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抄經:2022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

海邊抄經:2022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賴文誠
圖書標籤:
  • 星雲獎
  • 華文文學
  • 禪詩
  • 佛教散文
  • 人間禪
  • 人間佛教
  • 文學獎
  • 散文集
  • 詩歌
  • 臺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邊抄經》收入2022年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獲獎作品,詩和散文各八篇。
 
  人間禪詩部分,〈在海邊抄經〉情懷自在,生意盎然,詩藝純熟自然,完整而飽滿。〈耳順之年〉描摩母親,寫子女皆離身的獨居母親之日常生活,平凡平靜,卻日日惦記著兒女何時可歸來,孺慕之情令人動容。〈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取材生活化,文字乾淨清新,意象明朗。〈不在,自在〉語意雙關,深具禪思。〈母親之花〉寫照護重病臥榻的母親的過程,顯現齣母愛無我為兒的偉大。〈骨中骨〉談愛、離別、孤獨、慾望、追尋,書寫人生百態,一切我執,放下之後皆可釋然。〈涉世〉討論誕生與死亡,生死雖是必然,卻又互為因果。〈轉心術〉敘寫宗教神山崗仁波齊峰的轉山,文字老練純熟,虔敬之心句句流露。
 
  人間佛教散文部分,〈遺骨〉以一枝有溫度的活筆,透過父親遺骨之示現,觀照生死、親情的議題,啟人深思。〈貴陽街第一夫人〉以活潑語調敘事,寫三姊童年時被收為養女的奮鬥史,是一則在坎坷中活齣自我的女性故事。〈茶館內遇兩人〉則娓娓道來,不刻意經營,將閃著淚光與微笑的事件、畫麵自然拼貼成文,別有一番韻味。至於五篇佳作,〈食譜〉訴諸味覺,既藉白菜說法、暢敘如何破除我執之道,也帶齣兩個好友的雋永情誼。〈離島的離島〉以寫實之筆,配閤離島景物、人物與事件,嚮內心深處挖掘,呈現人性脆弱的同時,更暗示瞭唯有心頭那點不滅的靈明之光方是人唯一的救贖。〈無花果〉則藉無花果之隱喻,思索疏離的父女關係,寫在愛中有疑惑、抗拒與矛盾的親情,文章底氣夠,多處令人低徊。〈橘子的滋味〉寫母親在宗教信念下視死如歸的執著,以橘子的滋味做為象徵,耐人尋味。〈肉身之途〉從「病」的角度齣發,探索生命,敘事從容,具療癒性。(李瑞騰)
沉潛的筆觸:二十二則關於生活、心靈與土地的絮語 一捲關於「在途中」的省思與記錄 本書集結瞭二十二篇精選的散文作品,這些文字不以宏大的敘事為骨架,而是細膩地捕捉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體悟、對自然景物的深層凝視,以及對存在本質的溫和叩問。它是一本關於「沉潛」的書,旨在引導讀者暫時抽離喧囂的節奏,與內在的聲音和外在的風景進行一次誠懇的對話。 第一部:歲月的切片與日常的微光(共八篇) 此部分聚焦於對尋常日子裡那些易被忽略的細節的捕捉與重塑。作者們展現齣對時間流逝的敏銳感知,以及在重複的勞作、無聲的陪伴中發現意義的能力。 1. 《褪色的信封與陳年的墨跡》: 這篇文字探討瞭實體書信在數位時代的意義。作者從整理舊書櫃時發現的一疊泛黃信件切入,描述瞭信紙上因歲月而產生的斑點和摺痕,如何比任何電子訊息更能承載情感的重量。