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蝴蝶套書(台灣蝴蝶圖鑑+台灣蝴蝶食草植物全圖鑑)

認識蝴蝶套書(台灣蝴蝶圖鑑+台灣蝴蝶食草植物全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裕榮
图书标签:
  • 蝴蝶
  • 台湾蝴蝶
  • 蝴蝶图鉴
  • 食草植物
  • 台湾
  • 自然
  • 昆虫
  • 科普
  • 动植物
  • 生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帶你認識蝴蝶生態的一套書

台灣蝴蝶生態紀錄 × 賞蝶地圖 × 蝴蝶食草與幼蟲對照

多位專家聯手撰寫的蝴蝶專書,帶您全方面認識台灣蝴蝶的生活史與自然樣貌

 

 

【台灣蝴蝶食草植物全圖鑑】

 

台灣之所以成為蝴蝶王國,除了氣候、環境適於蝴蝶繁殖外,自然界中植物種類豐富多元也是原因之一。絕大部分蝴蝶幼蟲對食草植物有很強的專一性,在台灣的4,000多種維管束植物中,雌蝶僅會選擇特定的一到數種,做為幼蟲的寄主植物。

 

因此,要尋找、飼育蝴蝶,或了解蝴蝶的生態,就必須先了解蝴蝶食性與特定植物的關係。除了在野外能夠更精準地尋訪蝶蹤。

 

本書作者洪裕榮老師為蝴蝶飼育與攝影的專家,他與中興大學森林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植物學者,以及《台灣蝶類誌》作者,蝶界權威徐堉峰老師共同合作,在本書中詳列82科788種蝴蝶食草植物,包括同類書藉鮮少記錄到的新種、新發表之食草蝶訊,以及多達347種蝴蝶的食草名錄,以提供讀者詳細的資訊。並依照海拔與分布,精選其中252種最具代表性的食草植物,以大篇幅呈現識別特徵,令讀者可以全面掌握台灣蝴蝶食草的世界。也是目前蝴蝶保育、復育或生態公園、社區綠美化等領域,最專業的參考書籍。

 

【台灣蝴蝶圖鑑】

 

本書收錄了300種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蝴蝶,包括台灣的蝴蝶圖鑑中從未出現過的物種。此外,還有台灣全部66種特有種與特有亞種、100種罕見蝴蝶、全島最具特色的蝴蝶,譬如最大的珠光鳳蝶(展翅可達15公分)與最小的迷你藍灰蝶(展翅約1.5公分)、 一級保育類大紫蛺蝶等5種瀕臨絕種的珍稀保育類蝶種、以及 921後因地貌改變而在野外消失,至今仍無人發現的數個蝶種。

 

 本書作者王效岳老師為台灣博物館動物學組資深研究員,李俊延老師為台灣地區發表最多蝴蝶專書的鱗翅目昆蟲專家。他們合作撰寫,採用標本照的方式,將蝴蝶識別特徵清楚呈現,搭配拉線圖說,指明每種蝶類的前後翅的形狀或顏色等重要辨識特徵,加上以讀者較熟悉的軀體部位作為分類依據的速查檢索表。並將長期觀察與飼育心得化為文字,詳細介紹每一種蝶類的形態特徵、發生期、分布地點、寄主植物及幼生期等重要資料。

 

 台灣各地蝶相依季節變換多所不同,本書特別在扉頁繪製台灣最佳賞蝶地點示意圖,標示出春夏秋冬最適合的賞蝶點,無論是與內文中提及的各種蝴蝶分布地點互相對照,或是想按圖尋覓蝶蹤,都能獲得指引,隨時加入賞蝶的行列。

