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食療效果好

降血糖食療效果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一成
图书标签:
  • 糖尿病
  • 食疗
  • 降血糖
  • 健康饮食
  • 膳食疗法
  • 养生
  • 中医养生
  • 食谱
  • 健康生活
  • 慢性病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血糖升高,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維持血糖穩定是健康之鑰!
  飲食有節、適度運動、按時服藥,做好血糖自主管理,罹病也能健康長壽!
  ●如何才能讓血糖獲得有效控制?
  ●糖尿病患者出現危險時如何自救?
  ●如何安排糖尿病患者的三餐?
  ●糖尿病8大併發症的飲食對策為何?
  ●如何避免成為糖尿病高危險群?
  ●糖尿病與人體臟腑有何關聯?

  ◎ 糖尿病Q&A專家解惑,觀念正確最重要
  權威醫師傾囊相授,調整飲食習慣、對症擇食,再配合用藥,就能有效降低高血糖,遠離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威脅。

  ◎ 60種低GI好食材,特調130道降糖特效食譜
  90%的糖尿病是吃出來的,低GI健康飲食,是戰勝糖尿病的關鍵!吃好每天三頓飯,營養師細說食材的營養功效、飲食宜忌,吃對食物降血糖!

  ◎ 中醫降血糖驗方,調理體質對症防治
  透過藥茶、藥膳、按摩,精準對症治療,循序漸進改善體質,維持經絡暢通,多管齊下溫和調理,解除病痛!中西醫同治,控糖養生效果佳。

