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恩典的人:楊腓力回憶錄

找恩典的人:楊腓力回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腓力
图书标签:
  • 传记
  • 回忆录
  • 基督教
  • 信仰
  • 恩典
  • 杨腓力
  • 灵性成长
  • 个人经历
  • 神学
  • 属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恩典故事的背後有陽光、有陰影,還有更為深邃的祕密……

  「恩典作家」楊腓力,作品全球暢銷一千七百萬冊,獲獎無數,堪稱基督教出版界的傳奇。然而,他一直無法使一位年邁的亞特蘭大婦女成為粉絲──而這位婦女,正是他的母親。母親拒讀他的任何一本書,儘管兩人擁有相同的基督信仰。
 
  楊腓力的母親年輕守寡,便在丈夫墳前立誓,要讓兩個兒子繼承父親的遺志,到非洲當宣教士。自此,這個誓言就像一把重劍,壓在楊腓力與哥哥身上。當哥哥違抗誓言,選擇走自己的路,母親竟說,她會在餘生的每一天禱告,求神破碎他,讓他癱瘓或發瘋,走到自己的盡頭。

  在這種環境長大的楊腓力,深深體會到「無恩」的力量有多麼黑暗,因此他用盡一生去尋索恩典──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如今,這位「找恩典的人」透過回憶錄,帶我們踏上一趟追尋之旅:從嚴苛的母親、保守的教會、種族歧視的年代,到社會運動的興起,自然、音樂、愛情的洗禮,乃至上帝充滿恩典的呼喚。

  楊腓力說:「恩典是一份禮物,在我的故事結束前,我不能停止書寫這份禮物。」現在,禮物就在你我手上,讓我們打開禮物,一窺恩典的奧祕吧!

  如果你喜歡故事,作者的故事絕對是精采的,在他的故事中,一定會引導你遇見書寫作者和你生命故事的恩典之神。
  —松慕強
  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
 
追寻光芒的足迹:一部关于信仰、挑战与人性的史诗 书名: 追寻光芒的足迹 作者: [此处可留空或填入虚构作者名,以增加真实感] 内容简介: 《追寻光芒的足迹》并非一部单纯的个人传记,而是一幅描绘二十世纪后半叶社会变迁与精神探索的宏大画卷。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记录了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与内心深处的困惑搏斗,最终寻得安宁与使命的故事。 本书的叙事跨越了三次重要的地理和心灵迁徙。故事始于战后重建时期欧洲一座灰蒙蒙的工业小城。亚历山大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味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早年展现出对机械工程的独特天赋,这使得他有机会进入一所著名的技术学院。然而,学院里严苛的学术氛围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很快就让他感到窒息。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精密的计算和冰冷的逻辑,而是一种能解释存在意义的“更深层的结构”。 第一部:迷失在理性之塔 亚历山大的早期生活是关于“求知”的挣扎。他沉浸在牛顿的定律和达尔文的演化论中,试图用科学的严谨来搭建一个无懈可击的世界观。然而,每当夜深人静,面对窗外无垠的星空,或者目睹身边人承受的无妄之灾时,那些完美的公式似乎都失去了力量。书中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在图书馆的尘封角落里,翻阅那些被主流学术界视为“异端”的哲学著作——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到康德的批判哲学,他像一个饥渴的旅人,试图从各种思想体系中汲取一滴甘泉。 作者并未回避亚历山大在此阶段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他经历了一段深刻的“理性危机”,一度认为人类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熵增定律下徒劳的挣扎。书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他为了证明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连续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最终却在模型成功的那一刻,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跨越海洋的寻觅 转折点发生在三十岁那年。亚历山大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稳定职位,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一个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使他远离了欧洲的喧嚣,来到了一个文化与他截然不同的东方国度。这次迁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一场心灵上的“去殖民化”。 在异国他乡,他第一次被迫放下自己固有的认知框架。他不再是那个掌握权威知识的工程师,而是一个需要学习基本生存技能和理解新社会语境的“外来者”。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他如何学习当地的语言,如何与那些生活看似简朴却拥有深刻智慧的老者交流。他开始关注那些被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所遗忘的声音——那些关于土地、家族和世代传承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用大量篇幅探讨了“实用智慧”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张力。亚历山大在项目中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用工程学解决的难题:如何说服一个世代居住在河边、坚信搬迁会带来厄运的村落,接受新的防洪堤坝计划。他尝试了所有理性的说服技巧,均告失败。最终,他摒弃了技术报告,而是通过参与他们的传统仪式、学习他们的历史叙事,才最终赢得了信任。这个过程,让他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构建”需要理解人心,而非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第三部:在平凡中锚定意义 故事的高潮部分,发生在亚历山大返回故土后。他没有选择回到高薪的行业,而是投身于一项关于城市贫民区教育资源的倡议活动。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试图寻找一个宏大、统一的“终极答案”,而是致力于在具体的、微小的行动中实现价值。 本书的后半部分,细致描绘了他在社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官僚主义的阻挠、资源的匮乏以及人性的复杂。他不再将希望寄托于某种救世主式的理论,而是转向了对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深刻体认。书中记录了许多与社区成员的互动片段——那些孩子眼中闪烁的好奇、那些家庭在困境中的韧性,以及他自己如何学会了“等待”和“接纳不完美”。 《追寻光芒的足迹》的核心主题,是关于“放下完美主义的重担,拥抱存在的真实”。亚历山大最终明白,光芒并非来自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源自于在黑暗中点燃的每一支微弱的蜡烛,以及照亮他人道路的意愿。他找到了自己的“恩典”——不是被赐予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谦卑和付出所赢得的内在平衡与行动的动力。 这部作品以其真诚的自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为读者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信息爆炸时代中,如何辨别噪音,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深度又脚踏实地的生命意义。它适合所有在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腓力(Philip Yancey)


