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退休說明書:定時程、估預算、存夠錢,登齣職場前該做的全方位計畫

提早退休說明書:定時程、估預算、存夠錢,登齣職場前該做的全方位計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嫺人
圖書標籤:
  • 退休規劃
  • 財務自由
  • 提早退休
  • 投資理財
  • 個人理財
  • 財富管理
  • 生活規劃
  • 職場轉型
  • FIRE運動
  • 時間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年危機來臨,被迫告別職場怎麼辦?
想提早退休,該提前多久準備退休金?
退休後要用指數化投資還是存股領股息?
沒有瞭工作要怎麼找生活重心?
教你如何準備退休、麵對退休、享受退休

  「嫺人的好日子」版主,親自走過退休黑暗期的真摯告白
  給想提早退休的你:退休金準備不足、理財不夠成熟,不要輕易退休
  給擔心退休的你:退休準備愈早開始愈好,但中年開始也不嫌晚
  給即將退休的你: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否則你的時間可能會被別人安排
 
  人到中年,最擔心的就是職場危機
  49歲時,她真的遇到瞭
  從金融業高層,變成「女的閒人」

  沒做好準備就退休,她度過瞭一段暗黑的適應期
  工作近30年卻突然沒瞭名片,該如何自處?
  萬一不小心活到100歲,退休金夠不夠撐到最後?

  她打起精神,認真重整財務
  將這段摸索與適應的經歷如實記錄下來
  尤其在退休後,最擔心的就是「錢」
  在調整投資配置後,她不再擔心未來錢不夠用
  且經過退休這5年來的花用
  至本書寫作的時間點,她的資產還比剛退休時增加
  也建立起股債配息的被動收入

  她自己意外提早退休,但是她不想鼓勵「FIRE」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她隻想鼓勵「FI」
  不管要不要提早退休,都要早一點有計畫地達成財務自由
  讓人生擁有重新選擇的權利

  這本書從一名提早退休過來人的實際經驗
  分享一個如何務實規畫
  然後可以在退休後「不必擔心退休金燒光」的理財方法
  理財也不是隻有投資
  還包括妥善地控製消費預算,讓退休財務健全地上軌道

  本書也精燉瞭給中年人的心靈雞湯
  希望讓你為人生難免的意外做最好的準備

  ▋本書重點
  1.退休後的理財,「指數化投資法」和「股息投資法」哪個好?

  想要穩健的遵循指數化投資,又想買個股領股息過生活,兩種投資法都採用行不行?且看嫺人親身經驗分享。

  2.想為退休架構資產配置卻擔心股債雙跌,怎麼辦?
  投資股市追求報酬率,同時搭配債市投資以減緩波動,看似完美的股債資產配置,遇到像是2022年齣現的股債齊跌,該怎麼麵對?

  3.「4%法則」計算齣來的退休金,真的夠用?
  從美國流行起來的4%法則,是指每年從退休金提領4%,同時退休金要採取穩健的資產配置。看似簡單,實際使用時要非常小心,如果遇到高通膨、股債都不給力,難免擔心退休金會提早花完。掌握4%法則使用重點,讓退休生活更安心!

  4.希望退休金照顧你終老,用5個步驟走嚮財務自由
  Step1:養成記帳習慣,掌握開銷,踏齣財務規畫第一步
  Step2:預估退休費用,花錢更踏實
  Step3:瞭解現況,定期檢驗資產負債狀況
  Step4:計算能夠財務自由的退休金數字,讓未來清晰可見
  Step5:建立退休金計畫,完整退休準備的最後一塊拼圖!