本書特色

  西醫+營養師+中醫,三師聯合問診,4週讓高血糖低頭!
  小心!糖尿病高居台灣10大死因第4名!
  警告!每10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做好血糖管理,遠離致命併發症
  ◆權威名醫清楚解答糖尿病疑惑,助您輕鬆戰勝病痛,贏回健康人生!
  ◆營養師精選60大降血糖特效食材,巧變130道美味料理,防病兼養生!
  ◆中醫養生名方結合民間食療智慧,深層調理體質,滋養臟腑,解除病痛!
《舌尖上的养生之道:从食材到餐桌的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关注某一特定病症的食疗方案,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系统、实用的日常膳食养生框架。我们深信,健康的基石在于日常点滴的饮食选择,而非临时的、针对性的干预。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食物的本源、营养的奥秘以及烹饪的艺术,从而将“养生”从一个沉重的医学概念,转变为一种充满乐趣和智慧的生活方式。 全书结构清晰,分为“溯源篇:食材的生命力”、“构建篇:膳食的黄金结构”、“技艺篇:烹饪中的智慧传承”和“实践篇:四季的餐桌哲学”四大板块,总计约三十万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此处为假设,意指内容深度和广度)。 --- 第一部分:溯源篇——食材的生命力(约 6 万字) 本篇聚焦于最基础的层面:我们餐盘中的每一个元素从何而来,蕴含着怎样的生命能量。我们摒弃了简单的营养素堆砌,转而探索食物的“场域”和“活性”。 第一章:五谷杂粮的古老智慧 谷物的“土性”与“气”: 详细解析不同产地的水土如何赋予稻米、小麦、黍、稷等谷物独特的“气味”和“能量”。例如,高寒地区生长的燕麦与平原的粳米在消化吸收和对身体“温热度”的影响上的差异。 全谷物与精制谷物的“损益”对比: 不仅停留在维生素和纤维的增减,更深入探讨脱胚和抛光过程中,食物“活性物质”和“矿物盐”的流失机制,以及它们对脾胃运化能力的长期影响。 豆类的“承载”哲学: 绿豆、红豆、黑豆、蚕豆等,如何根据其颜色和质地,在传统认知中承担起不同的“清泄”或“补益”的功能。探讨发酵豆制品(如豆豉、纳豆)的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健康的重塑作用。 第二章:蔬果的色彩密码与时令节律 “同类相通”的自然疗愈: 阐述植物界中“形似何处补何处”的朴素哲学(如,富含叶酸的深绿色蔬菜对血液系统的益处,富含钾的根茎类蔬菜对循环系统的支持)。 抗氧化剂的深度剖析: 不仅提及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名词,更着重介绍它们在人体内如何协同作用,应对环境压力,而非单一抵抗自由基。 时令蔬果的“趋利避害”: 详细列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当地盛产的蔬果在应对该季节气候特点(如春季的升发、夏季的湿热、秋季的燥凉、冬季的潜藏)上的天然优势。例如,夏季的瓜类如何帮助身体“利湿”,而非单纯“解渴”。 第三章:水、油与盐的隐形影响 水的“载体”作用: 探讨不同水质(软水、硬水、矿泉水)对食物口感和人体代谢的细微影响。强调煮水、泡茶、煲汤时,水温控制对营养释放的关键性。 油脂的“润泽”与“负担”: 系统介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并结合东方烹饪习惯,指导如何选择适合长时间加热的油脂(如茶籽油、特定动物油)和适合凉拌的油脂(如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 盐的“平衡”艺术: 探讨钠与钾的平衡在维持细胞渗透压中的作用,并介绍海盐、岩盐、湖盐等不同矿物盐的微量元素差异,提倡“用味调和,而非一味加重”。 --- 第二部分:构建篇——膳食的黄金结构(约 7 万字) 本篇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餐桌蓝图,教导读者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和生活状态,科学地组合日常饮食,实现营养的“乘法效应”。 第四章:宏量营养素的动态平衡 蛋白质的“吸收率”与“种类”选择: 分析动物蛋白(红肉、禽肉、鱼虾)和植物蛋白(豆类、坚果)的消化速度差异,强调在不同年龄段和体力活动水平下,如何调整摄入比例以优化氨基酸的利用。 碳水化合物的“能级”管理: 深入区分“慢释放”和“快释放”的碳水化合物,讲解它们对血糖和饱腹感的影响机制。提出“谷薯搭配法”,优化主食的能量供应曲线。 膳食纤维的“双向调节”: 不仅是通便工具,更阐述其对肠道菌群的“益生元”功能,以及它在食物中对重金属和毒素的吸附作用。 第五章:微量元素与植物化学素的协同网络 矿物质的“拮抗与促进”关系: 详细解析钙、铁、锌、镁等关键矿物质在体内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例如,维生素D如何影响钙的吸收,铁的吸收如何受草酸和植酸的制约。 