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複製專業美味!頂流甜點師的極簡輕時尚甜點37道

在家複製專業美味!頂流甜點師的極簡輕時尚甜點37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ムラヨシマサユキ
图书标签:
  • 甜點
  • 烘焙
  • 食譜
  • 家常甜點
  • 簡易甜點
  • 輕時尚
  • 頂流甜點師
  • 極簡食譜
  • 甜點製作
  • 烘焙食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開一場親朋好友專屬的甜點分享會吧!
  不用專用模具,全部只要一個琺瑯盤,
  從海綿蛋糕到水果塔派,烘焙甜點到冷藏甜點,
  所有想得到的甜點都能輕鬆製作!

  想做甜點,但每次都要買不同大小形狀的模具,卻又只用一兩次,讓你傷透腦筋嗎?
  只是偶爾想吃個甜點或是跟朋友來個愜意的下午茶,不想搞得太麻煩嗎?
  節省收納空間、小宅廚房也能輕鬆做的琺瑯盤甜點食譜,颯爽登場!

  用琺瑯盤做甜點,不只是換個容器這麼簡單而已
  ‧琺瑯盤廣而淺的平面,讓加熱跟冷卻的過程都能快速完成
  ‧琺瑯這種材質更具有快速保冷、耐熱、抗酸的特性,不論是平常料理時使用,還是當作烘焙模具使用都很適合。
  ‧在需要送禮或招待朋友時,直接將整盤甜點端上桌,美觀度與完整度就算與專賣店相比也毫不遜色!

  好做、好拍又好吃的經典甜點,是在家做甜點的人不可錯過的選擇!

本書特色

  ☆打卡拍照必備!最節省空間與荷包的人氣時尚食譜
  ☆將專業級食譜調整成適合人人在家自己嘗試的簡單好做版!
 
