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則非知不可的政治學概念

50則非知不可的政治學概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班.杜普瑞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政治理論
  • 概念解析
  • 社會科學
  • 公共事務
  • 思想史
  • 學術著作
  • 入門教材
  • 政治哲學
  • 現代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基本教義主義的力量威脅我們的自由與安全,政府的對策可能會危害我們基本的正義、民主政治與人權。貪腐、戰爭與暴政激起公憤,還有宣傳、政黨的花言巧語,以及見獵心喜的媒體煽風點火。另外諸如國傢權力的閤理範圍、革命與政治暴力的正當性、社會主義、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之爭,還有貧窮、犯罪與種族主義帶來的挑戰,想要瞭解當今的政治討論與政府型態,絕對要熟悉這些政治概念。
 
  班.杜普瑞在這本《50則非知不可的政治學概念》簡明扼要地闡述現代人不可不知的重要政治概念。任何人想要深入瞭解永不停息的權力爭奪如何改變世界的麵貌,都會喜歡這本書。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虛構的、不包含《50則非知不可的政治學概念》任何內容的圖書簡介。 --- 書名:《時間的織者:古巴比倫的星辰與權力的交織》 作者:伊利亞斯·薩拉姆 齣版社:黎明之光文化 --- 內容簡介 在尼弗爾河畔的廣袤平原上,人類文明的曙光最早在巴比倫的泥磚城牆內閃耀。然而,我們對於這個偉大文明的理解,往往局限於宏偉的空中花園和漢謨拉比的法典。本書《時間的織者:古巴比倫的星辰與權力的交織》則深入挖掘瞭一個常被忽視的層麵: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如何利用天文觀測、曆法構建和神學敘事,來鞏固王權、管理社會結構,並最終塑造其獨特的政治生態。 這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曆史教科書,而是一場跨越三韆年的探索,聚焦於權力的“非物質”基礎。作者伊利亞斯·薩拉姆,一位專精於古代近東宗教史與天文學史的學者,通過對楔形文字泥闆、廟宇銘文以及考古遺跡的細緻解讀,揭示瞭一個令人著迷的圖景:在美索不達米亞,政治權力並非單純源於軍事徵服或經濟積纍,它更是根植於對“天意”的詮釋權。 第一部分:星辰的低語與王權的閤法性 全書開篇,薩拉姆便將讀者帶迴蘇美爾城邦的早期,探討星辰與神祇之間的神秘聯係。巴比倫的統治者,從早期的城邦之主到後來的帝國君王,都需要嚮其臣民證明,他們是諸神在人間的閤法代理人。這種閤法性並非口頭宣告,而是通過對夜空的持續監測來實現的。《時間的織者》詳盡描述瞭“占星祭司”(baru)這一特殊階層的形成。他們不僅是天文記錄者,更是政治決策的秘密顧問。 本書細緻分析瞭“兆象占蔔”在王室決策中的作用。當一顆彗星劃過夜空,或某一天體發生異常食相時,這被視為上天對現世統治者的警告或嘉許。書中收錄瞭大量對這些“天人感應”事件的記錄,並解釋瞭王室如何利用對這些事件的“預言”和“解釋”,來閤理化對外戰爭的勝利、平息內部動亂,甚至為繼承人的閤法性提供神聖背書。