文章細膩描繪瞭筆跡的力度、墨水的暈開,以及信末那句未盡之言所留下的空間感。它不僅僅是對過去的懷舊,更是對「慢下來」書寫行為本身的緻敬。 2. 《清晨三點的露水與貓的影子》: 一篇關於觀察的練習。作者記錄瞭在極度寂靜的清晨,屋外微光滲入房間的幾個瞬間。重點在於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景象:窗櫺投下的光影如何隨著時間緩慢移動、院中植物上凝結的露水如何在日光初升時瞬間蒸發,以及傢貓在門檻邊緣打盹時,其黑色的輪廓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又清晰可辨的微妙關係。這是一種對「無聲存在」的讚美。 3. 《市場的喧囂與一尾魚的重量》: 這篇作品將讀者帶入瞭傳統市場的氣味與聲音之中。作者並非著重於描述交易的過程,而是聚焦於感官的體驗:魚販的吆喝聲如何與刀切砧闆的規律節奏交織;不同蔬果堆疊時散發齣的泥土與水分的混閤氣味;以及當作者最終挑選那一尾魚時,掂量在手中的真實重量感,如何將抽象的「生命」具象化為可感的實體。 4. 《老式電風扇的嗡鳴與記憶的循環》: 一篇富有聲響意象的散文。作者以老式電風扇那特有的、略帶機械磨損的規律「嗡鳴」聲作為開場,將這種聲音視為一種時間錨點。文章穿插瞭童年時期在炎熱午後,依靠電扇帶來的微弱氣流度過時光的片段。它探討瞭感官記憶的強韌性——一種聲音如何能瞬間召喚齣特定的溫度和心境。 5. 《街角那棵榕樹的年輪觀點》: 以一棵歷經數十年風霜的巨大榕樹為主角,作者嘗試從樹木的視角去理解城市的變遷。榕樹的氣根嚮下垂落,如同凝固的時間線。文章描述瞭樹下人們的來來去去,四季的更迭如何在樹皮上留下淺淺的痕跡。這是一種對靜態生命力的哲學性描摹。 6. 《一次失敗的烘焙與接受不完美》: 作品描述瞭一次嘗試製作精緻甜點的經歷,結果卻是齣爐瞭一個塌陷、口感粗糙的成品。作者並沒有將此視為挫敗,而是將重點放在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原料配比的微小失誤如何導緻整體結構的崩解。最終,這份「失敗品」被簡單地分享,體現瞭對生活成果的寬容態度。 7. 《深夜獨自駕車時,路燈拉長的孤影》: 這篇散文捕捉瞭在空曠公路上,車輛孤獨前行的狀態。路燈的光束是間歇性的,每一次穿過光圈,車內的人影便被拉長、扭麯,隨後又迅速被黑暗吞噬。這種光與影的交替,成為瞭思考個人在廣闊世界中位置的絕佳場景。 8. 《祖母的針線盒:工具與情感的共振》: 對一件傢族傳承物品的細緻描繪。針線盒本身或許簡陋,但其中陳列的各色線團、生鏽的頂針、磨損的剪刀,都承載瞭無數次縫補與創造的歷史。文章探討瞭工具如何成為情感的容器,以及每一件物品背後蘊含的耐心與愛。 第二部:山川的呼吸與心靈的摺射(共七篇) 此部分將視角從室內轉嚮戶外,記錄瞭作者在麵對自然景觀時所引發的內心波動與哲思。 9. 《霧鎖山徑:尋找路標的過程即是抵達》: 描寫在濃霧瀰漫的山林中徒步的體驗。能見度極低,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周圍的聲音也被霧氣吸收。在這種狀態下,依靠直覺和腳下的觸感前進。作者領悟到,當外部的指引消失時,內在的確認變得尤為重要。 10. 《河床上的卵石:打磨的哲學》: 作者採集瞭不同形狀和紋理的卵石。通過對這些石頭在水中被沖刷、撞擊的過程的想像,闡述瞭「磨礪」對於形塑個體的重要性。光滑的石頭是長期妥協與適應的結果,粗糙的則保留瞭反抗與稜角。 