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填詞(二版):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寫詩填詞(二版):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書良
图书标签:
  • 古典诗词
  • 填词
  • 中文古典文学
  • 诗歌创作
  • 传统文化
  • 美学
  • 文学入门
  • 写作技巧
  • 文化艺术
  • 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打造品味詩詞基本功★
★先讀詩、後學詞,一本搞懂詩詞的格律與規定★
★介紹「學詞入門第一書」中最常用的五十個詞牌,學會最全面的鑑賞!★

學平仄、合押韻,
在講究詩詞格律與詞牌的限制中,創造無限之美,
從鑑賞到創作,格律入手,抒情上手

  詩詞不只是存在於紙張上的文字藝術,透過平仄對仗,更躍然紙上。其中蘊含的意喻和情懷,既隱晦朦朧又深刻動聽。懂得詩詞格律的入門技法,不僅能掌握寫作訣竅、創作文字藝術之美,還能鑑賞古詩詞,真正學會詩詞的形式美與意境之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兩首詩句,一首對仗與平仄整齊相對,一首踩了平仄的違規線,兩句詩的節奏感也因此大不相同!你覺得哪首詩,讀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雪深山塢,煙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燈前,釵行兩兩春容。」
  出自同個詞牌〈聲聲慢〉的這兩首詞,為什麼前者李清照所作的句子成為絕世傳唱,後者吳文英的詞作卻較少被人提及?

  「詩」讀起來鏗鏘有致,因為它講究聲律與格律:
  ─平仄:以聲音的抑揚頓挫,讓文字產生音樂般的節奏美。
  ─押韻:透過聲音的迴環讓文字擁有和諧音感。
  ─對仗:詞性兩兩相對、形式工整,打造文字的結構美。
  ─格律:五言與七言的律詩、絕句及詞牌,在限定中創造意蘊無限之美。

  「詞」讀起來綿長溫潤,因為它受到的規範不像詩那麼嚴格:
  ─詞牌:詞的格式名稱,每個詞牌都有一個詞譜。
  ─詞譜:詞的格式要求,規定著文句、字數與平仄。
  ─單調、雙調:單調的詞只有一段,往往是一首小令;雙調的詞分兩段,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
  ─詞韻:用韻較詩為寬,押韻的位置也多種多樣。

  作者陳書良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從講解格律入手,透過58首唐宋詩詞深入淺出,技法與鑑賞並重,分析與教學兼備,將千年前文字美學經典轉化為易懂易學的內容,寓欣賞於講解格律,讓千年後的我們也能窺其堂奧輕鬆上手。

