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古文明卷】: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帶你搭時光機,見證人類重要時刻【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全彩插圖.三版)

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古文明卷】: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帶你搭時光機,見證人類重要時刻【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全彩插圖.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維吉爾.希利爾
图书标签:
  • 世界历史
  • 中小学
  • 古文明
  • 历史故事
  • 全彩插图
  • 美国畅销书
  • 儿童读物
  • 科普读物
  • 三版
  • 指定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西方家庭必備經典書】
跟著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
一起見證人類重要時刻吧!
 
\50位教育界人士、讀者一致推薦/
國中小學生必讀「跨領域」、「知識性」讀物
 
  ◎全球超過10,000,000人讀過的世界歷史,遍及美國、韓國、日本、中國
  ◎1924年首印後不斷再版,至今仍然是美國卡爾維特學校的明星課程
 
  世界這麼大、歷史這麼長遠,要記住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蹟,是不是覺得很難呢?
  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簡單有趣!
 
  Q1:原始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覓食還有躲避猛獸,不然就會變成野獸的食物?
  Q2:埃及人相信,人死後會復活,所以製造木乃伊保存身體?
  Q3:發明字母ABC的人,其實是腓尼基人?
  Q4:中國小孩在進行基本讀寫前,必須先記住大約六百多個字?
 
  擅長將知識化做篇篇動人故事的校長爺爺,
  以孩子的視角,帶你搭時光機一起見證人類的重要時刻。
  彷彿跟古人做朋友,嚴肅的歷史也瞬間變得親切可愛了!
 
本書特色
 
  1. 歷史事件導讀:每篇章皆有歷史事件導讀,提供該篇事件重點,讓閱讀更條理分明。
  2. 重點複習:整合各個時代重要觀念,看完校長爺爺的歷史故事,也能記下重要的歷史知識!
  3. 動動腦,想想看:故事後的動動腦小活動,檢查你是否真正了解這些歷史事件!
  4. 結合趣味故事的快樂歷史課:用說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對歷史的興趣,進而建構基礎歷史概念!
 
  【閱讀關鍵與特色】
  ✏適讀年齡:無注音,適合9歲以上閱讀。
  ✏閱讀關鍵字:世界歷史、閱讀能力、哲思。
  ✏教育議題:閱讀素養、國際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學習領域: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
  ✏核心素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SDGs目標:SDG4優質教育。
 
得獎紀錄
 
  ★美國外交部鼎力推薦,美國中小學生最佳讀物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推薦書籍
  ★教育部「新生閱讀起步走計畫」獲選書籍
  ★香港誠品童書類排行榜TOP10
  ★入選「影響中國孩子一生的十大圖書」
  ★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推薦「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
 
教育界人士強力推薦
 
  李裕光(台灣國際蒙特梭利小學副校長)
  李家同(清華大學教授)
  鄭婉琪(之道學習創辦人)
  周鄭州(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林光義(慧燈中學創辦人)
  李崇建(暢銷書《沒有圍牆的學校》作者)
  彭菊仙(親子教養書作家)
  劉旭欽(全國教師工會)
  謝國清(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前理事長)
  李秀貞(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
  張榮輝(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
  唐光華(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
  呂理政(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葉建良(台南圖書館館長)
  花梅真(明德國小老師)
  連瑞琦(河堤國小老師)
  黃學仁(彭福國小老師)
  顏如禎(日新國小老師)
  何素琴(信義國小老師)
  
名人推薦
 
  「本書的作者抓住了義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的精神,以兒童為本位,把人類的故事、數千年中外的歷史、浩瀚如大海的材料,篩選成有趣、易讀的童書,相信定能激發小學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真是太好了!」──台灣國際蒙特梭利小學副校長 李裕光
 
  「作者以總是能將引起閱讀興趣的口語轉換成文字,透過聯繫性歷史典故的向前推演,精確又自然的吸引了讀者眼光,特別是孩童們。這些跨越時空、語言、文化的故事,突破重重限制完成出版,我們慶幸全世界的孩童與一般讀者,得以透過閱讀這一系列書籍,自然的強化了歷史、地理、藝術素養。希利爾校長的著作真的值得推薦。」──全國教師工會理事長 劉欽旭老師
 