這種對宇宙秩序的掌控感,是巴比倫王權不可動搖的基石。 第二部分:曆法的建造者:時間的政治工程 政治權力本質上是對資源的分配和對人力的組織。《時間的織者》指齣,巴比倫人最偉大的政治工具之一,是他們對“時間”本身的精確掌握。本書深入探討瞭巴比倫的陰陽閤曆係統(Lunisolar Calendar)的復雜性。曆法的製定,遠非簡單的數學計算,而是一項高度政治化的工程。 為什麼要設立閏月?閏月的增補往往是基於農事需求、宗教節日安排,以及最關鍵的——國王的意願。薩拉姆指齣,隻有最高統治者纔有權宣布新年的開始和閏月的介入。這種對“年”的定義權,實際上是對社會生産周期的最終控製權。本書詳細對比瞭不同王朝時期曆法的微小差異,揭示瞭這些看似技術性的變動背後,隱藏著的權力中心的轉移與鞏固。通過控製曆法,統治者也間接控製瞭祭祀的節奏、稅收的周期,以及民眾的心理預期。 第三部分:神諭與契約:法律文本中的宇宙秩序 漢謨拉比法典固然重要,但薩拉姆認為,更深層次的社會秩序維護,依賴於那些嵌入在宗教儀式和神諭中的“非成文法”。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契約文書和審判記錄。 在這些文本中,每一份商業交易、每一樁土地糾紛的裁決,都必須以“神的名義”訂立或宣告。誰擁有闡釋神諭的權威,誰就擁有解釋法律的最高權力。書中分析瞭不同時期對“正義”(mīšarum)概念的演變,展示瞭統治者如何將自身意誌包裝成永恒不變的“宇宙正義”。特彆是關於水權、灌溉係統維護的規定,這些涉及國傢命脈的資源分配,無一不與對農業豐收之神尼努爾塔的崇拜緊密相連。當洪水泛濫或乾旱來臨時,民眾首先質疑的不是國王的行政能力,而是國王是否“得罪瞭神”,這為統治者提供瞭極大的迴鏇餘地,也展示瞭宗教話語權如何有效地規避瞭對具體政策失誤的問責。 第四部分:城市規劃與神性地理學 最後,《時間的織者》將目光投嚮巴比倫的物理空間。城市並非隨機擴張的定居點,而是宇宙模型的縮影。著名的“埃特曼安基”(Etemenanki,巴彆塔原型)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祭祀塔,它被視為連接天界與塵世的軸心。 薩拉姆解釋瞭神廟、王宮與普通市民區之間的精確布局,是如何反映瞭社會等級和宗教等級。王宮必須麵嚮特定的方位,以便於祭司進行占蔔;主要街道必須遵循特定的儀式路綫,以確保城市能夠順利地參與到宇宙的循環之中。這種“神性地理學”確保瞭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感受到自己處於一個由神靈和君主共同構築的、秩序井然的宇宙框架內。 結語:被遺忘的權力引擎 《時間的織者》成功地將我們從對古代政治的綫性理解中解放齣來,展示瞭在高度神權化的社會中,知識、信仰和天文觀測如何構建起比軍隊更持久的統治結構。本書的結論發人深省:在文明的早期階段,對自然的“解釋權”,往往比對暴力的“行使權”,更能確保統治的綿延不絕。 本書語言嚴謹,論證充分,充滿瞭對古代文化細緻入微的洞察力。對於研究古代史、政治哲學、宗教人類學,乃至對文明起源感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它讓我們得以窺見,在人類學會書寫“法典”之前,是如何通過“星辰”來製定“規則”的。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班.杜普瑞
 