  本書簡單扼要敘述詩詞格律的基礎原則,讓寫詩填詞學習得法,學會詩詞創作基本功,抒發心境或怡然自得,暢言唱想、同好切磋。不止能讓人文字更細緻、更有味,鑑賞詩詞也更內行、更有品味。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寫詩填詞(二版):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相关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其他领域的深度探讨和知识普及,力求详实且自然流畅。 --- 《寰宇探秘:跨越时空的文明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宏大而精微的文明探索之旅。我们不再聚焦于文学艺术的典雅,而是深入古老文明的物质基础、社会结构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复杂互动。全书分为四大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试图从不同的维度,勾勒出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和持久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失落的工程奇迹与早期技术革新 本部分聚焦于史前及古代文明在工程学上的惊人成就。我们详尽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系统,分析了它们如何支撑起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水利管理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随后,我们将视角转向尼罗河谷,深入解析吉萨金字塔群的建造技术——不仅仅是关于巨石如何移动的猜测,更是对古埃及数学、天文学和劳动力组织能力的系统性评估。 我们特别开辟章节,讨论了印欧语系扩散背景下,青铜器冶炼技术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区域政治格局的重塑。书中引用了最新的考古材料,对早期冶金作坊的布局、原材料获取链条以及最终产品(从武器到农具)的社会功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此外,对古代道路网的构建,如波斯帝国的高速公路系统和罗马的“万道归宗”工程,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的空间分析,揭示了这些基础设施在维系庞大帝国统一性中的决定性作用。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展示技术革新是如何在特定地理和社会条件下,催生出决定历史走向的结构性力量。 第二部分:古代经济形态与货币的演变 经济是驱动历史的底层动力。本卷将古代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具体历史情境中。我们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泥板记录出发,探讨了早期契约法、信贷的雏形以及神庙和王室在财富再分配中的角色。重点分析了小亚细亚吕底亚人发明铸币的革命性意义——货币如何从价值的衡量标准,迅速转变为权力的工具和加速贸易流动的催化剂。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详细考察了汉代“盐铁专营”的经济政策,分析其在财政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源方面的成功与弊端。书中对比了罗马帝国后期的白银贬值现象与中国唐宋时期出现的“飞钱”和纸币的早期形态,旨在比较不同文明在面对通货膨胀和跨区域贸易扩张时的财政智慧与困境。我们运用经济史模型,试图量化这些货币政策对社会财富分配、阶级流动性以及最终帝国稳定性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叙述拒绝了简单的“进步史观”,而是侧重于不同经济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在张力和结构性矛盾。 第三部分:符号、法律与早期治理模式的构建 治理的艺术是文明的试金石。本部分专注于分析古代社会如何通过法律、宗教和行政组织来规范行为、维持秩序。 我们从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入手,解析其“以眼还眼”原则背后的社会补偿机制,并将其与古希腊的梭伦改革、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进行对比,探讨不同文化如何定义“正义”与“公民权利”的初始边界。书中特别关注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起源,例如古埃及的书记官制度和中国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分析了书写系统(如象形文字、甲骨文或早期的拉丁文)在知识固化、信息传递和中央集权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本书还深入研究了古代的“公共领域”概念。通过分析古希腊的广场(Agora)和罗马的公共浴场,探讨了公民身份的形成与社会互动模式。我们考察了早期宗教信仰如何被整合进国家意识形态,例如古埃及法老的“神性”宣示,以及它如何有效地将意识形态控制转化为政治服从。本部分旨在揭示,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是复杂的法律约束、行政技术与文化认同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四部分:环境压力与文明的迁徙与重组 历史的洪流往往由气候和地理塑造。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环境史的视角融入到对文明兴衰的解读中。 我们详细审视了“中东暖期”结束对早期农业文明的影响,以及公元前三千纪末期,欧亚大草原气候突变如何驱动了游牧民族的首次大规模西迁,对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的城邦结构造成冲击。书中引入了树木年轮学、冰芯分析等自然科学数据,来佐证文献中关于长期干旱或洪水灾害的记载。 随后,我们分析了罗马帝国晚期的“蛮族”迁徙。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入侵,而是气候变化导致原居地生态承载力下降,继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书中详细描绘了从巴尔干半岛到莱茵河沿岸的人口流动图景,揭示了帝国边防系统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外部环境压力的结构性应对失灵。最后,本书以玛雅文明在古典期末期的衰落作为案例收尾,论证了过度依赖单一资源(如玉米种植)在面对长期气候波动时所暴露出的脆弱性。 《寰宇探秘:跨越时空的文明轨迹》是一部面向历史爱好者、社会科学研究者以及任何对人类集体智慧抱有好奇心的读者的深度著作。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跨学科的方法论,用以理解文明的物质基础、制度构建及其与变幻莫测的自然世界间的永恒对话。阅读本书,如同站在时间的长廊上,观察人类如何建造、管理和最终被自己的创造物或环境所重塑。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書良


  湖南長沙人,1947年生於湖湘書香世家,自幼秉承先學詩後學詞的傳統,在外祖父劉永湘指導下學習寫詩,並和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詩詞功夫與學識既扎實又深厚,原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學所所長、研究員,現為省文史館館員;擅長詩詞之外,也醉心六朝文化,人稱「六朝人物」,特立獨行,著作甚豐:《鄭板橋畫傳:三百年前舊板橋》、《楹聯之美》、《唐伯虎畫傳: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姜白石詞箋注》、《六朝人物》等。

