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人性的弱點

活用人性的弱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郁
图书标签:
  • 人际关系
  • 沟通技巧
  • 心理学
  • 影响力
  • 自我提升
  • 行为心理学
  • 人性的弱点
  • 卡耐基
  • 成功学
  • 情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對很多人而言,戴爾‧卡耐基這個名字,和長年陪伴讀者改變其人生的暢銷書《人性的弱點》等作品,已可以結為一體。有人認為卡耐基式的人際關係訓練,是由有效的說話課程中自然產生的,其實不然。卡耐基自己也做了以下的說明: 
 
  「從一九一二年以來,我為了培養紐約的專業人才,而實施了教育課程。最初我只開闢說話訓練課程,讓課程是透過實際的經驗,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來思考問題;在生意上,則讓他在沒有準備下與人面談,或者讓他在大眾面前說話,藉此訓練他對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更加沉著。」 
 
  「不過,隨著時間的消逝,我發現這些課程的學員們,除了要接受有效的說話訓練以外,他們更需要學習在日常的生意上或社交上與人交際的技術。」 
 
  卡耐基發現在初期階段教授人際關係的原則,光靠嘴巴說明是沒用的,必須和教導有效的說話方法一樣,把人際關係的原則在教室裡活生生地表現出來。 
 
  卡耐基說:「與其責備人,不如去理解人。去想想別人為什麼會這麼做?這樣比一味地批評別人來得有意義,而同情、寬大、親切等美德也就是由此而生。」 
 
  這種想法正是卡耐基課程的真髓。輔導員不管遇到任何事,都絕不批評學員,相反的,並積極地去強調學員的表現,不把他們的缺點看得太重,如此便能提升學生們的聽講興趣。 
 
  卡耐基人際關係的另一個原則是「誠實地給予評價」―—有人演講時,一定要鼓掌,並且誠心地聆聽;輔導員本身對演講者也要表示謝意,並且多加誇獎。 
 
  關於這個原則,卡耐基引用了一位企業家的話:「我覺得人類最大的資產是激發職員們工作的能力。而且,將人類內心最重要的東西發揮出來,可以給對方十分的肯定及鼓勵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大的渴望是要求別人的肯定。」 
  
  卡耐基課程的學員都將這個原則應用於日常生活。在卡耐基組織中活躍三十年的馬里摩沙,回憶一位學員在競爭激烈的地區經營加油站的情形―—
 
  這位男士不但沒有經營出想像中的實績,汽油又不能降價,連廣告費都有問題,以致他感到相當煩惱。最後他想起在卡耐基課程中學到的一句話:「認同別人說的話,並對他表示謝意。」決定應用這個原則看看。首先,他對來加過油的人都留下地址,等他們再度光顧加油站時,就會致函感謝。 
 
  結果,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顧客們陸續開車到他的加油站對信件表示謝意,其中有特別從遠地趕來加油的,也有推銷員利用推銷業務的機會到此地加油的。還要特別一提的是,他的油價並沒有比其他地方低,且還比部分地區高呢!但是本著卡耐基的原則,他的事業又有了起色。 
 
  卡耐基說過:「到處發牢騷一點意思也沒有,因為對別人而言,你等於只是一味地要求他迎合你的意思罷了。另外,批評也是極危險的事。因為人類最重要的是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傷了,便容易引發怒氣。」 
 
  富蘭克林說過成功祕訣是:「不說別人的壞話,要多說別人的好話。」 
 
  德拉維州的洛伊斯頓說:「我從卡耐基課程中得到的另一個收獲是對人類的信賴。也就是說,我把每一個人都視為重要的對象,想聽聽他們說的話。他們從事各種工作,人種和年齡也各有不同,有學生、有上班族、有家庭主婦,而他們的信仰、思想、對將來的希望,也不盡相同。當我向他們訴說我自己的事蹟時,他們都仔細傾聽。透過這種經驗,我學會了去理解不同的信仰和希望,也學會了去尊敬每一個人。事實上,他們每個人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 
 