  曾在牛津大學艾剋塞特學院(Exeter College)研讀古典文學,後來進入齣版業,在牛津大學齣版社負責兒童書籍齣版,後於2004年轉換跑道,著有《宿命之地》(Places of Destiny,在美國以《歷史的發源地》(Where History was Made)為名齣版)、《五十個非知不可的重要概念》(50 Big Ideas You Really Need to Know),以及暢銷書《五十個非知不可的哲學概念》(50 Philosophy Ideas You Really Need to Know),熱愛棒球與近代音樂,現與傢人住在牛津。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閤筆譯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業譯者。譯作有:《別當政治門外漢》、《美國第一探長的最後正義》、《法律,不隻是法律:行為與社會事實在法律判決時的角色》。

圖書目錄

PART Ⅰ 政治理論
01.自由
02.正義
03.平等
04.人權
05.社會契約
06.民主政治
07.君主政體
08.暴政
09.烏托邦主義
10.革命

PART Ⅱ 意識型態
11.無政府主義
12.政教分離主義
13.共和主義
14.資本主義
15.保守主義
16.自由主義
17.社會主義
18.共產主義
19.社會民主主義
20.多元文化主義
21.勞工運動
22.女權主義
23.綠色運動
24.法西斯主義
25.基本教義主義
26.伊斯蘭主義

PART Ⅲ 政治的機構
27.國傢
28.憲法
29.總統製
30.國會
31.政黨
32.公職人員
33.媒體
34.宣傳

PART Ⅳ 政治的構成
35.貧窮
36.犯罪
37.安全
38.情報
39.政治暴力
40.福利
41.種族主義
42.貪腐
43.政治正確

PART Ⅴ 世界的舞颱
44.現實主義
45.戰爭
46.民族主義
47.帝國主義
48.孤立主義
49.全球化
50.聯閤國

名詞解釋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9516
  • 叢書係列:博雅科普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雷根(Ronald Regan)在1977年時曾經戲言道:「政治應該是第二古老的行業,不過我發現政治跟最古老的行業的確非常地相似。」在此,我要嚮當時即將成為第四十任美國總統的雷根說聲抱歉,同時也要嚮邏輯說聲抱歉,因為我認為第二古老的行業實際上應該是比最古老的行業還要古老。隻要生而為人,大概就難免會有政治行為。亞裏斯多德(Aristotle)認為人類就是政治動物,因為他認為生活在希臘城邦的人民都可以做齣最完整且最具有特色的錶述。政治的英文politics就是源自城邦的希臘文polis。所以城邦是政治動物的自然棲息地,生活在城邦的政治動物互助閤作,製定法律,建立機構,奠定瞭社會秩序與社會正義的基礎。如果說人類原本就是政治動物,那麼人類的生活自然無法將政治排除在外,脫離政治而獨立運作。
 
  城邦或許是人民互助閤作的產物,不過城邦的活力卻是來自於衝突。如果大傢不是經常有意見相左的情形發生,那麼就不需要政治瞭。因為在一團和氣的世界裡,或者是在全麵性壓迫的世界中,政治是絕對無法蓬勃發展的,主要的原因是在這樣的世界裡要不是完全沒有異議,就是所有的異議都已經被完全地消滅瞭。我們的生活需要政治,因為大傢對於應該如何分配福利,誰有權利來管理誰,還有這些問題究竟應該要如何決策,通通都沒有共識。毛澤東曾經說過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也就是一種不必訴諸暴力的解決爭端的方式,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在一個政治開放的社會中,唯一的共識就是包容差異,所以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妥協的科學)。
 
  既然說異議是政治的精髓,那麼我如果硬是要解釋為何單單隻選擇這本書裡麵的五十個政治概念,那似乎對政治就太不公平瞭。的確,迪斯雷利(Disraeli)說政治的字典裡麵沒有「塵埃落定」,所以我也不敢說我給這五十個概念下的定義就是最終的定義,在此,隻能謝謝我的齣版商(先是理察,現在是史拉夫)長久以來對我的支持,也謝謝我的傢人讓我明白,閤理的政治解決方案並不需要理性,更不需要公平的分工,因為愛能徵服一切。
 
班.杜普瑞 謹識
2010年寫於牛津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與設計也給我留下瞭一些印象。整體來說,它給人一種比較「輕薄」的感覺,裝幀設計上並沒有採用那種厚重、看起來就很學術的硬皮精裝,更接近一本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的筆記本風格。這點我蠻欣賞的,因為政治學的概念往往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反覆檢視纔能真正內化,如果太厚重,很容易就被束之高閣。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在內容呈現上,它是否給予瞭足夠的深度去支撐這個「50則」的數量?每一個概念都隻有兩三頁的篇幅,會不會讓讀者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瞭這個複雜的概念?我希望它能用清晰的圖錶、關鍵詞的對比,來彌補篇幅上的限製,而不是僅僅用文字堆砌。如果每一個概念都能搭配一個「生活實例」或「延伸閱讀」的指引,那就太棒瞭,這樣我就能根據自己最感興趣的議題,進一步去鑽研,而不是被單方麵地餵食完所有資訊。

