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合成器入門

圖解合成器入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松前公高
图书标签:
  • 合成器
  • 音乐制作
  • 电子音乐
  • 音乐技术
  • 音频工程
  • 乐器
  • DIY
  • 入门
  • 图解
  • 电子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合成器的音源豐富又漂亮,但直接使用卻總是格格不入……
制式聲響只要加入些微變化,就能華麗變身、原創滿點!

現代音樂創作已少不了合成器!內建的現成音源都是很棒的素材,只要具有充足的合成器基本知識和操作概念,就能借力使力,事半功倍。本書帶領讀者從理解合成器的構造作用與聲音變化原理開始,以減法合成方式解說合成器的操作實務,到各種實作範例示範,讓你從隨手可得的音源,自由隨興創造出專屬音色。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振盪器、濾波器、放大器與調變的使用
設定關鍵+參數旋鈕圖示化,製造手法一看就上手
軟硬體一體適用,隨興發揮就有型有款

推薦
fish.the 知名電音製作人、中原大學數位音樂講師、Ableton認證講師
Frank DigiLog聲響實驗室創辦人
柯智豪  柯智豪音樂工作室負責人
黃少雍 音樂製作人、派樂黛唱片負責人

模块化合成的艺术:从零到精通的声波塑造指南 本书深入探索模块化合成器的复杂而迷人的世界,为那些渴望掌握声音设计核心技术,并从头构建独特音色的音乐人和声音工程师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实践指南。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的讲解,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像经验丰富的合成器设计师一样思考,理解信号流的本质,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来驾驭无限的声音可能性。 全书结构清晰,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从构建最基本的声音脉冲开始,逐步迈向构建复杂、动态且富有表现力的音景。 --- 第一部分:合成器的解剖学与基础构建块 本部分是理解模块化合成器的基石。我们将首先拆解合成器系统的基本结构,解释“模块化”的真正含义——即自由选择、连接和重构信号路径的权力。 1.1 模块化合成器的哲学与生态: 模拟与数字的辩证: 探讨VCO(压控振荡器)、VCF(压控滤波器)和VCA(压控放大器)的模拟精髓,以及数字合成器和软件模拟(Soft-Synth)在灵活性和精度上的优势与局限。 信号的本质: 区分音频信号(Audio Signal)和控制电压(Control Voltage, CV)的根本差异。CV如何成为声音的“指挥家”,驱动振荡的速度、音高的变化、滤波的截止频率等参数。 基础信号流的构建: 教授如何连接一个最简单的声音链:VCO $ ightarrow$ VCF $ ightarrow$ VCA。解释每个模块在这一链条中的角色,并演示如何仅通过调整这些基础模块的参数来产生基本的波形音色(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的听感差异)。 1.2 振荡器的深度解析 (VCO/DCO): 波形的多样性与谐波内容: 详细分析不同波形(正弦、三角、锯齿、方波、脉冲波)背后的数学原理及其对音色丰富度的影响。 调音与不和谐: 探讨硬同步(Hard Sync)、频率调制(FM)和交叉调制(Cross-Modulation)技术,解释如何利用这些非线性操作,从一个振荡器派生出复杂的、金属感或噪音化的音色,超越传统波表的限制。 调性控制: 如何精确地控制音高,以及使用八度(Octave)和半音(Semi-Tone)电平来管理多重振荡器的和声关系。 --- 第二部分:塑形声音的动态骨架——滤波器与包络 如果说振荡器是“原材料”,那么滤波器和包络就是决定声音“形态”和“生命力”的关键工具。 2.1 滤波器的魔力:频率的建筑师: 滤波器拓扑结构: 深入研究低通(LPF)、高通(HPF)、带通(BPF)和带阻(Notch)滤波器的响应曲线。重点讲解2极(12dB/oct)与4极(24dB/oct)的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音色的“锐利度”或“圆润度”。 自激振荡与音色生成: 演示如何将高Q值的滤波器推至“自激”状态,将其用作次要的、受控的声源,拓展声音的可能性。 史诗级的共振: 探讨共振峰(Resonance Peak)在电声音乐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CV来“扫动”共振频率,创造出经典的“哇音”或“扫频”效果。 2.2 包络的艺术:时间的雕刻刀 (ADSR/AD): ADSR的精确控制: 细致讲解攻击(Attack)、衰减(Decay)、延音(Sustain)和释放(Release)时间参数如何映射到听觉感知上。例如,极短的Attack如何创造打击乐的“敲击感”,而长的Release如何创造“尾音”或“失真”。 封控形状的非线性: 很多新手忽略了包络曲线的斜率。我们将讲解如何调整包络的形状,以模仿真实乐器(如拨弦、吹奏)的动态变化,实现从“线性”到“对数”响应的转换。 包络的复用: 如何利用一个包络(如触发一个打击乐音色)来控制另一个模块(如驱动一个滤波器截止频率的扫动),实现复杂的联动效果。 --- 第三部分:调制的力量——让声音动起来 静止的声音是有限的。本部分专注于各种调制技术,它们是创造动态、有生命力的音色的核心。 