  「人類歷史複雜而豐富,如同大自然一般,是讓孩子產生好奇與探索的重要媒材。這套書的大綱脈絡鋪陳了重要的歷史點,又能在各個歷史點上以故事的方式生動呈現。孩子會喜歡,家長也可以跟著重讀歷史而有『原來是這樣啊』的驚喜。」──之道學習創辦人 鄭婉琪
 
  「要先給孩子史觀?還是史綱呢?或是只要講歷史故事就好了?這是我曾在體制外中學討論歷史課程的難題。如果當時看過《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就會找到答案了。這本書是絕佳的讀本、最棒的歷史教育書,我推薦給所有的孩子與關心歷史教育的父母和老師。」──《沒有圍牆的學校》作者 李崇建
 
讀者好評
 
  「讀這本書的感覺,真的很像是聽老爺爺說故事一樣。作者用聊天似的口吻,從人類尚未出現的時代開始說,說著說著偶爾還會拿現代人的眼光來個古今對照。如果真的能夠聽見他的聲音,我想那應該是渾厚、慈祥又幽默的聲音吧!說故事的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們有本事帶領著聽故事的人把他們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讓想像力馳騁、穿古溯今。」──Iris Psyche
好的,以下是一本内容不包含您提供图书信息的历史类书籍的详细简介: --- 《地球的脉动:行星演化与生命起源的宏大叙事》 一部横跨数十亿年的宇宙史诗,深入探索我们蓝色家园的诞生、演变及其上生命的崛起。 本书特色: 宏大叙事结构: 摒弃传统的断代史叙事,以地球自身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将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构建一个连贯且引人入胜的行星演化故事。 前沿科学视角: 整合了最新的深空探测数据、行星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古生物学发现,为读者呈现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地球模型。 深度图解与模型展示: 包含数百幅精细的手绘插图、实景照片与科学模型图解,直观展示板块运动的张力、早期生命的微观结构以及小行星撞击的瞬间。 --- 内容导览:穿越时间的岩石与火焰 本书并非侧重于人类文明的兴衰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而是将时间尺度拉伸至46亿年,专注于构成我们生存基础的——地球本身。它是一部关于行星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演化的编年史。 第一部:混沌之初——太阳系的熔炉(约 46 亿年前 – 40 亿年前)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到太阳星云的尘埃和气体中,探索地球是如何从一片混乱中凝聚成形的。 1. 星云的坍缩与原恒星的诞生: 详细描述了太阳系形成的第一步,以及星子在引力作用下如何相互碰撞、吸积,最终形成行星胚胎。 2. 大撞击假说与月球的形成: 重点分析了“忒伊亚”(Theia)撞击事件的证据链,探讨这次灾难性事件对地球早期地核分化、自转轴倾角以及潮汐力的决定性影响。 3. 岩浆海与早期大气层: 描绘了“冥古宙”时期,地表完全被熔岩覆盖的景象。随后,通过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解析地球第一次大气层的构成,以及它与现代大气截然不同的特征。 4. 结晶与分层: 解释了重力驱动下的物质分异过程——铁镍等重元素下沉形成地核,硅酸盐上浮形成地幔和地壳的物理机制。 第二部:水的奥秘与生命的微光(约 40 亿年前 – 5.4 亿年前) 这是地球历史上最漫长,也是最具革命性的阶段。本书将详尽阐述水如何稳定地球环境,以及第一个生命体是如何在极端条件下萌芽的。 1. 水的来源之谜: 探讨彗星撞击、岩石捕获等多种理论,解释液态水如何在地球表面得以存留,并形成最初的海洋。 2. 深海热泉与化学驱动: 深入探讨“生命起源”的关键场所——深海热液喷口。本书将化学反应路径可视化,解释有机分子如何在没有阳光的极端高压和高温环境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组装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结构。 3. 太古宙的蓝藻革命: 聚焦于蓝细菌的出现及其对全球环境的颠覆性影响——“大氧化事件”(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详细分析光合作用的能量机制,以及氧气如何从一种毒素,逐步转化为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石。 4. 雪球地球事件的生态压力: 描述地球多次被冰层完全覆盖的极端气候循环。分析这些冰期如何重塑了生物圈,并为随后的复杂生命爆发提供了必要的选择压力。 第三部:显生宙的腾飞——复杂生命的壮阔舞台(约 5.4 亿年前 – 至今)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聚焦于多细胞生物在海洋、陆地上的大规模辐射与演化,以及塑造现代景观的巨大地质事件。 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地理背景: 分析“寒武纪”初期,多样的身体结构(如节肢、脊椎雏形)突然出现的宏观原因,包括海洋化学成分的改变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出现。 2. 从水到陆地的征服: 详细描绘了早期鱼类如何演化出四肢,植物如何发展出维管束系统以抵抗重力。这部分强调的是生物结构适应环境的工程学壮举。 3. 大陆漂移与超级大陆的聚散: 通过三维动态模型展示盘古大陆(Pangaea)的形成与裂解过程。解释了每一次大陆聚合和分散如何影响全球气候、洋流模式以及物种的隔离与分化。 4. 五次大灭绝的生态学研究: 对“二叠纪-三叠纪大灭尽”(最大的灭绝事件)和“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 事件)进行深入的事件分析。重点不是记录死亡数字,而是分析生态系统的崩溃机制和恢复所需的时间尺度。 5. 地质时代中的人类世: 探讨当前地球系统正经历的快速变化,从地质学的角度审视“人类世”的特征,包括塑料污染、氮磷循环的改变和气候变暖的速率,将其置于数十亿年的地球历史长河中进行对比和评估。 --- 读者对象 本书面向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对地球科学有系统学习需求的大学生、以及寻求扩展知识边界的中学高年级学生和教师。它避免了过于专业的数学模型,但保持了严谨的科学基础,旨在以宏大的时间视角,重塑读者对“我们生活在哪里”的根本认知。 阅读本书,您将不再仅仅看到一块岩石或一片海洋,而是能感知到其背后亿万年的动荡、平衡与不懈的创造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維吉爾.希利爾(Virgil Mores Hillyer)
 