  5.規畫退休要經歷5個階段,提前準備就能從容應對
  退休前分為3階段,必須開始準備退休金和培養興趣,為退休生活打好基礎。退休後則要經歷2個階段,逐步適應與調整,過上你想要過的人生。

  6.不想虛度退休生活?定主軸、列清單,讓日子更有趣
  4個理由告訴你,為何該在退休前就開始思考如何安排好退休生活,降低退休的失敗率。再提供你2個方法、8個點子,讓不用工作的日子,也能每天有好幾個起床的理由,每天有幾件想做的事。

  ▋讀者專屬【退休規畫工具包】免費下載
  ①    退休數字簡易試算工具
  ②    退休費用預估試算錶
  ③    退休準備金資產負債錶
  ④    4%法則退休金試算錶
  ⑤    退休現金流試算錶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提早退休說明書:定時程、估預算、存夠錢,登齣職場前該做的全方位計劃》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穿越迷霧,掌控人生下半場:非傳統的財富自由路綫圖 本書不是一本關於“如何快速緻富”的浮誇指南,也不是一本冰冷的投資理論大全。它是一份為你量身打造的、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有質量的提前退休生活”的深度行動手冊。 在這個時代,我們被“財務自由”的口號轟炸,但大多數人對這個目標感到模糊不清,甚至望而卻步。人們普遍認為,提早退休是少數精英的特權,需要繼承巨額財富或是進行高風險投機。本書旨在打破這種刻闆印象,為你揭示一條穩健、可控、且高度個性化的實現路徑。 本書的核心關注點在於“定製化”和“可持續性”。我們深知,每個人對“退休”的定義截然不同。對一些人來說,它意味著周遊世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迴歸田園、專注於愛好或社區服務。因此,我們不會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數字,而是教會你如何科學地定義你個人的“足夠”,並圍繞這個數字構建你的財務防火牆。 --- 第一部分:重塑你的“退休觀”——告彆綫性思維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提早退休並非“工作到某個年齡然後徹底停止”,而是一個“權力轉移”的過程——將你對自己時間的控製權從雇主手中收迴,交給自己。 1. 你的理想“退休”生活藍圖: 我們將引導你進行深入的自我探問,超越簡單的“不工作”概念。你的理想生活需要多少“物質基礎”?你希望投入多少時間在誌願服務、學習新技能、傢庭陪伴上?我們將提供詳細的工作錶,幫助你描繪齣“理想的日常時間分配錶”,這纔是計算你真正需要多少資金的起點。 2. 退休的“階段性過渡”模型: 真正的挑戰在於從全職工作者到自由人的平穩過渡。本書詳細闡述瞭“減速退休”(Downshifting)和“興趣變現”(Hobby Monetization)的策略。我們不主張一蹴而就,而是提倡設計一個三到五年的緩衝期,讓你逐步降低工作強度,測試新的生活模式,確保財務和心理上都能適應這種轉變。 3. 心理準備的“去職業化”挑戰: 許多人財務上準備好瞭,但心理上卻無法承受失去“職業身份”帶來的空虛感。本書提供瞭應對身份認同危機、維持社交網絡、以及如何在沒有傳統工作結構下保持目標感的實用技巧。 --- 第二部分:構建你的“財務堡壘”——超越傳統的儲蓄率 大多數理財書籍隻關注“存多少”,而本書的重點是“如何更聰明地管理你的資金流,使其為你服務”。我們關注的不是極端的節儉,而是最大化每筆資金的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1. 深度現金流分析:你的“秘密金庫”在哪裏? 我們將帶領讀者深入挖掘現有的開支結構,識彆齣那些“隱形消耗”的費用,例如訂閱陷阱、不必要的保險覆蓋範圍,以及高估算的住房成本。目標是找到至少10%到20%的“可釋放資金”,而不是靠勒緊褲腰帶實現。 2. 負債的“再定義”與戰略性清理: 並不是所有債務都是壞的。本書將詳細區分“好負債”(如低息的、有增值潛力的資産貸款)和“壞負債”(如高息消費貸)。我們提供瞭一套“先發製人”的債務清理時間錶,確保在你計劃退休的X年前,所有高息負債清零,為你未來的投資組閤騰齣空間。 3. 養老金體係的“彈性運用”法則: 針對不同國傢的養老金(如美國的401k/IRA,或亞洲地區的公積金/養老保險),本書提供瞭“提前支取限製”下的最優提取策略。我們將探討在不觸發嚴厲罰款的前提下,如何利用這些工具進行短期周轉或作為退休初期的流動資金來源。 --- 第三部分:投資策略的“保守激進”平衡術 提早退休意味著你的投資組閤需要承受更長的提款期,因此,風險管理比單純追求高迴報更為關鍵。 1. 波動性容忍度的科學校準: 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不是固定的,它會隨著你的年齡、傢庭狀況和退休時間錶的臨近而變化。本書提供瞭一套“動態再平衡機製”,教你如何在新舊資産類彆之間平滑過渡,避免在退休前夕因市場大跌而被迫推遲計劃。 2. 收益流的“多重支柱”構建法: 依賴單一的股票市場錶現是極其危險的。我們著重介紹如何構建一個由三到四個不同驅動因素支撐的收入流: 第一支柱: 低波動、高流動性的應急現金儲備。 第二支柱: 核心增長資産(如低成本指數基金)。 第三支柱: 收入導嚮型資産(如優質債券或REITs)。 第四支柱(可選但推薦): 低維護的被動收入項目(如高分紅藍籌股或小型房産投資)。 3. 生活成本的“通脹對衝”藝術: 提早退休的真正殺手是長期通貨膨脹。本書不隻是提到這個問題,而是提供具體的資産配置建議,用以對衝不同類型的通脹(例如,用實物資産對衝物價上漲,用特定類型的股票對衝工資性通脹)。 --- 第四部分:登齣職場的“軟著陸”與法律保障 財務計劃的完成隻是第一步,確保你在離開體製後依然受到保護,是成功的關鍵。 1. 醫療保健的“未雨綢繆”: 這是提前退休者最頭疼的問題。本書詳細分析瞭在過渡期和正式退休後,如何利用個人健康儲蓄賬戶(HSA)、COBRA選項、以及私人保險市場的優劣勢。我們提供瞭一個“醫療費用壓力測試”模型,讓你知道在最壞情況下你需要準備多少“醫療應急基金”。 2. 稅務優化的“退休前清算”: 在你不再有高收入的年份,你有一扇“低稅率窗口期”。本書指導讀者如何利用這個窗口期,策略性地進行傳統退休賬戶的轉換(Roth Conversion),為未來幾十年的提款做好稅務布局,閤法地將稅負降至最低。 3. 遺囑、信托與資産保護基礎: 即使你提早退休,你依然需要一個清晰的遺産規劃。我們概述瞭關鍵的法律文件,如遺囑、授權書、以及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下,如何保護你的新“時間資産”不被意外事件影響。 本書緻力於提供一個全麵的、可執行的框架,幫助那些渴望掌控自己時間的人,從今天開始,一步步將“我想提早退休”的願望,轉化為清晰、可量化的現實計劃。這不是一份快速緻富的秘籍,而是一份通往“你定義的人生下半場”的詳細路綫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嫺人


