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

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照
图书标签:
  • 远藤周作
  • 杨照
  • 日本文学
  • 信仰
  • 宗教文学
  • 文学评论
  • 基督教
  • 文化研究
  • 限量签名版
  • 日本文学名家十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限量作者親簽扉頁版★

信仰是什麼?信與不信之間又有何矛盾思索?
他的文學人生,是一場漫長的自我告解。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遠藤周作身為日本人、又是一名天主教徒,
他的身分與所處時代,帶給他什麼樣的掙扎與矛盾?
他又如何透過文學創作想像生命最極端的處境,在小說中困惑這份終極選擇?
 
──限量作者親簽扉頁 值得珍藏──
作家親筆簽名 + 限量印製給讀者的一段閱讀導引
致讀者──為什麼讀遠藤周作?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全新系列.樹立日本文學新史觀──各界名家一致推薦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版主
一頁華爾滋Kristin
戶田一康(作家、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王盛弘(作家)
江淑琳(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李靜宜(作家、東美文化總編輯)
周慕姿(心理師、《作家的靈魂腳本》podcast主持人)
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
林福益(城邦媒體集團業務總經理兼書虫公司總經理)
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馬欣(作家、影評人)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社長)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章蓓蕾(日本文化譯介者)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詹正德(有河書店店主、影評人)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蔣亞妮(作家)
【按推薦人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 為什麼讀遠藤周作?
「遠藤周作和其他日本作家都不一樣,因為他信奉了非日本的宗教,成了隸屬於羅馬教會組織下的天主教徒。他被迫更敏銳感受到普遍的『人』特別的『日本人』兩者間宿命的緊張關係。」──楊照

一個人為何投身信仰?又為何背棄信仰?
放置在日本這個社會中的基督信仰,揭露了哪些東西文明相互衝擊時獨有的特殊面貌?
自幼受洗的遠藤周作一生的核心關懷始終離不開天主教信仰,
他一路的創作不斷詰問、反思,
進一步理解日本這個無罪感社會的道德危機,也試圖描摹信仰者的理想姿態。


以小說回應內在的信仰困境
遠藤周作童年時期在母親影響之下受洗入教,以致從《沉默》、《武士》到《深河》,他始終用不同角度來探討信仰,藉由釐清源自家庭、時代與宗教經驗的迷思糾結,持續自我追索:「我是一個真正的天主教徒嗎?」「我為什麼信仰天主教?」「在日本作為一個天主教徒到底意味著什麼?」當信徒受到苦難,而上帝終究沉默不語時,信徒、傳道人又該如何自處?雖然總是毫不避諱地對自身信仰進行大膽的質疑,終其一生卻不曾脫離天主教徒身分,又是什麼力量與深層因素支持著他,促使他即便自我懷疑,也繼續走在「信仰者」的路上?他透過文學作品試圖去解答這些問題,將作品和他自己的人生緊密地纏捲在一起。

深究日本「無罪感」的社會
遠藤周作成長與活躍的經驗都在昭和時代,他親眼目睹國家從集體性的軍國主義興起,到發動戰爭幾乎毀掉國家,也構成了他內在深處的迷惘。《海與毒藥》探討沒有基督信仰傳統的日本普遍所缺乏的罪感意識,爬梳東西方文明本質上的隔閡,更探問基督信仰在傳統日本難以生根的深層因素。這樣的問題意識也反覆出現在他的重要代表作中,讓讀者從一個「日本天主教徒」的視野,沉浸於一場場心靈詰問,解讀所謂的日本。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03 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
04 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
05 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
06 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
07 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
0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


