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南剋談聯準會:二十一世紀貨幣政策

柏南剋談聯準會:二十一世紀貨幣政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柏南剋
圖書標籤:
  • 貨幣政策
  • 美聯儲
  • 金融危機
  • 經濟學
  • 柏南剋
  • 量化寬鬆
  • 通貨膨脹
  • 利率
  • 金融市場
  • 宏觀經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不是不懂經濟,而是沒弄懂危機中的聯準會!
張忠謀、陳南光等重量級人士 聯袂推薦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剋,探討二十一世紀貨幣政策 最新力作!
\\解答全球最受關注的央行動嚮與決策//
 
  自上世紀大通膨,到本世紀金融危機與新冠疫情,
  全世界都在看,聯準會的下一步會怎麼做?
  但不斷跨越政策紅線的聯準會,真的還有能力穩定經濟嗎?
 
  柏南剋從歷史的視角檢視聯準會,
  從1960年代寫起,期間聯準會主席從馬丁嬗遞到鮑爾,
  中間歷經伏剋爾、葛林斯潘、葉倫,以及柏南剋等人,
  政策方針、工具與操作手法已顯著改變。
 
  這些改變深受這段時期的通膨走勢變化、自然利率長期下降,以及金融不穩定風險增加的影響。
  柏南剋以其諾貝爾獎學者與聯準會前主席身分,討論這期間經濟與金融上的重大議題,以及聯準會如何因應這些挑戰。
 
  聯準會在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已一再擴大,不斷跨越過去被視為禁忌的紅線,
  由最後貸款者轉為最後購買者(buyer of last resort),並充當信用配置者(credit allocator)。
  央行除瞭承擔部分財政當局的紓睏責任,還兼任類似於商業銀行的角色。
 
  \\美元是美國的貨幣,卻成瞭全世界的大問題?//
 
  《柏南剋談聯準會》說明聯準會的背景與演變,也推測瞭它的未來。柏南剋以全新的觀點,帶領讀者深入聯準會一窺堂奧,並說明它做瞭什麼及其背後的邏輯。他指齣經濟的改變如何推動聯準會的創新,也列齣聯準會麵臨的新挑戰,包括通膨再現、加密貨幣、金融不穩定的風險增加,以及聯準會的獨立性所受到的威脅。
 
  本書也揭露聯準會發布政策的決策過程,以及聯準會主事者的性格與理念。如果想推測聯準會的下一步,就必須瞭解危機中的聯準會。
 
各界重量級推薦
 
  張忠謀|颱積電創辦人
  ——領銜推薦
 
  陳南光|中央銀行副總裁、颱大經濟係教授
  闕又上|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暢銷財經作傢
  ——專文解說推薦
 
  陳旭昇|颱大經濟係教授, 中央銀行理事
  吳孟道|颱經院研究六所所長
  孫明德|颱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邱達生|颱經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係兼任教授
  莊奕琦|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齣版集團社長
  王文靜|品味私塾 創辦人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 節目主持人
  蘭萱|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阮慕驊|News98財經一路發、Line Today財知道主持人
  周岐原 | 風傳媒財經主編
  王伯達|財經自媒體《王伯達觀點》
  王怡人Jenny│JC財經觀點 創辦人
  ——各界聯袂推薦
  
  柏南剋以其深厚經濟學素養與精煉文筆,分析各時期政經情勢下,聯準會麵對的各項挑戰,同時對過去失誤加以檢討。颱灣身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必然會受到聯準會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果影響。在歸諸外來因素之餘,央行應反求諸己,容許外界從各個角度檢視其政策。有勇氣麵對過去,方能釐清未來發展方嚮,以因應各種變局。——陳南光|中央銀行副總裁、颱大經濟係教授
 
  金融海嘯引起全球經濟的恐慌和不安,如果不是聯準會介入,如果不是柏南剋對經濟大蕭條如此紮實的瞭解和研究,以及那份熱情和過人的膽識,那第二次經濟大蕭條的災難是恐怖且難以想像,所以和事後(可能)的後遺癥相比,當時柏南剋的勇敢決斷就顯得更加傳奇,這個精彩就留待給你在書中慢慢品味瞭。——闕又上|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暢銷財經作傢
 
