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不小心刻瞭一套 React UI 元件庫 : 從無到有輕鬆上手(iThome鐵人賽係列書)

哎呀!不小心刻瞭一套 React UI 元件庫 : 從無到有輕鬆上手(iThome鐵人賽係列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泰銘(Taiming)
圖書標籤:
  • React
  • UI組件庫
  • 前端開發
  • JavaScript
  • iThome
  • 鐵人賽
  • 實戰
  • 從零開始
  • Web開發
  • React教程
  • 前端工程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13屆】2021 iThome鐵人賽
Modern Web 組佳作網路係列文章
《30 天擁有一套自己手刻的 React UI 元件庫》

本書特色

  1. 剖析並比較不同主流 React UI 元件庫

  參考並剖析市麵上知名並常用的 React UI 元件庫,瞭解其設計介麵及元件結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實作屬於自己的元件。

  2. 從無到有的實踐
  不隻有理論上的比較以及分析,本書亦包涵從無到有的實踐,逐一拆解各個步驟,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容易被重用的元件。

  3. 涵蓋大部分常用的元件
  本書涵蓋大部分常用元件的解析以及實作,讓讀者跳脫隻會使用人傢做好的工具的小白,甚至能夠做齣根據自己需求、客製化的元件庫。

  4. 同一個元件,討論不同設計方嚮的思路
  同樣的元件在不同的專案當中會有不同的應用情境及考量,就算是同一個功能也會有不同的實作方式,因此我們不隻討論如何實作,也會討論為什麼要這樣實作。

  5. 為剛入門 React 但開發經驗還不足的朋友分享一些踩雷經驗
  經驗不足的工程師最大的痛點就是無法考量到各種麵嚮的優劣,不是因為他故意要設計齣不好用的元件,而是因為沒有踩過雷,所以不知道這樣做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本書也會分享一些踩雷經驗,幫助讀者避免走一些冤枉路。

專業推薦

  本書中幾乎從頭開始打造瞭所有常見的元件,每一個都有講解設計理念、考量點以及範例程式碼,並且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參考瞭 MUI 跟 Ant Design 這些熱門的 library,從中學習它們的設計理念以及 HTML 結構或是 React 的寫法。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打造 UI library 的新手,如果你對怎麼做齣一套 UI library 毫無概念,那這本書很適閤你。
  技術部落格 Huli's blog 站長 Huli

  市麵上,你很難找到一本這麼完整、幾乎各個基本元件都涵括到的書。針對不同類型的元件,作者都先整理瞭知名 UI 框架常見的作法,加以比較、分析後,再帶入作者的實務經驗和思考,最後纔開始著手開發,讓讀者能夠跟著這樣的脈絡實作齣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元件。
  PJCHENder 網頁開發咩腳版主、《從 Hooks 開始,讓你的網頁 React 起來》作者 | 陳柏融

  作者將其工作多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在內容中並非隻是闡述做法,而是一邊帶領著讀者思考,比較分析瞭各個係統的做法,進而整閤實作齣最適閤自己的 UI Library。
  如果想要更瞭解並更掌握 React 基礎的朋友,由衷地推薦您透過這本書進行深入的學習。如果想要設計自己一套 UI Library 的朋友,不妨讓這本書帶您一起前進!
  搞定學院學習社群 創辦人 | 知名外商 Hewlett-Packard 資深工程師 | Jimmy Chu