即將出版──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系列丛书:日本文学名家十讲 卷目:探寻日本文学的深邃肌理与时代之声 书籍简介: 本卷《日本文学名家十讲》系列,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座理解日本文学群星璀璨图谱的桥梁。本套丛书精选了十位对日本乃至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巨匠,从他们独特的创作视角、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挣扎、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深刻洞察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剖析。我们力求超越简单的作品赏析,深入挖掘这些作家如何在其生命轨迹中,构建起独树一帜的文学世界,并探讨其作品对后世文学思潮与社会观念产生的持久回响。 本丛书的撰写团队由多位深耕日本文学研究多年的学者组成,他们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兼顾文学阅读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我们深知,每一位文学家都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承载者与反思者。因此,每一讲都会细致梳理该作家所处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明治维新的变革浪潮、大正民主的短暂勃兴、战后废墟上的重建与反思,还是近现代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焦虑——这些宏大的社会背景如何形塑了作家的精神底色与创作主题。 第一讲:夏目漱石——“孤独的智者”与现代性的困境 本讲聚焦于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夏目漱石。我们将从其早期留学欧洲的经历切入,探讨他如何在一个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的时代,捕捉到“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普遍性孤独与精神困境。重点分析《我是猫》《少爷》中蕴含的辛辣讽刺与幽默,以及《心》《三四郎》中对人际关系、道德困境和自我觉醒的深刻描摹。漱石的作品并非仅仅是生活片段的记录,而是对“现代人如何安放灵魂”这一永恒命题的文学回应。他的语言风格,在古典的严谨与白话的自然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为现代日语文学树立了标杆。我们也将探讨他晚年对“高尚”与“趣味”的探讨,如何折射出对文化堕落的忧虑。 第二讲:芥川龙之介——“美”的殉道者与虚无的边缘 芥川龙之介,以其短篇小说的鬼才著称,他的创作生涯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极其璀璨的文学遗产。本讲将集中探讨他如何娴熟地运用“新技巧主义”,将古典文学、民间传说与现代心理学融为一炉。重点分析《罗生门》《竹林中》等作品中对人性贪婪、欲望与道德相对性的冷峻解剖。我们不回避其作品中日益增长的虚无主义倾向,分析这种精神状态如何与其自身的艺术追求和时代的压抑感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其悲剧性的结局。他的文字如同一把精密的解剖刀,直刺人类精神的幽微角落。 第三讲:谷崎润一郎——耽美主义的极致与感官的哲学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耽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毕生都在探索美与情欲、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纠葛。本讲深入剖析其作品中对“阴翳”(阴影之美)的偏爱,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学选择,更是对西方光明理性的一种消极抵抗。我们将细致解读《痴人之爱》《春琴抄》等核心作品,考察他如何将情欲、M/S(施虐与受虐)主题提升至哲学思辨的高度。谷崎的作品挑战了传统道德规范,展现了日本人精神世界中对感官愉悦和非理性之美的独特理解与颂扬。 第四讲:川端康成——物哀的继承者与瞬间之美的捕捉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弥漫着“物哀”的古典情调。本讲重点分析他如何通过极简的文字,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之美”。他的笔下充满了雪、月、花、温泉等传统意象,但这些意象并非仅仅是自然风光,而是内化为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载体。我们将探讨《雪国》中那份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以及《古都》对即将逝去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深情挽歌。川端康成的贡献在于,他将日本传统审美哲学,用一种极为现代、内敛的方式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第五讲:三岛由纪夫——美、死与历史的狂想 三岛由纪夫无疑是战后日本文学中最具争议和光芒的巨星。本讲将围绕他生命中反复出现的几个核心母题展开:对古典美学的执着追求、对“肉体”与“精神”二元对立的挣扎、对现代日本精神的批判,以及对“死”的仪式化构建。我们将详细分析其早期唯美主义作品与后期宏大叙事作品(如《丰饶之海》四部曲)的演变,考察他如何试图通过文学与行动,重塑一个理想化的“日本精神”。三岛的文学是对一种极致美学理念的献祭,其人生终局与其作品主题达到了惊人的共振。 第六-第十讲:深入战后与现代的多元声音 后续的章节将依次深入探讨其他重要的文学家,包括: 安部公房: 探讨其“存在主义”戏剧与小说(如《砂女》),如何描绘现代都市中被异化、被抽离身份的个体,以及其对潜意识与荒诞的探索。 大江健三郎: 关注其作品中强烈的“野性精神”、对个人创伤(尤其是残疾之子带来的影响)的文学化处理,以及对日本“战后责任”的深刻反思。 黑泽明(文学层面): 虽然以电影闻名,但本讲将分析其剧本创作中对日本历史、武士道精神的重新诠释与批判性继承。 村上春树: 剖析其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构建一个融合了流行文化、爵士乐、失落的青春记忆和形而上学追寻的独特“村上宇宙”。 当代女性作家群像: 探讨如吉本芭娜娜、角田光代等作家,如何从女性视角,细腻地捕捉当代都市生活中的情感疏离、个体身份构建与性别议题。 总结: 本系列丛书不仅是一套文学史的梳理,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通过对这十位文学巨匠的深度解读,读者将能够全面领略日本文学从古典审美向现代精神觉醒的完整脉络,理解其作品为何能超越地域限制,成为探讨人性与社会命题的永恒经典。每一位作家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日本在历史洪流中变迁的文化面貌与精神焦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公共電視「人間相對論」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天下文化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擔任麥田「幡」書系策畫人,選書並主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別具代表性之作品。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叢書。

