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全書套書】(二冊):《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

【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全書套書】(二冊):《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喬子龍
圖書標籤:
  • 中式傢具
  • 木傢具
  • 透視
  • 圖解
  • 鑒賞
  • 實作
  • 傳統工藝
  • 傢具設計
  • 傢具製作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套書組閤:《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最深入!8大視角傢具品鑑法,147式榫卯構造解剖》、《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最詳盡!木作傢具的設計工法與寸法100例》

  超完整!從基本概念到實作方法
  五代世傢國寶匠師圖解手繪
  給你最具係統的中式木傢具解剖事典


  深入中式木傢具的型製結構、材料個性、比例調整、樣型製作
  以及成器之前的匠造心法
  提供現代木傢具設計創新基礎與原理

  成器之前,像匠師一樣思考!
  中式木傢具圖解透視全書

  從中式傢具的構造齣發,從中探究其規律與原理,展現齣中式傢具體係構架。書中以傢具結構之不同進行編排介紹,方便閱讀者瞭解製器做法之共同點。全書大量解析中式傢具構造原理,以及製作要點,並提供透視圖與卯榫做法。是以匠工技術視角為思考的一本專書。

  此書分為兩冊。本書為第一冊《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講述瞭現代木工應該具備的一些傳統傢具認知,佐證其構造心法。第二冊《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則是作者根據製式研究推演的創作傢具,繪製作法圖與透視圖,意在從圖中解析傳統的構造原理與製作的一些注意要點。本書企圖歸納齣木作傢具的規律及作法規則,為匠工以構造技術視角的思考。

  ▌ 看懂中式木傢具!品鑑識別的八大視角
  製∣傳統傢具的立器之本
  式∣使用功能的類別
  形∣傢具構造中的氣質衍生
  藝∣型架骨骼上的錶飾
  工∣製器的營造全程
  款∣器型的量體尺碼與級別
  色∣傢具可視的錶色
  材∣支撐構造及榫卯的質地(含材色)

  《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
  ▌一次弄懂!榫卯特性
  24性、147種榫卯細部拆解分析

  基礎榫卯∣常規榫卯∣製式榫卯∣特殊榫卯∣創新榫卯

  榫與卯,是陽與陰的結閤,不同屬性的榫卯,有著不同咬閤特性,或直或扣,或斜或槽,
  書中將其歸為五大類二十四性,以便從內在受力構造上瞭解,除瞭理解木構的底蘊與技巧,更期望進一步提供新一代匠人與設計人,中式木傢具的新創基礎與運用原理。

  ‧榫卯經典四「製」
  任何傢具都是由一堆料杆部件組閤而成,而在眾多榫卯之間必有「關鍵榫卯」,它將決定其它所有榫卯連接的組織次序,這些關鍵榫卯即代錶著傢具構造的「製」點。本書以四大製「圓(角蓋腿)、展(角錯腿)、方(角格腿)、守(角間腿)」為核心,梳理歸納上百種榫卯的品韻風格及力學關係。

  ‧榫卯緊固關鍵:四大力係
  纖拉力→確保榫頭不斷(取決於木材纖維棕絲的長短與排列密度)
  抗摺力→確保杆材不斷(由纖拉力計算齣閤理力矩)
  凝結力→防止卯眼四周開裂(取決於木材纖維棕絲的排列形狀)
  摩擦力→確保榫頭與卯眼的咬閤力,不易拉滑(取決於榫卯的長短、厚薄等造型)

  ‧傢具穩固關鍵:投榫順序&投榫方嚮
  傢具構造以「製點榫卯」為核心,榫卯的投閤方嚮與拆裝順序,決定著成器後的穩固並防止其在使用過程中脫散。何時豎嚮投榫?何時橫嚮投榫?孰先孰後?加入「橫棖」又會帶來什麼變數?這些都是能做閤理計算的力矩數學題。

  《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
  ▌圖解中式木傢具作法100例—
  正器四製:圓製、展製、方製、守製
  附器八型:箱型、筒型、交型、支型、摺型、疊型、組型、獨型

  中式傢具在匠造中大略可分二大類,一是有水平麵闆的傢具,如桌、凳、椅、床、櫥櫃等,稱為「正器」或大器,是日常生活起居中不可缺少的傢具。另一種可暫稱為「附器」或小器,是雅玩文心,展現品味趣好的傢具,如小幾、轎箱、交型躺椅、燈架、衣架屏風等……本書蒐羅100個傳統傢具的製作心法與細部詳圖,以細部微觀的角度,提點齣傢具在製作上氣韻與結構到位的成功關鍵。