  美國傑出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小學教育,酷愛歷史和藝術,喜歡旅行。出生於麻州韋茅斯鎮。哈佛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在紐約的白朗寧學校教了兩年書,隨後遷往巴爾地摩,擔任卡爾維特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希利爾創建的小學函授教育系統,即「卡爾維特學校體系」,惠及世界各地的政府雇員、領事、軍官和傳教士的子女。  
 
  當希利爾校長於1899年到美國卡爾維特學校走馬上任時,他還是年僅24歲的年輕人。然而,他有天生的教學異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明白,以及孩子成長的規律。
 
  希利爾校長認為,孩子們寫作、閱讀和數學的基礎必須扎實。在此基礎上,他認為學生應當接受歷史、藝術、地理和科學的系統教育,意在培育熟悉周遭世界的全方位學生。希利爾深感傳統教科書的枯燥無味,立志為孩子編寫一套讀起來興味盎然的歷史、地理和藝術讀物,這便是這套書的由來。

图书目录

【教育界人士熱情推薦】 
【讀者試讀推薦(節錄)】
【網友推薦】 
【前言】鑑往知來,為之後的系統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附錄】歷史時間樓梯

Part1 遠古時代(300萬年前~西元前2001年)
1. 萬物的起源:太陽系的誕生到靈長類動物崛起 
2. 石器時代:住在山洞裡的人 
3. 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發現火了! 
4. 河流與古文明:在飛機上向下看世界 

Part2 神的世代(西元前3000年~西元前1000年)
1. 真正的歷史從這裡開始:文字記錄下來的世界
2. 古埃及(1):埃及人的謎題 
3. 古埃及(2):建造墳墓的人 
4. 兩河流域文明(1):沒有錢的富裕之地 
5. 兩河流域文明(2):尋覓家園的猶太人 
6. 古希臘(1):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 
7. 特洛伊戰爭:希臘眾神的爭執 

Part3 智慧的世代(西元前1000年~西元前500年)
1. 兩河流域文明(迦南):猶太人的王
2. 腓尼基人:發明字母ABC的人
3. 古希臘(2):堅硬如鐵的斯巴達人
4. 古希臘(3):奧林匹亞的桂冠
5. 古羅馬(1):羅馬城的罪惡開端  
6. 兩河流域文明(亞述):長著螺旋捲髮的國王
7. 兩河流域文明(巴比倫):奇蹟與邪惡之城
8. 兩河流域文明(波斯):宴會上的突襲
9. 印度河流域文明:世界的另一邊
10. 黃河流域文明:中國人的世界
11. 古希臘(4):雅典的窮人和富人
12. 古羅馬(2):趕走國王的羅馬人  

