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腳印【50週年經典.全新彩圖收藏版】

文明的腳印【50週年經典.全新彩圖收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肯尼斯‧克拉克
图书标签:
  • 文明
  • 历史
  • 文化
  • 人类学
  • 社会学
  • 科普
  • 经典
  • 彩图
  • 收藏版
  • 周年纪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50週年珍藏精裝紀念版,300+ 張全彩插圖震撼呈現────
大英國家美術館館長Kenneth Clark從西方藝術闡述文明的本質,
暢談繪畫、雕塑、建築、哲學、音樂、文學……
 
★視覺化的文明史     ★BBC同名經典藝術史紀錄片
「藝術史 × 文明史」必讀入門經典,半世紀以來再刷從未間斷!
 
  什麼是「文明」?
  它的樣貌也許很難用言語勾勒,
  我們卻能透過「藝術」看到文明的核心。
 
  讓我們一起在巴黎藝術橋上佇足,與羅浮宮為伴,
  想像當年塞納河中來勢洶洶的維京船;
 
  仰望西斯汀天花板上的《創世紀》,
  看畫家如何以「人體之美」歌頌「神的創造」;
 
  走入荷蘭風俗畫中栩栩如生的光影之間,
  重溫人類對「光」與「科學」的痴狂……
 
  「BBC × 泰特美術館」一致推崇‧西洋藝術史大師的經典之作,
  以「藝術」為指南,為普羅大眾打造的追訪文明之旅!
  本書為BBC同名歷史紀錄片系列集結成冊,以精緻圖文復刻克拉克博士對文明的雋永見解。
 
  一同跟隨克拉克博士漫遊英、法、義、德、荷等國的117個市鎮,造訪18間圖書館和118間博物館,讓克拉克博士以閒聊般的輕鬆口吻提供犀利見解,自古希臘羅馬時期一路談到2500年後工業化的現代主義,爬梳偉大藝術品的表現手法與創作背景,探究何謂人類文明的本質。
  
  【繪畫】「透視法」的發明,竟是文藝復興人相信「自由意志」的證據?
  【雕塑】展現「羅曼式藝術」的維京海盜船,為何只算「文化」的表徵,卻非「文明」的果實?
  【建築】從哥德大教堂到鋼鐵大橋,不同時代的建築挑戰,如何反映技術突破與價值觀變遷?【文學 × 哲學】在古代,「喜歡爬山」竟被視為荒唐?盧梭又是如何扭轉歐洲人的觀感,讓「大自然」成為匹敵耶穌的崇高存在?
  【音樂 × 雕塑】米開朗基羅雕塑的何種特質在文明史立下里程碑,透過貝多芬的音樂再次震撼歐洲?
 
本書特色
 
  ★「19× 26公分」大開本燙金精裝,50週年珍藏版
  ★歷久不衰、再刷不斷,與宮布利希《藝術的故事》並列「藝術人文史」殿堂級經典
  ★由最會說故事的「大英國家美術館」館長所寫,濃縮重量級藝術史學者的畢生思索
  ★橫跨2,500年歷史,豐富呈現人類文明及藝術的深刻變化
  ★繁體中文版特別補充300+張全彩插圖,不只滿足視覺對美的渴望,圖文對照更讓作者說明更生動易懂 
 
專家推薦
 
  ★邱建一 | 藝術史學者
  ★張志龍 | 敦南藝術講堂創辦人
  ★郭怡汝 |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
  ★謝佩霓 | 策展人、藝評家
  ★謝哲青 |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媒體好評推薦
 
  「沒人比得上克拉克博士。」──《傾聽者週刊》(The Listener)
 
  「淵博的學養結合敏銳的心靈、出色的觀察力、令人欽佩的廣泛品味……一次又一次,克拉克博士讓我們不得不去注視那些看慣了(或稍嫌陌生)的藝術作品,並且從中發現新意。」──《觀察家報》(Observer)
 