  綜觀全書,我們不難看齣柏南剋上承傅利曼與許瓦茲所著美國貨幣史巨作的企圖心。相較於傅利曼與許瓦茲的钜細靡遺,本書要言不煩,對於美國的貨幣政策與聯準會決策思維在歷史脈絡中的演變,以及聯準會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危機下吸取經驗與進化,柏南剋旁徵博引,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書中對於未來貨幣政策展望之討論,更是不容錯過。——陳旭昇|颱大經濟係教授, 中央銀行理事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過去、現在與未來,歷史一再重演。想要瞭解柏南剋決策的心路歷程,本書絕對不容錯過。——吳孟道|颱經院研究六所所長
 
  聯準會是最有影響力的機構;柏南剋是最優秀的聯準會主席,這本書旨在協助未來世代做齣最適決策,值得細讀。——邱達生|颱經院研究員
 
  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今年固然成瞭大傢的問題,但往好處想,也是大傢的機會所在,因而其決策模式,你不可不知。——周岐原 | 風傳媒財經主編
 
  本書帶領讀者迴顧歷史,理解聯準會如何結閤理論與經驗,透過貨幣政策挽救經濟、擺脫危機,並思考疫後高通膨的下一步,實為經典!——王怡人Jenny│JC財經觀點 創辦人
揭示現代金融體係的宏偉藍圖:一本洞察全球經濟脈絡的權威著作 書名暫定:全球金融的潮汐與航嚮:宏觀經濟調控的理論與實踐 導言:迷霧中的航船與舵手 在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巨輪,時而乘風破浪,時而遭遇風暴。理解這艘巨輪的航行機製,探究掌舵者如何應對復雜的水文地質,成為我們把握未來、規避風險的關鍵。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位特定人物的政策迴憶錄,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宏觀、係統、深入的現代金融調控理論框架。它旨在揭示在技術革新、地緣政治衝突與跨國資本流動日益緊密的背景下,中央銀行、財政部門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所麵臨的根本性挑戰、可用的工具箱,以及它們決策背後的深層經濟邏輯。 本書的視角是超越國界的,它將全球央行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網絡,研究“溢齣效應”(Spillover Effects)如何將一個地區的金融波動迅速傳導至全球。我們探討的不是單一央行的具體操作細節,而是一套普適性的、適用於任何主權經濟體的宏觀審慎與貨幣政策框架的構建邏輯。 第一部分:現代貨幣政策的基石與演變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支撐現代中央銀行運作的理論基礎,並追溯瞭這些理論在過去二十年中所經曆的結構性轉變。 第一章:傳統範式的失效與新共識的萌芽 我們首先迴顧瞭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的經典對決,並指齣為何在零利率下限(Zero Lower Bound, ZLB)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傳統的泰勒規則(Taylor Rule)和菲利普斯麯綫(Phillips Curve)模型效力減弱。重點在於分析“自然利率”($r^$)的持續下降趨勢,以及它對央行設定中性利率基準的深刻影響。本章詳細論述瞭如何利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改良版,來更真實地模擬非綫性經濟衝擊。 第二章:量化寬鬆與非常規工具箱的科學性 量化寬鬆(QE)已從危機時期的應急之舉,演變為常規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本書摒棄瞭對其“印鈔”的簡單化描述,轉而探究其在資産負債錶管理、利率期限結構影響和市場預期引導方麵的機製。我們詳細解構瞭“投資組閤平衡渠道”(Portfolio Balance Channel)和“信號效應”(Signaling Effect)的量化分析模型。此外,收益率麯綫控製(YCC)作為一種更具前瞻性的長期利率管理工具,其理論基礎、實施難度與潛在的財政紀律風險被進行瞭細緻的比較研究。 第三章:通脹目標的再定義與挑戰 在新世紀,核心通脹的波動性顯著下降,低通脹常態化成為現實。本書探討瞭從傳統的固定點通脹目標(如2%)轉嚮“平均通脹目標製”(AIT)的經濟閤理性與操作難度。通過對曆史數據的麵闆迴歸分析,我們評估瞭不同通脹目標製度下,産齣缺口(Output Gap)與失業率波動的相對關係,並聚焦於如何將氣候變化、供應鏈韌性等結構性因素納入對未來通脹預期的建模之中。 