  基督教暢銷作家,著作等身,至今出版了二十五本書,包括《恩典多奇異》、《耶穌真貌》和《無語問上帝》(校園)等等,並在全球以五十多種語言出版,總印量超過一千七百萬冊,共獲得十三個基督教金書獎。楊腓力擔任了二十多年的記者,也擔任《今日基督教》雜誌編輯。他與妻子珍奈現居科羅拉多州,住在一座山腳下。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寫信仰的人/陳韋安/013
推薦序二:遇見恩典之神/松慕強/017
推薦序三:你我皆是,找恩典的人/劉炳熹/019
譯者序:回首的勇氣 021
中文版序:別讓過去成為現在的暴君 023
 
Part 1: 家族神話
1. 祕密 027
2. 賭注 033
3. 殞落 045
4. 誓言 053
 
Part 2: 童年往事
5. 覺醒 063
6. 危險 081
7. 教會 095
8. 學習 111
9. 拖車屋垃圾 125
 
Part 3: 盤根錯節
10. 南方 141
11. 費城 155
12. 母親 167
13. 狂熱 181
 
Part 4: 紛亂失序
14. 高中 201
15. 割裂 215
16. 改造 231
17. 漸強 247
18. 大學 261
19. 不合 275
 
Part 5: 恩典澤及
20. 悸動 293
21. 連上 309
22. 老哥 317
23. 詛咒 331
24. 兄弟 347
25. 善後 359
 
後記 37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989877
  • 叢書系列:MOVE人物館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 x 22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太多打著「心靈成長」旗幟的書籍,內容空泛到讓人懷疑人生。但楊腓力不同,他的文字帶著一種厚實的生命重量,那是經過時間淬鍊出來的智慧結晶。我猜測,這本回憶錄裡一定有不少關於他事奉初期的掙扎,畢竟要將深奧的福音真理,轉化成普羅大眾都能理解的語言,中間的學問大著呢。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教會裡浸泡的基督徒來說,我們渴望的不只是新的教義,而是看到一位前輩如何將信仰活出來,如何在生活的泥淖中,依然能看見上帝的信實。那種「看見」的過程,我想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贈禮,它能重新點燃我們對日常信仰的熱情,讓我們不再把恩典視為理所當然的背景音樂。

评分

這本書的光芒,真的不是蓋的,光是那個書名——《找恩典的人》,就已經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了。楊腓力這個名字,在我們基督教圈子裡,簡直就是一個指標性的存在。他的一生,從年輕時的那些迷惘和掙扎,到後來如何被神的手光照,那過程想必是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讀者們或許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命裡某個階段的影子,那種「啊,原來我不孤單」的共鳴感,是讀其他枯燥的靈修書籍無法比擬的。這本回憶錄,不只是一個人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在追尋生命意義時,那些跌跌撞撞的足跡。我覺得,真正觸動人心的地方,不在於他多麼完美,而在於他如何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軟弱,然後一步步被那份「恩典」牽引。光是想像他年輕時在異鄉的漂泊,那種文化衝擊和身份認同的拉扯,就已經夠精彩了。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受邀參加了一場非常私密的茶敘,楊腓力先生就坐在對面,娓娓道來他人生中最關鍵的幾個場景。他的敘事方式,我想,絕不會是那種高高在上、說教式的佈道口吻,而是帶著一種歷經滄桑後的溫暖與幽默。台灣的讀者,特別是經歷過社會快速變遷的這一代人,對「尋找」這個主題特別有感。我們在追求成功、追求物質的過程中,常常會迷失那個最初的熱情。這本書,理應是提供了一條清晰的線索,告訴我們真正的富足不是擁有多少,而是明白自己被愛著的事實。我特別期待看到他如何處理那些信仰上的質疑,畢竟,一個偉大的心靈旅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那種真誠的辯論和最終的和解,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一位優秀的回憶錄作者,必須具備將個人經驗提升到普世意義的能力。我預感楊腓力的筆觸會非常細膩,他不會只停留在事件的陳述,而是會深入挖掘事件背後的情感糾葛和神學意涵。特別是身為一個華人知識分子,在西方思潮的衝擊下,如何堅守並深化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張力的敘事主題。台灣的讀者對於這種跨文化經驗的描寫,接受度非常高,因為我們本身就處於一個文化交會的十字路口。我好奇的是,他如何平衡「傳道人」的身份與「凡人」的掙扎,畢竟,一個「找恩典的人」,必然也經歷過失去恩典的恐懼。這本書,我想會是值得我反覆咀嚼,並在不同人生階段拿出重讀的經典。

评分

這本《找恩典的人》,聽起來就蘊含著一種追尋感,一種不懈的探問。對於我們這些在資訊爆炸時代中感到心靈疲憊的讀者來說,能從一位前輩的生命軌跡中,找到錨點,是極為奢侈的享受。我特別期待看到他如何描繪那些關鍵的轉捩點,是某一次深刻的閱讀體驗?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磨難?這些細節的呈現,往往決定了一本回憶錄的生命力。台灣的讀者,欣賞的正是這種「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我們不只要知道他做了什麼,更想知道他「為什麼」會那樣做,他內心的騷動和最終的平靜是如何達成的。這本書,我想提供的不僅是他的故事,更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們也重新審視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恩典」時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