  有關人際關係,卡耐基的第一個原則是―—「不批評、不責難、不訴苦。」 
 
  本書就是以卡耐基的基本精神,演譯為現代人的新元素。在人際關係中,如何運用影響力,是一門相當有趣的學問。它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別人,讓你處處逢源、如魚得水。如此每個人都可以踏上自己所喜歡的人生,快樂的活在你身處的社會之中……
《时间旅者的手记:失落文明的碎片与未来回响》 作者: 艾莉西亚·维拉(Alicia Vera) 出版社: 星河探索文库 字数: 约 1500 字 --- 导言:跨越星河的低语 《时间旅者的手记:失落文明的碎片与未来回响》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编年史,也非晦涩的物理学理论推演。它是一卷由一位自称“时轨观测者”的旅行者留下的、横跨数个纪元、无数星系的私人记录集合。本书的核心在于探索“熵的边界”——一个物理学理论尚未触及,却在宇宙的宏大叙事中反复上演的现象:高度复杂的文明在达到技术顶峰后,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结构性的崩塌与信息遗失。 本书的叙事线索是碎片化的,模仿了时间旅行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读者将跟随手记的作者,潜入那些被宇宙遗忘的角落,见证辉煌帝国的黄昏,收集那些足以颠覆我们当前认知体系的残存信息。 第一部分:恒星之下的寂静——奥瑞恩帝国的挽歌 手记的第一部分,集中记录了作者对“奥瑞恩(Aureon)”文明的考察。奥瑞恩文明,存在于距离我们银河系约三百万光年的一个多恒星系统中,其鼎盛时期被认为是已知宇宙中信息处理效率最高的社会形态。他们掌握了对时空曲率的精确操控,能够瞬间完成跨星际的物质传输,并构建了基于量子纠缠的全球意识网络。 核心章节探析: 1. “思维穹顶”的坍塌: 作者详细描述了奥瑞恩社会结构如何依赖于一个中央“思维穹顶”。这个穹顶不仅是信息枢纽,也是社会共识的塑造者。手记指出,奥瑞恩的灭亡并非源于外敌入侵或资源枯竭,而是源于“共识的过载”。当信息流的密度超过个体或集体能够有效处理的极限时,系统并未崩溃,而是进入了一种“自洽的停滞”——所有人都拥有全部信息,但没有人能从中提取意义。手记收录了一段经过修复的奥瑞恩最后一位“智者”的日志片段,其中提到:“我们淹没在真理的海洋中,却失去了辨别潮汐的能力。” 2. 拟态生态系统的陷阱: 奥瑞恩人对环境的改造达到了极致,创造出完全自洽、无需外部干预的生态系统。作者考察了这些“完美花园”在文明消亡后的状态。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花园并未回归原始自然,而是陷入一种“人工停滞”。植物的生长模式、动物的繁衍周期,都遵循着预设的算法,缺乏进化所必需的“随机噪音”。作者将此现象称为“完美化的熵增”,即系统在达到最优状态后,失去了进一步演化的动力,最终僵死。 第二部分:深空漂流者与时间褶皱 手记的第二部分,视角转为更宏大、更具随机性的时间观测。作者利用其特制的观测工具——“时隙穿梭器”,记录了多个在宇宙尺度上近乎瞬时消失的文明片段。这一部分侧重于探讨信息在极端时空条件下的保持与失真。 核心章节探析: 1. “零点信标”的频率分析: 作者追踪到了一组来自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微弱信号,这些信号被命名为“零点信标”。手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信标并非宇宙早期的自然辐射,而是来自某个试图在宇宙诞生之初就进行“结构锚定”的古老文明留下的信息碎片。作者利用先进的语言学算法对信号进行了逆向推演,揭示出其中包含的数学结构,暗示了一种“多维几何学”的理解,这种理解与我们当前对四维时空的认知有着根本的区别。 2. 记忆的结晶体: 在一个被黑洞引力场扭曲的星云残骸中,作者发现了一批被称为“记忆结晶体”的物质。这些结晶体内部锁存了数个文明的集体记忆,但由于引力潮汐的拉扯,记忆的顺序被彻底打乱。手记的这部分充满了对“叙事结构”重要性的论述。作者发现,一个文明的本质并不在于其技术成就,而在于其叙事的能力——即如何将事件、情感和知识组织成一个可被传承的、有逻辑的序列。当叙事结构解体时,技术蓝图即便存在,也失去了被激活的“上下文”。 第三部分:回响的悖论——未来的影子 手记的最后一部分,从历史考察转向了对当前文明(即读者所处的时代)的警示与推测。作者通过对比已逝文明的轨迹,试图描绘出一条可能避免的“未来路径”。 核心章节探析: 1. “加速主义幻觉”: 作者尖锐地批评了当前社会对“技术进步速度”的盲目崇拜。通过对比奥瑞恩等文明,手记论证了技术迭代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一旦技术进步超过了社会伦理、哲学思辨和集体心理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和整合的速度,社会就会陷入一种“加速主义的幻觉”——表面上看似高效运转,实则内部结构的张力已达到极限。手记中特别分析了“即时反馈循环”对决策质量的腐蚀作用,指出这与奥瑞恩“思维穹顶”的过载机制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2. “未被观测的现实”: 最终章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反思。作者认为,许多失落文明并非被毁灭,而是因为他们所构建的“现实模型”与宇宙的真实运作方式产生了微小的、但持续累积的偏差。当他们的模型无法解释新的观测结果时,整个文明的知识体系便失去了地基。作者呼吁,对未知保持敬畏,对现有知识保持批判性解构,比追求已知知识的绝对完备性更为重要。本书的结论并非提供答案,而是强调“提问的方式”决定了文明的存续周期。 结语 《时间旅者的手记》是一次对“存在”与“意义”的深刻叩问。它强迫读者跳出线性的时间框架,审视我们自身文明发展中那些被忽视的、却可能是决定性的结构性弱点。这是一本关于宇宙中伟大文明的兴衰警示录,一本关于信息、叙事与终极遗忘的沉思之作。它要求我们不仅要问“我们能做什么”,更要问“我们如何能保持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不被时间吞噬”。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做個最受歡迎的人 
第1章 不要吝於讚美別人 
第2章 不揭別人的短處 
第3章 投其所好 
第4章 給人面子 
第5章 為他人設身處地 
第6章 善意謊言的力量 
第7章 最高明的好話要從背後說 
第8章 首因定律—―第一印象力 
第9章 結尾效應術—―好頭不如好尾 
第10章 重複話語的用意
第11章 刻意模仿的同步行為 
第12章 多次見面的效應 
第13章 察言觀色的技巧 
第14章 含而不露、明哲保身
 
