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最新版(第二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影音.加值

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最新版(第二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影音.加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光臣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
  • 机械制图
  • 工程制图
  • 实训
  • 教学
  • MOSME
  • 软件教程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從精選實例中循序漸進學習SolidWorks的指令操作,深入淺出引導讀者建構3D實體零件與組合件。

  2.直接截取SolidWorks操作介面的對話框、文意感應工具列或指令按鈕等關鍵步驟的圖示,加以詳細講解說明,藉以提高學習效率。

  3.提供日常生活日用品、玩具及家庭用具等為實例,提升讀者學習動機與興趣。

  4.本書採用侷彩印刷圖片精美,內容條理清晰步驟詳盡,減少學習者在軟體操作摸索的時間。

  5.本書使用以基礎指令為主,簡淺易懂容易上手,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或相關從業人員自學進修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前沿技术:数字化工程实践的基石 本套丛书聚焦于现代工业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与数字化制造,旨在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资源。本丛书内容设计紧密贴合行业发展趋势,涵盖从基础理论构建到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独立工程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卷:高级产品数据管理与协同设计 本卷深入探讨了现代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的核心概念与实际应用。在高度集成化的现代制造业中,产品数据的有效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本卷首先梳理了PLM系统的架构、关键功能模块,如数据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工作流程自动化等。 重点内容包括: 三维模型语义化与知识管理: 如何在CAD模型中嵌入设计意图、材料属性、工艺要求等“知识”,实现模型从几何表示向智能数据载体的转变。探讨了基于特征识别和知识库驱动的自动化设计审查机制。 协同设计环境构建: 详细介绍跨地域、多学科团队如何利用基于云或企业内网的协同平台进行实时数据交互与并行设计。分析了在并发环境下处理数据冲突、确保数据一致性的最佳实践。 面向制造的数据准备(DFM/DFA): 深入讲解如何将设计模型无缝传递至下游工序。内容涵盖面向注塑、钣金、机加工等不同工艺的特定数据准备要求,如拔模斜度分析、干涉检查、公差链分析等,确保设计成果直接可用于生产制造。 虚拟样机与系统集成验证: 探讨如何利用多学科仿真平台对产品进行虚拟集成测试。内容涉及机械结构、电子电路、控制逻辑等不同域模型之间的接口定义与数据交换标准,以在物理原型制造前发现潜在的系统级缺陷。 第二卷:复杂曲面与精密模具设计理论 本卷专注于对复杂自由曲面结构的设计、分析与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造型、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掌握高效的曲面建模与分析能力是区分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核心内容覆盖: 先进曲面数学基础: 详细解析NURBS曲面、T-Splines等高级曲面表示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优势。重点阐述曲率分析、光顺性评估(G0/G1/G2连续性)的量化标准与工具使用。 拓扑优化与轻量化设计: 介绍基于有限元方法(FEM)的结构拓扑优化流程。讲解如何设定载荷、约束条件,并指导优化结果向可制造实体模型的转化(反向工程与重构)。 精密模具结构设计: 以注塑模具为例,系统阐述从产品分析到模具设计全流程。包括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原理。特别关注热流道系统的布局规划与温度控制策略。 数控加工路径的智能生成与验证: 讲解从复杂曲面模型生成高效刀具路径的策略,包括曲面精加工算法、多轴联动加工的轨迹规划。引入对加工残余应力、表面质量的预测性分析工具的应用。 第三卷:多物理场仿真与性能验证工程 本卷是连接“设计”与“性能保证”的关键桥梁,侧重于利用计算仿真技术对产品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行为进行预测和验证。 本卷详细介绍了以下关键模块: 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分析: 从基本的静力学分析扩展到大变形、接触分析、材料非线性(塑性、蠕变)分析的求解器设置与后处理技术。强调求解收敛性控制与结果解读的工程意义。 热-结构耦合分析(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针对涉及热载荷的结构件(如发动机部件、电子设备散热器),讲解如何精确耦合热传导、热对流与结构应力分析,以预测热应力疲劳。 流体动力学基础与应用(CFD): 介绍边界层处理、湍流模型选择等CFD建模核心环节。通过风扇设计、管路流动阻力计算等实例,展示如何通过流场仿真优化散热效率与压力损失。 多体动力学(MBD)与系统集成仿真: 探讨机械系统(如悬挂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方法。如何建立柔性体模型,并将MBD结果反馈至结构强度分析中,实现更真实的性能评估。 第四卷:先进增材制造(AM)的数据准备与工艺控制 本卷紧跟工业4.0浪潮,聚焦于增材制造技术的数据链管理与工艺优化,这是实现小批量、定制化和复杂结构制造的核心技术。 内容聚焦于: 增材制造数据前处理: 详细介绍STL模型的修复与优化,包括如何处理三角面片过密或空洞问题。讲解增材制造特有的体素化(Voxelization)技术。 支撑结构设计与优化: 分析不同AM工艺(如SLM、SLA、FDM)对支撑结构的不同需求。介绍算法辅助的自动支撑生成,以及支撑结构对零件应力分布和后处理成本的影响。 工艺参数的离线仿真与控制: 探讨如何利用模拟软件预测激光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场、残余应力分布。讲解基于仿真结果的预补偿策略,以减少制造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 后处理与质量表征: 覆盖增材制造零件的应力消除热处理、表面精加工工艺。引入X射线CT等无损检测技术,对内部孔隙率和晶体结构进行量化评估,确保最终产品达到设计性能要求。 本套丛书力求内容的前沿性、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操作的实战性,为读者提供一条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实践的完整路径。每一章节均配有详实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确保读者能够将所学知识高效地应用于实际的工程挑战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 │ 說明與設定
0.0 SolidWorks 說明與設定
0.1 使用 SolidWorks 線上說明步驟圖示
0.2 自訂透明立即檢視工具列設定步驟圖示
0.3 系統選項與文件屬性設定步驟圖示