  對於這本著作,我隻認為相見恨晚,因為我曾經也有自己建立 UI 元件庫的需求,但當時並沒有這樣的一本書讓我理解各個元件的設計細節與思考脈絡。如果你對於打造 UI Library 有興趣,韆萬不能錯過這本精彩的著作!
  《今晚來點 Web 前端效能優化大補帖》作者 | 莫力全 Kyle Mo
獻給所有追求前端技術卓越的開發者 一本深入探索現代 Web 開發核心,助力你構建高效、可維護、高性能應用的技術寶典 在日新月異的前端技術浪潮中,構建用戶界麵(UI)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頁麵堆砌,而是關乎用戶體驗、代碼質量乃至産品成敗的關鍵環節。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框架的組件庫構建流程,而是將視角提升至更宏觀、更底層的層麵,探討構建健壯、可擴展的前端應用生態的基石技術與設計哲學。 我們深知,真正的技術深度來源於對基礎原理的透徹理解,以及對高級工程實踐的掌握。因此,本書旨在成為一本麵嚮中高級開發者的進階指南,內容涵蓋瞭從瀏覽器渲染機製的底層優化,到復雜狀態管理的架構設計,再到跨平颱兼容性與性能調優的實戰技巧。 --- 第一部分:現代瀏覽器與渲染管綫的深度剖析 理解瀏覽器如何工作,是編寫高性能前端代碼的前提。本部分將帶你穿透黑箱,深入解析瀏覽器內部的奧秘,讓你不再隻是被動地響應瀏覽器行為,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優化和引導它們。 1. 瀏覽器工作原理的重構認知: 我們將詳細拆解 V8 引擎的優化策略、JavaScript 垃圾迴收機製的演進(如增量 GC 對應用響應時間的影響),以及瀏覽器在處理異步任務時的調度策略。重點探討事件循環(Event Loop)在現代多綫程環境(如 Web Workers, Service Workers)下的復雜交互模式,為你提供一套用於診斷性能瓶頸的底層思維模型。 2. 極緻的渲染性能優化實踐: 超越常規的 `requestAnimationFrame` 使用,本書深入探討瞭閤成器綫程(Compositor Thread)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通過最小化重繪(Repaint)和重排(Reflow)來最大化幀率。我們將教授如何利用瀏覽器開發者工具中的性能麵闆,精確地定位到導緻布局偏移(Layout Shift)的深層原因,並提供基於 CSS 屬性的性能優先級排序。內容將覆蓋 CSS Houdini 的潛力挖掘,使其成為提升復雜動畫性能的利器。 3. WebAssembly (Wasm) 的實戰集成: Wasm 不僅僅是 C++/Rust 代碼的編譯目標。本章側重於如何將 Wasm 模塊高效地嵌入到現有 JavaScript 應用中,尤其是在需要高強度計算(如圖形處理、數據加密)的場景。我們將探討 Wasm 與 JavaScript 之間的數據傳遞效率瓶頸,並分享內存共享、綫程化(利用 Wasm Threads)的最佳實踐,從而實現近乎原生的執行速度。 --- 第二部分:前沿狀態管理與數據流的架構選擇 在單頁應用(SPA)日益龐大復雜的今天,管理應用狀態已成為架構設計的核心挑戰。本書摒棄對單一技術棧的偏愛,轉而從工程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的角度,對主流及新興的狀態管理範式進行深度對比和應用場景剖析。 1. 函數式響應式編程(FRP)在狀態管理中的應用: 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 Observable(如 RxJS 或類似概念)來處理時間敏感和高度交互的數據流。重點在於如何利用背壓(Backpressure)機製來平衡數據生産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速度差異,有效避免內存泄漏和不必要的計算,特彆適用於實時數據看闆或復雜錶單場景。 2. 基於代理(Proxy)與響應式係統的深度實現: 不隻是簡單的 `ref` 或 `reactive` 封裝。本章將帶你從零開始構建一個高性能的響應式係統,理解依賴收集(Dependency Tracking)、副作用觸發(Effect Running)的精妙之處。我們將分析 MobX、Vue 3 響應式係統背後的設計哲學,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業務特性定製自己的響應式策略,以達到最優的內存占用和更新效率。 3. 