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

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湯瑪斯.海格
圖書標籤:
  • 藥物史
  • 醫學史
  • 社會史
  • 文化史
  • 藥物學
  • 人類學
  • 健康
  • 科技
  • 曆史
  • 藥物辭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代人=藥人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藥,各種病痛都仰賴藥物緩解
人類對神奇藥物的追尋,推動著醫藥的演進發展
藥能治病,也能緻命;無數生命的犧牲,逐步建構齣現代醫療的樣貌
一部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藥物演進史
 
「藥」,是「令人快樂的草」,還是「危害人體的毒?」
從罌粟的發現到數位藥物的發明,人類始終追尋著靈丹妙藥。
揭開藥物的神奇與黑暗,探索改變歷史、影響世界的十種藥物!
 
  每一種劃時代的藥物齣現,背後都有一群專注的研究人員、古怪的專傢,付齣他們的專業、天分與洞察力,加上努力不懈的辛勤工作。不隻如此,新的藥物得以問世,同時也需要一點誤打誤撞的運氣,更與社會文化、公共輿論、醫療健保係統、大眾的健康意識有著密切的關聯。作者透過平易近人的文字,以醫藥的發展歷史,加上當時社會、人文、風氣等豐富的細節,講述十餘種影響人類的重要藥物背後非凡的故事,以及它們對於人類歷史的影響。
 
  《食藥史》從人類使用上萬年之久的植物「快樂草」──罌粟開始說起,用引人入勝的敘述手法,介紹這些改變我們生命的藥物。海格介紹的主題包括率先將天花接種法引進英國的女性、惡名昭彰的迷藥、挽救無數生命的第一款抗生素、抗精神病藥物、避孕藥、威而鋼、史他汀類藥物,以及「單株抗體」這一最新領域,內容兼具深度與廣度,讀來發人深省,趣味無窮。
 
  ◆五萬顆藥
  全世界最愛吃藥的國傢——美國,每個人一生大約吞服五萬顆藥。
  或許我們應該將自己的物種名稱更改為「藥人」,也就是製造並服用藥物的人種。
 
  ◆快樂草:從罌粟、鴉片到嗎啡
  罌粟是古人最強效、最具安撫效果的藥物,到如今卻最有爭議性。
  它是人類尋找到的藥物之中,最重要的一種。
 
  ◆瑪麗小姐的怪物:天花、牛痘、疫苗接種
  天花至今仍然是史上傳染力最強、緻死率最高的疾病。
  它之所以在地球上絕跡,是因為接種疫苗的人數夠多。
 
  ◆米奇.芬恩:是安眠藥也是迷姦藥的水閤氯醛
  水閤氯醛不但是第一種安眠藥,同時也是第一個廣泛使用的純閤成藥品。
  它跟嗎啡一樣,既用於醫療,也用於玩樂。
 
  ◆來點海洛因止咳糖漿:治療嗎啡成癮的萬能藥水?
  添加海洛因的止咳糖衣錠銷售數量以百萬計,聲稱可以治百病,
  從糖尿病和高血壓,到打嗝和女子性愛成癮。
  
  ◆神奇子彈:磺胺藥劑與抗生素革命
  神奇子彈呼嘯前進的過程中會避開無辜的人,隻鎖定單一目標,也就是凶手。
  我們能否製造齣如神奇子彈般的藥物?
 
  ◆地球上最神祕的領域:從減少手術休剋到治療精神疾病的氯普麻
  人類兩耳之間那十五公分,是地球上最神祕的領域。
  有很多精神病患被判定為無法治療,也沒有人知道這些疾病的起因。
  
  ◆黃金時代:193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
  很多大型製藥公司在這段時間蓬勃發展,製造齣接連不斷的神奇藥物。
  下一個藥物開發的大時代,重視的會是生命的品質,而非數量。
 
  ◆性、藥物與更多藥物:避孕藥與威而鋼
  女性一旦擁有控製懷孕的能力,就能為自己安排不一樣的人生。
  由於某種知名副作用,男人也等來瞭他們的時機。
 
  ◆魅惑之環:藥物成癮與濫用問題有無解方?
  製藥公司持續不懈地尋找不緻癮又能止痛的神奇藥物,卻屢戰屢敗。
  市麵上的類鴉片製劑和相關藥物的數量逐年成長,這是規模巨大的產業。
 
  ◆史他汀,我的親身體驗:隱惡揚善的藥物行銷手法
  史他汀能大幅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目前全世界有幾韆萬人在吃這類藥物。
  但它的效益和副作用究竟有多少?
 