Chapter 1 │ 伸長填料、伸長除料
1.1.1 伸長填料 ( 外圓內方 )
1.1.2 伸長填料 ( 同心圓 )
1.1.3 伸長填料 ( 矩形圓孔片 )
1.1.4 伸長填料 (V 形枕 )
1.1.5 伸長填料 ( 卍字 )
1.1.6 伸長填料 ( 太極 )
1.1.7 伸長填料 ( 連接件 )
1.1.8 伸長填料 ( 紀念徽章 )
1.1.9 伸長填料 ( 直狹槽與弧狹槽 )
1.2.1 伸長薄件 ( 方形迴圈 )
1.3.1 伸長除料 ( 直尺 )
1.3.2 伸長除料 ( 圓方串珠 )

Chapter 2 │ 旋轉填料、旋轉除料
2.1.1 旋轉填料 ( 階級圓桿 )
2.1.2 旋轉填料 ( 串珠 )
2.1.3 旋轉填料 ( 橢圓手環 )
2.1.4 旋轉填料 ( 龍蛋壺蓋 )
2.2.1 旋轉薄件 ( 地球儀底座 )
2.2.2 旋轉薄件 ( 喇叭鎖握把 )
2.2.3 旋轉薄件 ( 養樂多瓶 )
2.2.4 旋轉薄件 ( 優格杯 )
2.3.1 旋轉除料 ( 鉛筆 )

Chapter 3 │ 圓角、導角、薄殼、圓頂
3.1.1 圓角 ( 工型鋼 )
3.1.2 圓角 ( 敲擊梅花扳手 )
3.1.3 圓角 ( 湯匙 )
3.2.1 導角 ( 卡規 )
3.2.2 導角圓角 ( 陶杯 )
3.2.3 導角 ( 固定把手 )
3.3.1 薄殼 ( 布丁塑膠盒 )
3.3.2 薄殼 ( 地球儀中空圓球 )
3.4.1 圓頂 ( 開尾錐度銷 )
3.4.2 圓頂 ( 旗頭 )
3.4.3 圓頂 ( 橢圓形砲彈頭 )

Chapter 4 │ 鏡射、環狀&直線複製排列
4.1.1 鏡射 ( 塑膠矩形盒 )
4.1.2 鏡射本體 + 變化圓角 ( 塑膠髮簪 )
4.2.1 環狀複製排列 ( 長孔圓盤 )
4.2.2 環狀複製排列 ( 棘輪 )
4.2.3 環狀複製排列 ( 電話轉盤 )
4.2.4 環狀複製排列 ( 角度調整片 )
4.2.5 環狀複製排列 ( 輪胎 )
4.3.1 直線複製排列 ( 下水道井蓋 )
4.3.2 直線複製排列 ( 叉子 )
4.3.3 直線複製排列 - 變化草圖 ( 圓形隔熱板 )
4.3.4 直線複製排列 - 變化草圖 ( 塑膠濾網 )
4.3.5 直線複製排列 - 變化草圖 ( 梳子 )