分布式狀態與服務端同步的挑戰: 對於需要跨設備、跨會話持久化的應用,狀態同步成為瓶頸。本書詳細討論瞭基於 CRDTs(Conflict-free Replicated Data Types)的本地優先(Local-First)架構設計,以及如何利用 GraphQL Subscriptions 或 WebSockets 實現高效、低延遲的服務端狀態推送。我們將對比傳統 Redux-Saga/Thunk 模式在處理復雜異步流程時的局限性,並提供基於 Redux Toolkit 或類似工具的現代化異步流程管理方案。 --- 第三部分:構建下一代用戶界麵的工程化策略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設計轉化為可復用的、健壯的、並且易於協作的 UI 工程體係,強調代碼的抽象層次和跨技術棧的通用性。 1. 設計係統與組件抽象的藝術: 超越簡單的組件庫定義,本書探討如何構建一個具備可配置性、可擴展性、以及跨框架兼容性的設計係統骨架。內容包括:如何定義原子(Atoms)、分子(Molecules)和組織結構(Organisms)的層級,利用 Token(設計令牌)實現設計語言的統一升級,以及如何使用 Storybook 等工具進行跨設計和開發的協作驗證。我們將深入討論無頭組件(Headless Components)的設計理念,以徹底分離 UI 呈現邏輯和業務邏輯。 2. 類型安全與代碼契約的強化: 在 TypeScript 日益成為行業標準的今天,本書強調如何利用高級類型(如映射類型、條件類型、模闆字麵量類型)來確保組件 API 的健壯性。我們將教授如何定義嚴格的 Props 接口,利用類型定義來強製組件使用模式,並在編譯期捕獲潛在的運行時錯誤,從而顯著減少調試時間。 3. 服務器端渲染(SSR)/ 靜態生成(SSG)的深層優化: 本書將 SSR/SSG 的討論提升到工程實踐的層麵,重點關注如何減少首次內容繪製(FCP)時間。內容涵蓋流式(Streaming)SSR 的實現細節、數據預取(Data Pre-fetching)策略的選擇(如客戶端緩存優先 vs. 服務器端預先獲取),以及如何在不同場景下權衡 SSG 的構建速度與 SSR 的動態能力。特彆地,我們將剖析 Hydration(水閤)過程的性能開銷,並介紹如何通過選擇性水閤(Selective Hydration)來優化用戶交互體驗。 --- 第四部分:可訪問性、國際化與閤規性測試 現代 Web 應用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技術上的先進性,更在於其對所有用戶的包容性。本部分是構建麵嚮全球、高標準應用不可或缺的一環。 1. 深入理解 Web 可訪問性(A11y)標準: 我們將從 ARIA 屬性的正確應用開始,進而探討如何設計支持鍵盤導航、屏幕閱讀器友好的復雜交互組件。內容將包括無障礙樹(Accessibility Tree)的構建,以及如何利用自動化工具(如 Axe-core)和手動測試來驗證閤規性,確保 UI 架構天然支持無障礙訪問。 2. 高效的國際化(i18n)與本地化(l10n)策略: 告彆簡單的字符串替換。本書探討在大型應用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復數規則、日期格式化、文本方嚮(RTL)處理,並講解如何設計一個靈活的 i18n 庫,以便在構建時和運行時都能高效地加載和切換語言資源,避免性能損失。 3. 端到端測試與變更預防: 我們構建的 UI 必須是可靠的。本部分將介紹如何有效地結閤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端到端(E2E)測試策略。重點講解如何使用現代 E2E 框架(如 Playwright 或 Cypress)來模擬復雜的用戶場景,並介紹視覺迴歸測試(Visual Regression Testing)在確保 UI 變更不引入視覺 Bug 方麵的重要性。 --- 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全麵的、跨越多個技術維度的思維框架和實戰指南。閱讀完本書,你將不僅掌握“如何做”,更會理解“為什麼這樣做”——為你未來的架構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前瞻性的視野。無論你是在重構遺留係統,還是在規劃下一代高流量應用,書中的深刻洞察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技術資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泰銘(Taiming)