  ◆打造完美血液:免疫係統與單株抗體
  抗體就像血液裡的導彈,能夠辨識並鎖定細菌和病毒,並協助清除。
  單株抗體是我們所擁有最接近神奇子彈的物質。
 
  ◆藥物的未來
  數位感應藥錠、數位化新藥研發、舊藥新用、個人化醫療……,
  藥物研發的未來,重大進展指日可待。
 
名人推薦
 
  蘇上豪(心臟外科醫師、金鼎獎得主)
  寒波(演化人類學「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廖泊喬(精神科醫師、《文豪酒癮診斷書》作者)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
  
媒體讚譽
 
  趣味盎然,充滿深刻洞見。——《書單雜誌》(Booklist)
 
  筆力深厚,考據詳盡,內容生動有趣。對於藥物如何塑造當代醫療,本書提齣精彩見解。書本接近尾聲時,作者說:「我查到的某些資料令我驚奇不已。」我也有同感。——潘妮.拉古德(Penny Le Couteur),《拿破崙的鈕釦》(Napoleon’s Buttons)作者
 
  探討瞭人類與藥物之間教人憂心的關係。……歷史不斷重演,一開始我們開發瞭全新藥物,覺得自己神通廣大,最後醒悟到,我們根本沒有能力掌控藥物。——山姆.肯恩(Sam Kean),《紐約時報》書評
 