  齣生於1968年,當瞭20多年金融業菁英白領,外商前東傢股份被本土企業收購重組後,發現組織內已無符閤誌趣的容身之處,隻好選擇「被退休」;那一年,她49歲,比她心目中的理想退休年齡提早瞭6年。

  因為不想變成傢中的「大型垃圾」,也不打算重返職場賣命;她將退休時光視為勤奮工作多年的禮物,用「理財、終身學習、旅行」填滿人生的後半場。

  退休後重新整頓財務,確保財產可以供養自己到老;也逐步完成在職時無暇完成的夢想──成功經營有穩定流量的部落格,通過日本語能力N1檢定,並考取英、日語導遊以及外語領隊證照。

  嫺人的好日子
  部落格:tmmperfectlife.com
  FB粉絲頁:www.facebook.com/tmmperfectlife/

  嫺人的中年人咖啡館~聊退休&中年危機
  FB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307637179950056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34552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5 x 21 x 1.6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退休不是可以輕易做的決定


  我是嫺人,我在2017年,49歲,正值職場巔峰時提早從金融業登齣。因為是意外的狀況,對於退休我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準備,也因為這樣,我度過瞭一段暗黑的適應期。

  在人生的最低潮中,我想,既然我的職涯比別人短暫,換個角度,那代錶我能夠纍積比別人更多的退休經驗,那何不把這段摸索退休財務和適應退休生活的經驗如實記錄下來?

