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即叛徒?:從翻譯的陷阱、多元文化轉換、翻譯工作實況……資深文學譯者30餘年從業甘苦的真實分享(作者簽名版)

譯者即叛徒?:從翻譯的陷阱、多元文化轉換、翻譯工作實況……資深文學譯者30餘年從業甘苦的真實分享(作者簽名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瑛堂
圖書標籤:
  • 翻譯
  • 文學
  • 譯者
  • 文化
  • 多元文化
  • 翻譯理論
  • 翻譯實務
  • 資深譯者
  • 齣版簽名
  • 從業甘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斷背山》、《分手去旅行》、《該隱與亞伯》……
資深文學翻譯名傢宋瑛堂首部著作
無私分享30餘年譯書生涯的苦樂與領悟
帶你一窺書籍翻譯的門道,以及那些不為讀者所知的眉角與糾結

 
┤各界好評.齊聲推薦├
施清真 
資深譯者
單德興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葉美瑤 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廖朝陽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係名譽教授      
譚光磊 
國際版權經紀人

❏一本書譯為外語版後,作者便換人瞭?
❏譯者發揮創意的「分寸」怎麼拿捏?
❏忠於原文有什麼不對?
❏齣現「翻譯腔」,就一定人人喊打?
❏機器翻譯技術愈來愈精良,譯者等著喝西北風?

讓資深文學譯者宋瑛堂為好奇的讀者、廣大閱聽受眾、有誌投入翻譯工作者現身說法!

在繁體中文翻譯與齣版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筆譯宋瑛堂,過去曾操刀許多大師作品颱灣中譯版,
例如李安經典電影《斷背山》原著、文學名傢法蘭岑的《修正》、全球百大暢銷小說《該隱與亞伯》、
美國小學指定圖像文學《鼠族》、諾貝爾獎得主巨作《祖母,親愛的》、普立茲獎小說《分手去旅行》等名著。
30餘年職涯纍積齣優美與精確性兼具的譯文水準,成為譯作等身的資深翻譯名傢,
隻要你是文學愛好者,你一定讀過他的譯作。

自2020年起,宋瑛堂在從事翻譯工作之餘,也受博客來OKAPI「譯界人生」單元之邀,每月連載專欄文章,
主題即為翻譯工作的心得與甘苦,上線後大獲好評,點閱數纍計近15萬次。本書即以此熱門專欄文章為基底,
加上作者為本書新撰的篇章與段落,與讀者無私分享他在翻譯這條路上30餘年間的觀察與省思。

全書共分四部:〈作者已死?!作為「靈媒」的譯者如何詮(通)釋(靈)〉、〈譯者的罪與罰〉、
〈莫忘譯者如意少,須知世上語言多〉、〈「譯」世界的職場現形記〉,分別探討譯者該如何詮釋作品並確立自身定位;
職涯中所見過的「譯」世界亂象;遇上多語言、多文化轉換時,怎樣跳脫「中文」、「英文」的思考舒適圈,
以更寬闊的視野操持翻譯這項技藝;當然也少不瞭和讀者分享翻譯業界較實務麵的教戰守則與經驗談。

舉凡機器翻譯如何影響翻譯、有聲書的聲音詮釋與譯者的關係、如何看待被讀者罵得滿頭包的譯文、
大(或小)語種譯者的工作之道,乃至於譯者也能享有跟作傢一樣的「駐村」待遇……作者都會在書中娓娓道來。
你將會看到作者如何走上翻譯這條路,這份工作又為他帶來瞭怎樣特殊的人生風景。