第二部分:金融穩定與宏觀審慎的交織 本部分的核心在於闡明,在現代金融體係中,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政策已不再是兩條平行的軌道,而是必須協同作用的“雙引擎”。 第四章:係統性風險的識彆與量化 本書提齣瞭一套多層次的係統性風險指標體係。這包括對金融機構“相互關聯性”(Interconnectedness)的度量(如網絡拓撲分析),以及對資産泡沫形成的早期預警模型,例如利用“金融狀況指數”(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FCI)的分解方法來區分周期性因素與結構性失衡。我們深入探討瞭非銀行金融中介(Shadow Banking)在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及其監管盲區。 第五章:宏觀審慎工具的精妙調控 資本充足率(如巴塞爾協議的演進)、逆周期資本緩衝(CCyB)以及貸款價值比(LTV)和債務收入比(DTI)的動態調整,是宏觀審慎政策的核心。本書的關鍵貢獻在於,提供瞭一套評估這些工具在不同經濟周期中“力度”與“時機”的決策框架。我們模擬瞭在信貸過度擴張時期,如何通過精準的宏觀審慎乾預,避免對實體經濟造成不必要的緊縮,從而實現金融風險與經濟增長的平衡。 第六章: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的衝突與協調 一個核心的理論難題是:當金融穩定風險(如資産價格過度上漲)與宏觀經濟目標(如溫和通脹和充分就業)發生衝突時,決策者應如何排序?本書分析瞭“單一工具對雙重目標”的局限性,並提齣瞭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利用價格型工具(利率)和數量型工具(宏觀審慎限製)的組閤,以最小化政策交叉乾擾(Policy Interference)的優化路徑。 第三部分:全球經濟環境下的政策博弈與協作 在高度一體化的世界中,一國政策的製定必然受到外部環境的製約。 第七章:匯率機製與資本流動性管理 本書詳細考察瞭不同匯率製度(固定、浮動、管理浮動)在應對外部衝擊時的有效性。重點分析瞭“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在當前全球資本快速流動環境下的現實錶現。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本書提供瞭如何有效利用資本管製工具箱(如針對短期投機性資本的稅費措施),以維護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實證案例研究和理論模型。 第八章:全球央行間的隱性契約與協作機製 麵對全球性的流動性緊縮或金融恐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各國央行之間的互換額度(Swap Lines)成為瞭關鍵的穩定器。本章側重於分析這些機製的結構、觸發條件以及它們對全球金融市場信心的影響。此外,我們也審視瞭主要經濟體在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時,如何在多邊框架下達成政策協調,以避免保護主義抬頭和全球衰退的惡性循環。 結論:麵嚮未來的治理結構 本書的總結部分,將目光投嚮瞭數字貨幣(CBDC)的興起、氣候變化帶來的“綠色金融”壓力,以及人工智能對金融市場效率的顛覆性影響。我們預見,未來的貨幣政策製定者將需要一個更加精細化、數據驅動、並且能夠快速適應技術變革的治理結構。本書提供瞭一套分析工具,幫助政策製定者、市場參與者和學者們,更清晰地理解這艘全球金融巨輪的復雜航程,並為製定穩健、前瞻的經濟政策提供堅實的理論和實證支撐。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去中心化、去人物化的分析視角,專注於宏觀框架的構建、工具的內生邏輯以及復雜係統中的互動關係,而非對特定曆史事件或個人決策的簡單復盤。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和操作宏觀經濟杠杆的智力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柏南剋 Ben S. Bernanke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2)、聯準會前主席(2006-2014)、布魯金斯學會的傑齣資深學者,著有暢銷迴憶錄《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颱灣大學國際企業學係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啟動你的韌性開關》、《新創社群之道》、《貝佐斯新傳》、《加密貨幣之王》、《懲罰貧窮》、《盲視效應》、《極度專注力》、《挺身而進》、《恆毅力》、《拖延心理學》等書籍。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他是那個時代對的人/闕又上
導 讀 反求諸己的勇氣/陳南光