  於是,我就這樣開始自學,架瞭「嫺人的好日子」部落格網站,後來又開瞭「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和「嫺人的中年人咖啡館」社團。追蹤我的朋友估計有7成以上其實還沒有退休,甚至距離退休年齡還很遠。

  後來會受到關注,是我沒想過的。我沒想過我在低潮中記錄逆境的歷程,竟然能激勵到擔心職場危機的中年族群;也有些人來看我的部落格,是因為對於提早退休這件事感到好奇,有些人則是把我當成他們虛擬的退休準備教練。

  人生很奇妙,一開始我當然不會想到茫茫網海中,我的部落格會有幾次引起媒體的關注,以至於到瞭2022年,陸續有大約10傢齣版社詢問我是不是有齣書的想法,要非常感謝這些與我聯繫過的齣版社給予我的肯定。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一開始我跟齣版社說,市麵上寫理財和退休的書那麼多,是不是不缺我這一本?而且,第1傢齣版社來接洽時,正值我的父親需要照顧的時候,在那種緊繃的心情下,沒能下決心接下需要專注的寫書工作。

  直到曾經採訪過我的《Smart智富》月刊和我聯絡,因為2019年時,編輯部的副總主筆劉萍小姐(現為總編輯)是第1位採訪我的媒體人,基於感恩與緣分,我纔認真地考慮這個可能性。

  另外一個激起我決定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Smart智富》齣版資深主編黃嫈琪小姐與我聯絡時說,「雖然很多人喜歡冒風險賺快錢,但也有不少人想找到安全又能穩健纍積資產的方法,隻是不得其門而入。若能透過您的文章,讓更多人學習到如何安心準備退休金,做好提前退休的準備,相信能造福許多徬徨的投資者。」這讓我想起來,過去幾年我已經在部落格寫瞭相當多的文章免費供大眾參考,但是陸續有讀者詢問我,我的部落格要從哪裡看起?

  所以我想,也許我可以將部落格中最關鍵的文章加以整理、編排,並加入不容易在部落格中呈現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人進行有條理的閱讀,也希望成為中年人往退休路上可以時時翻閱並感到安心的參考書。

  也非常感謝黃主編在這本書編製的過程中給瞭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這本書更加嚴謹與容易閱讀。

  當然也一定要感謝過去幾年追蹤我、留言給我,特別是在幾次講座現場熱情過來相認的朋友,讓我知道我這些退休理財和退休適應的紀錄,是有幫助的。承濛讀者信任,偶有朋友與我分享他們的實際經驗,包括理財麵和退休生活麵,有些人能夠順利退休成功,但也有朋友退休後纔發現準備不足,又重返職場。

  中年有點苦,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協助更多人在中年之後避免繞理財和退休決定的冤枉路,更希望這本書能成為苦悶的中年人前進的補帖與力量。

  這本書能帶給你什麼?

  在我經營部落格的幾年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多少錢纔可以退休?」有人說,「700萬元就可以退休瞭,人生不必想太多。」也有人說,「我都有3,000、4,000萬元,還不敢退休,隨便就想提早退休的人真是太天真瞭。」

  其實退休需要多少錢,那要看你想過怎樣的人生,和視每個傢庭都不相同的背景狀況而定。不要因為這些意見而過度樂觀,也不需要過度悲觀而焦慮睏擾,更不要試著把別人的鞋子硬套在自己的腳上。

  意外退休如我,剛退休時,對於有多少錢纔能安然退休,我也一樣會憂慮;在擔心財務的心情當中,我開始閱讀美國的財經資訊和有關於退休理財的書籍,雖然國情不相同,但是當代最紮實的知識來源還是美國。

  我想知道到底怎樣的理財方式,對於像我這樣一個提早退休的人來說是最安全可靠的,畢竟退休之後的人生,不像年輕人一樣犯瞭大錯也能一再重來。

  我希望透過我整理我的閱讀,和實際經驗過可行的方法,讓你對於退休理財和退休人生,不但能夠有信心,而且是一種「務實」的期待,和「做好準備」的信心。

  1.退休準備雖然愈早開始愈好,但中年開始也不嫌晚:我在上班階段做過無效的理財,直到退休後纔重新調整;不要為過去沒做好的事後悔,現在趕快開始做對更重要。

  2.雖然說中年開始也不嫌晚,但要知道人生不再有很多個10年: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錯誤,但是進入中年之後,不再有很多個10年可以重來。我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傢退休理財的選項,也提供退休生活安排的一些提醒,我希望你可以謹慎評估,做下對自己適閤的選擇。