Chapter 5 │ 基準軸、基準面
5.1.1 基準軸 ( 玩具餅乾 )
5.1.2 基準軸 ( 熔接三通接頭 )
5.2.1 基準面 ( 複斜面體 )
5.2.2 基準面 ( 雙複斜面體 )

Chapter 6 │ 異型孔、裝飾螺紋線、肋材、文字
6.1.1 異型孔 (T 形槽圓盤 )  
6.2.1 裝飾螺紋線 ( 球形固定握柄把手 )
6.2.2 裝飾螺紋線 ( 六角頭螺栓 M20x80x46)
6.2.3 裝飾螺紋線 ( 六角螺帽 M20)
6.3.1 肋材 ( 人孔蓋座 )
6.3.2 肋材 ( 發電機風葉 )
6.4.1 文字 ( 卡規 )
6.4.2 文字 ( 咸豐元寶 )
6.4.3 文字 ( 優格杯 )

Chapter 7 │ 掃出&掃出除料
7.1.1 掃出 ( 六角扳手 )
7.1.2 掃出 ( 大迴紋針 )
7.1.3 掃出 ( 心型糖果盒子 )
7.1.4 掃出 ( 小風扇護網 )
7.1.5 掃出 - 導引曲線 ( 六角花瓶 )  
7.1.6 掃出 - 雙導引曲線 ( 青瓷蓮花碗 )
7.2.1 掃出 - 薄件 (180 度熔接彎管 )
7.2.2 掃出 - 薄件 (90 度螺接彎管 )
7.3.1 除料 - 掃出 ( 蛋糕盒蓋 )

Chapter 8 │ 疊層拉伸、除料-疊層拉伸
8.1.1 疊層拉伸 ( 不鏽鋼筷 )
8.1.2 疊層拉伸 ( 金元寶飾品 )
8.1.3 疊層拉伸中心線 ( 毛巾掛 )
8.2.1 疊層拉伸 - 薄件 ( 偏心漸縮管 )
8.2.2 疊層拉伸 - 薄件 ( 吹風機集風口 )
8.3.1 疊層拉伸除料 ( 塑膠直尺 )

Chapter 9 │ 分割線、曲線(樣章)
9.1.1 分割線 (PE 安全錐 )
9.1.2 分割線 ( 注意號誌標誌 )
9.1.3 分割線 ( 陶杯 ) 草綠色釉
9.2.1 投影曲線 + 合成曲線 ( 籃球 )
9.3.1 螺旋曲線 + 固定螺距 ( 圓柱形壓縮彈簧 )
9.3.2 螺旋曲線 + 變化螺距 ( 圓柱形壓縮彈簧 )
9.3.3 渦捲線 ( 渦捲線彈簧 )
9.4.1 穿越參考點曲線 ( 波浪型墊圈 )

Chapter 10 │ 組合件、動畫
10.1.1 組合件 ( 心型糖果盒 )
10.1.2 組合件 ( 球型固定握柄把手 )
10.1.3 組合件 ( 地球儀 )
10.2.1 組合件產生新零件 ( 雙層隔熱碗 )
10.3.1 組合件 + 動畫 ( 龍蛋壺 )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35130
  • 規格:平裝 / 504頁 / 21 x 29.7 x 2.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資深工程師的角度來看,這本《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第二版》的價值,其實遠超過它標示的「實習」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論」指南。許多教材著重於如何完成單一複雜的零件,但忽略了在真實工業流程中,設計資料如何有效管理和傳遞。這本書在後面的章節,對於零件編號、BOM表(物料清單)的自動生成與校對,做了非常細緻的說明。特別是當你需要與採購或生產部門溝通時,一份標準化且精確的BOM表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書教導的,是如何利用SolidWorks內建的功能,將設計意圖無縫轉化為生產所需的數據,這對提升整個專案的效率至關重要。而且,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不時會穿插一些「業界建議」的小技巧,例如如何優化模型樹結構以利後續修改,或是如何設定模板以維持公司設計風格的一致性。這些看似枝微末節的細節,恰恰是決定一個製圖人員專業度的關鍵,因此,我認為這本書不僅適合新手,對於想優化自己工作流程的資深使用者,也絕對值得納入參考書單。