植物化学素(Phytochemicals)的功能矩阵: 将生物活性成分(如姜黄素、白藜芦醇、异黄酮等)按其主要作用(抗炎、抗氧化、激素调节)进行分类,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多色饮食”来建立全面的防护网。 维生素的“协同伙伴”: 讲解维生素B族(能量代谢)和维生素C/E(抗氧化保护)等常见搭档的作用,强调天然食物中维生素的稳定性远高于人工补充剂。 第六章:构建个性化的“餐盘模型” “三分法”与“五味调和”: 提出一套简单易记的餐盘分配模型,确保每餐都有足够的主食能量、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和大量的时令蔬菜。并辅以传统“五味”(酸苦甘辛咸)在餐中的均衡分布,以调动全身消化系统的活性。 特殊人群的膳食微调: 针对久坐的脑力劳动者、需要恢复体力的群体、以及中老年人群,提供具体的营养密度调整方案,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零食与加餐的“养生化”: 将传统意义上的“零食”转化为“营养补充点”,如下午的坚果与果干、睡前的温牛奶或豆浆等,如何精确地填补两餐之间的营养空缺。 --- 第三部分:技艺篇——烹饪中的智慧传承(约 8 万字) 烹饪不仅是加热,更是将食材的潜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来的转化过程。本篇侧重于传统中式烹饪技法对营养保持和风味提升的贡献。 第七章:火候的艺术与温度的科学 “急火快炒”的营养优势: 分析大火快炒(Stir-frying)如何缩短蔬菜受热时间,最大程度保留水溶性维生素和色泽。提供精确的温度控制指南。 “慢炖煨煮”的分子重构: 讲解长时间低温烹饪(如煲汤、焖炖)如何促使胶原蛋白转化为明胶,使肉类更易消化,并释放出矿物质和脂溶性营养素。 “蒸与烤”的健康转换: 对比蒸制(保留水分和营养)和烘烤(产生美拉德反应和风味)的优劣,特别指出如何通过包裹食材(如荷叶蒸、锡纸烤)来锁住内部营养。 第八章:调味的哲学:用香料提味,而非掩盖 中式“四君子”(姜、葱、蒜、椒)的药理基础: 深入探讨这四种基础调料在烹饪中不仅提供风味,更具备的抑菌、助消化、驱寒湿的辅助功效。 香辛料的温性与凉性运用: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食材本身的属性(如寒性的海鲜配以温性的姜蒜)进行搭配,达到“寒热中和”的境界。 发酵调味品的深度应用: 酱油、醋、豆瓣酱、腐乳等发酵品,分析其风味的同时,强调其富含的谷氨酸和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正面影响,以及如何选择低钠或天然发酵的产品。 第九章:食材预处理与营养保存技术 浸泡与焯水的科学性: 明确指出哪些食材需要浸泡(如豆类以减少抗营养因子),哪些需要快速焯水(如去除草酸或残留农药),并提供最佳操作时间。 切配技巧对氧化速度的影响: 解释为什么大块切比细切能更好地保护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不被氧化。 剩菜的二次加热与营养流失控制: 提供科学的剩菜储存方法(如快速冷却、密封)和二次加热的温度建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和潜在的有害物质的生成。 --- 第四部分:实践篇——四季的餐桌哲学(约 8 万字) 本篇将前三部分的知识融会贯通,提供基于中国地理气候特点的年度膳食规划指南。 第十章:春季:生发、舒展与代谢激活 主题: 助肝气升发,健脾胃运化。 重点食材: 芽苗菜、春笋、新鲜的叶菜。 推荐食谱范例: 菠菜嫩豆腐汤、香椿拌山药、荠菜馄饨。强调少油、少酸、多芳香类调味的使用。 第十一章:夏季:清热、祛湿与固护津液 主题: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健脾防暑湿。 重点食材: 各类瓜果、绿豆、薏米、薄荷。 推荐食谱范例: 冬瓜薏米排骨汤(祛湿)、鲜榨蔬果饮(补水)、清蒸鱼类(易消化)。强调适度进补,不宜过于寒凉。 第十二章:秋季:润燥、养阴与固本培元 主题: 滋润肺燥,平稳过渡。 重点食材: 梨、百合、莲藕、山药、白色根茎类蔬菜。 推荐食谱范例: 银耳莲子羹、冰糖炖梨、百合红枣粥。烹饪方式多采用慢炖和蒸煮,少用煎炸。 第十三章:冬季:温补、收藏与精准御寒 主题: 益肾固精,培补阳气。 重点食材: 羊肉、牛肉、黑芝麻、核桃、黑豆等深色食物。 推荐食谱范例: 清炖羊肉(搭配萝卜化解油腻)、麻酱拌菠菜、五谷杂粮饭。强调烹饪中需加入适量温性香料(如桂皮、八角)以助消化和驱寒。 --- 结语:回归日常,重塑与食物的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摆脱对单一“超级食物”的迷信,以及对繁复食谱的焦虑。通过理解食物的本质、掌握烹饪的尺度,并顺应自然节律,读者将能够自信地为自己和家人构建出一套可持续、美味且真正滋养身心的饮食生活。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医学目标,而是存在于每一餐、每一口之中,由智慧选择所塑造的日常之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醫師