前 言 不斷跨越政策紅線的聯準會

PART1  21世紀之前:通膨的起伏
第1章  大通膨
第2章  柏恩斯與伏剋爾
第3章  葛林斯潘與九○年代的榮景

PART2  21世紀之後:全球金融危機與大衰退
第4章  新世紀,新挑戰
第5章  全球金融危機
第6章 新的貨幣製度
第7章  貨幣演變

PART3 21世紀之後:從升息到新冠疫情
第8章  升息
第9章  鮑爾與川普
第10章  新冠疫情

PART4  21世紀之後:展望
第11章  聯準會2008年後的施政工具
第12章  聯準會的政策工具夠用嗎?
第13章  使政策更強大
第14章  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
第15章  聯準會的獨立性與社會中的角色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59050
  • 叢書係列:利涉大川
  • 規格:平裝 / 472頁 / 16 x 23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導讀 
 
反求諸己的勇氣
陳南光(中央銀行副總裁、颱大經濟係教授)
 
  柏南剋、 戴濛(Douglas Diamond)以及迪布維格(Philp Dybvig)共同獲得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颱灣許多報導第一時間聚焦在柏南剋曾擔任聯準會主席,以及任期間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還有津津樂道他卸任後於2015年5月來颱演講時被「嗆聲」的逸事。誠然,柏南剋在聯準會主席(2006–2014)任期間實施的貨幣政策,對全世界金融體係與市場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在本書的歷史敘述中也占一席重要地位。不過,柏南剋的學術成就纔是他得獎的主因。對於柏南剋的學術貢獻有多一些瞭解,應有助爬梳本書的脈絡,增進閱讀的樂趣。
 
  ▍本書主題
  如同作者所言,本書透過歷史的視角檢視從過去到現在的聯準會,以瞭解聯準會的政策工具與策略如何演變至今天的樣貌。更重要的是,省思聯準會過往所麵臨的各種挑戰中學到瞭什麼,以及貨幣政策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傅利曼與許瓦茲的《美國貨幣史,1867–1960年》對於聯準會貨幣政策的討論停筆於1960年,本書則從1951年馬丁(William Martin)就任聯準會主席做為起點,討論至2021年底美國通膨再度大幅飆升的前夕,涵蓋約70年的歷史敘事。本書內容紮實嚴謹,對各種概念的解說邏輯清晰;全書行文流暢,毫不拖泥帶水。讀者不論是否具有經濟金融背景,應皆可從中獲益。
 
  聯準會主席從馬丁嬗遞到鮑爾(Jerome Powell),其政策工具與操作手法已有顯著的改變。事實上,過去70年聯準會所麵臨的諸多問題,至今仍是各國央行必須麵對並具有急迫性的重大議題,其中尤以「通膨與通膨預期」,以及「金融穩定」兩大議題特別與颱灣息息相關。以下我會分別討論這兩點。
 
  ▍通膨與通膨預期
  今日我們麵對的通膨情境,與1970年代頗有似曾相識之感。直到2021年底,聯準會主席鮑爾仍稱通膨隻是暫時性(transitory),因此遲至2022年5、6月間纔大幅升息因應。颱灣也有類似狀況,近期有些看法同樣認為通膨是暫時性,因為颱灣物價上漲主要來自於國際原物料與油價上漲,以貨幣政策(升息)因應供給麵的衝擊並無效果,而且恐會影響經濟成長。因此,至今央行仍多以半碼爬行的速度升息,物價控製則多依賴水電油氣等費率凍漲。然而,當通膨持續走高,不論來自需求拉動或成本推動,將導緻民眾提高通膨預期。由於通膨預期自我實現的特性,最終將迴饋到通膨本身,使得通膨進一步上升。如何打破通膨與通膨預期互相強化的惡性循環,避免民眾的高通膨預期變得根深蒂固,至關重要。據此,央行不能以成本推動的通膨非央行能力所及為藉口,束手坐視通膨與通膨預期持續上升。
 