《味蕾的奇幻旅程:探索世界各地的街头小吃与传统烘焙秘籍》 一个关于寻味、手作与文化交融的深度探索 你是否曾梦想,不必背起行囊,就能品尝到摩洛哥香料的浓郁、日本和菓子的细腻,或是阿根廷街头那一口热腾腾的恩潘达(Empanada)的酥脆? 《味蕾的奇幻旅程》并非一本专注于精致法式糕点或居家烘焙的食谱书,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食物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的指南。本书的核心,在于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限制,深入世界各地最具烟火气的角落,挖掘那些代代相传、融合了风土人情的“日常美味”。 我们摒弃了那些需要花费数小时准备、动辄十几种进口原料的繁复步骤。本书所呈现的,是真正的“在地智慧”——那些街头摊贩、巷口小店的师傅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创造出令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非凡风味。 --- 第一章:地中海的阳光与香料——那些一口即化的“幸福瞬间” 本章带领我们从炎热的希腊海岸线启程,探访当地人如何在清晨的阳光下准备那层层叠叠、浸透了蜂蜜与核桃的巴克拉瓦(Baklava)。但我们不会只停留于甜味。我们将深入土耳其的集市,揭示制作Simit(芝麻面包圈)的关键发酵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发面技术,烤出外壳的韧性与内里的松软。 重点解析:地中海地区的“慢发酵”哲学,以及当地人如何利用橄榄油、柑橘皮和海盐这三种基础元素,构建起复杂而和谐的味觉层次。我们甚至会拆解摩洛哥“马格里布”甜点背后的香料平衡艺术,介绍如何在不依赖专业研磨机的情况下,手感调配出完美的七味粉或拉斯哈努特(Ras el Hanout)。 --- 第二章:亚洲的“禅”与“鲜”——米、面与茶的极致对话 亚洲,是谷物与发酵艺术的集大成之地。本章将焦点放在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功力的亚洲街头甜点与主食。 日本的和菓子: 我们将探讨的并非是华丽的季节限定,而是最基础的“炼り切り”(Nerikiri)基础豆沙制作法,以及如何利用天然的栀子花、抹茶或紫苏叶来为豆沙上色和调味,达到“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同时,我们会分享制作真正口感Q弹的道明寺(使用糯米粉而非即食粉)的窍门,这完全依赖于泡米和蒸制的精确时间控制。 东南亚的椰香迷恋: 从越南的Banh Chuoi Nuong(烤香蕉糕)到马来西亚的Kuih Lapis(千层糕),重点在于如何控制椰浆的脂肪含量与米粉的比例,以达到完美的凝固度和咀嚼感。你会学习到,为何在东南亚,蒸制甜点需要比烘烤甜点更依赖“经验”而非“温度计”。 --- 第三章:新世界的碰撞与融合——拉丁美洲的烟熏与焦糖化 当我们踏足美洲大陆,食物的风味变得热烈而奔放。本章聚焦于那些在殖民历史和原住民文化交织下诞生的美味。 阿根廷的Dulce de Leche(牛奶焦糖酱): 这不仅仅是一种酱料,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将深入剖析制作Dulce de Leche的两种主要流派——“慢煮法”和“高压锅法”的优劣,并揭示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加热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避免糖晶析出,得到丝滑如绸的质地。 墨西哥的Churros与巧克力: 许多人只知道油炸和撒糖。本书则会分享墨西哥当地人制作Churros面糊时,如何加入少许酸性物质(如啤酒或柠檬汁)来影响面筋结构,使外壳更加酥脆,内里保持湿润。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展示如何用传统方法,制作出带有肉桂、辣椒粉(Ancho Chile)或烟熏辣椒的“热巧克力”,而非简单兑水冲泡。 --- 第四章:中欧的坚韧与朴实——黑森林之外的传统烘焙 许多人对中欧的印象仅限于萨赫蛋糕。本章将带你走进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家庭厨房,感受那些朴实无华却极具疗愈效果的烘焙物。 酵母的艺术: 重点介绍如何制作具有百年历史的波兰翻转蛋糕(Babka)。Babka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内馅——无论是肉桂、葡萄干还是巧克力,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高油高糖的面团,使其依然能够充分发酵,并在烘烤后保持“拉丝”般的质地。我们会详细解析不同酵母(鲜酵母、干酵母、天然酵母)在中欧气候下的表现差异。 奶酪与果酱的完美搭档: 探索捷克的Kolache(一种开放式甜面包)中,如何利用当地的夸克奶酪(Quark)或李子果酱,在面团发酵完成后,通过精确的“二次发酵”控制,确保烘烤后奶酪馅料不会塌陷流淌。 --- 结语:回归食材的本真 《味蕾的奇幻旅程》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对“风土”的尊重。我们不会用复杂的技巧来掩盖食材的平庸,而是通过深入理解不同文化如何处理面粉、糖、脂肪和香料,找到平衡与和谐。这本书不是让你成为一名“顶流甜点师”,而是成为一个“有故事的美食家”——一个能在家中,用最朴素的方式,重现世界角落那份最真挚、最地道的街头美味的人。 附录:全球基础原料的本地化替代指南——详细列出如何用本地常见的坚果、油脂和糖类,完美模拟异国风味中所需的特殊原料,让你手中的任何食材都能开启一段新的味觉探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ムラヨシマサユキ(Murayoshi Masayuki)


  料理研究家。

  從糕點學校畢業後,曾經任職於甜點店、咖啡廳、餐廳,並於2009年成立了麵包及點心教室。以「在家手作才更好吃」為概念,致力於發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味」,提案都是可以反覆製作的簡單食譜。貼心設計的課程內容受到了不少好評,在雜誌及電視上也都有活躍的表現。對於便利商店或連鎖店的麵包及點心也頗有一番心得,以「祕密的自由研究」為名,四處品嚐美食長達10餘年。

  其中文版著作有《用量杯和量匙就可以輕鬆做的美味麵包38款》(台灣東販出版)、《日日做甜點》(楓葉社文化出版);日文著作有《ムラヨシ フルーツパーラー》(NHK出版)、《テーブルブレッド》(グラフィック社出版)等。
 

图书目录

Introduction 只要一個琺瑯盤 2
Tools 基本用具 6
Equipments 基本的前置準備 8
 
Chapter No.1 奶油蛋糕/海綿蛋糕
柳橙奶油蛋糕 10
起司核桃蘭姆葡萄奶油蛋糕 12
可可大理石夾心蛋糕 14
大費南雪 16
草莓鮮奶油蛋糕 18
栗子鮮奶油蛋糕 20
抹茶小倉餡夾心蛋糕 22
 