  ▌關鍵提示!匠造的比例尺寸,以及樣型參考
  傢具從設計圖稿到實物成器,從2D轉換至3D,要做怎樣的微調?當我們想放大或縮小傢具尺寸,用「等比縮放」的方式必會破壞傢具氣韻?匠師需從整體的角度,科學且細緻地觀察一件傢具的「作韻八比」:型廓比、間架比、線形比、材徑比、杆型比、飾麵比、縫摺比、色間比。

  本書展示同件傢具不同韻變的對比圖,提點作韻八比的「眼光」關鍵。

套書特色

  ․有係統的領略、瞭解傢具鑑賞關鍵
  ․大量手繪圖解中式木傢具,細節解剖
  ․詳細的147種榫卯結構的原理書
  ․完整的木傢具氣韻比例結構原理書!
  ․正器、附器共100款實例解說
  ․細說傳統木傢具的型製與製作心法
  ․提供木傢具樣型,作為現代傢具匠人、傢具設計師新創中式傢具的靈感來源


 
書籍簡介:【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全書套書】(二冊) 本套書內容不包含:《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 --- 套書概述:匠心獨運的東方傢具美學與技藝探索 本套兩冊書籍,旨在提供讀者一個全麵、深入且兼具理論與實踐價值的視角,來認識和理解中國傳統木製傢具的歷史脈絡、風格演變、結構原理及其精湛的製作工藝。不同於單純的圖錄或操作指南,本套書著重於將傢具視為中華文化載體,從材質選擇到榫卯邏輯,層層遞進,引領讀者領略韆年傳承的東方設計哲學。 第一冊,《東方木韻:中國古典傢具的風格演變與文化意涵》,側重於宏觀的歷史梳理與微觀的風格解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考察自漢魏至清末,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傢具的形製差異與文化寓意。 第二冊,《結構的詩篇:中國傳統木作的榫卯智慧與營造技藝》,則聚焦於工藝層麵,以詳盡的圖解和步驟拆解,揭示中國木匠如何運用槓桿原理、應力分散及「意在形先」的設計思路,創造齣無需釘鉚、歷久彌堅的結構奇蹟。 --- 第一冊:《東方木韻:中國古典傢具的風格演變與文化意涵》 本冊深入探討中國傳統傢具(尤指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的硬木傢具)的藝術價值與社會背景。全書結構嚴謹,論述紮實,旨在建立讀者對「什麼是好的中式傢具」的全麵認知。 第一單元:時代的印記——傢具史的宏觀視角 本單元追溯傢具從實用器皿嚮獨立藝術品轉變的歷史軌跡。內容涵蓋: 早期傢具的雛形: 席地而坐文化下的低矮傢具形態,如:榻、俎、 অবরোধ(矮屏風)。探討周秦漢魏時期傢具的質樸風格與禮製關係。 唐宋的融閤與轉型: 佛教藝術的傳入對傢具造型的影響,高型傢具(如高腿桌椅、官帽椅)的初步興起,以及文人階層對器物審美的提升。 明式傢具的黃金時代: 分析明代(特別是永樂至萬曆年間)傢具風格的確立過程。探討宋元遺風與文人畫理的結閤,如何催生齣線條簡潔、結構精巧、比例嚴謹的「明式標準」。此部分會深入分析「清雅內斂」的審美核心。 清代風格的集大成與演變: 探討清初對明式遺風的繼承與轉化,進而過渡到康乾盛世的繁複與裝飾化傾嚮。分析南方蘇式(如蘇作)與北方京作(如京作)在材質運用、雕刻題材和結構處理上的主要區別。 第二單元:材質的哲學——名貴木材的選用與鑑賞 傢具的靈魂往往寓於其選材。本單元詳述瞭製作高級中式傢具所用的主要木材及其特性。 黃花梨(花奇楠)的解析: 不僅描述其紋理(如鬼臉、對紋),更著重分析其木質的韌性、穩定性以及乾燥收縮率,為何使其成為製作精密榫卯的理想材料。 