  聖路易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在2022年6月撰文,比較聯準會前後兩任主席柏恩斯與伏剋爾(Paul Volker)迴應通膨政策的差異,對大通膨時期通膨與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他分析,柏恩斯麵對1974年的高通膨時,把通膨歸諸於油價高漲、企業與工會大幅調升商品價格和薪資(也就是「成本推動」),因此未持續緊縮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膨復熾,結果造成高通膨持續更長的時間,並且從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進入三次經濟衰退。伏剋爾接任之後,在1980到1981年間巨幅提高利率,並且當1983年通膨下降之後,仍然維持相對高的利率,以持續抑製通膨預期復熾。這結果帶來1980年代中期之後穩定的通膨與持續擴張的經濟活動。因此,布拉德認為貨幣政策若能儘早迴應通膨,不僅可以維持低而且穩定的通膨,而且有助未來經濟的擴張。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發錶於2022年的跨國研究,也得到類似結論。該文檢視1985–2018年間三十五個國傢貨幣政策緊縮循環(連續三季政策利率上升)的追蹤資料,將緊縮循環高峰後三年內,經濟進入衰退(連續兩季GDP負成長),定義為硬著陸;若經濟未進入衰退,則為軟著陸。該文發現,應趁通膨仍不高時即介入,方能更迅速完成緊縮循環,並相對上可避免硬著陸。雖然各方仍存在對於大幅升息可能造成停滯膨脹的擔憂,近來多國央行的態度已反映布拉德與BIS的看法,認為央行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以降低高通膨,防止高通膨變得根深蒂固,如此也能進一步降低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
 
  ▍金融穩定
  柏南剋與葛特勒在1999到2001一係列的論文,認為貨幣政策(調整利率)不適宜用來防範資產價格(當時他們討論的對象是股市泡沫)引發的金融穩定風險。這是由於(1)央行可能無法準確辨識泡沫;(2)利用貨幣政策來戳破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導緻難以預料的後果;(3)以調整利率處理金融穩定風險是大而無當(blunt)的工具,會連帶影響整體經濟錶現。然而,二十餘年來經濟理論與計量方法的進展,許多新證據已逐漸浮現,促使柏南剋改變主意,認為有重新檢視這問題的必要。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央行與金融主管當局廣泛使用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來執行金融穩定的任務。其中,許多國傢針對房地產市場實施選擇性信用管製,設定貸款成數或債務所得比率的上限。然而,不少實證文獻卻發現,針對房市的總體審慎政策在減緩銀行信用成長方麵有顯著效果,但是對於穩定房價的效果並未如預期顯著。因此,柏南剋認為不應完全排除使用貨幣政策作為穩定金融的一項工具,隻是央行麵對相關的權衡取捨時,應進行詳盡的分析。一些研究即指齣,當貨幣政策與總體審慎政策並行搭配使用,比起使用單一政策,可更有效穩定產齣、信用與房價,達成更佳的金融與總體經濟穩定效果。所以,我們不應輕易斷言,在處理房市問題上,利率政策是大而無當的工具。
 
  更廣的角度來看,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提高上述的金融穩定風險,也可能對經濟造成長期的負麵效果。近年的研究顯示,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透過重分配效應與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上漲,造成所得與財富分配惡化。另一些研究也發現,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導緻資源誤置,像是造成殭屍企業(zombie firms)的增加,或者房價提高使得資源過度集中在房地產相關產業。張天惠、硃浩榜與陳南光(2022)研究颱灣的資料,發現房價大漲對製造業的產齣、投資、雇用量與總要素生產力均有顯著的負麵影響,拖纍長期的生產力與經濟成長。這些證據也凸顯央行穩定房價的正當性:穩定房價不僅能夠穩定金融,還能避免對經濟造成長期的負麵影響。
 
  ▍反求諸己
  綜觀全書,柏南剋以其深厚經濟學素養與精煉文筆,分析在各時期政經情勢下聯準會麵對的各項挑戰。同時,對於過去聯準會對經濟與通膨展望的誤判以及貨幣政策上所犯的失誤,包括柏南剋自己任內的政策,他也在書中加以檢討。無可厚非,柏南剋當然會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而他的觀點也將受到市場和讀者的評價與挑戰。我想重要的是,勇於迴顧和檢討,可激起更多的研究與廣泛的討論,並持續改進貨幣政策。
 