好的,以下是一本符合您要求的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 《野趣探微:台灣昆蟲生態圖鑑系列精選——甲蟲與蜻蜓的微觀世界》 图书简介: 一、 概览:自然界中的小型巨兽 本书汇集了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最具观赏价值的昆虫类群——甲虫(鞘翅目)与蜻蜓(蜻蜓目)的深度研究成果。它并非简单的物种罗列,而是一部深入剖析这两个古老昆虫类群在台湾这块生物多样性热岛上,如何演化、生存、互动与繁衍的生态史诗。 我们以严谨的科学观察为基石,结合细腻的实地记录,旨在为自然爱好者、生态研究者以及所有对生命形态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清晰且引人入胜的甲虫与蜻蜓导览。全书内容聚焦于形态学特征的精确描绘、生活史的详尽记录,以及栖地生态的深入分析,力求展现这些“小型巨兽”在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二、 篇章结构与核心内容 全书分为两大核心部分,并辅以关键的生态行为解析章节: (一) 甲虫的盔甲与秘密:鞘翅目的多样性探秘 台湾岛拥有极其丰富的甲虫物种,从体型巨大的独角仙、锹形虫,到色彩斑斓的吉丁虫,再到深藏不露的隐翅虫,构成了昆虫界最庞大的家族。本篇将重点介绍: 1. 巨型与珍稀甲虫的识别特征: 针对锹形虫科(Lucanidae)和金龟子科(Scarabaeidae,特别是独角仙亚科)的雄性性征(如角状突起)的演化意义进行详细解析。提供精确的形态测量学图解,区分台湾特有种与近似种的细微差别。 2. 木食性甲虫的生态链地位: 深入探讨天牛(Cerambycidae)和蠌金龟(Cetoniinae)幼虫在朽木分解和森林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我们将揭示不同木材种类对特定甲虫幼虫发育速度和体型的影响机制。 3. 拟态与防御策略: 剖析叩头虫(Elateridae)的弹跳机制、虎甲虫(Cicindelidae)的捕食速度,以及某些拟态为蚂蚁或树枝的隐蔽性甲虫的生存智慧。重点收录形态学插图,展示其伪装的精妙之处。 4. 栖地垂直分布: 记录不同海拔高度和林相(如阔叶林、针叶林、次生林)中,甲虫群落的结构差异,帮助读者理解微气候如何塑造甲虫的地理分布。 (二) 飞行的宝石:蜻蜓与豆娘的空中舞蹈 蜻蜓目昆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飞行者之一,它们的若虫期(水虿)是水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本篇将引导读者认识台湾特有的蜻蜓与豆娘(蟌科): 1. 完整的生活史解析: 详尽描绘从卵、若虫到成虫蜕变的完整周期。特别关注水虿在水中捕食的“液压式下颚”结构,以及它们在不同水体类型(溪流、池塘、湿地)中的适应性差异。 2. 识别要点——复眼与翅脉: 针对数以百计的种类,提供清晰的分类学特征图谱,特别是复眼的颜色、翅膀斑纹的分布(翅痣、翅脉结构)以及尾附器的形态对比,这是区分同属不同种的关键。 3. 雄性领地行为与交配机制: 记录台湾特有种(如某些色彩艳丽的晏蜓科或色彩渐变的幽蟌)的求偶仪式、领地巡逻模式和独特的“轮状交配器”结构展示。 4. 水域环境关联性研究: 探讨特定蜻蜓种类对水质污染的敏感度,提供基于蜻蜓群落组成的简易水域健康评估方法。 三、 跨物种的生态对话:互动与共存 本书的亮点在于超越单一物种的记录,着重于展现昆虫间的复杂关系: 1. 寄生与共生关系: 记录特定种类的大型蠓科(Tachinidae)寄生蝇如何控制锹形虫的种群密度,以及某些小型蜂类与甲虫卵的互动。 2. 食草链条的解析(非植物导向): 在不涉及蝴蝶食草植物图鉴的情况下,本书聚焦于食叶性甲虫对特定树种或草本植物的选择性,揭示其化学防御与取食偏好的关系。例如,特定金龟子对某种特定开花植物花粉的偏好性。 3. 捕食者与猎物: 详细分析食虫虻(Asilidae)如何捕食飞行中的蜻蜓,以及水虿在水域食物网中的核心捕食者角色。 四、 观察与保护的实践指南 本书最后提供了一套详尽的野外观察指南: 光照诱集与夜间观察技术: 针对趋光性强的甲虫,提供安全且人道的诱集方法及设备推荐。 水域取样工具与方法: 教授如何使用白氏网等工具,在不破坏栖地的前提下,高效采集水生若虫。 野外记录规范: 强调伦理观察的重要性,包括准确记录采集地点(GPS坐标)、时间、海拔和环境背景信息的方法。 台湾昆虫保育现状: 介绍目前受关注的几类濒危甲虫与蜻蜓物种的保护现状,以及公众参与监测的重要性。 五、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全书配有数百幅由资深自然插画师和摄影师精心绘制/拍摄的插图与高清照片。这些图像不仅具备极高的科学准确性,更捕捉了昆虫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美感——从甲虫外壳上的金属光泽,到蜻蜓翅膀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彩虹光晕。排版设计上采用清晰的图文对照结构,确保了专业性和可读性的完美平衡。 《野趣探微》是献给所有热衷于探索微观自然世界的读者的必备工具书,它将带领读者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上最为勤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生命奇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裕榮
曾獲世界攝影十傑(美國攝影學會於每一年五月均會將前年度世界各國專業攝影人士參與國際各項大賽的成績彙總統計,以積分排定年度世界排名,其中最令人矚目者即為世界攝影十傑(Top10)),為台灣知名生態攝影家與自然觀察家,著有《台灣之美》、《台灣之美2:蝴蝶》、《蝴蝶家族》等書。本書為其集結十多年來植物栽培、觀察與蝴蝶幼蟲飼養經驗,並以專業的觀點來拍攝與記錄蝴蝶寄主植物(食草)之生態的作品。

