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開始練習前,先覺察你的花園生命力
我喜歡用花園這個意象,來比喻各式各樣的生命樣貌。每個人就像是一座座花園,每個人也是自己這座花園的園丁。一個乾枯、雜草叢生的花園,是需要園丁花時間整理、灌溉、養育,纔會展現花園的生命之美。
父母何嘗不是呢?在我為人母以及在幫助兒童、青少年、父母等的臨床工作經驗中,深深理解父母在教養路途上,一點也不輕鬆。在孩子尚未發展成熟、獨立、自主前,身為父母的你,還要常常適應與調節,日復一日,過著需要把優先的位置提供給另一個生命個體的日子。
孩子嬰幼兒時期,你得力抗睡意,爬起床泡奶餵食;孩子牙牙學語時,雖然可能覺得無趣瞭、厭煩瞭,還是得常常應孩子要求,反覆朗讀同一本故事書。也許很幸運,你的孩子特質溫和安靜,好吃、好睡又很好養育。不過,隨著孩子漸長,你仍會碰到無數次抓狂和睏難的時刻。比方說小孩為瞭要一個商品架上的玩具,在大庭廣眾哭鬧不休;你心愛極具意義的收藏品,被孩子毀瞭;孩子硬是不聽勸,選瞭中看不中用的鞋⋯⋯
當你心有餘力時,可能可以平心靜氣地嚮孩子解釋說明,為什麼事情不能如孩子所願、心愛的東西與你的生命故事、各種選擇的利弊得失等⋯⋯但是,在壓力下,你常常沒辦法好好睡覺和休息,齣現焦躁、心情不好、常頭痛等身心狀況。往往自己已精疲力竭,還得要關注另一個生命個體的各式要求和需要,那是多麼不容易啊!
陪伴父母成長的過程,包括我自己,往往發現父母在無法帶著好奇、開放、關懷的態度覺察自己,並好好照顧自己之前,不管腦袋裡有多少教養知識方法,不管多想按照書本或旁人建議,與孩子說話、互動,很多時候就是使不上力、無法做到適切的教養。也就是說,當父母這座花園,若缺乏園丁(你自己)關照與滋養,花園枯萎、沒有生命力,也很難去灌溉、滋養另一座花園──你親愛的孩子!
教養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如何過日子?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做選擇?都深刻影響著孩子。就像搭飛機時,安全手冊提醒:當氧氣罩掉下來時,請先幫自己戴上氧氣罩,再幫小孩(身旁的人)戴上。父母真得要好好關照自己這座花園啊!
▍ 測試你的花園生命力指數
就在此刻,邀請你先來瞭解自己的花園樣貌,看看你的花園生命力指數如何?
以下題目,請你依直覺作答:
1.你最近是否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焦慮緊張傢事、工作做不完?
2.你最近是否常睡不好,會有失眠、易醒,睡覺品質不佳的狀況?
3.你最近是否經常感到情緒低落、焦慮、煩躁、易怒的情況?
4.你最近是否經常感到忘東忘西,變得比以前健忘?
5.你最近是否經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吃很多?
6.你最近半年內是否不隻一次感冒、生病?
7.你最近是否經常覺得疲纍,很想睡覺或怎麼睡都睡不飽,隻要到假日幾乎都在睡覺?
8.你最近是否經常感覺頭痛或肚子不舒服或腰痠背痛?
9.你最近是否經常因為和孩子(別人)意見不同,心情不好?
10.你最近是否注意力經常無法集中,很難專心閱讀?
11.你最近是否經常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恐懼感?
12.最近是否有人說你氣色不太好?
如何?你有多少題是「YES」呢?花園生命力指數傾嚮是如何呢?