紫檀的地位與價值: 探討紫檀的密度、油性與色彩變化(由橙紅至深紫黑),以及清代宮廷對紫檀的偏好,並區分不同產地紫檀的細微差異。 其他輔助及替代木材: 介紹如鐵力木、榆木、櫸木在地方傢具中的應用,解析不同木材在壽命與保養上的要求。 皮料與裝飾物的搭配: 介紹傳統傢具中常見的鑲嵌工藝(如螺鈿、雲石、竹絲)對整體風格的烘托作用。 第三單元:形製與功能——空間中的傢具語彙 本單元依據傢具的實際用途,剖析其設計背後的邏輯。 坐具的階層性: 深度剖析圈椅、官帽椅、四齣頭靠椅、禪椅的區別。圈椅的「天圓地方」思想如何體現在搭腦與扶手的弧度上;靠椅的結構如何適應長時間的坐姿。 承載與展示: 探討桌類傢具的演變,從幾、炕桌到書桌、條案。分析不同高度、進深和腿足造型(如直腿、彎腿、馬蹄足)所傳達的空間氣場。 儲藏與陳設: 專題研究箱櫃類的結構與裝飾,如明式多寶格、清式大衣櫃的層闆設計、門闆的拼闆技術,以及五金件(如鉸鏈、拉環)的選擇與安裝對傢具實用性和美觀性的影響。 --- 第二冊:《結構的詩篇:中國傳統木作的榫卯智慧與營造技藝》 本冊是硬核的技術寶典,它將複雜的木工結構拆解為易於理解的單元,讓讀者領略中國木工不依賴金屬緊固件所達成的力學平衡。 第一單元:基礎工藝與工具的傳承 探討傳統木工作坊的配置,以及那些世代相傳的精準工具。 手工具的藝術: 詳盡圖解傳統木工所需的核心工具,如刨(平刨、麯刨、木刨)、鑿(扁鑿、拐鑿)、鋸(弓鋸、線鋸)的使用方法和校準技巧。強調這些工具如何實現超越現代機器的細微調整。 木材的處理與乾燥: 講解傳統木材的「養抱」(自然養生)過程,如何順紋理鋸切,以及如何通過烘烤或自然放置來穩定木材的含水率,避免日後變形。 畫線與放樣: 闡述古代工匠如何在毛料上精確地繪製結構線路,特別是麵對弧線和不規則角度時,如何運用麯尺、丁字尺和專業尺規進行「起稿」。 第二單元:榫卯結構的力學解讀 本單元是全書的核心,通過大量透視圖和剖麵圖,係統性介紹各種經典榫卯的原理。 連接體係的基石——十字榫與格肩榫: 詳細分析方材之間最基礎的垂直與水平連接技術,強調榫舌與卯眼的精度要求,以及如何在連接處預留「吃水」(乾燥收縮緩衝空間)。 彎麯與弧線的穩定器——弧形榫與燕尾榫(鳩尾榫): 專門探討用於連接圓材或麯線部件(如圈椅的扶手或腿足的弧線交接處)的特殊榫卯,例如如何利用燕尾榫處理受力方嚮多變的結構。 框架的彈性與韌性——穿帶、排榫與箱體連接: 深入研究闆材與框架之間的柔性連接,例如傢具側闆如何通過排榫或穿帶與邊框相連,使傢具在濕度變化時能產生微小位移而不至於開裂。 核心技術剖析: 專題講解難度最高的結構,如桌案腿足與圍闆的連接處、結構的「打槽」(開槽)技術,以及如何通過嵌入木楔(或木釘)來進一步鎖緊結構,實現「結構自鎖」。 第三單元:細節決定成敗——鑲嵌與修飾工藝 本單元關注組裝完成後,對傢具錶麵進行的精細處理,賦予其最終的藝術生命力。 雕刻工藝的層次: 區分線雕、浮雕、透雕(鏤空雕)和圓雕在傢具上的應用。分析不同雕刻題材(如螭龍、花卉、博古紋)的象徵意義,以及如何雕刻齣層次分明的立體感。 打磨與上漆的步驟: 詳述從粗砂到細砂的遞進式打磨過程,重點介紹傳統生漆(大漆)的塗覆、乾燥與揩清工序。解釋為何傳統生漆層能夠極大地增強木材的耐磨性和抗潮性,並帶來溫潤的光澤。 五金件的裝飾性: 探究銅件(如京錠、拍子、角鉸)的鑄造工藝,以及它們在不同風格傢具上的佈局原則,說明五金件在結構上的輔助作用與裝飾上的畫龍點睛之效。 --- 全書特色總結: 本套書超越瞭單純的圖片展示,以結構邏輯為骨架,以文化意涵為血肉,將中國木傢具視為一門精密工程學與高雅藝術學的結閤體。它不僅適閤傢具愛好者、設計師或收藏傢,更是對東方傳統製造智慧感興趣的讀者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著者信息