  迄今為止,迴顧和討論我國央行貨幣政策,以及其對颱灣金融部門與經濟發展影響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比如,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央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及其後續影響為何?如同1930年代的大蕭條,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在未來數十年,依然會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然而,我們仍欠缺容許檢討央行貨幣政策的空間,而且檢討所需的部分資料也付之闕如。身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必然會受到聯準會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果影響。隻是,在「嗆聲」錶達不滿之餘,央行能否反求諸己,容許外界從各個角度檢視過去到現在的政策及其影響?有勇氣麵對過去,方能釐清未來發展方嚮,以因應各種挑戰。期望有關我國貨幣政策的討論,日後終能獲得良性的成長空間。
 
推薦序 
 
他是那個時代對的人
闕又上(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暢銷財經作傢)
 
  熟悉投資和歷史的人都清楚,美國在尼剋森時代把黃金跟美元做瞭脫鉤,當年的財政部長康納利(John Bowden Connally, Jr)說瞭這麼一句話:「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們的問題」。柏南剋的QE也造成各國央行的睏擾,像是沒有受到房地產次級風暴影響的颱灣,也被QE所波及。柏南剋退休後於2015年來颱訪問時,當時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先生曾經溫柔地嚮他錶達抗議,聯準會的Q E造成的颱灣的睏擾,新聞媒體報導柏南剋微笑迴應,如果屬實,這算是有修養的瞭,如果像當年美國尼剋森時代財政部長的說詞,「我們的QE,你的問題」那樣強勢迴應的話,就讓人更跳腳瞭。
 
  政治上所謂弱國無外交,金融呢?颱灣是金融的弱國嗎?在我看來不見得,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推齣100兆新颱幣的金融振興方案,與世界接軌,這個資金大緻是藉重銀行定存40兆,證券37兆,保險公司23兆。但很可惜的是,颱灣上市公司整體本益比在2022年11月大約是9,彷彿又迴到張忠謀先生曾說過的颱灣摺扣(Taiwan Discount)。我們甚至可以說,隻佔20兆的外資在颱灣證券市場呼風喚雨,利用成熟的金融操作及避險,幾乎是以少擊衆,導緻颱資企業的股價受到壓抑。當年颱灣資本市場小,必須仰賴外資給予刺激協助成長,如今颱資已經長成大象,卻彷彿是當年小象受到繩子的牽綁,永遠不敢離開那個圈圈。
 
  紐約大學的某位經濟學傢提到,羅斯福總統的大膽實驗試行瞭凱因斯的刺激計劃,讓美國走嚮經濟復甦,進而帶動全球。這裡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柏南剋雖然是一個經濟學傢,但在很多行為決策上,尤其2008年的QE,展現瞭政務官的膽識。
 
  ▍有專業又有擔當
  我曾經接受颱灣媒體的訪問,主持人問為什麼我們的勞工退休金會麵臨破產危機,我迴答關鍵在「專業和擔當」,颱灣的主事者經常是,有專業的欠缺瞭擔當,有擔當的欠缺瞭專業,而這兩項要件在柏南剋QE的決策上「完美演繹」,何以見得?
 
  我用一個柏南剋的小故事,作為我們颱灣政務官的一個啟示,有位美國知名記者曾寫文評論,標題是「我們欠柏南剋一個感謝」。這位記者說,他當年因為QE帶來的後遺癥,因而建議歐巴馬總統撤換柏南剋。但這幾年實踐下來,QE確實穩定瞭金融市場,也讓美國經濟復甦,避開第二次經濟大蕭條。
 
  該篇評論寫到,柏南剋在金融海嘯後實行前所未有的QE政策,麵臨許多人的質疑和施壓,有一天他離開辦公室,進入停車場時,警衛遞給他一張紙條,柏南剋先生說,這張字條給瞭他很大的鼓勵,字條引用南北戰爭時林肯總統的一段話:「我將盡我所知,和我所能,直到終點。如果結局平安無事,證明我所做是對的,那麼一切對我批判的言詞己不算什麼;如果結局證明我是錯的,那麼十個天使發誓我是對的也無濟於事。」
 
  (完整內容,請見感電齣版《柏南剋談聯準會》)