  3.意外總在不覺得會發生時發生:人生不是一直線,就算不是職場危機改變你的人生,中年後也還要麵對長輩照顧、自己的健康問題等種種的意外;而不管老天爺發來什麼牌,我們都要能安然接招。這本書的後半部,我為大傢精燉瞭給中年人的雞湯,我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協助大傢為人生難免的意外做最好的準備,甚至提高「好的意外」發生的機率。

  以大傢最關切的退休理財來說,不管是美國、日本和颱灣,「指數化投資法」和「股息投資法」都有為數眾多的信奉者。作為一個兩者都有採用的退休者,我想分享我的真實經驗與利弊評估。即便是信奉者眾多,也不代錶任何時間點採用這兩種方法就一定可以高枕無憂,投資理財不僅是理論,它更是心理麵的考驗。

  寫這本書的時候,正逢美國標準普爾500(S&P 500)指數從2022年1月最高點的4,818.62點下跌到6月的低點3,636.87點,跌幅將近25%,達到進入熊市的標準;而颱股也從2022年1月最高點的1萬8,619.61點下跌到7月的1萬3,928.66點,跌幅也是超過25%。在市場這麼差的情況,齣版一本這種看數據都是負麵消息的書,是不是好時機?不過,我想也就是這種時間點,可以看到所有投資工具在壞時機下顯現的特性,也能提醒讀者在投資路上,要更注意以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這本書不能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我不是要來說我知道如何快速緻富,我的退休過程沒有從虧損幾韆萬元,到資產翻倍成幾韆萬元那樣的傳奇情節;我要分享的是一個如何理性規畫,然後可以在退休後「不必擔心退休金燒光」的方法。我也不是要分享即便退休金不足,但是透過投資理財就可以彌補這個缺口的撇步。

  穩定工作直到兒子高二,加上儲蓄的習慣,還是我能提早退休的主要原因。而怎樣捧著這份人生最後的一桶水,不要漏水,甚至能找到源頭持續加滿它,這是我的退休旅程,也是我想要做的分享。

  退休約1年的時候,不知怎的被一個電視節目發現,和其他兩位比我更早退休的男士去上瞭那個節目。那一集節目討論的主題是「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富自由,提早退休)」,2年後我再去看這個節目上架到YouTube的影片,下麵有則留言說,「這種節目真是腐化人心」。

  多麼澄澈的批判。我其實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這麼想,畢竟宣揚提早退休這種理念,好像是在鼓吹對於高齡化帶來的風險視而不見,不戰而敗。所以我自己雖是提早退休,但並不想鼓勵「FIRE」;我隻想鼓勵「FI」,早一點有計畫地達成財務自由,讓你的人生擁有重新選擇的權利。

  我個人非常支持在職場上發揮專長,如果不是當年特殊的狀況,我會繼續我的職涯。但是,如果有天發現身心已經無法支撐你的工作,又或是,有天發現職場並非對中高齡友善,那麼同步為自己打算,做好萬一不能繼續貢獻纔能時的財務準備,那真是非常務實而必要的一件事。沒有人有義務為我們的下半生埋單,日本公司的終身僱用製早就崩潰,公務員也有可能過著不如歸去的日子。

  我退休5年來,靠著美國「4%法則」的原理來投資理財和管控消費,承濛老天保佑,到瞭本書要付印前的2022年9月,經過8、9個月令人憂慮的震盪,我的資產還是比5年前剛退休時成長,也建立起股債配息的被動收入。

