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稻場紀久雄
图书标签:
  • 濱野彌四郎
  • 医学史
  • 日本医学
  • 都市医学
  • 公共卫生
  • 医疗改革
  • 社会医学
  • 历史人物
  • 传记
  • 医学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濱野彌四郎繼承其師巴爾頓的設計概念,在臺南水道將「自然流下法」與「唧筒法」兩種導水方法具體化,完成臺灣大部分的水道建設,被稱為「臺灣水道之父」。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應該冷靜地接納它,包括它的評價是善或惡,都應該由後世來評斷吧!在國際化時代裡,這樣的觀點不是不可欠缺的嗎?──稻場紀久雄

  濱野彌四郎是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衛生工學的日本早期技術者,可說是享有都市的醫師之地位。日治時期,他和臺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頓於一八九六年進行臺灣的水源、水質調查,一八九九年,巴爾頓在完成基隆水道設計案後,攜眷回東京,並打算一起回去蘇格蘭探望親友,不幸卻客死東京。即使在巴爾頓離世之後,濱野彌四郎仍接續其遺志,建設完成日治時期臺灣主要城市的水道系統。

  直至濱野彌四郎一九一九年退休為止,他為臺灣貢獻了二十三年的春青歲月,市區規劃的足跡遍及臺灣各地,將都巿衛生、防災、家屋設計等理念,逐步落實於臺灣巿街建設之中,為臺灣現代化都市奠定長遠的基礎,可惜這些和恩師巴爾頓的功績都埋葬在異鄉的臺灣,被世人遺忘了。如今適逢臺南水道建設一百周年,他們的事蹟,值得後人追思紀念。

  稻場紀久雄教授從發掘的歷史片段,爬梳濱野彌四郎的畢生經歷,藉由他幫助臺灣這座曾經傳染病肆虐而尚缺乏近代衛生觀念的小島,來看他如何發揮衛生工程所長。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稻場紀久雄教授於此書將濱野彌四郎及巴爾頓的實際面貌如實復原。故事內容的展開,將從發掘的歷史事實片段,以時間序列來編排,並以連結每個片段間被認為最自然的故事來進行,即使只是登場人物中的一個對話,也以歷史的事實為根據來編寫。

名人推薦

  濱野彌四郎的青春歲月和專業知識主要都奉獻給臺灣這塊土地,臺灣人感念他紀念他是應該的,而臺灣人對濱野的生平並不了解,也無從知悉,今天有《都市的醫師》這本書,必須感謝作者稻場紀久雄教授,他花了四十年歲月走訪蘇格蘭、日本、臺灣各地,鍥而不捨地追尋查訪威廉‧巴爾頓和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的身世,最後整理出版成書,他為水資源循環的理念以及臺日水道歷史投入的時間和精神難以估計,令人佩服,特別在此表達感謝。──謝長廷|駐日大使

  一九二二年,潺潺流水從曾文溪引入臺南水道,經過沉澱、過濾及淨水等繁複的工序後,乾淨的自來水經由四通八達的水道管線,如天降甘霖般滋潤臺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洗去過往充滿瘟疫的黑暗瘴癘之氣,為臺南的公共衛生迎來耀眼的光明。而這座臺南水道,是「城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留給臺南市民的瑰寶。──黃偉哲|臺南市市長