评分

我不是科班出身,純粹是因為工作需要,被老闆要求要在三個月內學會SolidWorks,當時真的是一頭霧水,對三維空間的概念就有點障礙。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買了這本《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第二版》,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友善,沒有那種密密麻麻的文字轟炸,每一步操作都有清晰的圖示輔助,而且圖示的品質很高,顏色對比和視角都很精準。最重要的是,它很重視「設計思維」的引導。它不是只告訴你「按這個按鈕,零件就會出現」,而是會解釋「為什麼我們選擇用拉伸而不是掃掠來建立這個特徵?」,這種對底層邏輯的探討,讓我從單純的工具使用者,慢慢轉變成能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建模的人。而且,書裡有針對不同行業(像是模具設計或鈑金件)的專門章節,這讓我可以快速定位到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不用在不相關的內容上浪費時間。對於像我這種非本科系的學習者來說,這種「對症下藥」的教學方式,實在是太重要了。

评分

我手上剛好有幾本舊版的CAD教材,坦白說,軟體更新速度很快,舊書的很多介面和功能都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這次入手《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最新版(第二版)》,立刻感受到它與時俱進的誠意。從介面佈局到新加入的幾個重要指令,這本書都做了詳盡的更新說明,確保讀者學到的知識是業界現在正在使用的。當然,光是新版還不夠,重點在於內容的深度。我特別欣賞它在處理「組合件」時所採用的策略。組合件的干涉檢查、運動模擬,這些往往是初學者感到頭痛的地方,因為牽涉到多個零件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本書不是只教你零件間如何「鎖定」,而是深入解釋了約束條件(Constraints)的不同類型及其適用情境,讓組合件的動畫模擬變得順暢且真實。再者,那個MOSME行動學習的搭配,簡直是讓這本書「活」了起來。當我遇到一個步驟卡住時,不必翻書找對應的頁碼,手機一點開影片,老師彷彿就在旁邊指導,這種即時的除錯能力,大大加速了我的學習曲線,這比單純看書本的效率高出好幾倍。

评分

老實講,市面上的CAD教科書多到一個爆炸,每一本都說自己是最新的、最實用的,但翻開來看十之八九都是在複製原廠的說明手冊,看得人昏昏欲睡,根本無法真正應用到工作場域。我這次會挑這本《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最新版(第二版)》,主要是看中它強調「實習」二字,而且是第二版,代表經過市場驗證和修訂。實際翻閱後,發現它的範例選擇非常貼近台灣製造業的常見零件。舉例來說,它在處理螺紋和倒角這些細節時,提供的操作技巧非常精細,不像有些書只是草草帶過,導致你畫出來的零件在模擬時會出現意料之外的錯誤。另一個讓我驚豔的是,它對於「工程圖」模組的著墨很深。很多初學者學完零件建模就覺得萬事大吉了,但真正要進入生產線,工程圖的規範、標註方式、公差的判讀才是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面的講解非常到位,不僅教你怎麼把圖畫出來,更教你如何「專業地」表達設計意圖,這點絕對是區分業餘與專業的門檻。搭配那個行動學習的資源,簡直是為自學夥伴量身打造的超級武器,讓原本枯燥的軟體操作,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

這本《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SolidWorks篇 - 最新版(第二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影音.加值》實在是給了想學SolidWorks的新手一個非常扎實的入門磚!我個人是機械科出來的,以前在學校學的軟體操作總覺得跟業界標準有點脫節,很多實際應用上的眉角都摸不太著。不過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軟體功能說明書,而是很貼近「實習」這個情境去設計內容的。從最基礎的草圖繪製、特徵建立,到進階的組合件、工程圖出圖,每個章節的安排都環環相扣,讓人讀起來很有成就感。特別要提一下它附贈的MOSME行動學習資源,這簡直是救星!對於圖文不好理解的部分,直接掃描QR Code就能看到對應的影音操作,那種手把手教學的感覺,比自己在那邊對著螢幕猜半天有效率多了。尤其對於那些需要視覺化的操作,例如複雜曲面的掃描或實體減除,影片真的能瞬間打通任督二脈。我覺得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作者群顯然對教學很有心得,不會一下子把所有艱深的東西砸過來,而是循序漸進,讓讀者能穩穩地建立起三維建模的觀念,而不是只會點滑鼠。對於準備考取相關證照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的實戰性也很高,很多範例都像是考試會出的題目類型,讀完後去應試心裡會踏實很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