Chapter No.2 布朗尼/酥餅/穀物棒
焦糖胡桃軟心布朗尼 24
櫻桃杏仁軟心布朗尼 25
焙茶白巧克力酥餅 28
香菜花生酥餅 30
咖哩起司鹹酥餅 31
無花果杏桃穀物棒 32
芝麻黃豆米香穀物棒 33
 
Chapter No.3 起司蛋糕/布丁
茴香萊姆生乳酪蛋糕 36
黑櫻桃紐約起士蛋糕 38
蘋果洋甘菊重乳酪蛋糕 40
薑餅風味舒芙蕾起司蛋糕 42
鮮奶油布丁 44
Espresso鮮奶油布丁 46
草莓蜂蜜布丁蛋糕 47
 
Chapter No.4 塔/派/烤奶酥
覆盆子塔 50
藍莓塔 52
鹹派 54
蘋果派 56
蛋白霜檸檬萊姆派 57
李子肉派 60
焦糖香蕉奶酥 62
白桃百里香奶酥 63
 
Chapter No.5 甜點
檸檬及巴西莓法式棉花糖 66
鹽味牛奶糖 68
薄荷沙瓦牛奶糖 69
白酒鮮果凍 70
抹茶巴巴洛瓦佐草莓淋醬 72
干邑風味提拉米蘇 73
草莓香草冰淇淋 74
葡萄柚迷迭香優格雪酪 75
 
Column
I 糖霜製作技巧 34
II 發泡鮮奶油的製作技巧 48
III 包裝發想 64
 
How to make

基礎奶油蛋糕 76
基礎海綿蛋糕 77
基礎塔皮 78
基本作業流程 78
基礎派皮 79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4110
  • 叢書系列:精緻美食
  • 規格:平裝 / 80頁 / 18.2 x 25.7 x 0.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Introduction


  一個琺瑯盤就搞定

  我從孩童時期開始就非常喜歡做點心。

  在學習製作點心的過程中,卻一直有個煩惱。
  在翻閱食譜時,總是會想著「看起來好好吃!好想做看看!」
  最後卻因為沒有專用的模具而放棄。

  另一方面,當我開始湊齊各式各樣的模具之後,
  又會因為小廚房中沒有足夠的收納空間而感到困擾。
  而且,某些模具在一年之中使用到的次數其實不多。

  結果,不論有沒有甜點模具,都還是煩惱不已。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這種小巧的白色琺瑯盤。
  除了有著飽滿溫潤的可愛外觀之外,
  在料理時,可以將肉類放在盤中浸泡醃料,再放入冰箱冷藏;或是當作烘烤少量的堅果時使用的烤盤。使用頻率滿高的。

  就在我將裝著派的琺瑯盤放進烤箱中復熱時,突然靈光一閃。
  「啊,這不就是個萬用的點心模具嗎!」

  兼具快速保冷和耐熱的特性,
  再加上抗酸的琺瑯塗層,和其他材質有著天壤之別。
  我也試著利用琺瑯的各項優點,研發了許多配方。
  這些點心的不同之處並不只是用琺瑯盤替換原本模具而已。
  琺瑯盤廣而淺的平面,使加熱和冷卻的過程都能快速完成,
  這也是點心之所以美味的原因。

