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生命是什麼?(薛丁格一百三十五歲誕辰紀念版 )

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生命是什麼?(薛丁格一百三十五歲誕辰紀念版 )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丁格
图书标签:
  • 薛丁格
  • 生命物理学
  • 生命是什么
  • 量子力学
  • 生物物理学
  • 科学普及
  • 哲学
  • 经典著作
  • 薛丁格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薛丁格一百三十五歲誕辰紀念版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百大物理科普書
  ◎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專文導讀
  ◎台大生化所楊啟伸副教授專業導讀
  ◎物理學博士李精益副教授全文審定、中研院史語所王道還研究員協助審定
 
 
 
生命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著無數多個可能的解答,量子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薛丁格也曾經嘗試著要回答這個大哉問。他從古典物理出發嘗試理解生物的大小為何會有限制,遺傳為何可行,組成生命的有機物又是如何一起運作。在一系列的辯證中,薛丁格發現儘管量子力學剛剛萌芽,但是可以作為這一系列生命現象的良好解釋。這個新的角度也為未來發現DNA結構立下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本書也收錄薛丁格在理解生命時做的另一個嘗試:用科學理解意識是什麼。本書最後是薛丁格於生命尾聲寫下的一篇自傳,整理了他三十餘年的科學生涯與成長期間受到的深層影響,是了解這位物理學大師的起點。
 
從現代的角度看薛丁格
  薛丁格精準預測遺傳分子的運作過程,在分子生物學、甚至化學對鍵結的了解尚未確立時就導出量子物理現像之於生物化學結構的重要性。這些結果深刻地影響了現在的生物學進展,加速了我們對於生命基礎知識的認識。
  儘管如此,本書發表年代距今已超過五十年,因應現代科學的進展,本書中文版特別邀請物理學博士李精益副教授全文校訂,中研院史語所王道還研究員與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協助審定,並更新原書中的專業知識,以使讀者有最詳實明確的理解。此外,台大生化所楊啟伸副教授以及台大物理系高涌泉教授皆特別撰寫專文導讀,充分闡述薛丁格的思想梗概,使讀者更能清楚掌握本書脈絡。
 
 
各界專業推薦
現代生物學的許多重要發展,都可追溯到這本《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
──王道還/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二十世紀科普經典。
──高涌泉/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小而影響深遠的鉅作……是從事科學研究和學習,永久都不會過時的模式。
——楊啟伸/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教授
 
二十世紀生物領域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古爾德/古生物學家,《貓熊的大拇指》作者
 
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科學著作。……絕對值得你反覆閱讀。
──潘洛斯/數學物理學家、認知科學家,《皇帝新腦》作者
 
他的見解啟迪了整個世代的科學家。
──瑞德利/前國際生命研究中心主席,《23對染色體》作者
 
你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讀完本書,但你一輩子也不會遺忘。
──《科學人》雜誌
生命之謎的探尋:一場跨越科學與哲學的宏偉旅程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對「生命」本質的追問始終是最為深邃、最引人入勝的課題。我們呼吸、生長、繁殖、感受,這些看似日常的現象背後,隱藏著何種物理學的基石?當我們試圖用冰冷的、精確的物理定律去描繪一個充滿變數、充滿奇蹟的生命體時,我們面臨的將是一場知識結構上的巨大挑戰。 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一場宏大的思想實驗,探討生命現象在嚴格的物理學框架下,如何從無序走向有序,如何對抗無可避免的熵增趨勢,並最終在時空中確立其短暫而輝煌的存在。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生物學教科書,亦非純粹的理論物理專著,而是一場跨越學科邊界的對話,一次對宇宙基本規律與生命特殊性的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經典物理學的視角與局限 我們將從我們最熟悉的世界觀——牛頓力學和經典熱力學的視角切入。在這裡,世界是一台巨大的、可預測的機器。物體遵循明確的軌跡,能量在封閉系統中守恆且趨於耗散。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被視為宇宙不可逆轉的鐵律:一切都將趨於混亂、無序和最終的熱寂。 然而,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這一鐵律的公然「挑釁」。生命體似乎能夠在局部創造秩序,將低熵的物質轉化為高複雜度的結構。我們將詳細分析生命系統如何通過開放系統的特性來維持自身的低熵狀態,探討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代謝)如何成為生命得以延續的必要條件。本部分深入探討了諸如耗散結構理論的先驅思想,即在遠離熱力學平衡的非平衡態下,系統如何自發地組織起來,形成穩定的結構。我們將考察生命體如何作為一個不斷消耗能量來維持結構完整性的「耗散結構」,並討論這種維持本身需要付出的物理學代價。 第二部分:量子世界與生命活動的交織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微觀世界,物理學的敘事變得更加奇特和反直覺。量子力學的主宰——概率、疊加態和不確定性——為生命的運作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生命的許多核心過程,如酶催化反應、DNA複製和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轉移,其效率和特異性,往往無法僅用經典物理學的概率模型來完全解釋。 本書將專門探討量子生物學(Quantum Biology)這一新興領域的前沿見解。我們將審視證據表明,生命系統可能演化出利用量子相干性(Coherence)來優化其基本功能的機制。例如,在光合作用中,激子能量如何以近乎完美的效率在色素分子間傳遞,這是否暗示著生命體正在利用量子力學中的特定效應來實現超越經典極限的運算能力?我們還會討論在嗅覺、酶促反應乃至鳥類導航中,量子效應可能扮演的關鍵角色,這挑戰了傳統觀點中認為生命在溫暖、潮濕且嘈雜的環境中無法維持脆弱量子態的假設。 第三部分:信息的物理學與生命的編碼 如果說能量是生命的燃料,那麼信息就是生命的藍圖。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遺傳信息就必須被精確地儲存、複製和傳遞,這對物理學家提出了關於信息儲存密度的極高要求。 本部分將引入信息的物理學視角。我們將探討香農信息論如何與熱力學定律相結合,探討信息是如何以物理形式存在的。生命體如何將大量的、高度有序的信息(基因組)壓縮在微小的細胞結構中?我們將分析DNA雙螺旋結構作為一種高效的信息載體,並從信息熵的角度審視突變和演化的機制。演化可以被視為一種在時間和空間中不斷優化信息處理能力的過程。我們將深入探討物理學如何為理解「複製」、「錯誤率」以及「信息的耗散」提供了根本性的框架。 第四部分:複雜性、自組織與涌現現象 生命的本質特徵在於其複雜性和自組織能力。一個細胞遠比組成它的分子集合要複雜得多,這種複雜性並非簡單的組件堆疊,而是「涌現」(Emergence)的結果——新屬性在更高層次結構中自然產生,而無法僅從底層定律中預測出來。 本書將深入探討複雜系統科學的原理。我們將分析生命系統如何通過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s)和非線性動力學來調節其內部狀態,實現動態穩定。我們將考察從化學反應網絡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層級結構,討論在何種物理條件下,簡單的交互作用會導致驚人的宏觀秩序。從細胞骨架的動態重組到神經網絡的突觸可塑性,我們都在觀察物質世界如何編織出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 結語:未竟的追問 本書的目的並非提供一個「生命是什麼」的最終公式,因為這樣的公式或許永遠無法被簡潔地書寫。相反,它旨在展示物理學如何為理解生命提供最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揭示了當我們試圖將最宏大的宇宙定律應用於最精緻的生命現象時,我們所面臨的知識邊界。 通過這場跨學科的探討,讀者將獲得一種新的視角:生命不僅是化學現象的集合,更是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對抗無序、編碼信息、並在時空中展現出高度複雜組織性的物理表現。這場對生命本質的追問,是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哲學家共同的聖杯,其未來的突破,將決定我們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
  奧地利物理學家,一八八七年出生於維也納。以研究量子理論聞名,提出著名的薛丁格貓思想實驗,試圖證明量子力學在宏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以波動方程式開創了波動力學,因而獲得一九三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九六一年卒於維也納。