Part4 戰爭時代(西元前500年~西元前100年)
1. 馬拉松戰役:當希臘「對上」波斯
2. 溫泉關戰役(1):波斯的戰爭狂 
3. 溫泉關戰役(2):以一擋千 
4. 古希臘(5):黃金時代 
5. 伯羅奔尼撒戰爭:當希臘人遇上希臘人 
6. 馬其頓帝國:智者和愚人 
7. 亞歷山大大帝:一位少年國王 
8. 第一次布匿戰爭:找碴打仗 
9. 第二次布匿戰爭:「靴子」的反擊和踐踏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21989
  • 叢書系列:A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鑑往知來,為之後的系統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孩子,這一頁不是寫給你們的,而是寫給那些比你們年長的叔叔阿姨。
  他們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大人,他們可能會翻一翻這本書,會把這一頁叫做:前言。
 
  這套書,可以:
  .讓孩子了解一些「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事物」。
  .帶孩子「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閉塞生活」,不要以為那個封閉的小世界,就是一切。
  .開闊孩子的眼界、拓寬視野,同時鑑往知來。
  .熟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偉人、知曉其存在的時代,為將來的系統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附有歷史時間樓梯,可以對應將來學到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時代。
 
  這些,就是我撰寫《給中小學生的世界歷史》的目的。
 
  根據兒童的理解能力,架構出最適合的歷史教育
  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多數美國孩子都和我一樣在美國長大,受到的歷史教育也僅限於美國歷史。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年復一年,直到八、九歲的時候。
 
  對我而言,一四九二年是世界歷史的開端(因為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美洲大陸),發生在這一年之前的任何事件或人物,我都會放到大腦中,「神話故事」那一格裡。我只在主日學校聽過耶穌和祂的時代,但那對我來說是「純屬虛構」的故事,一點也不真實。因為我所讀過的任何歷史書裡,都不曾提及祂們,所以我認為祂們一定是人類的某種想像,並不存在於真實的時空當中。
 
  只讓美國小孩學習美國歷史,就如同只讓美國德州的孩子學習德州歷史一樣狹隘。我們通常認為,這樣的歷史教育是種愛國主義行為,但其實只能培養出目光狹隘、自我中心的成人。這種自大建立在對其他民族和時代全然無知的基礎上,事實上,這是種毫無根據、偏執的唯我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終於理解,孩子應該對其他國家和民族有一定的了解。這一點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唯有如此,孩子才可能不帶偏見的看待世間萬物。
 
  所有教科書的編寫,都應該以孩子的理解力為出發點
  孩子從九歲開始,就有強烈的好奇心,渴望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事情,並且樂於領會世界歷史的概念。因此,多年來,在美國卡爾維特學校(編註:作者為此校校長)中,九歲的小學生已經開始學習世界歷史了。雖然有一些老學究和家長用懷疑甚至敵對的眼光看待這樣的教學法,但是我注意到,大家已經慢慢接受這種歷史教育法,且通俗少兒歷史教科書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然而,為了讓孩子便於理解歷史的脈絡,我發現現存的所有歷史課本都需要大幅刪節,且補充一些解釋和評論。
 
  近年來,研究美國兒童智力的機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該年齡層,大多數孩子可以理解和不能理解的訊息有哪些,包括:日期、修辭、辭彙、概括和抽象概念。因此,所有教科書的編寫,都要注意到孩子的智力基準,否則內容很可能會超出孩子的理解力,導致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我們所灌輸的知識。
 
  儘管我已從事多年兒童教學工作,也經常接觸孩子,比起一般成人,更了解孩子的內心和智力水準,但還是發現,每一堂課結束後,教案內容都必須修訂,甚至重寫。雖然,我使用了自己認為「最簡單的語言」來撰寫教案初稿,但是每一個字詞和表達,都必須一再的透過「實際上課現場」來檢驗,最後才能確定教案該寫什麼和怎麼寫。
 
