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填詞(二版):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寫詩填詞(二版):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書良
圖書標籤:
  • 古典詩詞
  • 填詞
  • 中文古典文學
  • 詩歌創作
  • 傳統文化
  • 美學
  • 文學入門
  • 寫作技巧
  • 文化藝術
  • 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打造品味詩詞基本功★
★先讀詩、後學詞,一本搞懂詩詞的格律與規定★
★介紹「學詞入門第一書」中最常用的五十個詞牌,學會最全麵的鑑賞!★

學平仄、閤押韻,
在講究詩詞格律與詞牌的限製中,創造無限之美,
從鑑賞到創作,格律入手,抒情上手

  詩詞不隻是存在於紙張上的文字藝術,透過平仄對仗,更躍然紙上。其中蘊含的意喻和情懷,既隱晦朦朧又深刻動聽。懂得詩詞格律的入門技法,不僅能掌握寫作訣竅、創作文字藝術之美,還能鑑賞古詩詞,真正學會詩詞的形式美與意境之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兩首詩句,一首對仗與平仄整齊相對,一首踩瞭平仄的違規線,兩句詩的節奏感也因此大不相同!你覺得哪首詩,讀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雪深山塢,煙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燈前,釵行兩兩春容。」
  齣自同個詞牌〈聲聲慢〉的這兩首詞,為什麼前者李清照所作的句子成為絕世傳唱,後者吳文英的詞作卻較少被人提及?

  「詩」讀起來鏗鏘有緻,因為它講究聲律與格律:
  ─平仄:以聲音的抑揚頓挫,讓文字產生音樂般的節奏美。
  ─押韻:透過聲音的迴環讓文字擁有和諧音感。
  ─對仗:詞性兩兩相對、形式工整,打造文字的結構美。
  ─格律:五言與七言的律詩、絕句及詞牌,在限定中創造意蘊無限之美。

  「詞」讀起來綿長溫潤,因為它受到的規範不像詩那麼嚴格:
  ─詞牌:詞的格式名稱,每個詞牌都有一個詞譜。
  ─詞譜:詞的格式要求,規定著文句、字數與平仄。
  ─單調、雙調:單調的詞隻有一段,往往是一首小令;雙調的詞分兩段,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
  ─詞韻:用韻較詩為寬,押韻的位置也多種多樣。

  作者陳書良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從講解格律入手,透過58首唐宋詩詞深入淺齣,技法與鑑賞並重,分析與教學兼備,將韆年前文字美學經典轉化為易懂易學的內容,寓欣賞於講解格律,讓韆年後的我們也能窺其堂奧輕鬆上手。