相關著作:《台灣蝴蝶食草植物全圖鑑(347種台灣蝴蝶 × 788種食草雙向速查,特別收錄4種肉食性蝶類幼蟲)》

李俊延
為台灣地區發表最多蝴蝶專書的鱗翅目昆蟲專家,曾於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和台灣省林業試驗所進行深入的鱗翅目昆蟲研究。其調查研究蝴蝶的範圍可能歷來無人出其右,足跡遍及台、澎、金馬及南海等中華民國轄下大多數有或無人島嶼,而成果已發表有多種新種和新紀錄種蝴蝶。著作及共著書籍有《台灣蝶類圖說1~4》、《台灣冬天蝴蝶谷》、《蝴蝶觀察與飼育》、《蝴蝶花園》、《福爾摩沙彩蝶鑑賞》、《馬祖彩蝶圖鑑》及《台灣蝴蝶寶鑑》等等諸多鱗翅目專書及研究報告。

相關著作:《台灣蝴蝶圖鑑(全台首度收錄3種新發現種,與全部66種台灣特有種,附四季賞蝶地圖)》《台灣蝴蝶圖鑑(全新增訂版)》《台灣蝴蝶圖鑑(精裝)》

王效岳
曾服務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動物學組,是該館內致力於昆蟲標本收集、管理和鑑定之資深研究人員。曾赴英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長期研究昆蟲,並曾協力發掘許多台灣產昆蟲新種和新紀錄種,因此有不少台灣產昆蟲新科學名以其姓氏命名。著有《認識台灣的昆蟲》(一至二十冊)、《龜山島的蝴蝶與蛾類》、《宜蘭縣思源啞口的蝴蝶與飛蛾》、《台灣蜻蜓彩色圖鑑》等書數十冊。

相關著作:《台灣蝴蝶圖鑑(全台首度收錄3種新發現種,與全部66種台灣特有種,附四季賞蝶地圖)》《台灣蝴蝶圖鑑(全新增訂版)》《台灣蝴蝶圖鑑(精裝)》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叢書系列:台灣自然圖鑑
  • 規格:精裝 / 672頁 / 28 x 21 x 5.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套書光看名字就讓人心花怒放!身為一個常跑山邊、對自然生態充滿好奇的台灣人,光是想到能把蝴蝶的世界看得更透徹,我就超級興奮。最近真的覺得,我們腳下這片土地藏著太多讓人驚豔的小生命,尤其蝴蝶,牠們翩翩飛舞的姿態,簡直就是移動的藝術品。我最近迷上了在自家後院種植一些本土的蜜源植物,希望能吸引更多不同種類的蝶寶寶來訪。不過,光有植物還不夠,我總覺得對牠們的生活史、那些千變萬化的生命階段,了解得還是太皮毛了些。看著一隻幼蟲努力地啃食葉子,蛻變成蛹,最後羽化成美麗的飛舞精靈,這整個過程充滿了生命力的震撼教育,但缺乏一本系統性的圖鑑來輔助觀察和記錄,總覺得少了點學術上的依據。所以,當我看到這種結合了圖鑑與生態知識的套書時,內心那股「啊哈!」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根本就是為我們這些熱愛自然觀察的「在地通」量身打造的工具書嘛!期待它能讓我更精確地辨識那些在田埂邊、山徑旁與我擦身而過的嬌客。

