層面
行銷人會利用的消費者心理
07 心理帳戶
「免費」的誘惑

10 推廣
01 推廣的種類
推動四個購買階段「AIDA」
02 廣告決策
「目的」很重要
03 廣告的媒體
幾乎與行銷畫上等號的「廣告」
04 IMC
分散的訊息會讓顧客感到困惑
05 網路廣告
日新月異的進步速度

11 促銷活動(SP)
01 促銷活動的種類
促銷活動可以分為三種
02 促銷活動的效果
特徵是能夠立即導向購買行為
03 折扣促銷的陷阱
折扣促銷是「猛藥」
04 促銷活動的策略
以賽局理論解讀促銷競爭的陷阱
05 公共關係與人員銷售
B2B行銷的要角!

12 通路(流通與銷售)
01 通路的設計
以顧客需求為第一優先
02 通路的管理
消除通路成員之間的對立
03 製造零售業SPA
從供應鏈到需求鏈
04 區域行銷與GIS
善用地圖
05 商品計畫(MD)
零售業者的產品組合
06 業務、銷售
幾乎每家公司都有的「業務部(課)」

13 測試
01 試銷(1)
規避風險的三種測試
02 試銷(2)
衡量優點與缺點
03 模擬試銷
不在市場執行的測試

14 控制
01 產品生命週期
動態推展STP策略與4P戰術
02 營收預測模型
營收預測預測軌道時必須調整
03 有限資源的有效運用
推廣組合中最佳的預算分配

第3部 現代行銷學
15 CRM
01 一對一行銷
從大眾走向個人的行銷
02 FSP
留住優良顧客
03 十分位數分析、RFM分析
辨識優良顧客
04 有效運用RFM分析的方法
投資潛在優良顧客也相當重要
05 顧客終身價值
在顧客一生中所能獲取的收益
06 顧客資產
顧客的長期價值也包含潛在顧客

16 網路
01 舒緩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大幅改變經濟環境的網路
02 對於「產品」層面的影響
由消費者開發產品的時代
03 對於「價格」層面的影響
價格的決定權轉移到消費者手中
04 對於「推廣」層面的影響
「企業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的雙向連結
05 對於「通路」層面的影響
新登場的「資訊」中間商

17 大數據
01 寶藏也是垃圾
大數據有什麼用途?
02 資料挖礦與AI
在資料海中尋寶!
03 模擬
使用大數據進行「思考實驗」
04 AI的陷阱
AI在商業運用上的兩個弱點
05 大數據的悖論
明明是大數據,資料卻不足夠!?

18 品牌
01 向顧客提供價值的象徵
品牌是企業對客戶的「承諾」
02 品牌價值的衡量方法(1)
調查品牌對客戶偏好與購買行為的影響
03 品牌價值的衡量方法(2)
調查品牌為企業帶來的金錢附加價值
04 品牌相關的策略與管理
該採取什麼樣的品牌策略?
05 品牌組合
企業擁有的多個品牌
06 體驗行銷
從「物」到「事」

19 服務行銷
01 服務的特徵
從「產品本位」走向「服務本位」思考
02 服務的行銷策略
如何才能以服務取勝?
03 服務的行銷策略
如何才能以服務取勝?
04 評估服務
什麼才是好的服務?
05 收益管理
現在不買價格就會立即改變?

20 顧客即資產
01 超顧客主義
超越「顧客是神」的概念
02 Gupta與Lehmann的框架
顧客資產與企業價值
03 勒斯特等學者提出的框架
顧客資產的三個驅動因子
04 Kumar的框架
顧客投入價值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79011
  • 叢書系列:博雅科普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紙上談兵?
  行銷能透過教科書學習嗎?

  我間充斥著許多商業書籍,提倡諸如「熱銷的法則──這麼做就一定能成功」等概念,遺憾的是,這樣的法則並不存在。在商業的世界中,有數不盡的因素能夠影響結果,即便是廣為人知的行銷3C,也會受到組織、股東等公司因素(Company)、市場與環境因素(Customer)、同業與異業的競爭因素(Competitors)影響,而不同的情境下,這些條件是不會完全相同的。商業上許多前例與個案都只是呈現出相對關係,並不能含糊地將其認定為因果關係(這個部分請參考17-4)。

  雖然無法保證行銷一定能成功,卻也不必因此放棄,我們可以採取客觀的觀點,提升行銷的成功「機率」。想要持續創造熱銷商品,重要的是客觀且有系統地向客戶持續學習,不斷重複PDCA(Plan→Do→Check→Act)的循環。

  實務上的行銷涵蓋了科學(客觀性、理論性)與藝術(創造力)這兩個層面,而本書則是將大學課程所學的科學部分,也就是行銷的原理、原則濃縮整理而成。

  「無法量測,就無法控制」,在實務上,學習科學的方法有個好處,那就是在組織中能夠以共通的語言溝通行銷管理的流程。如此一來,企業就能思考如何建立機制,有系統地向客戶學習,在反覆透過資料與理論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提升決策的精準度。