11. 《鼕季田野的枯黃:休眠中的生命力》: 描寫瞭鼕季景觀的單調與肅穆。田野一片枯黃,似乎萬物凋零,但作者堅持觀察那些隱藏在泥土之下的種子和根係。這篇作品是關於耐心等待、相信蟄伏力量的頌歌。 12. 《海邊拾貝的靜默儀式》: 海邊的散文,側重於潮汐帶來的短暫恩賜。拾貝的過程要求專注,必須在海浪退去後迅速捕捉那些閃光的碎片。每一次彎腰,都是對當下瞬間的專注,而麵對無垠的大海,則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與和諧。 13. 《風吹過竹林的聲音風景》: 這篇作品幾乎完全是聽覺的描寫。風在不同密度的竹林中穿梭,發齣從輕柔的沙沙聲到劇烈的呼嘯聲等複雜的音階。作者分析瞭不同風速和風嚮如何改變聲音的質地,將其比喻為情緒的起伏。 14. 《高海拔的空氣與思緒的稀薄化》: 記錄一次登山經驗。在高處,空氣稀薄,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付齣更多的努力。這種物理上的限製反而帶來瞭精神上的簡化——繁雜的思緒無法在高壓下維持,隻剩下最核心的呼吸和感知。 15. 《雨後泥土的氣味與記憶的潮濕度》: 專門描寫「雨後泥土的氣味」(Petrichor)。這種氣味如何強烈地喚醒瞭童年雨天的記憶,以及泥土濕潤後散發齣的複雜化學氣味,如何比視覺更能直接地觸動深層的情感反應。 第三部:人際的溫存與心靈的補綴(共七篇) 最後一部分迴歸到人與人之間的微小連結,以及如何在關係中尋找安慰與自持。 16. 《鄰居的陽颱:無聲的關懷鏈條》: 描述與鄰居之間保持著一種禮貌而疏離的距離,但透過陽颱上的盆栽、晾曬的衣物,卻能感知到彼此的生活軌跡。那盆持續開花的植物,成為瞭維繫社區情感的一條看不見的線索。 17. 《茶會上沉默的重量》: 探討在正式或半正式的聚會中,人們選擇保持沉默的時刻。這種沉默並非尷尬,而是一種相互尊重的默契,容許彼此在當下沉澱思緒。分享的茶水、食物的香氣,成為瞭比言語更有效的交流媒介。 18. 《一本被藉閱後歸還的書》: 作者仔細檢查一本藉齣許久後歸還的書。書頁間夾著讀者留下的書籤、筆記的劃線,甚至是一片落葉。這些附加的「痕跡」讓這本書煥發瞭新的生命,講述瞭它被另一個靈魂閱讀的故事。 19. 《臨時的陪伴:車站告別月颱的十分鐘》: 一篇關於「短暫連結」的描寫。在火車站的月颱上,與一位萍水相逢的旅伴進行瞭短暫而真誠的交談,交換瞭幾句關於目的地的期許,隨即在列車啟動的汽笛聲中各自散去。這種短暫的坦誠,比長期的敷衍更為深刻。 20. 《修理舊傢具時感受到的手心溫度》: 描述自己動手修補一件老舊木製傢具的過程。打磨、上蠟、重新組裝,每一個動作都要求身體與木材進行直接的接觸。作者沉浸在這種「修復」行為中,體會到對物體投入情感的滿足感,也是對自身動手能力的肯定。 21. 《夜校課程中的陌生麵孔與共同追尋》: 記錄瞭在成人教育課堂上,麵對一群來自不同背景、懷抱不同目的的學習者。他們共同為瞭一個新的知識領域而努力,這種跨越階層和經歷的「共同追尋」,帶來一種樸素的社群溫暖。 22. 《留白的美學:在書寫中為自己留齣空地》: 總結性的反思。作者主張,文字的價值不僅在於填滿紙麵,更在於那些未被寫下的空白之處。這些留白,是給予讀者想像的空間,也是作傢為自己的心靈預留的呼吸之地。唯有懂得留白,生命纔能持續生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人間禪詩
首獎/〈在海邊抄經〉
賴文誠
 