  自 2017 年開始從事前端工程師工作,擁有 B2C 以及 B2B 係統開發經驗。曾於大學期間修習師資培育學程,因此對於教學及教育充滿熱忱,擅長將複雜、艱澀的技術觀念轉化為親民的白話文並且分享。

  2019 年發起 「ShareBack 不藏私分享會」社群,擔任活動企劃籌備以及講師,希望建立一個不藏私、彼此教學相長的平颱,讓不論本科係、非本科係的參與者從中獲得知識以及樂趣。

  在 2019 iT 邦幫忙鐵人賽中,以《以經典小遊戲為主題之ReactJS應用練習》為主題,獲得Modern Web組優選。並於 2021 iThome鐵人賽中,以《30 天擁有一套自己手刻的 React UI 元件庫》為主題,獲得Modern Web組佳作。

圖書目錄

CHAPTER 0 準備 UI 元件開發環境
0.1 情境案例
0.2 Storybook 簡介

CHAPTER 1 數據輸入元件 - Button
1.1 元件介紹
1.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3 介麵設計
1.4 元件實作
1.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 數據輸入元件 - Switch
2.1 元件介紹
2.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3 介麵設計
2.4 元件實作
2.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3 數據輸入元件 - Radio
3.1 元件介紹
3.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3.3 介麵設計
3.4 元件實作
3.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4 數據輸入元件 - Checkbox
4.1 元件介紹
4.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4.3 介麵設計
4.4 元件實作
4.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5 數據輸入元件 - Input Text / Text Field
5.1 元件介紹
5.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5.3 介麵設計
5.4 元件實作
5.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6 數據輸入元件 - FormControl
6.1 元件介紹
6.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6.3 介麵設計
6.4 元件實作
6.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7 數據輸入元件 - Slider
7.1 元件介紹
7.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7.3 介麵設計
7.4 元件實作
7.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8 數據輸入元件 - Rate
8.1 元件介紹
8.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8.3 介麵設計
8.4 元件實作
8.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9 數據輸入元件 - Upload
9.1 元件介紹
9.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9.3 介麵設計
9.4 元件實作
9.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0 數據展示元件 - Chip / Tag
10.1 元件介紹
10.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0.3 介麵設計
10.4 元件實作
10.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1 數據展示元件 - Badge
11.1 元件介紹
11.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1.3 介麵設計
11.4 元件實作
11.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2 數據展示元件 - Tooltip
12.1 元件介紹
12.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2.3 介麵設計
12.4 元件實作
12.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3 數據展示元件 - Accordion/Collapse 摺疊麵闆
13.1 元件介紹
13.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3.3 介麵設計
13.4 元件實作
13.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4 數據展示元件 - Card
14.1 元件介紹
14.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4.3 介麵設計
14.4 元件實作
14.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5 數據展示元件 - Carousel
15.1 元件介紹
15.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5.3 介麵設計
15.4 元件實作
15.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6 數據展示元件 - Table
16.1 元件介紹
16.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6.3 介麵設計
16.4 元件實作
16.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7 數據展示元件 - Infinite scroll
17.1 元件介紹
17.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7.3 介麵設計
17.4 元件實作
17.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8 導航元件 - Breadcrumb
18.1 元件介紹
18.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8.3 介麵設計
18.4 元件實作
18.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19 導航元件 - Dropdown
19.1 元件介紹
19.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19.3 介麵設計
19.4 元件實作
19.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0 導航元件 - Select
20.1 元件介紹
20.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0.3 介麵設計
20.4 元件實作
20.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1 導航元件 - Drawer
21.1 元件介紹
21.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1.3 介麵設計
21.4 元件實作
21.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2 導航元件 - Tabs
22.1 元件介紹
22.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2.3 介麵設計
22.4 元件實作
22.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3 導航元件 - Pagination
23.1 元件介紹
23.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3.3 介麵設計
23.4 元件實作
23.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4 反饋元件 - Spin
24.1 元件介紹
24.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4.3 介麵設計
24.4 元件實作
24.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5 反饋元件 - Skeleton
25.1 元件介紹
25.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5.3 介麵設計
25.4 元件實作
25.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6 反饋元件 - Progress bar
26.1 元件介紹
26.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6.3 介麵設計
26.4 元件實作
26.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7 反饋元件 - Progress circle
27.1 元件介紹
27.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7.3 介麵設計
27.4 元件實作
27.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8 反饋元件 - Modal
28.1 元件介紹
28.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8.3 介麵設計
28.4 元件實作
28.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29 反饋元件 - Toast
29.1 元件介紹
29.2 參考設計 & 屬性分析
29.3 介麵設計
29.4 元件實作
29.5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CHAPTER 30 打包元件庫並發佈至 NPM
30.1 建立和開發元件庫專案
30.2 調整檔案結構
30.3 打包成一個可輸齣的元件庫
30.4 在本地測試打包後的元件
30.5 發佈至NPM
30.6 原始碼及成果展示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332898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3 x 2.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真的是為我們這些想好好學 React UI 開發的工程師量身打造的!看到書名那個「哎呀!不小心」的口吻,就覺得作者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技術書架子味。我從來沒想過從零開始建構一個完整的 UI 元件庫可以這麼清晰易懂。特別是對於像我這種,雖然寫 React 寫瞭一陣子,但對於如何組織、設計和發布一個可重用的元件庫始終有點抓不到訣竅的半吊子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沒有一開始就丟一堆複雜的理論砸過來,而是用一種「邊做邊學」的方式,把整個開發流程拆解得非常細緻。從環境設定、基礎元件的結構設計,到後續的測試和文件化,每一步都配有實際的程式碼範例,讓人一看就懂,馬上就能跟著動手實做。那種從無到有,親手建立起一個看起來很專業的元件庫的成就感,真的是無可取代的。作者在介紹每一個設計決策背後的原因時,也會提到一些業界的最佳實踐,這點超讚,因為這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寫程式碼,更是在教你怎麼像個有經驗的開發者一樣思考。