  二○一九年十月十一日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幕時,承蒙稻場教授慷慨提供關於濱野的寶貴史料,並且由夫人代為頌唸濱野後代的祝賀信,給予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極為重要的祝福。在迎來臺南水道一百年的時刻,非常榮幸並感謝稻場教授的再次協助,讓更多民眾得以認識臺南水道的設計建造者濱野彌四郎。──葉澤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不涉及您提到的《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一书的内容: --- 《山海之间:一个古代制瓷世家的兴衰史》 作者: 柳原 敬 出版社: 苍穹文化 出版年份: 2023年 页数: 680页 --- 内容提要 《山海之间:一个古代制瓷世家的兴衰史》是一部跨越近四百年的宏大历史叙事,它以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至明治维新时期为背景,聚焦于濑户地区一个世代相传的制瓷家族——“松本家”的命运沉浮。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陶瓷艺术与技术的编年史,更是一部深入剖析社会变迁、家族伦理以及个体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的社会史杰作。作者柳原敬,凭借其深厚的考古学功底和细腻的文学笔触,成功地描绘了一幅由温润的瓷土、炽热的窑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编织而成的壮丽画卷。 第一部:盛世遗风与技艺的巅峰(江户中期至末期) 故事始于十八世纪末,彼时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的鼎盛时期,然而,社会结构已显现出僵化的迹象。松本家,以其精湛的“御深皿烧”技艺闻名地方,其烧制的青磁釉和铁绘彩瓷,常被用作地方藩主的贡品。 本篇着重描绘了第三代家主,松本源太郎的时代。源太郎是一位执着于传统技艺的匠人,他坚信“土为人性,火为天道”,将全部心力投入到对古代中国宋代官窑釉色的模仿和超越上。书中详细记述了当时制瓷过程中繁琐的选土、水洗、泥料陈化,以及对釉料配方近乎苛刻的保密。 然而,盛世之下暗流涌动。外部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来自九州地区新兴的伊万里烧,凭借其更华丽的彩绘和更灵活的商业策略,开始侵蚀松本家的传统市场。源太郎的儿子,松本清吉,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却又对新事物抱有好奇心的年轻人,开始与父亲产生理念上的冲突——父亲重技艺的纯粹性,儿子则看到了商业模式僵化的危机。这一阶段的叙事,充满了对传统美学的赞颂,同时也埋下了家族内部张力爆发的伏笔。 第二部:变革的阵痛与文化的转型(明治维新前后) 明治维新的枪声不仅改变了政治版图,更对以传统手工业为生的家族构成了生存危机。西方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使得手工制作的瓷器在成本和产量上完全不具备竞争力。松本家,特别是清吉接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清吉试图带领家族转型,他远赴长崎,学习西方引进的玻璃制作技术,并尝试将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引入家族工坊。他引入了石膏模具,力图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引发了老一辈工匠的强烈抵触。书中详尽描绘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剧烈碰撞:老匠人认为模具烧制的瓷器失去了“灵魂”;而清吉则坚信,不变革,家族就会彻底消亡。 这一部分的高潮在于“烧窑之争”。清吉决定冒险烧制一批融合了西方几何图案和日本传统青瓷釉的实验性作品,以期在新的“文明开化”市场中找到立足点。这次烧制充满了不确定性,窑火的温度、气氛的控制,都与以往完全不同。最终的结果是喜忧参半——部分作品获得了新的赞誉,但家族内部的分裂却日益加深。 第三部:匠心独具与历史的沉淀(明治中后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本家逐渐找到了与新时代和解的方式。他们不再试图与工业化的廉价瓷器竞争,而是将重点重新聚焦于高附加值、艺术性和历史传承意义的作品上。 故事的重心转移到清吉的孙女,松本和子身上。和子是家族中第一位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主修化学与艺术史。她将严谨的科学分析方法与家族数百年的釉料经验相结合,成功稳定并优化了一种独特的“铁锈红”釉色,这种釉色既具有江户时代的古朴感,又在色彩层次上达到了前人未及的深度。 和子巧妙地将家族历史融入到瓷器的叙事中。她不再盲目模仿,而是通过“复刻”关键历史时期的失败或成功的作品,来讲述松本家在不同时代所经历的挣扎与坚持。她的作品开始在东京、大阪的现代艺术展览中受到关注,标志着这个古老家族的成功“软着陆”——他们没有被时代吞噬,而是选择了成为历史的诠释者和守护者。 主题与艺术特色 《山海之间》的核心主题是对“传承”的深刻反思:真正的传承,究竟是技艺的绝对不改,还是在保持精神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对形式的灵活适应? 作者柳原敬的叙事风格极为考究,他大量引用了当时的文献、工坊的收据以及家族成员的书信,使得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时代背景的描绘极具真实感。他对制瓷工艺的描写细致入微,无论是釉料的配比、窑址的选择,还是泥料的陈腐时间,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让读者仿佛能闻到窑烟的味道,触摸到瓷器温润的表面。本书不仅是对一个家族兴衰的记录,更是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传统手工业者精神世界的细致摹写。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稻場紀久雄


  1941年 日本京都市出生。
  1965年 京都大學工學部衛生工學科畢業,同年進入日本建設省(現在國土交通省,相當臺灣的交通部),曾任盛岡市下水道部次長、岡山縣土木部下水道課長、建設省流域下水道課長、建設省土木研究所下水道部長等。
  1975年 京都大學工學博士。
  1976年 開始著手日本下水道史、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等人物的研究。
  1986年 創設下水文化研究會,擔任理事長,從事下水文化的普及啟發、水制度改革活動。
  1993年 轉任大阪經濟大學教授,從事「生命環境經濟學」的系統體制化。
  2012年 大阪經濟大學榮譽教授。
  2022年 「NPO法人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改組為「日本水循環文化研究協會」,目前擔任協會評議員。