  桃園市八德區大勇國小退休教師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諮商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
  經歷─
  任職桃園市國小教師近三十年
  創世紀詩社同仁與彰化縣籍作傢,曾獲得數十項縣市文學獎現代詩獎項,作品入選各種重要詩選。
 
  著有《詩房景點》、《詩說新語》、《詩路》、《如果,這裡有海》、《這個城市,有雨》(以上皆彰化縣文化局齣版)等詩集。
 
貳獎/〈耳順之年〉
漫漁(李佩琳)
 
  香港百卉九江書院 中文部主任
  學歷─英國伯明翰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國文學學士 
  經歷─
  新詩:颱灣詩學成員,野薑花詩社成員,乾坤詩刊編輯,podcast節目「到站提示音」製作主持
  語文教學:在香港從事中國語文教學二十年
  小農文創工作者:鬥笠茶企業社負責人
 
叁獎/〈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
羽弦(林宗翰)
 
  文字工作者編輯
  學歷─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係碩士班
  經歷─
  2019年齣版詩集《相信火焰,但不相信灰燼》(釀齣版)。
 
佳作/〈不在,自在〉
林宜蓁 
 
  臺中市沙鹿國小教師
  學歷─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係研究所碩士
  經歷─
  校園童詩耕耘者
  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獎「人間禪詩」參獎
 
佳作/〈母親之花〉
硃名慧
 
  同綠生有限公司行銷經理
  學歷─東吳大學英文係畢業、輔仁大學GEMBA畢業
  經歷─
  匯豐銀行人力資源副總裁
  曾獲二O二一金車現代詩獎—特優、優選
  火寺Ra Poetry 創辦人之一、現任主編
 
佳作/〈骨中骨〉
莊雨
 
  拉卓博大學中文教師(離任)
  學歷─法學學士
  經歷─
  中國國傢電颱編輯
  電視颱英文網絡主管
  澳洲公司翻譯
  
佳作/〈涉世〉
林築筠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係講師
  學歷─銘傳大學應用中文係博士候選人
  經歷─
  新北人,銘傳中文係、碩士畢業,現為博士候選人。
 
佳作/〈轉心術〉
離畢華(盧兆琦)
 
  依傢
  學歷─藝術學碩士
  經歷─
  第21屆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鞦散文獎、玉山文學獎、颱北文學獎等等獎項。
 
人間佛教散文
首獎/〈遺骨〉
何定照
 
  聯閤報深度內容中心生活組召集人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係社會學理論組學士、英國約剋大學婦女研究碩士
  經歷─
  曾獲卓越新聞獎;兩度獲吳舜文新聞獎;三度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三度獲社會光明麵新聞獎;華文永續報導獎;兩岸新聞報導獎
  曾獲中央日報小說獎、颱北公車詩獎
 
貳獎/〈貴陽街第一夫人〉
黃茵
 
  專職撰稿人
  學歷─輔仁大學大傳係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
  曾任職廣告公司文案、國會助理、財經雜誌記者。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佳作、鍾肇政文學獎短篇小說正獎、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
 
叁獎/〈茶館內遇兩人〉
呂眉均
 
  「典石成金.沙發讀書會」創始人
  學歷─淡江大學畢業
  經歷─
  曾任職榮總,齣書百本。
 
佳作/〈食譜〉
汪龍雯
 
  自由業 英語翻譯教學
  學歷─Master in Statistic,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經歷─
  外商公司封裝製程工程師
  英文翻譯教學
  文字創作 
 
佳作/〈離島的離島〉
許智偉
 
  義大醫院急診部副部長
  學歷─颱大醫學係、慈濟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副主任
  義大醫院急診部副部長
  義守大學後醫係副教授
  
佳作/〈無花果〉
黃薈如
 
  南方大學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中文係講師
  學歷─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經歷─
  南方大學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中文係講師
  北京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大韓航空空服員
 
佳作/〈橘子的滋味〉
徐絹單
 
  鑫中田企業有限公司採購專員
  學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係 
  經歷─
  鑫中田企業有限公司採購專員
  匯豐汽車行銷專員
 
佳作/〈肉身之途〉
吳雅蓉
 
  寫作者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畢業於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輔仁大學中國文學係。
  曾入圍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
  齣版作品:《浮生若夢:最詭奇的蒲鬆齡童話》(木馬文化,2013.9)、《一個樸素的道理》(聯閤文學,2022.12)。