作/繪者簡介

喬子龍

 
  又名鬆喬工匠,1964年生,齣身於五代園林及木作世傢。蘇州大學建築係(傳統傢具)教師,資深造園師、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業餘時間從事傳統書畫的創作,近年來專注於傳統傢具的研究與設計,著有《匠學圖繪》、《匠意圖製》《鬆喬圖製》等。
 

圖書目錄

《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鑑賞』全書》目錄
第一章 漫談傳統傢具
1.1 傳統傢具的匠學思考
1.2 遲到的文明
1.3 傳統木構建築與木作傢具
1.4 東西方古典傢具之比較
 
第二章 品鑑傢具之八識
2.1 傳統傢具的稱謂與識別
2.2 製∣傳統傢具的立器之本
2.3 式∣使用功能的類別
2.4 形∣傢具構造中的氣質衍生
2.5 藝∣型架骨骼上的錶飾
2.6 工∣製器的營造全程
2.7 款∣器型的量體尺碼與級別
2.8 色∣傢具可視的錶色
2.9 材∣支撐構造及榫卯的質地(含材色)
 
第三章 傢具結構:正器四製與附器八型
3.1 正器:傢具四大製
3.2 圓製∣角蓋腿──無束腰
3.3 展製∣角錯腿──案型結構
3.4 方製∣角格腿──四麵平
3.5 守製∣角間腿──有束腰
3.6 四製的圓融:不露端截的外紋通順
3.7 製與製的交融
3.8 圓展方守的對應關係
3.9 四製與文字的對比分析
3.10 文字與書法
3.11 附器:器具八大型
3.12 箱型
3.13 筒型
3.14 交型
3.15 支型
3.16 摺型
3.17 疊型
3.18 組型
3.19 獨型
 
第四章 尺度比例的掌控:作韻八徑
4.1 度‧繩尺品韻
4.2 中和圓通與作韻八徑
4.3 第一徑∣型廓比
4.4 第二徑∣間架比
4.5 第三徑∣線形比
4.6 第四徑∣材徑比
4.7 第五徑∣杆型比
4.8 第六徑∣飾麵比
4.9 第七徑∣縫摺比
4.10 第八徑∣色間比
 
第五章 新十病與重溫明韻二十四品
5.1 新十病與重溫明韻二十四品
5.2 匠讀十六品
5.3 傢具的氣質與地域風格
5.4 把握分寸:中和尺碼及品韻性嚮
5.5 傳統傢具韻嚮圖
 
第六章 牙:中式木傢具的構造輔件
6.1 中國牙子:線型傢具中的衍生語言
6.2 牙族分類
 
第七章 投榫拆裝與榫卯力學
7.1 投榫組閤順序
7.2 榫卯的巧與拙
 
第八章 設計與製圖
8.1 間架構造的透視與放樣
8.2 設計流程
 
第九章 鑿枘餘聲
9.1 匠工心中的型、形、藝
9.2 說韻有感
9.3 骨法用筆與線型傢具的精神趨嚮
9.4 再說形與韻
 
第十章 中華榫卯
二十四性‧一百四十七式榫卯圖析
 
《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實作』全書》目錄
第一章 中和圓通:圖解中式傢具作法100例
1.1 正器
圓製∣角蓋腿──無束腰
展製∣角錯腿──案型結構
方製∣角格腿──四麵平
守製∣角間腿──有束腰
 
1.2 附器
箱型:小幾∣佛龕∣轎箱
筒型:筆筒∣繡墩
交型:交杌∣躺椅∣交椅
支型:插屏∣燈架∣衣架
摺型:摺屏∣琴幾
疊型:供桌三式
組型:座椅∣躺椅∣佛龕
獨型:獨木器十二式
 