相關著作:《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生命是什麼?》

譯者簡介

仇萬煜
  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五年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從事翻譯工作多年。

左蘭芬
  一九三五年生,一九五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工作多年。

图书目录

第一部:生命是什麼?
  第一章 古典物理學家對生命問題的探討方式
  第二章 遺傳機制
  第三章 突變
  第四章 量子力學的論據
  第五章 對德布呂克
  第六章 模型的探討與檢驗
  第七章 有序、無序和熵
  第八章 生命是以物理定律為基礎的嗎?
後記: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第二部:心靈與物質
  第一章 意識的物質基礎
  第二章 悟性的未來
  第三章 客體化原則
  第四章 算術詭論:心靈的太一
  第五章 科學與宗教
  第六章 感覺性質之謎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625828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14.8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太高明了。他没有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语言,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教授,用非常生动、甚至带点哲思的口吻,一步步引导我们进入到生命现象的深层结构中去。那种娓娓道来的节奏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那些复杂的概念,好像本来就该是这样思考生命。我特别欣赏他穿插在论述中的那些历史典故和科学家的心路历程,这让原本冰冷的物理定律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感觉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魔术师,把物理学的严谨性与哲学的思辨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智力上的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概念的“伪科普”,而是真正触及到了核心问题——生命到底是什么?作者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跨学科的广博视野,让我这个理工科背景的读者都感到非常震撼。他不仅提到了量子力学在生物学中的潜在应用,还深入探讨了信息论、耗散结构等前沿理论如何解释生命的动态平衡。这种深度的探讨,让我对生命体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活着”这个行为的理解。这本书确实需要静下心来,甚至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精髓,但绝对是物超所值的精神投资。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在讨论到意识的物理基础时,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些抽象的数学模型和高度概括性的论述,确实需要我时不时地停下来,去查阅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这倒不是说作者写得晦涩难懂,而是生命物理学的本质就决定了它的复杂性。但正是这种“挑战感”,让我觉得这次阅读经历格外充实。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次思维的拓展和训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拓宽了不少,看待很多日常现象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多维和立体了。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陪伴你很久,并且在你每次回顾时都能提供新感悟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台湾腔调”在里面,不是指语言上的口语化,而是一种思考的韧性和对世界的好奇心,那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挑战权威的知识分子气质。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就像是本地的学者在用最真诚的态度跟你探讨一个宏大的议题。其中对一些经典物理学家的论述,处理得非常细腻,既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又不回避其理论在解释生命现象时的局限性,保持了一种非常健康和批判性的视角。这种平衡感,在很多引进的翻译作品中是很难体会到的,让我感觉这更像是一次本土知识界的思想碰撞,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结合了古典与现代美学的排版,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特别是那个复古的字体,搭配着若隐若现的物理学公式背景,给人一种庄重又神秘的感觉,好像真的能从中窥见生命的终极奥秘。我拿起这本书时,就感觉自己手里捧着的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而是一件艺术品,充满了设计者的巧思和对科学的敬意。而且,那种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更加期待。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真的能体现出一家出版社的用心良苦,比起那些粗制滥造的平装本,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佳作。我相信,光是把它放在书架上,就能为我的阅读空间增添一份人文气息和知性的光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