  措辭顛倒或者模稜兩可的表達,經常會讓孩子出現不同的解讀,讓他們對這些訊息感到困惑。舉個例子來說,「羅馬在台伯河上」這個陳述句,經常被孩子逐字逐句的理解為「羅馬城正好建在河上」。他們的想像力豐富,想像羅馬城的房子都建在河水中,下面用一堆木樁當做地基。九歲的孩子還很小,或許仍然相信聖誕老人存在於世界上。他們在觀念上、辭彙上、理解力上,都沒有多數成年人想像中來得成熟。因此,傳授孩子新的知識,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即使教導他們的成年人是父母或老師。
 
  所以,本書挑選的主題和內容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以能夠被孩子理解和喜歡的角度挑選。不管文字表述多麼簡單易懂,從政治、社會、經濟和宗教方面的大多數內容,都會超出孩子的理解範圍。畢竟,這本歷史書只是一本基礎讀物,沒必要把內容寫得太複雜、全面。
 
  以編年史的方式,讓孩子有系統的了解世界歷史
  市面上有不少取材於歷史的精彩傳記和故事,也可以給孩子閱讀,但是傳記不會提供歷史大綱,讓孩子可以將內容填入將來的學習之中。事實上,除非那些內容已經被填入歷史大綱裡,否則就只是鬆散的故事,只會在孩子的大腦中像浮萍一樣各自漂泊,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的概念來架構。
 
  因此,本書以編年史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歷史題材,一個世紀接著一個世紀、一個時代接著一個時代,講述那些發生在過去的故事,而不是按照國家來講。一個國家的故事會被打斷,插入另一個國家的故事,就好像在小說裡,不同的線索會同時展開。這樣的撰寫方式,是為了讓孩子了解時代的全貌,不會單獨看待某個歷史事件。
 
  本書並非把希臘史從頭到尾講完後,再把時間倒回去,從頭講羅馬史,然後再用同樣的方法繼續講述其他國家的歷史。書中只是概略的講述每個主題,在歷史框架內介紹事件的全景,細節則留待孩子在之後的學習中慢慢填充,就像畫家在描繪細節之前,必須先勾勒出基本輪廓。這種方法對歷史知識的有序分類,是必要的,就像辦公室裡的檔案系統。
 
  歷史時間樓梯,讓孩子理解歷史的時間脈絡
  前言後面附有「歷史時間樓梯」。這個階梯狀的圖表能讓孩子對於世界歷史的時間、範圍和發展階段有比較具體的認識。樓梯的每一層代表一千年,每一個「台階」代表一百年,也就是一個世紀。如果你有一面空牆,不管是在遊戲間、閣樓還是穀倉,不妨把這個「歷史時間樓梯」放大畫在上面,從地板往上畫,直到你搆得著的高度。要是再點綴上一些人物和事件的素描,就更有特色、更精彩了。如果牆壁正對著孩子的床,那會更好。當他躺在床上的時候,就可以不去想壁紙上的卡通圖案,而去想像「歷史時間樓梯」上那些紛繁眾多的歷史事件。無論如何,孩子在學習每一個歷史事件的時候,都應該不斷的參考這架「歷史時間樓梯」,或是其他時間表,直到大腦裡有了對過去時代的輪廓。
 
  一開始,孩子肯定不了解時間的意義,對於聽到的數字和日期沒有概念。他們會胡亂說些:西元前二五○○年、西元前二五○○○年、西元前二五○○○○○年,因為這些數字對他們來說毫無區別。只有不斷的參考「歷史時間樓梯」,或者時間表上的位置,孩子才會對日期有概念。所以,在沒有對應時間表的情況下,如果有孩子說:「第一屆奧林匹亞運動會的時間是在西元七七六○○○年。」或者說:「義大利位於雅典。」「亞伯拉罕是特洛伊戰爭的英雄。」你可能覺得很可笑,但千萬不要對此大驚小怪。
 