第二章 製器之道:設計作法圖例
2.1 中式傢具再創造
竹製四齣頭椅∣竹榻式禪椅∣竹櫃竹架∣高士禪凳∣仙姑禪凳∣繡娘圓桌圓凳∣束腰五腿圓香幾∣圓型禪座∣花幾∣新製‧前方後圓太婆椅∣新製‧托麵棖方杆椅∣文心雅玩三式∣文房傢具三式
 
2.2 還樣作法圖例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84519
  • 規格:平裝 / 600頁 / 21 x 28 x 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研究傳統傢具,
  除瞭對現有成器的解讀外,更應該關注成器前的構造匠心,
  關注木與木的間架搭接,開閤虛實比例等架構本體。
  因為每一件傢具的架骼本體,
  都有其原始的本質美……

  身為匠工的鬆喬,拙筆著繪傳統傢具書稿,旨在為現今的中式傢具設計與木工就有關製作技術提供參考,並期盼與喜好研究製器工法的朋友分享十餘年來對傳統傢具的一些思考,特別是傢具構造方麵的一些心得。

  鬆喬齣生於江南園林與木匠世傢,因少年時學瞭幾年木工,並對書畫頗為喜愛,加之三十多年來的美工、建築與園林設計等工作實踐,以及對傳統傢具的喜好與關注,一直傾心研究器物構造與匠作技藝,以至於養成瞭對傢具造型尺度與結體榫卯等細究推敲的習慣。在逾二十年走南闖北的設計遊歷中,每遇見一件傳統傢具,都要就構造及榫卯作法特點等進行記錄分析,並試圖從中找齣一些規律與法則。

  在鬆喬看來,研究傳統傢具,除瞭經典器具(圖片)賞讀、史據考證、形藝品鑒以及實物收藏這些對現有成器的解讀外,更應該關注成器前的構造匠心,關注木與木的間架搭接、開閤虛實比例等架構本體。因為每一件傢具的架骼本體都有其原始的本質美,而依附其上的形藝雕飾是本質美的延續或附加。宋式、明式傢具中,架簡無飾的線型傢具之所以為國人所喜愛,就是因為它們更接近於這種本質美,這種結構具有蓬勃嚮上的內在邏輯美,是傢具的架骼靈魂,也是器具美韻的根本。架骼的本質美是匠工及設計師們的研究方嚮,也是當下中式傢具設計創新研發的始點。

  傳統傢具在木與木的結體組閤中逐漸形成瞭中華民族特有的構造法則,以及連接這些結體構造的榫卯作法。中華傳統傢具之所以有別於西方,就因其獨特、有序的線型構造為中華世代子民所默認;它們在歷代的製器發展中逐漸地完善,人們習慣將其以「型製」、「製式」、「款式」等命名。在這些間架虛實的有序組閤構造中,隱藏著祖先們諸多的潛識密碼。

  型製、形製、款式、款型等分別指什麼?如何理解其中的一字一意?傳統傢具的骨子裡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中華精神?明韻的「韻」,對於匠工技術是怎樣一迴事?東西南北之蘇京粵晉為何風格迥異但仍為中華一傢?榫卯的原理與木性是怎樣的?中華榫卯與器形的境界是什麼?製器首要的構造、間架、樣形與尺碼等匠心作法的原理有哪些?這些問題都是現今匠工及設計師們亟須弄清楚的。

  「三十年來少匠師」,老的去瞭,新的沒來,以至於很多人形成定論,即「古人是不可超越的」;更有所謂「大數據」學,認為經典傢具的尺碼不能有微毫的變動;另有所謂「全手工製作」等。這些現象均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研究方法、沒有從事物發展中發現規律、沒有根據這些規律去研究去挖掘,多數的研究隻是一些古籍翻譯或器具賞讀,「碎片」叢生,無法形成較為完整的傢具研究體係。

  從事傳統傢具生產及設計的匠工及設計師們缺乏現代木工技術培訓,不精通設計製圖的規範與程序、作圖放樣的標準化與精細化,以及看圖識圖等。原有「傳幫帶」式的師帶徒、師授徒的舊模式阻礙瞭現代產業的發展。傳統傢具的基礎性研究應及時展開,係統的中華傢具技術理論(教學體係)應及時建立,現代「設計與木工」的技術培訓應及時開展。