  現職: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中華民國醫師高等考試及格

  經歷:
  衛福部台北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北榮總醫師
  衛福部桃園醫院家醫科醫師
  世界抗衰老醫學會會員

 

图书目录

Part 1 【西醫篇/何一成醫師】糖尿病Q&A名醫解答
Chapter 1 權威專家教您戰勝糖尿病
Q1糖尿病是什麼樣的疾病?
Q2為什麼會罹患糖尿病?
Q3誰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Q4糖尿病患者為何會有「三多」症狀?
Q5如何才能讓血糖獲得有效控制?
Q6罹患糖尿病一定要服藥嗎?
Q7糖尿病若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
Q8為什麼血糖太高容易引發感染?
Q9患者出現危險時如何自救?
Q10糖尿病會遺傳嗎?
Q11糖尿病患者能孕育下一代嗎?
Q12體脂過高對糖尿病有何影響?
Q13運動對降血糖有幫助嗎?
Q14糖尿病有辦法根治嗎?
Q15糖尿病可以預防嗎?
Q16 注射胰島素就不用控制飲食?
Q17糖尿病會影響壽命嗎?95好了
Q18糖尿病患者能吃保健食品嗎?
Q19糖尿病患者需要心理諮詢嗎?
Chapter 2 糖尿病飲食自我管理Q&A
Q1糖尿病患者能吃點心、喝飲料嗎?
Q2吃太甜會得糖尿病嗎?
Q3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嗎?
Q4吃哪些水果較不會影響血糖?
Q5甜食不能多吃,但鹹的沒限制嗎?
Q6如何安排糖尿病患者的三餐?
Q7各類型糖尿病的飲食有何不同?
Q8妊娠糖尿病的飲食應如何調配?
Q9有益血糖控制的飲食原則為何?
Q10糖尿病患者用餐時應先吃蔬菜?
Q11什麼是「低蛋白飲食法」?
Q12糖尿病患者需要採行低鹽飲食嗎?
Q13三餐正常吃仍覺得餓怎麼辦?
Q14外食族患者能吃市售便當嗎?
Q15糖尿病患者的伙食需與家人分開料理嗎?
Q16用藥患者在飲食上須注意些什麼?
Q17糖尿病8大併發症的飲食對策為何?
Q18糖尿病患者須補充哪些營養素?