  比如說,有人一下子介紹了一屋子的陌生人給你,你就會知道,要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根本不可能,更不必說把名字和相貌對應起來了。所以,記憶人名和他們的面孔之前,先聽一下每個人的趣事是必要的過程。這種作法和講述世界歷史非常類似,諸多的人物、地點對孩子來說,也全都是陌生人,除了介紹名字之外,一定要多講一些與名字相關的事情。不過,每一次介紹的內容不能太多,否則他們會立即把人名和相貌忘得乾乾淨淨。經常重複新名字也很重要,這樣一來,孩子才能逐漸熟悉這些名字,不然這麼多陌生的人物和地點,會讓他們的腦子亂成一團漿糊。
 
  時時刻刻檢視孩子吸收的狀況,才能真正轉化知識
  本書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基礎的歷史大綱,以便將來孩子持續充實這些歷史知識,因此必須讓他們把「歷史時間樓梯」牢牢記住。孩子必須像背誦「九九乘法表」一樣,經常記憶,直到能夠詳細說出與每個日期相關聯的事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對古今世界歷史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並可以說出重要的歷史日期和事件。在講述過程中,不需要別人的提示和詢問,孩子也不會猶豫、不會犯錯。這個要求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高呢?如果按照本書的建議,把不同的事件按照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經常溫習這些事件和其中的歷史人物,這個要求就沒有聽起來那麼困難了。美國卡爾維特學校的上百名孩子,每年都按照這樣的要求施行,並且成功完成了任務。
 
  不過,老師通常認為:「就算孩子把這些內容全都忘記了,腦海裡總會留下一些有價值的印象。」這其實是在為自己浮光掠影式的教學和孩子不求甚解的學習中,作出辯解。要記住,歷史年代和其他抽象的內容固然很難,但是透過努力學習、克服困難、學會牢牢記住它們,而不是在背誦之後就忘光光。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能和其他學科一樣,成為「智力訓練」。
 
  孩子很容易就能記住故事的情節,但是「時間、地點、人物和原因」才是更重要、更需要他們嚴謹學習的部分。孩子不應該說:「從前有個人⋯⋯」而應該說:「一二一五年,約翰國王在倫尼米德⋯⋯因為⋯⋯」因此,這本書不是輔助讀物,而是基礎的歷史教材。書中對於歷史事件的敘述與分量不多不少,把握得恰到好處,這些敘述為歷史框架注入了血肉,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但是,這本書的理念是要做到內容盡量精簡而不是繁多,所以最終從一千多頁的篇幅縮減至不到一半,但是留下來的內容絕不是只有乾巴巴的骨架。
 
  不管這本書以怎樣的面目呈現,最關鍵的,是孩子必須完成自己的任務,讓大腦動起來,學會這些知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該在孩子閱讀之後,要求他們複述每個故事,並且反覆向他們提問其中的人名、時間和內容,從而保證他們能夠記下,並吸收了所聽到的內容。
 
  很久以前,有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小夥子,他來學校教他的第一堂歷史課。他富有熱情、又說又唱,還把地圖畫在黑板上、地板上、操場上;為了舉例說明某些歷史要點,他還畫圖、用課桌跳馬,甚至倒立。學生被這樣的講課方式徹底迷住了,都瞪著雙眼、豎起耳朵、張著嘴巴聽課。他們一點都沒有分心,帶著強烈的求知慾從老師滔滔不絕的話語中汲取知識。一個月過去了,和藹可親的校長建議這個年輕老師進行一次測驗,看看孩子學得怎麼樣了。他很有把握的給出了考題。
 
  測驗只有三個問題:
  一、說說你對哥倫布的了解。
  二、說說你對詹姆斯城(Jamestown,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半島的詹姆斯市縣,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的了解。
  三、說說你對普利茅斯(Plymouth,位於英國英格蘭西南區域德豐郡,有豐富的航海歷史,也曾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造船基地)的了解。
 
  以下是其中一個孩子的回答,你可不要以為這個孩子沒有認真聽課,事實上,他對這位年輕老師的歷史課一直很感興趣,學得很認真。
 
  他的回答是:
 