第二部 傾聽與尋求支持 
第1 章 洗耳恭聽術 
第2 章 以水攻火術 
第3 章 故意說錯術 
第4 章 尋找話題術 
第5 章 明知故問術 
第6 章 權威效應術 
第7 章 狐假虎威術 
第8 章 適度示弱術
第9 章 心理暗示術 
第10章 需求誘惑術 
第11章 引發好奇術 
第12章 合理挑刺術 
第13章 恩威並重術 
第14章 製造短缺術 
第15章 軟繩捆柴術 
第16章 輿論效應術 
第17章 攻其軟肋術 
第18章 事後謝恩術 

第三部 提高親和力讓人無法拒絕 
第1 章 暴露缺點術 
第2 章 利用姓名術
第3 章 態度謙卑術 
第4 章 適度說明術 
第5 章 低調做人術 
第6 章 禮讓光環術 
第7 章 從高到低術 
第8 章 動之以情術 
第9 章 得寸進尺術
第10章 欲望刺激術
第11章 鳥籠效應術 
第12章 牽領頭羊術 
第13章 激發同情術

第四部 看穿對方、化解敵意 
第1 章 多長心眼術
第2 章 謹防暗箭術 
第3 章 理性思考術 
第4 章 拋試金石術 
第5 章 窺斑識豹術 
第6 章 人前要避開鋒芒 
第7 章 不碰痛處術 
第8 章 得理也要饒人 
第9 章 故意暴露「弱點」 
第10章 用「我們」來代替「我」 
第11章 把期待降低 
第12章 姿態卑下的力量 
第13章 忍氣吞聲術 
第14章 韜光養晦術 
第15章 幽默可化解一切

第五部 如何讓對方合作與回報 
第1 章 牽線搭橋術 
第2 章 巧發脾氣術 
第3 章 拐彎抹角術 
第4 章 逼迫承諾術 
第5 章 步步為營術 
第6 章 逆向思維術 
第7 章 虛張聲勢術 
第8 章 緊張疲勞術 
第9 章 欲進先退術 
第10章 製造期待術 
第11章 強迫選擇術 
第12章 雪中送炭術 
第13章 冷廟燒香術 
第14章 造就負債術
第15章 長線釣魚術 

第六部 怎樣激勵自己 
第1 章 攻心感恩術 
第2 章 保護熱情術 
第3 章 科學獎勵術 
第4 章 恰當懲罰術 
第5 章 利益引導術 
第6 章 大膽放權術 
第7 章 激起挑戰術 
第8 章 賜予頭銜術 
第9 章 貶低刺激術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21385
  • 叢書系列:自我啟發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老實講,拿到手的時候我就有點好奇,因為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感覺像是要揭開什麼深層次的秘密。我個人對人性這種複雜的東西一直很有興趣,想知道人腦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有時候會做出一些看似不合邏輯的決定。讀完後,最大的感覺是,作者真的很懂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小劇場」。他沒有用什麼艱澀的心理學名詞來嚇唬人,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像是在辦公室裡如何應對難搞的同事,或是家庭聚會中那些微妙的權力拉扯。看完之後,會讓人忍不住反思自己過去在某些情境下的反應,原來很多時候我們都被那些潛在的、不自覺的心理機制給牽著鼻子走。尤其是關於「損失厭惡」那塊,我簡直是拍案叫絕,我那次錯失的投資機會,現在回想起來完全就是書裡寫的那樣,當時就是被害怕失去的感覺給綁架了。這本書的好處就是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讓你能夠更冷靜地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感覺自己好像突然學會了一套新的社交語言。對於想在職場上更順遂,或者想改善人際關係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工具書,不會讓你覺得枯燥,反而像是在看一部高智商的連續劇。