Part 2 【營養師篇/鄭金寶營養師】吃對食物降血糖
【TOP 15降血糖特效蔬果排行榜】
Chapter 1 全穀雜糧類
1 糙米
●高麗翡翠飯卷
●魚片糙米粥        ●糙米炊飯
●南瓜糙米蛋炒飯
2 胚芽米
●芋香蝦仁燉飯
3 蕎麥
●豌豆蕎麥粥        ●西芹鮮蔬蕎麥麵
4 燕麥
●草莓牛奶燕麥粥    ●鮮筍花枝燕麥粥
5 小麥
●麥香蒸鱸魚
6 薏仁
●薏仁海帶粥        ●高粱薏仁鮮蔬飯
7 黃豆
●雙豆胚芽飯        ●黃豆燉豬肉
●香芹黃豆湯       ●芥菜豆腐湯
●黃豆麵疙瘩
8 黑豆
●黑豆蓮子雞湯
9 核桃
●核桃炒飯          ●核桃燉排骨
10 南瓜子
●南瓜子鮮蔬捲餅
11 松子
●松子雞丁
12 芝麻
●首烏芝麻糊        ●芝麻櫻花蝦濃湯
●芝麻拌紅莧菜
Chapter 2 高纖蔬菜類
13花椰菜
●三彩蔬菜湯       ●腰果椰菜蛋沙拉
14 菠菜
●鮮炒三蔬         ●番茄菠菜豬肝湯
15 芹菜
●香芹涼拌海蜇     ●綠芹紅茄炒蜆
●鮮蔬桑果沙拉
●香芹檸檬蘋果汁
16 大白菜
●涼拌白菜心       ●碧玉白菜卷
17 韭菜
●韭菜水餃
18 秋葵
●秋葵拌豆腐       ●海帶秋葵薏仁粥
19 大黃瓜
●西芹炒脆瓜       ●黃瓜豆皮湯
20 苦瓜
●納豆拌苦瓜       ●苦瓜豆腐湯
21 冬瓜
●冬瓜蛤蜊湯
22 大蒜
●香蒜粥           ●蒜酥番薯葉飯
●香蒜辣炒雞肉
●蒜蓉蒸蝦
23 蘆筍
●三絲炒蘆筍      ●蘆筍牛肉卷
24 牛蒡
●香芋燉牛蒡
25 洋蔥
●洋蔥肉排
●青蔥拌彩椒      ●香蔥拌牛肉
●雙椒炒牛肉
26 蒟蒻
●蜂蜜蒟蒻檸檬汁  ●海鮮蒟蒻麵
27 番薯
●高纖番薯粥      ●冰鎮杏仁番薯
●花生番薯湯      ●甜薯銀耳湯
28 蓮藕
●蓮藕炒四季豆
29 山藥
●山藥紅豆湯     ●芝麻山藥飯
●肉末炒山藥
Chapter 3 海菜菇蕈類
30 海帶
●鮮蝦海帶芽湯
31 紫菜
●紫菜玉米湯   ●紫菜蛋卷    
32 寒天
●寒天蔬果卷
33 香菇
●香菇燴油菜       ●蒜茸香菇肉卷
●薑絲鮮菇魚片湯   ●鮮筍香菇雞湯
●香菇炒青江菜
34 蘑菇
●蘑菇豆腐蛋花湯 ●洋菇炒豌豆
35 金針菇
●紫山藥炒金針菇
36 黑木耳
●金針木耳豬肝湯 ●黑木耳燉雞
37 銀耳
●木瓜蓮子銀耳湯 ●冰糖蓮藕銀耳湯
●銀耳橙奶
Chapter 4 新鮮水果類
38 番石榴
●什錦鮮蔬貝果
39 蘋果
●蘋果炒雞丁    ●高纖蘋果飯
40 番茄
●香梨番茄汁
●金針番茄粥    ●三蔬炒鮮菇
●紅茄炒鱸魚
41 木瓜
●香檸木瓜豆漿    ●青木瓜排骨湯
42 香蕉
●香蕉燕麥粥
43 橘子
●香橙茉莉花茶     ●橘醋拌豆腐
44 奇異果
●蜜桃奇異果優格 ●蝦仁奇異果盅
45 草莓
●優格鮮果手卷
●紅莓優酪乳    ●什錦蔬果拌蝦仁
Chapter 5 海鮮水產類
46 鮭魚
●蔥薑鮭魚煲
●香菇燜鮭魚    ●冬瓜鮭魚湯
●鮭魚義大利麵
47 鮪魚
●鮪魚烤飯糰    ●彩椒拌鮪魚
48 鱈魚
●牛蒡燜鱈魚
49 鯉魚
●青豆燴鯉魚
50 海參
●荸薺海參湯    ●蔥燒烏參
51 干貝
●彩椒涼拌鮮貝
52 花枝
●芥藍炒三鮮
53 蛤蜊
●茶碗蒸      ●海帶蛤蜊湯
●塔香蛤蜊
●蛤蜊絲瓜
54 牡蠣
●鮮蚵豆腐煲 ●蚵仔煎
●豆豉鮮蚵
Chapter 6 健康食物類
55 紅麴
●紅麴豬肉泡飯
56 銀杏
●菱角白果粥
57 玉米鬚
●紅薯白菜湯
58 大麥苗
●大麥苗汁
59 綠茶
●紫蘇梅綠茶    ●茶香糖醋蝦
60 橄欖油
●歐風特調蔬果汁 ●香Q玉米薏仁

