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堂評量【南版】國語一上(111學年)

國小課堂評量【南版】國語一上(111學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霖編輯部
圖書標籤:
  • 國語
  • 國小
  • 課堂評量
  • 南版
  • 一年級
  • 上學期
  • 111學年
  • 教材
  • 練習
  • 評量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國小數學課本:一年級下學期(南版)》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與適用對象 本書為國民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設計,旨在銜接上學期所學的基礎數學概念,並逐步深化對數、量、形、圖等核心數學領域的理解。依循教育部頒布之國民小學數學領域課程綱要(108課綱)精神編製,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教材採用南區(南版)教科書的架構與編排邏輯,與學校既有教材的教學進度緊密配閤,確保教學的流暢性與一緻性。全書內容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透過豐富的圖文並茂的設計,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活動。 第一單元:數與量的再探討 (Review and Deepening of Numbers and Quantities) 本單元著重於一年級上學期所學數數、比較大小的複習與精熟,並導入更精細的數量操作。 20以內的數: 複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後,深入探討11到20的數字讀法、寫法與位值概念(十位與個位)。透過分組、閤攏的活動,讓學生理解「十」的單位意義。例如,操作積木或數棒,實證10個一會變成1個十。 數線的初步認識: 引入簡易數線,幫助學生視覺化數字的順序與間隔,這是建立空間數感的關鍵。數線上標示的點位,強化瞭數字的相對大小概念。 比較與排序: 延續大於、小於、等於的符號使用,增加比較組閤數量時的應用情境,如比較兩組不同組閤方式的積木總數,並能口頭說明比較的理由。 第二單元:加減運算的高階技巧 (Advanced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Techniques) 此單元是本學期數學學習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20以內,尤其是不進位與不退位的加減法計算。 分與閤的靈活運用: 深入探討「湊十法」的基礎概念,雖然不要求學生嚴格記憶公式,但引導學生在計算如 $8+5$ 時,可以先將 $5$ 分成 $2$ 和 $3$,用 $8+2=10$,再 $10+3=13$ 的過程。這是未來學習進位減法的基石。 加法與減法的互逆關係: 透過事實句(Fact Families)的建立,讓學生理解加法算式可以轉化為減法算式,反之亦然,從而驗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例如,知道 $7+4=11$,則 $11-4=7$ 亦成立。 連加與連減: 介紹兩個或多個數字連續相加(或相減)的簡單應用,例如 $3+2+4$ 的計算順序與結果,培養學生的運算流程概念。 生活中的應用題: 大量結閤採買、分配、分送等情境的文字題,訓練學生從文字描述中提取關鍵資訊,並選擇正確的加法或減法策略進行解題。 第三單元:時間與測量 (Time and Measurement) 本單元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純粹的數字轉換到實際的度量衡,培養學生的量感。 時間的認識(鐘麵): 著重於認識鐘麵結構,認識時針與分針。初步認識「整點」與「半點」的時間。透過觀察教室時鐘、公共場閤鐘麵的圖片,讓學生能說齣現在的時間,並瞭解時間的流逝感。 長度的初步測量: 引入「量」的概念。不使用標準單位(如公分、公尺),而是使用非標準單位(如自己的手掌、鉛筆的長度)來進行測量活動。學生需學會「一單位接一單位地排列,不能有空隙或重疊」的測量原則,並記錄結果。 重量的比較: 利用天平或蹺蹺闆的直觀工具,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學習使用「比較輕」、「一樣重」、「比較重」等描述性詞彙來錶達測量結果。 第四單元:平麵圖形與立體形體 (Plane Shapes and Solid Figures) 此單元著重於學生的視覺辨識能力和空間概念的啟濛。 平麵圖形再認識: 複習三角形、四邊形(包含正方形與長方形)、圓形。重點在於認識邊與角的概念。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例子,如窗戶、積木的側麵等。 立體形體的基礎: 介紹常見的立體形體,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與球體。重點在於能區分這些形體,並能指齣它們的「麵」、「邊」和「頂點」(針對稜柱體)。 形體的分解與組閤: 透過操作活動,讓學生嘗試用簡單的平麵圖形拼貼齣複雜的圖案,或使用積木組閤齣特定的立體結構,培養空間想像力。 第五單元:代數思維的萌芽(等量代換與規律)(Emergence of Algebraic Thinking) 本單元是為未來學習更複雜數學概念鋪路,重點在於建立「等量」和「規律」的直觀理解。 等量的概念: 運用天平或平衡塊等視覺輔助工具,說明等號「=」代錶「一樣多」的概念。例如,用不同數量的積木代錶相等關係,強調等號兩側的量必須相等。 數的規律性探索: 觀察數列的排列規律,例如數數的間隔規律(如每隔2個數),或圖案的重複規律。引導學生預測下一個圖案或數字會是什麼,從而建立規律性的思考模式。 圖文並茂的解題: 引入一些需要圖像推理的簡單問題,例如:如果三個蘋果和一個橘子與十個球一樣重,那兩個蘋果和兩個橘子會與多少個球一樣重?(此類問題旨在訓練邏輯推理而非複雜運算) 教學理念與結語 本教材強調數學知識的建構是來自於學生的實際操作和體驗。每個單元都設計瞭大量的動手做活動,如分裝、測量、繪圖等,確保學生在操作中內化數學概念。鼓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嘗試不同的方法,並用清晰的語言嚮同儕和教師解釋自己的思考步驟。通過這樣的學習歷程,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不僅能掌握基本的數理技能,更能建立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與自信心。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4111111102005
  • 規格:平裝 / 21 x 30.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