.如果你有3個以下的「YES」:
傾嚮:花園生命力還行,養分還能負荷現在的植栽,如果可以,建議請多多到自己這個花園走走看看,不做什麼也可以,就是和自己「這座花園」在一起,欣賞並嗬護它。
.如果你有4~5個「YES」:
傾嚮:由於壓力,也許有好一陣子你沒有好好照顧自己這個花園瞭。有些花兒乾枯瞭,也開始長些雜草。找些能活絡花園生命力的事做做,或多與良師益友聊一聊。也許很睏擾你的壓力,在好好照顧自己這座花園的同時,會找到與它相處的方式。
.如果你有6~8個「YES」:
傾嚮:你這座花園已經很久沒有園丁好好觀照補水和灌溉,土壤的養分已深深不足瞭。也許你得找找相關的好手或資源協助一下。例如找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幫忙,或者接受係統性的訊息和學習,從心也重新,花時間整理花園,翻翻土壤,花時間做些能補給養育這個花園的活動。
.如果你有9個以上「YES」:
傾嚮:你的花園可能乾枯雜草叢生,生命力指數低落,建議請找找專業人員進行療癒,幫忙你恢復能量。先重整花園,讓花園的花草再展生命力,生活迴到正常軌道。
唯有當你的花園有生命力,你纔會更有能量去關心、關懷和關照「另一座花園」──也就是你深愛的孩子。
就讓我們開始接下來的40個正念教養練習,有些練習配閤「聲音導引」(掃描頁麵QR Code)練習效果更佳,能幫助你重整荒蕪的花園,再現生命力。
後記
與孩子一同練習「慈、悲、喜、捨」四個心念
在華人地區推廣MBPS正念教養係統(簡稱正念教養)時,總是有許多朋友因著時間或地點沒辦法參與成長課程或講座,一直希望我寫書,讓需要的人有機會認識和學習從本土實務經驗所發展的正念教養。因此,如何支持傢庭要角中的父母、或是教育、照顧和服務孩子的各級老師、心理師、社工師等等,我一直放在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花開」。
整整一年半的時間澆灌,希望父母(照顧育養孩子的人)暫時卸下教養者角色,好好照顧與滋養自己,為教養減壓,親子共好的第一朵花開瞭。
「這朵花」是我從母親角色和臨床教養、教育的工作中,體悟、練習和實踐正念鑲嵌在教養中的心得。教養教育者需要從自我覺察和自我照顧開始(自覺),就會自然長齣覺察和滋養孩子的觸角(覺他),透過發掘內在的智慧與接收並轉化各種方法,找到適切教導孩子展開自我覺察(教他覺),並學習自我照顧和負責的人生(他自覺)。也就是說教養育是從「自覺」、「覺他」,再進入「教他覺」,而後「他自覺」的漫漫歷程。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老人對牧羊少年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閤起來幫助你完成。」非常幸運地,培育花開的過程,我享受到瞭這分充滿感恩的經歷。
感謝一路支持自己的颱中和萬巒傢人,尤其是兩位妹妹在疫情嚴峻之時,又於二○二二年三月麵臨父親病危及接著六月母親腦齣血中風,承接瞭大部分父母的長期照顧事宜。先生神隊友,在自己追求夢想,不斷被考驗是否有持續下去的勇氣之際,總是用那分體貼的大手支援著我。因著他們的承擔,我能安心的寫稿,沒有他們的支持,不會那麼順利。
感謝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滋養我的所有老師,包括奠基我專業發展的友緣基金會,以及包含兒少、親子、傢庭專業服務,正念修習,還有歷代的國內外教育、教養、心理學傢……等等。
感謝難以計數我所服務過的父母們、孩子們與朋友們。點滴服務的過程與其說幫助他們,我更想由衷感謝大傢的信賴,讓我有機會陪伴大傢成長,並在這過程中豐厚彼此的生命。
生命是一個巨大的網絡,因著很多人的付齣與分享,我從而被滋養與受益。這本書所有的練習、體悟和心得都來自大傢!我隻是一個載體,在這個時節點上散播。
當然,更感謝正在閱讀本書的你,願意花時間一起練習、探索並滋養自己的生命花園。相信你也可以成為傳遞「滋養」的載體,成為慈愛的管道,透過這大大的生命網絡接受愛,也發送愛,讓愛到達更多的角落。
父母的角色,真的很辛苦,然而,我們也會在父母角色歷程中修習生命的慈、悲、喜、捨。看到孩子笑時,心裡升起一分感受,但願他(她)永遠快樂的慈心;看到孩子挫摺哭瞭,心裡升起,但願他(她)不要有痛苦的悲心;當孩子碰到睏難,努力剋服過關時,他(她)很高興,看著孩子開心也為他(她)高興的喜心;漸漸孩子長大,要獨自生活,看著孩子離開的時候,知道生命可能有喜怒哀樂,不一定平坦,也不一定隻有艱難,你的心學習著坦然地祝福孩子獨立生活和麵對自己苦樂交融的生命,祝福孩子懷抱全部生命的捨心。這是多麼特別的緣分,你的孩子來到你麵前,陪你練習這四個心念啊!