Part 3 【中醫師篇/陳峙嘉中醫師】糖尿病中醫食療祕訣
【改善糖尿病特效藥材圖鑑】
Chapter 1 中醫如何治療糖尿病
中醫如何看待消渴症?
消渴症和人體臟腑有何關係?
糖尿病中醫療法
上消
證型1 燥熱傷肺-消渴方
證型2 肺胃燥熱-白虎人參湯
中消
證型3 肺胃燥熱-白虎湯、玉女煎
證型4 脾胃氣虛-七味白朮散
下消
證型5 腎陰虛虧-六味地黃丸、左歸飲
證型6 陰虛及陽-金匱腎氣丸、右歸飲
證型7 氣滯血瘀-補陽還五湯、血府逐淤湯
糖尿病自然療法
按揉特效穴位,舒緩不適一指搞定
Chapter 2 對症保健藥膳
滋補湯品
●菊香紅蘿蔔湯 ●山楂紅棗綠豆湯
●熟地首烏瘦肉湯
●首烏紅棗烏雞湯
●淮山枸杞雞湯
●百合蓮子鮮魚湯 ●參耆鱸魚湯
●黃耆紅棗牡蠣湯
養生粥品
●山藥薏仁粥   ●紅棗黑豆粥
●紅杞菱角蘑菇粥
●桑葚烏雞粥
●薏仁茯苓排骨粥
美味菜餚
●茵陳燒雞
●杜仲燉腰花
●百合炒牛肉   ●山藥炒牛肉
●決明燴沙丁魚 ●枸杞絲瓜蒸石斑
●紅棗蒸鱈魚
●藥膳蝦
可口點心
●香橙果凍     ●雞蛋奶凍
●松子番薯煎餅 ●桂圓紫山藥煎餅
●清蒸綠豆藕餅
Chapter 3 養生降糖飲品
元氣蔬果汁
●香檸火龍果汁    ●檸檬番茄汁
●香芹蘆筍蘋果汁
●黃瓜香梨汁   ●鮮橙葡萄柚汁
●櫻桃醋飲
高纖豆漿‧米漿
●麥香豆奶     ●芝麻番薯豆奶
●南瓜子米漿
保健茶飲
●香菇牛蒡茶
●蕎麥煎茶     ●洋甘菊茶
●絲瓜清茶
Chapter 4 消渴症中醫歷代名方
●參杞麥冬湯   ●二丹湯
●香砂六君子湯 ●止渴四物湯
●引龍湯        ●子童桑白皮湯
●天花散粥
【附錄1】常見食物GI值(升糖指數)速查表
【附錄2】常見食物代換表
【附錄3】食譜分類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30356
  • 叢書系列:吃出健康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2 x 23.3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控制血糖是健康之鑰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血脂一樣,屬於常見的慢性疾病,由於病程漫長、難以根治,控制不良易導致多種慢性併發症,對健康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取醣類的量,應占總熱量約50%,最好是以澱粉類為主;脂肪的攝取,約占總熱量的25~30%,應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攝取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約15~20%,如此才符合糖尿病的飲食規範,也才能達到穩定血糖的目的。

  近年來研究發現,飯後高血糖會增加罹癌風險,而癌症是大血管病變之外,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致命因子之一。因此,在控制糖尿病過程中,可達到多重預防及治療的目標。

  雖然現今醫療科技還不能完全治癒糖尿病,但控制好血糖,卻是可以做到的。若糖尿病患者能控制好血糖,其壽命與健康族群並無多大差別。糖尿病是一個必須長期追蹤、控制的疾病,患者必須要更有耐心地聽從醫囑,並配合「運動、飲食、藥物」三管齊下,才能延緩病程進展、防範併發症,創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我覺得非常適合我們這種有基礎知識,但需要具體操作指引的人。它不像某些學術性的書籍,內容艱澀難懂,也沒有那種光講理論卻沒有實戰菜單的空泛感。作者似乎很了解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所以很多推薦的食材在我們這裡都買得到,不用特地跑去有機商店找一些稀奇古怪的進口貨。 我個人最推崇的是它針對不同「時段」的飲食建議。比如說,早上趕著上班族,需要快速準備又不致空腹過久;中午外食族,如何機靈地從便當店選出「合格」的菜色;晚上想吃點熱呼呼的,但又怕影響睡眠和血糖。這些場景設定都太真實了!尤其是外食篇,它直接列出了幾種常見的台式小吃,分析了它們的潛在問題,並提供了「這樣點餐可以少踩雷」的秘訣,這比叫我完全不吃路邊攤來得實際太多了。