评分

老實講,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想,現在市面上類似主題的書那麼多,這本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畢竟「人性」這塊大餅,大家都在分食。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很誠懇地把「黑暗面」和「光明面」都攤開來談,沒有過度的美化或批判。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關於「從眾心理」的描述。書中提到,在面臨不確定的情境時,我們潛意識裡有多麼渴望「與眾不同」的壓力,以及為了融入群體,我們願意犧牲多少自己的判斷。這讓我想起學生時期為了趕流行而做出的很多蠢事,那些都不是出於真心喜愛,而是害怕被排擠。這本書沒有直接教你怎麼成為領頭羊,而是讓你明白,當你想要獨立思考時,你需要對抗的是多麼強大的內建程式。這份理解,反而給了自己一種釋懷感,知道自己不完美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個「不完美」的機制。它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你最不願面對的、軟弱的那一面,但同時也賦予了你改變的勇氣。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作者觀察入微的程度簡直像個顯微鏡下的生物學家在研究人類行為模式。我以前總以為自己是個挺理性的人,不太會被情緒左右,但翻開這本書後,我才發現自己被騙得好慘!書中對於「確認偏誤」的剖析,簡直是神來之筆。我們總喜歡聽自己想聽的話,只會去尋找支持自己既有觀點的資訊,這在社群媒體時代更是被無限放大。我立刻聯想到我家人在討論政治議題時那種雞同鴨講的場景,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同溫層裡,還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什麼「一鍵修復」的萬靈丹,畢竟人性很難被單純化,但它提供了一個強大的「診斷工具」。透過了解自己容易在哪裡犯錯,哪些話術容易被用來誘導你,你就能建立起一道心理防火牆。對於一個習慣深度思考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是一種思維上的升級,讓你從被動接受資訊,轉為主動質疑和過濾。它不是一本讓你變得很會說漂亮話的書,而是一本讓你變得更清醒、更難被操弄的寶典。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與我過去看過的幾本心理學普及書很不一樣,它比較像是一個經驗老到的長輩,坐在你旁邊,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跟你分享他走過的江湖路。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氣息,每個章節的切入點都非常貼合台灣社會的文化脈絡,讓人讀起來特別有親切感。特別是關於「面子」和「關係」這兩個在華人文化中極為核心的價值,作者的解讀非常到位,點出了我們在追求所謂「和諧」背後,所付出的隱性成本。我特別喜歡它討論的那個「沉默的螺旋」現象,這在網路論壇上簡直是天天上演的戲碼。你明明有不同意見,但看到大家都在支持某個論點時,你就會選擇閉嘴。讀完後,我開始嘗試在一些小群體中,溫和地提出不同的看法,雖然一開始很緊張,但驚訝地發現,人們其實更欣賞那種敢於表達不同聲音的真誠。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在複雜社會結構中,如何優雅自處的智慧。它不是要你變得更奸詐,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能理解、更懂得平衡的「社會人」。

评分

哇靠,這本真是太「實用」了,根本就是我的生活說明書!我平時在公司裡就覺得,為什麼有些人三言兩語就能把事情喬定,而我明明很有道理,最後卻搞得大家不愉快?讀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了,關鍵不在於誰的道理比較大聲,而在於你怎麼包裝你的「餌」。書裡提到很多關於「錨定效應」和「稀缺性」的應用,讓我茅塞頓開。舉例來說,我以前在跟供應商議價時,總是直接報我想付的價格,結果通常很難讓步。照書裡的建議,先拋出一個極端的數字作為起點,後續的拉鋸戰就變得有跡可循,連我那出了名難搞的主管都對我刮目相看。這不是教你玩弄別人啦,而是讓你更清楚別人在做決策時的「盲點」在哪裡,進而用一種更聰明的方式去溝通你的需求。我特別喜歡它用很多真實案例來佐證觀點,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比單純背誦理論要來得深刻幾百倍。如果你是那種常常在人際互動中感到挫敗,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朋友,真心推薦你來翻翻看,保證讓你對「影響力」這個詞有全新的體會,甚至會開始期待下一次的社交場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