  在這本增廣見聞、意味深長的書中,探討藥物開發與醫療行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作者思慮周延又動人心弦的研究成果告訴讀者,尋找沒有風險又藥效強大的「神奇藥物」是不可能的任務,所有的藥物都有好處,也都有壞處。——《齣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知名藥物的歷史與演進。……敘事技巧精湛,全書讀來趣味盎然。……內容專業、讀來心情愉快的書籍,暢談現代醫藥。——《科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的圖書簡介,側重於詳細描述其內容,旨在展現其深度和廣度: --- 《煉金術的黃金時代:從草藥秘典到現代藥理學的科學革命》 一部關於人類如何與物質世界互動,探索生命奧秘與疾病徵服的宏偉史詩。 書籍概述: 《煉金術的黃金時代:從草藥秘典到現代藥理學的科學革命》是一部深入探討西方醫學發展歷程的學術專著。它將目光聚焦於從中世紀晚期到啟濛時代,再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期間,人類在理解疾病成因、尋找治療手段以及建立醫學體係方麵所經歷的顛覆性轉變。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藥物」的歷史,更是關於知識的積纍、科學方法的確立,以及社會結構與宗教信仰如何形塑瞭醫療實踐的演變。 本書的核心論點是,現代醫學並非一蹴而就的產物,而是根植於一段充滿爭議、實驗與突破的漫長歷史。作者細膩地描繪瞭「煉金術」——這一看似神秘的學科——如何為後來的化學與藥理學奠定基礎,以及那些在傳統希波剋拉底體液平衡理論與新興實驗主義之間掙紮的先驅者們。 第一部分:中世紀的陰影與文藝復興的曙光 本部分首先考察瞭中世紀歐洲醫學的結構,重點分析瞭蓋倫主義(Galenism)的統治地位及其在大學醫學教育中的壟斷。我們將深入探討當時的藥物來源——主要依賴植物學採集、動物產品以及礦物提煉——以及這些藥物的製備過程,這些過程往往與占星術和宗教儀式緊密交織。 隨後,本書轉嚮文藝復興時期。這一階段的標誌是人文主義對古典文本的重新發掘,但更關鍵的是,是人們開始質疑既有的權威。我們會詳細介紹文藝復興時期湧現的一批激進思想傢,他們挑戰瞭體液學說的絕對性。例如,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及其追隨者如何將煉金術的目標從製造黃金轉嚮瞭「製藥」(Iatrochemistry),強調特定礦物和化學物質在治療特定疾病中的作用。這標誌著醫學開始從純粹的理論思辨轉嚮更具操作性的化學乾預。我們將解析他提齣的「本質(Archeus)」和「本體(Tria Prima)」,這些概念是如何影響瞭後世的藥物配製理念的。 第二部分:科學革命與實驗醫學的興起 進入十七和十八世紀,本書探討瞭科學革命如何重塑瞭醫療知識的生產方式。隨著顯微鏡的發明和解剖學研究的深入,身體結構的理解發生瞭根本性的改變,這直接影響瞭對疾病機理的假設。 本部分專注於早期化學傢和生理學傢如何試圖將物理和化學定律應用於人體。我們將追溯氣體動力學、酸鹼平衡等早期化學概念如何被引入到對病理的解釋中。此外,本書詳盡分析瞭早期臨床試驗的萌芽,儘管當時的倫理標準遠不如今日,但學術界已經開始意識到,單純的理論推導不足以證明療法的有效性,必須依賴係統性的觀察和記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會花費大量篇幅探討早期「礦物療法」的爭議,包括水銀、砷、銻等物質的應用與風險,以及醫學界對這些「強效藥物」的態度轉變。 第三部分:工業化時代的挑戰與藥物的標準化 十九世紀是醫學專業化和工業化的關鍵時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人口大量集中於城市,公共衛生問題日益嚴重,對有效、大規模生產的藥物的需求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書的這一部分重點闡述瞭以下幾個方麵: 1. 病原體理論的確立: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的工作如何徹底顛覆瞭疾病的「瘴氣論」和「自發生成論」,並將焦點轉嚮瞭特定的微生物。這不僅是微生物學的勝利,更是現代藥物研發的基石——從尋找「解藥」轉變為針對特定病原體的「化療」。 2. 藥劑學的科學化: 傳統的藥房配製方式被標準化的製藥工業所取代。我們將考察這一轉變過程中,歐洲各國如何試圖建立藥典(Pharmacopoeia)來統一藥物的成分和劑量。這涉及到早期化學提純技術的突破,使得有效成分能夠從複雜的天然提取物中分離齣來。 3. 新興的化學閤成: 隨著有機化學的成熟,研究人員開始能夠在實驗室中閤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一時期的「偶然發現」,即一些本用於染料或香料的化學物質,意外地展現齣治療效果。這些發現為後來二十世紀的藥物大爆發奠定瞭技術和思維準備。 結論: 《煉金術的黃金時代》總結道,從對星象的迷信到對分子結構的精確計算,醫學的進步是一部人類理性戰勝直覺的歷史。它展示瞭科學知識的纍積是如何伴隨著社會權力的重新分配,以及當傳統的治療觀念(如體液平衡)被更精確的生物學模型取代時,所帶來的巨大陣痛與輝煌成果。這本書不僅為醫學史愛好者提供瞭豐富的材料,也為所有關心知識如何演進、科學如何塑造文明的人們提供瞭深刻的洞察。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知慾與生存意誌的壯闊編年史。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湯瑪斯.海格  Thomas Hager
 
  創作過多本科學與醫藥史書籍,其中《顯微鏡下的惡魔》(The Demon Under the Microscope)與《空氣的煉金術》(The Alchemy of Air)曾榮獲獎項肯定。現任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個人網站:thomashager.net
 
譯者簡介
 
陳錦慧
 
  自由譯者。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從事翻譯十年有餘,譯作包括《湯姆.瓊斯全譯本》、《幽靈帝國拜占庭》、《感官攻略》等四十餘冊。
 
  賜教信箱:c.jinhui@hotmail.com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藥物發展史的暗黑力量  蘇上豪
前  言   五萬顆藥
第一章 快樂草:從罌粟、鴉片到嗎啡
第二章 瑪麗小姐的怪物:天花、牛痘、疫苗接種
第三章 米奇.芬恩:是安眠藥也是迷姦藥的水閤氯醛
第四章 來點海洛因止咳糖漿:治療嗎啡成癮的萬能藥水?
第五章 神奇子彈:磺胺藥劑與抗生素革命
第六章 地球上最神祕的領域:從減少手術休剋到治療精神疾病的氯普麻
中  場   黃金時代:一九三○年代中期到一九六○年代中期
第七章 性、藥物與更多藥物:避孕藥與威而鋼
第八章 魅惑之環:藥物成癮與濫用問題有無解方?
第九章 史他汀,我的親身體驗:隱惡揚善的藥物行銷手法
第十章 打造完美血液:免疫係統與單株抗體
後  記   藥物的未來
資料來源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0864274
  • 叢書係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藥物發展史的暗黑力量 
蘇上豪(心臟外科醫師、金鼎獎得主)
 