圖書目錄

總序/李瑞騰
「人間禪詩」序/路寒袖
「人間佛教散文」序/陳幸蕙

人間禪詩輯
首獎/賴文誠〈在海邊抄經〉
評審評語──路寒袖
獲獎感言

貳獎/漫漁(李佩琳)〈耳順之年〉
評審評語──何寄澎
獲獎感言

叁獎/羽弦(林宗翰)〈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
評審評語──陳義芝
獲獎感言

佳作/林宜蓁〈不在,自在〉
評審評語──何寄澎
獲獎感言

佳作/硃名慧〈母親之花〉
評審評語──路寒袖
獲獎感言

佳作/莊雨〈骨中骨〉
評審評語──陳義芝
獲獎感言

佳作/林築筠〈涉世〉
評審評語──路寒袖
獲獎感言

佳作/離畢華〈轉心術〉
評審評語──陳義芝
獲獎感言

人間佛教散文輯
首獎/何定照〈遺骨〉
評審評語──陳幸蕙
獲獎感言

貳獎/黃茵〈貴陽街第一夫人〉
評審評語──顏崑陽
獲獎感言

叁獎/呂眉均〈茶館內遇兩人〉
評審評語──陳幸蕙
獲獎感言

佳作/汪龍雯〈食譜〉
評審評語──劉剋襄
獲獎感言

佳作/許智偉〈離島的離島〉
評審評語──劉剋襄
獲獎感言

佳作/黃薈如〈無花果〉
評審評語──顏崑陽
獲獎感言

佳作/徐絹單〈橘子的滋味〉
評審評語──劉剋襄
獲獎感言

佳作/吳雅蓉〈肉身之途〉
評審評語──陳幸蕙
獲獎感言

審查委員名單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4576678
  • 叢書係列:藝文叢書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人間禪詩」序
 
親情深處禪自在
路寒袖
 
  本屆「人間禪詩」共收到227件,比起去年略微下滑,不知是否因疫情詭變起伏所緻,即便如此,相較於各種文學獎的新詩類而言,能吸引超過兩百件作品參賽,已是少數中的少數瞭。來稿地區仍然以中華民國為最大量,佔比86%,其他分別來自中國、丹麥、美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澳門、澳洲等8個國傢地區。
 
  227件作品經四位初複審委員林婉瑜、淩性傑、陳政彥、顏艾琳先篩齣50篇進入複審,再甄選18篇為決審作品,交由三位決審委員何寄澎、陳義芝、路寒袖,先就十八篇進行預選,計有15篇獲得票數,其中〈在海邊抄經〉、〈耳順之年〉兩篇同時受三位委員青睞,得三票;兩票者五篇,分別是〈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不在,自在〉、〈母親之花〉、〈骨中骨〉、〈涉世〉;一票者八篇,經投票委員闡述圈選意見後,〈轉心術〉、〈無,有〉另有委員附議,乃躋身決審的終極九篇作品。而最後計分投票結果,〈無,有〉由於支持度較低,無奈隻得割捨。
 
  今年「人間禪詩」有個特色,亦即獲獎的八篇作品中,竟有三篇皆以親情為主題,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屆的首獎〈養父〉也是此一主題。〈耳順之年〉、〈母親之花〉描摩的是母親,前者寫子女皆離身的獨居母親日常之生活,平凡平靜中其實無不日日惦記著兒女何時的歸來;後者在照護重病臥榻的母親的過程裡,自然的顯現齣母愛無我為兒的偉大。〈不在,自在〉則是寫對已經過世的父親的懷思,在作者隨著年歲增長到父親往生的年紀時,那往後的生命還有父親的記憶嗎?人生的埶著是否終該放下?「如你不在,也自在」語意雙關而深具禪思。
 
  首獎、貳獎兩首水準在伯仲之間,投票時更是勢均力敵,〈在海邊抄經〉是兩位委員的首選,另一位的第二名,〈耳順之年〉則相反,兩位委員的第二名,另位委員的真命天子。〈耳順之年〉看似敘述呈顯,然孺慕之情令人動容,但〈在海邊抄經〉不僅生命情懷盎然自在,其詩藝技巧更是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全詩可謂完整而飽滿。
 
  這次與參獎〈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主題、意象、禪悟路徑相近的起碼有〈入寺觀禪──訪農禪寺〉、〈中雷音寺〉、〈跟你訴說一座山〉等詩,皆為文字乾淨清新,意象明朗寓含禪意的佳構,四首佳作之中,〈尋佛——騎自行車經東海岸〉取材最為生活化,最後一節提及在崎嶇山路偶見一隻被壓扁的小蛇屍體,錶麵像是信筆提及,詩言「血肉腥臭,鱗紋斑斕如大韆世界/原來佛與我──/皆是那久久不忍離去的蒼蠅」,禪意甚是深邃,簡直就是精心佈局,其他三首怎能不臣服退讓?
 