图书目录

壹 聲律:漢字的旋律與節奏
平仄
押韻
對仗

貳 格律:限定中的無限之美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歌行

參 避忌:戴著鐐銬跳舞
失黏與失對
孤平
「句末三連平」以及「句末三連仄」

肆 填詞:淒婉動聽的文字藝術
詞律的概念
詞譜與填詞
憶江南╱搗練子╱憶王孫╱調笑令╱調嘯詞╱轉應曲╱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點絳唇╱菩薩蠻╱卜算子╱減字木蘭花╱憶秦娥╱更漏子╱清平樂╱阮郎歸╱攤破浣溪沙╱西江月╱南歌子╱醉花陰╱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鵲橋仙╱踏莎行╱臨江仙╱偶題╱已涼╱蝶戀花╱一剪梅╱漁家傲╱青玉案╱風入松╱祝英台近╱洞仙歌╱滿江紅╱水調歌頭╱滿庭芳╱鳳凰台上憶吹簫╱暗香╱聲聲慢╱念奴嬌╱桂枝香╱水龍吟╱齊天樂╱雨霖鈴╱永遇樂╱疏影╱沁園春╱摸魚兒╱賀新郎

附錄
平水韻
詞林正韻
笠翁對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44957
  • 叢書系列:Sens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自序

  這一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於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志抒情。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後又向癯禪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他們都認為,傳統詩詞的學習、寫作應該是先學詩後學詞。我的學習、創作經歷也是先詩後詞。我們知道在文學史上,詞是在格律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詞又別名「詩餘」。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韻也比詩韻寬,因此,學習上先詩後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書所謂的格律詩詞,在詩這一類,包括古體詩(古風)和近體詩兩個部分。

  所謂古風也有兩類,一類是唐代以前的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對此本書不擬贅述。一類是唐以後的古體,雖標榜不受拘限,實際還是有很多講究,尤其是歌行體,所以本書將會專章論及。

  近體詩醞釀於齊梁,定型於唐代,唐代稱為今體詩,宋代以後稱為近體詩。自此,中國詩才有了嚴密的格律,而且歷宋元明清一直到現代,詩的格律還是沒有變。所以於詩我們著重談近體詩。

  至於詞律,昔人強調「倚聲填詞」,筆者的創作也是從對譜填詞開始。因此本書從歷來所推重的「學詞入門第一書」─清舒夢蘭撰《白香詞譜》中著重介紹了五十個常用詞牌,每個詞牌又介紹了常用的一體,結合例詞,講述了如何按譜填詞及詞韻的一般規律。根據學者的統計,一般歷史上的著名詞人個人創作也不過用三四十個左右的詞牌而已。本書所列詞譜,應可滿足初學者創作之需。

  詩詞格律都是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欣賞古代詩詞來說,如果能夠知道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識,那就更能欣賞其中的寫作技巧、藝術的美。對於創作格律詩詞來說,如果能夠在知道這些基本知識的同時,多讀多寫,那就反過來更能熟悉、運用詩詞格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詩學詞,多讀多寫是一個絕不可少的、既是初學必須,又要終生保持的功課。正由於此,我們對書中的例詩、例詞都作了簡注和鑑賞性的分析,寓欣賞於講解格律之中,以俾讀者學習時不至於因閲讀困難而「卡住」;並且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對自己正在學習的詩詞體裁漸進地掌握其寫作要領。

  本書所講的詩詞格律,是老生常談,亦即大部分是前人所言。由於這是一部基礎知識的書,所以書中所論概不標明出處,這也是《文心雕龍》所提倡的「同乎所同」。然書末參考文獻將一一標列前修鴻著,敬意永駐。

  為方便讀者平時創作或車旅吟詠,本書附錄了《平水韻》、《詞林正韻》和《笠翁對韻》。希冀讀者手此一編,於用韻造語有所依傍,熟練運用,靈活掌握,以俾實用。若能如此,則筆者的編撰目的也就達到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