  一九三三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莫裏斯.坦特(Maurice Tainter)所率領的團隊,在研究 2,4-dinitrophenol(2,4二硝基苯酚,簡稱DNP)的動物實驗發現,它可以增加小老鼠的基礎代謝率五○%以上,而且在兩個星期內,能夠讓小老鼠的體脂肪減少一九%,於是一個人類醫藥史上如同減肥藥的「聖杯」齣現瞭。隔年他們將研究報告提交給政府單位,沒有多久就上市,DNP在那個追求窈窕身材的時代,立刻成為醫藥界的新寵兒。
 
  DNP是什麼東西?它其實是在硝化甘油(2,4,6-三硝基甲苯)被閤成後,化學傢再修改其化學式後的產物,經過測試,它可以作為除草劑、染料、木材防腐劑,以及照片的顯影劑等等,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人將它填充在炸藥裡麵。
 
  你或許覺得DNP的上市不夠嚴謹,不過在那個人類四處尋找可以醫治疾病的藥物,或是任何新奇療法的二十世紀初期,莫裏斯的報告如同天降甘霖,根本沒有人覺得它有什麼問題。 
 
  風行幾年的DNP不用我說,它變成藥廠的搖錢樹,讓大老闆及股東們賺得荷包滿滿,可惜它可怕的副作用也一一浮現,例如周邊神經炎、體溫過高、白內障、心搏過速,甚至是心衰竭或死亡也開始在醫學文獻發錶,逼得美國政府在一九三八年發齣禁令讓它下市。最後隻有在蘇聯寒地作戰的急救包裡,纔看得到它的蹤跡,因為DNP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身體發熱,治療失溫狀況。  
 
  提齣這樣的故事,是在告訴各位讀者,人類在尋找可以治療疾病的藥物過程裡,有很多都是非常無厘頭的方式,有人說是錯誤中學習,我倒認為學習錯誤還比較適當,就像本書作者湯瑪斯.海格所寫的《食藥史》中的故事一樣:科學界尋找閤適藥物的過程,往往不是懷抱邏輯思考的方法;一幅幅意外驚喜的畫麵,伴隨著龐大商業利益的導引,纔是它真實呈現的樣貌。
 
  例如海洛因的閤成,原以為沒有可待因成癮的問題,它化身為萬能的止咳藥水,為瞭誇大它的療效,德國拜耳公司將其註冊為「Heroisch」(德文就是英勇的意思),彷彿是解放咳嗽的救世主;可惜今日它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是令人聞名色變的毒品。另外還有為瞭瘧疾而閤成的RP-4560,起先以為沒有什麼效能,卻因為有抗組織胺的鎮靜作用,解決手術中麻醉造成患者的休剋現象。使用它的法國外科醫師拉弗裏特,將它介紹給為瞭精神患者緊急失控狀況而煩惱的同僚,結果這些失控的病人得到緩解,終於讓全世界的精神科醫師放棄瞭大部分令人感到殘忍的治療方法,例如大腦額葉切除、瘧疾發燒療法,或是電擊等等。
 
  我不能破書中太多的哏,希望讀者可以用心去發掘本書每個故事裡引人入勝的情節,醫療的歷史在書中的重要性似乎是次要的,每種治療患者藥物的尋找過程,讀起來不但不沉重,反而充滿驚奇、令人拍案叫絕。如同作者在序中所言:「藥物越有效,醫師的本事越高,被徵服的疾病越多。從這個角度來看,藥物的故事就像一場時代進步的勝利遊行。可別上當:你在本書會看到,藥物的發展是奠定在失誤、意外和始料未及的好運。」
 
  我在文中提齣的 DNP的例子,也是呼應作者的論述,因為他說沒有人能隻享受好處而避開傷害,每一項科學的發現都是雙麵刃,所有的效益不可避免地附帶生理及心理風險,人們經常為效益歡心雀躍,危險則留待日後麵對。所以我們看到,DNP如同鬼魅一直迴盪在我們周圍,它輕而易舉的減肥及減脂效果,至今還是世界上許多健身教練不能說的祕密,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買到它——吃瞭會死也不怕。
 
  還有更精彩的故事,正等待大傢自己翻開書本探索!
 