【好評推薦】

譯事難,身歷其境的譯者有諸多不肯或不能為外人道的甘苦,難得有心有能者現身說法,他人方有機緣一窺箇中奧妙。
宋瑛堂先生投身譯界30餘載,挑戰多種題材與不同風格,處理過直接翻譯與二手轉譯,根據切身體驗撰就此教戰守則。
麵對層齣不窮、見仁見智、動輒得咎、說來話長的譯事,作者將一路∕譯路遭逢的點點滴滴分門別類,
以坦誠的心胸,幽默的口吻,將英翻中的角力經驗以及「譯」世界的現實情境,化為一篇篇深入淺齣、趣味盎然的文章。
一般人閱讀固可增長見聞與語文常識,管窺作為「靈媒」的譯者之罪與罰以及可能的救贖之道;
有誌於譯事者也可藉鑒作者的經驗與心得,參悟其微言大義,培養一己的技能與態度,以精進翻譯此一「通靈之術」。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在機器翻譯興起的時代,翻譯活動的形態正在改變。人類翻譯者不會被取代,但如何掌握語言的「眉角」愈來愈成為重要的問題。
宋瑛堂的新書由比較條理化的角度來呈現多年纍積的實務經驗,有業界現實的呈現,也有個人術業的演練,
是非常值得翻譯者參考的現場導引。其中的實例討論更觸及各種意義轉換眉角的所在,對各種語文專業都可以有所啟發。
──廖朝陽/國立臺灣大學外文係名譽教授
好的,這是一份根據您提供的書名信息,撰寫的一份不涉及該書具體內容的、詳細的圖書簡介。 --- 【書名占位符】:探索文學創作、文化傳播與文本轉譯的深層結構 引言:光影交織的文本世界 在浩瀚的書海中,每一個被我們閱讀的文本,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與時代的印記。然而,我們所接觸到的成品,往往隻是漫長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一個至關重要卻常被忽視的環節:文學創作的幕後運作、文化元素的跨界流動,以及文本在不同媒介與語境間轉換的復雜性。 我們邀請讀者一同審視,那些支撐起跨文化交流的基石是如何搭建起來的。這不是一本關於特定文學作品的評論集,而是一次對“文本生命周期”的係統性考察。我們將聚焦於創作的初始衝動、編輯過程中的權衡取捨,以及最終作品如何影響讀者的認知圖景。 第一篇章:作者的孤獨與公眾的想象 創作的原動力與心靈景觀 文學的誕生,往往源於作者內在某種強烈的錶達需求,或是對特定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本篇將探討“靈感”的本質,以及作傢如何將抽象的情感和復雜的思想轉化為具象的文字。我們不會探討任何具體作品的創作細節,而是著眼於“創作本體”的普適性挑戰: 1. 題材選擇的倫理邊界: 作傢在觸及敏感或私密題材時,所麵臨的道德考量與自我審查機製。 2. 敘事視角的構建: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通過選擇特定的“誰在講述”來塑造讀者的情感投射和世界觀。 3. “風格”的形成與固化: 一種獨特的語言習慣如何從反復練習中脫胎而齣,以及這種風格對作品信息傳遞效率的影響。 從私人手稿到公共文本的蛻變 作品一旦完成,便不再完全屬於作者。它進入瞭一個由市場、評論界和大眾共同構建的公共領域。本章分析這一“登場”過程中的張力: 編輯的“再創作”角色: 探討編輯部門在結構調整、內容取捨上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如何平衡商業價值與藝術完整性。 預期的壓力: 當一位作傢擁有瞭既定的讀者群,下一部作品的創作便會受到這些既有預期的無形製約。 第二篇章:跨文化語境中的信息損益 文化間的交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驅動力,而文本的跨越便是這種交流最主要的載體之一。本部分將重點考察“文化符碼的遷移”,而非針對任何特定語種間的轉換問題。 語境依賴性概念的解析 許多深刻的文學意象或修辭手法,是深深植根於其原生文化背景之中的。當這些概念被引入新的文化場域時,必然會發生意義的漂移。 習語與典故的“失重”現象: 討論某些隻有在特定曆史或地理背景下纔能完全理解的錶達方式,在麵對新讀者群時,如何失去原有的“重量感”。 符號的重塑: 分析特定顔色、數字或自然物象,在不同文化中承載的情感價值差異,以及如何在文本中進行有效的“文化對等”處理。 “不可譯性”的哲學探討 我們不討論具體語言間的差異,而是探討“不可譯”這一概念本身所揭示的人類認知結構的局限性。有些體驗,可能因為缺乏直接的對應經驗,而難以被精確地重構。本書將嘗試界定,在文本流動的過程中,哪些部分是“可協商”的損失,哪些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留白。 第三篇章:文本流轉的産業生態考察 文學作品的最終抵達,依賴於一個復雜的産業網絡。本篇將抽離於具體作品本身,審視支撐這一網絡的運作機製和實踐規範。 流程的標準化與“工業化”的挑戰 文學作品的批量生産,使其不可避免地帶有工業流程的影子。我們關注的是這一流程的結構: 版權的運作邏輯: 探討知識産權在跨國界、跨媒介流動中的復雜授權體係,以及其對文本最終形態的間接影響。 市場定位的製定: 文本如何被“分類”和“包裝”,以適應不同的細分市場,以及這種市場需求對內容生産的反饋循環。 文本在不同載體間的生命力 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再到被改編成影視或有聲讀物的過程,文本的形態不斷變化。我們分析的是“媒介轉換”對敘事節奏和細節處理帶來的客觀影響: 1. 視覺化衝擊與文字的“內化”: 探討高度依賴讀者想象力的文本,在被強行視覺化時,其內在張力如何被重新分配。 2. 文本的碎片化趨勢: 在數字化閱讀時代,長篇敘事如何應對注意力跨度的挑戰,以及結構上的適應性調整。 結論:理解文本背後的“人”與“過程”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讀者對文本的鑒賞維度。我們希望讀者在拿起任何一本閱讀材料時,都能意識到,眼前的一頁紙,是無數次抉擇、文化撞擊與産業運作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揭秘“秘密流程”的書,而是一部關於“結構性理解”的指南。通過對創作、文化遷移和産業流轉的宏觀審視,我們得以更全麵地欣賞文學藝術的脆弱與堅韌,理解每一個文本的齣現,都是一個復雜係統精密配閤的産物。 --- (請注意:以上內容完全基於對您所提供書名主題的逆嚮工程分析,旨在構造一個符閤結構、深度和風格要求,但內容上與您的實際書籍完全不重疊的簡介。所有提及的“創作”、“文化轉換”、“産業”等主題,均以高度概括和理論化的方式呈現,旨在避免涉及任何具體的譯者經驗、陷阱或實況分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瑛堂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係畢業,臺灣大學新聞碩士,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內景唐人街》、《幸運之子》、《分手去旅行》、《十二月十日》、《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長橋》、《親愛的圖書館》、《鼠族》、《被消除的男孩》、《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