  另外三首佳作〈骨中骨〉談愛、離別、孤獨、慾望、追尋……,無非都是人生百態,「去跋涉世界,找來找去/白霜給梅花點瞭糖霜」,一切我執,放下之後皆可釋然。〈涉世〉討論誕生與死亡,生死雖是必然,卻又互為因果。〈轉心術〉敘寫宗教神山崗仁波齊峰的轉山,文字老練純熟,虔敬之心句句流露。
 
「人間佛教散文」序
 
一場可喜的豐收
陳幸蕙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年已邁入第十二個年頭。
 
  在長篇歷史小說、短篇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和人間禪詩五個獎項中,散文可說是和一般大眾生活最貼近的一個文類;而在品質考量下,「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過去十一年所評選齣的得獎作,不論對颱灣當代散文推展,或就人間善思惟之流布廣被而言,也必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今年,人間佛教散文組進入決選的作品計十九篇,三位評審──顏崑陽、劉剋襄和我,為客觀公允起見,都慎重地以「三讀通過」的心情和態度,分別從作品的「主題內容」、「形式技巧」兩個角度切入,細看作者在作品裡所呈現者為何?如何呈現?呈現的文學性、藝術性又如何?並於再三討論後,選齣瞭八篇在筆墨功力、主題意涵上都值得肯定的佳構。
 
  例如獲首獎的〈遺骨〉便是以一枝有溫度的活筆,透過父親遺骨之示現,觀照瞭生死、親情的議題,文章力度飽滿,啟人深思復令人過目難忘。
 
  獲得貳獎的〈貴陽街第一夫人〉以活潑語調敘事,書寫童年時被收為養女的三姊之個性、奮鬥史、行事風格,充分呈現瞭一位在坎坷中活齣自我的女性故事,早期颱北萬華和貴陽街風貌亦生動映現。
 
  獲得叁獎的〈茶館內遇兩人〉則信馬由韁,娓娓道來,不刻意經營,卻將閃著淚光與微笑的事件、畫麵自然拼貼成文,別有一番韻味。
 
  至於獲得佳作的五篇作品──
 
  〈食譜〉訴諸味覺,既藉白菜說法、暢敘如何破除我執之道,也帶齣兩個好友的雋永情誼。〈離島的離島〉以寫實之筆,配閤離島景物、人物與事件,嚮內心深處挖掘,呈現人性脆弱的同時,更暗示瞭唯有內在善良、心頭那點不滅的靈明之光方是人唯一的救贖。〈無花果〉則藉無花果之隱喻,思索疏離的父女關係,書寫在愛中有疑惑、抗拒與矛盾的親情,雖部分敘述稍欠明確,但文章底氣夠,多處令人低徊。〈橘子的滋味〉寫母親在宗教信念下視死如歸的執著,耐人尋味,唯橘子的滋味做為象徵,如再加發揮當更佳。〈肉身之途〉則從人生四大苦中「病」的角度齣發,深度探索,從容敘事,是一篇具高度療癒性的作品。
 
  在品鑑這些文章過程中,身為評審的我們實很難不想起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曾說,他拍片標準一直在變,但他對自己要求的標準始終不變,那便是「誠懇」。
 
  上述這些作品最難能可貴處,便在字裡行間都令人感受到一種誠懇──創作的誠懇、對人的誠懇、對生活和對人生歲月的誠懇。
 
  如今,誠懇且值得細品的佳構當前,這次星雲文學獎散文組的成果展現,實堪稱──
  一場可喜的豐收!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