评分

坦白說,市麵上講 React 的書很多,但多數都聚焦在應用程式的開發上,真正深入探討「元件庫工程」的書籍就相對稀少,更別提是用颱灣這邊開發環境和思維來撰寫的。這本《哎呀!不小心刻瞭一套 React UI 元件庫》最讓我欣賞的是它對「實用性」的堅持。書中的範例不是那種為瞭展示某個特性而硬湊齣來的假資料,而是非常貼近我們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場景。例如,當提到狀態管理時,作者不會隻講 Redux 或 Context API 的定義,而是會根據元件庫的特性,討論哪種方案在元件粒度下更閤適,以及如何處理不同元件間的樣式繼承和覆蓋問題。這種深入到骨髓的細節討論,讓我發現自己過去在做元件設計時,有很多地方其實是憑直覺在跑,缺乏係統性的考量。透過這本書,我對於「組件化思維」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專案中那些舊的、混亂的 UI 組件,準備大刀闊斧地進行一番重構。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哎呀!不小心刻瞭一套 React UI 元件庫》給我的感覺是:它成功地填補瞭從「會寫 React 元件」到「會開發可維護的 React 元件庫」之間的巨大鴻溝。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份工程師的實戰心法。我特別推薦給那些負責維護內部 UI 組件庫、或是想往 Frontend Architect 發展的夥伴們。書中關於元件的命名規範、文件編寫的標準化流程,以及如何利用工具鏈來自動化發布過程的介紹,都極具參考價值。它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 UI 元件庫,其價值往往體現在那些看不見的「工程化」基礎建設上。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我目前專案中的元件庫有哪些可以立刻改進的地方。這種即學即用、且能提升整體工程素養的書籍,在颱灣的技術書市場上絕對是少數珍品。

评分

這本鐵人賽係列書的風格,真的是讓我耳目一新。它完全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嚴肅感,讀起來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旁邊手把手帶你做 Side Project 一樣輕鬆愉快。作者在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時,總是能找到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讓那些原本覺得很「硬」的工程術語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別喜歡它在講授元件架構時,所採用的一種「迭代優化」的思路。一開始,元件可能很陽春,功能很基礎,但隨著章節的推進,作者會一步步加入 TypeScript 的類型檢查、無障礙(A11y)的考量,甚至是國際化(i18n)的支援。這種循序漸進的優化過程,讓我理解到一個「好用」的元件庫是如何在現實的壓力下不斷打磨齣來的,它不是一蹴可幾的完美產品,而是不斷修補和強化的結果。這種真實感,比那些直接展示最終完美成果的教材要受用太多瞭。

评分

對於想要建立自己設計係統(Design System)基礎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窗。過去總覺得 Design System 是大公司纔玩得起的高階玩意兒,但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我們可以從一個小小的、核心的元件庫開始著手,逐步擴展。書中對於樣式處理的部分著墨很深,尤其是在處理元件之間的隔離性和可客製化性時的權衡取捨,提供瞭非常多實用的技巧和程式碼範例。舉例來說,如何設計一套既能滿足內建主題(Theming),又能讓使用者方便地用自己的 CSS 覆蓋,同時又不破壞元件內部邏輯的 API 介麵,這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但書裡給的解法很優雅。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顯示齣作者對整個前端生態的理解是相當全麵的,而不隻是局限於 React 本身語法的操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