前言(節錄)
 
  我來告訴你這不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這不是一本製藥業學術史。本書沒有注腳。為求簡潔,很多藥物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事件都略過不提。本書並未囊括所有重要藥物,卻介紹不少塑造醫學史與今日世界的藥物。希望你讀完本書後,能對藥物這個迷人領域多一點瞭解。
 
  本書無法提供科學傢任何最新資訊,因為它不是為藥學專傢撰寫的專書。相反地,這本書設定的讀者群,是對藥品有初步認識、想要瞭解更多的人。這是一本寫給普羅大眾的書,不是寫給專傢的書。不過,我希望專傢讀過本書後也有收穫,多些能跟人分享、新鮮有趣的小故事。
 
  這不是一本藥商會喜歡的書,甚至製藥業說客或反製藥業激進派都不會喜歡。本書既不長篇大論討伐製藥業的邪惡,也不頌揚科學的奇蹟。我不需要捍衛任何立場,也沒有任何私心或目的。
 
  我隻是想帶給你一點樂趣,為你介紹一個新世界,帶你領略藥物發現史。我希望本書除瞭解說醫藥發展史外,還呈現當代的生活麵貌,比如我們跟醫生的關係、電視上的廣告、類鴉片藥物的濫用,以及個人化醫療的可能性。藥廠大發利市,我們很多人卻負擔不起自己需要的藥,本書會促使你思考背後因素。
 
  如果說我希望透過本書傳達某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應該是:世間沒有好藥,也沒有不好的藥,每一種藥都有好有壞。
 
  換個方式錶達:每一種有效的藥物,都有潛在的不良副作用,沒有例外。當新藥在熱切期盼中轟動上市時,這件事輕易就被拋到腦後。眾所矚目的新藥上市後,既有強力廣告宣傳,又有媒體報導推波助瀾,會進入所謂的塞吉週期(以德國科學傢馬剋斯.塞吉〔Max Seige〕命名,他在上個世紀率先描述這種現象)。這種事周而復始:光彩奪目的新藥盛大登場,風靡一時,被廣泛採用(這是塞吉週期的第一階段)。這段蜜月期持續幾年後,媒體就會陸續齣現負麵報導,揭露這款熱銷新藥的危險性(第二階段)。突然之間人心惶惶。昨天還是藥界奇蹟,如今已經變成潛藏威脅。這個階段也會過去,緊接著來到第三階段,人們心態持平,冷靜看待這款藥物真正的效力,銷售也迴歸正常,在藥物的眾神殿裡找到閤適的位置。
 
  然後,噹噹噹!另一傢藥廠又推齣神奇藥丸,塞吉週期重新來過。下一迴你看見新聞媒體聲嘶力竭推崇某種突破性新藥,別忘瞭塞吉週期。
 
  至於我挑選齣來的十種藥物,其中有些你可能已經知道,有些可能沒聽說過。本書的整體構思來自我纔華洋溢的編輯傑米森.史托茲(Jamison Stoltz),但藥品的最後名單由我敲定。
 
  我不想拾人牙慧,重複介紹歷史上最赫赫有名的藥物,所以略過某些耳熟能詳的對象,比如阿斯匹靈和盤尼西林,因為有關這些藥物的文章已經寫得太多。取而代之的是某些較不知名(卻十分重要)的藥物,譬如水閤氯醛(chloral hydrate,一種迷藥,從醫院診所到米奇.芬恩 的酒吧都見得到),還有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s,史上第一種抗生素,有瞭它,纔有後來的盤尼西林),以及複閤避孕藥和威而鋼等少數傢喻戶曉的藥物。本書用瞭不少篇幅討論各種不同形態的鴉片製劑,從史前時代罌粟漿液的第一次採集,到現今有緻命危險的強效閤成製劑。鴉片的後代子孫之所以值得關注,一來是因為它們具有歷史意義(數韆年的精煉與發展,嚮我們揭示製藥史的梗概);二來是因為它們當前的重要性(現今毒癮與藥物濫用問題的元凶)。另外,也因為它們的故事裡充滿有趣的人物與事件,從清朝末代皇後到中世紀的天纔煉金師,從鴉片海盜到海洛因咳嗽糖漿。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在本書介紹的藥物有十多種,而非正好十種。某些章節隻談一種化學物質,比如氯普麻(chlorpromazine, CPZ),其他章節則討論相關的化學藥物,比如史他汀類(statins)。所以,別為藥物數量傷神,數目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沒有人選得齣歷史上最重要的十種藥物,那是白費力氣。因此,我是憑著自己的感覺,以藥物本身的歷史價值和趣味性為選擇依據。寫作方式也經過設計,為瞭方便一般大眾閱讀,盡量避免學術用語,偏好生動的故事和難忘的人物。科學傢可能不太開心,但我希望你會喜歡。
 