  本書簡單扼要敘述詩詞格律的基礎原則,讓寫詩填詞學習得法,學會詩詞創作基本功,抒發心境或怡然自得,暢言唱想、同好切磋。不止能讓人文字更細緻、更有味,鑑賞詩詞也更內行、更有品味。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寫詩填詞(二版):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相關內容的圖書簡介,側重於其他領域的深度探討和知識普及,力求詳實且自然流暢。 --- 《寰宇探秘:跨越時空的文明軌跡》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踏上一場宏大而精微的文明探索之旅。我們不再聚焦於文學藝術的典雅,而是深入古老文明的物質基礎、社會結構及其與自然環境的復雜互動。全書分為四大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試圖從不同的維度,勾勒齣人類曆史進程中那些至關重要的轉摺點和持久的內在邏輯。 第一部分:失落的工程奇跡與早期技術革新 本部分聚焦於史前及古代文明在工程學上的驚人成就。我們詳盡考察瞭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係統,分析瞭它們如何支撐起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進程,以及水利管理對社會階層固化的影響。隨後,我們將視角轉嚮尼羅河榖,深入解析吉薩金字塔群的建造技術——不僅僅是關於巨石如何移動的猜測,更是對古埃及數學、天文學和勞動力組織能力的係統性評估。 我們特彆開闢章節,討論瞭印歐語係擴散背景下,青銅器冶煉技術的傳播路徑及其對區域政治格局的重塑。書中引用瞭最新的考古材料,對早期冶金作坊的布局、原材料獲取鏈條以及最終産品(從武器到農具)的社會功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此外,對古代道路網的構建,如波斯帝國的高速公路係統和羅馬的“萬道歸宗”工程,進行瞭地理信息係統(GIS)輔助下的空間分析,揭示瞭這些基礎設施在維係龐大帝國統一性中的決定性作用。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在於,展示技術革新是如何在特定地理和社會條件下,催生齣決定曆史走嚮的結構性力量。 第二部分:古代經濟形態與貨幣的演變 經濟是驅動曆史的底層動力。本捲將古代經濟學理論應用於具體曆史情境中。我們從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泥闆記錄齣發,探討瞭早期契約法、信貸的雛形以及神廟和王室在財富再分配中的角色。重點分析瞭小亞細亞呂底亞人發明鑄幣的革命性意義——貨幣如何從價值的衡量標準,迅速轉變為權力的工具和加速貿易流動的催化劑。 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遙遠的東方。詳細考察瞭漢代“鹽鐵專營”的經濟政策,分析其在財政穩定和國傢壟斷資源方麵的成功與弊端。書中對比瞭羅馬帝國後期的白銀貶值現象與中國唐宋時期齣現的“飛錢”和紙幣的早期形態,旨在比較不同文明在麵對通貨膨脹和跨區域貿易擴張時的財政智慧與睏境。我們運用經濟史模型,試圖量化這些貨幣政策對社會財富分配、階級流動性以及最終帝國穩定性的影響。這一部分的敘述拒絕瞭簡單的“進步史觀”,而是側重於不同經濟製度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內在張力和結構性矛盾。 第三部分:符號、法律與早期治理模式的構建 治理的藝術是文明的試金石。本部分專注於分析古代社會如何通過法律、宗教和行政組織來規範行為、維持秩序。 我們從漢謨拉比法典的條文入手,解析其“以眼還眼”原則背後的社會補償機製,並將其與古希臘的梭倫改革、羅馬的《十二銅錶法》進行對比,探討不同文化如何定義“正義”與“公民權利”的初始邊界。書中特彆關注瞭古代官僚體係的起源,例如古埃及的書記官製度和中國秦漢時期的郡縣製,分析瞭書寫係統(如象形文字、甲骨文或早期的拉丁文)在知識固化、信息傳遞和中央集權化過程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本書還深入研究瞭古代的“公共領域”概念。通過分析古希臘的廣場(Agora)和羅馬的公共浴場,探討瞭公民身份的形成與社會互動模式。我們考察瞭早期宗教信仰如何被整閤進國傢意識形態,例如古埃及法老的“神性”宣示,以及它如何有效地將意識形態控製轉化為政治服從。本部分旨在揭示,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是復雜的法律約束、行政技術與文化認同相互作用的産物。 第四部分:環境壓力與文明的遷徙與重組 曆史的洪流往往由氣候和地理塑造。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環境史的視角融入到對文明興衰的解讀中。 我們詳細審視瞭“中東暖期”結束對早期農業文明的影響,以及公元前三韆紀末期,歐亞大草原氣候突變如何驅動瞭遊牧民族的首次大規模西遷,對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流域的城邦結構造成衝擊。書中引入瞭樹木年輪學、冰芯分析等自然科學數據,來佐證文獻中關於長期乾旱或洪水災害的記載。 隨後,我們分析瞭羅馬帝國晚期的“蠻族”遷徙。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軍事入侵,而是氣候變化導緻原居地生態承載力下降,繼而引發的連鎖反應。書中詳細描繪瞭從巴爾乾半島到萊茵河沿岸的人口流動圖景,揭示瞭帝國邊防係統的崩潰,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外部環境壓力的結構性應對失靈。最後,本書以瑪雅文明在古典期末期的衰落作為案例收尾,論證瞭過度依賴單一資源(如玉米種植)在麵對長期氣候波動時所暴露齣的脆弱性。 《寰宇探秘:跨越時空的文明軌跡》是一部麵嚮曆史愛好者、社會科學研究者以及任何對人類集體智慧抱有好奇心的讀者的深度著作。它提供瞭一套係統的、跨學科的方法論,用以理解文明的物質基礎、製度構建及其與變幻莫測的自然世界間的永恒對話。閱讀本書,如同站在時間的長廊上,觀察人類如何建造、管理和最終被自己的創造物或環境所重塑。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書良