  我的退休生活、我的未來長照,不靠兒子,不靠某傢企業,我不會指望勞保停止改革,我會自己埋單。

  以這本書,與身處中年危機或是憂慮職場危機的大傢共勉之。

嫺人
2022年9月

用戶評價

评分

翻開任何一本關於退休規劃的書籍,大傢都會被嚇到,因為那些數字看起來都遙不可及。但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提供一套「定時程」的係統,就錶示它把複雜的目標拆解得非常清楚。我猜測,它的架構可能類似於「五年級」、「十年級」的裏程碑設定。例如,三十歲要完成什麼樣的資產配置?四十歲要達到多少被動收入?這種階段性的任務,會讓讀者覺得「我做得到」,而不是一開始就被龐大的數字壓垮。而且,在颱灣這個環境,稅務和健保規定都蠻特殊的,如果書中能針對颱灣的法規,提供一些優化資產配置的建議,那會是非常貼心的加分項。總之,我期待這本書不隻是一本知識書,更像是一張陪你從起跑線走到終點線的「路線圖」,讓你每走一步都有跡可循,心裡踏實。

评分

這本聽起來像是行動指南的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全方位計畫」這幾個字。財務規劃固然重要,但提早退休後,很多人會麵臨的是「失去目標」的空虛感。如果書中能涵蓋到退休後的「非財務層麵」的規劃,那價值就更高瞭。比如說,如何維繫社交圈?如何培養新的興趣來填補工作消失後的時間?或者,如何處理與伴侶、子女的相處模式轉變?這些都是沒有數字可以量化的,卻是決定退休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那些真正提早退休的人,他們是如何成功過渡到下一個人生階段的?畢竟,光有錢,不代錶就有幸福的人生,如果書裡能觸及到這層麵的「心靈準備」,我會非常推薦給身邊還在迷惘的朋友們。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那種略帶復古又有點現代感的排版,看起來就讓人覺得內容很實在。我特別喜歡那種「說明書」的感覺,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教你做事的口吻,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拿著一張密密麻麻的清單,跟你說:「年輕人,聽我的,要做的事都在這裡瞭。」書裡應該會把退休這件看似遙不可及的大事,拆解成很多你可以一步一步實踐的小步驟。我猜想,它不會隻跟你說要存多少錢,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管理」你的時間和心態。畢竟,提早退休不隻是財務自由,更是生活方式的轉換,對吧?如果書裡能深入探討,退休後的生活重心怎麼重新定位,我會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就不隻在於「存錢」這件事,而是關於「如何過好餘生」的指南。我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像是現金流分析錶、或是不同階段的風險承受度評估,讓讀者真的可以照著做。

评分

市麵上的理財書,有時候會給人一種「你一定要成為某種投資專傢」的壓力感。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在不犧牲太多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穩健地邁嚮目標。畢竟,人活著不就是為瞭體驗生活嗎?如果為瞭提早退休而把現在的生活過得像苦行僧,那退休後賺到的錢,是不是也失去瞭享受的意義?這本書如果能平衡「節製」與「享受」的藝術,我會覺得作者相當有智慧。我很想知道,它會怎麼處理「預算」的部分。是嚴苛到連娛樂開銷都要精算到小數點後兩位?還是提供一個彈性的框架,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調整?例如,對於熱愛旅行的人,書中可能會建議如何透過其他地方節省開銷來補足旅費,而不是一味地叫人「省錢」。這種人性化的設計,纔是好書的關鍵。

评分

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這件事,但很多時候,大傢聊的都是「賺多少錢」的數字遊戲,聽起來很勵誌,但說實話,聽久瞭其實有點空泛。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對於我們這種還在職場打滾,手頭上有房貸、有傢庭開銷的「小資族」來說,如何把「提早退休」這塊大餅,切成一塊塊我們可以負擔的蛋糕?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務實的路線圖,而不是那種動輒要年收入破百萬、投資報酬率高得嚇人的神話,那肯定會大受歡迎。我尤其好奇,書中對於「時間成本」的衡量會怎麼處理?很多人隻算錢,卻忘瞭時間本身也是一種資產,越早開始規劃,複利效果越驚人。如果書裡能用生活化的案例,比如一個月少喝幾杯咖啡、少買一件衣服,纍積起來能對退休計畫產生多大的影響,那種具體的感受度,會比單純的數學公式來得更有說服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