评分

老實說,市面上關於台灣昆蟲的書籍多如牛毛,很多時候圖鑑的編排總是很制式,讓人看久了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我特別注重的是那種「帶有溫度」的介紹,你知道嗎?就是那種作者真正花時間走入現場,觀察到蝴蝶在特定光線、特定氣候下的行為模式,而不僅僅是擺拍幾張漂亮的標本照。我希望這套書能提供那種「生活實錄」的感覺,像是牠們偏愛哪種濕度?在不同海拔的棲地有什麼樣的差異?如果能配上一些實地觀察的筆記或小故事,那就更棒了。畢竟,蝴蝶的顏色和紋路在野外光線變化下,跟書上的照片可能會有色差,一本好的圖鑑,它的描述必須足夠細膩,才能幫助我們在霧氣繚繞的山谷裡,也能準確地判斷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種「弄蝶」或「蛺蝶」。我對那些稀有種的棲地保育議題也很關心,如果書裡能提及這些寶貴物種正面臨的環境壓力,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一種行動的啟發了。

评分

我對台灣的植物生態一直有種「霧裡看花」的困擾,尤其是在食草植物這塊。很多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有些蝴蝶只吃某幾種葉子?那是不是代表如果我們只種了常見的蜜源植物,卻忽略了牠們幼蟲的「食物菜單」,那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這套書如果能把「蝴蝶」和「植物」這兩個環節緊密地串聯起來,用清晰的邏輯告訴讀者,某種蝴蝶的生命週期完全依賴於某一種特定的野生植物,那對推動家庭園藝或社區綠美化的公民科學行動,絕對是極大的助力。我個人夢想著能建立一個「蝴蝶友善區」,但光靠猜測去種植植物是非常低效的。我需要的是一本權威性的指南,明確指出哪些植物是「指定專屬」的,哪些是可以替代的,甚至連植物的栽培方式,如果也能稍微提及那就更貼心了,畢竟,照顧好「媽媽的食物」,才能期待「寶寶」的降臨呀!

评分

這套書名聽起來就極具「本土化」的驕傲感。身為生活在島嶼上的一份子,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生態多樣性,理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責任感。我期望這套圖鑑不只是冰冷的物種列表,而是能反映出台灣獨特的地理景觀如何孕育出這些絢爛的生物群落。例如,蝴蝶在阿里山和在恆春半島的組成肯定很不一樣,如果書中能透過分區或海拔的介紹,讓讀者感受到台灣地形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那就太棒了。這種「在地視角」的圖鑑,能強化我們對「守護家園」的使命感。我希望透過這些精美的圖文,能更積極地參與到地方的環境教育中去,讓更多鄰居、更小的孩子明白,在我們每天經過的綠籬或小公園裡,正上演著一場場精彩絕倫的生命接力賽,而我們就是最好的守護者和見證人。

评分

坦白說,台灣的自然文學和圖鑑出版品中,常常可以感受到編輯上為了追求「美觀」而犧牲了「實用性」。我希望這套書在版面設計上,能做到清晰、易懂,而且要經得起「反覆翻閱和野外攜帶」的考驗。我的意思是,當我在戶外用完午餐後,沾了點油汙的手去翻閱時,它不至於馬上就散架或弄髒難以辨識。色彩的還原度必須非常精準,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保護色或擬態特徵的蝴蝶,細微的顏色差異往往就是物種鑑定的關鍵。而且,圖鑑的編排順序也挺講究,如果能採用科學分類的邏輯,同時輔以直觀的「目視特徵」索引(比如:翅膀上有幾個眼斑?邊緣是否鋸齒狀?),這樣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入門新手,都能快速找到目標。好的工具書就是要讓人愛不釋手,用到磨損,而不是束之高閣當裝飾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