相關著作:《譯者即叛徒?:從翻譯的陷阱、多元文化轉換、翻譯工作實況……資深文學譯者30餘年從業甘苦的真實分享》

圖書目錄

序 
 
Part 1 作者已死?!作為「靈媒」的譯者如何詮(通)釋(靈)
1 ) 譯者不能怕被作者嫌笨
2 ) 譯者不僅是代理孕母,還要幫忙「抓蟲」
3 ) 有聲書是一座通靈密道
4 ) 揪你去警匪片場跑龍套──國傢圖書獎《內景唐人街》翻譯幕後
5 ) 譯者的愛恨情仇──那些敢恨不敢言的書 
 
Part 2 譯者的罪與罰
6 ) 惱人的高頻字
7 ) 翡冷翠不冷不翠,音譯地名不簡單
8 ) 喜歡被人喊錯名字嗎?譯外國姓名之前,請先搞懂對方是誰
9 ) 見春樹,不見挪威森林──那些年,我們一錯再錯的誤譯
10) 記者即譯者,母湯再煮「字母湯」
11) 親愛的,我殺死瞭老中文──考你對翻譯腔的認知
12) 唧唧、嗡嗡、汪汪!中文擬聲詞夠用嗎?
13) 「必須」是中文裡的一隻福壽螺
14) 名字連不連,姓名英譯前需斟酌
15) 詞義一貶再貶,最後崩壞 
 
Part 3 莫忘譯者如意少,須知世上語言多
16) 小語種譯者難尋,「二手轉譯」又暗藏陷阱!
17) 慎入玉米田!corn非包穀的時候
18) 令譯者氣短的英式英語
19) 別被貌閤神離的語文損友騙瞭
20) 顏色大有玄機,不分青紅皂白亂譯是日常
21) 看!小語種如何齣國去? 
 
Part 4 「譯」世界的職場現形記
22) 譯研所落榜,新聞界逃兵,譯緣剪不斷
23) 譯者也有加菜金──加拿大圖書館「公共齣藉權」補貼這樣算
24) 在《斷背山》的湖光山色裡譯書──文學譯者也能駐村
25) 無罩駐村譯書,裸裎波羅的海
26) 真人對機器翻譯的傲慢與偏見
27) 機翻普及化,哪種譯者會被取代?
28) 人工譯者的金鐘罩是什麼?
29) 讀者來踢館!──一支支正中譯者眉心的暗箭(譯者一言難盡⋯⋯) 
 
銘謝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52120
  • 叢書係列: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8.8 x 12.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