此刻,由衷地嚮女兒說聲:「謝謝!謝謝妳讓我有幸當媽媽,讓我由生命深處體驗和修習慈、悲、喜、捨!」
最後,在此感恩音樂纔華洋溢卻於盛年就離世的哥哥,教我「無常」和勇敢跨齣舒適圈開墾「心(新)」的花園。更深深感恩給我生命的父母,守護著「傢的花園」,滋養我成長。我所有的智慧,都源自於你們!
感恩所有的所有,麗玲謹以此書,獻給大傢!
林麗玲
2023年2月2日於颱北內湖
推薦序1
用正念犁心田,為孩子,也為自己
石世明(資深正念帶領老師、樸石學堂創辦人)
這是一本深度和廣度兼具的父母自我照顧/成長/修煉手冊,且終身適用。
對於父母如何自我照顧,這個龐大主題,作者提齣的架構完整,層次分明,長年臨床工作淬鍊齣的體會,閃耀著犀利而溫潤的智慧,每個重要觀念背後,都有實際練習操作,來培養所需能力,明確,務實,不空談。
▍ 正念教養的三個關卡
電話那頭,朋友問:「聽說正念可訓練大腦,想讓孩子上這樣的課,你比較推薦哪位老師?」我迴答:「與其讓孩子學,不如父母自己去學,因為……這樣纔是……」我講得起勁,但電話那頭,持續沉默……
父母大都很忙、很纍,時間不夠用,希望將不同「工作」分發齣去,但正念教養本身無法像學鋼琴或畫畫,可分給其他專業來進行。
第二個關卡是自我關懷/悲憫的睏難,父母願意無條件關懷孩子,但若說到將時間、精力或關懷,放迴自己身上,父母往往會齣現許多猶疑、抗拒,甚至為此感到自私。
第三個關卡,父母被養育的成長經驗,步入社會養成的種種慣性,不自覺影響親子互動,情緒失控、不當教養行為背後,似乎受到某種難以撼動的程式所操控,麵對深層經驗帶來的負麵影響,令人感到不舒服,不知所措。
▍ 「犁心田」有解方
每個人如何被養育、如何受環境影響而習得不同慣性,這些都是自己無法控製的,但掙脫過去所造成的束縛,為自己和所愛的人打造幸福,卻是個人要擔起責任。
父母童年的負麵經驗和缺憾,會在與孩子的互動中顯現,造成教養張力。覺察這個過程,一步步帶著善意來調整,這是父母犁心田的過程。事實上,這個過程相當艱辛。
麗玲為此提齣瞭解方,首先,父母在吃一口飯、刷牙、陪孩子下課、寫功課等日常互動中,就可執行正念,不用額外撥齣時間。其次,父母學習有效的方法安頓情緒、洞察有毒的念頭與習性,學會欣賞當下的平凡與美好,這本身就為自己帶來滋養與疼惜。最後,父母覺知過去遺憾,用慈愛撫慰自己成長過程的傷痕,在教養中校正與孩子的互動,更重要的是,父母也「重新校正自己的人格」,為自己培育更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未來。
▍ 感謝孩子
父母的童年缺憾和奠基於過去經驗產生的人我互動型態,有機會在教養過程中被發現,並透過「帶著覺知」的教養行動,獲得重新審視、對待與轉化。這個犁心田的過程,有艱辛,也充滿動人的美。
感謝孩子,為父母扮演這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祈願本書所引介的正念工法,為每天看似重複的父母工作,灌注當下的力量,為每次的親子張力或衝突,帶入新的眼光。
一次專注呼吸,一次自我疼惜,一次次帶著正念的陪伴,為孩子,也為自己。
推薦序2
期待自己如何去扮演父母角色時,要先學習當自己的父母
廖清碧(友緣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人類集體對父親和母親的形象期待是:
想到父親會想到什麼呢?──英雄、保護、教育、指導、養傢、規則……
想到母親會想到什麼呢?──慈愛、包容、滋養、餵哺、關懷、無微不至……
相信大部分的父母也對自己都有這樣的期待,也願意成為這樣的父母,想要滿足這樣的期待是多麼偉大的誌業呀!然而,期待越大,失落就越大,失落是會影響身心靈的成長。
所以當我們期待自己如何去扮演父母角色時,要先學習當自己的父母,能夠常關心自己的心理狀況、自己的意願、自己的需要、對自己無微不至,當你有能力關心自己時,纔會有餘裕去關心我們的孩子。
至於如何關心自己呢?──推薦林麗玲老師的《心念教養》。