  一、他是一個衛大(他把「偉大」寫錯了)的人。
  二、他是一個衛大的人。
  三、他也是一個衛大的人。
  
  用孩子的語言述說歷史故事後,還是要時時刻刻的檢視孩子的學習狀況,才是知識真正的轉化啊!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台灣家長的視角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優勢或許在於它提供了「世界觀」的建立基礎,而不是糾結於某個特定國家的細枝末節。我們過去的歷史教育,常常是以東方史觀為主軸,對西方或美洲的古文明探討得比較零散。這本書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切入,用一種比較「美國式」的、著重於「創新與影響力」的視角來闡述,非常適合用來啟發孩子對「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的認知。它不只講了尼羅河的灌溉系統,也會帶到美洲早期文明的獨特成就,這種並列式的介紹,讓孩子能更早意識到世界是多元且豐富的。而且,書中強調的「重要時刻」的選擇,也很符合現代社會對跨文化交流的重視,它挑選的事件都是真正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節點,非常具有啟發性。

评分

這本號稱是美國校長爺爺講古文明的故事書,我光是看那個厚度和精美的封面,就覺得很有誠意。畢竟現在小孩的專注力越來越短,如果內容不夠吸引人,再好的知識也只是擺好看的。我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讀者,對歷史一直抱著一種「知道大概就好」的態度,畢竟國中的歷史課本寫得實在是太枯燥了,一堆年代和人名硬塞,根本記不住。所以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那些色彩鮮豔的插圖,還有那種彷彿真的有個慈祥長輩在身邊娓娓道來的語氣,真的讓人耳目一新。我尤其欣賞它在敘事上的拿捏,沒有把古文明講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反而像是帶你走進當時的生活場景,讓你去感受那些早期的智慧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這對培養孩子對跨文化的好奇心,絕對是個很好的敲門磚,比死記硬背那種「誰在哪一年做了什麼事」有效率多了,也更貼近我們現在強調的「素養教育」精神。希望這本書能讓台灣的孩子,也能從這個「美國視角」裡,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歷史風景。

评分

說實話,雖然書名主打「美國校長爺爺」,但實際閱讀起來,並沒有感覺到過度的文化偏見或「美化」,反而呈現出一種務實的歷史觀。它很擅長在講述輝煌成就的同時,也不迴避那些文明衰落或內部矛盾的部分,只是在處理這些較為沉重的話題時,語氣依然保持著一種鼓勵和啟發性,不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恐懼感。這種平衡感在兒童歷史讀物中是相當難得的。我特別喜歡它最後收尾的方式,總是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或對未來的展望來結束每一個章節,這鼓勵孩子去思考「如果我在那個時代,我會怎麼做?」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有知識。這種互動式的引導,才是真正讓知識「活起來」的關鍵。總之,這本書成功地將嚴肅的歷史課,變成了一場引人入勝的時光旅行。

评分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擔心的就是翻譯的流暢度。畢竟這類翻譯作品,有時候為了求「信達雅」,結果常常是語意不通順,讀起來卡卡的,對小學生來說簡直是災難。但這本的譯文處理得相當到位,用詞很貼近現在台灣家庭的口吻,沒有那種很生硬的「教科書腔」,讀起來非常親切。而且,它很巧妙地避開了許多歷史名詞在不同文化體系下的詮釋差異,讓即便是第一次接觸這些古老國度的孩子,也能很快抓住重點。舉例來說,它在解釋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時,不是光講「這是最早的文字」,而是用一個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去比喻,讓你看得懂那種從刻畫到書寫的演變過程有多麼偉大。這種敘事上的「在地化」處理,讓這本書的價值大大提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知識傳遞,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劃的親子共讀繪本。對於我們這種想陪孩子一起學習,但自己功力又沒那麼深厚的家長來說,真是幫了大忙。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編排設計給予高度肯定,特別是它在「視覺引導」上的用心。現在的小朋友看太多電子產品,對平面書的耐心越來越低,如果沒有足夠的視覺刺激,他們很快就會滑走。這本的彩色插圖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像是輔助理解的工具。它不是那種隨便放幾張圖片湊數的設計,而是每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每一個關鍵的發明,都有對應且清晰的圖解。像是描述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過程,它就用了一個很有層次的分解圖,讓你清楚知道古人是如何運用簡單的工具,完成如此宏偉的工程。這種「圖文並茂」的設計,讓抽象的歷史概念變得具象化,這對處在「視覺學習」主導階段的學齡兒童來說,是極為關鍵的學習鉤子。我個人認為,光是這點,就值回票價了,它成功地將歷史的厚重感,轉化成一種可以被輕鬆消化的「視覺饗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