  著書:
  1986年出版《下水道と環境—汚染物文化を考える》(朝日新聞社)
  1993年出版《都市の医師〜浜野弥四郎の軌跡〜》(水道産業新聞社)
  (中文版《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2016年出版《バルトン先生、明治の日本を駆ける!》(平凡社)
  (中文版《巴爾頓傳奇:百年前的台日公衛先驅》)

  編著:
  2012年出版《熊蜂のごとく─久保赳自伝》(水道産業新聞社)。
  另有環境文化論、社會經濟制度論、水制度改革論等多篇論文。

譯者簡介

鄧淑晶


  日本中央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曾服務於高雄市政府、東京都八王子市政府、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並曾任大學兼任講師。目前擔任日本「一般社團法人臺灣友之會」事務局長,從事臺日間各項交流活動。

  翻譯書籍:《巴爾頓傳奇:百年前的台日公衛先驅》(稻場紀久雄著∕鄧淑瑩、鄧淑晶合譯)、《繽紛生態㏌高雄:高雄市鳥類生態地圖》(高雄市政府出版∕合譯)、《流体太極》(謝長廷、周東寛共著)

鄧淑瑩

  日本上智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兼任國立空中大學、長榮大學講師,擔任日文講授課程,並長期從事臺日之間的交流活動及翻譯工作。二○二二年三月榮獲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頒贈紀念獎章。

  翻譯書籍:《巴爾頓傳奇:百年前的台日公衛先驅》(稻場紀久雄著∕鄧淑瑩、鄧淑晶合譯)。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值得臺灣人感念的日本技師 謝長廷
◆飲水思源 再造臺南水道百年榮光 黃偉哲
◆追尋城市醫生腳步 迎向臺南百年未來 葉澤山

一、書名:《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
二、目次:

第一部    調查行
難以忘懷
無形的手
回憶
歸故鄉

第二部    彌四郎誕生
彌次郎少年
命運
政治
師徒

第三部    悠久之生命
日清戰爭之下
恐怖之水
漩渦
新天地
墓誌銘

後記
臺灣版後記
附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圖集、濱野彌四郎年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865387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7 x 23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後記

  本書是從昭和五十九年九月開始,前後歷經七年在水道產業新聞刊登超過一百九十七回所連載的《都市的醫師:濱野彌四郎之足跡》,再編輯修改而成的作品。

  我為了一探濱野彌四郎而進行的調查之行,含括連載期間,總共花費了十六餘年的歲月。大約是十五多年之前,我在巴爾頓的孫女鳥海多惠子女士的家裡,看到年代久遠的祝賀書信當中,有巴爾頓陪同年輕官員濱野工學士拜見了乃木臺灣總督這樣的記載,這是我初次知道有濱野這樣人物的存在,而對他感到興趣。當時只知道他的姓氏,不曉得名字為何,但我想濱野一定是繼承巴爾頓衣缽的人物沒錯。而且我直覺,如果追尋濱野的足跡,一定能近距離瞭解日本近代上下水道技術之父巴爾頓的實際面貌。我的調查行就從此開始,但是我多次覺得好像冥冥之中有隻無形的手,每次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將實情慢慢伸展開來。在這過程中,我得以認識濱野彌四郎的公子濱野秀雄先生,也許會被認為敘述得太誇張了也說不定,但這對我而言,只能說是上天所賦予的使命。終於,瞭解了濱野彌四郎這位人物,及對其生涯有決定性影響的人士濱野昇、濱野昇的父親濱野了元、還有彌四郎無限崇拜尊敬的巴爾頓,因而彌四郎的實際人物面貌趨於明朗。

  濱野彌四郎是將他的一生奉獻給衛生工學的日本最早技術者,可說是享有都市的醫師的地位。他以巴爾頓愛徒的身分繼承其後,並留下豐功偉業的足跡,但這些已和其恩師巴爾頓的功績一樣,埋葬在異鄉的臺灣,被世人遺忘了。我在盡可能的範圍內,打算於此書將濱野彌四郎及巴爾頓的實際面貌如實復原。因此,故事內容的展開,將從發掘的歷史事實片段,以時間序列來編排,並以連結每個片段間被認為最自然的故事來進行,即使只是登場人物中的一個對話,也打算以歷史的事實為根據來編寫。