譯作──
《老人與海》。

相關著作:《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5)》《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日本文學名家十講5)》《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6)》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03030
  • 叢書系列:GREAT
  • 規格:平裝 / 232頁 / 21 x 14.8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整體來說,這套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流暢,從宏觀的文學史背景切入,再逐步深入到遠藤周作的具體作品和思想核心,層層遞進,讓人很容易跟上楊照老師的思路。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在探討信仰議題時,並沒有採取教條式的說法,而是著重於展現文學作品中人物在信仰邊緣徘徊的真實狀態。這種開放性的探討,讓讀者可以帶著自己的經驗和疑問進入文本,而不是被單一的觀點限制住。這種「引導式」的解讀方式,極大地提升了閱讀的互動性,讓我覺得自己不只是在接收知識,更像是在參與一場關於存在意義的對話。

评分

老實說,我本來對遠藤周作的了解僅限於幾本暢銷書的片段介紹,總覺得他的作品似乎帶著一層難以穿透的宗教光環。但透過這套書的引介,特別是楊照老師的梳理,我開始對他作品中那種「和洋折衷」的矛盾美學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他如何處理「汙點」與「救贖」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如何在東方文化土壤中培育出西方的信仰種子,這些複雜的脈絡被分析得井然有序。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在於介紹了一位重要的作家,更在於它提供了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理解特定文化衝突與融合的視角,對於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實在是助益良多。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用心。特別是這個限量親簽扉頁版,光是看到那個簽名,就覺得自己收藏到了一件很有意義的東西。書的紙質選用很不錯,拿在手上的觸感很舒服,不會有廉價的感覺。而且排版設計也相當清晰,雖然內容可能比較學術化一些,但字體大小和行距都處理得很好,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很累。這種對細節的堅持,讓人感覺到出版方對這套「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的重視。對於我這種比較講究書本外觀的讀者來說,光是看到它擺在書架上,就覺得心情很好,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也是對知識的一種尊重。

评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楊照老師在分析遠藤周作作品時,總能巧妙地連結到台灣當代社會的某些情境。雖然遠藤周作是日本作家,探討的是日本的歷史和天主教文化背景,但老師的解讀總能跨越地域和時代的限制,讓我們看到人性中那些普世的掙扎——關於異鄉感、關於身份認同、關於在不同價值觀之間尋求平衡的難處。這種「舉一反三」的論述技巧,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日本文學,立刻變得鮮活和貼近生活。這讓我意識到,好的文學評論,絕對不只是文字的搬運工,更需要具備將古今中外文本進行有效對話的能力。

评分

這本書的光碟部分,我真的覺得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日本文學有興趣的朋友。聽著楊照老師那種獨特的解說風格,搭配他對遠藤周作作品的深刻見解,簡直就是一場文學饗宴。尤其是在討論那些複雜的道德困境和信仰掙扎時,楊老師總能用非常貼近現代人思考的方式去引導聽眾,讓人忍不住一直想聽下去。我記得有幾次在聽的時候,不小心就聽到了深夜,那種感覺就像是跟一位非常淵博的朋友在咖啡館裡天南地北地聊著文學,輕鬆中帶著深度,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枯燥。對於想更深入了解遠藤周作這位大師的讀者來說,光碟裡的內容提供了許多書本文字難以傳達的溫度和即時的啟發,這點是實體書無法取代的優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