  「克拉克博士提出極具說服力的理由,說明自從羅馬帝國之後的歐洲藝術與建築,如何成為今日西方社會的基礎。」──《勞埃德船舶日報》(Lloyd's List)
 
  「肯尼斯‧克拉克憑藉他對西方文明藝術的深厚知識與理解,針對這些創造性的成就做出闡述與評價。」──《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书籍简介,内容详实,力求展现历史的厚重与细节: --- 《千载史韵:大国兴衰的密码》 书籍简介 《千载史韵:大国兴衰的密码》是一部宏大叙事与微观考证并重的历史巨著,它聚焦于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演进脉络,旨在深入剖析古代王朝更迭背后的深层驱动力、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及文化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塑造与演化。本书不仅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争与政治风云,更着墨于寻常百姓的生活图景、科技发展的默默积累,以及制度创新的得失成败。 第一部:文明的肇始与奠基(远古至春秋战国) 本书的开篇追溯至文明的曙光。从黄河流域的早期聚落到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我们试图重构早期社会形态的图景。夏代的神秘色彩,商代精湛的青铜文明和甲骨文的信仰体系,都被置于当时的环境下进行细致考察。重点在于周公制礼作乐,如何构建了第一个成熟的宗法与封建体系,为后世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 进入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结构发生剧烈转型、思想空前活跃的“轴心时代”。本书摒弃单纯的英雄事迹罗列,而是侧重于剖析“礼崩乐坏”的社会经济根源——铁制农具的普及、私田的出现以及新兴地主阶层的崛起,如何冲击了旧有的贵族秩序。在思想领域,我们详细梳理了“诸子百家”的流派纷争: 儒家:从孔孟的仁政理想,到荀子的性恶论与对礼制的强化,探讨其如何适应乱世的治理需求。 道家: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在乱世中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庇护所,并对后世的艺术与养生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家:以商鞅变法为核心,分析其如何通过彻底的制度改革,驱动秦国从边陲崛起为统一天下的核心力量。 通过对各国变法的比较研究(如吴起的楚国、李悝的魏国),本书揭示了在中央集权化的大趋势下,唯有彻底的体制创新才能确保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部:帝国初创与制度的淬炼(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根本性转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历史性跨越。本书细致解读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庞大工程(长城、驰道)背后的财政与社会动员能力。然而,秦朝的速亡,亦为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严苛的法律与沉重的徭役,是短期集权的高效工具,却是长期统治的致命弱点。 汉代承接秦制,却展现了卓越的适应性。汉初的“黄老之治”体现了对秦朝过度干预的反思,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则是一次重大的文化与政治整合。我们探讨了儒家思想如何被“驯化”,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成为维护帝国统治的官方意识形态。 在制度层面,察举制、太学教育、以及对匈奴的长期边疆战争,构建了汉代强盛的物质基础与文化自信。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代”,并非简单的衰落期,而是文化与民族大融合的熔炉。本书重点分析了: 1. 士族的崛起:门阀制度如何架空了皇权,并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形成了垄断。 2. 思想的转向:玄学的流行及其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是对汉末以来社会动荡和生命无常的哲学回应。 3. 佛教的本土化: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与本土的儒、道思想进行对话、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等流派。 第三部:盛世的构建与深层的危机(隋唐宋) 隋朝虽短促,却是连接秦汉与唐朝的关键桥梁。科举制度的创立,是打破门阀垄断、重塑官僚体系的决定性一步。本书详细梳理了科举制度从萌芽到成熟的各个阶段,它如何为中下层知识分子打开晋升之门,也如何塑造了此后一千多年的士人阶层心态。 唐代,在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下,达到了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本书从三个维度审视“大唐气象”: 政治:三省六部制的精细运作,以及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盛唐的有效性。 经济:运河系统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如何支撑起庞大的都市经济。 文化:诗歌的黄金时代、唐密的影响,以及长安作为世界级都会的多元文化景观。 然而,安史之乱如同一个历史的断崖。本书细致分析了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以及两税法的推行,如何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结构性衰弱。 宋代,是古代中国在经济、技术和市民文化上最接近现代的时期。尽管军事上屡受挤压,但宋代的“重文抑武”政策,催生了空前的文化繁荣。我们深入探讨了: 理学的诞生:程朱理学如何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重建了传统儒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用以对抗宋代社会中弥漫的享乐主义和怀疑思潮。 商业革命: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纸币的发行,以及城市中坊市制度的瓦解,共同构成了宋代商业的活力。 第四部:集权的顶峰与体制的僵化(元明清)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带来了空前的地域整合,但其民族等级制度与对汉文化的隔阂,也预示了其统治的脆弱性。 明朝的建立,是对唐宋以来地方势力坐大的深刻反动。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废丞相、设内阁,将皇权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本书详述了厂卫制度的设立,以及“一条鞭法”的推行,考察了这种极度集中的政治模式如何确保了长期的稳定,但也同时压抑了社会内部的活力与创新能力。 清代前期,康乾盛世是古代中国疆域最广、人口最多的顶峰。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体现了帝国治理经验的集大成。然而,到了中后期,僵化的八股取士、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使得这一庞大的帝国体制逐渐失去了对外部世界变化的感知能力。 结语:历史的经验与未来的反思 全书最后总结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兴衰周期的几个关键循环点:中央权力与地方势力的动态平衡、思想解放与意识形态控制的张力,以及技术进步与社会制度适应性的耦合关系。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那些古老的决策是如何塑造了今日中国的文明底色。通过对过去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方能洞察未来发展的真正密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1983年)
 