  期待本書早日完成的濱野秀雄先生和鳥海多惠子女士,沒能來得及看到本書的出版即撒手人間,讓人感到遺憾不已。

  濱野秀雄先生因急性心肌梗塞,在一九八九年(平成元年)三月三日於八十五歲時結束其一生。秀雄先生只要想起二戰東京大空襲時,連父親的照片都消失不見的事,就會在心中深處喚起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他在我面前努力忍住眼淚的模樣,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聽說他生前時常跟妻子及兒子提到《都市的醫師》這本書的事情,他過世後不久,他的公子陽一郎先生特地來拜訪我,也是為了這本書的事。陽一郎的來訪也是一個契機,促成我開始著手調查據說位於臺灣臺南市的濱野彌四郎銅像及基座。除此之外,其夫人義子女士在整理秀雄先生書齋時,發現「回憶過往的濱野家之記」(昭和四十六年三月敬記)的貴重資料,並將它送給我,不用說也知道,此資料對我在修改編寫這本書時有很大的幫助。

  鳥海多惠子因高血壓導致顱內出血,於一九九○年(平成二年)四月九日結束其充滿波折的一生,享年七十八歲。多惠子女士是巴爾頓的遺女多滿的長女,在其母親充滿愛心的孕育下長大成人,她打從內心尊敬祖父巴爾頓。我想起當我和她見面時,她說:「有時想要將祖父的一生寫下來,所以小心保管不讓資料遺失。」為追悼多惠子女士,其長女幸子女士親自將母親的遺詩集《土之香》付梓。多惠子女士經常興致一來時,就會在筆記本或家計簿的空白處寫詩,留下無數的短詩。幸子女士將這些短詩一首一首地抄寫,並將它們編輯成遺詩集。每一首詩都洋溢著溫暖的情感、高尚的氣質、對新知的好奇心,以及發散文學氣息的高水準作品。我從幸子女士那裡拿到遺詩集,是我作為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代表,決定在今年(一九九二年)八月五日舉辦巴爾頓逝世祭典,想報告此事,而去拜訪她位於京都市住處的時候。巴爾頓逝世祭典以已故石橋多門氏為主,舉辦的八十週年祭典以來,連續十三年不曾間斷過。為此,以創設研究會為契機,決定復活該祭典,規劃成為研究會的例行活動來執行。

  我在拜訪之前並不知道遺詩集已付梓一事,這也是偶然的,讓人感覺難以想像。根據遺詩集,我直覺鳥海多惠子女士真正繼承到祖父巴爾頓教育家的資質,以及曾祖父約翰.希爾.巴頓在文學才能的真傳。

  從遺詩集中選出三首詩介紹如下:
  在孩子圓潤的手之上添吾手助彈
  鋼琴之音調不知為何惹人愛憐
  走在七十道路的我內心激動
  打開新刊書本那時
  走過七十道路思念遠方的母親
  沒來入夢致淺眠呀

  鳥海多惠子女士作為鋼琴家教老師,指導過無數的學生。第一首就是教鋼琴的心情,第二首則是洋溢著對新知的好奇心,而第三首是對母親多滿的真摯情感的表現。

  巴爾頓逝世祭典有七十多人參加,聽完有關巴爾頓相關的介紹後,每個人在墓前逐一獻花,並獻上小號銅管樂器吹奏的巴爾頓故鄉蘇格蘭的民謠,在奇異恩典的樂聲中進行默禱,那是個充滿溫馨又嚴肅的追悼典禮,英國駐日大使館對我們舉辦巴爾頓逝世祭典也傳送來長篇的電文,我也想將此事記錄起來。

  接下來,當我收到劉復銘先生寄來的《臺灣下水道發展之研究》一書,該書是臺灣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服務部彙整的書籍。我仔細閱讀此書,不論是《日本水道史》或《日本下水道史》上,都沒有針對日本過去在亞洲諸國所作的行為加以記述,對於此事我再次深感痛心,同時也無法不抱持著難道這樣就好嗎的疑問。資料散落遺失是事實,但作為日本近代史的一個分水嶺,我想有如此這樣的結果也是事實吧!對於《臺灣下水道發展之研究》書上,雖然有關於巴爾頓的記載,不過卻沒有提到濱野彌四郎的名字。歷史就是歷史,我們應該冷靜地接納它,包括它的評價是善或惡,都應該由後世來評斷吧!在國際化時代裡,這樣的觀點不是不可欠缺的嗎?