评分

這本封麵上寫著「50則非知不可的政治學概念」的書,老實講,我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把它帶迴傢的。畢竟,政治學這四個字,在我們颱灣的生活中,就跟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但你要真的坐下來把那些學術名詞啃完,那可真是一門苦功。我對照著目錄瞄瞭一下,哎呀,那些什麼「邊緣國傢理論」、「霸權穩定論」聽起來就頭暈,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作者是怎麼把這些冰冷的理論,拉到我們日常討論的場景裡。我比較關注的是,書裡會不會真的解釋清楚,為什麼選舉結果會跟民意代錶的選區劃分有這麼大的關係?或者,在探討「權力分配」的時候,會不會用我們颱灣的憲政體製當作活生生的案例?如果隻是把國外的課本翻譯過來,那實在太可惜瞭。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真正消化瞭這些概念後,用更接地氣的方式,讓我們這些平常不碰這些的民眾,也能在看新聞罵政府的時候,多一點可以引用的專業詞彙,而不是隻會喊口號,那就成功一半瞭。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類工具書的態度一嚮是比較挑剔的,特別是當它標榜「非知不可」的時候,這就等於是對讀者許下瞭一個承諾。我關注的點在於,這「50則」的篩選標準究竟是什麼?是根據影響力?還是與颱灣當前政治情勢的相關性最高?如果裡麵充斥著許多在國際政治學界很熱門,但對我們每天要麵對的能源政策、兩岸關係討論上幾乎派不上用場的概念,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會大打摺扣。我希望作者能夠在選材上展現齣一定的在地意識,例如在談論「資訊戰」或「輿論操縱」時,能納入一些針對社群媒體時代特有現象的分析框架,而不隻是停留在傳統的媒體效果理論上。畢竟,我們現在接收資訊的方式已經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樣瞭,如果內容太過陳舊,那它充其量就是一本閤格的入門導讀,但絕對稱不上是「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评分

翻開書的內頁,我立刻注意到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輕快,不像一般學術著作那種慢條斯理、引經據典到讓人想打瞌睡的寫法。這本書的風格比較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教授,在下課後拉著你到圖書館角落,用比較口語化的方式,把那些拗口的政治學術語,拆解成幾個可以輕鬆理解的步驟。例如,當談到「社會契約」這種古老的概念時,我期待看到的不是洛剋或盧梭的長篇大論,而是作者能直接問我們:「今天你願意把多少自由交給政府,來換取基本的治安和秩序?」這種設問的方式,瞬間就讓我們這些平凡市民,也能站在哲學思辨的高處。最怕的就是那種從頭到尾都在說「學者甲認為」、「學者乙反駁」的寫法,讀起來就像在看學術期刊的摘要。我希望這本書能更著重在「應用麵」,也就是這些概念在解釋當代社會運動、或是不同政黨之間光譜差異時,能發揮多少的解釋力,這纔是對我們這些在地讀者來說,最有價值的「非知不可」。

评分

整體閱讀下來,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去魅化」企圖心,就是要把政治學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拉到與我們生活平行的位置上。這本書的語氣,不是高高在上地教導我們「什麼是對的」,而更像是在提供一套「分析工具箱」。它沒有試圖替我們做齣政治判斷,而是給瞭我們一套標準化的鏡頭,讓我們可以用更精確的焦距去看待那些混亂的政治現象。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概念時,所採取的平衡態度,避免瞭過度偏嚮某個意識形態的傾嚮,這對於試圖建立自己獨立思考架構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畢竟,政治學的魅力不在於背誦標準答案,而在於學會如何提齣好的問題。如果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讀者去質疑、去探究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政治結構,那麼它就遠遠超齣瞭「50則概念」的範疇,成為一本真正有啟發性的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