  ★獲選英國廣播公司(BBC)、泰特美術館
  「20世紀英國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克拉克博士為享譽國際、英國家喻戶曉的西洋藝術史大師,30歲就接掌大英國家美術館館長,還曾擔任牛津阿胥莫林博物館長、英國王室畫藏鑑定師、牛津大學藝術教授、英國國藝會主席等職務,畢生致力於藝術史研究,更在推動藝術普及化上不遺餘力。
 
  一生曾發表多部藝術巨作,包括《風景入藝》、《裸藝術》、《觀看繪畫》、《文明的腳印》、《林布蘭與義大利文藝復興》等書。為了讓普羅大眾更親近藝術,克拉克博士更與電視台多次合作,推出不同系列的藝術史紀錄片,其中以《文明的腳印》最為知名,甚至在全球23個國家播映,廣受大眾熱烈歡迎。
 
  2014年泰特博物館舉辦《肯尼斯‧克拉克:尋找文明特展》,從克拉克博士身為「藝術史學者、藝術贊助人與收藏家、人民公僕、廣播人」的不同身分,來剖析克拉克博士如何讓藝術進入大眾的生活,成為「20世紀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界泰斗」。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殖民之後?》、《職人新經濟》、《埃及的革命考古學》、《天空地圖》、《風之帝國》、《帝國與料理》等二十餘本書籍與論文若干。

图书目录

導讀
前言
【第1章】千鈞一髮:絕處逢生的地中海文明
【第2章】大融解:中世紀宗教與藝術的結合
【第3章】浪漫與現實:哥德藝術與市民精神的先聲
【第4章】人,量測萬物的尺度:文藝復興時期的準則
【第5章】藝術家中的英雄:文藝復興三傑的文明巔峰
【第6章】宗教改革與思想傳播:訴諸真理與務實的北方文藝復興
【第7章】崇高與服從:重返天主教榮耀的巴洛克時代
【第8章】經驗之光:荷蘭風俗畫與17世紀科學革命
【第9章】追尋幸福快樂:從巴洛克過渡到洛可可的浮華
【第10章】理性的微笑:啟蒙時代的藝術精神
【第11章】崇拜自然:浪漫主義之下的英國風景畫
【第12章】謬誤的希望:法國大革命與浪漫之後的悲觀主義
【第13章】英雄式的物質主義:工業革命之後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846819
  • 叢書系列:taste
  • 規格:精裝 / 328頁 / 19 x 26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