  我在美國伊利諾大學商學院任教六年,在東京大學任教二十年,這段期間我在大學部與研究所教導行銷學,而本書呈現的是我到目前為止從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身上學到的許多事情。本書的主題其實也相當於「十小時學會商學院兩年的行銷學」,歐美的商學院就是所謂的專業學院,其招收的學生在大學攻讀的領域相當多元,包含文科與理科,由於MBA(經營管理碩士)課程並不要求學生具備行銷背景,因此提供的行銷課程與東京大學四年期間所學並無太大差異。

  本書也特意加入難度較高的章節,因此讀者若是無法全然理解,那是因為筆者礙於篇幅無法詳盡解釋,請不必太過介意,只須盡可能掌握概要並往下閱讀。企業在實際執行較進階的分析時,經常會外包給顧問公司與行銷研究公司,只要掌握概要,就能幫助我們判斷外包時要採用什麼樣的分析與研究方法、執行過程是否正確,以及分析結果的詮釋是否適當。
 
東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阿部 誠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話,我對這類「速成」型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保留的態度,畢竟大學四年的學分不是浪費時間編出來的,行銷的深度和廣度是很驚人的。但這本書的作者是東大教授,這身份本身就提供了一個信任基礎。我比較在意的是,這位教授是如何平衡「學術嚴謹性」與「實務操作性」的。如果只是把教科書的重點摘要一遍,那跟自己去翻學校圖書館的書本差異不大;但如果他能從教學現場的經驗中,提煉出哪些是真正普羅大眾或初學者最需要先建立的認知框架,那就很有價值了。我尤其希望它能處理一些比較現代的行銷挑戰,例如數位轉型、社群媒體的運營邏輯,這些是過去幾十年教科書比較少著墨的。如果只是停留在 STP、4P 的基礎理論,那十小時可能真的太充裕了,甚至顯得有點過時。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融貫古今的洞察,能夠幫讀者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依然能保有清晰的判斷力,這才是真正的「精華」。

评分

其實,我最想知道的是,這位東大教授在「十小時」的限制下,會如何處理那些行銷界裡「灰色地帶」的議題。行銷除了策略和工具,還牽扯到倫理、消費者心理的邊界,甚至有時候需要一點點「操縱」的藝術。一本好的教科書往往會避開這些爭議性話題,但一位真正有經驗的教授,或許會選擇直面它們,並教導我們如何負責任地運用這些知識。我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如何賣東西」,更是「如何以正當且永續的方式建立品牌與顧客的關係」。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到「信任建立」和「品牌價值傳遞」這些較為形而上的層面,而非僅停留在轉換率的數字遊戲,那它就遠遠超越了一般的商業指南,而成為一本有深度的思想啟發之作。這種對行銷本質的探討,才是真正能讓人受益良久的寶貴經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蠻吸引人的,那種東大教授的權威感配上「十小時」這個數字,立刻就讓人好奇,到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吸收多少精華。畢竟行銷學這東西,在大學裡頭學個四五年都覺得霧裡看花,能被濃縮成十小時的精華,實在是很誘人的承諾。我本來就對這塊領域有點興趣,但又覺得傳統教科書太過學術、理論一堆,讀起來很吃力,所以看到這種強調效率和實戰性的書名,馬上就心動了。我猜想,作者大概會用一種非常精煉、直觀的方式來切入核心觀念,而不是在那邊講一堆複雜的數據模型或是歷史沿革。畢竟,如果目標是讓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精髓,那麼結構的清晰度和內容的實用性就絕對是關鍵。我希望它能像是一個資深業界人士在旁邊手把手帶你入門,把那些業界術語都轉化成日常語言,這樣對於我們這些還在摸索階段的人來說,學習曲線會平緩很多。光是想像能快速建立起一套行銷思維的骨架,就覺得這時間花得很值得,準備要開始拜讀,看看是不是真有這麼神奇的效果。

评分

拿到書的時候,我特別留意了它的結構編排。如果一本教授寫的書能做到讓外行人看得懂,那它的章節劃分一定很巧妙。我猜想它可能不是按照傳統學術模塊來分,而是根據「一個成功的行銷專案的生命週期」來組織內容。比如說,從市場洞察開始,接著進入產品定位,然後是通路選擇,最後是效果衡量與優化。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讀起來會比較有故事性,更能讓讀者感受到行銷是如何在現實中運作的。如果它只是硬湊了十個主題,每個主題獨立成章,那學習的連貫性就會被打斷,很難形成系統性的認知。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能建立起宏觀視角,讓人看到全局的書籍。畢竟,行銷不只是單點技能的堆疊,它更是一種整體的商業思維,而這種思維的養成,需要好的引導結構才能達成。

评分

我身邊不少朋友都在職場上掙扎,想轉行去做行銷,但又卡在不知道從何學起,補習班的課程又貴得嚇人。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十小時教會你」的書時,第一個念頭就是:這簡直是為我們這種想自學、想摸清門道的人量身打造的。我預期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會非常口語化,不會有太多艱澀難懂的長句,畢竟要「教會」人,溝通效率是王道。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學習路徑圖一樣,清楚標示出「第一步學什麼、第二步如何深化」,而不是丟給你一堆知識點讓你自行組合。另外,我猜測教授應該會設計一些小小的「課後練習」或「自我檢核」的環節,讓讀者能即時測試自己有沒有真的吸收進去,而不只是被動地滑過文字。這種互動感,對於自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定心丸,能讓人更有動力撐完這十個小時的「特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