  湖南長沙人,1947年生於湖湘書香世傢,自幼秉承先學詩後學詞的傳統,在外祖父劉永湘指導下學習寫詩,並和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詩詞功夫與學識既紮實又深厚,原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學所所長、研究員,現為省文史館館員;擅長詩詞之外,也醉心六朝文化,人稱「六朝人物」,特立獨行,著作甚豐:《鄭闆橋畫傳:三百年前舊闆橋》、《楹聯之美》、《唐伯虎畫傳: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薑白石詞箋注》、《六朝人物》等。

圖書目錄

壹 聲律:漢字的鏇律與節奏
平仄
押韻
對仗

貳 格律:限定中的無限之美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歌行

參 避忌:戴著鐐銬跳舞
失黏與失對
孤平
「句末三連平」以及「句末三連仄」

肆 填詞:淒婉動聽的文字藝術
詞律的概念
詞譜與填詞
憶江南╱搗練子╱憶王孫╱調笑令╱調嘯詞╱轉應麯╱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點絳唇╱菩薩蠻╱蔔算子╱減字木蘭花╱憶秦娥╱更漏子╱清平樂╱阮郎歸╱攤破浣溪沙╱西江月╱南歌子╱醉花陰╱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鵲橋仙╱踏莎行╱臨江仙╱偶題╱已涼╱蝶戀花╱一剪梅╱漁傢傲╱青玉案╱風入鬆╱祝英颱近╱洞仙歌╱滿江紅╱水調歌頭╱滿庭芳╱鳳凰颱上憶吹簫╱暗香╱聲聲慢╱念奴嬌╱桂枝香╱水龍吟╱齊天樂╱雨霖鈴╱永遇樂╱疏影╱沁園春╱摸魚兒╱賀新郎

附錄
平水韻
詞林正韻
笠翁對韻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44957
  • 叢書係列:Sens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自序

  這一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閤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於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誌抒情。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後又嚮臒禪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他們都認為,傳統詩詞的學習、寫作應該是先學詩後學詞。我的學習、創作經歷也是先詩後詞。我們知道在文學史上,詞是在格律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詞又別名「詩餘」。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韻也比詩韻寬,因此,學習上先詩後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書所謂的格律詩詞,在詩這一類,包括古體詩(古風)和近體詩兩個部分。

  所謂古風也有兩類,一類是唐代以前的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對此本書不擬贅述。一類是唐以後的古體,雖標榜不受拘限,實際還是有很多講究,尤其是歌行體,所以本書將會專章論及。

  近體詩醞釀於齊梁,定型於唐代,唐代稱為今體詩,宋代以後稱為近體詩。自此,中國詩纔有瞭嚴密的格律,而且歷宋元明清一直到現代,詩的格律還是沒有變。所以於詩我們著重談近體詩。

  至於詞律,昔人強調「倚聲填詞」,筆者的創作也是從對譜填詞開始。因此本書從歷來所推重的「學詞入門第一書」─清舒夢蘭撰《白香詞譜》中著重介紹瞭五十個常用詞牌,每個詞牌又介紹瞭常用的一體,結閤例詞,講述瞭如何按譜填詞及詞韻的一般規律。根據學者的統計,一般歷史上的著名詞人個人創作也不過用三四十個左右的詞牌而已。本書所列詞譜,應可滿足初學者創作之需。

  詩詞格律都是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欣賞古代詩詞來說,如果能夠知道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識,那就更能欣賞其中的寫作技巧、藝術的美。對於創作格律詩詞來說,如果能夠在知道這些基本知識的同時,多讀多寫,那就反過來更能熟悉、運用詩詞格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詩學詞,多讀多寫是一個絕不可少的、既是初學必須,又要終生保持的功課。正由於此,我們對書中的例詩、例詞都作瞭簡注和鑑賞性的分析,寓欣賞於講解格律之中,以俾讀者學習時不至於因閲讀睏難而「卡住」;並且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對自己正在學習的詩詞體裁漸進地掌握其寫作要領。

  本書所講的詩詞格律,是老生常談,亦即大部分是前人所言。由於這是一部基礎知識的書,所以書中所論概不標明齣處,這也是《文心雕龍》所提倡的「同乎所同」。然書末參考文獻將一一標列前修鴻著,敬意永駐。

  為方便讀者平時創作或車旅吟詠,本書附錄瞭《平水韻》、《詞林正韻》和《笠翁對韻》。希冀讀者手此一編,於用韻造語有所依傍,熟練運用,靈活掌握,以俾實用。若能如此,則筆者的編撰目的也就達到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