3.1 低频振荡器 (LFO):节奏的源泉: LFO的拓扑与波形: 与音频振荡器类似,LFO的波形(正弦、方波、随机S&H)决定了调制图案的性质。 深度与速率的权衡: 如何设定LFO的速率以达到颤音(Vibrato,快速)、哇音(Tremolo,中速)或自动声像(Panning,极低速)的效果。 非同步调制: 探索LFO速率脱离主时钟(Clock)时产生的微妙失真和非周期性变化,这是创造有机体般音色的关键。 3.2 进阶调制技术: 频率调制 (FM): 深入探究两个振荡器(载波与调制器)的耦合关系。讲解如何使用高频调制器来生成复杂的打击乐打击音色(如金属敲击、钟声)。 脉冲宽度调制 (PWM): 侧重于方波或矩形波,通过改变脉冲的宽度来动态地改变谐波含量,产生经典且富有立体感的“合唱般”的音色,无需额外的效果器。 --- 第四部分:时序、控制与逻辑:系统的组织者 模块化合成器依赖于精确的时序和逻辑判断。本部分将处理序列器、时钟和门限信号的管理。 4.1 时钟与同步: 时钟信号的层级: 理解主时钟(Master Clock)、分频器(Divisor)和倍增器(Multiplier)在维持系统节奏中的作用。如何使一个模块的LFO速率与主音序器的节奏完美同步。 门控(Gate)与触发(Trigger): 区分Gate信号(维持音符长度)和Trigger信号(瞬间脉冲)。演示如何使用单一的触发信号来启动包络、重置LFO,并推进序列器的步进。 4.2 序列器的深度应用: 多层序列编程: 不仅是音高,还探讨如何使用多轨序列器(或多个序列器)来分别控制音高、门控时长、滤波器截止频率,以实现复杂的多维变化。 随机性与人性化: 引入随机电压发生器(S&H/Sample & Hold),并将其与序列器输出结合,探讨如何引入恰到好处的随机性,打破机械重复,赋予演奏以“人性”的瑕疵。 --- 第五部分:效果与空间化:声音的后处理 成功的音色设计不仅依赖于前端的振荡,也依赖于后端的空间渲染和时间效果。 5.1 延迟与回响(Delay & Reverb): 数字与模拟延迟的对比: 分析Bucket Brigade Delay(BBD)与数字延迟在声音特性上的差异,尤其是BBD固有的“失真”特性。 反馈循环的潜力: 演示如何将延迟模块的输出反馈回其输入,创造出无限延伸或失控的声波瀑布,以及如何通过调制反馈路径来控制其演变。 5.2 调制效果的精妙运用: 合唱(Chorus)与镶边(Flanger)的CV控制: 讲解这些效果器内部的原理——即轻微、缓慢调制的短延迟线——并展示如何用LFO或包络来控制调制速率,以创造出从细微的增宽到剧烈的金属扫频效果。 移相器(Phaser)的谐波分析: 探索移相器如何通过一系列滤波器来消除特定频率,并如何利用CV来驱动这些滤波器,产生经典或超前的空间化音色。 --- 第六部分:实践与系统集成 本部分旨在将前五部分的知识融会贯通,专注于将系统集成到实际的音乐创作流程中。 6.1 声音设计案例研究(非“图解合成器入门”中的案例): 案例一:生成有机的人声颗粒(Vocal Pad): 结合慢速LFO控制的宽带滤波、高共振的锯齿波振荡器以及微小的FM,创建具有呼吸感的背景垫音。 案例二:脉冲驱动的工业打击乐: 运用高频率的S&H电压来调制VCA的开启速度,配合极短的包络和噪音发生器,构建出非传统、充满机械感的节奏元素。 案例三:环境音景的构建(Soundscape): 利用多层随机电压源和缓慢的滤波器扫描,创造出漂浮、无明确音高的沉浸式空间。 6.2 系统优化与故障排除: 功率与接地: 讨论如何管理系统的功耗和接地问题,以减少交流声和噪声的干扰,这是获得纯净模拟声音的关键。 接口与兼容性: 讲解如何有效地在不同电压标准的模块(如Eurorack与Buchla系统)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确保控制电压的精确传递。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不再被动地接受预设的音色,而是能够主动地理解并重新设计声音的每一个维度,将模块化合成器从一个复杂的硬件集合,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完全个性化的声音创作工作室。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松前公高
1985年和兩位友人組成「きどりっこ(kidoriko)」流行電子音樂樂團,發行5張黑膠唱片、3張CD專輯等。1987年進入阿爾發唱片公司(Alfa Records Inc. )的GMO label(日本第一個遊戲音樂製作室),與山口優組成「EXPO」出道。翌年組成SEGA認證的遊戲音樂樂團「S.S.T. BAND」。以聲音工程師、編曲家的身分參與過許多錄音、Live巡迴、以及遊戲音樂等工作。作品包含NHK〈おしりかじり虫(Oshiri Kajiri Mushi)〉、〈大科學實驗〉,動漫〈愛殺寶貝(Baby, please kill me.)〉等作編曲、製作。

譯者簡介

陳弘偉
音樂製作人、AskaMixing Studio負責人。畢業於日本Osaka School of Music製作編曲系,續往英國Kent大學Music Technology科深造數位音樂。2015年回國,目前為AskaMixing音樂總監。致力於系統混音教學,與推廣數位音樂教育,同時為石田流混音課程講師。並有多年音樂相關日文翻譯、主持日本音樂表演團體在台友好交流活動。2016年擔任北城浩志大師班現場主持及課程口譯等。譯有《圖解編曲入門》、《POP金曲裏技》、《圖解貝斯過門》等書。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02654
  • 叢書系列:Art BASE
  • 規格:平裝 / 144頁 / 23 x 17 x 1.04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3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