  這本食譜中收錄了各種與眾不同的點心,無論是下午3點的零嘴、招待朋友的甜點、或是可以直接包裝成禮物的點心,都是用琺瑯盤製成的。

  謹獻給因為沒有模具而放棄製作點心的朋友們,
  以及廚房被不知何時才會使用的模具佔滿的讀者們。

Murayoshi Masayuki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常常在想,現代人壓力這麼大,為什麼我們還想學做甜點?說穿了,就是想找回一點對生活的主導權,在一個標準化的世界裡,創造一點點獨一無二的甜美。這本《在家複製專業美味!頂流甜點師的極簡輕時尚甜點37道》,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厲害的顧問在身邊耳提面命。它不只教你食譜,更應該是傳遞一種態度:享受過程,但不要被過程綁架。我期望看到的是,它能破除那種「做甜點就是要很貴氣、很耗時」的迷思。讓我這個只有基本配備的小家庭廚房,也能做出有層次、有記憶點的味道。如果這本書的37道甜點,每一道都能帶來不同的驚喜,而且成功率高到讓我願意一試再試,那麼它絕對是年度最值得入手的烘焙書,因為它賣的不只是食譜,而是能帶入日常的幸福感。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感覺可以把那些百貨公司週年慶、或是網路上爆紅的那種精緻甜點,搬回家自己變出來一樣。我一直覺得做甜點是個很「搞工」的事情,要準備一堆有的沒的工具,還要學一堆聽起來就很複雜的法文名詞。但這本書標榜「極簡輕時尚」,光是這幾個字,就讓我覺得好像找到了一條捷徑。我那個廚房小到連烤箱都快放不下了,所以「極簡」這兩個字對我來說簡直是救贖。我幻想著,以後朋友來家裡,我不用再慌慌張張地跑去甜點店排隊買貴森森的蛋糕,而是優雅地端出一盤自己做的、看起來像是法式甜點店水準的作品,那種成就感肯定破表。我特別期待看到它怎麼把「專業」和「簡單」這兩個看似衝突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畢竟我們追求的,是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那份小確幸的儀式感。如果真的能做到,我願意為它豎起大拇指,這不只是一本食譜,簡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指南啊。

评分

這年頭,誰不愛「時尚」啊?甜點現在不只是吃進肚子裡,更是要能上相、要能打卡。我承認,我就是那種會先拍十幾張照片才捨得動第一口的人。以前做的東西,總是看起來灰灰暗暗的,顏色不夠亮麗,層次感也太平淡,拍起來根本沒辦法發限時動態。這本書如果真的能傳授一些「視覺魔法」,讓我的新手作品也能有網美級的外觀,那我就賺到了。我猜測它可能不是教你堆疊十層慕斯,而是教你如何利用簡單的淋面、色彩搭配,或是用點綴小巧思,讓一個基礎的戚風蛋糕瞬間升級。重點是,這種「輕時尚」應該是指維持度吧?就是那種即使放了一天,口感和賣相都不會急遽崩壞的技術。如果我能在忙碌了一週後,輕鬆做出一個能讓人驚呼「哇,這是在哪家訂的?」的甜點,那種心靈上的滿足感,絕對比吃到一塊昂貴的蛋糕還要來得真實。

评分

說真的,現在網路上甜點教學影片多到爆炸,什麼法芙娜巧克力、魚膠粉、甚至是哪種品牌的香草莢最有層次感,大家說得頭頭是道。但問題是,很多時候看了半天,結果發現材料根本在一般超市買不到,不然就是步驟多到像在寫論文。我對烘焙的熱情經常在看到那些繁複的打發、精準的溫度控制後就澆熄一大半。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主打「頂流甜點師」的配方,卻又強調「輕時尚」,我心裡是既期待又有點懷疑的。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很罩得住的厲害師傅,用最白話、最實際的方式告訴我,哪些「專業」的細節可以簡化,哪些步驟是魔王關卡一定要過,哪些則是可以偷偷換成家裡現有的材料。畢竟,我們不是要去考證照,只是想在週末的下午,配著一杯手沖咖啡,享受一份不負罪惡感的美好甜點。如果這本書能幫我省去跑三家材料行、還得擔心烤出來的成品像顆石頭的窘境,那它就值回票價了。

评分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樣,對烘焙充滿熱忱,但始終卡在「理論與實踐的巨大鴻溝」。我們常常被食譜上的「輕輕拌入」、「預熱至精準幾度」搞得心神不寧。這本書如果真的能打中台灣讀者的需求,它必須要非常體貼。例如,它會不會考慮到台灣高濕度的氣候對蛋白霜穩定性的影響?會不會針對台灣常見的器具做調整,而不是強迫大家去買進口的高規格攪拌機?我比較想看的是那種「偷吃步」的智慧,不是偷工減料,而是聰明地繞過那些不必要的繁瑣。例如,用氣炸鍋能不能替代烤箱的某個步驟?用哪種常見的糖類可以達到類似焦糖化的效果?如果能提供這些實戰經驗,而不是照本宣科的翻譯外國食譜,這本書就能真正成為我們廚房裡的好夥伴,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