  去年收到劉先生寄來的信,信中有「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日益增多,將來若統一的話,在『自由』、『民主』、『均富』、『繁榮』的根基下統一,這似乎是臺灣與中國一般人民所企望的。」的字句。二戰後臺灣走過極為複雜困難的政治過程,就因為這樣才會發展出目前全新的局面。收到劉先生信件的前後時間,NHK(日本放送協會)電視臺播放了張學良的專訪,雖然他是西安事件的英雄,但是在戰後,其身影卻消失了,我只能對其萬丈波瀾的人生感到驚愕,他充滿生動含蓄的話語滲入人心。處於二十世紀末,也就是目前的年代,可以感受劇烈的變動步步逼近。但是,反過來思考彌四郎的基座和墓誌銘,墓誌銘在遙遠的未來的某一天將老朽,基座也將化為烏有吧?而且全部都將成為歷史,劇烈的變動也將不斷發生,成為悠久歷史的一部分。歷史宛如巨大河流般流著,沒有停留。所謂的人世、生涯、還有人的幸福,到底是何物呀?

  最後,我要對於陪同我長途跋涉調查之旅的人,以及經常勉勵我的水道產業新聞社的石丸浩先生、中村隆一先生,表達我由衷的感謝,並於此擱筆。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於東京.戶山
著者 稻場紀久雄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類帶有「足跡」或「軌跡」這種詞彙的書名通常都會抱持著比較高的興趣,因為這暗示著主角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許多重要的轉折點。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簡約,反而更突顯了書名的重要性,讓人一眼就能抓住重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種既有知識性又充滿人情味的閱讀體驗,畢竟「醫師」這個角色,本身就帶著很強的使命感。我特別好奇,在一個充滿變數的都市環境中,濱野醫師是如何在他的專業領域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的。如果故事能夠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和對專業的執著,那它絕對會成為我書架上的珍藏。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質感,那種沉穩的色調配上細緻的字體,讓我對它的內容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對於那種背景設定在都市,但主角卻有著獨特專業技能的故事特別感興趣,感覺能夠從中看到不同以往的視角。從書名推測,這位濱野醫師可能不只是在醫院裡工作,或許還會接觸到一些社會邊緣的人物,甚至是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希望作者能夠好好利用都市這個舞台,展現出人性的複雜面,而不僅僅是講述單純的醫療故事。如果能在專業知識的呈現上多花點心思,讓讀者能學到一些東西,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拿到這本書後,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它的文筆風格,感覺作者在敘事上相當細膩,對角色的心理刻畫也頗為深入。從一些簡單的描述中,就能感受到那個時代都市的氛圍,那種既繁華又帶著點疏離感的氛圍,讓人很有代入感。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情節轉折的處理方式,沒有那種刻意為之的戲劇性,反而是很自然地推動故事發展,讓人讀起來覺得很真實。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很好,不會讓人覺得太快或太慢,恰到好處地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讓人忍不住想一頁接著一頁看下去。這種穩紮穩打的敘事風格,在現在這個追求快速刺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评分

這本書的整體包裝給我一種很「經典」的感覺,不是說內容老套,而是指它在文字運用和結構上,有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潛力。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有深度、需要讀者動腦去思考的書,而不是那種淺嚐輒止、看完就忘的作品。從這個書名看來,或許會探討到一些關於道德、責任,甚至是生命意義的議題。我很期待作者如何將這些沉重的テーマ,用一種不說教的方式融入到故事中去。希望情節的鋪陳能夠層層遞進,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自己對角色的看法和對事件的理解,最終獲得一種深刻的體會。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有意思,用了一種很復古的風格,讓人聯想到以前那種老派的偵探小說,但內容似乎又帶著一點現代的氣息。光是從書名來看,我就對這位「濱野彌四郎」充滿了好奇心,感覺他不是那種單純處理病痛的醫生,而是會捲入某種複雜事件的關鍵人物。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不會有負擔,這對我這種有時候需要長時間閱讀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醫學專業與都市生活中的各種謎團巧妙地結合起來,希望情節緊湊,不要有太多拖沓的描寫。整體來說,給人一種既專業又充滿懸念的感覺,讓人很想趕快翻開來一探究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