评分

坦白說,剛開始接觸這類健康飲食時,我總覺得自己像在進行一場艱鉅的戰役,充滿了限制和挫敗感。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用一種非常溫和且堅定的語氣告訴你:「你可以掌控它」。書裡穿插了一些讀者的「前後對比心得」,雖然是素人分享,但看起來很真誠,也讓我更有動力去嘗試那些看似複雜的食譜。 其中一個章節專門討論了「壓力荷爾蒙」和血糖之間的關聯,這點真是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以為只要照著菜單吃就沒事了,沒想到晚上睡不好、工作壓力大,也會讓血糖居高不下。書裡推薦了一些簡單的睡前伸展和飲品搭配,讓我體會到原來身心靈的平衡,才是穩定血糖的終極奧義。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廚房工具書,它更是陪伴你長期抗戰的心靈導師,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

评分

我太太最近開始陪我一起調整飲食,她之前很擔心我一個人吃素或吃得太清淡會沒精神。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強調的是「優化」,而不是「剝奪」。作者非常強調腸道菌相的重要性,這點很多強調降糖的書都會忽略。書中花了篇幅介紹如何透過發酵食品,像是台式泡菜(用對方法發酵)、米麴等,來幫助身體改善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我太太就根據書裡的方法,嘗試自己做了一些簡單的酵素飲品來搭配早餐。她發現,當飲食內容變得豐富且有層次感後,兩個人一起準備餐點的樂趣也增加了。這本書的內容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食譜」範疇,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方式的指南」。它鼓勵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每天塞進嘴巴的東西,從源頭去調整,而不是等到身體亮紅燈了才手忙腳亂地去補救,這份前瞻性我很欣賞。

评分

說真的,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封面還有點猶豫,畢竟市面上講養生的書多到爆炸,感覺內容都很像。但翻開後才發現,這本的作者對食材的「藥理活性」掌握得非常精準,而且用詞非常「接地氣」。他不會用一堆拗口的醫學名詞來嚇唬讀者,而是用「就像幫身體的工廠做資源回收」這類的比喻來解釋代謝的原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裡介紹了一個「三色餐盤」的概念,強調要均衡攝取不同顏色的蔬菜,它還附上了很多不同節氣的食材替換表。這對我這種常常懶得變化的家庭主婦來說,簡直是救命仙丹!不用每次都絞盡腦汁想明天要煮什麼,只要照著季節更換,就能保證營養不流失。而且,它連怎麼處理那些比較「刮胃」的食材,像是怎麼把地瓜的升糖指數降下來的烹調小技巧都寫得清清楚楚,讓我這個廚房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真是揪甘心!

评分

這本書真是太實用了!我本身就有家族遺傳的血糖問題,每次回診醫生都會叮嚀我要注意飲食控制,但說真的,那些制式的菜單看了就沒什麼胃口。這本食譜的介紹方式很不一樣,它不是只告訴你「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少吃」,而是從食材的特性出發,教你怎麼「聰明地吃」。像是介紹幾種台灣在地常見的蔬菜,像是苦瓜、秋葵,它會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為什麼這些東西對穩定血糖有幫助,甚至連怎麼挑選、怎麼烹調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營養,都有詳細的圖文說明。 我特別喜歡它裡面有一章節專門講「飯後的小確幸」,以前總覺得飯後一定要來點甜的才算圓滿,但血糖高了只能忍耐。這本書裡推薦了幾種用天然食材做的甜點,像是用牛蒡根熬煮的飲品,或是用番薯葉做的清爽果凍,不僅滿足了我想吃甜食的慾望,而且吃完血糖波動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救星!以前總覺得抗糖飲食就是跟美食絕緣,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原來用心挑選食材,一樣可以享受色香味俱全的每一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