用戶評價

评分

老實講,光是看到書名裡那個「柏南剋」三個字,我就知道這本書肯定不簡單。他畢竟是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手上握過全球經濟的生殺大權,特別是當年那場金融海嘯,他主導的量化寬鬆政策,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危機處理案例。從一個颱灣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天看著颱股波動、關心央行升降息的決策,其實背後都繞不開華府的影子。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淺齣地剖析那些我們在新聞裡聽到的名詞,像是「基準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到底在實務上是怎麼運作的,那對理解我們自己的經濟環境會有極大的幫助。我特別期待看到他對於當代貨幣政策核心挑戰的看法,畢竟現在的全球化程度這麼深,美國的一個小動作,對颱灣的產業鏈、匯率,都會造成海嘯級的影響。希望這本書不隻是學術理論的堆砌,而是能真正讓門外漢也能摸到一點金融巨擘思考的邊角,體會到製定貨幣政策那種如履薄冰的責任感。

评分

說真的,我們颱灣人對美國聯準會的關注度,可能比對自傢央行還高(笑)。畢竟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決定瞭全球資金流嚮的乾濕冷暖。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帶點「迴憶錄」性質的論述,而不是純粹的學術論文。如果這本書能夠揭示一些決策幕後的軼事或者艱難的權衡過程,那會非常引人入勝。想像一下,在那些高層會議室裡,麵對著經濟衰退的巨大壓力,不同意見的專傢們是如何爭論不休的?當他們最終決定印鈔票來拯救體係時,心裡究竟是抱持著多大的風險意識?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種比較貼近人性的方式去描述這些宏大的經濟事件,讓讀者感受到,製定政策的不是冰冷的數據模型,而是一群有血有肉、也會犯錯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更理性地看待那些影響我們荷包的金融操作。

评分

翻開這本書的封麵,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不怒自威的重量感。我總覺得,談論貨幣政策,特別是二十一世紀這種充滿科技顛覆和快速變動的時代,光是談過去的凱因斯學派那套老東西是遠遠不夠的。重點在於「前瞻性」和「應變性」。柏南剋畢竟經歷過那個世代的風暴,他對泡沫的形成、資產價格的非理性亢奮,想必有著比一般經濟學傢更深刻的體悟。我比較好奇的是,他怎麼看現在新興的數位貨幣和支付係統對傳統央行角色的挑戰?或者,當氣候變遷和ESG開始成為影響投資決策的關鍵因子時,央行在穩定金融和促進永續之間,那個天秤該怎麼擺?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教科書的案例分析,闡述決策者如何在極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做齣那些可能影響數百萬人生活的關鍵選擇,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理論層麵的探討瞭,它會變成一本關於「領導力」和「危機判斷」的實戰手冊。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強調瞭「二十一世紀」,這點非常關鍵。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像是調整利率,在零利率邊界附近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我們都見證瞭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低利率常態,這對靠利息生活的退休族群造成瞭多大的睏境?同時,這種寬鬆又催生瞭房地產和股市的另類泡沫。一個優秀的評價,應該要能點齣,麵對這些「非傳統」的挑戰,例如資產價格的過度膨脹或是財富分配的不均,傳統的貨幣工具是否已經失靈瞭?如果柏南剋能提齣一些對未來貨幣政策框架的重新想像,例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市場預期,或者如何將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更緊密地協同閤作,那這本書就絕對是當代經濟學的必讀經典。颱灣的經濟結構高度依賴齣口,對外部衝擊的敏感度極高,我們需要的是能指引方嚮的燈塔,而不是故步自封的教條。

评分

對於像我這樣並非專業金融背景,但又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麵對通貨膨脹和投資波動的普通讀者來說,這類書籍的「可讀性」至關重要。我最怕看到那種充斥著密密麻麻數學公式和過於艱澀術語的著作,讀完後除瞭頭痛,什麼實質收穫都沒有。我衷心期盼這本書能夠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透過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語言,將複雜的政策邏輯層層剝開。尤其希望它能解答一些我們心中的疑惑:為何有時候經濟數據看起來不錯,但民眾卻感覺不到好處?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在不同國傢和經濟體之間究竟有何差異?如果作者能像一位優秀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帶領讀者理解,在那個全球金融體係的心臟地帶,決策是如何被形塑與執行的,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超越瞭單純的經濟理論探討,它成為瞭一份理解現代資本主義運作的關鍵文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