  歡迎來到藥物的世界。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夠吸引人瞭,「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橫跨瞭人類文明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對歷史和醫學的交叉點一直很有興趣,尤其藥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常常是決定歷史走嚮的關鍵。這本書的厚度看來就知道內容絕對紮實,裡麵應該不隻是單純的藥物介紹,更會深入探討這些物質如何影響社會結構、文化觀念,甚至戰爭勝負。我猜測,作者一定花瞭很多心力去爬梳那些古老的文獻,把那些充滿神祕色彩的草藥傳說,跟後來的科學發現串聯起來,讓人看得很過癮。能夠把這麼龐大的主題,整理得如此有條理,還能兼顧學術的嚴謹性和大眾的可讀性,這真的很不容易。我期待看到那些早期醫者的智慧,以及後續科學發展的麯摺過程,這絕對是一本會讓人邊讀邊停下來思考的書。

评分

光是「藥物事典」這幾個字,就讓人覺得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極高。我猜測它應該像一本工具書,隨時可以翻閱查閱特定藥物的來龍去脈。不過,我更希望它不隻是羅列事實,而是能夠建立一套清晰的邏輯框架,讓讀者理解為什麼這個時期的藥物發展會朝這個方嚮走。例如,工業革命對藥物閤成的影響有多大?大規模生產又是如何改變瞭藥物取得的可及性?這些宏觀的社會經濟因素,跟微觀的分子結構變化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果作者能把這些複雜的因果關係梳理清楚,並且用簡潔有力的文字錶達齣來,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限於藥學愛好者,對於任何關心人類文明發展的人來說,都將是必讀之作。我對那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總是懷抱著最高的期待。

评分

說實話,颱灣的醫療體係在全球算是有一定名氣,我們從小接觸的用藥觀念,其實深受西方醫學的影響,但我們血液裡是不是還留著一些傳統草藥的記憶?這本書如果能把全球的視角拉進來,或許能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用藥文化。我蠻想知道,某些在古代被視為「仙丹」的東西,現代科學是如何評價的?是完全否定瞭,還是發現瞭某些成分的價值?這種跨文化的對照,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而且,書名裡的「數位藥丸」,讓我立刻聯想到現在的穿戴式裝置和精準用藥的概念,這本書顯然不隻是在談過去,更是在預示未來。能在一本書裡看到這麼長遠的歷史脈絡,確實讓人對醫療的未來更有想像空間。

评分

我最近陪長輩去看瞭幾次醫生,發現他們對某些老藥的信任度,遠高於新藥。這種對歷史悠久的療法的依戀,背後一定有社會學或心理學的原因,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探討藥物如何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而不僅僅是治療身體的工具。例如,某些藥材在特定宗教儀式中的使用,或是它們如何被賦予瞭某種道德或禁忌的色彩。這類型的書籍,最忌諱的就是寫得像教科書一樣枯燥,如果能用說故事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化學結構、艱澀的醫學名詞,轉化成生動的歷史場景,那簡直是太棒瞭。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史,讓人讀起來既長知識又心有戚戚焉。

评分

最近剛好在關注一些關於公共衛生和全球化議題的報導,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別好奇,在過去那些沒有完善醫療體係的時代,人們是怎麼應對瘟疫和疾病的,書裡麵應該會提到一些利用植物或礦物作為早期藥物的記載吧?而且,如果能看到現代醫學的發展軌跡,從那些看似原始的療法,如何一步步演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精準醫療,那種對比感一定很震撼。我個人對那些「意外」發現的藥物故事特別感興趣,很多劃時代的醫藥突破都不是計畫齣來的,而是機緣巧閤。我希望書中能多描寫一些科學傢們在實驗室裡摸索的過程,那些充滿挫摺和堅持的細節,往往比結果本身更有啟發性。畢竟,每一種藥品的誕生,背後都承載著無數人的心血和時代的印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