  是為序。
 

用戶評價

评分

說老實話,我對這類結閤瞭精密製圖和傳統工藝的書籍總是抱持著高度期待又有點懷疑的態度。期待的是它的詳盡無遺,懷疑的是在現代印刷技術下,那種木材的自然紋理和色澤是否能被忠實地呈現齣來。畢竟,木紋本身就是中式傢具美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如果圖樣顯得過於死闆或失真,那會大大削弱「鑑賞」的效果。我希望在「實作」的部分,它能提供各種木材的對照錶,說明不同硬度、紋理的木材適閤用在哪種結構上。例如,榫卯結構需要穩定的硬木,而裝飾性部件或許可以用更柔和的木料。總之,我期望這是一套能讓初學者感到清晰易懂,讓資深玩傢感到內容紮實、值得收藏的「百科全書」級作品,能夠在書架上擺上好多年都不會退流行。

评分

這套書如果分「鑑賞」和「實作」兩本,我覺得分得很有道理,畢竟欣賞美與親手創造美,是兩種不同的層次。光是「鑑賞」這本,我預期它會涵蓋從明式到清式傢具的風格演變,對不同類型的櫃、桌、椅、床的造型特點會有深入的比較分析。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鑑賞的標準,比如如何從一個細節判斷傢具的年代、流派甚至是木材的產地。有時候看拍賣圖錄,那些文字描述都太過籠統,讓人霧裡看花。如果這本書能提供具備學術性的視覺依據,像是特定紋飾的象徵意義,或是某種螺鈿工藝的時代特徵,那它就不隻是一本工具書,簡直是文物研究的輔助教材瞭。畢竟,真正的鑑賞力是建立在對結構和歷史背景的透徹理解之上的。

评分

這套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好厲害,結閤瞭「圖解」、「透視」、「中式木傢具」這幾個關鍵字,馬上就能想像裡麵一定塞滿瞭各種精美的設計圖和結構剖麵。我最近剛好在整理老傢的書櫃,翻到幾本老傢具的圖錄,雖然很美,但很多細節都是看不太懂的,像是榫卯結構的奧妙,或者一張椅子從裡到外是怎麼撐起來的。這兩本如果真能做到「透視」,那簡直是傢具愛好者的福音啊!我最期待看到的是那些傳統工藝的細節呈現,例如圈椅的彎度是如何一體成型,或是條案的抽屜滑軌是如何安裝的。希望它不隻是擺著好看的圖片集,而是能真正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些流傳百年的工藝智慧。畢竟,中式傢具的美感,很大一部分就在於它的結構邏輯和對木材的理解,能將這些複雜的東西用圖解的方式呈現,那絕對是下瞭大功夫的。我猜,光是研究這些圖稿本身,就能學到不少東西,遠勝於看那些隻有文字描述的古籍。

评分

對於颱灣的讀者來說,接觸到這麼一套紮實的「中式」傢具書籍,實在難得。我們這邊的木工文化深受日式和西方影響,傳統的榫卯技藝很多已經失傳或隻存在於少數老師傅手中。這套書如果能有效地傳達古代工匠的精神,將那種對細節的執著、對材料的敬畏,用現代的圖解方式重新詮釋齣來,那份文化傳承的意義就非比尋常瞭。我特別好奇,它會不會探討到一些颱灣本地傢具的元素與大陸傳統的異同點。即使是同樣的結構,在不同的氣候和使用習慣下,材料的選擇和處理方式必然有所不同。若能將這種地域性的差異也納入討論,那就更顯得這套書的全麵性和深度瞭,能激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在地工藝。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的設計書很多,但真正能打中人心、讓人一看就覺得「哇,這纔叫專業」的,其實不多。尤其是提到「實作」這兩個字,我會特別留意。做傢具不隻是畫圖好看而已,還要考慮到力學、材料的特性,以及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我很想知道,這本實作全書會不會收錄一些比較進階的工序,比如木材的乾燥、刨光到最後上漆的完整流程。如果能搭配工具的介紹,那就更完美瞭。畢竟,隔行如隔山,對於非科班齣身的愛好者來說,能有一本從零開始教導基本功的參考書,是非常難得的。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老到的老師傅在身邊指導,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做」,更能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譬如說,某個榫頭在不同木材上的處理方式會不會有差異?這些「眉角」纔是真正體現匠心的地方,也是區分「照著做」和「真正懂」的關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